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828在农药产品包装检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GB2828在农药产品包装检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一、GB2828在农药产品包装检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广州市人民政府[1](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文雯[2](2019)在《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安全控制及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番茄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据2017年度海关出口番茄制品质量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番茄酱生产总量为90万吨,实际出口67万吨,货值5亿余美元,主要的出口国家是意大利,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加纳、沙特阿拉伯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番茄酱作为我国最大的出口食品之一,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新疆作为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番茄酱生产加工省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番茄酱出口基地,每年加工番茄的种植面积可达160万亩,加工番茄原料的总产量可达850万吨以上,年生产量达100万吨以上,占全国番茄酱产量的70%以上,约占世界番茄酱总量的20%,出口创汇达4.5亿美元。然而,随着新疆番茄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面对当前人民币升值,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因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在建立运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时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出口番茄酱产品质量安全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当前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在企业在建立运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时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加工番茄原料主要病虫害、原料种植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的调查分析及其在产品中残留等安全状况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确定重要的危害因子和环节,对全过程实施安全控制,针对国际上目前最常用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体系,通过规范种植基地的生产、用药管理、HACCP体系的建立和加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监控,加强农药残留和有害微生物等安全卫生项目的监控,立足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和生产加工过程中,从而完善新疆出口番茄酱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同时,通过对出口番茄酱生产加工企业(以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为例)在HACCP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在内容上和程序上的调查研究,对该企业建立运行HACCP体系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对整个番茄行业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最后,结合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出口番茄酱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及管理策略的建议,以确保出口番茄酱的质量安全卫生,保证出口食品安全。

刘楠[3](2018)在《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食品安全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当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风险,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检测和鉴别安全风险,是检测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朱湖英[4](2017)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保证粮食质量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前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粮食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不仅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和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具有现实迫切性。本文以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对粮食质量安全进行研究。在综述粮食质量安全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本文首先界定粮食质量安全的概念,梳理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分析粮食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消费者的粮食消费特征、粮食质量安全感知与评价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找到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对形成粮食质量问题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规制失灵理论对粮食质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设计粮食质量安全调控框架,并提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六点结论:(1)粮食质量安全是在满足人体膳食营养需求的同时,还须保证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对人类的生命、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可接受的水平以下,因此是粮食安全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消费者对政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行为普遍表示不满意,大多数消费者对国内粮食质量的信心不足。(3)工业化、城镇化、绿色革命、粮食收购政策等是产生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现实潜在原因。(4)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失灵是形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5)政府调控边界是解决粮食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严格控制在市场失灵范围之内,政府不能取代粮食企业的责任主体地位。(6)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需要完善政府责任体系并调整相关政策,同时加大立法和制度建设在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质量安全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2)国内对于食品质量问题和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丰富,但是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较少,本文深入研究了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感知与评价、粮食质量安全成因的理论分析等内容。(3)本文对我国粮食质量问题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设计了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控框架,丰富了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内容。(4)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生产者、政府、消费者和相关社会团体等各主体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元化主体博弈结果。

纪锡华[5](2016)在《基于价值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文中指出农产品是所有食品的原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繁荣、社会安定之根本和基础。农产品是食品的主要来源,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它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明显减少。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势在必行。鉴此,本文主要依据农产品价值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理论,对我国农产品价值链现状进行分析,从农产品价值链角度查找我国及通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产业价值链、农产品产业价值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了农产品产业价值链管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内在关系。第三部分首先分别从对农产品生产模式欧美国家和我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农产品生产价值链的各自特点。然后对我国农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现状、农产品价值链治理现状和价值链利益分配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先从农产品价值链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来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介绍了通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从价值链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从加强农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管理、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促进全流程监管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方位监管机制等三方面针对性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李伟[6](2015)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市场对养生保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枸杞作为我国名贵的药食兼用经济植物,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得到消费者的普遍接受和认可,而宁夏枸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宁夏枸杞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加工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生产成本高、初级加工粗糙、品牌繁杂、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把这个传统的优势行业做大做强,如何把这个产业发展成为生态产业,如何更好的提升宁夏枸杞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宁夏枸杞产业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产业链视角,在系统梳理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夏枸杞产业种植环节、加工环节、营销环节、社会化服务环节等产业环节的现状,并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宁夏枸杞产业面临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辅助性行业以及产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的现状,总结得出只有发展生态化的优质枸杞产业才是宁夏枸杞的长存之道。其次,从枸杞消费者视角出发,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样本消费者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多元Logistic模型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消费者关于宁夏枸杞和优质枸杞的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从市场需求方面论证了优质枸杞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第三,从枸杞种植农户的视角出发,对样本农户的枸杞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运用因子分析法、二元Logistic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对样本农户的优质枸杞生产行为、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市场供给方面论证了发展优质枸杞产业的可行性。第四,提出了宁夏优质枸杞生态化的设计方案,包括枸杞生产准备环节的改善、园址选择、品种选择、土壤检测改良等,枸杞生产经营环节的构成、设计要求、产品理念定位等,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方面展开评价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还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宁夏发展优质枸杞产业的配套措施及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分析显示,消费者年龄、教育程度、家庭规模,月均消费水平及品牌转移成本等因素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宁夏枸杞和优质枸杞的意愿,通过提高优质枸杞产品的质量、加强宣传力度、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等可促进优质枸杞市场的发展。第二,基于生产者视角的分析显示,专业组织、内在收益以及政府规划会对枸杞种植农户生产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经营规模、教育程度以及生产效益对农户的优质枸杞生产技术的选择意愿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第三,对宁夏枸杞产品生态化的评价可知,枸杞产业在经过生态化设计后,将带来丰富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同时产生,有机结合,利于宁夏优质枸杞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第四,本文提出的枸杞产业的发展对策,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在政府层面: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规范配套政策体系建设;二是加大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创新枸杞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建立规范的产品标准体系;四是鼓励高新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生态产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层面的相关建议:一是加强枸杞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枸杞加工产业链条;二是提高优质枸杞宣传力度,加大企业品牌建设力度;三是强化枸杞产品营销策略,拓展枸杞的国内外市场;四是建设枸杞产业物流渠道,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五是强化枸杞企业社会责任,维护生态环境效益。

崔敏[7](2014)在《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创新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原木、锯材、人造板、木家具、木地板、结构用木材及防腐木材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风险及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木质林产品本身的特性,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相关定义进行了阐述,描述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特性,明确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涵义、目的、意义和程序,形成了较完整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框架。(2)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的研究。在搜集与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危害,从产品自身质量、企业生产环节及产品质量外部监管环节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影响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结合问卷调查,提出从产品自身属性、企业生产加工及政府外部监管三个方面确定风险识别因子,其中产品自身属性方面主要风险因子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风险因子;企业生产加工方面主要有原辅材料、生产加工和出厂检验风险;政府外部监管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制度和监管依据风险。(3)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在风险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一是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赋值,分别取1、2、3、4、5;二是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按照赋值标准,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分极高、高、中等、低和极低风险等级,最终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评价。(4)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研究。在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和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的概念。结合前面风险识别及评价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所对应的风险控制点等级进行评价,根据风险控制点等级,确定具体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的优先顺序。(5)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微观方面:一是企业要加强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从原材料质量、生产加工环节及出厂检验环节进行控制;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召回制度。二是政府监管部门转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真正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高效监管。宏观方面:国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认证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消费者、行业协会及网络媒体等多主体积极参与监管,提高安全认识和实现信息共享等有效措施,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多方面确保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

赵洁[8](2012)在《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食品安全管理进入法制轨道后,由于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区域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在这种形势下,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实施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依靠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的力量加强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为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出口规模和效益,我国广泛开展了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山东省现通过了49个农产品出口重点县(市、区)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莱芜市所辖莱城区和钢城区先后通过考核验收,成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莱芜市成为山东省三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之一。本文立足于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状,梳理国内外出口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发展历程,总结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水平,采用文献研究法、个别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后,运用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指出了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莱芜市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显着,初步建立起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评估预警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六大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既有资源在农产品各产业分布不均衡、科技化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等地方特色原因,也有农安办职能发挥障碍、国家农药管理政策手段不统一等普遍性的问题。要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宣传力度,增加政策资金扶持;不断完善提升六大体系建设,坚持国内外市场一个标准,以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带动国内农产品食品安全;在更高层面上自上而下理顺行政关系,探索加强农药监管、整合行政资源的新途径,为示范区建设运行扫清体制上的障碍;旨在完善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体系建设,提高示范区运行水平,对莱芜市争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市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该研究能对其他地市的示范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徐明峰[9](2012)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面临全球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格局,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密切关注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大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变化和特点,制定促进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比较优势不足和农业基础薄弱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我国每年进口农产品中,小麦、大豆、棕榈油、天然橡胶等资源型的产品占有主要份额,进口这些产品是必要的,也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比之下,我国主要出口的蔬菜、豆类等产品加工程度不高,产品价格偏低,一直是我农产品出口的薄弱环节。提高中国农产品特别是中高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我国农业生产不仅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的学者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都有独到之处,但就中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而言,目前还有如下三个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1)生产要素发育不完全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制约效应;(2)中国分散的小农户生产模式的特征和影响;(3)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及政府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环境面临着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以及进口国市场不断出现新的需求,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出口的区位优势、价格优势趋于弱化。其次,中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领域都已成为国际资本争夺的重点,农户和企业即使在本地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本地市场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外部环境;再次,随着我国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弱化甚至丧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贸易逆差将成常态。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迅速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要通过农产品市场竞争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带动本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和出口企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入手,重点研究全球农产品竞争的主要特征和规律性的内容,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介绍国外提高本国农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针对我国存在大量小规模农业生产者这一基本事实,提出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本论文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详细比较了中国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政策,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大宗粮食生产成本差异,总结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以色列等国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本论文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中国苹果汁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机制,小型生产者通过合作社提升农产品顾客价值的方法,增强农业价值链整合的途径等内容研究中采用了案例分析方法。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全文分七部分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等。第二部分,介绍了论文分析所用概念、理论和模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竞争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合作社优势的理论解释等,讨论了构成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钻石模型”应用案例等。第三部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特点。重点分析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规模、产品结构、出口国的特点,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和出口农产品特点的关系,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外部环境以及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等问题。第四部分,世界部分国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农业合作提高小农业竞争力、开展农业对外投资、发挥政府在提高农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几个方面,介绍国外提高本国农业竞争力的做法和经验。第五部分,中国农业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主要讨论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小农分散经营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小农户大市场矛盾,提出小型农业生产者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获得规模优势,扩大对价值链的贡献的案例、策略和方法。分析中国出口农产品的产品结构、地区分布、贸易对象的特点,市场竞争主体的特点等问题,总结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特点、来源,导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原因、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第六部分,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与政策。从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涉农企业素质、深化金融农村改革、改善农产品竞争环境、开展对外投资等角度介绍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途径,讨论政府在提高本国农产品竞争力中应该发挥的作用。第七部分,研究结论和建议。简明扼要概括本论文研究的重要结论、建议。本文认为:(1)中国仍然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与农业生产流通有关的制度不健全对农业竞争力的制约很大,农村金融问题和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尤为突出;(2)中国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为数众多的分散生产的小规模生产者,产品缺乏竞争力,所得到的农业支持和政府补贴非常有限,面临非常直接的国际竞争;(3)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与本国农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政府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创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对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是: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改善农业准公共品供给,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二要提高涉农企业素质和选择合宜的国际竞争策略;三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四要改善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农产品交易的透明度,健全食品质量溯源体系,从对产品和企业的监管转变为对企业供应链的监管;五要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走合作化道路,六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展农业对外投资。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与一般的论着和政策建议不同,本文特别强调中国小规模农业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小规模农业生产者面临的“小农户”“大市场”矛盾的成因,针对小规模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2)以农产品价值链为基础,深入阐述了利用合作社机制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例如提高产品顾客价值、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实现价值链整合的方法等,并详细讨论了提高农业合作社自身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和管理原则。由于本人的理论水平所限,对中国农业、世界农业以及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不够,本论文还有很多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主要有:(1)粮食安全是影响各国农业竞争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限于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本论文对该问题没有展开讨论。(2)关于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的认定、优势的定量分析、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关系等研究还不够深入。

黄林芳,陈士林[10](2011)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HACCP质量控制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HACCP)为控制农产品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与质量控制体系。介绍了HACCP质量评价体系,对该体系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HACCP对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保障民众安全健康,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GB2828在农药产品包装检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B2828在农药产品包装检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安全控制及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当前国外学者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研究成果
        1.2.2 当前我国学者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研究成果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2.1.2 HACCP体系
        2.1.3 管理策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番茄酱产品及其质量安全技术指标
        2.2.2 HACCP体系在番茄酱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第三章 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建立运行安全控制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解析
    3.1 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现状分析
        3.1.1 新疆出口番茄酱产品的基础优势
        3.1.2 新疆番茄酱产品出口总体情况
        3.1.3 新疆出口番茄酱产品质量情况
    3.2 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建立运行安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2.1 HACCP体系的建立不完善及原因
        3.2.2 加工过程控制的效率不高及原因
        3.2.3 企业人员管理的效率不高及原因
    3.3 新疆出口番茄酱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3.3.1 番茄主要病虫害、使用农药种类调查
        3.3.2 新疆出口番茄原料基地管理模式调查
        3.3.3 新疆出口番茄酱产品中主要有毒有害物残留检测情况
        3.3.4 新疆出口番茄酱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小结
第四章 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安全控制体系的完善
    4.1 番茄原料种植基地控制体系
    4.2 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控体系
        4.2.1 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
        4.2.2 建立农用投入品管理体系
    4.3 番茄种植合格基地的确定
    4.4 番茄原料的收获、存放与运输
        4.4.1 防止交叉污染
        4.4.2 存放与运输安全
    4.5 番茄酱加工控制体系
        4.5.1 主要加工过程的安全卫生控制
        4.5.2 关键控制点监控
第五章 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安全控制研究及经验总结
    5.1 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情况简介
    5.2 HACCP体系在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的建立及对各CCP点的深入研究
        5.2.1 番茄酱加工工艺流程描述
        5.2.2 危害分析
        5.2.3 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HACCP计划表
    5.3 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安全控制体系运行的经验总结
第六章 关于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安全控制及管理策略的建议
    6.1 提高源头管理的重视程度,保障出口番茄酱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关
    6.2 持续开展番茄酱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提高质量意识
    6.3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作用,形成新疆出口番茄酱行业的战略联盟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3)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风险
    1.1 食品原料受到污染
    1.2 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
    1.3 市场监督措施不完善
2 基于分析化学技术的常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2.1 色谱检测技术
    2.2 光谱检测技术
    2.3 生物检测技术
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4)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主要内容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粮食质量安全概念界定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粮食质量安全概念的相关研究
        2.1.2 粮食质量安全现状的研究
        2.1.3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成因的研究
        2.1.4 粮食质量安全对策的研究
        2.1.5 文献简评
    2.2 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外延
        2.2.1 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
        2.2.2 粮食质量安全的外延
    2.3 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
        2.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紧迫性
        2.3.2 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1 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1.1 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现状
        3.1.2 粮食生产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3.2 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2.1 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现状
        3.2.2 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3.3 粮食消费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3.1 粮食消费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
        3.3.2 粮食消费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费者的粮食消费特征及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评价
    4.1 数据获取方法及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4.1.1 数据获取方法
        4.1.2 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4.2 被调查者的粮食消费特征
        4.2.1 粮食消费品种选择
        4.2.2 采购粮食的地点选择
        4.2.3 选购粮食的主要考虑因素
        4.2.4 消费者辨别粮食质量的方法选择
        4.2.5 选择国内粮食还是国外粮食的态度
    4.3 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现状的感知及评价
        4.3.1 消费者对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
        4.3.2 消费者对粮食加工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
        4.3.3 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感知及评价
    4.4 影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的主要因素
        4.4.1 知识匮乏
        4.4.2 种植环境恶化
        4.4.3 对食品质量监管现状的失望
        4.4.4 来自社会媒体的错误报道
        4.4.5 对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机理分析
    5.1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现实因素分析
        5.1.1 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影响
        5.1.2 绿色革命带来的影响
        5.1.3 粮食收购政策带来的影响
        5.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分税制带来的影响
        5.1.5 供给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带来的影响
    5.2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机理
        5.2.1 市场失灵引起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机理
        5.2.2 政府规制失灵带来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机理
    本章小结
第6章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控框架设计
    6.1 政府的调控边界划分
        6.1.1 限于市场失灵范围
        6.1.2 限于修补市场缺陷范围
        6.1.3 限于不违背收益成本原则范围
    6.2 责任体系框架设计
        6.2.1 基于“三要素说”责任体系总体设计
        6.2.2 责任主体划分
        6.2.3 责任制度的设计
        6.2.4 责任目标的确定
    6.3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制度设计
        6.3.1 制度的概念界定
        6.3.2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制度的特点
        6.3.3 三角制衡制度体系设计
    6.4 调控要素分析
        6.4.1 调控对象
        6.4.2 调控手段
        6.4.3 调控内容
    本章小结
第7章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政府责任体系建设
        7.1.1 政府责任体系理论框架构建
        7.1.2 当前政府责任体系存在问题
        7.1.3 完善政府责任体系的相关建议
    7.2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体系
        7.2.1 粮食质量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7.2.2 粮食质量安全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7.2.3 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2.4 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模型
    7.3 调整粮食质量安全的政策体系
        7.3.1 依托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转变粮食生产政策
        7.3.2 建立支持全产业链的粮食流通政策
        7.3.3 培育“优质优价”的粮食消费政策
    7.4 建立法治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
        7.4.1 现有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7.4.2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调控
    7.5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的制度体系建设
        7.5.1 强化企业自律的支持制度
        7.5.2 完善政府规制制度
        7.5.3 建立社会团体参与制度
        7.5.4 探索成熟消费者的培育制度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价值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价值链的相关研究综述
        二、关于农产品价值链的相关研究综述
        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农产品和食品
        二、农产品价值链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探讨
    第一节 产业价值链管理理论
        一、产业价值链及其特征
        二、产业价值链管理及其研究内容
    第二节 农产品产业价值链管理理论
        一、农产品产业价值链的结构与分类
        二、农产品产业价值链管理及其研究框架
    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经济学特征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内容及主体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农产品产业价值链管理的关系
第三章 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价值链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模式分析
        一、欧美国家农产品生产模式分析
        二、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概况
    第二节 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价值链分析
        一、欧美国家农产品生产价值链分析
        二、我国农产品生产价值链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产品价值链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现状
        二、我国农产品价值链治理现状
        三、我国农产品价值链利益分配现状
第四章 基于价值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基于价值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一、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二、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保障现状
        三、农产品流通安全保障现状
    第二节 基于价值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投入品监管存在问题
        二、农产品生产监管存在问题
        三、农产品流通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第三节 通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二、扎实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四、注重“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建设
        五、推进农业生产示范建设
    第四节 通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键监管环节执行不严
        二、追溯系统普及率不高
        三、各生产主体关联度低
        四、监管主体力量薄弱
    第五节 基于价值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原因分析
        一、产业价值链条碎片化
        二、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
        三、监管主体多方缺位
第五章 基于价值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农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管理
        一、重视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管理
        二、加强生产环节标准化管理
        三、加强产后加工流通环节管理
    第二节 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促进全流程监管
        一、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二、保持各环节沟通通畅
        三、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第三节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方位监管机制
        一、发挥政府监管的主导作用
        二、完善生产经营者的机制
        三、建立公众的监督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发展宁夏枸杞产业是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1.2 发展宁夏枸杞产业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1.1.3 发展优质枸杞产业是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枸杞
        2.1.2 无公害枸杞
        2.1.3 绿色食品枸杞
        2.1.4 有机食品枸杞
        2.1.5 枸杞产业
        2.1.6 优质枸杞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生态学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2.2.3 产业集群理论
        2.2.4 区域经济学理论
        2.2.5 计划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历程
        3.1.1 建国之前,分散种植,产业雏形
        3.1.2 建国至今,科学种植,形成产业
    3.2 宁夏枸杞种植业发展现状
    3.3 宁夏枸杞加工业发展现状
        3.3.1 以枸杞为原料的保健食品
        3.3.2 以枸杞为配料的复合食品
    3.4 宁夏枸杞营销现状
    3.5 枸杞产业的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3.6 枸杞产业生产效益现状
    3.7 无公害、绿色、有机枸杞产业发展现状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钻石模型的宁夏枸杞产业竞争力分析及产业定位
    4.1 基于钻石模型的宁夏枸杞产业竞争能力分析
        4.1.1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分析
        4.1.2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需求条件分析
        4.1.3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辅助行业分析
        4.1.4 宁夏枸杞产业战略、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4.1.5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分析
        4.1.6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政府功能分析
    4.2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定位
    4.3 优质枸杞产业的发展路径
    4.4 本章小结
5 消费者对宁夏优质枸杞的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枸杞消费情况
        5.2.1 枸杞购买情况
        5.2.2 枸杞购买用途
        5.2.3 枸杞购买意愿
    5.3 研究变量选取及描述统计
    5.4 消费者购买宁夏枸杞产品影响因素分析
    5.5 消费者购买优质枸杞产品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农户对优质枸杞的种植意愿、技术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数据来源
    6.2 枸杞生产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
        6.2.1 关于枸杞生产效益情况及影响因素
        6.2.2 关于宁夏地区枸杞生产原因
        6.2.3 枸杞种植户关于优质枸杞生产意愿
        6.2.4 枸杞种植户关于优质枸杞信息获得渠道
    6.3 农户种植优质枸杞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3.1 变量描述
        6.3.2 数据分析
    6.4 农户种植优质枸杞生产技术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6.4.1 变量描述
        6.4.2 相关分析
        6.4.3 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宁夏优质枸杞产业生态化设计方案——以枸杞鲜果生产为例
    7.1 生态化设计的定义及准则
    7.2 生态化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7.2.1 枸杞生产经营环节的构成分析
        7.2.2 设计要求和确定要求间的主次
        7.2.3 宁夏枸杞产品理念定位
        7.2.4 准备环节
        7.2.5 生产环节
        7.2.6 产品包装和加工环节
        7.2.7 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7.3 本章小结
8 宁夏枸杞产业生态化设计效益评价——以枸杞鲜果生产为例
    8.1 枸杞生态效益评价
        8.1.1 评价准备
        8.1.2 枸杞生命周期评价
        8.1.3 预计结果分析
    8.2 枸杞产品生态化设计经济效益评价
    8.3 枸杞产品生态化设计社会效益评价
        8.3.1 枸杞生态产业园游憩价值评价
        8.3.2 枸杞产业生态化提供就业价值评价
    8.4 本章小结
9 宁夏优质枸杞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9.1 政府产业政策
        9.1.1 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规范配套政策体系建设
        9.1.2 加大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创新枸杞产业发展模式
        9.1.3 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建立规范产品标准体系
        9.1.4 鼓励高新科技发展,重视生态产业文化建设
    9.2 企业发展对策
        9.2.1 加强枸杞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枸杞加工产业链条
        9.2.2 提高优质枸杞宣传力度,加大企业品牌建设
        9.2.3 强化枸杞产品营销策略,拓展枸杞的国内外市场
        9.2.4 建设枸杞产业物流渠道,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9.2.5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维护生态环境效益
    9.3 本章小结
10 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7)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木质林产品范围界定
        1.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1.3 国家高度重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1.4 风险评估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
        1.1.5 风险评估技术是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课题的经费来源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2.1.1 风险的概念及风险分类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1.3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程序
    2.2 风险识别及方法
        2.2.1 风险识别概念
        2.2.2 风险识别方法
        2.2.3 风险识别内容及过程
        2.2.4 风险识别程序
    2.3 风险评估及方法
        2.3.1 风险分析
        2.3.2 风险评价
    2.4 风险控制方法
        2.4.1 风险处置措施
        2.4.2 风险控制原则
        2.4.3 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1 木质林产品生产概况
        3.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管理现状
    3.2 木质林产品安全性能要求
        3.2.1 国外技术法规标准要求
        3.2.2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3.2.3 安全性能项目与检验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4.1 相关概念界定
        4.1.1 产品、产品质量及安全
        4.1.2 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1.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4.2.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定义
        4.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特征
        4.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过程
        4.2.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对象
        4.2.5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范围
        4.2.6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4.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途径
        4.3.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4.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识别结果
        4.4.1 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4.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
        4.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5.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5.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卷调查情况
    5.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5.3.1 风险可能性准则
        5.3.2 风险后果准则
        5.3.3 风险矩阵图
        5.3.4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5.4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4.1 风险评价指标
        5.4.2 风险分析结果
        5.4.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5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5.1 风险评价指标
        5.5.2 风险分析结果
        5.5.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6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6.1 风险评价指标
        5.6.2 风险分析结果
        5.6.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7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7.1 风险评价指标
        5.7.2 风险分析结果
        5.7.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8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1 实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2 实木复合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3 强化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1 风险评价指标
        5.9.2 风险分析结果
        5.9.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0 防腐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10.1 风险评价指标
        5.10.2 风险分析结果
        5.10.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6.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6.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
        6.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标准
    6.2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3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4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5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1 实木地板
        6.6.2 实木复合地板
        6.6.3 强化木地板
    6.7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8 防腐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7.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及控制流程
        7.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分析
        7.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流程
    7.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7.2.1 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控制措施
        7.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召回
        7.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7.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建议
        7.3.1 完善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保障
        7.3.2 实施认证管理,加强质量管理
        7.3.3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众参与
        7.3.4 提高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基本结论——主要研究成果
    8.2 创新之处
    8.3 讨论及展望——有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8)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概念界定
    2.2 食品安全管理的三次浪潮
        2.2.1 推行GHP、GMP掀起食品安全的第一次浪潮
        2.2.2 推行HACCP体系掀起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二次浪潮
        2.2.3 推行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RA)引发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三次浪潮
    2.3 国外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简介
        2.3.1 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区域合作
        2.3.2 欧盟对第三国在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贸易公平等当面区域化管理评估
        2.3.3 其他国家在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方面的情况
    2.4 国内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简介
        2.4.1 国家政策基础
        2.4.2 法律法规基础
        2.4.3 监管体系基础
        2.4.4 实践成果基础
第3章 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进程
    3.1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过程
    3.2 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运行模式
        3.2.1 工作机制
        3.2.2 管理体系
        3.2.3 发展模式
        3.2.4 示范效果
        3.2.5 目标要求
        3.2.6 六大体系
    3.3 建设成效
        3.3.1 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实践经验
        3.3.2 具备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3.3.3 经历了实践与现实的检验
        3.3.4 国内外影响在逐步扩大
    3.4 存在的问题
        3.4.1 源头管理还不到位
        3.4.2 体系建设落实不够到位
        3.4.3 管理部门职责发挥不充分
第4章 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状
    4.1 莱芜市简介
    4.2 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过程
    4.3 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情况
        4.3.1 工作机制
        4.3.2 基地建设
        4.3.3 六大体系建设情况
        4.3.4 检验监测体系
    4.4 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效果
        4.4.1 出口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4.4.2 管理体系得到国际市场认可
        4.4.3 促进了农产品出口和农民增收
        4.4.4 出口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4.4.5 莱芜市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高
        4.4.6 社会效益显着
第5章 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农安办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5.1.1 协调各职能部门能力不强
        5.1.2 工作人员借调而来
        5.1.3 行政关系没有理顺
        5.1.4 与食安办的关系微妙
        5.1.5 执法能力不强
    5.2 两个市场发展不均衡
        5.2.1 两个市场标准差距较大
        5.2.2 两个市场监测水平差距大
        5.2.3 两个市场认识差距较大
    5.3 资源过度集中在种植业
    5.4 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
    5.5 对示范区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5.6 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控制有待加强
        5.6.1 群众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认识不够深入
        5.6.2 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5.6.3 配送中心农药品种不多
        5.6.4 存在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
    5.7 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待加强
    5.8 外部影响
第6章 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组织领导
        6.1.1 充分发挥农安办职能
        6.1.2 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6.1.3 加强政策扶持
    6.2 强化国内市场监管
        6.2.1 加大对国内食品农产品的监管力度
        6.2.2 合理分配资源
    6.3 完善检测体系
    6.4 提高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6.5 创新宣传、培训方式,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6.5.1 加强对内宣传和培训
        6.5.2 加强对外宣传推介
    6.6 加强化学投入品控制
        6.6.1 提高对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的认识
        6.6.2 加大农资执法力度
        6.6.3 加强配送中心建设
        6.6.4 探索农药管理新模式
        6.6.5 通过改进技术来控制农药残留
    6.7 继续加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关于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
        1.4.2 国外关于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
    1.5 研究目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6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6.2 论文的创新点
        1.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及分析模型
    2.1 国际贸易理论
    2.2 国际竞争理论
        2.2.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2 产品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2.3 全球价值链理论
        2.3.1 全球价值链概念
        2.3.2 全球价值链中的经济租及影响
        2.3.3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
    2.4 合作社优势的理论解释
        2.4.1 交易费用理论及经济治理结构
        2.4.2 交易费用与合作社优势
        2.4.3 农产品全球价值链与合作社优势
        2.4.4 规模经济与合作社优势
    2.5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分析模型
        2.5.1 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的主要内容
        2.5.2 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2.5.3 “钻石模型”分析实例——以色列土豆出口的竞争优势
3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特点
    3.1 全球农产品贸易现状
        3.1.1 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增长
        3.1.2 农产品贸易增速低于工业制成品增长速度
        3.1.3 农产品贸易占货物贸易额的份额趋于下降
    3.2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
        3.2.1 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
        3.2.2 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
    3.3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3.3.1 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3.3.2 农产品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3.4 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流向及地区分布
    3.5 不同类型产品的出口特点
        3.5.1 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
        3.5.2 特定产区的农产品出口
        3.5.3 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产品出口
        3.5.4 加工农产品和食品出口
    3.6 农产品出口国的主要类型及其竞争优势的来源
        3.6.1 农产品出口国的主要类型
        3.6.2 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3.7 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的特征和影响
        3.7.1 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是基本的贸易和竞争规则
        3.7.2 国际资本主导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基本格局
        3.7.3 贸易关系扭曲和不公平竞争局面持续
        3.7.4 非关税壁垒削弱了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
        3.7.5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
        3.7.6 进口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7.7 双边自由贸易开辟了农产品贸易的新局面
        3.7.8 区域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影响不容忽视
4 界部分国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
    4.1 依靠企业的经营战略获得国际竞争力
        4.1.1 通过主导农业生产上游价值链获得竞争优势
        4.1.2 通过主导农业下游价值链获得竞争优势
        4.1.3 以流通环节为核心的全价值链参与模式
    4.2 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小农业的竞争力
        4.2.1 国外农业合作社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经验
        4.2.2 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经验
        4.2.3 小农业通过合作社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4.3 通过对外投资开展农产品国际化经营
        4.3.1 世界农业国际投资的基本情况
        4.3.2 涉农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4.3.3 农业国际投资对东道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4.4 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农业竞争力提高
        4.4.1 农业补贴政策
        4.4.2 科技兴农战略
        4.4.3 重视公共产品的供给
        4.4.4 改善市场竞争环境
5 中国农业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5.1 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问题
        5.1.1 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5.1.2 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不利影响
    5.2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原因
        5.2.1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
        5.2.2 农产品进口增加的原因
        5.2.3 中国农产品主要贸易对象及地区的分布
    5.3 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3.1 农产品贸易方式和竞争主体的变化
        5.3.2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表现
    5.4 中国加工农产品竞争力分析—以苹果汁为例
        5.4.1 案例背景
        5.4.2 比较优势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因
        5.4.3 中国苹果汁竞争优势的来源
        5.4.4 苹果汁竞争力的启示
    5.5 中美两国大宗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
        5.5.1 两国大豆和水稻出口基本情况
        5.5.2 单位面积总成本的比较
        5.5.3 平均成本的比较
        5.5.4 关于比较结果的说明
    5.6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促进因素
        5.6.1 国民经济发展
        5.6.2 参加WTO的机遇
        5.6.3 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5.7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5.7.1 农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5.7.2. 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5.7.3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5.7.4 外部制约因素
6 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与政策
    6.1 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6.1.1 重视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6.1.2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服务
        6.1.3 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生产服务
        6.1.4 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消除产业发展的短板效应
        6.1.5 改善和加强农业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6.1.6 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6.2 提高涉农企业素质
        6.2.1 提高涉农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6.2.2 提高创造顾客价值的能力
        6.2.3 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
        6.2.4 选择合宜的国际竞争策略
        6.2.5 提高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6.3 切实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6.3.1 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6.3.2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6.4 改善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
        6.4.1 提高农产品交易的透明度
        6.4.2 从对产品和企业的监管转变为对企业供应链的监管
    6.5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6.5.1 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
        6.5.2 学习国外成功经验走农业合作的道路
        6.5.3 建立有竞争力的农业合作组织
    6.6 积极开展农业对外投资
        6.6.1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及原因
        6.6.2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机遇
        6.6.3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重点
7 研究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无公害中药材生产HACCP质量控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HACCP基本内容
    1.1 HACCP概念及发展
    1.2 HACCP的组成
    1.3 HACCP的原则
2 HACCP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领域的应用探讨
    2.1 中药材生产过程
    2.2 HA与控制措施
        2.2.1 基地选择
        2.2.2 品种选择与种植
        2.2.3 田间管理
        2.2.4 病虫害防治
        2.2.5 采收
        2.2.6 产地加工
        2.2.7 检验
        2.2.8 分级包装
        2.2.9 存贮
        2.2.1 0 运输
    2.3 确定CCP
    2.4 CCP监控程序
    2.5 纠正措施
    2.6 验证程序并保存记录
3 讨论

四、GB2828在农药产品包装检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 [2]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制品分公司安全控制及管理策略研究[D]. 文雯.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3]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J]. 刘楠. 食品安全导刊, 2018(30)
  • [4]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D]. 朱湖英. 湘潭大学, 2017(01)
  • [5]基于价值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D]. 纪锡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6]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李伟.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2)
  • [7]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 崔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8]莱芜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研究[D]. 赵洁. 山东大学, 2012(02)
  • [9]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徐明峰.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10]无公害中药材生产HACCP质量控制模式研究[J]. 黄林芳,陈士林. 中草药, 2011(07)

标签:;  ;  ;  ;  ;  

GB2828在农药产品包装检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