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堂”——DIY幸福生活

“人间天堂”——DIY幸福生活

一、“天上人间”——美满生活DIY(论文文献综述)

Harutyunyan Ani[1](2021)在《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亚美尼亚与中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中华民族与亚美尼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并形成众多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民俗事象时常表现于语言之中,语言本身是一种民俗的重要载体。本论文将研究视角集中在民俗文化上,聚焦亚美尼亚民族与中国汉民族的民俗文化词语,主要从两国民俗词语中探索两国文化各自具有的特质,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促进两国交流的目的。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从中国与亚美尼亚两国民俗词语内涵比较分析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民俗词语概念界定、整体研究思路为框架入手,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体概述。第二章为民俗词语与民俗文化。对语言的概念及内涵、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以及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分别予以分析,进一步将民俗文化与民俗词语的关系进行探索。第三章到第六章为中国与亚美尼亚民俗词语比较分析,从中国与亚美尼亚两国间的婚姻民俗词语、生育民俗词语、丧葬民俗词语以及节日民俗词语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四、五、六章是本论文的主体,主要列举了亚美尼亚和中国在婚姻民俗、生育民俗、丧葬民俗、节日民俗四个方面的民俗词语。亚美尼亚的民俗词语是笔者调查得来的,尤其是婚俗部分调查比较深入细致,是笔者着力最勤的部分。在各章对比的部分,一是将两国的民俗词语及事例列表进行了对比,每章都将两国的民俗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呈现在表中,形成了一一对比;使其异同一目了然;再是各章均提取出最具特色、最能反映文化特色的民俗词语“祝福语”“颜色词语”“数字词语”“事象词语”等,进行比较。并在各章中归纳出了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七章为中国与亚美尼亚民俗词语差异的根源分析,从生存环境导致的差异、宗教信仰导致的差异、历史原因导致的差异以及其他方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八章为结语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梳理与汇总,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保障,同时在未来能成为促进亚美尼亚和中国文化交易的文献,而以期为后续的两国文化交流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幸[2](2021)在《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的民俗书写与乡土世界建构》文中研究说明在新时期以来的河南小说中,中原民俗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们既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命运及强化地域文化色彩的重要手段,又生动地表达着中原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成为展现河南乡村生活、地域文化精神以及时代变革的重要元素,使读者从中领略到中原独特的地域风情以及中原人民思想精神的历史演化过程。从民俗书写的角度看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中的乡土世界,能够审视当代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后河南农村伴随现代化发展呈现出的独特复杂的乡村风貌。本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主要对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及文艺民俗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的核心概念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整体上的论述。第一章重点讨论了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民俗书写的背景与特征。河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造就了河南独特的民俗文化,为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的民俗书写提供深度的背景支撑。河南浓郁的民俗氛围和作家在生活中的民俗体验催生了新时期以来河南作家对民俗文化的独特情感,成为作家们在乡村叙事中进行民俗书写的可能性条件和自觉动力。基于作家生命体验及创作意志的差异,新时期以来的河南作家在创作中呈现出理性批判、温和反讽和眷恋怀念并存的多元民俗审美姿态。受特殊思想精神表达的需要,部分河南作家尝试在小说中建构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的民俗事象,借此来展现中原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时期以来的河南作家并不是一个整体,不同的小区域作家群以各自生活的文化区为依托,以每个区域不同的乡村风俗背景和样态为源泉,创作出多元化的民俗图景。河南作家的民俗书写还与时代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新中国成立至新世纪以后,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与此前不同的新特点。第二章论述了新时期以来的河南作家依托民俗书写建构的当代河南乡土景观。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曾给中原乡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活力,但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给乡村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民俗文化具有稳定性,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新时期以来的河南小说以中原独特的乡风民俗为切入点,对后改革时代河南乡村社会生态的发展与变迁予以观照,通过传统民俗的衰颓展现河南乡村文化生态景观,民俗的变异透视河南乡村权力景观,民俗的淡化表现河南乡村的伦理裂变景观,其中也包含着对现代化的哲理反思。第三章论述了新时期以来河南作家借民俗书写展现的当代中原农民生活与命运。新时期以来的河南作家在创作中集中展现了河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事象,它们成为中原农民原初生活状态的显现与缩影。在新时期以来的河南小说中,乡村民俗情节的加入在展现中原地区独特生活面貌的同时,也是中原农民行为举止或文化心理的真实展现,作家用带有中原色彩的婚丧风俗来突显农民境遇的不幸和凄凉,寄托着对农民在沉重负压下的苦难命运的深刻怜悯。河南地区民间信仰风气浓重,新时期河南作家笔下的中原民间信仰描写,深刻反映了深处内陆腹地的河南地区以“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为核心的精神信仰和思想观念,它们作为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作家用以渲染地方色彩,营造乡村神秘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展现了中原农民的认识水平和精神状态。第四章论述了新时期以来河南作家以民间话语呈现的河南乡土意蕴。河南作家通过对中原方言俗语及修辞格的灵活使用来展现河南乡村世界。方言摹声拟态、随声传形的特点使读者能从各种人物的语言中分辨出他们的身份与性格,人物形象因此更显鲜明、生动。比喻、反语、双关、夸张、通感等修辞格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在方言语境下更加富于个性化。新时期以来河南作家创作中的民歌民谣是凸显河南区域文化氛围和特色、表达河南人情感与精神的重要手段,具有内在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河南地区神话传说蕴藏丰富,周大新小说中的民间神话传说既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又带有鲜明的时代和地方特色。第五章探讨了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民俗书写的艺术功能。民俗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实的存在,这种兼具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特点,使它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重要媒介。在新时期以来的河南小说中,民俗书写为作家进行地域化、个性化写作提供现实支撑,丰富的民俗书写不仅呈现出地域独特的人文风貌,更从历史文化的高度对民众生活予以观照,展示着历史与时代变迁下乡村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使作品获得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时代意义。作为特定地区长期积淀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地域风俗反映着该地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和文化心理,因而具有明显的超阶级性和超时代性。河南作家在创作中加入民俗描写,使小说在表达政治主题的同时,也对人性人情有一定程度的书写和表达,对小说政治化倾向起到一定的消解作用。河南地区乡村民俗书写为河南作家进行乡土建构和艺术想象提供现实支撑,展演着中原民众生活,也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困境,蕴含着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

唐世雄[3](2021)在《从《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看文化的传承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都流传至今,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广为传颂。其中"牛郎织女"也算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演变最终成为了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有萌芽、形成、发展、定型四个阶段。因此,想要更好的看待文化的传承发展,则需要解析这四个阶段,给民众树立好的价值导向,才能增加文学作品的生命力。

二林[4](2021)在《牛郎织女(下)》文中研究说明人物:牛郎织女老牛王母娘娘仙女们织女的孩子们(第一幕。老牛快死了。)(旁白: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

马思雨[5](2021)在《《北京小曲百种》研究》文中提出

张佳琦[6](2021)在《《牡丹亭》对离魂故事的超越》文中研究指明

吴彦竹[7](2021)在《山川圣地中的族群交互共生关系 ——基于泸沽湖格姆神山朝山节的民族志考察》文中研究指明

楠熙[8](2021)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祝赞词研究》文中指出

王哲[9](2021)在《雾渡河民间叙事长诗研究》文中认为

张婷[10](2021)在《唐人传奇小说中的民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天上人间”——美满生活DI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上人间”——美满生活DIY(论文提纲范文)

(1)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中国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民俗词语的界定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1.3.1 民俗词语的概念
        1.3.2 民俗词语的特征
        1.3.3 本文对于民俗词语的界定
        1.3.4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5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化语言与民俗词语
    2.1 文化与语言
        2.1.1 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2.1.2 语言的概念及内涵
        2.1.3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2.2 民俗文化滋养民俗词语
    2.3 民俗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2.3.1 实物表象的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2.3.2 独特民族特色的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2.3.3 非特定意义的民俗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第三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婚姻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3.1 亚美尼亚婚姻民俗词语分析
        3.1.1 婚前民俗词语
        3.1.2 正婚民俗词语
        3.1.3 婚后民俗词语
    3.2 中国婚姻民俗词语分析
        3.2.1 婚前民俗词语
        3.2.2 正婚民俗词语
        3.2.3 婚后民俗词语
    3.3 亚中两国婚姻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3.3.1 婚姻民俗中祝福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3.3.2 婚姻民俗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3.3.3 婚姻民俗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3.3.4 婚姻民俗中事象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第四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生育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4.1 亚美尼亚生育民俗词语分析
        4.1.1 出生庆贺民俗词语
        4.1.2 出生四十天民俗词语
        4.1.3 出牙时庆贺民俗词语
        4.1.4 周岁庆贺民俗词语
    4.2 中国生育民俗词语分析
        4.2.1 出生前求子民俗词语
        4.2.2 出生民俗词语
        4.2.3 满月民俗词语
        4.2.4 百天民俗词语
        4.2.5 周岁民俗词语
        4.2.6 十二周岁民俗词语
        4.2.7 成人礼民俗词语
    4.3 亚中两国生育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4.3.1 生育民俗中的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4.3.2 生育民俗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4.3.3 生育民俗中祝福词语的内涵对比分析
第五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丧葬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5.1 亚美尼亚丧葬民俗词语分析
        5.1.1 葬礼程序民俗词语
        5.1.2 入殓民俗词语
        5.1.3 出殡民俗词语
        5.1.4 下葬民俗词语
        5.1.5 服丧民俗词语
    5.2 中国丧葬民俗词语分析
        5.2.1 入殓民俗词语
        5.2.2 丧礼民俗词语
        5.2.3 出殡民俗词语
        5.2.4 下葬民俗词语
        5.2.5 服丧民俗词语
    5.3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5.3.1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中哀悼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5.3.2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5.3.3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第六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6.1 亚美尼亚传统节日民俗词语分析
        6.1.1 圣诞节民俗词语
        6.1.2 复活节民俗词语
        6.1.3 圣烛节民俗词语
        6.1.4 大斋期民俗词语
        6.1.5 情人节民俗词语
        6.1.6 棕枝全日民俗词语
        6.1.7 泼水节民俗词语
        6.1.8 圣母升天节民俗词语
        6.1.9 圣十字架节民俗词语
        6.1.10 新年民俗词语
        6.1.11 亚美尼亚春临节民俗词语
    6.2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词语分析
        6.2.1 春节民俗词语
        6.2.2 元宵节民俗词语
        6.2.3 寒食节民俗词语
        6.2.4 清明节民俗词语
        6.2.5 端午节民俗词语
        6.2.6 七夕节民俗词语
        6.2.7 中秋节民俗词语
        6.2.8 重阳节民俗词语
    6.3 亚中两国节日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6.3.1 节日民俗中祝福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6.3.2 节日民俗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6.3.3 节日民俗文化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6.3.4 节日民俗文化中饮食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第七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差异的根源分析
    7.1 生存环境导致的差异
    7.2 宗教信仰导致的差异
    7.3 历史原因导致的差异
    7.4 礼仪文化所导致的差异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的民俗书写与乡土世界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期河南小说民俗书写的背景与特征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民俗书写的背景
        一、河南区域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河南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深刻体验
        三、河南作家对民俗书写的文学传衍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河南乡土小说民俗书写的特征
        一、批判、反讽、怀念并存的民俗审美姿态
        二、地域背景差异下的民俗多样书写
        三、文学建构型的民俗书写
    第三节 新时期河南作家民俗书写的时代变迁
        一、政治意识形态下的民俗书写嵌入
        二、民俗书写的多样化与日常化
        三、民俗书写中的现代化反思
第二章 依托民俗书写建构新时期河南乡土景观
    第一节 传统民俗衰颓的河南乡村生态景观
        一、从“土地崇拜”到“土地丢弃”
        二、乡土风情的消失与追忆
        三、中原传统民间工艺的失落
    第二节 民俗变异与乡村权威格局的嬗变
        一、“长老崇拜”的消失与河南乡村基层权力的变革
        二、河南农民崇权民俗心理下的人性变异
        三、乡村选举中村民自治被架空
    第三节 民俗淡化与河南乡村的伦理裂变景观
        一、葬俗中消失的孝亲伦理
        二、日常交往里折射出乡邻伦理的淡漠
        三、婚嫁陋俗里颓败的婚恋伦理
    第四节 “诗化乡村”建构与反思——以田中禾的创作为例
第三章 借助民俗书写展现河南农民生活与命运
    第一节 民俗书写里的河南农民生活百态
    第二节 特殊婚丧风俗背后的河南农民苦难命运
    第三节 河南民间信仰与农民的精神世界
        一、中原信仰风气与河南民众的关系
        二、“万物有灵”信仰与传统习俗里的精神解脱
        三、家族祖先崇拜与农民的精神寄托
        四、生活禁忌与河南农民思维方式
    第四节 中原巫鬼信仰的文学观照——以阎连科的创作为例
        一、对耙耧山脉现实生活状态的展现
        二、对耙耧村民的精神抚慰
第四章 以民间话语呈现河南乡土意蕴
    第一节 河南方言里的中原乡村世界
        一、河南方言词汇里的中原性格
        二、借中原方言修辞格展现乡村人情世相
        三、中原民间语言的文学表达——以李凖的创作为例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民谣的运用
        一、情歌对女性内在情感的表达
        二、歌谣成为河南人的精神投影与折射
        三、民歌中彰显的中原地域特色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的民间叙事——以周大新的创作为例
        一、神秘传说与神秘氛围的营造
        二、传说人物与现实人物的命运对照
        三、传说的结构意蕴与小说线索的契合
第五章 新时期以来河南乡土小说民俗书写的艺术功能
    第一节 民俗书写呈现出小说的历史文化蕴涵
        一、从历史文化层面观照现实生活
        二、民俗变化与河南社会时代发展
        三、对农民文化心理历史嬗变的动态捕捉
        四、民俗背景下的乡村寓言
    第二节 民俗书写对小说情节政治色彩的消减
        一、河南民俗生活细节与“典型化”创作手法的淡化
        二、中原风土人情描写对乡民人性美的开掘
        三、河南民俗心理的深描与审美表层化的弥补
    第三节 民俗书写对小说文化内涵的加深
        一、“诗意中原”的文学建构
        二、中原地域文化精神的展现
        三、对中原乡土困境与出路的探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从《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看文化的传承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长河中“牛郎织女”的起源与发展
    (一)传说的萌芽来源于西周
    (二)汉代时期形成了传说
    (三)魏晋时期的发展
    (四)当代对传说的定型
二.牛郎织女演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条件是传说的产生前提
    (二)社会诉求是传说演变的诱因
三.牛郎织女对当代文化传承发展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适应社会公众需求增强文化传承发展的持久力

四、“天上人间”——美满生活DIY(论文参考文献)

  • [1]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D]. Harutyunyan Ani. 山西大学, 2021
  • [2]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的民俗书写与乡土世界建构[D]. 刘幸. 河北大学, 2021
  • [3]从《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看文化的传承发展[J]. 唐世雄. 文学教育(下), 2021(10)
  • [4]牛郎织女(下)[J]. 二林. 雪豆月读, 2021(27)
  • [5]《北京小曲百种》研究[D]. 马思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牡丹亭》对离魂故事的超越[D]. 张佳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7]山川圣地中的族群交互共生关系 ——基于泸沽湖格姆神山朝山节的民族志考察[D]. 吴彦竹.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8]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祝赞词研究[D]. 楠熙.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9]雾渡河民间叙事长诗研究[D]. 王哲. 三峡大学, 2021
  • [10]唐人传奇小说中的民俗研究[D]. 张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人间天堂”——DIY幸福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