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化解企业债务纠纷

如何预防和化解企业债务纠纷

一、企业债务纠纷的防范与解决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张琴芳[1](2021)在《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债务融资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企业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企业制定投融资决策和经营计划。随着我国债务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高杠杆经营,却在国家经济下行,国家“去杠杆”、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影响下,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民营企业因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债务违约情况令人堪忧。对于引发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的因素是什么,民营企业又该如何防控债务违约风险?这一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十三五”期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大量企业依靠举债进行高速扩张,2018年后,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不少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持续高位,本文以BT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BT集团债务现状和债务融资方式、梳理了BT集团债务违约情况及发生债务违约对BT集团产生的影响,然后从宏观经济因素、环保行业因素以及集团内部因素三个方面对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其债务违约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在金融去杠杆和政策强监管、宏观经济下行、环保行业盈利空间下降和面临融资困境的背景下,BT集团依靠债务激进扩张,导致业绩下滑、财务状况恶化,加上筹资风险不断积累,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另外,BT集团非筹资性现金流不断流出,资金压力大,加剧了债务违约风险。同时,本文基于Z-score模型对BT集团的风险程度进行测算,识别BT集团产生债务违约风险的时点和风险趋势,结果显示BT集团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存在较高的债务违约风险,且风险程度不断上升。最后,本文分别从经营管理层面和财务管理层面为BT集团应对和控制债务违约风险提出建议。通过BT集团的案例分析,为同样高杠杆经营的民营企业在防范和控制债务违约风险方面形成借鉴意义。

苏启仁[2](2021)在《债务重组化解民营企业债务违约的案例研究 ——以H集团债务重组案为例》文中认为经过40年的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营企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经历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到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为中国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9年,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经济的“56789”,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可见,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明显增加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的民营经济不仅不能弱化,还要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然而,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进一步加剧,债务违约风险剧增。与此同时,近期连续发生不同寻常的事,永煤控股、紫光集团等高安全等级的国企,债券相继爆雷,工行、平安、招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安全性颇高的R2级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甚至出现了罕见的银行破产案例。在这风雨前夕,如何化解民营企业债务违约的危机、保障债权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都值得探讨。本篇文章选取了某中型民营企业H集团作为案例对象,梳理该公司债务违约事件的起始、发展及化解的整个过程。通过回顾债务违约发生前后的重大事项及H集团的资产负债情况,进一步分析H集团债务违约成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是H集团债务违约危机爆发的外在影响因素。但究其根本,仍是公司自身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警觉,持续实施盲目扩张的战略,长期保持高杠杆经营等原因造成的。同时,本文通过对H集团破产清算及现金流预测的分析,得知H集团债务重组可有效化解债务危机,实现债权的全额清偿。最后,分析了H集团在债务违约爆发初期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H集团自身采取的行动对推动H集团债务重组的积极效果,得出通过破产和解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有利于维护多方利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对化解企业债务违约发挥了关键良性作用等结论。本案例是宏观经济去杠杆过程中,民营企业因前期高杠杆运行,流动性紧张时期爆发危机的一个缩影,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都具有警示意义。经过此次债务违约事件,H集团引入战略投资实现涅盘重生,同时警醒了企业管理者要保持合理的负债率以规避流动性风险,做好企业流动性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容应对不可控的外部经济环境。对于政府而言,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和对待民营企业债务危机,能有效提高债务重组的成功率,既保护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对于金融机构等相关债权人而言,当债务危机发生时,应选定合适的牵头人,与企业充分协商债务清偿工作,共同研究合适的重整方案更有利于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企业而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从自身业务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产业布局与企业资源投向的满足度入手化解债务违约风险,制定详尽具体的经营方案,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业务领域及方向,订立具体的经营规模或企业效益的目标,让股东、债权人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与前景,更愿意调整自己的权益来扶持该企业,加快企业和解重组方案通过的进程。

张跃飞[3](2021)在《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供给侧改革、财务去杠杆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风险防控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在金融领域具体表现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企业改革进入转型期。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越发关注,食品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全产业链的整合,产品溯源机制的构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食品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全产业链的构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债务融资需求逐渐增多,债务融资风险日益凸显。Z食品公司是一家生鲜肉制品加工制造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向上下游供应市场延伸,企业债务融资需求迅速增加,债务融资风险不断聚集。本文对债务融资风险的理论基础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对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需求和风险控制现状进行阐述。针对当前Z食品公司现状,从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债务融资期限、债务融资方式、企业运营能力以及债务融资市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识别该公司债务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并利用Z-score’模型得出该公司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而,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价结果,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周期波动、债务融资市场环境等因素,探寻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形成的内外部原因,并进一步深入剖析激进的发展战略、不合理的融资规划、产业布局的失衡、预警体系的缺失、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最后,针对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的形成原因,提出精简产业布局、减少资金占用;加强产业整合、增强盈利能力;完善内部控制、提升财务资源管控;树立风险意识、抑制过度投资;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强化风险监控等有针对性的具体防控措施。本文通过对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的实证分析,丰富了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对该公司债务融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这是首次对食品行业进行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研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食品行业不断提升债务融资风险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管淑慧[4](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原阿茜[5](2021)在《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司债券违约一直都是研究者热衷的领域,近年来公司债券违约呈现常态化趋势,违约金额和违约数量逐渐上升,违约主体在不断扩大,而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涉及金融和法律两个领域,大多数研究者对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法律问题处于一个相对空白的研究状态。本篇文章将公司债券违约处置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视角放在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相关法律问题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梳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关于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以及相关具体规定的分析,笔者发现就目前我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法律规定的现状而言,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上位法统一规定,法律规则层级低且分散;债券限制性条款制度设计不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以及司法诉讼制度不完善等,尤其是作为债券持有人首选的、维护债券持有人合法权益的受托管理人制度和债券持有人大会制度,这两项制度在操作性程序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债券持有人大会而言,存在会议召开条件规定不明确、大会决议对于债券发行人不具备强制性法律效力等问题。对于受托管理人制度而言,存在权责设置不匹配、受托管理人与持有人存在利益冲突以及对于债券受托管理人消极履职的评判标准不统一,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笔者认为,债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完善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法律制度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在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法律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加强顶层法律制度设计,提高有关法律规定的法律位阶;构建限制性条款制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司法求偿机制等几方面着手,解决我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其中,笔者认为投资者保护机制是维护债券持有人利益最重要的制度设计,因此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在完善整个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法律规制中十分重要。对于债券持有人大会,笔者建议从限制召集程序要求的法律上限、强化大会决议对于债券发行人的效力等方面来完善会议制度的程序。对于受托管理人制度,本文介绍了美国债券受托管理人的相关制度设计,笔者建议借鉴美国经验,从赋予受托管理人强制调查权等职权,明确职能定位;禁止承销商作为受托管理人,改变受托管理人报酬获取途径以及加大对受托管理人消极履职的处罚力度,增加连带责任的追责方式,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相结合等这几个方面入手,真正发挥投资者保护制度的法律效用,更好的维护债券投资者的利益。

曾凡玉[6](2021)在《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涉诉公司数量和涉诉次数都大幅增长,公司涉诉会给其造成声誉损失,还可能产生巨额赔偿,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公司经营发展构成重大威胁,诉讼风险逐渐变成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重要不确定性风险之一。企业一旦卷入法律诉讼案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级就会降低,风险评估水平亦会升高。商业信用的主要提供者,亦会慎重评估涉诉企业的风险水平。那么备受诉讼负面影响的企业对自身的负债水平有何影响?法律诉讼事件的发生是否会对企业债务结构产生影响?法律诉讼与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是否会随着寻租的介入而变化?不同产权性质下,法律诉讼与企业债务融资间的关系是否有区别呢?外部法律环境的差异性会对法律诉讼和企业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水平和债务结构的影响,同时引入寻租这一视角,考察寻租在此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并以产权性质和法律环境为分类标准进行分样本回归,探究产权性质和法律环境的异质性对法律诉讼与企业债务融资相关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发生法律诉讼事件后,企业的债务融资水平、长期借款比重和商业信用融资比重均显着下降。第二,寻租行为对法律诉讼与债务融资水平和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相关关系有削弱作用,但是不能削弱法律诉讼对长期借款的负面影响。第三,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产权可以弱化法律诉讼事件发生对债务融资的负面影响。第四,相比高法治水平组,法治水平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被诉后更可能发生债务融资水平和商业信用融资比重下降。因此,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必须遵纪守法,诚信披露公司信息,从而从根源上杜绝公司被起诉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加强此类事件发生时的风险管理水平与控制能力,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防控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等,降低由法律诉讼事件给企业融资与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政府而言,要加强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的建设,大力提升法治水平,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法律诉讼事件的消极影响。

贺锐骁[7](2020)在《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违法行为中内部机理最为复杂的类型,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区)证券监管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成为证券违法行为法律规制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外内幕交易的研究对象集中于股票市场,关于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美国、欧盟等资本市场的司法及执法实践来看,债券市场作为一个有众多投资者参与、交易活跃的大类证券品种,同样存在内幕交易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和违约事件逐步增多,内幕交易行为数量和金额的上升在所难免,近两年在媒体报道中也不时看到对于债券内幕交易行为的关注,说明国内疑似债券内幕交易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债券市场丰富的细分品种和发行人类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以协议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以及定价机制与股票存在的显着差异,使得债券内幕交易行为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认定较股票交易更为复杂,行为人违法手段更为隐匿,给证券监管机构和司法机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监管较为薄弱,法律及行政监管立法制度欠缺,执法及司法资源投入显着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证券监管机构长期以来存在“重股轻债”思维,将更多监管资源投入到公众关注程度更高、投资者保护任务更重的股票市场中,对债券内幕交易行为的立法及监管工作滞后,也导致了司法机关对债券内幕交易案件查处及审判经验不足。上述现状与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如不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立法及监管框架,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并制约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本文以债券为分析对象,研究完善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价值所在。本文以债券内幕交易行为及其法律规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相关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立法、监管实践、司法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就债券内幕交易的形成机制、违法行为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监管制度进行全方位研究,试图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债券市场特性的内幕交易法律规制体系,为立法机关的立法工作、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司法机关的案件审理及审判工作提供相应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本文采用了法律解释、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核心概念辨析,对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债券市场”及“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相关核心概念进行阐述。首先,债券具有还本付息的属性,包括政府债券、信用类债券及债券衍生品等众多细分品种,有公开和私募两种发行方式,投资者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其次,法律规制是通过建立法律及监管制度,运用执法及司法工具,实现对债券内幕交易行为的防范、监管和事后惩戒。最后,因债券和股票在法律性质、收益与风险、发行主体、定价机制、交易方式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使得债券内幕交易适用的监管理论与股票不同,规制的品种更为多元化,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更为广泛,内幕信息类型存在显着差异。第二章对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首先,有关规制证券内幕交易的经典理论主要包括有效市场理论、微观市场结构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均认为禁止内幕交易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美国和欧盟均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内幕交易理论发展历程,但适用于债券内幕交易的理论各不相同。最新发展起来的盗用理论是目前美国查处债券内幕交易案件的主要理论依据,也对我国内幕交易立法产生深远影响。相比而言,欧盟在规制内幕交易方面适用“市场公平理论”,规制的内幕交易行为主体种类更多,也更富有灵活性。最后,国内外对内幕交易行为的识别和认定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内幕信息重大性、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的认定标准。研究亦发现公司治理架构、治理水平与内幕交易之间存在显着的相互影响,上述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后文研究债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责任并提出完善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是对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的现状评价。近年来我国内幕交易立法日趋完善,刑法、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均对证券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做出了较为详细、全面的规定。但是,在内幕交易知情人范围、内幕信息类型、情节轻重标准、内幕信息公开方式等方面并未兼顾债券市场特性,国内有关内幕交易民事责任领域的立法供给不足。专项立法的缺失、监管资源投入与专业能力不足也使得我国打击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执法力度较弱。结合目前国内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现阶段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第四章是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关键要素解析,本章紧紧围绕债券产品特性,并结合域外立法和执法实践,对债券市场内幕信息种类、内幕交易品种、内幕交易行为主体范围和内幕交易行为特征等构成要件及认定标准进行研究,为我国立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适合债券产品特性的内幕交易法律监管制度、司法机关的案件审判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判断依据。首先,债券内幕交易品种除涵盖所有《证券法》规制债券细分品种外,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违约互换以及信贷资产等债权类资产等尚未纳入《证券法》规制的产品也应当纳入债券内幕交易监管范畴。债券内幕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及财政指标、影响债券定价的重要监管政策、信用评级信息、对债券发行人偿债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和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方案信息。相应地,内幕交易行为主体除了包括公司内部内幕信息知情人外,还包括政府债券发行部门工作人员、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部门人员、信用评级人员等。第五章是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对债券内幕交易的行政、刑事和民事责任的立法、构成要件及认定标准开展研究。首先,本章阐述了债券内幕交易的监管主体构成,包括债券监督管理部门、市场自律组织及基础设施机构、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多维度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其次,由于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首要方式是行政执法,对债券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行政责任认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行政监管方式创新进行研究。新《证券法》不再赋予证监会认定内幕信息的自由裁量权、内幕信息的确定性是否作为债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单位作为内幕人的认定及责任划分标准、因行政执法取证和调查的局限性导致证据链不完整性、内幕交易行为高度吻合以及内幕信息形成时间的认定标准,违法所得计算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均是债券内幕交易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再次,本章对债券内幕交易刑事责任制度有待完善方面进行了研究。现行规定中涉及“立案追诉的情形”及“情节严重情形”中设定的成交金额、内幕交易行为的豁免情形、内幕信息的公开方式认定标准均应补充符合债券特性的条款。最后,本章在对债券和股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认定方式差异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重点就债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适用的法律关系、因果关系认定、诉讼权利及方式、责任主体及归责事由、损害赔偿计算等展开研究分析。第六章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角度,对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提出了立法、执法、司法及多元化治理层面的建议,以期加强对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有效监管,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立法层面,应尽快出台债券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定,为后续的债券内幕交易的识别和查处提供法律及制度依据。执法层面,应当加强债券内幕交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引导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强调事前、事中监管,减少事后监管成本,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加快金融科技在债券内幕交易执法中的应用,构建一套符合债券市场特性的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司法层面,应加强内幕交易立法和执法的协调、建立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债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认定的司法解释。多元化治理层面,应在金融监管实践中引进治理,善治的理念,通过金融监管多元化治理力量的作用,来共同实现金融监管目标。

林奥东[8](2020)在《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研究 ——以东方园林为例》文中认为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在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企业的迅速扩张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和“一行三会”等监管机构自2016年10月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在国家层面积极实施“去杠杆化”政策,以减少宏观杠杆率避免“硬着陆”。但是,随着去杠杆化的提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具有天生的劣势。因此,深入分析企业融资状况,识别和控制融资风险,减少损失,对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必须积极适应市场发展和政策变化,努力优化风险防控和提高管理水平,有效规避风险,从而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融资风险的文献资料及有关国内外学者所研究的融资风险控制理论入手,站在民营企业的角度,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解读来对债务融资及其风险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东方园林的案例分析来研究其风控现状和主要问题,再对比大背景下其他民营企业的问题总结规律和解决方案。东方园林作为园林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2016年之前在政府支持PPP项目背景下迅速融资扩张招标到很多项目,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PPP项目开始降温,东方园林投标大量的PPP项目使企业资金捉襟见肘,在去杠杆紧信用的大背景下2018年5月经历了“最惨发债案”让东方园林在4天内股价蒸发100亿而停牌,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本文通过分析其2013-2018年东方园林债务融资情况,经过Z-score分析债务融资现状,发现东方园林当前融资结构不合理、偿债能力弱融资效率低等问题;并着重分析企业的风控水平、内外部环境、偿债能力等方面,并根据东方园林的目前状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市场风险预警来逐步提升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水平。最后,根据东方园林相关债务融资风险的优化措施,通过提出的问题改善债务融资风险的对策,并根据案例启示同样为类似的上市民营企业从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自身三个方面来提出相关债务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从研究意义上来看,东方园林债务作为典型的民营上市企业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案例分析可以以点带面,推广到多数民营上市企业,特别对许多高负债的PPP民企优化融资风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金栋[9](2020)在《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背景下,众多企业遭受债务危机,无法偿还高额银行贷款本金甚至利息而濒临破产。地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承担着地方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职责,如何开辟一条债务危机企业纾困路径,对地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成长有着指导作用。本文以R金融控股集团开展债务危机企业纾困为研究对象,对具有营运价值,企业经营现金流为正的债务危机企业实施“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在国家政策方面得到了支持。通过开展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基本路径的研究,进而发现“破产重整”纾困模式存在着银行等关键债权人对重整计划的通过有重大不确定性的障碍,在企业重整程序之前,重整投资人与债权人协商的方式收购债务人的多数不良债权,进而以多数债权人的身份支持企业重整计划的通过,推动企业重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有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在开展纾困业务具有债权协调能力强、协调政府对企业扶持、对地方金融具有主导权权及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的多业务协同能力等众多优势,由此建立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企业重整的纾困路径。本文亦对该纾困路径对具体案例企业进行了分析。

李霖婷[10](2020)在《民企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形成和传染路径研究 ——以三胞集团为例》文中提出去杠杆背景下,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收缩,以及在复杂环境中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导致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潮的爆发。2018年违约的债券中,发行人为民企的债券有126只,占违约债券总数的76.36%,涉及金额1136.19亿元。其中,不少债务违约是出现在企业集团内。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融资结网和业务往来,这让企业集团的债务违约风险与单一企业相比更为复杂。一旦出现债务违约,会借由集团内部关联网络而进一步在母子公司间传染,甚至传染至外部关联企业和金融机构,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学术界对于债务违约风险传染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尚且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聚焦于金融机构间传染,涉及企业集团层面的较少;二是在研究角度上多是针对于企业的某一财务特征的静态分析;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采用大样本实证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选取出现巨额债务违约危机的区域龙头民企三胞集团,探究民企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形成和风险传染的过程,并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具体问题,建立框架,开展分析论证。首先是债务违约风险的潜伏期,通过对三胞集团激进并购扩张产生风险隐患、业绩下滑盈利能力不足和有息负债规模庞大增添偿债压力三个角度从根源着眼层层深入,揭示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易感状态”,并对风险爆发传染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将风险传染路径分析框架构建为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两个方面,进一步将直接接触传染细化为基于供应关系、关联担保、资金拆借的风险传染,将间接接触传染细化为基于股价下跌、融资收紧和商业信用的风险传染进行探究;最后对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本文试图为民企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研制“疫苗”,获得如下研究启示:一是企业集团应及时控制传染源头,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于信用等级低、信用风险大的重要子公司重点监测,早发现、早识别、早介入;二是切断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传播途径需强化“防火墙”建设,在业务分布上处理好协同与隔离的关系。合理布局担保网络、控制股权质押比例、及时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保持和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可以缓解债务违约风险传染过程中间接接触传染的影响程度;三是增强企业主体的免疫能力,谨慎并购扩张,适度杠杆融资,根据自己的营运能力、盈利水平、发展潜力综合评估自身的偿债能力,提升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综上,本文通过对三胞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深度剖析,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在丰富实务研究的同时,为集团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二、企业债务纠纷的防范与解决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债务纠纷的防范与解决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债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分析模型
        三、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防控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债务违约风险相关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债务违约定义
        二、债务违约风险定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资本结构理论
        二、财务困境理论
        三、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节 债务违约风险测度方法
        一、Z-score模型简介
        二、Z-score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和指标意义
        三、Z-score模型判别临界值
第三章 BT集团债务现状及债务违约情况分析
    第一节 BT集团概况
        一、BT集团简介
        二、BT集团业务和财务状况
    第二节 BT集团债务现状分析
        一、债务融资方式
        二、债务现状分析
    第三节 BT集团债务违约情况及影响分析
        一、BT集团债务违约情况
        二、债务违约对BT集团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分析
    第一节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原因分析
        二、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第二节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趋势分析
        一、Z-score模型的内容
        二、Z-score模型适用性分析
        三、基于Z-score模型的债务违约风险趋势分析
第五章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节 经营管理层面防控措施
        一、做好行业预判,制定合理战略
        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管理层稳定性,增加人才引进
    第二节 财务管理层面防控措施
        一、优化资本结构,减轻偿债压力
        二、合理规划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三、提高运营效率,加强成本费用管控
    第三节 债务违约事后的处置建议
        一、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二、科学制定还款计划
        三、用“债转股”方式偿还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行业的建议
        二、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三、对企业自身的建议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2)债务重组化解民营企业债务违约的案例研究 ——以H集团债务重组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债务违约的研究
        1.2.2 关于债务重组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债务违约和债务重组的理论概述
    2.1 债务违约的基本概念及影响
        2.1.1 债务违约的基本概念
        2.1.2 债务违约的影响
    2.2 债务重组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2.2.1 债务重组的概念
        2.2.2 我国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
    2.3 债务重组的理论基础
        2.3.1 政府干预理论
        2.3.2 财务困境理论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H集团债务违约的情况介绍
    3.1 H集团概况及资产负债情况
        3.1.1 H集团概况
        3.1.2 H集团资产负债情况
    3.2 H集团债务违约发生的原因分析
        3.2.1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2.2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
        3.2.3 高杠杆经营导致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下降
    3.3 债务重组可能性分析:模拟H集团破产清算及现金流预测
        3.3.1 模拟H集团破产清算分析
        3.3.2 H集团现金流预测分析
4 H集团化解债务违约的措施及结果
    4.1 H集团通过债务重组化解债务违约的过程
        4.1.1 地方政府推进债务重组工作
        4.1.2 制定重组方案并引入投资方参与重组
        4.1.3 详细制定《和解协议草案》
        4.1.4 依法通过和解的方式对H集团进行重组
    4.2 H集团债务重组的结果
        4.2.1 资产负债率大幅减低
        4.2.2 有效维护债权人利益
        4.2.3 有效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稳定
    4.3 债务重组成功化解H集团债券违约的原因
        4.3.1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4.3.2 破产和解的方式恰当促进了重组效率
        4.3.3 引入投资人参与债务重组避免了现金流的断裂
5 案例的研究结论及其启示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宏观经济的变化导致H集团发生债务违约的外因
        5.1.2 盲目扩张带来的债务高企是诱发H集团债务违约的内因
        5.1.3 通过破产和解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维护了多方利益
        5.1.4 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对化解H集团债务违约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5.2 案例启示
        5.2.1 民营企业要保持合理的杠杆率以应对宏观经济变化
        5.2.2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成功化解债务违约风险的关键
        5.2.3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助于帮助民营企业化解债务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致谢

(3)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外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债务融资定义及特征
        二、债务融资风险定义
        三、债务融资风险类型
    第二节 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风险管理理论
        二、内部控制理论
        三、资本结构理论
    第三节 债务融资风险评价方法
        一、Z-score模型概述
        二、Z-score模型特征及应用
第三章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第一节 Z食品公司基本情况
        一、Z食品公司简介
        二、Z食品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第二节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状况
        一、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需求
        二、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规模
        三、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方式
        四、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
    第三节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状况
        一、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
        二、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流程
第四章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识别与评价
    第一节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识别
        一、债务融资规模风险
        二、债务融资方式风险
        三、债务融资期限风险
        四、债务融资经营性风险
        五、债务融资市场风险
    第二节 Z食品公司基于Z-score模型的债务融资风险评价
        一、Z-score模型
        二、Z-score’模型的适用性
        三、基于Z-score’模型的债务融资风险评价
第五章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节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外部成因
        一、宏观经济下行,居民购买力下降
        二、行业周期波动,猪周期影响明显
        三、融资环境趋严,再融资日益困难
    第二节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内部成因
        一、战略过于激进,盲目过度投资
        二、产业布局失衡,终端销售乏力
        三、投资决策失误,缺乏合理规划
        四、内控管理不严,预警体系缺失
第六章 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一节 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一、做好宏观经济分析,预判行业周期趋势
        二、争取政府适宜支持,化解债务融资风险
    第二节 强化企业内部债务融资风险控制
        一、精简产业布局,减少资金占用
        二、加强产业链整合,增强盈利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提升财务资源管控
        四、树立风险意识,抑制过度投资
        五、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强化风险监控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5)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成果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概述
    2.1 公司债券违约的概念
    2.2 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内涵
    2.3 小结
第3章 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规定
        3.1.1 《证券法》(2019 年修改)涉及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规定
        3.1.2 《破产法》涉及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规定
        3.1.3 《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议纪要》涉及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规定
        3.1.4 《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通知》涉及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规定
    3.2 公司债券违约处置存在的法律问题
        3.2.1 缺乏上位法统一规定,法律规则层级低且分散
        3.2.2 债券限制性条款制度设计不完善
        3.2.3 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
        3.2.4 司法诉讼制度不完善
    3.3 小结
第4章 美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经验借鉴
    4.1 美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中限制性条款制度的规定
    4.2 美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中受托管理人制度的规定
    4.3 美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中保险制度的规定
    4.4 美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5 小结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司债券违约处置的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有关法律规定的法律位阶
    5.2 构建债券限制性条款制度
    5.3 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
        5.3.1 完善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
        5.3.2 改进受托管理人制度
    5.4 完善司法求偿机制
        5.4.1 提高违约求偿诉讼的审理效率
        5.4.2 债券持有人自行起诉路径选择
        5.4.3 为公司债券违约处置建立缓冲制度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6)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法律诉讼的经济后果
        2.1.1 法律诉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2.1.2 法律诉讼对融资的影响
        2.1.3 法律诉讼对投资的影响
    2.2 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因素
        2.2.1 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内部因素
        2.2.2 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外部因素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概念界定
        3.1.1 法律诉讼
        3.1.2 债务融资
    3.2 理论分析
        3.2.1 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
        3.2.2 法律诉讼、寻租与企业债务融资
        3.2.3 不同产权性质下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
        3.2.4 不同法律环境下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
    3.3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1.1 模型构建
        4.1.2 变量选取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
        5.3.2 寻租对法律诉讼事件与债务融资关系的调节作用
        5.3.3 基于产权异质性的进一步分析
        5.3.4 基于法律环境异质性的进一步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法律诉讼与企业债务融资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5.4.2 寻租的调节效应稳健性检验
        5.4.3 产权异质性和法律环境异质性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核心概念辨析
    第一节 债券市场基本概念
        一、债券的本质与特性
        二、债券交易品种及定价机制
        三、债券的交易方式
        四、债券的发行人与投资者
        五、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第二节 内幕交易法律规制核心概念辨析
        一、债券内幕交易的概念
        二、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有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债券内幕交易与股票内幕交易的区别与联系
        一、债券与股票的区别与联系
        二、债券内幕交易与股票内幕交易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规制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一般理论
        一、有效市场理论
        二、微观市场结构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二节 境外主要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理论演进及借鉴
        一、美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理论发展及对我国立法的影响
        二、欧盟国家主要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理论概述与演进
    第三节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禁止内幕交易的必要性
        二、内幕交易识别和认定相关理论
        三、内幕交易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四、内幕交易对市场效率和投资者保护的影响
        五、内幕交易的监管理论与框架
第三章 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现状评价
    第一节 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现行立法制度评价
        一、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现行立法制度概述
        二、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相关立法最新进展
        三、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执法及司法现状评价
        一、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执法及司法现状概述
        二、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执法及司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核心要素解析
    第一节 债券内幕交易品种
        一、境外市场债券内幕交易品种界定
        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债券市场内幕交易品种的界定
    第二节 债券市场内幕信息
        一、内幕信息的种类
        二、内幕信息认定标准
        三、重点债券品种内幕信息探讨
    第三节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主体
        一、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主体概述
        二、传统内幕信息知情人
        三、推定内幕信息知情人
        四、其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
        五、特殊债券品种的内幕信息知情人
    第四节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
        一、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自己交易债券
        二、泄露内幕信息给其他信息接收者
        三、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第五章 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规制主体
        一、债券监督管理部门
        二、债券市场自律组织及基础设施机构
        三、司法机关
        四、其他国家有关职能部门
    第二节 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政法律责任
        一、债券市场内幕交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
        二、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政责任认定的重点与难点
        三、债券内幕交易行政监管的方式创新
    第三节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衔接
        一、债券市场内幕交易刑事责任概述
        二、债券市场内幕交易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衔接分析
        三、债券市场内幕交易刑事责任制度完善要点
    第四节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衔接
        一、中国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认定的现状
        二、债券内幕交易与股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认定的特征差异
        三、适用的法律关系
        四、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比较分析与认定
        五、诉讼权利及方式
        六、诉讼时效
        七、责任主体及归责事由
        八、损失认定
        九、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纠纷的其他解决方式
    第五节 债券市场内幕交易行政、刑事和民事责任的比较分析
        一、债券内幕交易行政责任与刑事、民事责任关系
        二、追究民事责任与行政、刑事责任的顺序探讨
        三、赔偿及罚款金额分配
第六章 完善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第一节 立法层面建议
        一、出台债券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定
        二、制定适应债券市场特性的内幕信息隔离墙制度
        三、完善债券发行人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
    第二节 执法层面的建议
        一、加强债券内幕交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二、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
        三、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四、加快金融科技在债券内幕交易执法中的应用
    第三节 司法层面建议
        一、加强内幕交易立法和司法的协调
        二、建立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
        三、出台关于债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认定的司法解释
    第四节 多元化治理层面建议
        一、完善债券发行人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
        二、发挥市场自律组织一线监管作用
        三、加强债券内幕交易的社会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8)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研究 ——以东方园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融资风险
    2.2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流程
    2.3 财务权衡理论
    2.4 代理成本理论
    2.5 期限匹配理论
3.我国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现状及风险
    3.1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现状
        3.1.1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当前环境
        3.1.2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原因
        3.1.3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方式
        3.1.4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所存在的问题
    3.2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中面临的风险
        3.2.1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类型
        3.2.2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特点
        3.2.3 影响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因素
4.东方园林债务融资概况及风险分析
    4.1 东方园林的融资及风险控制现状
        4.1.1 东方园林公司概况及行业现状
        4.1.2 东方园林债务融资的现状
        4.1.3 东方园林融资风险控制现状
    4.2 东方园林债务融资风险因素分析
        4.2.1 东方园林债务融资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4.2.2 东方园林债务融资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4.3 东方园林融资风险控制评价
        4.3.1 当前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整体评价
        4.3.2 当前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完善东方园林债务融资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5.1 多元化融资降低负债率
        5.1.1 通过股权质押来进行融资
        5.1.2 积极调整融资结构,逐步降低负债率
        5.1.3 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实现产融结合
    5.2 积极化解偿债风险
        5.2.1 调整经营业务,采取因地制宜策略
        5.2.2 拓宽业务范围,引入战略股东
        5.2.3 董事、高管增持股份
    5.3 完善东方园林融资风险控制体制
        5.3.1 健全相关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
        5.3.2 进一步优化融资决策机制
    5.4 加强债务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5.4.1 加强债务融资风险实时监控
        5.4.2 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5.4.3 重视对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变化
6.启示、结论与展望
    6.1 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的启示
        6.1.1 政府机关方面
        6.1.2 金融机构方面
        6.1.3 民营企业自身方面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不良资产的研究
        1.2.2 关于破产重整的研究
        1.2.3 破产重整与不良资产结合的研究
        1.2.4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金融控股集团概述
        2.1.1 金融控股集团概念
        2.1.2 金融控股集团相关理论
    2.2 不良资产概述
        2.2.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
        2.2.2 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主体
        2.2.3 不良资产相关理论
    2.3 破产重整的概念和理论
        2.3.1 破产重整的概念
        2.3.2 破产重整的主要程序
        2.3.3 破产重整的理论
第3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的开展
    3.1 R金控集团概况及行业背景
        3.1.1 R金控集团概述
        3.1.2 国有地方金控公司的行业现状
    3.2 R金控服务区域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及成因
        3.2.1 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
        3.2.2 企业债务危机的成因
    3.3 R金控开展不良资产业务的纾困路径建立
        3.3.1 不良资产业务与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关系
        3.3.2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概述
        3.3.3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模式
    3.4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及局限
        3.4.1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
        3.4.2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局限性
第4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推进破产重整的路径建立
    4.1 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
        4.1.1 破产重整的优势
        4.1.2 破产重整的政策背景
    4.2 银行对企业重整的障碍分析
        4.2.1 银行对破产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4.2.2 银行对重整计划参与度低
        4.2.3 破产重整受偿周期长
        4.2.4 担保权利人担保物权行使受到限制
        4.2.5 银行债权表决机制存在矛盾
    4.3 以不良资产交易推动重整的思路及理论
        4.3.1 不良资产交易在重整中的思路
        4.3.2 破产重整中不良资产交易的实质
        4.3.3 庭外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程序的结合
        4.3.4 银行对不良资产转让机制更成熟
    4.4 R金控建立破产重整纾困路径优势
        4.4.1 较高的债权协调能力
        4.4.2 协调政府对企业重整的支持
        4.4.3 以“准公共管理人”角色把握地方金融主导权
        4.4.4 依托集团业务和人力资源,提供全面服务
    4.5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企业重整的关键程序
        4.5.1 企业是否适合破产重整的判断
        4.5.2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破产重整模式选择
        4.5.3 债权债务的梳理
        4.5.4 不同类型债权的分步收购
第5章 以破产重整实施企业纾困案例应用分析
    5.1 案例企业概况及债务危机
        5.1.1 案例企业D公司概况
        5.1.2 企业的债务危机情况
        5.1.3 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5.2 寻求帮扶,以破产重整实施解困
        5.2.1 企业自救失败寻求帮扶
        5.2.2 D公司具备重整价值
        5.2.3 整体方案的设计安排
    5.3 不良资产收购前资产负债的清理
        5.3.1 企业资产项目的清理
        5.3.2 企业负债的清理
        5.3.3 企业清偿能力分析
        5.3.4 重整资金预算及偿还来源
    5.4 重整前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5.4.1 债权人沟通工作
        5.4.2 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5.5 不良资产投资实施效果
        5.5.1 对破产重整进程的推动
        5.5.2 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效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1.1 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重整是企业纾困有效路径
        6.1.2 不良资产投资手段能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民企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形成和传染路径研究 ——以三胞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与本文特色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本文以下的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债务违约风险相关文献综述
        2.1.1 企业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形成原因
        2.1.2 企业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原因
        2.1.3 债务违约风险传染路径研究
        2.1.4 概括性评论
    2.2 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理论基础
        2.2.1 内部资本市场相关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
3 三胞集团案例概况
    3.1 集团简介及股权结构
    3.2 母子公司的业务构成
    3.3 行业背景及经营业绩
4 三胞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的形成和传染过程
    4.1 三胞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的形成过程
        4.1.1 激进投资并购扩张,产生风险隐患
        4.1.2 业绩增长动力不足,加速风险形成
        4.1.3 有息负债集中兑付,引发违约风险
    4.2 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的爆发传染过程
5 三胞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的传染路径分析
    5.1 通过直接接触导致的风险传染
        5.1.1 基于供应关系的风险传染
        5.1.2 基于关联担保的风险传染
        5.1.3 基于资金拆借的风险传染
    5.2 通过间接接触导致的风险传染
        5.2.1 基于股价下跌的风险传染
        5.2.2 基于融资收紧的风险传染
        5.2.3 基于商业信用的风险传染
    5.3 集团风险传染路径的深层思考
        5.3.1 主要路径和关键节点总结
        5.3.2 集团债务违约爆发的起点
        5.3.3 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方向
6 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防控措施的探讨
    6.1 控制传染源头,强化风险预警
    6.2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风险蔓延
        6.2.1 建立隔离机制,阻断直接接触传染
        6.2.2 维护企业信誉,减少间接接触传染
    6.3 增强免疫能力,抵御外部风险
7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7.1 案例总结与结论
    7.2 创新及启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企业债务纠纷的防范与解决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研究[D]. 张琴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债务重组化解民营企业债务违约的案例研究 ——以H集团债务重组案为例[D]. 苏启仁.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Z食品公司债务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 张跃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5]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法律问题研究[D]. 原阿茜.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法律诉讼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D]. 曾凡玉. 兰州大学, 2021(02)
  • [7]中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研究[D]. 贺锐骁. 华东政法大学, 2020
  • [8]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研究 ——以东方园林为例[D]. 林奥东.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9]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D]. 张金栋. 山东大学, 2020(05)
  • [10]民企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形成和传染路径研究 ——以三胞集团为例[D]. 李霖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如何预防和化解企业债务纠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