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征兵活动

汉代征兵活动

一、两汉时期的佣书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永,王慧茵[1](2020)在《佣书业与我国古代远程教育》文中研究表明西汉时期,出现了一种专门替人抄书为生的职业——佣书业,佣书业使我国古代社会书籍复制速度提高,书籍数量大幅度增加。读书人接触或获取书籍更为容易,他们不用进课堂接受老师面授就可以学习知识。佣书人在佣书过程中,通过博闻强记,许多成为饱学之士。佣书业对推动我国古代远程教育意义重大。

任荣[2](2017)在《魏晋南北朝出版业兴盛原因及当代启示》文中认为魏晋南北朝出版业的兴盛首先在于官府修书、购书和征书文化政策的引导性作用;其次,书籍编纂理论和技巧的发展提升了出版业的工作效率;再次,书法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图书出版和发行的速度,同时提升了书籍的美观度。魏晋南北朝出版业的发展经验对当今出版业具有政策思路指导和方法论意义的启迪。

娄冰[3](2016)在《古代私人抄书的变迁考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结合古典文献中记载古代私人抄书的史料,详细探讨了先秦至清朝私人抄书活动演变之轨迹,认为古代私人抄书的发展脉络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极大地推动了图书的流通发行,在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阎怀兰[4](2016)在《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文中认为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渐深入,其中包括媒介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形象是文学的核心要素,文学形象是人类生活图景的转换,文学形象建构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是希望从文学形象的角度来窥探媒介对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影响,从媒介的角度来探究文学和文学形象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影响。分析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首先要考量的是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从文学与媒介发生联系的那天起,人们包括媒介从业者及其建立的媒介组织就千方百计地寻求媒介的更新来推进文学的变化。符号性的艺术媒介和物质材料性的传播媒介一直是文学的组成因素,媒介因素是文学的形式性物质性因素,媒介因素的变化引发了文学的变化,包括文学形象的变化。文学及其要素在媒介施压下发生变形,而文学也借媒介之力顺势而变。媒介与文学形象的关系,最终要探究的是人类的生活现状和可能。媒介是工具是人的延伸,或者可以说媒介是人身体的工具性的延伸,是人的生存所凭借的物质性物态化的现实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文学活动,必须借助媒介进行。文学形象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幻象,是相对于人类现实生存的世界所存在的虚幻世界,是人的精神意义性的延伸。人类在寻求自我发展时,身体和精神的延伸是同步进行的,这必然要求媒介和文学、文学形象的同步发展,由此,媒介与文学形象既是人类生活的身体现状和精神现状,媒介与文学形象的关系趋势也是人类的生活可能性。“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之意义最终在此。引论部分首先是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厘清媒介和文学形象的涵义。接着从国内外媒介研究和文学形象研究的现状,来阐释对“文学形象的媒介”做研究,或者说从媒介的角度研究文学形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厘清“文学形象的媒介”的具体所指,从低到高、由内向外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语言符号媒介、物质材料媒介、传播者媒介、艺术品媒介和物质商品媒介。第一章是分析文学形象与单一性语言媒介的关系。将文学作品划分为语言符号媒介(或称为语言符号、艺术媒介)、物质传播媒介(或称为物质材料、传播媒介)、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四个层次。语言是文学及其形象的符号媒介、艺术媒介。语言是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化,文学语言构成片段化的语象,语象的结合形成完整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在语象中扩展延伸形成文学形象体系。语言作为文学形象的媒介,决定了文学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内视性、想象性、间接性的幻象。接着把文学的语言媒介分为口头言语媒介和书面文字媒介,着重分析语言媒介以及承载口语和文字符号的传播媒介,怎样影响了文学和文学形象的具体形态。第二章分析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首先分析文学形象与语言、图像等多重媒介的关系,语言符号是文学形象的本质性艺术媒介,图像是文学形象的辅助性艺术媒介。文学形象作为人们心理意识中的幻象,其形态可以通过其他媒介进行扩展:图像媒介可以将文学形象的语象形态扩展为图像形象,运动的图像媒介将文学形象进而扩展为影像形象,由此,从语言符号到图像符号媒介构建的文学形象,就呈现为从语象到图像、影像的转变,是形象从内心可感转向了感官可视。文学形象的生成是一个从创作者、传播者到接受者的动态有机过程。文学的媒介化的实质是文学形象的媒介化,是文学形象在新传播媒介的繁殖,是文学形象通过图像等符号的形态扩展。文学形象的增殖以文化产品的利益追逐为目标在媒介融合中跑马圈地。第三章是探究媒介对文学形象的作用机制。现实中媒介和媒介生活的变化是文学生产、文学形象生产的直接动力。媒介的变化来自于媒介技术的驱动,技术的进化影响了文学及其形象的形态。传播者媒介作为文学形象的第三层媒介,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秉持受众意识和营销思维,策划操作文学形象的生产。市场机制中,传播者的媒介组织遵循着资本增殖的逻辑,不仅操纵着文学生产,还不断地将文学媒介化,以文学形象为核心开发文学形象在广播、电影、电视、表演等文化产品中的市场价值,还以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延伸出的可视性艺术形象为形象原型生产出物质商品,进而使文学形象媒介化。总而言之,文学形象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图画,被语言、图像等符号化为人类的心理图画,最终又商品化为人类的现实生活物品,文学形象显示了作为审美幻象的生产力。

马慧萍[5](2013)在《汉代的佣书业述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汉代佣书业兴盛的原因,探讨了汉代佣书业呈现的特征,指出佣书业催生了图书市场的形成,对普及文化知识、图书发行事业以及典籍的流传保存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车凯龙,铁茜[6](2012)在《书肆、书佣、书坊关系辨考》文中研究指明书肆、书佣、书坊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活动,在书籍生产、流通、传播以及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究其间的历史关系对于今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可资借鉴的历史意义。

沈芳甸[7](2012)在《秦汉时期文化消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消费行为是在一定的消费观念引导下进行。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文化消费观念处于一个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活动,社会各阶层的乐舞百戏消费观念由崇雅转向崇俗,文化教育消费观念由尚诸子之学转向尚儒学,宗教信仰消费观念由重功利变为重享受。秦汉时期文化消费结构主要由乐舞百戏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宗教信仰消费和习俗文化消费等构成,它们是秦汉时期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秦汉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文化消费品逐渐增加,二是文化消费范围不断扩大,三是文化消费出现商品化趋势。如此兴盛的文化消费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文化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品生产,秦汉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使得文化品种类增多,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文化消费丰富了秦汉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三是文化消费促使秦汉社会风气的转化,一方面推进好学之风与娱乐之风盛行,另一方面赌博之风与奢靡之风导致秦汉社会的不安与腐败。

胡秀丽[8](2012)在《传播媒介的嬗变对文学形态的影响 ——以纸为例谈文学新变》文中研究说明媒介不仅具有承载功能、传播功能,而且具有创新功能,本文以文学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以文学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的嬗变对文学形态的影响为研究内容,以纸为案例,运用媒介理论来研究纸媒介的出现对文学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文章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播介质的特性及其历史形式。传播介质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时空偏倚性,且具有文化意义,传播介质经历了口传媒时期到文字传媒时期的过渡。二是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的嬗变对文学的影响。文学传播媒介在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媒介的变迁带来文学意识形态、文本形态、写作思维和文学价值观等的变迁。纸媒介的出现打破了文学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仅带来文学体裁、题材的革新,而且带来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的崛起。

陈传万,陈田田[9](2011)在《魏晋南北朝图书传播与文学发展关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一方面,图书传播对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文学繁荣又推动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与传播。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传播的特征、图书传播的主要方式以及图书传播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等三个方面,对魏晋南北朝图书传播与文学发展关系进行了探讨。

刘孝文[10](2011)在《我国古代佣书考略》文中研究表明印刷术出现之前,图书复制都是通过手工抄写完成的,抄书活动在古代被称作佣书,它是我国古代兼具图书流通、传播和复制功能的独特文化活动。重点从佣书产生与发展、佣书类型划分及佣书报酬等方面作了系统分析,举例介绍了由佣书而成名者。

二、两汉时期的佣书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汉时期的佣书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佣书业与我国古代远程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 我国古代佣书业发展概况
    1.两汉时期的佣书业
    2.三国至唐代的佣书业
    3.唐以后的佣书业
二、 佣书业影响下的古代远程教育
    1.书籍易于获取,有利于古代远程教育发展
    2.通过佣书,贫寒读书人学有所成
三、 结语

(2)魏晋南北朝出版业兴盛原因及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官府修书、购书和征书的引导
二、编辑理论发展和高水平编辑涌现
    1. 编辑理论的发展
    2. 高水平编辑的涌现
三、特殊出版技术的运用
四、当代启示
    1. 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出版政策不动摇
    2. 坚持理论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古代私人抄书的变迁考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先秦时期
2 先秦两汉
3 魏晋南北朝
4 隋唐
5 五代十国
6 宋元
7 明代
8 清代
9 余论

(4)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路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言媒介与文学形象
    第一节 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一、文学作品中的媒介和文学形象
        二、基于语言媒介的文学形象类型
    第二节 文学形象与语言媒介的关系
        一、文学形象的语言媒介形态
        二、语言媒介构建文学形象
    第三节 不同时代语言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一、言语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二、文字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第二章 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
    第一节 多重媒介对文学形象的建构
        一、语言和图像多重媒介对文学形象的建构
        二、多重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延展
    第二节 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动态生成
        一、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创作
        二、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传播
        三、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接受
    第三节 媒介中的文学形象的生产
        一、同质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叠加
        二、异质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增殖
        三、媒介融合中文学形象的延展
第三章 媒介时代文学形象建构的深层机制
    第一节 媒介形态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一、媒介的变化
        二、媒介形态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媒介技术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一、文学的媒介技术的变化
        二、媒介技术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媒介市场机制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一、传播者的职业化和媒介组织的市场化
        二、媒介市场中受众意识和营销思维贯穿产业链
        三、媒介市场机制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第四节 媒介资本逻辑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一、商品美学与审美化商品
        二、经济审美化
        三、媒介资本逻辑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汉代的佣书业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代佣书业兴盛的缘由
    1. 文化政策。
    2. 私人藏书。
    3. 求学需求。
二、汉代佣书业呈现的特征
    1. 官府行为。
    2. 私人行为。
    3. 专业化。
    4. 市场化。

(6)书肆、书佣、书坊关系辨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书肆:典籍集散地, 文化传播体
2 书佣:修复文献, 传承文明
3 书坊:传播大众文化, 促进技术进步
4 结语

(7)秦汉时期文化消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四、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一章 春秋战国至秦汉文化消费观念的演变
    一、 乐舞百戏消费观念由崇雅转向崇俗
    二、 文化教育消费观念由尚诸子之学转向尚儒学
    三、 宗教信仰消费观念由重功利转向重享受
第二章 秦汉文化消费结构(上)
    一、 秦汉时期乐舞百戏消费
        (一) 乐舞消费活动
        (二) 百戏消费活动
    二、 秦汉时期文化教育消费
        (一) 文化教育消费主体范围扩大
        (二) 笔墨纸砚费用
        (三) 书籍费用
        (四) 学费与生活费
第三章 秦汉文化消费结构(下)
    一、 秦汉时期宗教信仰消费
        (一) 祭祀鬼神消费
        (二) 道教信仰消费
        (三) 佛教信仰消费
        (四) 卜筮消费
    二、 秦汉时期习俗文化消费
        (一) 婚嫁文化消费
        (二) 丧葬文化消费
        (三) 节庆文化消费
第四章 秦汉时期文化消费的基本特征
    一、 文化消费品种逐渐增加
    二、 文化消费范围不断扩大
    三、 文化消费出现商品化的趋势
第五章 秦汉时期文化消费的社会影响
    一、 文化消费需求引导文化消费品生产
    二、 丰富秦汉文化艺术生活
    三、 促使秦汉社会风气的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传播媒介的嬗变对文学形态的影响 ——以纸为例谈文学新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三节 章节结构
第二章 文学传播媒介定义及其历史形式
    第一节 文学传播媒介定义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特性
        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时空偏倚性
        三、传播媒介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历史形式
        一、口传媒时期
        二、文字传媒时期
第三章 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传播媒介在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第二节 文学媒介的变迁对文学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节 文学媒介变迁对文本形态的影响
    第四节 媒介变迁对写作思维和文学价值观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魏晋南北朝图书传播与文学发展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传播的特征
    (一)纸写书成为图书的主要形态
    (二)图书编纂领域扩展,传播品种增多
    (三)图书传播范围扩大
二、魏晋南北朝时图书传播的主要方式
    (一)抄、写、抄写、抄撰
    (二)借读、佣书和贩书
三、魏晋南北朝图书传播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图书传播推动了文学价值观的确立
    (二)图书传播保存了大量文学作品
    (三)图书传播培育了一大批文学家
    (四)图书传播促进了文学批评的繁荣

(10)我国古代佣书考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佣书的产生与发展
2 佣书的类型
    (1) 受雇抄书。
    (2) 市肆佣书。
    (3) 佛道两教佣书。
3 佣书的生存状态及报酬
4 青史留名的佣书人

四、两汉时期的佣书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佣书业与我国古代远程教育[J]. 张小永,王慧茵.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2]魏晋南北朝出版业兴盛原因及当代启示[J]. 任荣. 出版发行研究, 2017(04)
  • [3]古代私人抄书的变迁考究[J]. 娄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12)
  • [4]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D]. 阎怀兰. 云南大学, 2016(05)
  • [5]汉代的佣书业述略[J]. 马慧萍. 兰台世界, 2013(05)
  • [6]书肆、书佣、书坊关系辨考[J]. 车凯龙,铁茜. 图书馆学刊, 2012(12)
  • [7]秦汉时期文化消费研究[D]. 沈芳甸.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3)
  • [8]传播媒介的嬗变对文学形态的影响 ——以纸为例谈文学新变[D]. 胡秀丽. 广西民族大学, 2012(09)
  • [9]魏晋南北朝图书传播与文学发展关系探讨[J]. 陈传万,陈田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11)
  • [10]我国古代佣书考略[J]. 刘孝文.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1(05)

标签:;  ;  ;  ;  ;  

汉代征兵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