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千斤顶结构及油路改进设计

液压千斤顶结构及油路改进设计

一、液压千斤顶结构与油路的改进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传成[1](2020)在《深部地下实验室围岩稳定真三维物理模拟与非线性强度折减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核能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伴随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利用,因此而产生的的高放废物也越来越多。所以安全可靠地对这些高放废物进行处置的问题逐渐成为最为当前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之一。目前公认深埋地质处置是安全处置高放废物合理可行的方法,但是鉴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工程异于其它常规地下工程的固有特点:安全要求高、结构布局复杂、类比经验欠缺、服务周期超长等,因此必须首先建立地下实验室针对性地开展广泛地研究。目前我国已确定北山新场场址为拟建地下实验室的推荐场址,虽然我国在地下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针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为了有效评价和优化地下实验室的总体建设方案,需要对北山地下实验室施工围岩稳定开展针对性的分析研究,考虑到地下实验室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或者数值计算来模拟围岩的破裂过程较为困难,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模拟也不完善,而原位试验又由于成本问题而受到限制,所以为了保证地下实验室施工安全,所以必须针对性地开展真三维物理模拟试验。本文依托国防科工局重大项目课题,以甘肃北山我国首座高放废物深埋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为研究背景,开展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大型真三维物理模拟试验,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建立了地下工程洞室群围岩失稳能量判据,提出了基于H-B准则的改进非线性强度折减分析方法。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模块组合、数控针阀和梯度加载技术,研制发明了智能数控真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可较为真实地模拟地下洞室群的真三维非均匀分布状况,并实现了物理模拟试验中地应力加载控制的智能化、可视化和数字化。(2)采用伺服电动控制和仿形开挖技术,研制发明了地下工程物理模拟试验微型TBM开挖装置,实现了对物理模拟试验不同洞形(圆形和非圆形洞室)、不同断面尺寸洞室的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提高了物理模拟试验的开挖精度,减少了传统人工开挖对物理模拟试验结果的影响。(3)开展了北山地下实验室大型真三维物理模拟试验,揭示了深埋围岩非线性变形特征、支护锚固效应、开挖影响范围和超载破坏规律,获得了地下实验室洞群体系的超载安全系数,有效验证了地下实验室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支护型式和地下实验室的整体安全稳定性。(4)建立了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围岩失稳能量判据,提出了基于H-B准则的改进非线性强度折减方法,据此计算获得北山地下实验室的整体安全系数,通过与物理模拟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有效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优化地下实验室总体建设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张文辉[2](2020)在《桥梁索用钢丝腐蚀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表明大跨桥梁长期承受车辆、风、浪、流等疲劳载荷作用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侵蚀介质和疲劳载荷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腐蚀疲劳破坏是桥梁缆索用高强钢丝典型的失效模式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腐蚀疲劳领域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含缺陷钢丝的疲劳试验、腐蚀疲劳试验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获得其疲劳S-N曲线、腐蚀疲劳S-N曲线和疲劳裂纹尺寸-循环次数曲线,分析不同腐蚀因素、表面缺陷的形貌特征对钢丝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实现索用钢丝的疲劳损伤演化过程、腐蚀疲劳损伤演化过程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的可视化。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设计一套针对桥梁缆索用钢丝的腐蚀疲劳试验装置,实现对多根钢丝的多级同步脉动疲劳加载,大大缩短试验时长。(2)为了简化钢丝表面初始蚀坑的电化学形成过程,通过在钢丝表面预制机器切口,对含预制切口的钢丝开展不同浓度及不同p H值下的腐蚀疲劳耦合试验,获取各工况下的S-N曲线,分析溶液浓度、p H值对钢丝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耦合下切口钢丝寿命比单纯疲劳荷载作用时显着降低。随着Na Cl溶液浓度从3.5%变为0.5%、溶液酸性的增强,钢丝寿命显着缩短。(3)通过腐蚀疲劳试验研究切口尺寸和形貌对钢丝寿命的影响。通过在钢丝表面切割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切口来等效钢丝由于环境侵蚀作用所产生的不同形貌的初始蚀坑,利用腐蚀疲劳耦合试验装置研究切口尺寸和形貌对钢丝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丝表面切口的深度越大、宽度越小,形状越尖锐,钢丝寿命越短。(4)提出基于载荷波形变化的疲劳裂纹扩展识别方法,通过降载勾线试验研究切口尺寸和形貌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开展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基于降载勾线法在钢丝断面制造出“海滩状花纹”,采用Auto CAD临摹断口形貌并精确测定裂纹尺寸。通过对断口形貌的观测,分析来判定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依据疲劳裂纹尺寸与循环加载次数的定量关系确定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结果表明:钢丝表面切口的深度越大、宽度越小,形状越尖锐,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高。(5)为了精确获得疲劳加载过程中钢丝内部的损伤演化情况,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相结合的理论,利用商用软件ABAQUS实现切口钢丝疲劳损伤演化和腐蚀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可视化,分析其损伤演化规律,并将数值计算获得的钢丝疲劳寿命、腐蚀疲劳寿命与上述疲劳试验、腐蚀疲劳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计算的疲劳寿命和腐蚀疲劳寿命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演化过程不断进行,最大应力出现在切口底部,最小应力出现在切口边缘。随着加载次数增加,越来越多的损伤单元出现在钢丝内部,损伤不断累积且钢丝的应力分布也随加载过程不断变化。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的钢丝寿命低于单纯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寿命,损伤演化速率也是前者高于后者,且耦合作用下损伤单元出现的时间更早,在损伤演化的后期,由于腐蚀介质的作用,钢丝切口附近较远离切口处的损伤差值较无腐蚀作用下有所减小。(6)为了精确获得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基于扩展有限元法,利用商用软件ABAQUS实现裂纹扩展过程的可视化,研究裂纹扩展过程中钢丝内部应力及位移的变化,并将模拟结果与上述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结果进行比对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扩展有限元法预测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裂纹沿垂直于拉伸荷载的方向扩展,符合I型裂纹的扩展特征。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裂纹前缘,并随疲劳裂纹的扩展而不断前移,裂纹尖端处应力梯度变化较为剧烈。总体上,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较为接近,验证了本文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设计的新型疲劳试验装置以传统疲劳试验机为基础,可实现对多组钢丝的多级同步脉动疲劳加载,可妥善考虑腐蚀介质与疲劳荷载的耦合作用,能弥补传统疲劳试验耗时久、难以耦合腐蚀环境的不足,大大缩短腐蚀疲劳试验的时长。同时,提出的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结合的方法可实现钢丝疲劳损伤演化和腐蚀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可视化,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方法可实现钢丝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的可视化,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常炳哲[3](2020)在《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锚杆钻机是维护煤矿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的重要机械装备。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锚杆支护逐渐成为煤矿巷道中常用形式。在煤矿巷道支护中的使用比例接近100%,使其成为可靠性强,安全性高的锚固技术。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锚杆支护设备工况日益复杂恶劣。目前锚杆钻机在重载,大偏载工况下完成锚固支护工作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该平台的组成,并绘制了不同工况下的三维模型。介绍了钻机平台的液压系统,结合不同工况,阐述了液压系统中的回路设计。其中主要包括,履带行走液压回路,左右帮锚液压回路,以及顶锚液压回路,并对其负载敏感多路阀进行简单的原理介绍。之后介绍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并设计了电控系统遥控组件,并分别对其功能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在AMESim软件中对顶锚液压回路建模,首先对补偿阀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之后对负载敏感阀进行建模,并简单介绍了负载敏感阀的工作原理。然后对变量泵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动静态仿真验证。完成上述关键元件建模之后,建立单油缸阀泵组合模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为顶锚液压回路建模做好铺垫。在顶锚液压回路仿真模型中,设置三组不同的负载值,得到了顶锚钻机油缸的位移以及速度变化规律。最后,设计了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包含钻机平台与掘进机配合控制回路、左右帮锚控制回路、顶锚控制回路、系统登陆模块以及系统监控模块等。分析了不同模块下具体的程序设计以及界面设计。并试验了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同步性,按照井下模拟巷道的操作要求进行试验。首先进行顶锚的单独试验,通过单台顶锚钻机的试验,测出每台顶锚钻机的电控设定额定流量的百分比。在设定额定流量百分比之后,开始顶锚的同步性试验。之后对左右帮锚的可靠性进行试验,确保整个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验首先根据工作流程及实时环境,标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然后,对左右帮锚进行试验。

华永凯[4](2019)在《可升降式限高路障在堤防道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大力开发堤防工程,将堤防防汛专用道路作为公路使用,部分超载车辆在堤防道路通行无阻;由于堤防道路等级低,抗压能力弱,超载车辆对堤防道路造成严重损坏,必须对其进行限行。常规的限行措施为设置限宽路墩,但堤防工程需要及时养护,限宽路墩在限制超载车辆的同时,也限制了施工车辆的通行,不利于防汛及养护专用车辆的通行。鉴于此,作者结合实际,开发出一种可调节通行高度的升降式限高路障,并在堤防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可升降路障基本架构由两侧立柱与可上下移动的横梁组成,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构件及动力设备,实现横梁的升高和降低,达到调节通行高度的目的,同时设置开关保护措施,辅以各类安全附属设施及宣传标语,实现路障可拦、可调、可控,使路障达到既能限制通行,又可调节通行的目的。通过与原路墩分析对比,可升降路障无论运营成本还是经济效益,均有压倒性优势,具备可推广的必要条件;同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建模,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进一步计算堤防道路的风险值,基于堤防道路车流量影响可能性的角度分析,通过前后对比得出结论:堤防道路车流量影响可能性最大的是可升降路障的应用,即通过设置可升降路障,限制了堤防道路的通行车流,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堤防工程。

岳仁才[5](2019)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垄上减压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马铃薯收获地形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款能够适应多种收获地形的仿形挖掘结构—摇摆结构。根据目前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挖掘装置存在无法实现垄上压力调节的问题,提出了垄上减压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研究马铃薯整茎物理机械特性、马铃薯块茎生长分布以及土壤物理机械特性等,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明确马铃薯垄上压力调节范围。首先对马铃薯进行了实验室整茎压缩试验,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获得能够使土壤中的马铃薯在受到正向压力时损伤的最小压力值为3689.4N;其次对薯垄的破碎过程分析研究,进行田间实测与静压力试验,分别获得实际收获时土壤的硬度以及使薯垄破碎时的作用面积,进而求得临界压力值为3453N。比较两个压力值的大小,以其最小值作为垄上压力的上限值。(2)考虑各因素对垄上压力的影响,对挖掘铲以及仿形碎土辊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力学分析以及公式推导,建立了挖掘铲的力学模型。通过使用LabVIEW程序开发软件编写了公式计算器,在给定的参数条件下快速计算垄上压力的大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随着挖掘深度的增加,垄上的压力会以线性正相关的趋势增大;随着铲面倾角的增加,垄上的压力会以非线性负相关的趋势减小;随着收获速度的增加,垄上压力会以非线性正相关的趋势增大。根据收获经验获得的参数,计算出挖掘铲对垄上的附加应力为744N,为之后的垄上减压系统的优化与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3)根据预试验获得的试验数据对系统进行设计,并在摇摆挖掘装置上安装设计好的垄上减压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得出:垄上减压系统能够起到减压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系统内油压的稳定,通过设定不同程度的压力阈值可以改变减压系统的灵敏度,压力值范围越小,系统灵敏度越高,控制液压油进出系统的操作越频繁。试验设定压力值范围在10000N12000N之间。(4)将验证后的垄上减压系统安装在4ULZ-17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上,并进行了田间试验,设定系统压力值范围在4MPa5.5MPa之间,收获状况良好,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设计的垄上减压系统提高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挖掘装置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提高了马铃薯的收获效率,解决了目前马铃薯收获挖掘装置存在的减压问题,对于降低功耗,减少马铃薯的损伤率以及增强后期的薯土分离效果具有较大的意义。

魏碧辉,陈纯,徐永帅,徐慧如,王佳伟[6](2019)在《新型飞机千斤顶的结构设计》文中指出为了满足飞机维修时的顶升要求,设计出一种新型飞机千斤顶。该千斤顶采用"杠杆—铰杆"二力杆省力机构设计飞机千斤顶内部液压回路,满足了省力要求。另外,对设计好的千斤顶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ANSYS软件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千斤顶在工作时不会发生失稳情况。

张佳鹏[7](2018)在《基于现场监测的高耸烟囱施工平台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得我国的建筑业出现蓬勃的生机,而烟囱作为国家工业化进程不可缺少的构筑物,高大烟囱和新型结构烟囱不断涌现。钢筋混凝土烟囱由于比砖烟囱耐久性、抗震性能好,另一方面比钢烟囱后期维修少,所以应用较为普遍。在高耸钢筋混凝土烟囱施工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施工工艺,均要架设一个与烟囱同步上升的施工平台。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平台设计常常简化成平面静定结构进行计算。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支撑施工平台辐射梁的支撑点随烟囱高度增长不断向平台中心移动,相当于平台支座处于不断变化中。并且由于风荷载和施工材料、设备的放置使得平台结构必然不能均匀受力,所以平台会产生难以调整的变形和位移,甚至会影响平台的施工安全。因此如果仅将施工平台简化成静定结构,其计算结果难以反映施工平台整个施工过程的真实受力状况,从而使施工平台的设计和施工控制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唐山三友远达纤维有限公司20万吨/年功能性、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排气塔工程为背景,在施工过程中对滑模平台辐射梁进行了应力监测,并进一步对烟囱滑模施工平台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模拟和分析。通过将各施工阶段现场监测结果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的可行性,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监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探讨拉索、门式架、平台钢圈、堆载对施工平台受力影响,进而了提出一种优化的施工平台构造方法。文章最后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滑模平台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陶国华[8](2017)在《高层建筑液压滑升模板设计和施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模板结构的不断改进,使滑模设备及控制系统日益完善,滑模施工工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单一形式的模板体系已不能满足施工和市场要求。滑模施工以其周转材料少、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强等优点在工程施工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和使用。虽然滑模施工有着施工速度快、整体性好等众多优势,但我们从本文中清楚地意识到滑模在施工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工序组织配合要求极高;小荷载千斤顶存在的不足;φ25园钢筋作为支撑杆易失稳,回收难度大;钢模板表面砼清理困难等。随着科学技术、设备制造工业等各方面的发展,滑模的不足之处必将逐步改变,本文以泥岗工程为例,针对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工期、质量、成本影响最大的核心筒体(包括剪力墙、框架柱等)结构,设计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并在工程实践获得成功运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滑模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作研究和改善,以期这种工艺能在高层建筑中体现出优势,作为施工组织中优选的方案之一。1)大吨位千斤顶的运用和φ48X3.5通用型脚手架钢管作为工具式支撑杆布置回收研究。2)电脱模技术在滑模中的运用。3)砼浇筑和脱模的控制,采用时间-工序逻辑的方法,为组织施工达到繁而不乱、紧张有序。4)采用PDCA循环的质量控制方法,运用到滑模施工中,系统研究该方法如何在滑模质量中运用。

胡新林,李双弟[9](2014)在《一种便携式汽车多功能千斤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设计一种千斤顶,利用蓄电池电源工作,结构上液压、机械相组合,在电力不足时,可手工操作;具备举升、路面助困功能,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效率高等特点,克服了传统千斤顶的不平稳等不足之处,是一种实用性更强的创新。

吕文强[10](2014)在《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压力试验机主要适用于橡胶、塑料板材、管材、塑料薄膜、电线电缆、防水卷材、金属丝、纸箱等材料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测试。本文设计的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是用来检测核发电机垫圈是否合格的设备,其关键技术是如何设计一个超高压液压系统使其能够完成对核发电机垫圈的质量检测。本文根据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检测工件的技术指标确定了系统的整体方案。通过对比国内液压压力试验机的工作机理,着重于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压力试验机机械结构设计、压力试验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根据开发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功能需求以及技术指标,给出了压力试验机的整体技术方案,又在总体方案上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机械结构设计方案、控制系统设计方案。2.通过将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与国内外压力试验机对比,指出本文设计难点,即在超高压下如何精确控制液压系统的进油量与执行器的小行程动作。为满足液压系统超高压油路的设计对液压元件进行了严格的选型以及参数计算,然后搭建出超高压油路,对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工作工程分别进行了分析。3.简要介绍了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将上文设计的液压系统超高压油路在AMESim软件上建模,通过对压力试验机的三个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超高压油路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4.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液压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机械封装。依据试验机的技术指标选用了具体位置的传感器,最后结合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与超高压油路液压元件的位置设计出压力试验机整体机械结构,并将核心机械部分在ANSYS软件上进行了应力与形变量的分析,验证了机械结构设计满足试验机的工作要求。5.根据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工作流程设计出一套控制系统。硬件方面,主要进行了PLC、触摸屏、变频器、传感器的选型;软件方面,完成了PLC控制程序的编写,触摸屏控制界面地制作,触摸屏与PLC之间的通信设置。

二、液压千斤顶结构与油路的改进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压千斤顶结构与油路的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深部地下实验室围岩稳定真三维物理模拟与非线性强度折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变量注释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地下工程物理模拟试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地下洞室强度折减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下工程智能数控大型真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
    2.1 引言
    2.2 模型试验系统设计理念
    2.3 模型试验系统设计方法
        2.3.1 台架反力装置设计
        2.3.2 真三维非均匀加载装置设计
        2.3.3 液压加载数控系统设计
    2.4 模型试验系统工作原理
        2.4.1 梯度非均匀加载原理
        2.4.2 液压加载数控原理
        2.4.3 模型位移测试原理
    2.5 模型试验系统技术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微型TBM开挖装置研制
    3.1 引言
    3.2 开挖装置设计理念
    3.3 开挖装置设计方法
    3.4 开挖装置技术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部地下实验室围岩稳定真三维物理模拟试验
    4.1 引言
    4.2 相似理论
    4.3 工程概况与物理模拟试验方案
    4.4 模型相似材料研制
        4.4.1 原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4.4.2 围岩相似材料研制
        4.4.3 模型锚杆相似材料研制
    4.5 地质模型体制作
        4.5.1 模型体制作方法
        4.5.2 测试传感器埋设
    4.6 模型开挖与测试
        4.6.1 模型初始地应力加载方法
        4.6.2 地下实验室开挖模型试验
        4.6.3 地下实验室模型超载试验
    4.7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7.1 开挖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7.2 超载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突变理论的深部围岩稳定非线性强度折减分析
    5.1 引言
    5.2 建立基于突变理论的围岩失稳能量判据
    5.3 提出基于H-B准则的改进非线性强度折减分析方法
        5.3.1 基于H-B准则的改进非线性强度折减法
        5.3.2 改进非线性强度折减计算程序编制
    5.4 地下实验室围岩稳定非线性强度折减数值分析
        5.4.1 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
        5.4.2 非线性强度折减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5 失稳判据和强度折减方法对洞室安全系数的影响
        5.5.1 失稳判据选择对洞室安全系数的影响
        5.5.2 强度折减方法对洞室安全系数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桥梁索用钢丝腐蚀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索用钢丝腐蚀及疲劳研究现状
        1.2.2 疲劳裂纹扩展研究现状
        1.2.3 扩展有限元法研究裂纹的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腐蚀对钢丝寿命影响试验研究
    2.1 腐蚀疲劳试验
        2.1.1 试验试样
        2.1.2 试验装置
        2.1.3 试验方法及参数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2.1 腐蚀疲劳试验结果
        2.2.2 试验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切口对钢丝寿命影响试验研究
    3.1 切口钢丝的腐蚀疲劳试验
        3.1.1 试验试样
        3.1.2 试验方法及参数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切口深度对钢丝寿命影响-D组
        3.2.2 切口宽度对钢丝寿命影响-W组
        3.2.3 切口形状对钢丝寿命影响-S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丝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
    4.1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
        4.1.1 钢丝疲劳断口形貌分析
        4.1.2 降载勾线法及海滩状花纹
        4.1.3 Auto CAD处理
        4.1.4 基于载荷波形变化的疲劳裂纹扩展识别方法
        4.1.5 试样及载荷参数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切口深度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4.2.2 切口宽度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4.2.3 切口形状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索用钢丝疲劳及腐蚀疲劳损伤演化数值模拟
    5.1 索用钢丝疲劳和腐蚀疲劳损伤演化
        5.1.1 疲劳损伤演化模型
        5.1.2 腐蚀疲劳损伤演化模型
        5.1.3 基于循环块的求解过程
        5.1.4 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UMAT
        5.1.5 索用钢丝疲劳和腐蚀疲劳损伤演化过程模拟
    5.2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2.1 含预制切口钢丝的S-N曲线
        5.2.2 含预制切口钢丝的损伤演化过程
        5.2.3 腐蚀因素对钢丝寿命的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索用钢丝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6.1 扩展有限元法
        6.1.1 扩展有限元法简介
        6.1.2 单位分解法
        6.1.3 水平集法
        6.1.4 XFEM的位移模式和控制方程
    6.2 索用钢丝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模拟
        6.2.1 ABAQUS中疲劳裂纹扩展准则
        6.2.2 索用钢丝的数值建模过程
    6.3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6.3.1 不同切口深度的钢丝模型的疲劳裂纹扩展(D组)
        6.3.2 不同切口宽度的钢丝模型的疲劳裂纹扩展(W组)
        6.3.3 不同切口形状的钢丝模型的疲劳裂纹扩展(S组)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组合钻机的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1.2.1 组合钻机发展动态
        1.2.2 组合钻机国外研究现状
        1.2.3 组合钻机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小结
第二章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整体设计
        2.1.1 作业环境及设计要求
        2.1.2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机构设计
        2.1.3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各部分工作流程
    2.2 液压系统设计
        2.2.1 履带行走液压回路设计
        2.2.2 左右帮锚液压回路设计
        2.2.3 顶锚液压回路设计
        2.2.4 负载敏感多路阀
    2.3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电控系统设计
        2.3.1 电控系统组成
        2.3.2 电控系统遥控组件设计
    2.4 小结
第三章 顶锚液压回路仿真研究
    3.1 AMESim软件介绍
    3.2 液压系统仿真建模
        3.2.1 液压元件建模介绍
        3.2.2 负载敏感泵阀联合仿真
    3.3 顶锚同步钻进仿真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CoDeSys软件平台介绍与搭建
        4.1.1 创建配置工程
        4.1.2 电控系统软件设计结构
    4.2 软件程序设计
        4.2.1 参数模块设计
        4.2.2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与掘进机配合控制流程
        4.2.3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顶锚钻机控制流程
        4.2.4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左右帮锚控制流程
    4.3 小结
第五章 工业性模拟巷道试验
    5.1 工业性模拟试验准备
        5.1.1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巷道环境模拟
        5.1.2 材料准备
    5.2 试验系统设计
        5.2.1 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试验设备布置
        5.2.2 试验流程设计
    5.3 顶锚的同步性试验研究
        5.3.1 顶锚单独试验
        5.3.2 顶锚同步试验
    5.4 左右帮锚可靠性试验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可升降式限高路障在堤防道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国内道路承载现状
    1.2 国内外关于路障研究的概述
    1.3 堤防道路承载现状和可行性对策
    1.4 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路障的设计
    2.1 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
    2.2 技术论证和试验
    2.3 成果设计
    2.4 结构分析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路障的安装与运行
    3.1 制作与安装
    3.2 运行效果及技术特征分析
    3.3 与原有路墩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路障对堤防道路车流量的影响机理分析
    4.1 车流量评价的原则及理论
    4.2 流量模糊综合评价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远景分析
    5.1 技术成熟程度分析
    5.2 推广应用前景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5)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垄上减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章马铃薯垄上压力阈值的测定
    2.1 马铃薯整茎压缩力学特性的测定
        2.1.1 试验材料
        2.1.2 马铃薯的整茎压缩试验
    2.2 土壤中的应力传递
    2.3 薯垄的破碎过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垄上减压系统的设计
    3.1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整体结构
    3.2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垄上减压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2.1 挖掘装置的结构设计
        3.2.2 工作原理
        3.2.3 挖掘装置存在的问题
        3.2.4 垄上减压系统的设计
        3.2.5 液压和电控系统的设计
    3.3 关键部件的设计
        3.3.1 摇摆结构的设计
        3.3.2 液压系统的设计
        3.3.3 模块化仿形碎土装置的设计
    3.4 传感器与蓄能器的选型
        3.4.1 蓄能器的选择
        3.4.2 感电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选择
        3.4.3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章挖掘铲对马铃薯垄上压力的力学分析
    4.1 挖掘铲力学模型
        4.1.1 掘铲受力分析
        4.1.2 土壤受力分析
        4.1.3 辅助参数求解
    4.2 仿形碎土辊的受力分析
    4.3 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章马铃薯垄上减压系统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垄上减压系统的试验验证
        5.1.1 试验方案
        5.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1.3 传感器的选用与技术指标
    5.2 田间试验
        5.2.1 试验条件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章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新型飞机千斤顶的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基本参数
2 飞机千斤顶总体设计
3 飞机千斤顶油路及省力机构设计
4 飞机千斤顶稳定性分析
5 结语

(7)基于现场监测的高耸烟囱施工平台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筋混凝土烟囱滑模施工方法
    1.3 应用于高耸构筑物的滑模施工平台现状研究
        1.3.1 应用于高耸构筑物的滑模施工平台在国外发展与应用
        1.3.2 应用于高耸构筑物的滑模施工平台在国内发展及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液压滑模施工技术
    2.1 液压滑模装置的基本组成
        2.1.1 液压提升系统
        2.1.2 操作平台系统
        2.1.3 模板系统
    2.2 滑模施工技术
        2.2.1 滑模施工装置组装
        2.2.2 滑升
        2.2.3 滑模系统的拆除
    2.3 滑模施工注意事项
        2.3.1 操作平台偏移原因
        2.3.2 操作平台偏移监测方法
        2.3.3 操作平台偏移纠偏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唐山三友排气塔工程滑模平台施工监测
    3.1 工程概况
    3.2 施工监测方案
        3.2.1 监测的目的
        3.2.2 测点布置
        3.2.3 监测仪器
    3.3 应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3.3.1 改装前测点应力监测结果
        3.3.2 改装后测点应力监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山三友排气塔工程滑模平台施工过程模拟
    4.1 有限元法概述
        4.1.1 有限元法发展概况
        4.1.2 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4.1.3 有限元法的优越性
    4.2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概述
        4.2.1 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4.2.2 Midas Gen有限元软件的特点
        4.2.3 Midas Gen有限元软件施工过程分析的操作流程
    4.3 滑模平台三维有限元模型
        4.3.2 施工平台结构参数
        4.3.3 施工平台荷载参数
        4.3.4 施工阶段的划分
        4.3.5 不同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
    4.4 施工模拟应力分析
        4.4.1 施工模拟应力结果
        4.4.2 辐射梁应力分析
        4.4.3 中央鼓圈应力分析
        4.4.4 门式架应力分析
        4.4.5 平台外钢圈应力分析
        4.4.6 随升井架应力分析
    4.5 施工模拟变形分析
        4.5.1 不同施工阶段辐射梁变形
        4.5.2 不同施工阶段门式架变形
    4.6 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平台受力及变形影响因素研究及结构优化
    5.1 概述
    5.2 拉索位置对施工平台影响
        5.2.1 施工阶段1 时拉索位置对施工平台影响
        5.2.2 施工阶段6 时拉索位置对施工平台影响
    5.3 门式架对施工平台影响
        5.3.1 不同施工阶段门式架应力影响
        5.3.2 不同施工阶段门式架对辐射梁应力影响
        5.3.3 不同施工阶段门式架对支承杆应力影响
    5.4 平台钢圈对滑模施工平台影响
        5.4.1 施工阶段1 时增加两道钢圈对施工平台影响
        5.4.2 施工阶段2 时增加两道钢圈对施工平台影响
        5.4.3 施工阶段3 时增加两道钢圈对施工平台影响
    5.5 堆载对施工平台影响
        5.5.1 施工阶段5 时堆载对施工平台影响
        5.5.2 施工阶段9 时堆载对施工平台影响
    5.6 施工平台整体结构优化
        5.6.1 施工阶段5 时整体优化后施工平台分析
        5.6.2 施工阶段9 时整体优化后施工平台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高层建筑液压滑升模板设计和施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贡献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滑模装置
        2.1.1 模板系统
        2.1.2 操作平台系统
        2.1.3 液压提升系统
        2.1.4 施工精度、水电配套控制系统
    2.2 滑模施工特点
    2.3 PDCA循环在质量控制中运用
        2.3.1 PDCA的内涵
        2.3.2 PDCA循环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3.3 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第三章 高层液压滑升模板设计—以泥岗大厦为例
    3.1 工程概况
    3.2 高层滑模施工方案设计
    3.3 设计主要思路
    3.4 液压滑模系统装置部件的设计验算
        3.4.1 模板系统设计验算
        3.4.2 操作平台系统设计与验算
        3.4.3 提升系统设计与验算
    3.5 施工精度与水电配套
    3.6 电脱模施工技术
第四章 高层液压滑升模板的施工—以泥岗大厦为例
    4.1 施工方案设计
    4.2 滑模装置安拆
        4.2.1 滑模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4.2.2 滑模组装
        4.2.3 液压系统安装调试
        4.2.4 滑模装置的拆除
    4.3 滑模施工
        4.3.1 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4.3.2 混凝土结构板面施工
        4.3.3 混凝土的浇筑
    4.4 标准层滑升施工时间逻辑
    4.5 滑模资源组织
        4.5.1 劳动力配备
        4.5.2 机械需求
    4.6 施工过程控制
        4.6.1 预留洞口的留设
        4.6.2 变截面的处理
        4.6.3 支承杆弯曲
        4.6.4 水平度和垂直度的控制
        4.6.5 滑模纠偏
        4.6.6 停滑与滑空的处理
    4.7 经济性比较
        4.7.1 不同类型模板对比
        4.7.2 经济指标对比
        4.7.3 滑升模板应用的成本优势
第五章 高层建筑滑模施工质量控制
    5.1 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5.1.1 平台偏移问题
        5.1.2 垂直度控制问题
        5.1.3 混凝土水平裂缝、竖向裂缝问题
        5.1.4 混凝土的局部坍塌
        5.1.5 混凝土表面鱼鳞状外凸
        5.1.6 混凝土缺棱掉角
        5.1.7 保护层厚度不匀
        5.1.8 蜂窝、麻面、气泡及露筋
        5.1.9 千斤顶漏油
        5.1.10 混凝土粘结
    5.2 PDCA在高层建筑滑模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运用
        5.2.1 计划阶段
        5.2.2 实施阶段
        5.2.3 检查阶段
        5.2.4 处理阶段
第六章 大吨位千斤顶设计运用分析
    6.1 大吨位千斤顶设计方案
    6.2 体内和体外布置回收的设计
        6.2.1 φ48mm × 3.5mm钢管支承杆体外布置
        6.2.2 φ48mm × 3.5mm钢管支承杆体内布置
        6.2.3 两种方案的比较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一种便携式汽车多功能千斤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参数及功能
    1.1 基本参数
    1.2 功能特点
2 工作原理
3 结构特点
    3.1 电机、齿轮泵整体式结构
    3.2 伸缩式套筒缸
    3.3 整体式手压泵结构
    3.4 可自锁的转向轮
    3.5 无外接油管设计
4 强度校核
5 结论

(10)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压力试验机的概述
    1.2 压力试验机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方案设计
    2.1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
        2.1.1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功能分析
        2.1.2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总体设计方案
    2.2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各部分的设计方案
        2.2.1 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
        2.2.2 机械结构设计方案
        2.2.3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液压系统超高压油路的设计
    3.1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液压系统的分析
        3.1.1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技术参数
        3.1.2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液压系统功能要求
    3.2 液压系统元件的选用
    3.3 液压系统超高压油路的设计及工作分析
        3.3.1 液压系统超高压油路的设计
        3.3.2 液压系统工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MESIM的压力试验机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建模仿真软件AMESIM的简介
    4.2 液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2.1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建压工况仿真模型建立
        4.2.2 建压工况仿真分析
        4.2.3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施压工况仿真模型建立
        4.2.4 施压工况仿真分析
        4.2.5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卸压工况仿真模型建立
        4.2.6 卸压工况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机械结构设计
    5.1 整体机械结构的设计
    5.2 压力试验机机械结构形式及组成
        5.2.1 压力头的设计
        5.2.2 压力头机械结构受力分析
        5.2.3 压力试验机箱体的设计
    5.3 压力试验机核心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6.1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工作控制流程
    6.2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2.1 PLC选型
        6.2.2 触摸屏选型
        6.2.3 变频器选型
        6.2.4 传感器的选型
        6.2.5 PLC I/O .分配方案
    6.3 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6.3.1 触摸屏控制界面设计
        6.3.2 触摸屏与PLC之间的通信
        6.3.3 PLC程序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液压千斤顶结构与油路的改进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深部地下实验室围岩稳定真三维物理模拟与非线性强度折减分析研究[D]. 刘传成. 山东大学, 2020
  • [2]桥梁索用钢丝腐蚀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 张文辉. 东南大学, 2020
  • [3]液压组合钻机联合作业平台的研究[D]. 常炳哲.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可升降式限高路障在堤防道路中的应用[D]. 华永凯. 三峡大学, 2019(06)
  • [5]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垄上减压系统的研究[D]. 岳仁才.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6]新型飞机千斤顶的结构设计[J]. 魏碧辉,陈纯,徐永帅,徐慧如,王佳伟.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9(03)
  • [7]基于现场监测的高耸烟囱施工平台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D]. 张佳鹏.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8]高层建筑液压滑升模板设计和施工管理研究[D]. 陶国华. 东南大学, 2017(12)
  • [9]一种便携式汽车多功能千斤顶设计[J]. 胡新林,李双弟. 蚌埠学院学报, 2014(06)
  • [10]发电机垫圈压力试验机的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D]. 吕文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标签:;  ;  ;  

液压千斤顶结构及油路改进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