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

“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

一、“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龚倩[2](2021)在《国际少儿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以案例专着中的样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张仁义[3](2020)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科的实施要求,教师教学应针对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形成应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将有效教学的调查分为三个方面有序推进,即课前学情有效分析、课中教师有效实施、以及课后有效评价,拓展了对教学有效研究的跨度。首先,根据案例学校实际情况,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因素。利用软件SPSS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各方面能力进行实地考查给分,梳理出案例学校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得分情况。最后,从课后作业的正确率,月考、期中、期末成绩对比,以及年级前百名学生的动态分布情况三方面分析教学效果,并对数据做进一步推演,归纳出突显教学有效性学生和教师各自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深度挖掘案例学校保持教学持续有效的实质。根据实践调查结果,对比各班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及问题。课堂出现低效的原因:一是偏离学生心灵,优势资源的使用没有更好地对接学生的“适切性”。二是教师教授知识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完成对教学设计的“实时”创新,造成学生学习活力的缺乏以及应试能力的不足。三是学生缺乏学习过程、方法、情感的培养,知识构架连贯性不强,缺乏创新思维。四是案例学校教学中有效性体现不足,特别是实验课的管控有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对案例学校教学中常见的课型进行深入分析。着重探讨课堂引入、概念的巩固与拓展、课堂总结、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常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尤其是严谨的课堂语言、具体的教学目标、流畅的概念生成等课堂细节的处理。总结其优点的同时,探讨典型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新课标和现有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成果,从课前学习状况,课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问题解决建议。

方咏琪[4](2020)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许市样本”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针对基础教育进行的全面整体地改革,是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必然选择。这一背景下,许多学校把改革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向传统课堂发起挑战,用行动践行国家的课改理念。期间,许多优秀课改先锋学校摸索创新,在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针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就是课改学校的典范之一。2007年许市中学主动开展课改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特色教学模式——“五环渐进”课堂教学模式。以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的改革,为这所学校带来了巨变:由一所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成功转型为名震全国的课改优秀示范校。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动态,从教育学与管理学的角度总结与分析许市中学成功推进课改的历程,并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许市中学课改之路,分别从课堂、教师、学生三方面呈现课改效果,深入分析课改的动力与压力机制,立体呈现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基于研究提炼出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深掘课改成功的原因:领导是关键,教师是根本,观念是核心,管理是基础,教研是捷径,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是内生动力。特别是,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均有其适应环境、时机与范围,各校在实践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因地、因时制宜,不可机械套用。同时,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还应在立足课堂,在核心素养时代不断实践与探索中与时俱进。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改革深化的一个样本,其成功经验给其他试图进行课改而难有突破的农村学校具有启示作用,更希望本研究为深化改革阶段的许市中学提供探索的思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来自一所基层农村学校的鲜活样本。

李秋实[5](2020)在《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以高校大学数学(三)课程为例》文中提出课内翻转是翻转课堂引入我国后进行本土化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已经从理论研究转入实证研究的层次。通过相关文献可知,对于课内翻转的应用,以基础教育为主,其次是高校教育领域,尚无从学习活动设计角度进行的实证研究。因此,将“超星学习通”支持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理念应用于大学数学(三)课程的教与学之中,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值得深入探讨。在“超星学习通”创设的学习环境下,以活动理论、教学设计模式理论以及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分析了课内翻转知识内化过程、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类型、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构建了以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学习规则、学习动力为要素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并给出了在大学数学(三)课堂中进行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流程。通过实践探究,依据解决课堂教与学实际问题的反思,对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测试题、量表、问卷、访谈及“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具体数据和内容,从测试成绩、课堂学习表现和课堂学习满意度三个层面,对比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异同。最终探索出了“超星学习通”支持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应用对于学习者测试成绩的提高、拥有良好的课堂学习表现、获得较高的课堂学习满意度方面效果显着。最后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教学实际问题,依据“超星学习通”支持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提供了解决建议。(一)对于数学课堂趣味性较低的问题,利用“超星学习通”增设了譬如计时抢答、投票等互动环节;(二)对于课堂中在线测试影响学习情绪的问题,可依据本模型灵活地调整课堂学习活动的流程;(三)对于教师讲授时长不足的问题,应依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内翻转的学习活动设计。本研究在访谈样本的选取量上未能覆盖全部不满意的题目和学习者,得出影响学习者课堂学习满意度的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

张行[6](2020)在《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地理实践力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被正式提出,表明地理教育将越发重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预示着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将逐步增加。但是,受限于升学压力、活动资金、学生安全等问题,现实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乐观。而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开展校内地理实践活动将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为例利用和开发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研究了四方面的内容:第一,高中校内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分析;第二,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的一般策略研究;第三,校内地理实践活动案例的基本组成;第四,基于呼市一中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得出结论如下:第一,通过调查法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和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从中整理出适合高中校内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共33项:校内地理观测类9个,校内模拟实验类13个,校内地理绘制类7个,校内地理调查类4个;整理出高中校内地理实践活动活动课题66项:校内模拟实验课题20个,校内地理观测课题15个,地理绘制19个,校内地理调查12个。在搜集调查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校内课程资源后,将调查结果与整理的校内地理实践活动主题相匹配,筛选出适用于呼市一中的校内地理实践活动19个。第二,通过案例分析法,以明确研究问题——搜集相关案例——筛选典型案例——活动分析启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策略为研究步骤,分析了前人关于地理实践活动所设计的案例,提出了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的3条策略,即以提升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课标教材确定主题,结合校情适当延伸;细化案例设计四环节,提升活动可行性;并归纳了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案例基本组成10个部分:活动背景、活动主题与课题、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情分析、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其它;第三,为了检验提出的设计策略和组成是否对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性,选择性开发呼市一中校内课程资源,设计了四类实践活动8个方案,具体包括: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活动设计、“塞北文豪”荣祥精神调查、测绘呼市一中校园平面图、呼市一中土壤剖面观测、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校园经纬度、扎达盖河水质检测、太阳黑子观测活动和测绘社区平面图;最后选择“测绘小区平面图”和“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校园经纬度”2个实践活动案例进行了实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条校内实践活动实施的一般策略:采用多种形式,明确活动目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其意志品质;师生总结,升华实践活动育人作用;设计实践活动评价量表,引导学生活动行为。综上,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帮助地理一线教师设计校内地理实践活动,从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案例的组成、活动目标的设计等方面提供思路和参考;同时,笔者选择性开发的8个活动案例可以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师生使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杨帆[7](2020)在《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后,城乡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乡村学校因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办学条件差等因素,乡村教师仍面临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生活条件艰苦等突出问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导致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制约了乡村教育质量提高。为了提高乡村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广西教育厅开展“双师教学”项目,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将城市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到网上平台,共享给各地学校,当地教师通过模仿、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本论文首先对“双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双师教学”模式从提出到运用于实践教学已有5年,研究方向主要为“双师教学”是什么和“双师教学”实践效果如何,或提出相应策略提高“双师教学”课堂效率,而“双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性研究仍然空白。所以,本论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开发利用“双师教学”项目的优质资源,撰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设计。接着以学习金字塔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首要教学理论作为研究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其次,通过访谈南宁市某乡镇3位初中化学教师了解乡村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双师教学”等。为了使“双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系统化,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四分析—两准备—五环节—一反思”教学模式,课前分析包括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优质教学资源分析,接着自制微课视频和设计学生任务单,以及课堂上问题反馈、合作释疑、交流展示、检测提升、总结评价等五环节,最后是课后教学反思。本课题以2011年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材料》内容为例在广西南宁某乡镇初中进行教学实践,以A班为实验班,采用“双师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以B班为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表明,开展“双师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能提高原本学习中等、中下的学生成绩;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乐于参与课堂学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后,总结出有效实施“双师教学”,乡村初中化学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领悟优师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其次准确分析教材、课标、学生情况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与优师接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学习方法应与优师接轨,学生学会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赵琦[8](2020)在《“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教学反馈意见分析 ——以运用“国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教学为例》文中指出为了加强汉硕对国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了解,提升汉语课堂教学评价和实践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自2014年以来持续建设“国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根据视频案例,讲授“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为了全面评价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效果,明确其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本文通过对2018级和2019级汉硕开展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对视频案例库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学生利用视频案例库学习的习惯、行为数据及效果。第二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了解了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基于视频案例库教学模式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本科阶段未接触过视频案例教学相关课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设计合理,期待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系统性、推动课堂点评方式多样化;学生认为在教学法的运用和师生互动方面收获最大;48%的人认为能够明确地判断一堂课的教学效果,48%的人认为判断能力一般。被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优化教学比重安排;第二,教学设计加强理论与案例的结合;第三,增加师生互动频率。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课后在线学习习惯及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80.39%的学生并未制定在线自主学习计划;49.02%的学生每周用于自主视频案例学习的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在线自主学习时,学生最关注视频案例和教师点评;学生认为在师生互动和教姿教态方面收获最大;54.90%的人认为教师点评对自己帮助很大。总体上,学生课后在线自主学习缺乏严格有效的规划,大多停留在经验积累及自我反思层面,并未对实践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主动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教师也应定期对用户点评进行反馈或在课堂组织讨论集中关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2019级用户的2143条点评和行为数据及2018级学生的教学实习反馈进行了分析。从2019级学生的自主点评中,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观察和评价能力方面有明显收获。从2018级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经历来看,该课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有长远的帮助。另外,根据点评和实习的反馈信息,文章对该课程的对教学设计提出了以下建议: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规范要求;对学生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互评、分析。

石沁[9](2020)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生成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功利性强等问题。一方面是高中文言文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另一方面却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随着2017版新课程标准及统编语文新教材的发行推广,高中文言文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开展等方面都将产生极大的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生成性教学顺应课程改革“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鼓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实现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升。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与讲述者,而是成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与促进者。生成性教学是对以前语文教师所习惯了的预成式教学的有力突破,贯彻生成性教学法将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焕发。论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包含四章。第一章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问题成因的分析。指出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途径单一、教学的功利性强等问题,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师生均缺乏内在的教学动机;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考察形式相对模式化等。第二章阐述了文言文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征,指出文言文的生成性教学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马斯洛的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不仅倡导革新传统的师生关系和转变师生各自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使教师更多地居于引导与帮助的位置,还强调要帮助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据此,生成性教学形成了动态性的教学过程、开放性的课堂构成、包容性的教学思想。第三章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出发探索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生成策略,提出设置恰切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从课程目标及课文特性出发,还应辅助课外资源,格外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教师还要依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即时的学习体验适时进行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第四章从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策略出发进行探究,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或应考虑的原则。为更好地落实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师方面主要可通过话题导读、鼓励质疑、设置学习任务等做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与组织作用。在学生方面,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得到尊重,要努力形成允许“误读”的课堂生态,建立课中反馈机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对学生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培养。第五章对教学评价的生成策略做了具体的探究。提出要通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纳入多维的评价内容三方面入手建立起更加灵活的课后评价机制,并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生成性评价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转变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完善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互相关照机制;适当增加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结语部分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及该课题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提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生成性教学法能够获得以下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利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改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同时,还提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生成性教学法存在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教师与学生要革新原有的“权威-压制”型的师生关系观念,努力建立平等、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拥有一定的经验及知识储备;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对今后该课题研究方向的展望主要涉及:探索更易于推广的高中文言文生成性教学模式;探索更加规范的课堂评价机制;生成性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及解决方法。

朱育芳[10](2020)在《对生物学教学实录视频的课例分析 ——基于“一师一优课”的师生交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人们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同时,教育研究的信息化同样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寻找更具时代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研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优化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过程。所以本研究旨在运用现代信息化方法对生物学课堂中的师生交互行为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运用改进型S-T分析法和改进型弗兰德斯分析法(CliFIAS)对“一师一优课”初中生物学教学视频课例中的教学模式及师生交互行为进行分析。改进型S-T分析法对12个课例视频进行了分析,分别为3个部级优课,3个省级优课,3个市级优课和3个县级优课,通过S-T曲线分析图和Rt-Ch计算结果对各个课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个优课中有8个为混合型教学模式,3个讲授型教学模式和1个对话型教学模式,其中部级和省级优课均为混合型,市级优课中有2个混合型和1个讲授型,县级优课中有2个讲授型和1个对话型,由此得出混合型教学模式更适合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运用改进型弗兰德斯分析法(CliFIAS)对教学内容相同的部级优课和省级优课进行师生互动行为的比较分析。通过对课例视频的脚本进行编码,在NVivo中进行编码带分析、节点覆盖率分析、编码个数比较和师生互动语言分析。发现两个优课课例中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部级优课中的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一直在积极给与正面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有明显变好的过程;而省级优课课例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反馈虽然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收集起来,但是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通过对“一师一优课”课例进行S-T分析和CliFIAS分析,得出了几个对于一线初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建议:1留出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给学生2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3及时关注学生积极评价反馈。

二、“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理论基础
        1.5.1 有意义学习理论
        1.5.2 发展性教学理论
        1.5.3 有效知识论
    1.6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2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评判的标准与量表
    2.1 学生学情分析标准
    2.2 课前有效检测量表及评价
    2.3 课中教师能力标准
    2.4 课中教师能力检测量表及评价
    2.5 课后学生能力生成的标准与评价
3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分析
        3.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3.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4 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能力考察的数据分析
    3.5 访谈及听课记录汇总
        3.5.1 学生的特征
        3.5.2 教师的特征
        3.5.3 教学资源的特征
        3.5.4 课中教师有效预设与学生有效生成
    3.6 班级学生能力生成的数据分析
        3.6.1 课后作业检测与评价
        3.6.2 班级月考成绩的检测与评价
        3.6.3 年级月考前百的检测与评价
        3.6.4 基于教学效果较好班级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归纳
    3.7 调查结论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课型的案例分析
    4.1 规律课
    4.2 概念课
    4.3 实验探究课
    4.4 考试评讲课
    4.5 例题课
5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建议
    5.1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前的建议
    5.2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中的建议
        5.2.1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目标策略
        5.2.2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内容策略
        5.2.3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
    5.3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后评价的建议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物理课前学情问卷调查
附录2 教师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3 课堂观察教师能力量表
附录4 年级月考前100名班级名额分布原始排名表
致谢

(4)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许市样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宏观背景:湖南省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1.1.2 中观背景:许市中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1.1.3 微观背景:个人现场参与许市中学课改的三年工作经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3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4 简要评析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预计达到的研究结果
第2章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1 许市中学简介
    2.2 许市中学课改之路
        2.2.1 动员准备阶段
        2.2.2 模仿试探阶段
        2.2.3 构建模式阶段
        2.2.4 改进配套措施与体系完善阶段
    2.3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与压力分析
        2.3.1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压力
        2.3.2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
    2.4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呈现
        2.4.1 课堂呈现
        2.4.2 教师表现
        2.4.3 学生表现
    2.5 许市中学新课改产生的影响
        2.5.1 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2.5.2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2.5.3 带来了办学条件的实质改善
        2.5.4 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第3章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启示与思考
    3.1 四点启示
        3.1.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习名校经验
        3.1.2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师生行动中
        3.1.3 领导引领是农村中学课改成功的关键因素
        3.1.4 挖潜增效的管理制度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3.2 三点思考
        3.2.1 学校课改离不开外部环境支持
        3.2.2 建立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是课改成功的内生动力
        3.2.3 素质教育的深化需立足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5)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以高校大学数学(三)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现状
        1.2.2 国内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现状
        1.2.3 国内课内翻转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实验法
        1.4.4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
    1.6 核心概念界定
        1.6.1 课内翻转
        1.6.2 学习活动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活动理论
    2.2 教学设计模式理论
    2.3 耗散结构理论
第三章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型
    3.1 课内翻转知识内化过程的分析
    3.2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模型设计的分析
    3.3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前端分析
        3.3.1 学习目标分析
        3.3.2 学习者分析
        3.3.3 学习流程分析
        3.3.4 学习环境分析
    3.4 依据模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
    3.5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流程
第四章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应用
    4.1 第一轮课内翻转的学习活动
        4.1.1 研究过程
        4.1.2 研究工具分析
        4.1.3 测试成绩分析
        4.1.4 课堂学习表现分析
        4.1.5 课堂学习满意度分析
        4.1.6 本轮实践研究的反思
    4.2 第二轮课内翻转的学习活动
        4.2.1 学习活动设计模型优化
        4.2.2 研究过程
        4.2.3 课堂学习表现分析
        4.2.4 课堂学习满意度分析
        4.2.5 测试成绩分析
        4.2.6 本轮实践研究的反思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大学数学(三)课堂起始前测题
附录C 课堂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D 访谈提纲
附录E 学习任务单供参考模板
附录F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供参考模板

(6)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2.地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1.课程资源
        2.校内课程资源
        3.实践活动
    (二)理论基础
        1.杜威“做中学”教育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课程实施取向理论
二、校内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呼一中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高中校内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梳理的校内地理实践活动主题
        2.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中梳理的校内地理实践活动课题
    (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1.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基本概况
        2.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校内地理课程资源
    (三)地理实践活动与校内课程资源的关系
        1.呼市一中可开发的校内实践活动
        2.呼市一中所具备的开发校内课程资源的条件
三、高中校内地理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筛选与目的
        2.案例分析内容
        3.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汇总与呈现
        1.案例分析汇总
        2.案例分析呈现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1.校内地理实践活动选题
        2.校内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组成
        3.活动目标设计方法
四、基于呼市一中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一)案例设计的一般策略
        1.以提升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2.课标教材确定主题,结合校情适当延伸
        3.细化案例设计四环节,提升活动可行性
    (二)活动案例的基本组成
    (三)案例设计展示
        1.模拟实验类案例设计——“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活动设计
        2.校内地理调查类案例设计——“塞北文豪”荣祥精神调查
        3.校内地理绘制类案例设计——测绘小区平面图
        4.校内地理观测类案例设计——呼市一中土壤剖面观测
五、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案例实施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学校经纬度测量活动实施记录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二)绘制小区平面图活动实施记录
    (三)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案例实施策略
        1.采用多种形式,明确活动目标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其意志品质
        3.师生总结,升华实践活动育人作用
        4.设计实践活动评价量表,引导学生活动行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
        1.1.2 广西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1.1.3 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双师教学”的相关研究
        1.2.2 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意义
        1.4.2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4.3 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1.4.4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2章 基于“双师教学”模式的研究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双师
        2.1.2 双师教学
    2.2 理论依据
        2.2.1 学习金字塔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首要教学原理
第3章 初中化学“双师教学”现状调查
    3.1 教师访谈实录
        3.1.1 访谈对象
        3.1.2 访谈内容
    3.2 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双师教学”模式的化学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4.1 实验内容和对象
    4.2 前期分析
        4.2.1 教学背景分析
        4.2.2 知识结构图
        4.2.3 单元教学流程
    4.3 教学设计案例
        4.3.1 案例1:金属材料(翻转课堂的用课模式)
        4.3.2 案例2: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化吸收,自主设计的用课模式)
        4.3.3 案例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翻转课堂的用课模式)
第5章 基于“双师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5.1 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5.2 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中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教学反馈意见分析 ——以运用“国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 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分析
    2.1 调查方式
    2.2 学生信息
    2.3 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
    2.4 教学建议
    2.5 小结
3 对课后在线自主学习的反馈意见分析
    3.1 在线学习习惯分析
    3.2 在线学习效果分析
    3.3 教学建议
    3.4 小结
4 来自视频案例库点评和教学实习的检验
    4.1 用户行为数据及语料分析
        4.1.1 对幼儿园阶段视频案例点评结果的分析
        4.1.2 对小学阶段视频案例点评结果的分析
        4.1.3 对初中阶段视频案例点评结果的分析
        4.1.4 对高中阶段视频案例点评结果的分析
        4.1.5 对大学阶段视频案例点评结果的分析
        4.1.6 对社区汉语教学视频案例点评结果的分析
        4.1.7 对教学经验视频案例点评结果的分析
    4.2 从教学实习反馈的结果
    4.3 教学建议
    4.4 小结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生成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五、关键术语界定
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足
        二、文言文的教学途径单一
        三、教学功利性强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主要成因分析
        一、缺乏内在的教、学动机
        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
        三、考察形式相对模式化
第二章 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第一节 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生成性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二、生成性教学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生成性教学与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第二节 生成性教学的特征
        一、教学过程的动态性
        二、课堂构成的开放性
        三、教学思想的包容性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生成策略
    第一节 确定教学内容,合理生成教学目标
        一、研究教材,明确文章特质
        二、分析课标,明晰学习要求
        三、辅助课外资源,促进素养提升
    第二节 研究学生,依学定教
        一、调动生活经验,适时激趣
        二、联系旧知,深化学习内容
        三、关注学习体验,动态调整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教学过程生成策略
    第一节 教师引导,累进生成
        一、话题导读,减少隔阂
        二、鼓励质疑,以疑促思
        三、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第二节 学生主体,灵活生成
        一、创造允许“误读”的课堂生态
        二、建立课中反馈机制
        三、凸显情感态度与技能培养
第五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学评价的生成策略
    第一节 建立更加灵活的课后评价机制
        一、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二、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三、纳入多维的评价内容
    第二节 生成性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
        二、完善互相关照机制
        三、适当增加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10)对生物学教学实录视频的课例分析 ——基于“一师一优课”的师生交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学理念的改革
        1.1.2 教育研究信息化发展
    1.2 研究的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例
        2.1.2 教学课例与教学案例
        2.1.3 教学课例研究与课堂观察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方法及工具介绍
    3.1 S-T分析法及改进
        3.1.1 典型的S-T分析法
        3.1.2 对S-T分析法的改进经验
        3.1.3 对S-T法的改进
    3.2 弗兰德斯分析法(FIAS)及改进
        3.2.1 弗兰德斯分析法
        3.2.2 对FIAS分析法的改进
    3.3 Nvivo11.0
第4章 用S-T法分析课例的教学模式
    4.1 课例的选取
    4.2 用S-T法对课例的分析
        4.2.1 S-T曲线图分析
        4.2.2 Rt-Ch的计算结果及教学模式分析
第5章 用改进型弗兰德斯分析法(CliFIAS)分析课例的师生交互
    5.1 选择课堂师生交互分析的视频材料
    5.2 处理课堂师生交互分析的视频材料
        5.2.1 课例视频导入NVivo,制作脚本
        5.2.2 根据CliFIAS进行编码
    5.3 课堂师生交互的数据分析
        5.3.1 师生互动行为编码带分析
        5.3.2 师生互动行为分布分析
        5.3.3 师生互动语言分析
        5.3.4 师生互动有效性分析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1.1 不同级别课例的教学模式存在差异
        6.1.2 不同级别课例的课堂活动存在差异
        6.1.3 部级课例A2 中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反馈多于省级课例B2
    6.2 相关建议
        6.2.1 留出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给学生
        6.2.2 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6.2.3 及时关注学生积极评价反馈
    6.3 研究特色
    6.4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S-T分析记录卡片
    附录2 师生互动语言编码汇总报表
        教师语言间接影响编码汇总报表
        教师语言直接影响编码汇总报表
致谢

四、“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国际少儿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以案例专着中的样本为例[D]. 龚倩.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D]. 张仁义.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4]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许市样本”研究[D]. 方咏琪.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以高校大学数学(三)课程为例[D]. 李秋实. 延边大学, 2020(05)
  • [6]基于校内课程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为例[D]. 张行.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研究[D]. 杨帆.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教学反馈意见分析 ——以运用“国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教学为例[D]. 赵琦.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生成性策略研究[D]. 石沁.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对生物学教学实录视频的课例分析 ——基于“一师一优课”的师生交互研究[D]. 朱育芳.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