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会工作新探索

企业工会工作新探索

一、企业工会工作新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1](202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工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现阶段会员总数已超3.0亿人,基层工会组织超280.9万个,成为中国最大的群团组织。2015年党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工会改革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党的十九大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强调了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职责定位。中国工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维护广大职工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推动工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加速演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应深刻体悟“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深化工会改革,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增强改革实效,讲好中国工会故事。在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之中,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建设服务型工会是这一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党中央对我国工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战略定位。习近平在中国工会十五大上代表党中央的致辞中第一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目标,由此打造服务型工会成为工会工作史上的重要课题;中国工会十六大进一步明确,要着眼于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需求,努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的发展目标;2015年7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在会上做出了群团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着眼新时代新任务,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职工需求导向,健全服务职工体系,拓宽服务职工领域,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能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同时将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增写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内容,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职能的第四次调整,即保留了“维护”这项基本职能,传承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增加了“服务”这项基本职能,切实提升了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化解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工会的群众性不足问题。这一战略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的关怀重视,为今后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指导新时代工运事业的重要文件。之后围绕服务型工会建设,提升改进工会建设工作,习近平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强调工会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团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服务型工会既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工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会组织是党号召团结群众的重要平台,新时期能否发挥好党与群众的纽带作用,直接关系到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用的发挥以及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因此,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有利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理解和变革群团工作。现有关于服务型工会建设议题研究存在内在逻辑解释的碎片化、核心要素探究的模糊化、对策建议的笼统性等问题,且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基于这一研究背景的考量,本文试图在梳理服务型工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核心要义,从而论证服务型工会建设是新时代彰显工会职能的必经之路,并探求服务职能如何在工会实践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以“服务型工会”为研究主题,聚焦于工会的“服务”职能,着眼于服务本身内涵与学理逻辑的梳理,从而将研究重点引向服务本身的深层机理。在具体章节的安排上,文章首先从工会职能与服务型工会等相关概念切入,通过辨析与演绎总结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内涵与特征,厘定本文的问题域。服务型工会职能的发挥是内在价值的外部表现,也是实践中改革建设可供遵循的机理线索,构成了透视服务内涵与工会服务相关问题的重要基石。因此对相关概念的辨析能够加深对服务型工会相关理论的清晰认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历史与比较分析确定能够为本文提供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即通过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会思想,加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工会思想和论述,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之相关的科学论断是工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发挥服务职能的理论基石,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依据。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细致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能的演变,以时间为序列整合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阐释工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主要职能,从而在中国工会整体发展的视角下审视服务型工会作为重要职能的时代背景与战略价值,更成为深刻理解“服务”这一职能的必然趋势。中国工会围绕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丰富形式、优化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呈现出纷繁复杂、丰富广泛的实践图景。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中国工会服务的三重蕴涵,不同的属性决定不同的工会服务客体,不同的服务客体要求工会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即工会的政治属性决定工会要服务党政中心、工会的社会属性决定工会要服务基层、工会的社团性质决定工会要服务职工。最后,本文在反思服务型工会建设现状与新时代工会建设的内在规律与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相关思考,以期丰富相关理论体系与实践思路,诸如各级工会组织如何发挥服务职能、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服务、建立服务机制、探索服务方法等问题。服务是维权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服务型工会建设是工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社会发展结构与职工队伍调整的应然举措。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例如,工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服务阵地规范化;服务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项目化;智慧平台体系不断成熟、服务流程信息化;服务队伍体系不断壮大、服务能力综合化等。与此同时,服务型工会建设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困境与瓶颈,唯有深入识别并有效化解,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步伐,加快形成构建服务型工会的相关制度,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工会力量与智慧。

韩丽君[2](2021)在《新时代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会是企业与广大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其职能主要体现为“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四个方面。工会职能的充分发挥对于企业协调劳资关系、发展壮大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目前民营企业工会的情况来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工对工会有了更大的期望,对工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民营企业工会的建设不尽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会比较落后,职工找不到自己的“娘家”,职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如果职工与企业之间发生了劳动纠纷,工会很难调节纠纷,不仅对劳资双方有影响,而且还会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着力加强民营企业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夯实党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法、研究文献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民营企业工会的重要论述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新时代民营企业工会呈现的新特征,提出新时代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路径。首先对文章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后对文章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概述,包括即概念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会理论的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工会理论概述。再将当前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新时代下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当前民营企业工会职能的表现以及制约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因素。再提出新时代下完善民营企业职能发挥的路径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的重要论述、完善工会管理体制、提高工会自身地位、加强职工素质提升。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现状,即职能发挥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找出在新时代下更好的发挥民营企业工会职能的路径,为民营企业工会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王亚非[3](2020)在《电子政务视角下的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由于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电子政务得以在全球规模下广泛应用和发展。经过数十年的历程,我国电子政务得到了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广泛联系职工群众的我国工会组织,正处于由传统型工会向服务型工会转变的关键阶段,其核心要义便是切实解决逐渐脱离职工群众的问题,而信息化平台则无疑为工会增强职工凝聚力、走出“桎梏”提供了便捷途径。然而,工会干部思想认识不足、顶层设计缺乏、平台功能内容不完善、技术人才匮乏等种种问题的存在,也为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基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公共服务信息化的视角,系统论述了电子政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理论演变与实践探索应用。同时,重点着眼于服务型工会信息化、服务型工会公共平台建设,对服务型工会的内涵、发展现状、重要作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论述。最后,结合地市级工会——秦皇岛市总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专章予以论述,进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之策,对于秦皇岛市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将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限定在地市级工会层面,认为应该从强化互联网思维、规划顶层设计、健全社会协作机制、打造针对性普惠模式、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并加大组织管理、资金技术投入、信息安全、文化等相应的机制、体系保障。

刘斌志,秦莲,吕静淑[4](2020)在《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核心要义、基本框架与完善路径》文中研究指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构建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成为其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特色创新发展以及面向基层群众四项指导原则基础上,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不仅要体现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价值论以及实践论内涵,也要构建学科对象与目标、学科属性与范畴、学科溯源及历史、学科理论与知识、学科课程与教学、学科组织与评价体系,还要完善相关的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学科话语、公众话语、实践话语以及国际话语体系。未来,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工会社会工作的新问题、新观念、新理论、新领域以及新模式,最终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体现中国工运的气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邱铁鑫[5](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毕凌云[6](2019)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服务型工会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社会、经济变革和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给工会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工会服务不能适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服务型工会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建设服务型工会既是工会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对工会对我国工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战略定位。基于中国工会改革与西方政府改革运动存在的契合点,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服务型工会建设是具有适用性和借鉴意义的。当前,我国服务型工会建设在服务思维、服务方式、服务能力、服务资源、服务平台比传统工会服务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通过对国有企业N高速公路的中的服务型工会建设进行实例分析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深刻根源于工会自身体制机制层面,制约了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工会服务脱离群众、工会管理专业化水平低下、工会维护服务能力弱、工会服务运转机制僵化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借鉴新公共管理学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十大模式,政府再造的“五大战略”、“顾客导向”等重要理论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改进服务型工会建设提供思路: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型工会体系,实施政治工程、规范工程、服务工程、创新工程、共建工程5项工程。构建服务型工会目标体系,建设人本型工会、学习型工会、智慧型工会,完善政策法规提供维权保障。

赵兴银[7](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文中指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政治地位、中心任务和面对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领导和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抓住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全面执政经验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建设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的条件下,党始终能把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作为战胜一切困难、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先决条件,并为此作出了持续的、不间断的努力。在初建政权的特殊时代背景中,中国共产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不走样,明确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的历史方位,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工作任务的转型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并在艰难的转型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推动新中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本文立足1949年至1956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探究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实践,并结合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政权、化解危险、领导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境界,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共分七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内容,分别为: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依据,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三、相关概念界定,主要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界定、“群众”内涵的界定、“群众工作”“群众运动”、“党群关系”等概念的界定;四、主要研究方法;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等。正文部分分六章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如下:第一章论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人民群众”的论述,确立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明确了执政党建设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奠定了群众工作的社会理论基础。第二章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进行了考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依靠各阶级、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党,其群众工作的好与坏、成与败,直接影响并决定了这个政党的生命力的存续与发展。本章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的历史考察,对各个历史时期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系统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之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进一步为当前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和方法指导。这一章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收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第三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其内在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方式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各个阶层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立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客观的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进程实现了有机融合。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这个群体在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中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社会心理。这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即使在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后,群众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认可度仍然会用传统的视角来看待新事物、新现象。因此,本章首先对不同社会群体,包括工农群众、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党围绕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心理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群众工作政策进行了调整,实现了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的转变。第四章重点回顾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实践进程。群众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群众工作是在相对比较特殊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的。处理好执政党与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反映到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上来,就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在党的政策层面进行调整。本章通过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运行机制、内在监督机制、内在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对党的群众工作实践机制建设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围绕机制的建设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党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本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研究,认为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执政条件下完成党的工作任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动力保障、建设思路、实践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经验,明确了目标和要求。第六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关键要为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本章前三部分分别从群众工作应探索其规律性,把握特点,研究方法,做到因时因势而异;群众工作的实践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成为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第四部分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启示,通过对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背景、具体举措、历史价值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指出对当前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启示。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思路及方向。

牛方舟[8](2019)在《群团改革背景下工会组织群众性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工会为例》文中认为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而形成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职工群众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组织、团结、服务职工群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职工队伍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和变化,劳动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化、法制化、多元化,工会组织因此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当前新的形势对工会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但是工会仍然沿用原有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和方式方法,这就导致了基层基础薄弱、组织覆盖面不足、代表性广泛性不够、维权服务力度不强等问题越来越凸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级工会组织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自上而下改革。2015年7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在会上作出了群团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就此拉开了群团组织全面改革的序幕。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团组织,工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重点围绕巩固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在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之中,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是工会改革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如果脱离了职工群众,工会就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价值和意义,一旦偏离了群众性,工会就容易走向行政化、官僚化。鉴于此,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本人认为研究工会组织群众性对破解“四化”问题、提高工会改革成效和推动工会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把工会组织群众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角度探究了现阶段济南市工会实践群众性的现状,分析了其偏离群众性的具体问题和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增进工会组织群众性的对策措施。本文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工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济南市工会的基本情况及其落实群众性的举措,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从职工群众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了工会组织落实群众性现状。第四部分结合笔者工作经历和调查访谈情况,梳理出了工会组织偏离群众忤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部从扩大工会群众覆盖面、改进工会组织架构、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工会组织群众性的举措和建议。

本刊编辑部[9](2019)在《凝心聚力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首都各级工会学习宣传贯彻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宣传贯彻落实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如何把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各方面,推进新时代首都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北京工会十四大闭幕后,全市各区总工会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本刊邀请了部分区、局总公司以及街道工会主席谈谈如何把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落到实处。

覃金梅[10](2019)在《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园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走出一条以园区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路子。作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坚实平台,园区同时也担负着中国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建设的重任,在对外出口、土地开发、吸引就业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园区经济吸纳了大批的劳动力到工业园区就业的同时,也使园区企业的劳动关系变得复杂多样,工业园区也成为基层工会工作的新领域。佛山市作为广东改革的前沿阵地,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更上新的台阶。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园区内企业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职工诉求的多样化,基层组织力量薄弱,这些都对园区工会工作提出了挑战。研究佛山市园区工会联合会的发展问题,对探索发挥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模式,加强政社合作管理的创新改革,实现工会组织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其他园区工联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佛山市园区工会联合会的建立和发展,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园区工会联合会的发展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

二、企业工会工作新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工会工作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述评
        1.2.2 国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创新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概念界定
        2.1.1 工会
        2.1.2 工会服务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建设思想
        2.2.2 列宁、斯大林的工会建设思想
        2.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会建设思想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创新发展
        2.3.1 党的理论创新为工会理论创新提供根本遵循
        2.3.2 中国工运时代主题创新发展
        2.3.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
        2.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化拓展
第3章 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能的演变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工会及其重要职能
        3.1.1 中国工会诞生背景
        3.1.2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
        3.1.3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会的特点及其主要职能
    3.2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2.1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3.2.2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的特点
        3.2.3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的职能
    3.3 新时期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3.1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国工会
        3.3.2 新时期中国工会的特点
        3.3.3 新时期中国工会的职能
    3.4 新时代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4.1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
        3.4.2 新时代中国工会的特点
        3.4.3 新时代中国工会的职能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三重蕴涵
    4.1 服务中心——工会的政治属性决定
        4.1.1 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4.1.2 文化价值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3 先进典型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大国工匠
        4.1.4 职工利益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4.1.5 健全机制引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4.2 服务基层——工会的社会属性决定
        4.2.1 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4.2.2 促进企业和谐,注重载体建设
        4.2.3 促进企业和职工共成长,培育先进企业文化
    4.3 服务职工——工会的职能属性决定
        4.3.1 精准服务
        4.3.2 普惠服务
        4.3.3 专业化服务
        4.3.4 特色服务
        4.3.5 维权服务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现状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5.1.1 工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服务阵地规范化
        5.1.2 工会服务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项目化
        5.1.3 工会智慧平台体系不断成熟、服务流程信息化
        5.1.4 工会服务队伍体系不断壮大、服务能力综合化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服务覆盖范围与职工用工形式多样化的矛盾
        5.2.2 服务项目配置与职工群众需求个性化的矛盾
        5.2.3 服务载体更新与信息化发展的矛盾
        5.2.4 服务机制建设与人员队伍素质的矛盾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5.3.1 观念层面因素:群众意识的淡化
        5.3.2 体制层面因素:行政化运行的困境
        5.3.3 机制层面因素:制度供给的不足
        5.3.4 人员层面因素:结构不合理的局限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主要对策与思考
    6.1 牢记职责使命,着力凝聚服务职工的思想共识
        6.1.1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6.1.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6.1.3 坚持以效果为导向
    6.2 着眼扩面覆盖,推进完善服务职工的组织体系
        6.2.1 巩固企事业单位已有的工会服务阵地建设
        6.2.2 扩大工会组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人群的覆盖面
    6.3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创新服务职工的载体平台
        6.3.1 推进工会会员信息平台建设
        6.3.2 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建设
        6.3.3 推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移动客户端建设
    6.4 聚焦共享理念,积极构建服务职工的普惠模式
        6.4.1 找好服务角度,实现服务领域全方位
        6.4.2 拓宽服务广度,实现服务内容广覆盖
        6.4.3 强化服务深度,实现服务方式多样性
        6.4.4 加大服务力度,实现服务受众多元化
    6.5 展现改革成果,建立高效服务职工的队伍
        6.5.1 人员结构的专业性、合理性
        6.5.2 人员培训的常态化、经常化
        6.5.3 绩效考核的规范性、激励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新时代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民营企业工会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会
        2.1.2 工会职能
    2.2 经典作家的工会理论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理论
        2.2.2 列宁的工会理论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工会理论
        2.3.1 毛泽东的工会思想
        2.3.2 邓小平的工会理论
        2.3.3 江泽民的工会理论
        2.3.4 胡锦涛的工会理论
        2.3.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2.4 加强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建设的重要意义
        2.4.1 有利于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2.4.2 有利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2.4.3 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5 小结
第3章 当前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现状
    3.1 新时代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
        3.1.1 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3.1.2 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3.1.3 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3.1.4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3.2 当前民营企业工会职能的主要表现
        3.2.1 工会维权工作成效显着
        3.2.2 企业民主管理稳步推进
        3.2.3 职工参与建设形式多样
        3.2.4 工会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3.3 制约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因素
        3.3.1 指导思想落实不到位
        3.3.2 对工会作用认识不到位
        3.3.3 工会管理体制尚需规范
        3.3.4 运行机制有待改进
    3.4 小结
第4章 新时代完善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路径
    4.1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4.1.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4.1.2 坚持以职工为中心
        4.1.3 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工作
    4.2 完善工会管理体制
        4.2.1 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带工建
        4.2.2 明确工会定位
        4.2.3 落实法律法规
        4.2.4 推进民主管理
    4.3 提高工会自身地位
        4.3.1 保持工会相对独立性
        4.3.2 提高工会干部素质
        4.3.3 优化会员管理方式
        4.3.4 引导职工合法维权
    4.4 加强职工素质提升
        4.4.1 强化职工宣传教育
        4.4.2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电子政务视角下的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
        2.1.1 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
        2.1.2 电子政务的作用与意义
    2.2 工会组织的概念及职能
        2.2.1 服务型工会概念
        2.2.2 建设服务型工会
    2.3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概述及背景
        2.3.1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2.3.2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关背景
        2.3.3 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4 本文的理论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建设背景
    3.2 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必要性
        3.2.1 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2.2 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3.3 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建设现状
        3.3.1 初步建成公共服务平台架构
        3.3.2 初步完成实名制信息化管理
        3.3.3 打造普惠性服务网络体系独特模式
        3.3.4 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初步建立
    3.4 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3.4.1 信息化服务平台不能满足职工需求
        3.4.2 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3.4.3 信息化建设功能不完善
        3.4.4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工会干部缺乏信息化思想
        4.1.1 各级工会干部思想认识落后
        4.1.2 企业管理者创新意识欠缺
        4.1.3 存在脱离职工群众现象
    4.2 缺少统一的顶层设计
        4.2.1 没有形成统一体系和运行机制
        4.2.2 亟需丰富信息化功能和内容
    4.3 没有建立起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4.3.1 缺乏对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
        4.3.2 工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与措施保障
    5.1 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5.1.1 强化工会干部互联网思维
        5.1.2 规划信息化平台建设顶层设计
        5.1.3 构建融合联动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5.1.4 打造针对性工会普惠服务新模式
        5.1.5 建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5.2 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保障体系
        5.2.1 加强组织机构管理
        5.2.2 做好资金技术保障
        5.2.3 构建文化保障体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4)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核心要义、基本框架与完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坚持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
    (三)坚持扎根本土的特色发展和创新性发展之路
    (四)坚持面向群众、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学术体系
    (二)学科体系
    (三)话语体系
三、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的完善路径
    (一)发现工会社会工作新问题
    (二)提出工会社会工作新观念
    (三)探索工会社会工作新理论
    (四)拓展工会社会工作新领域

(5)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6)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服务型工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学术动态
        (一)国内研究成果
        (二)国外研究成果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工会管理概述
        (一)工会管理的含义
        (二)工会管理的特征
        (三)工会管理的作用
        二、传统工会服务概述
        (一)传统工会服务的含义
        (二)传统工会服务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三、服务型工会概述
        (一)服务型工会的内涵
        (二)服务型工会的特征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的简要述评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概念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思想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章 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现状分析——以N高速公路为例
    第一节 服务型工会的研究背景
        一、服务型工会的缘起
        二、服务型工会建设取得的成果
        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意义
        四、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作用与内容
    第二节 N高速公司的服务型工会建设概述
        一、转变服务思想,实施“心桥工程”驻点调研
        二、创新服务方法,实施“标准化食堂”改造
        三、提升服务能力,建设女工红丝带工作室
    第三节 N高速公司服务型工会现状调研
        一、工会服务项目调研
        二、工会服务的满意度调研
        三、工会服务问题调研
第三章 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服务型工作建设进入发展瓶颈期
        一、服务型工会建设的发展困境
        二、原因分析
    第二节 服务型工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意识淡漠,工会管理脱离群众
        二、服务资源匮乏,工作开展不力
        三、服务方式陈旧,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
        四、服务能力不足,不能解决职工维权需求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服务型工会运行机制不完善,弱化职工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二、“内循环”式工会运转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服务型工会的组织体系难以满足职工法律维权的根本需求
        四、工会的学习机制不完善,工会干部能力素养低
第四章 新公共管理学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会建设的路径探讨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对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借鉴意义
        一、对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对服务型工会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推动服务型工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推动服务型工会建设的原则
        二、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型工会体系
    第三节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升服务型工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人本型”工会
        二、构建“学习型”工会
        三、完善政策法规,提供维权保障
        四、构建“智慧型”工会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借鉴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发展
    五、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党的群众工作与群众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
    三、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第四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推进
    一、以任务为导向明确群众工作的新使命
    二、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机制
    三、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四、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
第五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
    一、群众工作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发挥了保障作用
    二、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思路
    三、群众工作为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拓宽了实践路径
    四、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积累了经验
    五、群众工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新任务
第六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
    一、群众工作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做到因时因势而异
    二、群众工作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
    四、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群团改革背景下工会组织群众性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工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I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述
        2.1.1 工会的组织体系
        2.1.2 工会的职责职能
        2.1.3 工会的群众性
        2.1.4 工会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第三章 济南市工会组织群众性现状分析
    3.1 济南市工会实践群众性的举措及成效
        3.1.1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3.1.2 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3.1.3 打造普惠服务体系
        3.1.4 开展职工群众维权行动
    3.2 济南市职工群众访谈与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3.2.1 访谈提纲设计与访谈对象选择
        3.2.2 访谈总结与结果分析
        3.2.3 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
        3.2.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工会组织偏离群众性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工会组织偏离群众性的主要问题
        4.1.1 工会群众覆盖面不足
        4.1.2 基层工会组织力量薄弱
        4.1.3 工会普通职工群众代表比例偏低
        4.1.4 工会维权服务力度有待提高
        4.1.5 工会服务载体平台建设滞后
    4.2 工会组织偏离群众性的原因分析
        4.2.1 角色冲突与定位模糊
        4.2.2 组织结构落后与资源配置失衡
        4.2.3 工作方式滞后与群众意识淡薄
第五章 增强工会组织群众性的对策措施
    5.1 改进组织结构,提高工会组织广泛性代表性
        5.1.1 明确工会职能定位
        5.1.2 改进工会领导班子人员构成
        5.1.3 提高职工群众代表比例
        5.1.4 充实基层工会工作力量
    5.2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扩大职工群众覆盖面
        5.2.1 推进私营企业和新兴领域工会组织建设
        5.2.2 建立健全产业工会组织体系
        5.2.3 推动群团阵地共同体建设
    5.3 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
        5.3.1 健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长效机制
        5.3.2 探索“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机制
        5.3.3 完善工会工作任务形成和评价体系
    5.4 聚焦职工群众需求,推进职工群众服务体系建设
        5.4.1 深化精准帮扶救助工作
        5.4.2 推进职工普惠服务工作
    5.5 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5.5.1 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5.5.2 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5.5.3 加大职工群众法律维权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凝心聚力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首都各级工会学习宣传贯彻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从四方面入手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对标对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切实将大会精神转化为服务职工的生动实践
学习贯彻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五个突出”举措落实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
夯实工会服务阵地延伸工会服务手臂
立足昌平功能定位推动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政治担当立足维权服务
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推动工会事业创新发展
以服务职工为中心开门办“工会”
党建引领匠心筑梦
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开创新时代国企工会工作新局面
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全面提升工会思想引领职能
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贯彻落实北京工会十四大会议精神推进北斗星通公司工会创新发展
坚持党建带工建积极投身医药改革
建功新时代工会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坚持“五个一”服务理念科学谋划工作目标任务

(10)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一) 社会管理理论
        (二) 政社合作理论
第三章 园区工联会的发展历程和佛山市园区工联会的开展情况
    一、园区工联会的发展历程
        (一) 成立园区工联会的迫切需要
        (二) 园区工联会的建立初期
        (三) 园区工联会的建立中期
        (四) 园区工联会发展的成熟期和转变期
    二、佛山市园区工联会的开展情况
        (一) 指导并帮助企业组建工会,扩大工会队伍
        (二) 凝心聚力打造“职工之家”,加强产业工人文化服务工作
        (三)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造良好园区社会环境
第四章 工联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佛山市园区实证
    一、佛山市园区工联会现状的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问卷的设计
        (三) 调查对象的选取
        (四)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二、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 认同感不强,互动性不够
        (二) 定位不明确,信任度不高
        (三) 方法较单一,专业化不够
第五章 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工联会作为工会组织的地位没有得到切实保障
    二、工联会作为工会组织行政化倾向的制约
    三、工联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第六章 探索园区工联会工作的新思路
    一、加大宣传,提升存在感,增进职工对工联会了解和认知
    二、明确定位,加大维权力度,维护园区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三、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四、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会干部工作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企业工会工作新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D]. 赵娜. 吉林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研究[D]. 韩丽君.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电子政务视角下的秦皇岛市总工会服务型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D]. 王亚非. 燕山大学, 2020(07)
  • [4]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核心要义、基本框架与完善路径[J]. 刘斌志,秦莲,吕静淑. 山东工会论坛, 2020(05)
  • [5]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6]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服务型工会研究[D]. 毕凌云. 东南大学, 2019(01)
  •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D]. 赵兴银. 扬州大学, 2019(06)
  • [8]群团改革背景下工会组织群众性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工会为例[D]. 牛方舟. 山东大学, 2019(03)
  • [9]凝心聚力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首都各级工会学习宣传贯彻北京工会十四大精神[J]. 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19(19)
  • [10]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问题的研究[D]. 覃金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企业工会工作新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