信号继电器不启动原因分析

信号继电器不启动原因分析

一、信号继电器拒动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铁志[1](2021)在《提高汽轮机ETS保护回路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文中认为为了提高火电厂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ETS)及保护回路的可靠性,排除ETS保护回路中存在的典型设计缺陷及隐患,进一步优化汽轮机主保护联锁功能,减少ETS保护联锁控制回路误动和拒动风险,避免火力发电厂经济损失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针对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保护回路设计及安装中常见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列举和风险分析,对国内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及回路常见设计的潜在风险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措施,在应用中切实提高了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及保护回路的可靠性,对工控领域其他应用保护联锁功能的场所也具有同样的推广和借鉴作用。

王春又[2](2021)在《双馈风机接入对线路继电保护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继电保护造成诸多消极影响。目前的主流风机类型为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考虑到DFIG独有的并网方式和励磁方式,非常有必要考虑DFIG接入后对风电场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及研究提高风电场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保护可靠性的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DFIG原理及数学模型,基于此,推导了计及撬棒(Crowbar)保护动作时,DFIG定子和转子电流解析式,进而分析短路电流特性对传统距离保护的影响。考虑不同故障类型下,利用实测数据对集电线路传统距离保护动作特性分析,利用仿真数据对送出线路距离纵联方向保护动作特性分析,进而研究短路电流特性对传统距离保护的影响。针对DFIG短路电流频偏特性会导致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传统距离保护无法准确动作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双馈风电场集电线路时域距离保护新方案。该方案将输电线路等效为R-L线路模型,采集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未知量进行参数辨识得到测量阻抗,通过比较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的关系,能准确对故障区域进行判别。此外本文利用时域量构造了一种送出线路纵联方向保护,该方案以线路两端的距离保护II段作为方向判别元件,通过时域距离方向元件判断出故障方向从而实现时域距离纵联方向保护。最后,在风电场送出线路发生对称和不对称故障时,仿真验证了时域距离纵联方向保护的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风电场侧短路电流频偏特性的影响,能准确、快速判断出故障方向,且具有一定的抗过渡电阻能力,提高了双馈风电场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保护的动作可靠性。针对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保护易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类四边形特性的距离保护方案,该方案考虑过渡电阻的影响后重新设计距离保护动作区域。通过仿真分析圆特性与类四边形特性的距离保护动作性能,验证了该方案具有较强抗过渡电阻能力,但该方法会受输电线路参数影响,且故障位置不能准确检测。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距离保护与差动保护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风电场送出线路两端有功功率计算过渡电阻,并从测量阻抗中将过渡电阻引起的误差阻抗扣除,从而得到风电场送出线路有效阻抗。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差动保护方法不易受过渡电阻影响,能准确检测到故障位置,提高了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保护的动作可靠性。

连超[3](2020)在《光伏电源接入的配网自适应距离保护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光伏扶贫政策的推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微型太阳能电站,使得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不断的提高。分布式电源灵活的接入位置、高的渗透率和过渡电阻引起了传统的距离保护拒动和误动等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在新模式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法,并经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根据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导则以及新的并网要求,考虑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的控制策略,建立了DG等值模型。仿真分析表明,将分布式电源等效为受并网点正序电压控制的电流源能够准确表征DG的故障电流。其次,分析了DG不同的接入方式对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分布式电源造成保护误动和拒动主要的原因是过渡电阻产生附加阻抗,使测量阻抗不能反映保护点到故障点之间的正序阻抗;分布式电源造成整定阻抗不再是一个定值。再次,本文采用了一种自适应距离保护的方法对测量阻抗和整定阻抗进行自适应调整。针对过渡电阻产生的附加阻抗,通过故障阻抗、测量阻抗和附加阻抗之间的三角形关系,利用正弦定理,用测量阻抗计算故障阻抗,故障阻抗能够反映测量点到故障点之间的线路阻抗,从而提高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针对DG对整定阻抗造成的影响,引入由DG产生整定阻抗的自适应量,来修正整定阻抗。该方法各站点不需要同步。最后,通过对比传统的距离保护方案,本文的方法通过利用?z补偿得到的故障阻抗能够降低测量阻抗的电阻分量或感抗分量,从而有更强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利用整定阻抗自适量对整定阻抗的补偿可以使因受分布式电源影响未能正常动作的保护正确动作。该论文有图56幅,表19个,参考文献77篇。

刘嘉镇[4](2020)在《变电站备自投装置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保持稳定、可靠的供电是电力部门的重要目标,备自投装置与继电保护装置相配合的技术措施,能经济有效地实现不间断供电。但是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备自投装置往往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时常出现拒动或误动的情况。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备自投装置的公司有很多,生产技术也逐渐成熟,但是任何场景都有其特别之处,任何装置都有其应用死区,有必要对备自投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动作情况进行研究。因此,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备自投装置的正确动作率。本文先阐述备自投装置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过程,介绍备自投装置的基本原理与常用功能分类,再通过近年来备自投装置的运行情况对备自投装置发生的异常动作原因进行统计。选取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备自投装置异常动作事件,分析事件发生的过程、处理的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别对装置短时无压判别方法、装置定值的整定原则、开入量接点的可靠选取、过负荷闭锁方式的优化提出改进措施。最后,通过模拟试验校验备自投装置动作的正确性,确保无缺陷投运。

金能[5](2020)在《应对保护用外部设备极端异常工况的电网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网承担着电力区域互联、电能输送与分配等重要功能,其优良的继电保护对维持电力线路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电网保护的优异性能已经在以往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然而,随着全社会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电网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对保护的四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时设备、电气量采集设备、电气量传输通道/网络及二次直流电源作为继电保护的重要外部设备(以下简称“保护用外设”),其工作状况好坏将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对于电网保护而言,尤其是作为线路主保护的纵联保护,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类型的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时钟晶振失振导致两侧采样不同步、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断线、干扰、饱和及数据传输通道/网络异常导致采样数据丢失、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导致保护设备失电等。现场一般采取识别出上述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后即闭锁或停运相关的保护,造成保护系统的动作性能严重劣化。另外,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电网日趋网络化和智能化,大量网络设备应用后,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将带来更为严重的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由此引发的保护动作可靠性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亟需升级或增加保护系统相关功能以提升其应对保护用外设异常的能力。考虑到外设异常是一种相对小概率事件,如果保护系统在正常工作时也涵盖这部分功能,无疑加大了保护的运行负担,更加复杂的保护其可靠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此,需要从保护架构上进行合理设计,将这部分的功能设计成应急功能,仅在保护用外设异常的应急工况下投入,替代原有的不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保护。为此,本文针对上述变电站保护用外设异常造成的保护系统动作性能降低的问题,研究电网应急保护的系列判据及方案。针对对时设备异常导致线路纵联差动保护退出后保护动作性能降低的问题,基于相空间轨迹识别的思路,选取故障分量瞬时功率差作为重构相空间轨迹的一维时间序列,通过分析不同系统工况下相空间轨迹变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分量瞬时功率相空间轨迹识别的补充式线路纵联保护新判据。该判据完全不受两侧数据失步、线路电容电流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影响,且具有免整定、超快速动作以及耐受高过渡电阻等优点。针对CT断线导致双重化配置的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中的一套保护闭锁后线路保护的动作可靠性显着降低的应急工况,借助站域信息与站间直联通道,提出基于多判据冗余的输电线路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与CT断线导致线路仅剩单套保护的应急工况以及现场常用的双重化保护“2取1”跳闸方案相比,所提保护方案能够同时显着地降低保护的误动与拒动概率,并具有抗单个及多个CT异常的能力。针对站间通信信道异常导致单套配置的配电线路纵联主保护退化为就地三段式电流保护后保护可靠性低、且同样存在受电气量采集设备异常影响的问题,对上述多判据冗余保护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多判据冗余的配电线路就地-远方双重化应急保护方案。所提方案不仅提高了通道异常工况下配网保护的动作速度,还提升了其抗CT异常与网络攻击的能力。针对电气量传输网络异常引发全站采样信息缺失进而导致多条线路保护甚至整站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极端工况,提出一种具备高可靠性及灵敏性的应急保护系统。分别对多端和双端系统设计补偿电压差判据和测量电抗百分比比较判据,并结合多端电流差动保护或方向保护以及就地距离保护实现故障准确辨识。所提应急保护系统可靠性及灵敏度高,且具备较高的带过渡电阻故障的响应能力,能有效保障全站采样信息缺失后变电站继续运行及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针对保护用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导致变电站保护采样、运算及跳闸功能彻底失效的极端工况,提出两种高性价比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为实施基于远方跳闸的线路应急主保护奠定物质基础。进而,提出不依赖多端数据同步对时及数据完整性、基于补偿电压模量比较的应急保护新判据。所提判据灵敏度高,通过与就地距离I段保护配合,能在直流电源丢失场景下有效覆盖被保护线路的大部分故障,其选择性及动作速度均高于距离II段保护。

童晋[6](2020)在《基于雾计算的电力系统监测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智能电网、电力物联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边缘节点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对传统电网基于中心化的运行方式与通讯逻辑提出了挑战。日益增长的基础数据将极大地占用系统云端的计算与通讯资源,而底层网络中却存在计算与通讯资源富余的情况。因此,如何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高效地利用边缘资源来削减云端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雾计算作为云计算的延伸,将各类服务自云端拓展至边缘,用于提供低延时网络服务、高效数据传递和资源利用率,被认为是提升系统处理边缘问题效率的不二之选。然而,不同于通用系统,电力系统中固有的运行与成本需求对雾计算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雾计算需兼容于现行电力系统监测网络,在较低的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提供更优的网络功能是其应用的前提。另一方面,由于雾计算中额外运算和通讯将增加节点功耗,因此节点的能量来源和能耗的削减是其能否可靠运行的保证。因此,本文拟从基于雾计算的电力系统监测网络架构、节点能量来源、网络的运行管理三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监测所需,提出基于雾计算的算法案例作为其应用实效性的支撑,本文的主要工作概况如下:1)将雾计算架构整合入电力系统监测网络范畴内。在基于现有电力系统监测网络基础设施,满足现行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基础上,雾计算架构被用于提高系统边缘和站点间富余的计算和通信资源的利用率。其中,软件定义网络被用于控制并管理节点间的通信,进而实现雾计算的通讯逻辑。该架构具备更短的事件处理流程,适应各类不同事件的触发情况。文中同时对所提出的雾计算通讯逻辑进行了仿真,并验证其具备更低的通讯时延的特性。2)研究电力系统站外节点的能量供给方案,解决雾计算应用中底层节点所需能量问题,进而削减因强电磁环境带来的通信成本上升问题。雾计算的应用将提升监测网络中底层节点的能耗,本文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站外环境中可供采集的环境能量,阐述了电力系统站外节点的能量供给策略,并整合环境能量采集方案为部署于架空线路上的感知节点设计一种能量供给方案,进而将线路沿线感知节点的维护与通讯、计算节点分离,降低系统的运营与维护成本。3)研究降低监测网络运行能耗的雾计算网络运行能耗管理方案,着力提升监测网络运行寿命。方案基于盲克里金代理模型,被配置在更贴近监测节点的信息汇聚节点中运行,无需上层网络的信息与控制。通过将离散的监测数据整合成对应的数学模型,部分节点的监测信息可由模型代为预测,从而减少节点的运行次数,平衡监测精度与能耗之间的关系,最高可提高底层监测网络36.22%的运行寿命。4)以电力系统短路故障为例,研究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的雾计算用例。基于本文提出的雾计算监测网络架构与现有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提出一种诊断精度高、容错能力强、资源需求少的短路诊断新方案,可应用为现行方案的增补。其中,具备高效通讯能力和计算能力的IED被定义为雾计算节点,节点所采集的保护信息被定向处理成极小的目标知识,可以在线路上的相关雾节点之间完成快速交互。互为相关的知识在雾节点中共同构建故障矩阵并计算出自身线路的诊断值,从而完成故障线路的定位。该方案的有效性基于IEEE 118系统验证,在具有更高的响应效率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容错性,可以在任意三个错误信息的情况下保持100%的准确性。同时,文中基于现有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对知识交互进行仿真,验证本文所提的雾计算架构在不同网络状态下的延迟特性。

李春艳[7](2019)在《计及三相关联性的励磁涌流识别与快速抑制研究》文中认为变压器作为整个电力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可靠运行是整个电力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电流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当变压器空载合闸或者外部故障切除电压恢复后,变压器产生的励磁涌流会流过差动回路,导致差动保护误动作。因此如何消除励磁涌流带来的影响一直是变压器保护的研究热点。目前针对励磁涌流的研究主要有涌流识别和涌流抑制,现有的涌流识别方法多挖掘波形单相特征,忽略了相与相间的关联性,可能影响涌流识别的正确率;风电场不脱网运行(低电压穿越)过程中谐波分量会导致风电场送出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将故障电流误识别为励磁涌流,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受谐波影响的涌流识别方法;励磁涌流识别方法虽避免了差动保护误动,但涌流仍会影响变压器寿命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还需寻找励磁涌流抑制方法去消除涌流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7184)的支持下,研究了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和励磁涌流产生机理,分别针对常规应用和风电场接入两种情况,提出了两种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针对涌流识别不能消除励磁涌流不利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集成低通滤波和反并联晶闸管的软启动涌流抑制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推导了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式。常规的励磁涌流频率分析都只针对单相变压器进行研究,但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变压器相与相间的关联性,推导了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频域解析式,并研究不同初始条件(合闸初相角和饱和磁通条件)下,励磁涌流幅值变化特性,同时研究不同初始条件下励磁涌流时域和频域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寻找消除励磁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影响的方法。(2)针对现有励磁涌流识别方法忽略相与相之间关联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Multiscale Multivariate Fuzzy Entropy,MMFE)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MMFE继承了传统多变量多尺度熵(Multiscale Multivariate Sample Entropy,MMSE)可评价信号自身复杂度和通道间互相关性的优点,并通过模糊隶属度函数对MMSE硬阈值判据进行了软化改进。根据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的MMFE曲线明显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MFE的涌流识别方法,该方法将由尺度因子和MMFE值组成的二维空间划分为动作区和制动区,定义电流MMFE熵值面积与给定的制动区面积的比值为MMFE熵值面积比,通过比较熵值面积比与常数1的大小关系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在ATP/EMTP平台和动态模拟系统中建立变压器模型,研究了变压器不同运行工况下所提方法识别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针对风电场送出变压器在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发生内部故障时,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易受风电场短路电流谐波分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ultivaria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MD)预处理后MMFE特征向量(MEMD-MMFE)的风电场送出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送出变压器内部故障时受风电场短路电流谐波分量影响,2次谐波制动算法可能将故障电流误识别为励磁涌流,导致差动保护误制动。而且短路电流的谐波分量同样会影响电流的MMFE曲线,单纯的靠MMFE变换不能可靠识别风电场送出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因此,结合MEMD可对多通道信号自适应同步联合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基于MEMD-MMFE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三相电流经过MEMD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电流信号进行MMFE变换,得到MEMD-MMFE熵值面积;最后通过比较变压器电流的熵值面积与保护判据门槛值的关系来辨识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风电场接入系统模型,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所提方法识别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针对现有涌流主动抑制方法启动时间慢或谐波分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涌流抑制方法。该方法是将反并联晶闸管和高阶滤波电路组成涌流抑制器,通过涌流抑制器实现变压器一次侧电压平滑启动(软启动),达到主动抑制涌流的目的。针对反并联晶闸管导通过程主要产生奇次谐波的特点,对比了高阶阻尼滤波、高阶阻尼陷波等电路的滤波效果,选取含RC阻容阻尼的高阶陷波电路作为滤波电路,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再将反并联晶闸管与滤波电路串联,结合变压器端电压闭环反馈控制构建基于软启动的励磁涌流抑制方案。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涌流抑制器模型,通过仿真三相变压器组和三相三柱式变压器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电压、电流和磁通特性,验证涌流抑制器对涌流的抑制效果。

黄远,李捷[8](2019)在《秦二厂保护系统ATWT分析与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应堆保护系统是核电站重要的控制系统,ATWT系统作为保护系统的一部分,在正常运行或试验时一旦误动将造成停机、停堆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本文简单介绍了秦二厂保护系统ATWT,根据ATWT系统原理图全面地分析了秦二厂ATWT系统存在的可能引起停机停堆等严重后果的单一故障点,根据ATWT试验方法和流程,结合故障经验,详细分析了试验风险,并指出了高风险点。同时,本文细致地讲解了针对ATWT试验风险的改进措施,这些改进大大降低了系统误动概率,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对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张轩[9](2019)在《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电机组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机组的运行与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围绕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研究,分析了田湾核电厂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功能的缺陷、保护技术及改进措施,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性优化方案。为变压器微机保护的抗干扰问题的解决、继电保护的相关回路设计以及元件的选择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确保了机组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对于我国典型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我国俄供田湾核电厂机组原有继电保护的运行缺陷及不足,然后针对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关键技术对其改进策略,制定了微机型保护通道的双重保护措施和并优化了运行维护装置。其次分析了500kV母线差动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缺陷,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差动保护和失灵保护的优化措施。再次从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保护双重化,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等方面,重建了田湾核电厂俄供发变组,详细分析其优化效果。最后针对原俄供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列举出田湾核电厂俄供励磁原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对优化后的励磁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综合比较原俄罗斯设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之间的优劣性。

郑浩[10](2019)在《应对采样异常的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新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电网正在向智能电网发展,传统变电站也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电网的发展,其采样终端设备也由常规互感器向电子式互感器发展,但是由于电子式互感器抗干扰能力差,运行不稳定等原因,使其无法完全地取代常规互感器的地位。因此目前电网中出现了电子式互感器(Electric Current Transformer,ECT)与常规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两种采样终端设备并存的一种局面。但不论是常规互感器或者电子式互感器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即互感器采样的保护采样异常问题。常规互感器容易出现饱和导致二次侧电流传变异常;电子式互感器易受环境影响导致采样异常;此外,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也会导致保护采样异常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保护采样异常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应对措施,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从互感器饱和、采样异常及断线等不同场景出发分析保护采样异常对继电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的影响。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其对保护滤波算法的影响,随后建立PSCAD仿真模型对各类信息异常场景对电流差动保护/距离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2)为解决超高压线路纵联保护受制于互感器断线工况及采样异常的影响而导致保护误动作甚至失效的问题,本文基于线路贝瑞隆模型及Hausdorff距离算法实现一种适用于超高压线路保护的超高压线路保护新方案:通过设计基于贝瑞隆模型及Hausdorff距离保护的判据,计算组内实测量与推演量之间的Hausdorff距离并与整定门槛值比较,实现对区内外故障的准确区分,在消除高压线路电容电流影响、提高保护灵敏度的同时提高了判据的抗干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线路两侧电压、电流的冗余数据组,并依赖所建立的冗余数据生成可信赖的综合保护方案,可充分适应电流互感器(CT)及电压互感器(PT,在高压线路中常用电容分压式电压传感器CVT,以下论述时均用CVT指代PT)断线等极端工况,彻底解决了线路纵联保护的可用性受制于CT/CVT(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断线的问题。理论分析及仿真测试表明,本文所提保护判据具有很高的动作灵敏性和耐受采样异常的能力。(3)为解决母线区外近端故障导致的CT极端快速饱和进而引起母线保护误动作的问题,本文首次引入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Superimposed Distance Protection,SDP)原理实现一种适用于母线差动保护的CT饱和闭锁与再开放方案。在母线保护启动后,该方案首先利用1/4周波数据窗的小矢量算法分别计算与母线相连各CT所对应的SDP的动作情况,若考虑母线故障与线路故障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当检测出某一线路CT对应的SDP动作即认为该线路的CT饱和,随后发出母线保护闭锁信号,由于SDP的数据窗小于母线保护的数据窗,因此能够在母线保护动作之前将其成功闭锁;并且,根据不同故障类型下任意一个周波内该判据的动作行为表现,提出了母线保护再开放判据,以实现区外、区内故障转换时母线保护的迅速开放。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闭锁判据能明确区分内部故障和区外CT饱和,即使出现CT超快速深度饱和,该闭锁判据能够快速可靠闭锁母线保护;在转换性故障时,保护再开放判据也能在一个周波内迅速解除闭锁信号,允许母线保护快速响应转换性故障。

二、信号继电器拒动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号继电器拒动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汽轮机ETS保护回路可靠性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控制装置及保护回路电源配置优化
3 汽轮机跳闸触发发电机解列联锁回路优化
    3.1 典型设计
    3.2 风险分析
    3.3 改进措施
4 发电机故障触发汽轮机跳闸联锁回路优化
    4.1 典型设计
    4.2 风险分析
    4.3 改进措施
5 锅炉MFT触发汽轮机跳闸回路优化
    5.1 典型设计
    5.2 风险分析
    5.3 改进措施
6 ETS与DEH之间的状态联锁回路优化
    6.1 设计缺陷
    6.2 风险分析
    6.3 改进措施
7 ETS手动停机回路优化
    7.1 典型设计
    7.2 风险分析
    7.3 改进措施
8 AST跳闸电磁阀驱动回路优化
    8.1 典型设计
    8.2 风险分析
    8.3 改进措施
9 AST失电跳闸反逻辑的改善
    9.1 典型设计
    9.2 风险分析
    9.3 改进措施
1 0 结束语

(2)双馈风机接入对线路继电保护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保护影响研究现状
        1.2.2 风电场线路距离保护和方向保护新原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DFIG短路电流特性及其对保护适应性分析
    2.1 引言
    2.2 DFIG工作原理
        2.2.1 DFIG基本原理
        2.2.2 DFIG数学模型
        2.2.3 转子侧变流器控制策略
        2.2.4 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
    2.3 计及Crowbar保护投入的DFIG短路电流特性分析
        2.3.1 机端短路后DFIG短路电流物理机理分析
        2.3.2 对称故障下DFIG短路电流特性分析
        2.3.3 不对称故障下DFIG短路电流特性分析
    2.4 双馈风电场外送系统保护配置及故障特性分析
        2.4.1 双馈风电场外送系统保护配置
        2.4.2 基于实测数据的DFIG接入系统故障特性分析
    2.5 DFIG短路电流特性对传统距离保护的影响
        2.5.1 对称故障下DFT相量提取误差对传统距离保护的影响
        2.5.2 不对称故障下DFT相量提取误差对传统距离保护的影响
        2.5.3 DFT相量提取误差及过渡电阻对传统距离保护的影响
    2.6 距离保护和距离纵联方向保护适应性分析
        2.6.1 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
        2.6.2 距离纵联方向保护适应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时域原理的风电场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保护措施
    3.1 引言
    3.2 双馈风电场集电线路时域距离保护
        3.2.1 时域距离保护
        3.2.2 基于实测数据的集电线路时域距离保护特性分析
        3.2.3 基于仿真数据的集电线路时域距离保护特性分析
    3.3 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时域距离纵联方向保护
        3.3.1 时域距离纵联方向保护
        3.3.2 基于仿真数据的送出线路时域距离纵联方向保护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升风电场送出线路距离保护抗过渡电阻能力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类四边形特性的距离保护原理
    4.3 基于类四边形特性的距离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不同风速
        4.3.2 不同过渡电阻
        4.3.3 不同故障类型
    4.4 距离差动保护
        4.4.1 过渡电阻对阻抗元件的影响
        4.4.2 距离差动保护原理
        4.4.3 基于仿真数据的送出线路距离差动保护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光伏电源接入的配网自适应距离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工作
2 光伏发电系统建模与故障特性
    2.1 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与机电暂态模型
    2.2 光伏方阵工程应用模型
    2.3 逆变器模型
    2.4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距离保护的影响
    3.1 传统的三段式距离保护
    3.2 DG接入母线
    3.3 DG以“T”型方式接入配电网
    3.4 距离保护的配合
    3.5 本章小结
4 自适应距离保护
    4.1 耐受过渡电阻的自适应调整
    4.2 消除分支电流和分布电源故障电流影响的自适应调整
    4.3 本章小结
5 仿真分析
    5.1 线路模型与参数
    5.2 分布式电源不接入配网仿真
    5.3 分布式电源接入母线仿真
    5.4 分布式电源“T”型接入配网仿真
    5.5 距离保护配合的仿真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变电站备自投装置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备自投装置的基本原理与常用功能分类
    2.1 备自投装置的介绍
    2.2 备自投装置的基本逻辑
        2.2.1 有压、无压条件及进线无流条件
        2.2.2 充电条件
        2.2.3 放电条件
    2.3 备自投装置的常用功能分类
        2.3.1 分段备自投方式
        2.3.2 变压器备自投方式
        2.3.3 进线备自投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备自投装置运行情况及问题分析
    3.1 某地区电网的运行情况
        3.1.1 电网运行情况介绍
        3.1.2 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
        3.1.3 电网结构安全性分析
    3.2 某地区电网备自投装置的配置情况
        3.2.1 备自投装置的接线方式
        3.2.2 备自投装置的功能逻辑多样化
        3.2.3 变电站备自投装置的运维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备自投装置异常动作事件分析
    4.1 电压异常导致装置误放电
        4.1.1 故障前运行方式
        4.1.2 故障概况
        4.1.3 保护装置动作分析
        4.1.4 结论分析
    4.2 装置定值配合不当误闭锁
        4.2.1 故障前运行方式
        4.2.2 故障概况
        4.2.3 保护装置动作分析
        4.2.4 结论分析
    4.3 开入异常导致备自投不成功
        4.3.1 故障前运行方式
        4.3.2 故障概况
        4.3.3 保护装置动作分析
        4.3.4 结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备自投装置异常动作的应对方案
    5.1 无压判别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5.2 备自投装置定值的整定原则设计
    5.3 开入异常及过负荷闭锁的改进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备自投装置的技术改进与改进后的动作研究
    6.1 备自投装置改进的实施
        6.1.1 备自投装置部分改进要点
        6.1.2 备自投装置的改造风险及防范措施
    6.2 备自投装置的测试
        6.2.1 装置开入量测试
        6.2.2 备自投装置的充放电逻辑测试
        6.2.3 绝缘及耐压测试
        6.2.4 备自投装置的功能测试
    6.3 备自投装置动作逻辑的检验
        6.3.1 短时无压逻辑试验
        6.3.2 开入异常逻辑试验
        6.3.3 均分负荷逻辑试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应对保护用外部设备极端异常工况的电网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应对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的电网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1.2.1 对时设备异常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2.2 CT异常工况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2.3 电气量传输通道/网络异常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2.4 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3 电网保护在提升对外设工况异常适应性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
    1.4 本文的研究路线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应对对时设备异常的补充式线路纵联保护新判据
    2.1 引言
    2.2 相空间基本原理及参数确定
        2.2.1 相空间基本原理
        2.2.2 相空间参数选取方案
    2.3 故障分量瞬时功率的相空间轨迹分布特征
        2.3.1 外部故障时相空间轨迹分布特征
        2.3.2 内部故障时相空间轨迹分布特征
    2.4 基于相空间轨迹识别的线路纵联保护新判据
        2.4.1 保护判据的设计
        2.4.2 线路电容电流及补偿装置对新判据影响
        2.4.3 同步对时误差对所提判据的影响
    2.5 仿真验证
        2.5.1 正常运行及区外故障时新判据动作安全性验证
        2.5.2 区内故障时保护新判据性能验证
        2.5.3 新判据抗同步对时误差能力验证
        2.5.4 新判据适应无功补偿装置能力验证
        2.5.5 新判据适应其他系统结构的能力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应对CT断线工况的输电线路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多判据冗余的输电线路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
        3.2.1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基本理念
        3.2.2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设计
    3.3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性能分析
        3.3.1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误动概率分析
        3.3.2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拒动概率分析
        3.3.3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门槛值的整定
        3.3.4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4 仿真验证
        3.4.1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区外故障
        3.4.2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区内故障
        3.4.3 应急工况下再次发生CT断线及区内故障
        3.4.4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互感器受扰
        3.4.5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发生区内故障伴随CT饱和
        3.4.6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发生区外故障伴随CT饱和
    3.5 本章小结
4 应对纵联通道异常的配电线路就地—远方双重化应急保护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多判据冗余的配电线路高可靠保护方案
        4.2.1 高可靠远方保护基本原理
        4.2.2 远方保护的误动/拒动概率分析
        4.2.3 远方保护的门槛值整定
        4.2.4 就地-远方保护综合配合方案误动/拒动概率分析
    4.3 基于多判据冗余的配电线路就地-远方双重化应急保护实现方案
        4.3.1 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保护跳闸逻辑
        4.3.2 就地-远方保护最优跳闸配合方案
    4.4 仿真验证
        4.4.1 区内故障
        4.4.2 区外故障
        4.4.3 互感器受扰
        4.4.4 区内故障伴随CT饱和
        4.4.5 CT断线
    4.5 本章小结
5 应对全站采样信息缺失的智能变电站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
    5.1 引言
    5.2 全站信息缺失场景的应急保护解决思路
    5.3 应对全站采样信息缺失的应急保护策略
        5.3.1 故障区域的大致界定
        5.3.2 故障区域最小化隔离
    5.4 特殊运行工况下的应急保护判据
    5.5 仿真验证
        5.5.1 应急保护系统启动判据的仿真验证
        5.5.2 应急保护测量判据的仿真验证
        5.5.3 应急保护系统实施方案
    5.6 本章小结
6 应对直流电源丢失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及应急保护新判据研究
    6.1 引言
    6.2 有效解决直流电源丢失问题的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
        6.2.1 应急工况五的典型场景及解决思路
        6.2.2 基于集中测控装置的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
        6.2.3 基于远跳装置的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
    6.3 应对应急工况五的应急保护系统
    6.4 不依赖数据同步及数据完整性的补偿电压模量比较新判据
        6.4.1 区内外故障时补偿电压模量的不同分布规律
        6.4.2 补偿电压模量比较判据
    6.5 仿真验证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6)基于雾计算的电力系统监测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雾计算与电力系统通信
        1.2.2 物联网中的雾计算架构
        1.2.3 智能电网中的软件定义网络
        1.2.4 智能电网与物联网
        1.2.5 电力系统监测网络与雾计算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贡献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主要贡献
    1.4 文章结构
2 基于雾计算的电力系统监测网络架构
    2.1 引言
    2.2 基于标识传感网络的无线监测网络
        2.2.1 RFID传感网络简介
        2.2.2 融合RFID传感网络的优势
        2.2.3 融合RFID的无线传感网络
        2.2.4 适宜于电力系统站外广域监测的LPWA网络
        2.2.5 RFID-LPWA监测-通信网络
    2.3 基于雾计算的电力系统监测网络架构与通信基础
        2.3.1 电力系统监测网络雾计算架构简介
        2.3.2 电力系统监测网络雾计算通信基础
        2.3.3 电力系统监测网络雾计算通信流程
        2.3.4 雾计算优势分析——以电力系统短路故障为例
    2.4 雾计算通讯逻辑的仿真
    2.5 本章小结
3 站外监测网络的节点能量供给与部署
    3.1 引言
    3.2 电力系统站外小型节点供能
        3.2.1 直接供能的优势与劣势
        3.2.2 大容量光伏电池供能优势与劣势
        3.2.3 针对小型节点的太阳能量采集方案
        3.2.4 针对小型节点的机械能量采集方案
        3.2.5 针对小型节点的热能采集方案
        3.2.6 针对小型节点的流体能量采集方案
        3.2.7 针对小型节点的声波采集方案
        3.2.8 针对小型节点的磁场能量采集方案
        3.2.9 雾计算架构中的节点能量供给
    3.3 RFID传感标签的能量供给
        3.3.1 RFID传感网络的能量需求与部署需求
        3.3.2 RFID传感标签的能量供给与负载消耗
        3.3.3 电力网络中RFID传感标签的能量来源
        3.3.4 输电线路上RFID传感标签供能方案
    3.4 仿真与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雾计算的无线监测网络运行能耗管理
    4.1 引言
    4.2 基于电池供电的无线监测网络
        4.2.1 基于电池供电的无线监测网络
        4.2.2 基于LPWA的环境监测系统
        4.2.3 网络能耗管理流程
        4.2.4 算法需求
    4.3 基于代理模型的LPWA监测网络能耗管理
        4.3.1 泛克里金模型与盲克里金模型
        4.3.2 基于盲克里金近似代理模型的监测网络能耗管理
    4.4 仿真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雾计算与电力系统监测网络的短路故障诊断
    5.1 引言
    5.2 应用于短路故障诊断的雾计算架构与流程
    5.3 雾知识传输等待时间估计
    5.4 IED中基于实时知识的雾拓扑矩阵
    5.5 FTM参数设定
        5.5.1 不同保护距离的距离继电器的关联系数
        5.5.2 变压器继电器相关系数
    5.6 故障诊断矩阵
        5.6.1 快速诊断策略
        5.6.2 高精度诊断策略
    5.7 阈值的设置与计算
        5.7.1 快速诊断的阈值设定
        5.7.2 高精度诊断的阈值设定
    5.8 仿真与测试
        5.8.1 诊断精度与鲁棒性测试
        5.8.2 效率测试
    5.9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1)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2)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7)计及三相关联性的励磁涌流识别与快速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励磁涌流识别研究现状
        1.2.2 励磁涌流抑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及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推导
    2.1 引言
    2.2 变压器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2.2.1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及接线方式
        2.2.2 变压器差动保护制动特性
    2.3 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
        2.3.1 变压器铁心磁通特性
        2.3.2 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
    2.4 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推导及时频域相关性分析
        2.4.1 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推导及验证
        2.4.2 三相励磁涌流时频域相关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
    3.1 引言
    3.2 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
        3.2.1 多变量多尺度熵
        3.2.2 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
        3.2.3 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对多变量多尺度熵的改进仿真验证
    3.3 基于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的涌流识别方法
        3.3.1 识别思路
        3.3.2 识别判据
    3.4 算例分析
        3.4.1 变压器不同运行情况下的涌流识别效果
        3.4.2 动态模拟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MEMD-MMFE的双馈风电场送出变压器涌流识别
    4.1 引言
    4.2 多元经验模态分解
    4.3 双馈风电场短路电流时频特性及其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4.3.1 双馈风电场短路电流时频特性分析
        4.3.2 双馈风电场短路电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4.4 基于MEMD-MMFE的涌流识别方法
        4.4.1 识别思路
        4.4.2 识别判据
    4.5 算例分析
        4.5.1 不同运行情况下算法的识别效果
        4.5.2 算法灵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器结构
    5.3 基于软启动的涌流抑制器控制及参数设计
        5.3.1 基于反并联晶闸管的交流调压软启动电路
        5.3.2 涌流抑制器的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式
        5.3.3 涌流抑制器的滤波电路结构及参数优化
    5.4 算例分析
        5.4.1 三相变压器组的涌流抑制效果
        5.4.2 三相三柱式变压器的涌流抑制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涌流抑制器的高阶滤波电路传递函数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秦二厂保护系统ATWT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保护系统ATWT概述
2 ATWT系统分析
    2.1 ATWT系统单一故障点分析
        1) 延时继电器
        2) 试验信号继电器
        3) 输出继电器
        4) 闭锁继电器
        5) RPA462CC
        6) RPA/B318CC
        7) RPA724UD
        8) RPA731UD
    2.2 ATWT试验分析
        2.2.1 ATWT试验简介
        2.2.2 ATWT试验风险分析
        1) 中间量程允许信号试验
        2) SG1/2给水流量低试验
        3) ATWT组合逻辑试验
        4) ATWT输出试验 (或停堆ATWT试验)
3 ATWT系统改进
    3.1 ATWT试验流程改进
    3.2 ATWT闭锁回路改进
        3.2.1 318CC开关触点并联
        3.2.2 ATWT闭锁回路优化
4 总结

(9)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展望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及保护运维的优化
    2.1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优化研究
        2.1.1 线路保护单通道运行特性分析
        2.1.2 线路保护通道优化技术
        2.1.3 线路保护通道双重化的优化及对比
    2.2 保护运维优化研究
        2.2.1 保护运维特性分析
        2.2.2 保护运维改进技术
        2.2.3 保护运维优化及对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的优化
    3.1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缺陷
        3.1.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3.1.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3.1.3 母线差动保护缺陷
    3.2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关键技术
    3.3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及对比
        3.3.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3.3.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3.3.3 母线差动保护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变组保护的优化
    4.1 俄供发变组保护缺陷
    4.2 发变组保护优化技术
    4.3 发变组保护优化及对比
        4.3.1 保护双重化的优化
        4.3.2 差动保护优化
        4.3.3 失磁保护优化
        4.3.4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4.3.5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励磁系统的优化
    5.1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特性分析
    5.2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及原因分析
    5.3 励磁系统技术及优化
        5.3.1 励磁系统技术
        5.3.2 励磁系统优化
        5.3.3 励磁系统双冗余硬件配置及双通道无扰动切换控制策略
        5.3.4 NES6131旋转整流元件监测及报警系统
        5.3.5 励磁系统限制与发变组保护匹配
        5.3.6 开放的PSS辅环控制模型
    5.4 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5.5 推广转化前景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应对采样异常的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保护采样异常对继电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
    2.1 一般性采样异常对继电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
    2.2 CT饱和对继电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
    2.3 CT/CVT断线对继电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具有CT/CVT断线工况高耐受能力的超高压线路保护新策略研究
    3.1 基于超高压输电线路贝瑞隆模型构建冗余数据
    3.2 基于Hausdorff距离算法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新判据
    3.3 应对CT/CVT断线的保护逻辑
    3.4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SDP的母线保护CT饱和快速闭锁及再开放策略研究
    4.1 基于SDP原理的母线保护高适应度CT饱和闭锁新方案
    4.2 基于SDP动作行为的母线保护CT饱和闭锁再开放判据
    4.3 仿真分析
    4.4 判据的工程实用可行性初探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四、信号继电器拒动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汽轮机ETS保护回路可靠性的技术措施[J]. 沈铁志. 自动化博览, 2021(08)
  • [2]双馈风机接入对线路继电保护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D]. 王春又.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光伏电源接入的配网自适应距离保护研究[D]. 连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4]变电站备自投装置的应用与研究[D]. 刘嘉镇.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5]应对保护用外部设备极端异常工况的电网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D]. 金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6]基于雾计算的电力系统监测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D]. 童晋.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 [7]计及三相关联性的励磁涌流识别与快速抑制研究[D]. 李春艳. 重庆大学, 2019(01)
  • [8]秦二厂保护系统ATWT分析与改进[J]. 黄远,李捷. 仪器仪表用户, 2019(08)
  • [9]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张轩.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应对采样异常的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新策略研究[D]. 郑浩. 三峡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信号继电器不启动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