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滚动开发正式启动

大渡河滚动开发正式启动

一、大渡河滚动开发正式起步(论文文献综述)

邱铁鑫[1](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李建波[2](2018)在《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水电是最大的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兼具发电、防洪、供水、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着,具有其它能源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水电的绿色、高效开发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但我国传统水电企业体制僵化、效率低下,与国外先进能源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且水电企业的智慧企业和智慧企业建设相关的理论与战略研究还比较薄弱。如何对传统企业色彩浓厚的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智慧化企业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变革的方式,让企业发展壮大,是一个摆在水电战略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以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研究为对象,以大渡河公司进行的智慧化企业建设为切入点,充分研究国内外已有的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外智慧企业建设现状,研究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理论,分析传统水力发电企业的模式,尝试从电力企业生命周期角度,结合产业环境和企业现状,对中国传统的水力发电企业进行研究,剖析企业发展现状,对企业战略发展、智慧企业建设的需要战略理论和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PESTEL分析法、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对企业智慧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性剖析。基于SMART模型,对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提出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评测,为智慧企业的战略制定、战略动态调整及企业管理优化提供了方法,为下一步电力行业全面推进智慧火电、智慧风电建设,也为能源行业深化改革、全面建设智慧化企业提供探索。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上有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一是对水力发电企业的智慧企业建设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现状剖析,对传统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智慧化建设,从战略上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步大规模推广的智慧火电、智慧风电等智慧企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基于智慧城市SMART评价模型,建立了智慧企业战略评估的OMART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科学确定出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HP-Fuzzy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智慧企业战略0MART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测,为下一阶段大渡河智慧化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张冬冬[3](2015)在《洪水频率分析与预报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洪水灾害是我国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之一。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洪水演变机理及驱动机制发生显着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洪水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开展变化环境下洪水频率分析和预报中的不确定性研究,对于区域洪水风险管理以及有效规避洪水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渡河流域为例,分别从洪水频率分析和洪水预报两个角度入手,提出了针对各个阶段的洪水不确定性分析的技术框架。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洪水频率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Metropolis-Hastings抽样的贝叶斯MCMC方法来评估洪水频率分析中参数及设计值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贝叶斯MCMC方法可以有效的估计洪水频率线型的参数,拟合效果略优于传统参数估计方法。贝叶斯MCMC方法通过利用参数的先验信息得到参数以及设计值的后验密度函数,通过参数和设计值概率分布的形式表达洪水频率中的不确定性信息。此外,将贝叶斯MCMC方法得出的置信区间与传统Delta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贝叶斯MCMC方法得到的置信区间的宽度相对要小一些,置信上限与估计值之间距离大于置信下限与估计值之间距离,这种不对等性与实际更加接近,更能精准地估计洪水频率的置信区间。(2)提出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洪水频率非一致性分析方法。将时间、气候环流以及水库调度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利用三次样条差值法对广义可加模型参数和解释变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洪峰流量存在非一致性的特征,基于气候环流和水库调度指标的非一致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将各个模型50年一遇洪峰设计值与基于P-Ⅲ曲线求出的设计值进行对比,发现一致性模型与P-Ⅲ结果相差较小,其次是基于气候环流和水库调度指标模型,而基于时间的非一致模相差最大。传统的单一频率设计值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洪峰流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变化环境下,需要对大渡河流域的设计洪水进行校核与修订。(3)研究了新安江模型参数优选及参数不确定性方法。本文在传统的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融合改进,得到GA-PSO算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发现,GA-PSO算法不仅拥有遗传算法全局收敛的优点,同时借助粒子群算法加快了收敛的速度,较单独使用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引入GLUE方法,随机生成新安江模型的六个敏感参数在各自的分布空间上序列,并组成30000组参数组合,通过计算得到各场次洪水95%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基本包含了实测流量的过程,说明GLUE方法对于评价水文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是适合的。(4)构建了大渡河流域的贝叶斯预报处理器(BPF)和水文不确定处理器(HUP),针对非正态和非线性条件下的贝叶斯洪水概率预报的问题,将Copula函数与贝叶斯洪水概率预报模型相结合形成C-BFS,从预报结果和置信区间的各个指标可以看出,C-BFS模型比HUP和BPF模型的效果要好。C-BFS预报模型不要求输入的序列具有线性正态的特征,拥有更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通过以上研究,将进一步发展变化环境下洪水频率分析和预报不确定分析理论,并为大渡河流域洪水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唐斌斌[4](2014)在《基于流域梯级开发的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流域梯级水电工程项目在流域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过程投入资金多、建设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广,对整个项目周期的决策工作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充分积累流域项目开发经验,不断提高项目开发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是新时期我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项目后评价旨在总结工程开发过程的经验教训,是提高项目科学决策能力、增加工程开发经验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缺乏从流域开发的角度对水电工程群的建设工作进行后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针对该问题,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流域水电开发的现实特征,梳理了流域水电工程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作用机制,然后由点及线,首先从水电项目的建设过程、发展目标、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四个方面,研究了流域水电开发的基本组成单元——单项水电工程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次,从梯级电站整体的效益视角,阐述了流域水电开发的经济和开发时序后评价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模型;最后,结合以上的研究成果,以沅水流域水电开发项目为对象进行后评价实证分析,验证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和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研究工作如下。(1)梳理流域水电开发后评价的理论体系和作用机制。提出系统控制论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评价理论是流域水电工程后评价的两个基本理论,前者把整个项目管理视为一个系统,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系统中重要的控制系统。后者要求项目建设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决策目标的最大综合效益;构建水电项目后评价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项目后评价的监督控制作用,剖析了适合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工程项目的后评价三级管理机构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设计了适合流域梯级水电工程项目的反馈流程图,其目的是通过理论分析,使后评价的成果能顺利地反馈到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营单位,为项目的决策及建设起到控制作用和借鉴意义。(2)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单项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从流域单项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整体目标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四个维度进行后评价研究,对于具有动态控制作用的建设过程后评价,结合实际工程建设过程后评价控制作用,探讨了单项水电工程具有动态控制作用后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目标可持续后评价,梳理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可持续性的研究范围、内涵、定义以及特征,提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目标可持续后评价的概念以及基本内容,从而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和谐发展观的社会影响评价,分析了其基本内容,并构建了指标体系,另外详细分析了项目与社会的适应性以及移民安置后评价等内容;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中,构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生态环境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物元—层次分析耦合模型。(3)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从国民经济后评价和财务后评价两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内容、指标体系。针对流域梯级水电项目补偿效益的现实,将梯级补偿效益指标引入了总体经济后评价指标体系中,详细探讨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补偿效益机理以及指标计算方法,并从三种分摊方式入手,深入剖析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效益补偿分摊问题,给出三种分摊方式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DEA模型的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后评价,构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后评价的“静态分析—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后评价DEA模型。(4)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开发时序后评价理论和方法。回顾了世界流域开发的基本方式,针对我国“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方针,运用结构模型解析(ISM)技术,分析出了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时序后评价的关键因素,探讨了小型、大中型流域开发利用的管理模式。阐述了模糊优选模型建模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基于模糊优选模型进行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时序后评价的模型。(5)沅水流域开发项目后评价实证分析。简述了沅水流域水电开发基本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方式,对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过程进行后评价;在定性分析沅水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影响因素基础上,评价了该工程目标可持续性;全面分析了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了该工程在发电、航运以及防洪对受益区的影响情况,并分析了该工程移民安置的情况;运用物元—层次分析模糊模型进行了沅水流域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以“静态分析—综合评价”的两阶段评价的方式,运用DEA模型评价了梯级水电开发的总体经济效益;运用模糊优选模型,计算出该工程理想开发时序,结合工程实际开发情况,进行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时序后评价。全面总结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的主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通过对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后评价研究,探索了流域水电开发后评价的理论体系和作用机制,剖析了水电项目单项后评价的指标指标和评价方法,建立了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经济影响和开发时序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模型,实证评价了沅水流域开发项目。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尹锦杰[5](2013)在《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水电是国家实施新时期低碳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柱,而水电站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变迁,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探索水能利用的新路子,流域水电开发正成为水电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西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流经云南的澜沧江、金沙江、怒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中的三个但关于如何进行流域电站的集中管理,如何发挥好流域水库的科学调度,如何划分电站与流域公司的管理界面,如何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程集控、运维合一、集中检修”的新要求,是各大水电开发公司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水电发展现状及趋势,其次通过将国内外水电站运营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目前中国水电需要改进的地方,再借鉴国外先进电站管理经验,设计出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基本框架,然后对澜沧江公司实施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澜沧江公司水电站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势分析,得出了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模式值得其他流域开发公司借鉴的地方。

吴勇[6](2012)在《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以西南地区山地城镇为主》文中研究说明城镇空间结构是城镇各种要素在城镇空间的分布关系,其实质是城镇各种要素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城镇空间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积累,并随着城镇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城镇正处于一个快速城镇化和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所导致的城镇空间扩展以及城镇功能结构重组,正推动着城镇空间结构的快速演变。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民族众多,促使西南地区地貌形态、交通结构和地域文化呈现异质性和多样性特征,而这些独特的外部环境是西南山地城镇生成、演化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西南山地城镇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地域文化与城镇结构、城镇发展与生态安全的约束,城镇化的空间结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以设计制定合理的空间战略与治理框架;另一方面,现实的空间发展也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机遇。鉴于此,论文分析了西南山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交通结构特征、文化结构特征,并以西南地区的山地城镇为主,归纳总结出山地城镇选址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山地城镇空间选址的空间区位模式。与此同时,本文对山地地貌类型和城镇形态进行抽象简化,并以类型学归纳方法进行总结,在对大量的案例验证的基础上,勾画出山地城镇形式多样的空间结构图谱。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城镇为例,从城镇空间形态的拓展及用地功能的演变及作为切入点,对山地城镇形态的演变轨迹进行了较完整的历时性研究,着力总结出西南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演化特征、演化规律。进而,论文进一步深入探索城镇空间结构演变与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政治制度、技术经济等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演变的内在机制,即开放与非平衡是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前提、涨落与失稳是空间结构演变的诱因、竞争与协同是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渐变与突变时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式、分叉与选择是空间结构演变的路径的内在机制。最后,基于对现实山地城镇空间演化的现实困境梳理,结合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从充分开放、生态安全、动态成长与高效协调四个方面提出山地城镇空间结构建构和优化的途径,使我们能够有效地通过规划预置和过程控制,主观能动的引导山地城镇空间朝稳定持续的方向演化,促使山地城镇空间发展与时间耦合、与经济协调、与环境共生。以期在全球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西部大开发中山地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建构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思路。

晏明光[7](2012)在《攀西传奇》文中研究说明题记: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攀西地区,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与攀枝花市的合称。在这块仅占国土面积千分之七的土地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奇迹不断诞生,因而倍受世人瞩目。20世纪50年代:解开历史死结在北京的历史博物馆里,保存着一条锈迹斑斑的粗大铁链。时隔四十多年后,当年《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纪希晨在1999年春天接受笔者采访时,对

张海东[8](2012)在《项目群管理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项目的投资规模也逐步扩大。流域水电开发因为现实的能源需要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迎来更加迅猛的开发势头。原有的单项目管理已不能满足流域水电开发多项目管理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项目群管理理论逐渐引起了项目管理研究者的关注。项目群根源于项目,是多个相互关联项目的集合体,项目群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单个项目目标的实现。但是项目群内实现了单个项目的目标,并不必然保证能最终成功实现项目群的整体目标。项目群管理,包含了单一项目管理的内容但又不限于单一层面的项目管理。项目群管理层面应当比单一项目管理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广。项目群管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和方法,对项目群进行总体控制和统一协调,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共同价值。项目群管理是一种管理框架,项目群管理需要根据组织不断调整完善的战略目标,不断应对各个项目与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矛盾的挑战。组织的战略是项目群管理关注的重点,它侧重改善项目的孤立性、项目界面之间的模糊性,统一规划组织的战略发展,通过项目群管理获得比管理单个项目更好的绩效。流域水电开发将成为未来水电开发的主要方式。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具有项目群的特征。在当前形势下,流域水电开发业主如何对流域项目群进行管理,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值得探索。本文采用比较和区别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综合国内外项目群管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开展了项目群管理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中引入项目群生命周期模型,设立项目群管理平台以统一协调各种建设资源,并对项目群管理层级采用充分授权等管理方法,在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和基建阶段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果。由于可供查阅和借鉴的案例较少,且无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课题进行论证,因此个人的研究难免失之偏颇。项目群管理在流域水电开发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关注和总结。

万世庆[9](2009)在《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流域水电开发从1993年起步,经历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企业规模发生了巨大改变,财务管理的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出现了环保、移民、财务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应发展要求逐渐突显,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职能,是当前我国许多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发展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基于此,对国内流域水电开发的后起之秀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作些研究,希望此研究成果可给国内同行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思路方法,论文的创新及不足。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的三种主要财务管理模式(即集权式、分权式、集权和分权结合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影响选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因素。第四、五、六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以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基本情况、组织构架、财务管理现状,分析目前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在财务组织机构、母子公司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监督、财务信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针对这些问题,借鉴我国最大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采用对比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优化财务组织、母子公司关系处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完善构建的新思路。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问题涉及面甚广,实践意义相当重大。虽然本人在长期在国电大渡河公司财务系统工作,对其财务管理模式较熟悉,但由于本人财务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有限,加以时间仓促,难免会在文章中有论述不充分的部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前辈、同行、企业财务专家共同探讨流域水电开发公司的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的完善问题,使得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曾胜[10](2009)在《区域水电资源动态测算与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不断扩大,能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能源供给短缺,需要解决突出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一次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鉴于我国能源发展的双重压力,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水电是可再生能源中目前唯一能形成供给规模、改善结构、保障安全、恢复大气及生态环境的优质能源。但近年来,水电有过度开发与无视环境开发之态势,本文基于水电开发必须考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水电开发量的测算为基础,研究了水电开发的替代效应以及协调机制。本文研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就是基于大量的资料与数据运用FDTD方法对水电开发量的测算,为水电开发战略提供理论支持;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水电开发所产生的替代效应进行分析;第三层次是水电开发的最终目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是对水电开发的协调机制进行研究。由水电开发者、环境与移民三者的协调发展又为下一轮水电开发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完成一个逻辑循环。本论文的创新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构建时域与空域的偏微分方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水电开发量进行测算。以现有文献与大量资料数据为基础,在水电开发过程中,考虑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时域与空域的偏微分方程,利用求解电磁学问题的一种数值技术——时域有限差分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从而进行对水电开发量的测算。这为水电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构建了科学的基准,从而丰富和发展水电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第二,以水电开发量为基础,研究了水电开发的替代效应。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冲击函数,进行水电消费与煤炭消费、石油消费、天然气消费之间的替代性分析。并发现水电消费与煤炭消费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水电消费与天然气消费之间也具有可替代性,且水电的消费对煤炭消费与天然气消费的负向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表明水电对煤炭比水电对天然气的替代作用更大,水电消费与石油消费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水电替代石油的作用不明显。根据前面的替代关系,不但能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而且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这是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可持续供给的必然选择。第三,以水电开发者、环境与移民为主体要素,以水电开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进化博弈模型研究了水电开发的协调机制。通过对水电开发协调系统的三个主体要素,水电开发者、生态环境与移民三者之间的博弈行为研究,得出其最佳稳定点:水电开发低成本生态环境修复低成本、水电开发低成本移民搬迁低成本。以博弈稳定点为基础,对生态环境与移民进行补偿,同时水电开发者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便完成了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电开发的协调机制实现一次良性循环。

二、大渡河滚动开发正式起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渡河滚动开发正式起步(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2)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智慧企业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路线
        1.3.2 本文的基本框架
    1.4 本文主要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智慧企业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2.1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2.1.1 战略、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
        2.1.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1.3 公司治理理论
        2.1.4 霍尔三维结构
    2.2 智慧企业基本分析
        2.2.1 智慧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2.2.2 智慧企业的提出背景
        2.2.3 智慧企业的核心定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渡河水电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企业概述
    3.2 水电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3 水力发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4 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现状
    3.5 水力发电企业智慧化建设现状
    3.6 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发展现状分析
    3.7 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分析
    4.1 对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进行PESTEL分析
    4.2 对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进行SWOT分析
        4.2.1 大渡河公司建设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优势分析(S)
        4.2.2 大渡河公司建设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劣势分析(W)
        4.2.3 大渡河公司建设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机会分析(O)
        4.2.4 大渡河公司建设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威胁分析(T)
        4.2.5 大渡河公司建设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选择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的实施保障与评价
    5.1 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
        5.1.1 细化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目标
        5.1.2 落实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总体目标及建设路径
        5.1.3 构建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总体架构
        5.1.4 明确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实施路径
    5.2 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建设具体措施
        5.2.1 以大金源为主体进行战略支撑,做强做大市场性一元
        5.2.2 努力实现股权多元,为主体开展流域重组提供保障
        5.2.3 进行业务拓展,开拓其他业务市场
    5.3 大渡河智慧型水电企业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4 大渡河智慧型水电企业成果展望
    5.5 战略综合评价
        5.5.1 战略评估的意义
        5.5.2 战略评估的原则
        5.5.3 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OMART战略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5.5.4 基于AHP分析法对战略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指标分析
        5.5.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企业战略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洪水频率分析与预报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文频率分析研究
        1.2.2 非一致性洪水频率研究
        1.2.3 水文预报模型研究
        1.2.4 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研究
    1.3 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河流水系
        2.1.4 气候特性
    2.2 流域水利工程概况
    2.3 流域径流特性
    2.4 流域洪水特性
第三章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洪水频率不确定性分析
    3.1 贝叶斯洪水频率分析的基本原理
    3.2 MCMC 模拟
    3.3 GEV模型分布参数与洪水的估计
    3.4 大渡河流域典型站点分析
        3.4.1 参数估计
        3.4.2 拟合优度检验
        3.4.3 洪水频率不确定性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洪水频率非一致性分析
    4.1 GAMLSS模型
        4.1.1 模型的原理
        4.1.2 模型的评价准则
        4.1.3 模型残差评价
        4.1.4 概率分布函数类型
    4.2 洪水演变规律分析
    4.3 GAMLSS模型拟合
        4.3.1 一致性分布拟合(Model 0)
        4.3.2 非一致性分布拟合(Model 1)
        4.3.3 非一致性分布拟合(Model 2)
        4.3.4 设计洪水结果对比
    4.4 小结
第五章 新安江模型参数优选方法及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5.1 新安江模型简介
    5.2 参数优选方法简介
        5.2.1 遗传算法(GA)
        5.2.2 粒子群算法(PSO)
        5.2.3 GA-PSO算法
    5.3 参数优选方法比较
    5.4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5.4.1 GLUE方法
        5.4.2 GLUE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贝叶斯概率洪水预报模型
    6.1 贝叶斯统计原理
    6.2 贝叶斯预报处理器(BPF)
        6.2.1 BPF的原理
        6.2.2 大渡河流域BPF构建
    6.3 水文不确定性处理器(HUP)
        6.3.1 HUP的原理
        6.3.2 大渡河流域HUP构建
    6.4 改进的贝叶斯预报处理器(C-BFS)
        6.4.1 Copula函数原理
        6.4.2 C-BFS结构
        6.4.3 大渡河流域C-BFS构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4)基于流域梯级开发的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后评价的理论和进展研究综述
        1.2.2 国内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进展综述
        1.2.3 项目后评价中各分项内容研究综述
        1.2.4 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研究综述
        1.2.5 流域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流域梯级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及机制
    2.1 基于系统控制论的项目动态管理理论
        2.1.1 系统控制论
        2.1.2 基于系统控制论的项目动态管理理论
    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评价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项目评价理论
        2.2.3 流域水资源规划理论
    2.3 水电流域后评价的机制研究
        2.3.1 水电流域后评价的监督控制作用
        2.3.2 水电流域后评价的管理运行机制
        2.3.3 水电流域后评价成果的反馈与使用机制
    2.4 项目后评价与立项前评价的区别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单项后评价研究
    3.1 具有动态控制作用的建设过程后评价研究
        3.1.1 具有动态控制作用的过程后评价的概念
        3.1.2 具有动态控制作用的过程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3.1.3 指标体系研究
    3.2 目标可持续后评价研究
        3.2.1 目标可持续后评价定义、特点
        3.2.2 目标持续性后评价的指标体系
    3.3 基于和谐发展观的社会影响评价
        3.3.1 基于和谐发展观的社会影响基本内容及评价指标
        3.3.2 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分析
        3.3.3 移民安置后评价内容及指标
    3.4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环境影响后评价
        3.4.1 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3.4.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分析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
    4.1 流域梯级电站总体经济效益后评价
        4.1.1 流域梯级电站总体经济效益后评价
        4.1.2 引入梯级补偿效益指标的经济后评价研究
        4.1.3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效益补偿分摊研究
    4.2 基于DEA模型的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后评价
        4.2.1 “静态分析-综合评价”理论框架
        4.2.2 DEA模型建模理论
        4.2.3 DEA评价指标体系
        4.2.4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经济后评价DEA模型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开发时序后评价研究
    5.1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开发时序后评价
        5.1.1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开发时序后评价概述
        5.1.2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开发理论
        5.1.3 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模式研究
    5.2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时序后评价
        5.2.1 模糊优选模型
        5.2.2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时序后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
    6.1 沅水流域水电开发概述
        6.1.1 项目基本情况
        6.1.2 项目后评价目的
    6.2 沅水流域水电工程过程后评价
        6.2.1 指标权重确定
        6.2.2 建设过程后评价
    6.3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目标可持续后评价
        6.3.1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目标可持续性影响因素
        6.3.2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目标可持续性后评价
    6.4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
        6.4.1 项目地区社会基本情况分析
        6.4.2 沅水流域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
        6.4.3 项目移民安置情况分析
    6.5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6.5.1 构建流域环境系统物元
        6.5.2 确定权重及结果
    6.6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总体经济后评价
        6.6.1 数据来源
        6.6.2 静态分析
        6.6.3 DEA评价
    6.7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时序后评价
        6.7.1 数据来源
        6.7.2 排序计算
    6.8 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后评价主要结论
        6.8.1 沅水流域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后评价结论
        6.8.2 沅水流域水电工程目标可持续后评价结论
        6.8.3 沅水流域水电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结论
        6.8.4 沅水流域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结论
        6.8.5 沅水流域水电工程总体经济影响后评价结论
        6.8.6 沅水流域水电工程开发时序后评价结论
    6.9 政策建议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7.1.1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及机制研究
        7.1.2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单项后评价研究
        7.1.3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
        7.1.4 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开发时序后评价研究
        7.1.5 沅水流域水电项目后评价实证研究
    7.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2.1 梯级流域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机制设计
        7.2.2 流域水电工程项目单项后评价内容研究
        7.2.3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流域梯级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及应用
        7.2.4 基于DEA模型的流域梯级电站经济效益后评价方法及应用
        7.2.5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时序后评价方法及应用
    7.3 存在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科研工作
致谢

(5)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我国水电发展现状
    2.1 我国水电发展基本概况
    2.2 中国水电发展史
    2.3 流域水电开发的概况
    2.4 云南的主要水电基地分布
    2.5 流域水电开发中所遇的挑战
    2.6 流域水电开发综合效益分析
3 水电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理论
    3.1 运营管理基本概念
    3.2 运营管理的基本职能
    3.3 水电企业运营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3.4 水电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思路
4 国内水电站运营管理发展历程
    4.1 单一水电老厂运营管理方式
    4.2 单一水电新厂运营管理方式
    4.3 多站集中管理
    4.4 国内水电站运营管理的评价
5 国外水电站运营管理
    5.1 法国电力公司的水电站运营管理
    5.2 国内外水电站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6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
    6.1 市场对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要求
    6.2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主要内容
7 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实施
    7.1 澜沧江流域水电概况
    7.2 澜沧江公司概况
    7.3 澜沧江公司的主要运营管理方式
    7.4 澜沧江公司水电站运营管理的评价
8 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8.1 相关数据分析
    8.2 综合效益分析
    8.3 对于其他流域开发公司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以西南地区山地城镇为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1.2.1 山地与山地城镇概念
        1.2.2 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1.2.3 西南山地城镇的研究范畴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论文研究方法
        1.5.2 论文组织构架
        1.5.3 论文内容安排
2 山地城镇的环境特征与选址分布
    2.1 山地城镇生成发展的环境特征
        2.1.1 异质性与自相似性的自然生态特征
        2.1.2 难达性与复杂性的交通结构特征
        2.1.3 封闭性与多样性的文化结构特征
    2.2 山地城镇空间分布规律
        2.2.1 城镇随农业资源分区分布
        2.2.2 城镇沿江河呈树枝状分布
        2.2.3 城镇趋矿源区位点状分布
        2.2.4 城镇因军事防御带状分布
        2.2.5 城镇以路为线串珠状分布
    2.3 山地城镇选址的空间区位
        2.3.1 山水格局与传统选址“模式”
        2.3.2 山地地貌形态与山地城镇选址
        2.3.3 山地河流形态与山地城镇选址
    2.4 小结
3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图谱
    3.1 山地城镇结构类型分类
        3.1.1 空间结构形态的类型分类
        3.1.2 山地地形特征的分解简化
        3.1.3 地貌形态与空间形态的综合
    3.2 山地城镇结构形态类型实证
        3.2.1 团块形态特征的结构类型
        3.2.2 带状形态特征的结构类型
        3.2.3 放射形态特征的结构类型
        3.2.4 组团形态特征的结构类型
    3.3 山地城镇结构形态图谱
        3.3.1 团块形态谱的城镇结构特征
        3.3.2 条带形态谱的城镇结构特征
        3.3.3 放射形态谱的城镇结构特征
        3.3.4 组团形态谱的城镇结构特征
    3.4 小结
4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
    4.1 适从而渐进的山地聚落空间演化
        4.1.1 聚居规模和外部形态适从地形的演化
        4.1.2 聚落空间结构等级差序渐进式的演化
    4.2 定制而求变的山地城镇空间演化
        4.2.1 城镇空间形态从规范型向自由式的演化
        4.2.2 城镇内部结构从礼制性向实用性的演化
        4.2.3 空间成长由城郭分离到附城建郭的演化
    4.3 被构而转型的山地城镇空间演化
        4.3.1 城镇用地结构从单一性向多样性演化
        4.3.2 城镇空间成长从封闭型向离散型演化
        4.3.3 山地城市多区离散组合的结构模式
    4.4 自觉而新生的山地城镇空间演化
        4.4.1 产业空间与人居空间从分散到集聚的演化
        4.4.2 城市空间从地面向高空和地下空间发展
        4.4.3 空间结构从缓慢单一到剧烈多元的演化
    4.5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成长的模式
    4.6 小结
5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制
    5.1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力
        5.1.1 自然环境因素的催生与规限影响
        5.1.2 政治文化因素的促变影响
        5.1.3 经济技术因素的助长影响
        5.1.4 影响力演化过程和综合作用模式
    5.2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的自组织演化机制
        5.2.1 开放与非平衡是结构变化的前提
        5.2.2 涨落与失稳是结构变化的诱因
        5.2.3 竞争与协同是结构发展的动力
        5.2.4 突变与渐变是结构发展的方式
        5.2.5 分叉与选择是结构发展的路径
    5.3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逻辑进程
    5.4 小结
6 历史经验、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6.1 山地城镇空间演化的历史经验
        6.1.1 基于对山地环境多层面的自适应律
        6.1.2 基于对城镇功能积极响应的协同律
    6.2 空间结构演化的现实困境
        6.2.1 城市与乡村分割对立及极化发展的矛盾
        6.2.2 城镇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
        6.2.3 人地关系无序、灾害威胁加剧的问题
        6.2.4 绿地系统缺失、生态网络破碎的问题
        6.2.5 地域文化趋同、城镇特色衰微的问题
    6.3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优化策略
        6.3.1 前提策略——建立山地特色的开放空间体系
        6.3.2 保障策略——建立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
        6.3.3 方式策略——建立高效协调的空间结构
        6.3.4 路径策略——建立动态成长的管理机制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项目群管理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项目群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1.2.2 国内项目群研究动态
        1.2.3 国外项目群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
        1.3.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3.2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1.3.3 研究难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项目管理与项目群管理
    2.1 项目管理与项目群管理概述
        2.1.1 项目管理理论
        2.1.2 项目群管理理论
    2.2 项目管理与项目群管理的比较
        2.2.1 项目群与项目的比较
        2.2.2 项目群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比较
        2.2.3 项目群经理与项目经理的比较
    2.3 项目管理、项目群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
第3章 流域水电开发
    3.1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
        3.1.1 我国水电开发发展迅速
        3.1.2 我国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
    3.2 水电工程的特点
    3.3 水电开发的基本建设程序
    3.4 流域水电开发将成为未来水电开发的主要方式
    3.5 流域水电开发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3.5.1 流域水电开发的主要特点
        3.5.2 流域水电开发的优势
        3.5.3 流域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
    3.6 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具有项目群特征
第4章 项目群管理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中的应用
    4.1 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与现状
    4.2 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的战略背景
        4.2.1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概况
        4.2.2 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的战略背景
    4.3 大渡河公司项目群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流程
        4.3.1 大渡河公司管理组织结构
        4.3.2 大渡河公司项目群管理流程
    4.4 大渡河公司项目群管理的项目选择与决策
        4.4.1 大渡河公司项目群管理战略定位
        4.4.2 项目群管理的项目选择与决策
    4.5 大渡河公司项目群管理实践的主要内容
        4.5.1 项目目标定义
        4.5.2 项目管理计划
        4.5.3 项目沟通管理
        4.5.4 项目统筹控制
    4.6 有待进一步说明的内容
    4.7 大渡河公司项目群管理与单一项目管理的比较
    4.8 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群管理存在不足分析
    4.9 项目群管理模式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中应用改进探讨
    4.10 项目群管理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上应用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5.1 项目群管理取得的成效和不足
    5.2 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群管理应用的再认识
    5.3 加快流域水电开发的设想
    5.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创新及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
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集团的界定和基本特征
        2.1.1 企业集团的概念
        2.1.2 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
    2.2 出资人和法人财产制度
    2.3 经营者财务目标与所有者财务目标的不一致
    2.4 信息不完全与信息非对称
    2.5 财务分层理论
3.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选择
    3.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模式
        3.1.1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3.1.2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3.1.3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3.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3.2.1 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因素
4.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4.1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基本情况
        4.1.1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基本情况
        4.1.2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组织架构
    4.2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特征
    4.3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的层次结构
    4.4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4.4.1 国电大渡河公司财务组织机构
        4.4.2 内部财务管理权限配置
        4.4.3 财务管理制度
        4.4.4 资金融通与管理
        4.4.5 全面预算管理
        4.4.6 财务信息化实施进展
    4.5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4.5.1 财务组织机构方面
        4.5.2 母子公司的财务关系方面
        4.5.3 财务管理制度方面
        4.5.4 财务会计人员层次不高、配置不足,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4.5.5 财务监督方面
        4.5.6 财务信息存在孤岛现象
5.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经验借鉴
    5.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5.2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5.2.1 设置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务总监委派,集中会计控制权
        5.2.2 坚持规章制度建设,规范会计财务活动
        5.2.3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企业经营目标管理
        5.2.4 实施资金集中控制,加强资金控制力度
        5.2.5 利用NC构建财务大集中平台,不断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5.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启迪
6.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
    6.1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6.1.1 国电大渡河公司的组织形式
        6.1.2 国电大渡河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
        6.1.3 国电大渡河公司规模不断增长
        6.1.4 国电大渡河公司企业文化逐步形成
    6.2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完善的原则
        6.2.1 产权清晰原则
        6.2.2 适度集权的原则
        6.2.3 注重协调控制原则
        6.2.4 信息交流原则
        6.2.5 激励兼容原则
        6.2.6 成本效益原则
        6.2.7 整体性原则
    6.3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完善对策
        6.3.1 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优化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6.3.2 正确处理母、子公司财务关系
        6.3.3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6.3.4 创新财务监督模式
        6.3.5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6.3.6 构建以ERP为核心的财务大集成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10)区域水电资源动态测算与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主题与方法
        1.3.1 本文研究主题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4 本文逻辑结构
第2章 区域水电资源动态测算
    2.1 FDTD方法理论
        2.1.1 FDTD的差分格式
        2.1.2 Yee元胞
        2.1.3 Maxwell方程组
        2.1.4 方程的有限差分表示
    2.2 水电开发量测算模型
        2.2.1 测算模型
        2.2.2 模型的差分格式
    2.3 实证分析
        2.3.1 变量选取
        2.3.2 流域基本资料
        2.3.3 测算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电开发的替代效应
    3.1 引言
    3.2 模型的描述
        3.2.1 ADF检验
        3.2.2 VAR模型的一般表示
        3.2.3 脉冲响应函数的基本思想
        3.2.4 多变量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3.3 实证分析
        3.3.1 两变量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3.2 多变量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电开发的协调机制
    4.1 协调机制的概述
    4.2 水电开发者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
        4.2.1 水电开发者与生态环境的进化博弈分析
        4.2.1.1 引言
        4.2.1.2 前提假定
        4.2.1.3 模型的构建
        4.2.1.4 模型分析
        4.2.3 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补偿
        4.2.3.1 生态补偿的概念
        4.2.3.2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4.2.3.3 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4.3 水电开发者与移民的协调关系
        4.3.1 水电开发者与移民的进化博弈分析
        4.3.1.1 前提假定
        4.3.1.2 模型的构建
        4.3.1.3 模型分析
        4.3.2 移民补偿
        4.3.2.1 移民补偿的概念
        4.3.2.2 移民补偿的政策建议
        4.3.3 案例分析
        4.3.3.1 案例一
        4.3.3.2 案例二
        4.3.3.3 案例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

四、大渡河滚动开发正式起步(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2]大渡河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战略研究[D]. 李建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04)
  • [3]洪水频率分析与预报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 张冬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5(02)
  • [4]基于流域梯级开发的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D]. 唐斌斌. 中南大学, 2014(12)
  • [5]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研究[D]. 尹锦杰. 云南大学, 2013(06)
  • [6]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以西南地区山地城镇为主[D]. 吴勇. 重庆大学, 2012(05)
  • [7]攀西传奇[J]. 晏明光. 凉山文学, 2012(05)
  • [8]项目群管理在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中的应用[D]. 张海东. 清华大学, 2012(04)
  • [9]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研究[D]. 万世庆.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8)
  • [10]区域水电资源动态测算与协调机制研究[D]. 曾胜.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大渡河滚动开发正式启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