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设备检测系统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设备检测系统

一、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设备检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梅,王金聪,高海洋,徐杨,张兆好[1](2022)在《基于区块链的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和出口重大技术要求,提出木工机械智能监督和远程检测技术相结合。通过对木工机械远程检测设备与控制需求分析,运用嵌入式技术、无线传输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确立了基于区块链木工机械设备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方案,旨在实现木工机械检测的智能化,建立全国性木工机械远程智能检测研究平台。项目的实施将服务于地方和国家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

万鹏[2](2021)在《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输电设备运维效率没有得到提升,并出现了数据混乱的现象。运维数据录入基本采用手工的方式完成,因操作人员不仔细而出现纰漏对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等产生了不良影响,难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对电力企业而言,其输电设施较为先进,更应该采用智能化、移动化的操作系统对其进行维护,这样不仅能使人手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以增进各类员工的协作意识,使维护、驾驶等各项工作都能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为输电设备创建了一套完善的移动作业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本文展开细致调研与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公司在输电设备运维管理的开展情况,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介绍,指明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得到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为本论题更为精准地确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目标提供了依据。第二,根据自己供电公司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输电设备运维作业系统在构建之中产生了怎样的需求,指明当前业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使输电运维管理问题得到解决,并进行了功能性、非功能性、网络需求等多项分析。第三,根据需求分析,从整体上进行了规划,把网络拓扑、创建系统和数据库设计等当成研究重点。系统核心功能涉及到看护值守、巡检、检测、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各项内容进行了框图构建、流程图绘制等。第四,参照完善的系统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出Android平台在开发系统过程中起到的基础作用,借助于多项成熟的技术与编程语言,为软件开发出良好的界面,使其能形成强大的核心功能,也对实现过程加以描述,绘制核心功能截图。此项任务结束之后,创建了仿真测试平台,以此验明软件程序性能与功能是否稳定,从测试结果看,基本能满足样本公司的需求。输电设备运维作业系统如果能保证移动化、智能化,能及时把数据发送给相关人员,工作效率也能得到保证,使电网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维护成本也不需要过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武文凯[3](2021)在《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液力变矩器是汽车动力传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无级调速和传递扭矩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或工程机械领域。泵轮作为液力变矩器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其自身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性能,因此在泵轮总成出厂之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检测。为了能够高效可靠地检测其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总体方案设计基于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的检测对象及工艺流程,提出泵轮总成检测设备的总体方案:确定检测设备主要由机械单元、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所组成,采用以工件旋转、检测机构固定的方式对工件进行检测,并阐述各个单元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机械结构设计根据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的工艺流程,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检测设备进行三维建模;分别对检测设备各个工位(传输工位、测量工位、分料工位以及安全防护装置)功能、结构及组成进行设计与分析;针对测量工位中主要执行机构(测量机构、升降气缸机构以及伺服旋转机构)的结构和相关参数进行设计计算。(3)泵轮自动检测设备测量系统设计及圆度误差仿真分析以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作为上位机对泵轮总成测量系统进行设计。根据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及性能指标,完成其硬件选型;对测量信号及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检测设备存在的误差;以检测要素中的圆度为例进行误差分析,采用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对圆度误差评定进行优化,通过仿真分析,圆度误差的结果比原始误差有所减小,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4)泵轮自动检测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根据泵轮总成检测设备的工艺流程以及控制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完成控制系统的点数统计与硬件选型;绘制气动控制原理图,并对气动控制的主要元器件进行选型等;采用TIA Portal V14作为下位机平台进行硬件组态,完成下位机软件控制程序编写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并与上位机LabVIEW通过OPC通讯技术实现通讯。本课题研究设计的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能够实现同时检测多个待测要素,一分钟可完成检测10~15件,与人工检测相比,检测效率明显提高,大幅度减少人工参与的负担,同时通过引入智能算法使得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得以改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王浩[4](2020)在《基于LabVIEW的分动器控制器可编程自动检测系统开发》文中指出随着汽车四驱技术的发展,分动器控制器作为切换汽车驱动模式的电子控制单元,其质量直接影响这四驱汽车的操控性以及行车安全,它的生产和检验周期影响整车的交付进度,因而对分动器控制器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传统的分动器控制器人工检测仪器存在多种明显的不足,自动化程度较低、检测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所有检测需要。如何提高分动器控制器的检测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参与,检测内容更加全面成为了关键。本课题以实现分动器控制器自动检测为目标,开展了分动器控制器自动检测系统的开发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传统分动器控制器手动检测系统的检测过程,发现其不足,提出新型分动器控制器可编程自动检测方法。分析、整理分动器控制器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确定分动器控制器的检测内容,并根据检测内容设计系统下位机。搭建分动器换挡结构电机模型与电磁离合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换挡电机与电磁离合器模拟电阻的阻值。(2)分析了自动检测系统上位机与下位机需要交互的信息,设计了可编程自动检测系统上下位机的自动检测指令集。设计了自动检测系统上下位机的CAN通讯协议。(3)基于Lab VIEW开发平台,开发了自动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包括检测模式选择模块、自定义检测命令模块、自动控制信号显示模块、手动控制模块、反馈信息模块、CAN通讯实时显示模块、自动检测结果显示模块和报表打印模块,实现了可编程自动检测、检测结果判定、保存和手动检测。(4)应用虚拟下位机完成了自动检测系统调试,搭建自动检测系统测试平台,对分动器控制器进行实际检测,验证自动检测系统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分动器控制器的自动检测,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手动参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测试工作的影响,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宗瑞[6](2018)在《高速嵌入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复杂嵌入式系统在汽车舰艇、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对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在研制生产阶段对其进行相应的测试必不可少。本课题以航空机载武器系统应用为背景,研究适用于新型航空机载武器系统的高速检测技术及检测系统设计技术。以航空总线1553B检测为具体应用案例,基于CPCIE总线和DSP+FPGA架构技术,设计了针对1553B总线设备的检测系统。首先,本文介绍了航空机载武器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精确制导炸弹的特点,分析了它的检测技术需求。主要包括各类接口如RS232、RS422、1553B等的通信检测,以及各类模拟量、数字量的检测等。其次,以1553B总线的检测为具体应用案例,基于GJB5186-97对1553B总线研制生产的测试要求,并根据测试要求分析了1553B总线测试技术要求。提出针对1553B总线设备的检测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协议解析单元、阻抗测试单元、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发生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然后,概述了最小系统中供电、时钟、存储等的电路设计和实现总线测试必需的1553B协议解析单元的电路设计,重点研究了高速数据处理并行模型设计与实现、检测系统高速通信设计和信号采集及信号发生模块的设计。最后,针对GJB5186-97对1553B总线的测试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检测系统测试验证。研究高速数据处理并行模型设计与实现,建立了适用于检测系统的多核DSP并行任务模型,实现数据的高速并行化处理。研究检测系统高速通信设计,包括CPCIE总线架构与实现,SRIO和Ethernet的通信原理、通信速率等。研究信号采集及信号发生模块设计,通过高速AD实现信号采集,分析1553B波形信号,通过高速DA进行信号发生,实现1553B总线测试的激励信号注入。本文针对高速嵌入式检测技术的研究,对于实现复杂嵌入式系统的高速检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鹏飞[7](2016)在《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钢铁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钢铁生产设备是国家工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安全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钢铁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气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钢铁生产线的不断发展,系统的容量不断加大、结构更加复杂,工程复杂度不断提升,系统对钢铁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传统的定时试验和常规诊断的方法,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钢铁生产设备检测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初提出了远程状态监测系统方案。对钢铁生产设备进行远程在线状态监控,在云服务器客户端实时检测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的控制钢铁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营,作为现代钢铁生产设备故障诊断的一种新的手段。在本课题研究中,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钢铁生产设备远程监控的背景以及研究现状,介绍了远程监控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而后,介绍了远程监控架构的三个部分——监控中心、数据采集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过去的研究中所使用的通信系统,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并详细的论述了无线通信存在的干扰和无线通信的抗干扰技术。论文中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系统思想构建模型。在随后的论述中,文章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重点讲述了设备监控系统的理论组成。其中硬件部分,讲述了数据采集控制设备和无线通信部分的硬件组成和关键电路的设计。在数据采集设备中,论述了ARM和DSP的复位电路、SD卡存储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等,在无线WIFI设计中,论述了USB接口电路、PA功放电路等。系统的软件部分是在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上搭建的。论文详细论述了USB驱动和RT3070无线网卡驱动的Linux操作系统移植,介绍了远程监控的互联网远程同步技术——NTP网络同步技术。系统经过了的联调联试,并在上海某钢铁企业设备监测项目中应用。系统设计的无线通信、数据采集设备、远程控制中心都达到了预期结果。

赵蓉[8](2016)在《基于虚拟仪器结构的会议音频检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举行多媒体会议过程中,声音中断、产生噪声、出现啸叫等突发状况时有发生,有时候专业设备维护人员也不容易找到故障产生的原因,这对会议正常有效的进行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针对此情况,在参考国内外音频测量仪器技术基础上,结合所学的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虚拟仪器、计算机基础等技术,设计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结构的会议音频检测系统。目的在于为设备维护人员提供一个能在会前对设备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检测、会中进行实时监测,可记录、存储、报告故障点信息以确保能及时发现故障点并解决问题的设备维护助手。首先,在大量收集国内外虚拟仪器和智能检测设备技术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多媒体会议系统存在的不足,以会议系统中不时出现的声音中断、突发噪声和啸叫等情况为研究对象和突破口,提出基于虚拟仪器结构的会议音频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根据虚拟仪器结构模型,利用硬件实现被测信号的获取,软件实现音频信号检测、监测、显示功能,检测内容可根据用户具体要求改动而无需修改硬件,同时将软件部分的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端与显示端分开,通过一个显示客户端与多个信号采集分析端连接,实现一人同时对多个会议室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这种设计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系统检测效率,同时又节约了硬件成本和人力资源。其次,对系统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分析理论、数字音频设备相关理论两个方面。数字信号分析理论方面:主要对短时傅立叶变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其在算法上存在运算量大的难点,提出采用短时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来实现信号的时频变换,该方法大大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但存在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两个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选用合适的窗函数截取时域信号来改善。数字音频设备相关理论方面:分析了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对音频设备常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特点分析、检测方式研究和算法优化,另外还提出了两个音频设备在线监测的参数即中断检测和啸叫检测,并对其检测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接着,对会议音频检测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在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分析之后,提出了采用虚拟仪器结构模型设计系统。将系统分为客户端、信号采集分析端、发声块以及信号接入块四部分,指出了各部分的功能,分析了系统的特点,并对系统的硬件组成进行了设计,对系统核心部分即软件部分的开发环境进行了介绍。然后,根据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系统核心部分——信号采集分析端的设计思路与编程实现方法,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其分成信号采集模块、算法分析模块、通信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四个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利用音频处理机的声卡采集音频信号,利用Win API函数编程实现。算法分析模块通过编写Algorithm类实现SFFT算法、音频设备性能指标检测算法和音频在线监测参数算法。通信控制模块实现信号采集分析端与声源箱、客户端的通信控制。数据存储模块实现设备检测和在线监测结果数据的存储。最后,提出了系统人机交互部分——客户端的设计,将客户端的设计按系统运行逻辑分为初始化配置、设备检测、在线监测、数据记录查询、故障查询、仪器配置、联网测试七大模块,详细阐述了各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案。在理论研究和系统设计完成后对系统运行界面进行了展示,并对设备检测结果和在线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设备检测和在线监测的结果正确可靠,根据系统提供的检测结果能够对设备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故障显示的结果能够准确定位到设备出错点。最后证明系统能够有效协助设备人员对会议音频设备进行检测和监测,保障会议期间设备工作正常和会议有效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马进,刘世勋,赵雪[9](2015)在《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电气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设备更加如虎添翼,不仅提高了电气信号的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实现了对电气设备的检测和保护作用。文章分析了信号处理技术在电气设备检测中的应用,同时针对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从五个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

王冠[10](2015)在《工程机械远程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工程机械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施工和作业设备在民用建筑、国防工业、水利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它在施工过程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然而,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或者停机,传统单一的机械检测技术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设备分布范围广、内部结构复杂的严峻局面,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广泛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对机械设备实行远程实时检测,预防设备损坏,减少设备停机次数是当今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将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与GPRS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工程机械远程实时检测。首先,主要对网络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传输模式以及GPRS远程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确定了论文中系统数据传输的模式。其次,论文对系统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分析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说明了其应用方式与评价方法。最后,分析了数据库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各自优缺点,确定了论文数据库的应用,并结合实际系统需要设计了数据库之间的逻辑结构。本论文结合实际要求,搭建了数据采集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以及远程数据接收系统的相关硬件系统,并以Lab VIEW为编程软件开发了对应的测试模块,实现了对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检测。本系统主要有振动测试模块、Data Socket远程数据传输模块、Web远程浏览模块、GPRS远程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并将各个模块集成为一个大的测控系统。工程机械远程检测系统的开发是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GPRS技术、虚拟仪器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之中的一项复杂的研究过程。系统在开发完成之后,进行了数据仿真、实验室测试以及现场实验的检验,数据可以稳定、正确的传输,且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检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二、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设备检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设备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块链的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的重大意义及关键技术
    1.1 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意义
    1.2 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关键技术
        1.2.1 基于远程控制的智能检测控制系统
        1.2.2 基于区块链的远程检测信息安全策略
        1.2.3 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中心的开发
2 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体系构建
    2.1 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平台构建
    2.2 木工机械远程智能诊断模块系统设计
    2.3 木工机械智能远程监测平台技术路线设计
3 结语

(2)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网输电运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输电移动作业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技术和理论介绍
    2.1 引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电网输电运维管理理论
        2.2.2 Android平台架构
    2.3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2.3.1 Java语言编程技术
        2.3.2 J2EE体系架构
        2.3.3 虚拟私有网络技术
        2.3.4 地理信息系统
        2.3.5 SQLite数据库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2.1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3.2.2 系统总体网络需求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1 辅助功能管理需求
        3.4.2 巡视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3.4.3 检测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3.4.4 看护值守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3.4.5 检修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3.4.6 数据统计管理功能需求
        3.4.7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功能总体架构设计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2.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4.2.3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4.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4.3.1 辅助功能管理功能设计
        4.3.2 输电设备巡视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4.3.3 输电设备检测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4.3.4 输电设备看护值守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4.3.5 输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4.3.6 数据统计管理功能设计
        4.3.7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总设计
        4.4.2 数据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实现
    5.1 引言
    5.2 软件开发环境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5.3.1 系统登录功能的实现
        5.3.2 输电设备巡视计划管理功能的实现
        5.3.3 输电设备检测管理功能的实现
        5.3.4 输电设备看护值守计划管理功能的实现
        5.3.5 输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功能的实现
        5.3.6 数据统计管理功能的实现
        5.3.7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软件测试内容
        6.2.1 系统功能测试
        6.2.2 系统性能测试
    6.3 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自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2 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总体方案设计
    2.1 检测要素及检测工艺分析
        2.1.1 检测要素
        2.1.2 自动检测工艺
    2.2 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的基本要求
    2.3 泵轮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2.3.1 泵轮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2.3.2 检测方式设计
        2.3.3 机械单元组成
        2.3.4 测量控制系统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结构设计
    3.1 检测设备整体结构设计
    3.2 传输工位结构设计
    3.3 检测工位结构设计
        3.3.1 测量机构
        3.3.2 升降气缸机构
        3.3.3 伺服旋转机构
    3.4 分料工位设计
    3.5 安全防护装置
    3.6 本章小结
4 泵轮总成检测系统设计及圆度误差仿真
    4.1 图形化编程软件平台LabVIEW
        4.1.1 LabVIEW简介
        4.1.2 LabVIEW的特点
    4.2 检测系统组成
    4.3 数据采集系统
        4.3.1 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4.3.2 数据采集性能指标
        4.3.3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选型
        4.3.4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4 测量信号分析及数据处理
        4.4.1 测量数据处理
        4.4.2 数据存储与数据回放
        4.4.3 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
    4.5 形位误差评定及分析
        4.5.1 圆度误差评定分析
        4.5.2 果蝇算法基本原理及性能分析
        4.5.3 基于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评定圆度误差
        4.5.4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5.1 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
        5.1.1 I/O点统计
        5.1.2 PLC硬件选型
    5.2 伺服系统控制原理及选型
        5.2.1 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
        5.2.2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选型
    5.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5.3.1 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5.3.2 气动控制原理图
        5.3.3 气动控制主要元件选型
    5.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4.1 下位机程序设计
        5.4.2 人机交互界面
    5.5 通讯模块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

(4)基于LabVIEW的分动器控制器可编程自动检测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自动检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动检测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自动检测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虚拟仪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虚拟仪器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虚拟仪器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分动器控制器可编程自动检测方法的提出
    2.1 分动器控制器简介
    2.2 分动器控制器可编程自动检测方法的提出
        2.2.1 分动器控制器传统手动检测方法分析
        2.2.2 分动器控制器可编程自动检测方法的提出
    2.3 分动器控制器检测内容分析
    2.4 分动器控制器自动检测系统下位机设计
        2.4.1 自动检测系统的下位机设计
        2.4.2 分动器电动换挡系统建模分析与模拟电阻确定
        2.4.3 分动器电磁离合器建模分析与模拟电阻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检测指令和通讯协议设计
    3.1 可编程检测指令分析和设计
        3.1.1 可编程检测指令分析
        3.1.2 点火状态检测阶段指令设计
        3.1.3 2H-4H换挡控制阶段指令设计
        3.1.4 4H-4L换挡控制阶段指令设计
        3.1.5 故障模拟与清除阶段指令设计
    3.2 通讯协议的设计
        3.2.1 CAN通讯简介
        3.2.2 报文组成
        3.2.3 CAN通讯协议的制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软件开发
    4.1 虚拟仪器开发平台
    4.2 系统软件的开发
        4.2.1 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
        4.2.2 系统软件的主流程
        4.2.3 检测步骤编程模块
        4.2.4 控制命令发送模块
        4.2.5 反馈信息接收和判断模块
        4.2.6 检测结果保存模块
        4.2.7 报表打印模块
        4.2.8 手动检测模块
        4.2.9 人机交互界面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调试与试验
    5.1 自动检测系统的调试与仿真
    5.2 自动检测系统测试平台的搭建
    5.3 自动检测系统功能验证
        5.3.1 可编程自动检测功能验证
        5.3.2 对带有故障的分动器控制器检测功能验证
        5.3.3 手动检测功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6)高速嵌入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自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航空机载武器测试需求分析及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航空机载武器概述
    2.2 航空机载武器检测技术需求分析
    2.3 1553B总线系统的测试需求分析
        2.3.1 1553B总线系统测试分类
        2.3.2 1553B总线系统测试技术要求
        2.3.3 1553B总线测试系统技术需求分析
    2.4 1553B总线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1553B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3.1 检测模块供电设计
    3.2 检测模块时钟设计
    3.3 检测模块存储设计
    3.4 1553B总线协议解析单元设计
    3.5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数据处理并行模型设计及实现
    4.1 多核DSP并行处理模型分析
    4.2 1553B检测系统的多核DSP并行处理模型设计
    4.3 基于多核导航器的DSP核间通信设计
        4.3.1 多核导航器组件
        4.3.2 DSP核间通信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检测系统高速通信设计
    5.1 检测系统CPCIE总线架构与实现
        5.1.1 CPCIE总线连接结构设计
        5.1.2 CPCIE总线拓扑结构设计
        5.1.3 CPCIE总线层次结构设计
        5.1.4 CPCIE总线地址路由设计
        5.1.5 CPCIE总线的实现及测试
    5.2 检测系统Ethernet的通信设计
        5.2.1 多核DSP千兆以太网Gb E
        5.2.2 多核DSP数据包加速器PA
        5.2.3 多核DSP以太网的通信实现及测试
    5.3 检测系统SRIO的通信设计
        5.3.1 SRIO简介
        5.3.2 SRIO的外设数据流
        5.3.3 SRIO基于Direct IO的数据传输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号采集及信号发生模块设计
    6.1 高速AD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6.1.1 信号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6.1.2 信号采集模块测试验证
    6.2 高速DA信号发生模块设计
        6.2.1 信号发生模块硬件设计
        6.2.2 信号发生模块测试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检测系统测试验证
    7.1 幅度变化测试
    7.2 同步头编码测试
    7.3 字长错误测试
    7.4 输入波形兼容性测试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7)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钢铁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远程状态监控的必要性论证
    1.3 远程监控的无线通信技术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的内容
        1.4.1 课题主要工作
        1.4.2 论文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钢铁生产设备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2.1 钢铁生产设备状态监控
    2.2 钢铁生产设备远程监控技术
        2.2.1 数据采集技术
        2.2.2 虚拟仪器技术
        2.2.3 云智慧技术
        2.2.4 无线通信技术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远程监控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1 远程监控的通信技术介绍
        3.1.1 有线通信方式
        3.1.2 无线通信方式
    3.2 无线通信的噪声干扰与抑制
        3.2.1 内部干扰
        3.2.2 外部电磁干扰及抗干扰研究
    3.3 无线通信方案介绍
        3.3.1 RT3070 介绍
        3.3.2 RTC6681 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数据采集控制设备关键硬件设计
        4.1.1 CPU复位电路设计
        4.1.2 SD存储卡电路设计
        4.1.3 A/D电路设计
        4.1.4 电源管理电路
    4.2 无线WIFI的硬件设计
        4.2.1 USB接口设计
        4.2.2 PA电路设计
        4.2.3 无线WIFI的硬件连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嵌入式LINUX系统软件设计
    5.1 LINUX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5.1.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5.1.2 交叉编译器
        5.1.3 BOOT LOADER引导
        5.1.4 嵌入式内核的移植
        5.1.5 根文件系统
    5.2 无线WIFI应用开发
        5.2.1 应用程序设计
        5.2.2 AP模式
        5.2.3 STATION模式
    5.3 网络时间同步
        5.3.1 NTP原理
        5.3.2 NTP网络对时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应用分析
    6.1 系统搭建
    6.2 无线通信调试
        6.2.1 无线稳定性测试
        6.2.2 无线宽带及误码测试
    6.3 远程监控联调联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基于虚拟仪器结构的会议音频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现状
    1.3 课题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课题理论研究
    2.1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介绍
        2.1.1 短时傅里叶变换算法研究
        2.1.2 常用窗函数及其特点分析
    2.2 音频信号参数及其特点分析
        2.2.1 数字音频技术及其优势
        2.2.2 音频设备性能指标研究
    2.3 音频监测参数及其特点分析
        2.3.1 中断检测
        2.3.2 啸叫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功能需求分析
    3.2 非功能需求分析
    3.3 虚拟仪器结构模型介绍
    3.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5 系统特点分析
    3.6 系统设备组成
    3.7 开发工具VS2010介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号采集分析端程序设计
    4.1 信号采集分析端程序设计概述
    4.2 软件结构设计
    4.3 信号采集模块实现
    4.4 算法分析模块实现
    4.5 通信控制模块实现
    4.6 数据存储模块实现
        4.6.1 数据库的选取
        4.6.2 数据库设计
        4.6.3 原始音频数据的存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客户端程序设计
    5.1 客户端程序设计概述
    5.2 初始化配置实现
    5.3 设备检测功能实现
    5.4 在线监测功能实现
    5.5 查询功能实现
    5.6 仪器配置功能实现
    5.7 联网测试功能实现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结果分析
    6.1 系统运行界面展示
    6.2 设备检测实验结果分析
    6.3 在线监测实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信号处理技术在电气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2 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电气设备检测的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2.2 基于虚拟信号技术的发展
    2.3 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和网络化跟踪
    2.4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号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发
    2.5 基于数字化的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3 结语

(10)工程机械远程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工程机械远程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虚拟仪器技术介绍
        1.3.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1.3.2 Lab VIEW简介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远程数据通信方法研究
    2.1 计算机网络技术
        2.1.1 TCP/IP
        2.1.2 计算机网络分类
    2.2 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远程数据传输
        2.2.1 网络化虚拟仪器介绍
        2.2.2 网络化虚拟仪器数据传输基本模式
        2.2.2.1 C/S(客户端/服务器)传输模式
        2.2.2.2 B/S(浏览器/服务器)传输模式
        2.2.2.3 C/S与B/S混合传输模式
    2.3 GPRS技术远程数据传输
        2.3.1 GPRS-DTU相关介绍
        2.3.2 GPRS-DTU通信模式介绍
        2.3.2.1 公网服务器直接通信
        2.3.2.2 公网IP+端口映射通信
        2.3.2.3 公网服务器中转通信
    2.4 串口通信与VISA简介
        2.4.1 串口通信
        2.4.2 VISA技术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3.1 振动信号时域分析
        3.1.1 信号时域统计分析
        3.1.2 振动烈度分析
        3.1.3 相关分析
        3.1.3.1 自相关分析
        3.1.3.2 互相关分析
    3.2 振动信号的频域分析
        3.2.1 振动信号频谱分析
        3.2.2 振动信号倒频谱分析
        3.2.3 振动信号频谱细化分析
    3.3 振动信号的时频分析
        3.3.1 短时傅立叶变换
        3.3.2 小波变换和小波降噪
        3.3.2.1 小波变换
        3.3.2.2 小波降噪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机械远程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1 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网络模式
    4.2 系统硬件配置
        4.2.1 数据采集端硬件选择
        4.2.1.1 传感器的选择
        4.2.1.2 信号调理模块的选择
        4.2.1.3 系统采集模块配置
        4.2.2 数据远程传输硬件选择
        4.2.2.1 GPRS模块
        4.2.2.2 相关服务器硬件选择
    4.3 工程机械远程检测系统软件系统整体架构
        4.3.1 数据远程传输系统软件设计
        4.3.2 数据远程接收系统软件设计
        4.3.3 数据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4.3.3.1 用户登录信息管理
        4.3.3.2 GPRS、DS数据存储信息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机械远程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5.1 用户管理系统设计
        5.1.1 权限管理的设置
        5.1.2 存储数据库选择与操作
        5.1.2.1 数据库的选择
        5.1.2.2 数据库的操作
        5.1.3 登录界面的设计
    5.2 Data Socket远程检测系统设计
        5.2.1 Data Socket的组成
        5.2.2 Data Socket工具与节点
        5.2.3 Data Socket网络通信的方式
    5.3 Web远程检测系统设计
        5.3.1 网页发布
        5.3.1.1 远程前面板的发布
        5.3.1.2 网页浏览和控制权限请求
        5.3.2 远程控制前面板
    5.4 GPRS远程检测系统设计
        5.4.1 数据打包与解包
        5.4.2 GPRS数据传输终端
        5.4.3 GPRS数据接收终端
    5.5 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
        5.5.1 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
        5.5.2 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设备检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块链的木工机械智能远程检测关键技术研究[J]. 杨春梅,王金聪,高海洋,徐杨,张兆好. 林产工业, 2022
  • [2]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万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泵轮总成自动检测设备的研究与设计[D]. 武文凯.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4]基于LabVIEW的分动器控制器可编程自动检测系统开发[D]. 王浩. 燕山大学, 2020(01)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高速嵌入式检测技术研究[D]. 刘宗瑞.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7]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钢铁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鹏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基于虚拟仪器结构的会议音频检测系统设计[D]. 赵蓉.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9]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分析[J]. 马进,刘世勋,赵雪.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21)
  • [10]工程机械远程检测技术研究[D]. 王冠.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设备检测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