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999年连云港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1986-1999年连云港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一、1986年~1999年连云港市性病疫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琳,张颖,周荣荣,杨玉凤,张玉[1](2020)在《山东省日照市1951—2019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控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照市疟疾流行特征和防治历程,总结防控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应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方法收集日照市1951—2019年疟疾防治资料,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总结分析每个时期疟疾的流行情况、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结果 1951—2019年日照市累计报告疟疾519 057例,2004年以前均为本地感染的间日疟,2004年以后以输入性恶性疟为主占69.44%(50/72),其次是间日疟占19.44%(14/72)。整个防治经历了建国初期散发流行、疟疾暴发与控制、基本消灭疟疾、巩固防治成果、消除疟疾五个防治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986年疟疾发病率从1961年的15 396.01/10万下降到1/10万以下,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1994年后未再出现本地感染病例,2016年通过消除疟疾的省级考核。结论日照市已达到消除疟疾目标,但疟疾传播和流行因素依然存在,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持续保持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刘倩倩[2](2020)在《2015-2018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连云港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为该地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连云港市手足口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制定适合该地区的防控措施,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重症手足口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连云港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信息,描述其在时间、地区以及人群中的分布的特点,分析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通过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检测病毒核酸,进行病原学分析。收集2017-2018年住院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和68例轻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重症组与轻症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填写调查表和查阅病历的形式,分析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结果:1.2015-2018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分别为88.62/105、184.99/105、79.09/105、178.77/105,该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总体趋势为隔年高发。2.连云港市手足口病发病的时间分布主要在每年4-6月份和9-11月份,全市7个县区均有发病,0-5岁儿童发病比例占94.81%,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比例占97.57%,性别分布上,男性与女性的发病比例为1.61:1。3.2015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类型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V-A16)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2016-2017年流行的病原以EV-71为主,在2018年肠道病毒的检测结果中,EV-71所占比例陡然下降,流行病株为其他肠道病毒。2015-2018年CV-A16型肠道病毒所占比例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4.重症手足口病相关因素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热峰≥39℃、呕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心率失常、过去一周内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照看人文化程度、照看人知晓手足口病、病原学结果阳性、EV-71肠道病毒感染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等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中,照看人文化程度(OR值为0.166)、年龄三岁及以下(OR值为0.888)、出现神经系统症状(OR值为413.608)及EV-71感染(OR值为15.96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15-2018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总体发病趋势为隔年高发,发病率总体较为平稳,并未出现整体上升的趋势。2.2015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类型为CV-A16、EV-71,2016-2017年流行的病原以EV-71型为主,2018年的流行病株为其他肠道病毒。3.年龄三岁及以下、照看人文化程度为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保护因素,感染EV-71以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李加全,杨明强,王玉淼,杨和仙[3](2018)在《1951-2016年云南省保山市疟疾流行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1951-2016年保山市疟疾流行情况,总结与评估保山市消除疟疾工作成效,为今后维持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1-2016年保山市疟疾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和《云南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细则》,对保山市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1-2016年保山市的疟疾防治,经历控制流行、疫情反弹和再控制、实施灭疟规划、灭疟后期管理、常规防治、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和实施消除疟疾7个阶段,发病数从1951年的15 009例降到2016年的108例,下降99.28%;发病率从1951年的1 419.92/10万降到2016年的4.17/10万,下降99.71%;死亡数1951年为1 304例,2016年为0。结论保山市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今后工作重点是维持和推进消除疟疾成果。

王金玲,毛艳敏,吴周伟[4](2016)在《江苏省连云港市1951—2015年疟疾流行与防治历程及消除措施》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与评估连云港市消除疟疾工作成绩,为科学防治疟疾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对连云港市1951—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分析,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对连云港市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1—2015年连云港市的疟疾防治经历控制流行、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目标、监测巩固阶段和消除疟疾4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连云港市建立多部门合作的防控工作机制,按《江苏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全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市、县(区)疾控中心均设立疟疾镜检站,长年开展疟原虫镜检,年血检率达总人口的4‰以上,报告的193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结论连云港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7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开展消除后的监测工作。

陈彦哲[5](2013)在《郑州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04~2012年郑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郑州市2004~2012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4~2012年郑州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0种,共计462212例,平均发病率为708.85/10万;死亡842例,平均死亡率为1.29/10万,病死率0.02%。发病率波动在436.89/10万~994.89/10万之间,2004年最低,之后逐年上升,到2009年达到发病高峰(994.89/10万)后开始下降,到2012年又略有抬升。死亡率波动在0.59/10万~1.95/10万之间,2006年死亡率最低,2010年死亡率最高。报告发病地区差异较大,在344.65/10万-1149.48/10万之间,9年的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二七区,1149.48/10万;最低的是巩义市,344.65/10万。男性发病281596例,发病率843.77/10万,女性发病180616例,发病率569.05/10万,男女性别比1.56:1。0-1岁组发病最多,占总发病的20.61%(95243/462212),35岁以后发病数逐渐下降。发病前五位的职业为: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工人、家政家务及待业,前五位职业占69.72%。2.郑州市2004~2012年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297861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64.44%,平均发病率460.12/10万,死亡817例,占法定传染病死亡总数的97.03%,平均死亡率1.36/10万,平均病死率0.27%。2004~2012年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7075例,占报告乙类传染病的69.52%,居第一位,呈上升趋势;报告呼吸道传染病56444例,占乙类报告传染病的18.95%,居第二位,报告肠道传染病累计33606例,占乙类报告传染病的11.28%,居第三位;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均呈下降趋势。3.郑州市2004~2012年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0种,164351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35.56%,平均发病率252.02/10万,死亡25例。占法定传染病死亡总数的2.97%,平均死亡率0.04/10万。2008~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44107例。有2个发病高峰,2009年、2012年,发病率分别为260.56/10万和127.38/10万。2月份发病最低,614例,占报告发病的1.39%,5月份最高,10653例,占24.15%,3~7月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报告发病32474例,占73.63%。发病数前五位地区为: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中牟县,前五位地区占发病总数的91.15%。男性发病27196例,女性发病16911例,男女性别比1.61:1。5岁以下高发,报告发病40859例,占92.64%,55岁以上无发病;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为主,这三种职业报告发病43999例,占99.76%。2008~2012年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4740例,其中EV71阳性2478例,占52.28%,CoxA16阳性83例,占17.59%,其他肠道病毒(PE)阳性1428例,占30.23%。报告重症1696例,占手足口病发病的3.85%,发病最高的是1~2岁组,发病736例,占43.40%,2岁以下发病1387例,占81.78%,EV71阳性占83.23%,CoxA16阳性占1.01%,PE阳性占15.76%。结论郑州市法定传染病2004~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高峰,此后呈下降趋势,2010~2012年波动上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报告例数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的第一、二、三位。

李傅冬[6](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尹颖[7](2011)在《健康管理理念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对慢性病的防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中应用还比较少,形成健康管理与传染性疾病防控的脱节。鉴于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比较大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且该病至今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也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方法。结合健康管理的理念研究如何有效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手足口病健康管理体系,可以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同时对其它传染病的健康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布与该病的危害。从目前我国手足口病流行态势及疾病负担方面分析其带来的危害,归纳了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为建立以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手足口病防控体系提供依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我国手足口病的防控现状以及防控案例。在总结手足口病防控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应用健康管理理念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健康管理理念对我国手足口病防控的价值和意义。阐述了健康管理的发展概况、健康管理概念及内容、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以及健康管理的意义。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剖析了实施手足口病健康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健康管理应用于手足口病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手足口病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优势及作用,并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健康管理构建社区手足口病健康管理体系,并提出建立该体系的政策建议。

朱亚[8](2010)在《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我国转型时期的社区健康管理与健康传播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运用多重理论,力图构建政府主导及社区自治下的、有效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模式。首先,本研究力图解决三大问题:1、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制度建设。2、形成社区自治下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共商共治平台建设。3、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渐进式发展模式的合理构建。其次,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从社会变迁与社区建设、社区是研究突破口以及医学模式转变与推动三个宏观背景入手,分析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提出本研究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将研究方法做简要阐释。第二章是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首先需要厘清的是社区、社区管理与社区健康管理、健康传播与社区健康传播三组概念,其次将文章中作为理论支持的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公民参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媒介效果中的理论一一表述清楚,最后是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三章是对社区健康管理发展的动因从转型时期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社区健康管理履行的任务和目标入手进行分析,检视出社区健康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主导导致灌输有余内化不足;管理效率低下导致稀缺卫生资源分配失衡;参与主体反应淡薄缺乏自主与互动。第四章是对社区健康传播的现况进行分析,主要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两个关键点将它们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情境下分析它们的实践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嵌入江苏省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证分析与南京市社区居民使用媒介的调查研究,形成全文创新点之一。最终做出分析与讨论。第五章通过援引发达国家英国、德国、美国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经验,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全世界范围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康复作为参照,用以启示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发展。本文重点在第六章、第七章,对政府主导下以及社区自治下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发展模式进行前瞻性的构建。第六章中考虑到政府主导的实际功能,对社区健康管理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论述起,剖析国家层面的制度推动以及社区组织的制度创新,再论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提出指导思路和7大策略,分别是工作重心的转移,社区筹资的改变,国家购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引入绩效管理、人员实行雇佣制度,完善保障机制,契约式健康管理,发展和完善公共卫生热线。第七章是基于社区自治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其政府职能、社区组织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社区健康管理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契机,笔者大胆提出构建以社区管理为主体,医疗与预防保健分开,社区提供照顾、完善社区为本的健康管理计划,社区支持网络的传播和扩散等的创新措施;在原有的社区健康传播基础上,递进推广健康教育与促进的三种模式+两种类型,以社区为情境对居民使用媒介形成正确引导,运用倡导、协调、赋权三大核心策略,培养社区成员拥戴的“意见领袖”。本研究所具备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包括厘清当前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研究的脉络。拓宽了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研究领域和阵地。丰富了社区健康的研究内容。实践意义是有利于明确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本质和重要性。有利于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分阶段,逐步覆盖,惠及全体国民的顺利进行。

丁晓艳[9](2009)在《江苏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分析江苏省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为江苏省消除麻疹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2)了解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以对江苏省消除麻疹进程实施监控;(3)监测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鉴别病毒的来源,确定病毒的传播途径,科学地阻断其传播;(4)建立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预测2008-2012年期间历年江苏省麻疹发病数;建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估算2008-2012年期间历年的基本再生数(R0);判断能否在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研究内容:(1)江苏省麻疹疫情及流行病学特点;(2)江苏省正常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研究;(3)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4)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在消除麻疹可行性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方法:(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江苏省麻疹病例的三间分布;(2)采用定量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检测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3)用Vero-SLAM细胞从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的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0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Bio-Edit软件进行遗传变异距离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4)以1952-2007年江苏省麻疹发病资料建立模型,以2008年的发病资料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考核样本。并预测2009-2012年期间历年麻疹发病数;建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运用常微分方程的方法来进行求解,计算2008-2012年期间历年的R0值。研究结果:(1)麻疹病例年龄分布双向移位现象比较明显,发病高峰已由5-9岁年龄段儿童转向<1岁儿童,25-30岁年龄段也出现一个发病高峰;麻疹病例的地区分布已由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转向流动人口较多的苏南地区;麻疹病例的时间分布仍以3-5月为主。(2)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麻疹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同一年龄段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分析显示:0-7月、8月-2岁、10-14岁、15-19岁、30-39岁、≥40岁等几个年龄组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8月-2岁年龄段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疫苗组麻疹抗体阳性率作比较,接种疫苗组总体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未接种组。(3)2003-2008年江苏省共分离211株麻疹野病毒,同属于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2003-2008年麻疹毒株组内遗传距离为1.79%;不同年份内麻疹毒株代表株间核苷酸的遗传距离在1.59%(2008年)-2.64%(2007年)之间;不同年份间麻疹毒株代表株间的遗传距离在1.19%-2.84%之间;(4)通过模型推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江苏省麻疹发病数逐年减少,但仍保持在4000以上;2008年R0估计值约为2.58-3.39,且全局稳定,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未来的易感者被接种疫苗的比例提高到92%时,R0的大小将接近于1(流行阈值)。结论:江苏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株的绝对优势基因亚型为H1a,与我国大陆其他省份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相同。以目前的发病数和免疫策略预测,2012年不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应提高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并开展防控麻疹的应用型研究,以解决<8月龄和成人麻疹发病增多的问题。

陈美华[10](2009)在《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概念、必要性与重要性、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对象和程序,进出境水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等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对进出境水生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2)水生动物病原生物的基础研究落后。(3)进出境检疫机关实验仪器不够先进,检疫技术水平有待提高。(4)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证书真伪鉴别问题;②进境水产品输出国官方证书不符合要求;③进境水产品包装标识真伪鉴别问题;④检疫标准、设备和技术离检疫实际需求有不少差距;⑤全国各口岸进境水产品检疫执法尺度存在差别;⑥远洋捕捞水产品的检疫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5)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水生动物病害产地检疫工作有待加强;②动植物检疫部门水产信息资料缺乏;③企业的认证滞后,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针对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工作的认识。(2)建立健全检疫机构,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提高水生动物病害检疫能力。(3)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①进一步完善“国外官方检疫证书分析及验证识别系统”;②加快对向我国输出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厂注册登记及注册标准的制定工作;③进一步加强对进境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口岸管理;④加强对水生动物引种携带病原的风险分析与监督管理;⑤加强对进口深加工水产品的风险管理;⑥尽快对《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进行修改。(4)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①完善出口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监管模式;②建立三级信息预警通报机制;③加强出口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管理;④科学合理处理把关与服务的关系;⑤加强部门合作与联系机制;⑥加强口岸与产地局之间合作和信息沟通。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立法、水生动物病害检测、水生动物进出境监督管理和水生动物进出口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二、1986年~1999年连云港市性病疫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86年~1999年连云港市性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日照市1951—2019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控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流行趋势
    2.2病例溯源及虫种分型
    2.3 传播媒介监测
    2.4 疟疾防治概况
        2.4.1新中国成立初期疟疾的散发阶段(1951—1959年)
        2.4.2 疟疾的暴发与控制阶段(1960—1979年)
        2.4.3 基本消灭疟疾阶段(1980—1989年)
        2.4.4 巩固防治成果阶段(1990—2009年)
        2.4.5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9年)
3 讨论

(2)2015-2018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手足口病概述
    1.2 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
    1.3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1.4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1.5 手足口病的诊断
    1.6 手足口病的预防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统计方法
    2.3 调查的质控
第三章 结果
    3.1 2015-2018 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
    3.2 连云港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3 2015-2018 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
    3.4 重症病例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连云港市 2015-2018 年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
    4.2 连云港市 2015-2018 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4.3 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4.4 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3)1951-2016年云南省保山市疟疾流行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各年份发病情况
    2.2 地区分布
    2.3 本地病例和外源性病例发病情况
3 讨论

(4)江苏省连云港市1951—2015年疟疾流行与防治历程及消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1.1 本地报告疟疾病例流行概况
        2.1.2 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概况
    2.2 防治历程
        2.2.1 控制流行阶段(1959—1983年)
        2.2.2 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目标阶段(1984—2000年)
        2.2.2. 1 以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和传染源管理为主
        2.2.2. 2 加强对国内流动人口的管理
        2.2.2. 3 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目标
        2.2.3 监测巩固阶段(2001—2009年)
        2.2.4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
        2.2.4. 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2.2.4. 2 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疟防工作能力
        2.2.4. 4 强化医防合作,提升疟防工作成效
        2.2.4. 5 开展春季休止期根治
        2.2.4. 6 开展媒介监测
        2.2.4. 7 开展健康教育,营造疟防工作氛围
        2.2.4.8注重督导检查,推动疟防工作落实
        2.2.4. 9 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3 讨论

(5)郑州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索引
表索引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种分类和统计
    1.3 行政区划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郑州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分布特征
        2.1.1 疫情概况
        2.1.2 地区分布
        2.1.3 时间分布
        2.1.4 年龄分布
        2.1.5 职业分布
    2.2 郑州市2004~2012年不同类别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
        2.2.1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特征
        2.2.2 甲、乙类传染病不同系统传染病发病特征
        2.2.3 乙类传染病发病重点病种
        2.2.4 丙类传染病发病特征
    2.3 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分析
        2.3.1 手足口病发病概况
        2.3.2 三间分布
        2.3.3 病原学构成情况
        2.3.4 重症死亡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郑州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总体流行特征
    3.2 乙、丙类传染病分布流行特征
    3.3 重点病种分布流行特征
        3.3.1 乙肝、丙肝
        3.3.2 肺结核
        3.3.3 痢疾
        3.3.4 淋病、梅毒
        3.3.5 其他感染性腹泻
        3.3.6 手足口病
4 结论
5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健康管理理念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理论目标、研究重点和难点
    4 预期价值
第一章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危害
    1.1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
    1.2 手足口病的危害
    1.3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第二章 我国手足口病的防控现状及案例分析
    2.1 我国手足口病防控现状
    2.2 手足口病防控案例分析
第三章 健康管理理念对我国手足口病防控的启示
    3.1 健康管理概述
    3.2 健康管理理念对我国手足口病防控的启示
第四章 手足口病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社区卫生服务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4.2 社区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管理的优势及意义
    4.3 以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为基础构建手足口病健康管理体系
    4.4 构建手足口病健康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研究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制度建设
    二、形成社区自治下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的共商共治平台建设
    三、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渐进式发展模式的合理构建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研究思路
    三、各章内容概述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社区
    二、社区管理与社区健康管理
    三、健康传播与社区健康传播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
    二、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三、大众传播及媒介效果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社区研究综述
    二、国内社区研究综述
    三、与社区管理相关的研究
    四、与健康管理、社区健康管理相关的研究
    五、与健康传播相关的研究 第三章 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检视
第一节 社区健康管理发展的动因
    一、转型期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发展契机
    二、社区健康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第二节 社区健康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主导导致灌输有余内化不足
    二、管理效率低下导致稀缺的卫生资源分配失衡
    三、参与主体反应淡薄缺乏自主与互动
第三节 社区健康管理推广的政策建议
    一、依法确立社区健康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二、制定有利于社区健康管理的经济政策
    三、完善双向转诊,实行"守门人"制度 第四章 社区健康传播的现状检视
第一节 社区健康教育的现况分析
    一、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健康行动的主要工作之一
    二、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践模式
    三、案例:2009年江苏省社区健康教育现状的实证调查分析
第二节 社区健康促进与社区建设
    一、社区健康促进的行动领域与策略
    二、社区健康促进的现实困境
    三、社区建设中亟待突破的健康促进
第三节 社区健康传播中媒介使用差异与传播缺陷
    一、社区居民获取健康信息与媒介使用的实证分析
    二、媒介化的人际交流存在偏差
    三、大众媒介和互联网在社区健康传播中的应用:零散、低效 第五章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实践参照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经营管理模式
    二、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计划管理与私人提供服务模式
    三、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元化管理与经营模式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
    一、政府与支援机构的互助合作
    二、社区康复的实践
    三、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 基于政府主导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
第一节 社区健康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二、国家层面的制度推动
    三、社区组织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 具体实施步骤
    一、工作重心从医疗到预防、计划管理决策权下放
    二、加大社区筹资力度
    三、国家购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四、实行绩效管理与人员雇佣制度
    五、完善保障机制
    六、契约式健康管理
    七、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在社区健康传播中模式改造和深化 第七章 基于社区自治的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
第一节 社区健康管理纳入政府公共事业范畴
    一、政府职能:由主导到引导
    二、社区组织:由边缘到主体
第二节 社区健康管理的创新举措
    一、社区管理为主体,医疗与预防保健分割
    二、社区内提供照顾
    三、社区为本的健康管理计划
    四、社区支持网络的传播和扩散
    五、社区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六、社区健康权益倡议
第三节 行之有效的社区健康传播
    一、社区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种模式的递进推广
    二、社区居民参与的正确引导
    三、培育社区成员拥戴的"意见领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江苏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第一部分
    江苏省麻疹疫情及流行病学特点 第二部分
    江苏省正常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部分
    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第四部分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在消除麻疹可行性预测中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现状
    1.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概念
        1.1 检疫的概念
        1.2 水生动物检疫的概念
        1.3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概念
    2.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 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突显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2 随着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增加
        2.3 从法律依据、国际惯例和检疫实践等方面来看实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
    3. 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简介
        3.1 我国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简介
        3.2 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国际性法规与公约内容简介
        3.3 与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的水产品技术法规简介
    4.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对象
        4.1 水生动物的主要病害
        4.2 水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主要病原体
    5.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程序
        5.1 报检
        5.2 查证
        5.3 查物
        5.4 判定
        5.5 处理
    6. 进出境水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6.1 免疫学检测技术
        6.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6.3 环媒恒温扩增(LAMP)技术
        6.4 基因芯片技术
    7. 进出境水产品检疫监管新技术简介
        7.1 检验检疫电子监管模式
        7.2 无线射频识别(RFID)监管技术
        7.3 二维码移动通信监管技术
    8.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
        8.1 我国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
        8.2 我国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
第二章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对进出境水生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1.2 水生动物病原生物的基础研究落后
        1.3 进出境检疫机关实验仪器不够先进,检疫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4 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5 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对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工作的认识
        2.2 建立健全检疫机构,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提高水生动物病害检疫能力
        2.3 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4 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四、1986年~1999年连云港市性病疫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日照市1951—2019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控效果[J]. 林琳,张颖,周荣荣,杨玉凤,张玉. 中国热带医学, 2020(10)
  • [2]2015-2018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D]. 刘倩倩. 东南大学, 2020(01)
  • [3]1951-2016年云南省保山市疟疾流行趋势分析[J]. 李加全,杨明强,王玉淼,杨和仙.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8(07)
  • [4]江苏省连云港市1951—2015年疟疾流行与防治历程及消除措施[J]. 王金玲,毛艳敏,吴周伟. 中国热带医学, 2016(06)
  • [5]郑州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D]. 陈彦哲. 郑州大学, 2013(04)
  • [6]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7]健康管理理念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D]. 尹颖. 南京医科大学, 2011(11)
  • [8]社区健康管理与传播研究[D]. 朱亚. 武汉大学, 2010(05)
  • [9]江苏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D]. 丁晓艳. 南京医科大学, 2009(03)
  • [10]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 陈美华. 苏州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1986-1999年连云港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