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对结缔组织病肺损伤的诊断价值评价

肺功能检查对结缔组织病肺损伤的诊断价值评价

一、肺功能检测对结缔组织疾病肺损害诊断价值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郑国利,卜春红,魏俊强,朱孝芹[1](2021)在《CT定量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T定量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就诊的疑似COPD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定量检查、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肺功能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检出COPD,并分析CT定量检测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结果 157例疑似COPD患者,最终检出COPD112例(71.34%)支气管哮喘20例(12.74%);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值、呼吸相平均肺密度(MLD)、管腔面积(LA)低于非COPD组,呼吸双相体素指数<-950HU肺容积占总肺容积的百分比[VI-950(%)]及管壁面积百分比(WA%)高于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S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肺功能指标FEV1/FVC与VI-950、WA%呈负相关(r<0,P<0.05),与MLD、LA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CT定量检测VI-950、MLD、LA、WA%预测COPD的AUC均>0.7,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当获得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CT定量检测应用于COPD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检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宋洁[2](2021)在《83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类呼吸道疾病,种类繁杂,诊断困难,病程长短不一,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渐进式的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喘息、进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症及明显的体重下降等。影像学可见渗出磨玻璃影及网格影、蜂窝影等双肺弥漫性病变,是呼吸系统较为难治的一类疾病。当前,西医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的研究及新药研发,但是其病因繁多,种类复杂,不利于临床快速识别。ILD其临床特征多不典型,缺乏中医体质分布特征的描述,本研究的目的是对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中医体质数据进行收集,探讨有助于ILD诊断的临床特征,分析并描述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搜集在2019年1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就诊于东直门医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的ILD患者,选取符合标准的83例ILD患者,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完成患者信息采集表、中医体质判定表,对收集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录入数据库,用SPSS 20.0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体质类型进行分析,检验结果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课题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83例ILD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4例,男女比例约为1.44:1。其中年龄最小的是29岁,年龄最大的是91岁,平均年龄66.3±12.18岁,60~79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为占总人数的58.21%。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30年,其中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60.24%。ILD患者主诉中最常见的肺部症状为咳嗽、气短,最常见的肺外症状为口干和乏力。ILD患者体征按照频数高低排序为:紫绀>杵状指>Velcro啰音>桶状胸>水肿。ILD患者HRCT最常见的表现为网格影。2.本课题83例ILD患者的体质类型按频次高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气虚质(36.14%)、痰湿质(15.66%)、阴虚质(14.46%)、阳虚质(13.25%)、平和质(7.23%)、血瘀质(4.82%)、气郁质(3.62%)、湿热质和特禀质(2.41%)。经检验本研究的83例ILD患者体质与108015位中国一般人群的体质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人群体质主要以平和质为主,8种偏颇体质前3位为阳虚质(16.4%)、气虚质(13.25%)、湿热质(10.2%),而ILD患者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偏颇体质的前3位是气虚质(36.1%)、痰湿质(15.7%)、阴虚质(14.5%)。3.经检验不同性别、年龄的ILD患者体质类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D患者中IPF患者和CTD-ILD患者在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CTD相关的ILD患者体质类型以阴虚质为主,占总的CTD-ILD患者的41.18%,IPF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气虚体质占IPF的34.78%,阳虚体质占21.74%。结论1.本研究中ILD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60~79岁,病程多分布在1年以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口干和乏力,最常见体征为紫绀,HRCT最常见的表现为网格影。2.本研究中ILD患者平和体质少而偏颇体质多,偏颇体质以气虚体质为主,其体质分布特点与一般人群体质分布存在差异。3.本研究中不同性别、年龄的ILD患者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因的ILD患者体质构成比存在差异,临床上应充分考虑病因对于ILD体质差异的影响,有助于ILD的辨体论治。

李玲[3](2020)在《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探析及前瞻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CTD-ILD)的门诊医案为研究资料,归纳总结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CTD-ILD提供指导。(2)提取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核心方药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对临床症状和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疗效机制。方法:(1)收集并整理1995-2014年周仲瑛教授诊治的CTD-ILD门诊病案,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8诊次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方药之间的规律,结合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归纳。(2)采用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核心方”润肺化瘀汤”,选取2018年06月至2020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风湿科及呼吸科病房及门诊共收集63例CTD-ILD痰瘀阻肺,气阴两伤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润肺化瘀汤+西药联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采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Th17、Treg细胞、血清KL-6、TGF-β1、GM-CSF、IL-17A指标,采集肺功能FVC、DLCO指标,运用spss25.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数据挖掘部分:共收集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病案19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总共128诊次。在所有诊次中频率较高的症状依次为咳嗽、口干、气喘、胸闷、痰多、关节疼痛、痰粘、疲劳乏力、咯痰、咽痒、纳差、便溏、下肢浮肿,主要舌象为舌质暗、苔薄黄腻、舌裂纹、少苔、有齿印,主要脉象为脉细滑、脉细、脉小滑数、脉小弦;常见病机可归纳为气阴两伤、痰瘀阻肺、肺虚热郁、肝肾亏虚、脾虚肺弱、肺气失宣、风湿痹阻;所有诊次中常用的药物有中药分别为南沙参、北沙参、麦冬、苏子、太子参、炙僵蚕、桃仁、生黄芪、老鹳草。关联规则研究显示,症状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分别是口干与咳嗽,气喘与咳嗽,咯痰与气喘,咳嗽与胸闷;舌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分别是舌质暗与苔薄黄腻,舌裂纹与舌质暗,舌裂纹与苔薄黄腻,舌裂纹、舌质暗与少苔;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滑脉与数脉,滑脉与弦脉;病机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气阴两伤与痰瘀阻肺,气阴两伤与肺虚热郁,气阴两伤与脾虚肺弱,痰瘀阻肺与肝肾亏虚;在药物关联度方面,北沙参,南沙参、麦冬、苏子、桃仁、太子参、炙僵蚕药物之间均有较强关联性。通过聚类分析,提取核心方——润肺化瘀汤。(2)临床研究部分:治疗前,两组 Th17、Treg、KL-6、TGF-β1、GM-CSF、IL-17A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h17细胞数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Treg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L-6、TGF-β1、GM-CSF、IL-17A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都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FVC、DLCO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方面,研究发现肺功能中FVC和TGF-β1、IL-17A、TH17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FVC和Treg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DLCO和KL-6、TGF-β1、IL-17A、TH17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DLCO和Treg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TH17和中医证候积分、TGF-β1、GM-CSF、IL-17A 存在正相关(P<0.05);Treg 和中医证候积分、TGF-β1、GM-CSF、IL-17A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周仲瑛教授CTD-ILD诊治医案,总结出周老治疗CTD-ILD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CTD-ILD的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痹阻络脉为标。临床多用益气养阴药、活血化瘀药、止咳祛痰药、祛风除湿药治疗该病;抓住复合病机的辨治,针对气阴两伤、痰瘀阻肺的CTD-ILD患者,提取其核心方——润肺化瘀汤。(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润肺化瘀汤可有效改善CTD-ILD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FVC、DLCO),降低患者血清中KL-6、TGF-β1、GM-CSF、IL-17A水平,调节Th 17/Treg的平衡。润肺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CTD-ILD的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平衡有关,通过降低TGF-β1、GM-CSF、IL-17A、KL-6,调整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起到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的作用。

梁彦群[4](2020)在《喘息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功能及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喘息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功能及血清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09至2019-04间住院部呼吸科收治的90例喘息疾病患儿,男48例,女42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35±0.65)岁,体质量(11.6±1.2)kg,身高(81±5.6)cm,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气管异物、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动脉收缩压≥25mmHg的患儿入肺动脉高压组,将患儿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AH组),纳入30例;非肺动脉高压组(对照组),纳入60例。采用潮气吸入法完成肺功能检测,对两组患儿分钟通气量(minute volume,MV)、公斤潮气量(tidal volume per kilogram,VT/kg)、吸呼比[the ratio of inspiratory time(TI)to expiration time(TE),TI/TE]、达峰时间比[the ratio of ti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ow(TPEF)to total expiratory time(TE),TPEF/TE]、达峰容积比[the ratio of volume to peak expiratory fow(VPEF)to total erpiratory volume(VE),VPEF/VE]进行比较。对两组血清CRP、SAA、D-二聚体(D-dimer,D-D)、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进行比较。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判断其差异显着性,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ASP与炎症因子和生物标记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AH组MV[(2.12±0.51)L/min]、VT/kg[(7.01±1.50)ml/kg]、TI/TE[(0.66±0.07)%]、TPEF/TE[(16.72±0.96)%]、VPEF/VE[(20.29±2.21)%]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PCT[(0.57±0.56)ng/ml],BNP(374.77±199.7)pg/ml]and D-D[(1.53±1.38)mg/l]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BNP、D-D与PASP均呈正相关。结论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道阻塞障碍。PAH组的肺功能下降程度显着。由此可知,TPEF/TE与VPEF/VE水平可作为评估呼吸道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目前肺功能检查因其安全无创、简单易行,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通过肺功能状态的评估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早期筛查可疑PAH。PAH组PCT、BN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直线相关关系分析,BNP、D-D与PASP均呈正相关。通过测定血清BNP、D-D的含量评估喘息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识别PAH患儿。PAH早期缺乏临床特异性,普通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了解不足,通过本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测定血清生物学标记物及肺功能状态方法筛查可疑PAH患儿,尽早明确诊断,以指导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杜晶[5](2020)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不同类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ILD的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中的临床评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51例诊断为IL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血清C反应蛋白(CRP)、入院时未吸氧状态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资料,并记录入院后空腹状态下检测到的完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女性增加记录糖类抗原153(CA153)。纳入的ILD患者按照临床诊断分为两个亚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组、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被单纯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5例患者作为临床对照组。以入院时未吸氧状态下的动脉血气分析pO2指标作为评判IL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通过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组和其亚组中的表达水平,判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与ILD类型有无差异性,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IL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在ILD组和对照组中,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诊断中的临界值,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亚组的分析中,IIP组的Cyfra21-1和CEA的表达水平要高于CTD-ILD组,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两个亚组中未见明显差异性;(2)通过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诊断中的ROC曲线分析,AUC值大于0.7以上的有Cyfra21-1、CA125、CA199、CA242和CA153,其中CA125在ILD的诊断中价值最优,AUC值为0.811(95%置信区间:0.737-0.884),当临界值为8.72U/ml时,敏感度是88.8%,特异度是62.2%;(3)将未吸氧状态下测定的血气分析中pO2值作为判断肺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与在ILD诊断价值中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21-1、CA199、CA242和CA153做相关性分析,和pO2成负相关的有CA125、Cyfra21-1及CA199,其中CA125和CA199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r=-0.449,r=-0.343)。结论:(1)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SCCA、AFP、NSE、CA199、CEA、CA242、CA125和CA153在ILD患者表达水平增高,Cyfra21-1和CEA的表达水平在IIP和CTD-ILD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价值。(2)在ILD诊断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是Cyfra21-1、CA125、CA199、CA242和CA153,诊断价值最优的是CA125。(3)Cyfra21-1、CA125及CA199与ILD动脉血气分析中pO2水平呈负相关,通过其表达水平来评估IL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价值。

李宁[6](2020)在《有氧运动对COPD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及chemerin/CMKLR1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主要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慢性炎症是COPD肺功能损害最重要的发病机制,同时研究报道chemerin/CMKLR1参与COPD慢性炎症。有氧运动是COPD肺康复管理中最常用的康复方法,并且有氧运动改善COPD肺部慢性炎症已有报道,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予以运动干预,探讨有氧运动对COPD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及chemerin/CMKLR1影响,进一步揭示运动防治COPD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香烟烟雾暴露将SD大鼠构建为COPD模型,建模成功后,将COP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7只。有氧运动组进行为期9周的跑台运动干预:运动速度为13.3 m/min,第1周进行适应性训练,每天10分钟,每周3天;第2-9周正式训练,每天40分钟,每周3天;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大鼠腹腔麻醉,利用BUXCO肺功能检测系统测试大鼠肺功能,取肺组织用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大鼠肺组织chemerin、CMKLR1、IL-1β、IL-6、IL-8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研究结果(1)对照组肺组织切片可见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内粘液分泌增多,增生的黏膜凸向管腔,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肺泡间隔破裂融合成为肺大疱,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理表现。有氧运动组肺组织切片支气管周围炎症浸润减少,气道内粘液分泌减少,粘膜增生减少,管壁变薄,肺泡结构破坏减轻,且肺泡横截面积显着下降。上述结果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表现减轻。(2)两个月跑台运动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大鼠肺功能检测结果FEV100、FEV200、PEF和MMEF显着增高(P<0.05);FVC和IC有增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着差异。(3)两个月跑台运动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大鼠肺组织中chemerin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CMKLR1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4)两个月跑台运动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大鼠肺组织中IL-8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量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有氧运动显着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表现,减轻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有氧运动后COPD大鼠肺组织中chemerin表达增加,受体CMKLR1和炎症因子表达下降,提示运动抗炎作用,推测有氧运动改善COPD大鼠肺损害与chemerin/CMKLR1参与的慢性炎症信号通路具有相关关系。

吴美姿[7](2020)在《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7、肺弥散功能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代表着一组肺部疾病,常常出现弥漫、多灶性的肺部改变。目前国内外将ILD公认为是一种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疾病,而且发病逐渐趋向年轻化,长期困扰着医疗工作者[1]。本研究分别对不同类型的IL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水平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了比较,旨在观察其在不同类型ILD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水平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为ILD的早期预测及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等提供指导。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首次因ILD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后于承德市中心医院或上一级医院明确分类的ILD患者,共计52例。其中包括,已知原因的ILD患者2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14例,尘肺病8例,放射性损伤/药物相关3例),为A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患者1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12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3例,不能分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例),为B组;肉芽肿性ILD患者9例(结节病3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4例,Wegener肉芽肿2例),为C组。选取20例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退休人员作为对照组,为D组。采集72例纳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存在的合并症和并发症等),测定其血清MMP-7水平及DLCO%。对以上几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MP-7水平及DLCO%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及统计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进行数据转换,如仍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即M(q),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本实验研究对象共72例,其中A组患者25例(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72±6.64)岁;B组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28±6.20)岁;C组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60.11±3.48)岁;D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90±4.12)岁。对比四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纳入对象的血清MMP-7水平A组患者血清MMP-7水平为0.282±0.021ng/ml,B组患者血清MMP-7水平为0.310±0.021ng/ml,C组患者血清MMP-7水平为0.277±0.011ng/ml,D组对照组血清MMP-7水平为0.230±0.025ng/ml。A组与C组患者血清中MMP-7水平对比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之间血清MMP-7水平对比显示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纳入对象的DLCO%A组患者DLCO%为45.90±4.20%,B组患者DLCO%为41.61±4.32%,C组患者DLCO%为47.73±2.76%,D组对照组DLCO%为91.38±3.74%。A组与C组患者DLCO%对比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之间DLCO%对比显示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纳入的52例ILD患者的血清MMP-7水平与DLCO%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D患者的DLCO%与血清MMP-7有相关性(P<0.05),且为负相关。结论:1.ILD患者血清MMP-7水平高于健康人群,由此推断MMP-7可为ILD的诊断提供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组患者DLCO%最差,同时血清MMP-7水平升高最为显着,提示在纤维化基质重塑阶段MMP-7水平可能高于炎症阶段,可通过动态观察MMP-7水平判断ILD患者的病情发展阶段。3.DLCO检查是ILD患者早期评价肺功能损害敏感而有效的方法,可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本实验结果示ILD患者DLCO%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血清MMP-7与DLCO%呈负相关,提示血清MMP-7亦可能作为ILD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尤其对于不能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的患者。

宋晓[8](2019)在《从“热痹犯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A-ILD)的中医证型特征及临床指标,分析RA-ILD疾病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AFP)之间的相关性,探讨RA-ILD的中医发病机制及风险因素,寻找排查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继发间质性肺病的有效指标,以便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风湿免疫科住院病人618例,筛选出116例RA患者及191例IPF患者,根据RA-ILD西医诊断标准,将RA患者分为单纯RA组和RA-ILD组。回顾性分析单纯RA、RA-ILD及IPF三组在年龄、性别、血清TM水平以及RA-ILD患者5种中医证型间血清TM水平的统计学差异;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血清TM,在RA组内(包含单纯RA及RA-ILD)与患者年龄、ESR、CRP、ACCP、R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RA继发ILD的风险性及准确性评估;并观察RA-IL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HRCT结果,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单纯RA、RA-ILD与IPF三组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RA组与RA-ILD组、IPF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A-ILD组5种中医证型性别分布、年龄、吸烟史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室指标比较情况:单纯RA组与RA-ILD组之间的RF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ESR、CRP、ACC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RA组与RA-ILD组、IPF组的血清CEA、CA199 水平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患者的AFP、CA724水平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A-ILD组5种证型的CA199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血清TM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包含单纯RA组及RA-ILD组)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与发病年龄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CRP、ESR、ACCP、RF滴度无相关性(P>0.05);3.RA-ILD患者临床表现:46例RA-ILD患者中出现肺部症状和体征者44例(95.6%),胸部CT出现肺间质病变者46例(100%),其中肺泡炎期12例(26.1%),纤维化期27例(58.7%),蜂窝肺期7例(15.2%)。1年后对随访的21例患者的胸部CT进行对比,其中7例(33.3%)患者胸部CT较前未见明显改变,5例(23.8%)较前进展,9例(42.9%)较前减轻,血清CEA、CA199水平在蜂窝肺期最高,三期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胸部CT进展情况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CEA、CA199水平对RA继发ILD的风险性及诊断准确性评估情况:调整性别、年龄后,与RA患者CEA水平处于第1分位数相比,CEA水平处于第2,3,4分位数时RA患者继发间质性肺炎风险分别增加1.596,3.572,4.536倍。与RA患者CA199水平处于第1分位数相比,CA199水平处于第4分位数时RA患者继发间质性肺炎风险增加13.905倍。作为诊断RA继发ILD的风险性指标,血清CEA水平的最佳截断点为2.665ng/mL,此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2%、77.1%,诊断准确度为中等;CA199的最佳截断点为12.105U/mL,此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72.9%,诊断准确度中等。结论:1.RA继发ILD的可能风险因素:男性、高龄、吸烟、高滴度RF水平。2.RA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的升高可能与RA继发的肺间质性改变相关,而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身无关,因此,血清CEA及CA199 水平可作为RA继发ILD的早期风险性评估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有助于RA-ILD的临床诊断,但其是否能够作为预测RA-ILD患者疾病转归情况的实验室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RA-ILD中医发病多见于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认为“热邪”可能是RA患者继发ILD的主要病理因素,而“热痹犯肺”的可能是RA继发ILD的病机演变过程。4.RA-ILD患者临床以咳嗽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活动期患者胸部CT多表现在纤维化期,在未进行肺组织活检的情况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胸部HRCT亦可明确诊断RA-ILD。

梁志强[9](2019)在《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关系,分析其可能的免疫学作用机制,为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的皮肌炎患者103例,依据肺部CT结果分为皮肌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组(病例组)51例和皮肌炎未合并肺间质病变组(对照组)52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应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测定患者肺活量(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标准比;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常规测定两组患者血沉,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及补体C3、C4含量,火箭电泳技术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的含量,免疫标记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应用Pearson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结果1病例组VC、FEVl、MVV、TLC和DLCO的标准比分别为70.62±9.51%、90.53±9.92%、78.73±7.74%、57.64±4.73%和61.64±6.65%,对照组分别为94.12±9.87%、92.75±7.58%、80.17±6.54%、93.12±6.25%和91.65±8.57%,病例组VC、TLC和DLCO的标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与对照组FEV1和MVV的标准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对照组患者血清25(OH)D含量分别为31.33±12.39μg/ml和56.24±14.05μg/ml,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5(OH)D水平降低致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相对危险性是对照组的6.31倍;3患者血清25(OH)D含量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中25(OH)D含量与VC、TLC和DLCO标准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0.804和0.370,经Pearson检验,P均﹤0.05;4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RP分别为10.20±1.41mg/L和10.29±1.13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血清ESR分别为29.52±7.87mm/h和32.08±8.56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例组患者血清补体C3和C4含量分别为1.12±0.28g/L和0.21±0.06g/L,对照组患者血清补体C3和C4含量分别为1.17±0.13g/L和0.21±0.07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中IgM、IgA和IgG含量分别为1.33±0.59g/L、2.19±0.68g/L和18.10±3.85g/L,对照组血清中IgM、IgA和IgG含量分别为1.43±0.63g/L、2.38±0.37g/L和11.93±3.58g/L,两组患者血清中IgM和I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患者血清中Ig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IC分别为0.23±0.03g/L和0.11±0.02g/L,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6患者血清25(OH)D含量与血清中IgG及CIC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水平与血清中25(OH)D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364,为负相关;血清中CIC水平与25(OH)D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58,呈负相关;7 25(OH)D对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诊断价值分析:AUC为0.927,最佳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诊断界值为38.817μg/ml;依此作为诊断阈值,其对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6.7%。结论1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增加皮肌炎发生肺间质病变的风险。2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引起的皮肌炎发生肺间质病变可能与IgG类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由此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免疫病理损伤有关。3血清25羟维生素D对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诊断阈值为38.817μg/ml。图5幅;表9个;参93篇。

王晓娜[10](2019)在《肺超声评价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行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LUS)检查,发现并观察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影像学金标准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进行比较,探讨肺超声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7—2018.12在我院风湿免疫科病区收治患有原发或继发性结缔组织病的60例患者(女34例,男26例,平均年龄57.12±7.29岁),其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18例,系统性硬化病29例,干燥综合征13例,收集所有患者肺功能检查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HRCT检查和肺部超声(LUS)检查,每一位患者在胸部HRCT扫查后的一周内行肺部超声检查,肺超声扫查时对每位患者分别使用50肋间隙及14肋间隙两种方法进行扫查,重点观察每一肋间隙的胸膜线和B线数目,记录两种扫查方法所用时间,存图,并做好记录。最后,将肺超声的结果与胸部HRCT及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做对比,探讨肺超声用于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价值,对比两种肺超声扫查方法,比较结果有无差异性。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经胸部HRCT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有48例,48例患者的肺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胸膜线和大量B线。2、比较60例患者的肺超声结果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HRCT上表现越严重的患者对应的肺超声声像图上B线数目越多。3、LUS的B线数目与肺功能的FVC(r=-0.844,P=0.000)、DLCO(r=-0.834,P=0.000)呈负相关,肺功能越差的患者的肺超声B线数量越多。4、对比肺超声的50肋间隙和14肋间隙两种扫查方法的B线评分和扫查所用时间,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B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扫查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肺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胸膜线和大量B线。肺超声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与HRCT有很好地一致性,肺超声中B线的数目和评分可以提示肺间质受累的严重程度,B线数目越多,提示肺部病变越重。LUS的B线数目与肺功能的FVC、DLCO呈负相关。14肋间隙扫查法较50肋间隙扫查法用时更短,更简便。因此,采用肺超声检查可能对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病情评估及治疗随访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肺功能检测对结缔组织疾病肺损害诊断价值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功能检测对结缔组织疾病肺损害诊断价值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CT定量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COPD诊断标准
        1.2.2 CT定量检测
        1.2.3 肺功能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OPD检测结果
    2.2 基线资料
    2.3 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
    2.4 CT定量检测参数预测对COPD预测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2)83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认识及体质研究概况
        1. 古代文献对ILD的认识
        2. 现代医家对ILD的认识
        3. 体质历史沿革
        4. 体质与ILD的关系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间质性肺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国内外流行病学
        2. 发病原因
        3. 病理变化
        4. 治疗进展
        5. 预后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工具
        2. 调查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临床特征
        3. ILD患者体质分布规律
    四、讨论与分析
        1. ILD患者一般资料特点
        2. ILD患者的临床特征
        3. ILD患者体质分布特点
        4. 研究结果在ILD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患者信息采集表
附录2: 中医九种体质基本类型与特征
附录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附录4: 中医体质的计算公式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探析及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研究
    1. 古代医家对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肺痹说
        1.2 肺痿说
    2. 近现代医家对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辨治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3. 总结及展望
第二部分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西医研究
    1. 结缔组织病的定义
    2. 结缔组织病的发病机制
    3.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4.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定义
    5.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1 致病因素
        5.2 发病机制
    6.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诊断
        6.1 诊断标准
        6.2 诊断技术
        6.3 血清标志物
    7. 治疗
        7.1 免疫抑制治疗
        7.2 抗纤维化治疗
        7.3 肺移植
    8. 预后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周仲瑛教授辨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病案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医案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医案纳入标准
        2.4 医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医案的预处理和信息纳入
        3.2 数据规范化
    4. 医案数据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分布情况
        5.2 CTD-ILD常见症状的分析
        5.3 CTD-ILD主要病机的分析
        5.4 CTD-ILD用药规律的分析
        5.5 CTD-ILD症状内关联规则结果
        5.6 CTD-ILD病机内关联规则结果
        5.7 CTD-ILD药物内关联规则结果
        5.8 CTD-ILD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结果
        5.9 CTD-ILD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结果
        5.10 CTD-ILD病机与药物外关联结果
        5.11 CTD-ILD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6. 周仲瑛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证经验探析
        6.1 审证施治
        6.2 病机辨识探讨
        6.3 特色用药分析
        6.4 临床用药经验
        6.5 核心方——润肺化瘀汤的方义解析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辨证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治疗
        4.2 疗程和观察指标
    5. 标本采集和操作
        5.1 ELSIA方法检测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5.2 ELSIA方法检测人白介素17A(IL-17A)
        5.3 ELSIA方法检测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5.4 ELSIA方法检测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
        5.5 流式细胞检测Th17细胞、Treg细胞
    6. 统计方法
    7. 结果
        7.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7.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7.3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7.4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7.5 治疗组Th17、Treg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7.6 治疗组Th17、Treg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积分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8. 讨论
        8.1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症状、体征
        8.2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肺功能
        8.3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能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分泌
        8.4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能纠正Th17/ Treg细胞失衡
        8.5 TGF-β1、IL-17A、KL-6的升高可加重肺功能恶化
        8.6 调节Th17与Treg细胞亚群平衡可减轻肺功能的损伤
        8.7 Th17协同细胞因子参与致病过程,Treg拮抗细胞因子的致病作用
        8.8 Th17/Treg细胞失衡可加重病情进展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喘息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功能及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
    3 主要参数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2 血清标志物的变化
0.05)。见表3'>3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0 P>0.05)。见表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ILD的概述
    2.2 ILD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2.2.1 酶类抗原
        2.2.2 胚胎类抗原
        2.2.3 糖类及糖蛋白类抗原
    2.3 ILD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2.4 CTD-ILD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类型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收集
        3.2.2 分组类型
    3.3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资料
        4.1.1 ILD患者的一般资料
        4.1.2 CTD-ILD患者的一般资料
        4.1.3 ILD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4.2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分析
        4.2.1 IL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4.2.2 ILD亚组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4.3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诊断中的价值
        4.3.1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ILD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3.2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动脉血气分析中pO2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有氧运动对COPD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及chemerin/CMKLR1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COPD概述
    2.2 COPD病理学
        2.2.1 小气道病变
        2.2.2 肺气肿
    2.3 COPD与慢性炎症
        2.3.1 COPD炎症反应
        2.3.2 调节COPD炎症反应
    2.4 chemerin/CMKLR1 是重要的COPD慢性炎症调节因子
        2.4.1 chemerin分子
        2.4.2 chemerin/CMKLR1 参与炎症反应
        2.4.3 chemerin/CMKLR1 参与COPD慢性炎症
    2.5 运动可能通过影响chemeirn/CMKLR1 表达改善COPD
        2.5.1 运动改善COPD慢性炎症
        2.5.2 运动影响慢性炎症性疾病chemerin/CMKLR1 表达
    2.6 总结
3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技术路线图
    3.3 研究方法
        3.3.1 COPD大鼠模型建立
        3.3.2 有氧运动方案
        3.3.3 动物取材
        3.3.4 指标检测方法
    3.4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大鼠肺功能变化
    4.2 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4.3 两组大鼠肺组织chemerin和 CMKLR1 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4.4 两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5 分析与讨论
    5.1 运动影响COPD大鼠肺功能
    5.2 运动影响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表现
    5.3 运动影响COPD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蛋白表达
    5.4 chemerin/CMKLR1 和炎症因子
    5.5 运动影响COPD大鼠肺组织chemerin和 CMKLR1 蛋白表达
    5.6 总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
致谢

(7)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7、肺弥散功能差异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从“热痹犯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排除标准
        (四) 观察项目
        (五)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
        1. 性别分布
        2. 发病年龄
        3. 吸烟情况
        (二) 实验室指标
        1. 炎性指标及免疫指标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2. 肿瘤标志物比较
        (三) 临床表现
        1. RA-ILD患者症状及体征
        2. 胸部CT分期及各期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
        3. 随访1年后RA-ILD患者胸部CT表现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
        (四) 风险性评估
        1. 基于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析RA继发ILD的风险性
        2. ROC曲线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RA-ILD的价值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一、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中医研究进展
    三、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1.1.3 实验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本特征比较
        1.2.2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测定结果
        1.2.3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25(OH)D含量比较
        1.2.4 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25(OH)D与肺功能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
        1.2.5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沉及CRP检测结果比较
        1.2.6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及CIC测定结果
        1.2.7 血清25(OH)D对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诊断价值分析
    1.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皮肌炎肺间质病变研究进展
    2.1 维生素D和25 羟维生素D的关系
    2.2 皮肌炎概述
    2.3 间质性肺病与皮肌炎相关的间质性肺病
    2.4 25 羟维生素D与皮肌炎
    2.5 25 羟维生素D与肺间质病变
    2.6 25 羟维生素D与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关系
    2.7 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治疗
    2.8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肺超声评价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肺功能检测对结缔组织疾病肺损害诊断价值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CT定量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 刘艳,郑国利,卜春红,魏俊强,朱孝芹.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1(08)
  • [2]83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布研究[D]. 宋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探析及前瞻性临床研究[D]. 李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喘息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功能及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的研究[D]. 梁彦群. 青岛大学, 2020(01)
  • [5]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 杜晶. 吉林大学, 2020(08)
  • [6]有氧运动对COPD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及chemerin/CMKLR1影响[D]. 李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7]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7、肺弥散功能差异及其临床意义[D]. 吴美姿.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8]从“热痹犯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D]. 宋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相关性分析[D]. 梁志强.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肺超声评价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晓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肺功能检查对结缔组织病肺损伤的诊断价值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