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膳食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摄入及其外源合成能力

华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膳食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摄入及其外源合成能力

一、Intake of Volatile N-nitrosamines and Their Ability to Exogenously Synthesize in the Diet of Inhabitants from High-risk Area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Southern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孙铭繁[1](2021)在《潮汕地区氮污染及饮食等综合因素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肝癌(Liver Cancer,LC)是由各种诱因导致的肝脏原发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2018年新增患者84.1万例,死亡78.2万例)。肝癌也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2018年我国肝癌发病例数约39.3万例,死亡例数约36.9万例,占同年全国所有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的9.2%和12.9%,占同年世界所有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的46.7%和47.2%。国内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第5位,且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性别和地区差异显着,可能与暴露在某种特定环境或者和某些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系。潮汕地区目前尚未见关于肝癌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等综合病因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了解不同人群或地区的某些因素暴露状况与肝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根据潮汕地区肝癌流行情况,采用数据挖掘以及横断面研究,在肿瘤防治、环境、气象、工农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国家数据库中获得可靠数据,并通过调查了解潮汕人群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利用趋势面分析以及多因素模型(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对潮汕地区肝癌的综合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肝癌死亡率的地理分布与潮汕地区的环境、生活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验证潮汕地区的肝癌-环境病因假说。材料与方法在海丰县、陆丰市、揭阳市、汕头市区、汕头市澄海区、潮州市区、饶平县和南澳县共8个地区,方便抽取当地的1~2所市级/县级高级中学,通过整群抽样确定要调查的班级,将整个班级同学的家长纳入调查范围,调查其所在地区的人口学特点、生活和饮食习惯和其他相关内容。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得到潮汕地区各县(市)的肝癌标化死亡率(Y)、各种环境氮污染数据、农业生产数据、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数据。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并构建多个分析模型(包括趋势面、因子构筑式逐步回归模型、因子对数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以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从多个途径探讨影响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的可能相关因素,并评估各种因素对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使用SPSS 25.0及SAS 9.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潮汕各县(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居民生活饮食习惯潮汕地区8个县(市)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数、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第一产值)、土地资源情况(人均耕地、旱地比、菜地比)、地理气候因素(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干燥度、平均海拔)、环境污染因素(猪氮负荷指数、耕地农药量、耕地氮肥量、耕地化肥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个县(市)的猪氮负荷指数(kg/ha/年)分别为:海丰县37.758、陆丰市38.379、揭阳市76.139、汕头市区18.917、汕头市澄海区30.974、潮州市区57.148、饶平县113.213和南澳县234.318。潮汕地区8个县(市)的男性吸烟率(60.26%)和饮酒率(30.15%),远高于女性吸烟率(3.06%)和饮酒率(3.21%),南澳县男性居民人均累计估计吸烟量在各年龄段均较高,海丰县男性居民人均累计估计饮酒量在各年龄段均较高(P均<0.05)。膳食方面,南澳县居民咸菜摄入频率较高;陆丰县、海丰市和南澳县居民咸鱼摄入频率较高;澄海、潮州、饶平地区居民较经常摄入鱼露,(30~岁)和(45~岁)年龄组居民较经常摄入鱼露;陆丰县居民的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的摄入频率均最高(蔬菜:269.70±54.46天/年,水果:213.73±66.09天/年,豆类食品:143.32±61.90天/年);海鲜摄入频率最高为南澳(21.31±7.29天/月);肉类摄入频率最高为潮州(24.63±6.35天/月);潮州市和陆丰县居民蛋类摄入频率较高;汕头市和潮州市居民奶类摄入频率较高(P均<0.05)。潮汕地区男性居民经常饮茶率(74.48%)高于女性饮茶率(60.99%),三个肝癌标化死亡率不同等级地区均以“饮用功夫茶”和饮茶“浓度适中”的比例为最高(P均<0.05)。2.潮汕地区肝癌相关因素分析8个县(市)的肝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海丰县16.36(1/10万)、陆丰市12.89(1/10万)、揭阳市16.32(1/10万)、汕头市区15.19(1/10万)、汕头市澄海区17.11(1/10万)、潮州市区14.42(1/10万)、饶平县19.40(1/10万)、南澳县36.90(1/10万)。潮汕地区肝癌标化死亡率与猪氮负荷指数的趋势面显示,在男性、女性以及整体人群中肝癌死亡率都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以粤东北部为起点,到粤东南部(南澳、饶平—陆丰、海丰)逐渐下降;二是沿海岸线,由粤东东部海岸到西部逐渐下降(男性:rs=0.938;女性:rs=0.931;整体人群:rs=0.955,P均<0.05)。在本研究构建的构筑式逐步回归模型以及因子对数回归模型中显示,均以猪氮负荷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耕地污染因子(F1)次之,温度因子(F2)标准回归系数为负值,且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与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均与环境污染有关,主要是耕地污染因子(耕地农药量、耕地氮肥量和耕地化肥量)和猪氮负荷指数。与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相关的可能保护因素主要是温度因子(地温、十厘米地温、平均气温)和植物性食物因子(蔬菜、水果)。BP神经网络模型(BPNN)对本研究的30个自变量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12个因素,根据正态化重要性显示排前六位的因素是:年平均降水量、猪氮负荷指数、年平均气温、耕地氮肥量、耕地农药量、耕地化肥量。可见环境污染因素(特别是氮污染因素)以及地理气候因素在肝癌可能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整个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9.49%。结论在考虑众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后,一定环境条件下猪粪氮污染与潮汕地区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结果支持潮汕地区肝癌氮循环病因假说。

刘真群[2](2013)在《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环境相关因素的探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影响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可能环境相关危险因素,为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vanta PM)、原子荧光光度计(AFS-930)等对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和相对地发区巩留县的土壤、生活饮用水、面粉及头发中Fe、Cu、Mn、Ni、Zn、Cd、Se、Cr、Mo和Pb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2采用蓝波分光光度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新源县和巩留县两地居民饮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进行检测;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对哈萨克族典型食物熏马肠和熏马肉中生物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精胺和亚精胺)、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类化合物、苯并[α]芘、AFB1及面粉和砖茶中的AFB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新源县土壤中Fe、Cu、Mn、Mo、Cd和Pb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Zn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源县面粉中Fe、Mn、Cd和Pb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Zn和Se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新源县饮用水中Fe、Cu、Mn、Cd和Pb5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Zn、Se2种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地饮用水中该10种微量元素含量均未超标(GB5749-2006)。(4)新源县居民头发中Cd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Fe、Zn和Se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地居民头发、面粉、生活饮用水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数的丰度值曲线基本吻合,人体内环境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外环境密切相关。(6)新源县居民生活饮用水河水中“三氮”含量均高于巩留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氨氮和硝酸盐氮含量超标;饮用水中“三氮”含量均在夏、秋两季相对较高;而且,“三氮”为居民饮用水中影响该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主导因素。(7)储存时间为6个月的熏马肠中组胺含量超过了美国FDA规定的危害作用水平50mg/100g,生物胺总量随熏马肠和熏马肉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多。(8)熏马肠和熏马肉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类化合物、苯并[α]芘、AFB1及面粉和砖茶中的AFB1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结论:(1)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与土壤和饮用水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关,Zn、Se元素与该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呈负相关,Fe、Cu、Mn、Cd和Pb元素与该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呈正相关。(2)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某些生活饮用水中较高含量的氨氮和硝酸盐氮以及长时间储存的熏马肠、熏马肉中某些含量较高的生物胺,可能为强致癌物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何田静[3](2011)在《粤东食管癌的相关环境饮食因素 ——生态学与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食管癌(EC)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而粤东最高死亡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倍多。因此,环境因素与居民生活习惯的综合病因作用很值得深入研究。以往食管癌流行病学研究中,未能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和现场调查综合考虑生活饮食习惯、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与食管癌地理分布的关系。本研究拟在粤东食管癌不同流行区同时采用数据挖掘及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不同人群的环境社会因素、氮污染水平、烟酒消费量、腌制食品的摄入量、膳食结构等环境生活因素,通过多因素线性及非线性模型探索粤东食管癌地理分布与环境生活因素暴露的关系,验证粤东食管癌环境因素假说。材料与方法以粤东的南澳、饶平、揭阳、潮州、澄海、汕头市区、潮阳、陆丰和海丰等县市作为研究样本,调查其各市县食管癌死亡率、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及生活饮食习惯等内容。其中各市县(1973-1975年)食管癌死亡率资料(SMR,1964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标化),由中国肿瘤数据库获得,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①环境污染情况;②气候地理因素;③土地和水资源情况;④社会经济状况)通过数据挖掘方式获得,并从各市县随机抽取5000名居民进行生活饮食习惯调查(主要指标:吸烟指数SI、饮酒指数AI、体质指数BMI)。本研究针对不同资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构建食管癌-环境生活多因素模型。主要模型包括等级回归logit模型(PLUM)、构筑式逐步回归模型、因子对数回归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NN),多途径探索可能影响粤东人群食管癌死亡率的环境生活综合因素,并评估其相应的影响大小。研究采用SPSS15.0及SPSS clementine10.0等软件进行。结果1.粤东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粤东地区居民健康调查表重测信度Kappa>0.7;Spearman相关系数rs>0.7。男性居民的吸烟率(66.5%)和饮酒率(84.0%)远远高于女性吸烟率(0.5%)和饮酒率(0.3%),其中饶平地区的人均累积吸烟量和人均累积酒精摄入量均高于其他地区(均P<0.05)。腌制食品的摄入方面,揭阳的腌菜摄入频率(35.9±1.28=mean±s,天/年)高于其他地区(P<0.05),而咸鱼的摄入频率以陆丰地区(35.3±1.54,天/年)为最高(P<0.05)。饮茶方式和饮茶浓度在粤东地区分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2.粤东食管癌相关因子分析因子回归模型、因子对数回归模型和因子等级回归模型显示,粤东地区70年代男性或女性食管癌流行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环境污染因子。环境污染因子主要由耕地农药量、猪氮负荷指数、耕地氮肥量组成。因子对数回归模型中,环境污染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食管癌死亡率男性和女性可能分别增加1.92/10万和2.06/10万(OR值)。3.粤东地区食管癌相关因素分析⑴构筑式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粤东男性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平均海拔、猪氮负荷指数、饮茶方式(1=非功夫茶、2=功夫茶加大壶茶、3=功夫茶)、食用动物油总量以及估计累计吸烟量;保护性因素为食用海鲜频率。Y(SMR-M)=-4.493+2.693×平均海拔+0.442×猪氮负荷指数-0.604×食用海鲜频率+8.122×饮茶方式+0.230×食用动物油总量+0.001×估计累计吸烟量(模型P=0.000,AdjR2=0.640)。6个相关因素中,猪氮负荷指数对Y(SMR-M)的影响最大,其能够解释男性食管癌死亡率变异的46.4%。粤东女性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平均海拔、猪氮负荷指数、饮茶方式、食用油总量、食用腌菜总量;保护性因素为食用海鲜频率。Y(SMR-F)=-5.998+1.182×平均海拔+0.221×猪氮负荷指数-0.303×食用海鲜频率+4.086×饮茶方式+0.095×食用油总量+0.016×食用腌菜总量(模型P = 0.000,AdjR2=0.715)。6个相关因素中,猪氮负荷指数对Y(SMR-M)的影响最大,其能够解释女性食管癌死亡率变异的56.4%。⑵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粤东男性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平均海拔(OR=1.05)、猪氮负荷指数(OR=1.01)、饮茶方式(OR=1.51)、是否经常饮酒(OR=3.39)、食用动物油总量(OR=1.01)、累计估计酒精摄入量(OR=1.01)、每天吸烟(OR=1.25)、食用腌菜总量(OR= 1.01);保护性因素为食用海鲜频率(OR=0.98);整个模型的AdjR2=0.516。粤东女性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平均海拔(OR=1.03)、猪氮负荷指数(OR=1.01)、饮茶方式(OR=1.44)、食用油总量(OR=1.01)、食用腌菜总量(OR=1.01)、食用鱼露方法(OR=1.06)及饮茶温度(OR=1.01);保护性因素为食用海鲜频率(OR=0.97)。整个模型的AdjR2=0.462。猪氮负荷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男性或女性食管癌死亡率可能增加1.01/10万。⑶等级回归logit模型粤东男性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平均海拔(OR=1.16)、猪氮负荷指数(OR=1.04)、累计酒精摄入量(OR=1.01)、食用动物油总量(OR=1.02)、饮茶方式(饮非功夫茶加大壶茶OR=0.37和饮非功夫茶OR=0.25(相对于饮功夫茶))以及每天不吸烟(OR=0.75);保护性因素为食用海鲜频率(OR=0.96)。粤东女性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平均海拔(OR=1.33)、猪氮负荷指数(OR=1.05)、食用油的消费总量(OR=1.02)及饮茶方式(饮非功夫茶加大壶茶OR=0.29和饮非功夫茶OR=0.21(相对于饮功夫茶));保护性因素为食用海鲜频率(OR=0.93)。⑷BP神经网络分析食管癌死亡率前三位影响因素也是:耕地农药量、耕地氮肥量和猪氮负荷指数。BP模型的食管癌死亡率预测精度为97.82%。结论自然环境中,猪氮负荷指数、耕地氮肥量、耕地农药量以及平均海拔可能是粤东地区70年代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膳食结构中,烟酒消费量、腌制食品的摄入量、饮茶方式和温度均可能为粤东地区70年代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习惯,特别是对男性食管癌死亡的作用尤为显着。膳食中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是食用海鲜频率。

王春兰[4](2008)在《福建长乐市售鱼露的致突变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福建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经常食用的鱼露致突变性进行评估,以了解近些年来胃癌发病与食用鱼露的相关性,进一步筛选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胃癌进行有效一级预防;并为食用鱼露的安全加工和制作提供一些建议。方法根据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体外哺乳动物细胞(CHO/HGPRT)基因突变试验、体外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鱼露的致突变性进行评价。结果1.改进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亚硝化鱼露及经S9系统代谢活化后的鱼露组突变体频率均显着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P<0.01),且作用剂量越大,突变体频率越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S9-:r亚硝化鱼露=0.986,P<0.05;S9+:r鱼露=0.950,P=0.05;r亚硝化鱼露=0.997,P<0.01);而未经S9代谢活化的鱼露组突变体频率与溶剂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2.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各亚硝化鱼露组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均显着高于溶剂对照组(P<0.01),而鱼露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亚硝化鱼露致DNA损伤作用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尾长=0.999,P<0.05;rolive尾矩=0.997,P<0.05)。3.改进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阳性对照组、亚硝化鱼露组微核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亚硝化鱼露组微核率显着高于同剂量鱼露组(P<0.01);鱼露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意义(P>0.05)。4.改进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阳性对照组、亚硝化鱼露组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鱼露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亚硝化鱼露组畸形率显着高于同剂量鱼露组(P<0.01),且50%亚硝化鱼露组畸形率高于25%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鱼露经亚硝化后体外可诱导CHO细胞HGPRT基因突变,经S9系统代谢活化后可能也有此致突变作用;亚硝化鱼露体外可致人胃粘膜上皮细胞DNA断裂损伤;体内可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及小鼠精子畸形率上升,对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有致突变作用;而未经亚硝化的鱼露无致突变性。

王如德[5](2007)在《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的影响因素,为食管癌高发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72例食管癌患者以及与之同性别、年龄±3岁、同居住地相匹配的对照人群,分别使用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健康人群流行病学表及家系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东平县食管癌高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综合评价环境、遗传、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及其作用特点。结果(1)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指数、文化水平低、职业为农民、年人均收入低、好生闷气、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经常患慢性食管炎、咽炎、龋齿、有食管癌家族史、饮用水污染、喜食烫食、干硬食物、腌制品、经常饮烫茶、吸烟、大量饮酒、经常食劣质醋、剩菜、发病前20年经常食发霉食物、吃饭快或无规律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济状况好、性格开朗、家庭关系融洽、饮茶、少量饮酒、发病前20年常吃豆制品、常食蔬菜、水果、大蒜、姜是保护因素。(2)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指数、好生闷气、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经常患慢性食管炎、食管癌家族史、饮用水污染、喜食烫食、干硬食物、腌制品、大量饮酒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发病前20年常吃豆制品、常食蔬菜(白菜)、大蒜是保护因素。(3)对有意义的因素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指数、喜食烫食、腌制品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前20年经常吃豆制品是保护因素。(4)东平县食管癌的病因中,遗传因素其重要作用,存在家族聚集性.食管癌先证者Ⅰ级亲属发生率(12.56%)明显高于对照Ⅰ级亲属发生率(4.96%),食管癌遗传度为46.5±5.56%,分离比0.1456,小于0.25,属于多基因遗传病。(5)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多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可提高患食管癌的危险,交互作用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当食管癌家族史与烫食、喜食干硬食物、饮酒、饮用水污染、上消化道病史、低体质指数、性格内向好生闷气、慢性食管炎、腌制品存在较强的交互效应。结论环境、遗传、行为生活方式三个因素在食管癌高发区东平县起着重要的作用,多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以及食管癌家族史与行为生活习惯(喜烫食、喜干硬食物和饮酒)、与环境因素(饮用水污染)、与上消化道疾患、与精神心理因素(性格内向好生闷气、低体质指数)的交互作用在食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食管癌防治措施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的作用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1)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习惯,调整膳食结构,平衡营养。(2)以年龄大于50岁,并有以下特征之一者(有食管癌家族史,暴露于多个危险因素)作为高危人群,利用己知的保护因素(如饮茶、常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大蒜等)加以干预,达到降低食管癌发病的目的。(3)在高危人群中开展预防性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尹利端[6](2005)在《几种泡菜的安全性研究与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对市售的20种泡菜样品进行了与安全性有关的化学和微生物学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泡菜产品的亚硝酸盐与挥发性亚硝胺含量因产品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三类产品中白菜类产品的亚硝酸盐及挥发性亚硝胺含量显着高于萝卜类和黄瓜类产品,且萝卜类产品的挥发性亚硝胺含量显着高于黄瓜类产品。微生物学分析表明产品中的乳酸菌数量较高,所有样品中都检出了芽孢菌,部分样品检出了一定数量的真菌,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肠道菌。总体而言,所检泡菜样品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学安全性。 食盐用量对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及有害物质含量具有显着影响,较低浓度食盐(4%)能缩短异型乳酸菌的发酵时间,较大程度的抑制肠道菌和芽孢菌的生长,但对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较高浓度的食盐(10%)则能延长异型乳酸菌的发酵时间,较大程度的抑制肠道菌和真菌的生长,但对芽孢菌的影响不显着,而且高浓度食盐能显着减少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和终产品中亚硝胺含量。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生姜、丁香等香辛料能显着影响泡菜发酵初期各种微生物的变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有利于提高泡菜产品的安全性。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以产酸速度、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是否产生物胺、是否产广谱高效抑菌物质为筛选指标,对自新鲜泡菜汁中分离得到的50余株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得到2株性能优良、适合泡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采用API 50细菌鉴定系统对所筛选的乳酸菌进行的生理生化鉴定表明它们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歧异肉食杆菌。

刘彬[7](2003)在《不同水平硒对大鼠肝脏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试验一,将不同浓度(0.3μg/mL、0.5μg/mL、0.6μg/mL、0.8μg/mL、1.0μg/mL、1.2μg/mL、1.5μg/mL、2.0μg/mL)的亚硒酸钠加入肝癌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24h、48h、72h、96h)检测细胞的活性、增殖能力、生长曲线等指标。结果表明:亚硒酸钠随着浓度和时间增加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还做了正常肝细胞细胞活性的测定,发现:随时间的延长亚硒酸钠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硒浓度的变化对正常肝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不明显。 试验二,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肝癌模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富硒麦芽对大鼠的体重、肝重、瘤重、肿瘤大小及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体重120-15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和Ⅱ组为正常对照组,Ⅰ组,30只,饲料中富硒麦芽硒的含量为0.1mg/kg;Ⅱ组,8只,饲料中富硒麦芽硒的含量为1.0 mg/kg;Ⅲ-Ⅵ组为诱癌组,在日常饮水中添加0.01%的DENA。Ⅲ组,92只,饲料中富硒麦芽硒的含量0.1 mg/kg。在诱癌8周后,分出7只饲喂含3 mg/kg富硒麦芽硒的饲料,组成Ⅵ组;Ⅳ组,32只,饲喂富硒麦芽硒的含量为0.3 mg/kg的饲料;Ⅴ组,26只,饲喂富硒麦芽硒的含量为1.0mg/kg的饲料。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诱癌过程中的死亡率。诱癌15周后,饮常水3周后扑杀,测量肝重与体重比,癌结节的大小;计算诱癌率与抑癌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瘤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显示:适度增加补硒量的组,其死亡率、肝/体重比、肿瘤重量、肿瘤体积等方面均低于试验对照组。各诱癌组的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73.7%、42.9%、45.1%和30.6%。结果表明:随着富硒麦芽硒浓度的增加,肝脏癌变进程受到延缓和阻滞。Ⅵ组对于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较好;若将硒作为预防制剂,似乎0.3mg/kg的剂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富硒麦芽硒可降低VEGF的表达意味着其可能抑制血管生成,最终可能阻滞肿瘤的生长。这在兽医学上为硒的抗肿瘤机理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二、Intake of Volatile N-nitrosamines and Their Ability to Exogenously Synthesize in the Diet of Inhabitants from High-risk Area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Southern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ake of Volatile N-nitrosamines and Their Ability to Exogenously Synthesize in the Diet of Inhabitants from High-risk Area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Southern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1)潮汕地区氮污染及饮食等综合因素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调查对象
    2.3 样本量
    2.4 研究方法
    2.5 构建统计分析模型
    2.6 分析软件
    2.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
    3.2 潮汕各地区环境、经济等情况以及居民生活饮食习惯
    3.3 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潮汕地区肝癌死亡率和猪氮负荷指数的地理相关性
    4.2 潮汕地区肝癌死亡率的相关因素
    4.3 创新性与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综述)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伦理委员会批准函
附录四 论文发表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环境相关因素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2.1 微量元素
        2.2 “三氮”
        2.3 生物胺
        2.4 黄曲霉毒素 B_1
        2.5 其他指标
    3. 研究方法
        3.1 采样设计
        3.2 样品量的确定
        3.3 样品的采集
    4. 样品的预处理及检测方法
        4.1 微量元素的检测
        4.2 生活饮用水中“三氮”含量的检测
        4.3 生物胺含量的检测
        4.4 熏马肠和熏马肉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4.5 熏肉和熏马肠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检测
        4.6 熏马肠和熏马肉中苯并[α]芘的检测
        4.7 黄曲霉毒素 B_1的检测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粤东食管癌的相关环境饮食因素 ——生态学与理论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收集资料
        2.1.2 建立数据库
    2.2 流行病学模型构建及统计分析方法
        2.2.1 描述性分析与地区差异比较
        2.2.2 构建流行病学多因素模型
        2.2.3 分析软件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准备阶段
        2.3.2 调查阶段
        2.3.3 数据整理阶段
第三章 结果
    3.1 粤东不同地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3.1.1 粤东地区居民健康调查项目预调查重测信度分析
        3.1.2 粤东地区食管癌死亡率统计描述结果
        3.1.3 粤东地区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状况
        3.1.4 粤东地区居民烟酒消费及生活习惯调查
    3.2 粤东地区食管癌相关因子分析
        3.2.1 粤东地区食管癌流行因素因子分析结果
        3.2.2 粤东地区食管癌因子逐步回归模型
        3.2.3 粤东地区食管癌因子等级回归模型
        3.2.4 粤东地区食管癌因子对数回归模型
    3.3 粤东地区食管癌相关因素分析
        3.3.1 粤东地区食管癌构筑式多元逐步回归模型
        3.3.2 粤东地区食管癌等级回归logit 模型
        3.3.3 粤东地区食管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
        3.3.4 粤东地区食管癌神经网络模型
第四章 讨论
    4.1 粤东地区食管癌相关因素分析
        4.1.1 环境污染及自然资源因素
        4.1.2 烟酒消费因素
        4.1.3 粤东地区居民茶叶消费情况
        4.1.4 腌制食品的作用
        4.1.5 其他饮食习惯作用
    4.2 统计方法探讨
        4.2.1 构筑式多元逐步回归、对数回归模型以及等级回归logit 模型
        4.2.2 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模型比较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一览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福建长乐市售鱼露的致突变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鱼露的体外致突变作用研究
    一、改进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CHO/HGPRT)基因突变试验
        1 材料和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二、改进的体外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 鱼露的体内致突变作用研究
    一、改进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二、改进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5)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新见解与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刊出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几种泡菜的安全性研究与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市售泡菜产品的安全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食盐和香辛料对萝卜泡菜发酵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优良泡菜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7)不同水平硒对大鼠肝脏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中文摘要
全文英文摘要
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硒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
    二、 硒在机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分布代谢
    三、 硒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形式
    四、 硒与肿瘤
    五、 硒的需求量及补硒时无机硒和有机硒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硒对大鼠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前言
        一、 材料和方法
        1 、 细胞株
        2 、 试剂
        3 、 硒对细胞生长影响的测定
        4 、 资料统计分析
        二、 试验结果
        1 、 硒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2 、 硒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3 、 克隆试验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富硒麦芽硒对DENA诱发的大鼠肝癌在抑制肿瘤生长和影响VEGF表达方面的研究
        前言
        一、 材料和方法
        1 、 试验动物及处理
        2 、 试验饲料的配制
        3 、 肝癌模型的建立
        4 、 试剂和仪器
        5 、 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6 、 测试项目及方法
        7 、 数据处理
        二、 试验结果
        1 、 不同浓度的富硒麦芽硒对各组大鼠在诱癌过程中死亡率的影响
        2 、 剖解的眼观变化
        3 、 不同浓度的富硒麦芽硒对肝脏的影响
        4 、 VEGF的表达结果
        三、 讨论
        1 、 二乙基亚硝胺诱癌模型的选择与效果
        2 、 关于富硒麦芽
        3 、 不同浓度的富硒麦芽硒对大鼠肝脏大体形态的影响
        4 、 VEGF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四、 结论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四、Intake of Volatile N-nitrosamines and Their Ability to Exogenously Synthesize in the Diet of Inhabitants from High-risk Area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Southern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潮汕地区氮污染及饮食等综合因素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D]. 孙铭繁. 汕头大学, 2021(02)
  • [2]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环境相关因素的探析[D]. 刘真群.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3]粤东食管癌的相关环境饮食因素 ——生态学与理论流行病学研究[D]. 何田静. 汕头大学, 2011(08)
  • [4]福建长乐市售鱼露的致突变作用研究[D]. 王春兰. 福建医科大学, 2008(12)
  • [5]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王如德. 泰山医学院, 2007(03)
  • [6]几种泡菜的安全性研究与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D]. 尹利端.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7]不同水平硒对大鼠肝脏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 刘彬. 南京农业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华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膳食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摄入及其外源合成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