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药疹56例分析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56例分析

一、抗痨药物致药疹5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郭波,刘振国[1](2021)在《1例利福平引起迟发型剥脱性皮炎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文中提出本文对1例抗感染治疗后出现肝、肾损伤及剥脱性皮炎的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旨在为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药学支持。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各项检查及诊疗经过,对其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的相关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合理用药建议。医生在利用利福平进行治疗时,应充分对患者的疾病及自身条件进行评估,临床药师结合患者情况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体现药学服务的价值。

叶龙玲[2](2019)在《1例利福平致迟发性过敏反应》文中认为利福平是一线全杀菌剂抗结核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结核疗效,通过药物与菌体RNA聚合酶的有效结合,实现D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在分析中可以发现,因利福平的不良反应较多,其中,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在抗结核药致敏药物中,利福平的利用率较高。过敏反应中,皮疹通常出现在胸背部、腹部以及四肢中,症状发生在1个月之内。而高热、肝功能损伤状况下,会使患者出现皮疹等问题。在用药停止之后需要对症处理,以便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患者出现发热状况后1-2 d会结束,皮疹等并发症会在1周内消失。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及使用中,应该认清皮疹的表现性,通过临床变化的分析,认清患者的不良反应。第一,早期即刻反应。当患者出现该种症状,会发生突然死亡的问题,而且,荨麻疹以及血管神经出现水肿,为患者的健康带来影响。第二,在迟发反应症状发生时,会出现血清病、皮疹以及剥脱性皮炎等问题,这些症状通常会发生在治疗后的7-10 d。因此,利福平致迟发性过敏反应症状分析中,应该结合不同的用药反应状况进行分析。

施可恩[3](2017)在《常州地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地区肺结核确诊病例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与ADRs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明确高危人群,识别及预防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科收治并予抗结核药物化疗的肺结核确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整理并收集研究对象的病程记录、处方笺、化验单等医疗文书,收集研究对象入院时人口统计学、行为习惯与行为、结核患病情况、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用药后出现的ADRs情况等资料信息,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疑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与ADRs发生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纳入调查的750例研究对象中有361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抗结核药物ADRs,该研究样本ADRs总体发生率为48.13%。各种ADRs类型中肝损害、胃肠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损害、运动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肾损害的发生率依次为23.47%、15.07%、11.73%、9.20%、5.20%、3.07%及1.73%。各种ADRs首次出现时间多集中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内,其中胃肠道反应首现中位时间最早,为服药后第4天;其他依次为运动系统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7天;过敏反应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10天;肝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22天;神经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28天;肾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32天;血液系统损害中位时间最晚,为服药后第62天。按ADRs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判定可知轻、中、重度发生率分别为38.80%、8.40%与0.93%,其中80.61%的ADRs表现为轻度损伤。2、χ2检验结果提示:ADRs组与正常组之间在配偶、饮酒、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使用药物制剂类型、基础AST(Aspartate Transaminase)、基础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基础GGT(Glutamyl Transpeptidase)、基础BUN(Blood Urea Nitrogen)等指标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logistic单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BsAg(+)、使用FDC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ULN<基础ALT≤2×ULN(Upper Limit of Normal)、基础ALT>2×ULN、基础AST>2×ULN、基础ALP(Alkaline Phosphatase)>2×ULN、基础BUN>ULN这7个因素为影响抗结核药物致ADRs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4、logistic多变量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BsAg(+)(OR=3.153,95%CI:1.7875.562)、使用FDC制剂(OR=0.630,95%CI:0.4280.926)、基础AST>2×ULN(OR=4.630,95%CI:1.31216.344)、基础BUN>ULN(OR=6.518,95%CI:2.12719.970)这4个因素与抗结核药物ADRs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常州地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总体发生率较高。乙肝标记物HBsAg(+)、基础AST>2×ULN、基础BUN>ULN是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FDC制剂是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保护因素。建议临床实践针对HBsAg(+)、基础AST>2×ULN、基础BUN>ULN的高危患者使用FDC制剂进行抗结核化疗的同时,在用药前两个月的抗结核强化期内密切随访其肝肾功能指标,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预防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关克磊,丁艳霞,王彦芳[4](2016)在《利福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文中指出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属于全杀菌剂,具有强大的抗结核作用,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以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短程化疗方案已经成为肺结核患者初治的标准方案[1]。但临床应用中,利福平不良反应也较多,常见的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肾脏损害、皮肤黏膜损害等。其中,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应用利福平后出现重症药疹的个案,复习相关文献并

范叔清,卢志强,李慧,李湘芸[5](2015)在《抗结核药致药疹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抗结核病药致药疹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2006-2011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NKI期刊知识库收载的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抗结核药致药疹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以麻疹样药疹58例(占26.61%)、猩红热样药疹43例(占19.72%)、剥脱性皮炎型药疹36例(占16.51%)为主。过敏药物中以利福平57例(占26.15%)为,利福平+乙胺丁醇最少(占0.92%)。药疹在诊疗后413d消退;只有1例死亡,其他病人的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疹反应。严格用药指征,用药前询问过敏史,观察用药后反应,方能确保用药安全。

刘永英[6](2013)在《43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改善临床能引起肝损伤药物的规范使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4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黄疸上腹不适等,停药或减量,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临床大多数药物都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与使用药物种类、服药时间、联合用药、个体疾病状况等情况有关,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王智璇[7](2013)在《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纳入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频度、不良反应类型构成及相关因素,;评价不良反应发生对云南省结核病控制—化疗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322例肺结核病人的横断面研究调查,获得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等资料,评估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的危险因素。调查者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询问来获得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通过调查者电话随访根据研究对象的口述或主动报告加上调查员的主观判断,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措施。研究对象填写随访日历记录治疗方案的规定下的服药情况和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研究对象在服药前、治疗后1月末、2月末、治疗结束时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主要随访的内容:一般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类型及处理措施。统计方法:应用Epidata3.0软件构建库录入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的性质选择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不良反应的影响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肺结核患者322人,男性202人,占62.73%,女性120人,占32.27%;中青年占大多数,青年158人,占49.1%,青年112人,占34.8%;职业中农民占多数213人,66.15%;民族汉族居多,199人占61.8%,少数民族123人,占38.2%:总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共有155人报告发生不良反应,占48.1%。(2)第一至四周内有110人发生抗结核不良反应,占34.2%,第五至第八周有94人发生不良反应,占29.2%,第九至第十二周有41人发生不良反应,占12.7%,其余十三至六周、十七至二十周、二十一至二十四周,不良反应人数依次为35人、37人、23人,比重分别为10.9%、11.5%、7.1%。比较每四周(接近一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32,P<0.001),1-4周、5-8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一个疗程内首次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第一周有50人(32.3%)首次发生率不良反应,第二周有27人(17.4%)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第三周有17人(11.0%)首次发生率不良反应,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时间分布从第一周到第24周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3)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有4(1.2%)名患者发生药物热症状,都在治疗开始1-5周内发生;有23人(7.1%)发生腹泻、腹痛、腹胀症状,大多数在1-7周出现该症状;有69人(19.9%)发生恶心、呕吐,大多数在1-7周出现,小部分在19-24周出现;有64人(19.9%)发生头痛头晕,大多数在1-7周出现该症状;34人(10.6%)发生疲倦、嗜睡、或失眠症状,大多数在1-7周出现;有7人(2.2%)发生手指或脚趾感觉异常,都在1-7周内出现该症状:有14人(4.3%)发生关节疼痛,都在1-7周内出现该症状:有1人(0.3%)发生试听异常;有31人(9.6%)发生皮疹、红斑或皮肤瘙痒,大多数在2-7周出现该症状;有24人(7.5%)发生其他不适,包括胃疼,胸闷等,大多数在1~7周出现该症状。(4)155名发生不良反应治疗者中,有73人只发生一种不良反应;有43人发生两种不良反应,其中有16人发生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有26人发生三种不良反应,其中有14人发生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和疲倦嗜睡或失眠:有7人发生四种不良反应;有3人发生五种不良反应:有3人发生六种不良反应。(5)报告是低保的有27人(8.4%),其中有19人发生不良反应,享受低保的患者与非低保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4,P=0.016),即参加低保组不良反应率高于未参加低保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是否参加低保进入方程,P=0.019,OR=2.780,95%CI (1.179~6.552),即享受低保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危险度是非低保患者的2.780倍。结论:(1)一线抗结核板式药对患者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第1-4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2)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主要是: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低保户,饮酒,过敏史等。(3)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应及时对抗结核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监测。建议: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积极预防抗结核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完成。

韩小花[8](2011)在《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皮肤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使用前后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情况,客观地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病种、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本药物。方法:本研究包括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两部分。回顾性分析565例住院患者的病案,收集其中的一般情况、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皮损的变化情况等信息,填写《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使用情况登记表》、《不良反应登记表》,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最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不同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湿疹6例,占46.1%;在共收集的48例湿疹病例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高于无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92.3%,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胸闷、皮肤瘙痒、皮疹、手臂疼痛、口干、心动过速、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红线。8.发生时间多在输液开始后3-30min,持续时间多在1-3h之间。9.未发生不良反应者552例,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RBC、HB、PRO、TP、A.G、AST、ALT、UA、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NE%、URO、BLD、BUN、Cr、T、P输液后的值均低于输液前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检验指标升高的情况。10.清开灵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疾病;证型主要为血热证、热毒证。11.使用时间多为7-18天。12.皮损面积、颜色、浸润及肿胀、疱四个方面输液后的各项评分较输液前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显着性差异。13.疗效结果:痊愈45例,占8.2%;显效147例,占26.6%;有效207例,占37.5%;无效153例,占27.7%,总有效律34.8%。结论: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不会造成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损害,但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湿疹患者和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2.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银屑病、红皮病等红斑鳞屑性疾病,带状疱疹、丹毒等感染性疾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证属血热、热毒者,使用时间以1-2周为宜,疗效确切。

孟令俊[9](2011)在《结核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异烟肼血药浓度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全球范围内结核疫情的反弹,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比较常见,以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使用为主的化疗方案,是目前前推荐给结核病患者的有效短程化疗方案。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靶器官,易遭受药物损害,而临床医生面临的不是单一病种,为了解结核病合并药物性肝损害和或肝脏基础性疾病这类患者,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有何不同,本试验以异烟肼为例,在给予异烟肼常规剂量下(0.3g,Q d),结核病合并肝功能损害和或肝脏基础疾病患者血清中其浓度检测结果与同等情况下单纯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该药的检测结果在达峰时间,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以及药物峰值浓度上有何差异。方法:‘方面连续筛选天津市海河医院结核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结核病合并肝功能损害和或肝脏疾病患者30例,早晨空腹给予异烟肼0.3g,Qd连续5人,根据异烟肼正常药代动力学特点,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2小时七个时间点采取患者的静脉血,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并记录异烟肼的血药浓度作为试验组;另一方面从川期住院患者中选取单纯性结核病(无肝功能损害且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30例,用同样方法检测并记录患者异烟肼血药浓度结果作为对照组。试验数据应SPSS16.0处理。结果:两组血清样本异烟肼浓度在达峰时间(1小时或2小时)上,试验组1小时达峰为24例(占本组例数的80%),2小时达峰例数为6例(占本组例数的20%),而对照组1小时达峰为16例(占该组的53.33%),2小时达峰为14例(占该组的46.67%),两组间异烟肼血药达峰时间上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χ2=4.8,P<0.05):异烟肼的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方面,试验组的异烟肼血药浓度维持时间10.20±2.48个小时,相应对照组为7.47±2.22个小时,两组间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t=4.49,P<0.05);在异烟肼峰值浓度方面,试验组血清中异烟肼峰值浓度为8.85±3.59mg/1,相应对照组其异烟肼峰值浓度为4.51±1.42 mg/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13,P<0.05)。结论:结合临床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异烟肼达峰时间提前,异烟肼的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其峰值浓度增高。基于以上试验结果,对于结核病合并肝损害尤其存在肝脏基础性疾病患者在抗结核的过程中,应根据抗结核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在达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尽量避免其毒副作用的发生。

黄丹青,周尧,王浩楠[10](2011)在《异烟肼致疱疹样皮肤损害2例》文中研究说明抗结核药物引起皮肤损害多以麻疹样、猩红热样改变为主,疱疹型药疹少见;近期我们发现2例应用异烟肼后出现疱疹样改变为主的皮肤损害,报告如下。例1,男,82岁,发现双侧胸腔积液9个月,加重8 d,痰中抗酸菌涂片阳性6 d于2010年6月6日入院。体检:T36.7℃,P 64次/min,R 18次/min,BP 162/84mmHg,意识丧

二、抗痨药物致药疹5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痨药物致药疹5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例利福平引起迟发型剥脱性皮炎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摘要
2 分析与讨论
    2.1 本例患者药物使用与其肝、肾损伤及剥脱性皮疹的关联性评价
        2.1.1 万古霉素。
        2.1.2利福平。
        2.1.3 肝肾毒性药物使用。
    2.2 利福平引起肝、肾损伤及剥脱性皮炎的相关报道
3 小结与体会

(2)1例利福平致迟发性过敏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3)常州地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结果
    一、基本情况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状况
    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单变量回归分析
        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多变量非条件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附录
致谢

(4)利福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5)抗结核药致药疹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2.2 抗结核药致药疹的药物分布及构成比详见表1
    2.3 出现药疹的时间分布及构成比
    2.4 药疹类型及构成比
    2.5 抗结核病药致药疹的治疗和预后
3. 讨论

(6)43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背景及立题依据
    1.1 全球抗结核药引起不良反应概况
    1.2 国内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不良反应定义
    1.4 不良反应评判标准
    1.5 云南省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概况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收集
        3.2.2 资料整理与分析
    3.3 技术路线
4 质量控制
    4.1 课题论证阶段
    4.2 基线调查
    4.3 课题开展阶段的质量控制
    4.4 偏倚及控制
5 本课题创新点
6 伦理学原则
7 结果
    7.1 基本情况
    7.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7.2.1 疗程内每4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
        7.2.2 一个疗程内首次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时间分布
        7.2.3 发生不良反应的系统分类
        7.2.4 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
    7.3 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7.3.1 不良反应相关基本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7.3.2 患者医疗保障参与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7.3.3 家族史、疾病史、过敏史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7.4 使用保护类用药对不良发生的影响
8 讨论
    8.1 一般情况比较
    8.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8.3 抗结核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
    8.4 抗结核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频率
    8.5 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8.6 合并用药
    8.7 肝肾功检测
    8.8 本研究的局限性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研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临床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及问题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9)结核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异烟肼血药浓度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抗痨药物致药疹5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例利福平引起迟发型剥脱性皮炎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J]. 陈慧,郭波,刘振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7)
  • [2]1例利福平致迟发性过敏反应[J]. 叶龙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25)
  • [3]常州地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施可恩. 苏州大学, 2017(01)
  • [4]利福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J]. 关克磊,丁艳霞,王彦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03)
  • [5]抗结核药致药疹病例分析[A]. 范叔清,卢志强,李慧,李湘芸. 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 2015
  • [6]43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体会[J]. 刘永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8)
  • [7]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D]. 王智璇.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8]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D]. 韩小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结核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异烟肼血药浓度检测研究[D]. 孟令俊.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10]异烟肼致疱疹样皮肤损害2例[J]. 黄丹青,周尧,王浩楠.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01)

标签:;  ;  ;  ;  ;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5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