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防治芦苇试验

草甘膦防治芦苇试验

一、草甘膦防治芦苇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1](2021)在《扁秆荆三棱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胡宝,李慧琴,马丽,崔建强,郝全有[2](2021)在《新疆南疆抗草甘膦棉花品种的筛选及杂草防效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新疆植棉区残膜污染问题,倡导棉花无膜栽培,实现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引进筛选抗草甘膦棉花品种在南疆地区种植,调查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棉花的药害情况及棉田各类杂草的防治效果,分析喷施草甘膦对抗除草剂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棉田各类杂草的防治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节约田间管理成本;抗病盐杂3号品种抗除草剂较好,纤维长度为29.1 mm,整齐度为84.0%,纤维强度为29.0 cN/tex,衣分为40%,是一个理想的抗除草剂棉花品种。

周灵[3](2020)在《几种主要沉水植物生物炭的制备及对水中Cu2+和草甘膦的吸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沉水植物为水体中初级生产者,在水体物质循环及非生物和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被用来修复富营养化水体,长期维持水体清澈和生态平衡。但沉水植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生物量过大、秋冬自然死亡可能释放营养盐,造成二次污染,需要采用收割法对其生长进行管理。工业、农业发展使得水体中草甘膦、铜污染增多,高浓度的污染会抑制沉水植物生长,影响修复效果。为了提高沉水植物废弃物资源化程度,并去除沉水植物生长胁迫因素:草甘膦和铜。本文使用生长茂盛期收割的三种沉水植物植株为原料,分别在250℃、350℃、450℃高温下炭化2h,制得9种沉水植物基生物炭,表征并测量基本性质。选取KC350、YL250和HW450吸附水体中单一草甘膦或铜污染,研究各实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使用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曲线拟合两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探究复合污染水体中草甘膦和铜相互影响规律,用响应面法优化HW450对草甘膦和铜复合污染最优吸附条件。以下是本文主要研究结果:(1)9种沉水植物基生物炭的产率为35.11%-61.74%,p H为7.52-10.84,热解温度升高使得相同基质的生物炭产率降低,碱性增强;吸附碘值为423.39-607.49mg·g-1,比表面积为93.68-135.32 m2·g-1,其中HW450的吸附碘值及比表面积均大于其它8种生物炭;扫描电镜显示苦草基生物炭、伊乐藻基生物炭及HW250为蜂窝状孔结构,HW350、HW450为纤维状结构;热重分析显示炭化过程均可分成三个阶段:脱水—热解—固碳;红外光谱显示生物炭含有烯烃、炔烃、烷烃、含氧官能团,炭化温度升高,生物炭部分化学键消失或偏移。(2)铜和草甘膦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增速由快到慢,48小时后基本达到平衡;在生物炭吸附饱和范围内,去除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三种沉水植物基生物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86.347-113.686 mg/g,对草甘膦的最大吸附量为51.624-77.768 mg/g;在适合p H范围内,草甘膦和铜的去除率随p H先增后减,铜比草甘膦变化显着,除KC350吸附铜在p H=4去除率最大,其他五组实验均在p H=5时达到最大去除效果;生物炭投加量增加,能提高草甘膦和铜的去除率,平衡后铜的去除率接近100%,HW350、YL250、HW450对草甘膦的去除率分别为75.6%、76.5%、90.4%。除了HW450吸附Cu2+符合准一级方程,其他均符合准二级方程;三种生物炭对草甘膦和铜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综合六组吸附实验,三种生物炭的吸附性能表现为:HW450>YL250>KC350;对草甘膦和铜单一污染去除效果为:Cu2+>草甘膦。(3)铜能促进生物炭HW450吸附草甘膦污染,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显着。高浓度的草甘膦能抑制低浓度Cu2+的吸附,高浓度的Cu2+去除率受草甘膦浓度的影响较小。p H、HW450投加量、Cu2+浓度对生物炭吸附草甘膦和铜复合污染的交叉响应排序为:HW450投加量>Cu2+浓度>p H值。在p H=5.21,HW450投加量=0.06g,Cu2+浓度=27.32mg/L的条件下,能得到复合污染最优吸附效果:草甘膦去除率为97.44%,Cu2+为100%。

陈楸健[4](2019)在《微生物与生物炭协同修复草甘膦的效果与修复机理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低毒高效除草剂的典型代表,草甘膦已被广泛应用于杂草的防治,但随用量大幅增加,其对微生物、动植物甚至人类的不良影响日趋显着。针对草甘膦污染问题,本文以生物炭为载体分别通过浸泡吸附法和包埋交联法固定微生物用于去除草甘膦污染,并探究复合材料去除草甘膦的性能和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从长期施用草甘膦土壤中筛选出有较高草甘膦耐受能力的混合菌群,用于后续生物炭固定。通过考察不同浓度草甘膦、pH对微生物菌群生长的影响,探讨菌群的最适接种条件。通过考察微生物细胞破碎前后对草甘膦的去除效果,研究其对草甘膦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微生物对草甘膦有一定吸附降解能力,在200 mg·L-1的草甘膦溶液中,144h草甘膦去除率为29.68%,其中草甘膦的降解率为15.41%,降解途径为氨甲基膦酸/乙醛酸途径。pH=9,草甘膦浓度为200mg·L-1,培养20h时为该微生物菌群的最适接种条件。(2)采用浸泡吸附法和包埋交联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炭和小球并开展其对草甘膦吸附性能研究,并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全自动比表面积仪等表征手段以及动力学和等温模型分析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炭和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草甘膦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炭和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草甘膦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9.526mg·g-1、75.188mg·g-1和50.140 mg·g-1。进一步分析去除机理,推断出对草甘膦的吸附机理包括孔填充、静电引力、氢键、表面π-π键结合等方式。材料对草甘膦的降解主要依靠表面固定的微生物,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会在生长进入平稳期后逐渐消失,另外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糖成分可能有利于草甘膦的去除。(3)通过解吸实验和MIDI 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材料吸附草甘膦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0.01mol·L-1 NaCl溶液对吸附草甘膦后的材料进行解吸,平衡时解吸率分别为18.69%、11.11%和26.20%。吸附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固定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提高,但浸泡吸附法制备的材料有微生物泄漏的风险,包埋交联法可以有效限制微生物泄漏。

乔沛阳[5](2019)在《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物理、化学防治研究》文中提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90年引入山东黄河三角洲以后,在盐沼湿地迅速繁殖扩散,严重威胁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原生生态系统的安全,有效治理和控制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繁殖扩张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物理防治—刈割法和化学防治—除草剂法灭除互花米草,旨在探寻最佳的刈割条件和筛选可高效灭除互花米草的除草剂,为互花米草防治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刈割防治对互花米草生长繁殖的影响(1)刈割时间的选择对刈割处理的效果影响很大,在互花米草生殖生长初期进行低茬高刈割,灭草效果最佳,互花米草密度降低99.8%,残存互花米草的结穗率仅为3.4%,有效抑制了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并且根状茎活力最低,无性繁殖能力最弱。(2)低茬高的多次刈割可以完全灭除小区内互花米草,但刈割次数的增加会增加经济成本,试验发现2次低茬高刈割得到了极低的互花米草密度和结穗率,相较于多次刈割,2次低茬高刈割最为经济、高效。(3)刈割后的留茬高度严重影响互花米草萌发新苗的密度,低留茬刈割后互花米草新苗密度和结穗率均显着低于对照区,而高茬高刈割小区中互花米草新苗密度仍很高,即使高茬高刈割4次,新萌发米草的密度为对照处理的30%以上,且米草可以正常结穗。(4)低茬高刈割显着抑制了互花米草根状茎的活力,而高茬高刈割对互花米草根状茎活力的抑制非常有限。根状茎活力的变化趋势与刈割后互花米草新苗密度的增减一致,这说明根状茎活力决定了互花米草无性繁殖能力。2.喷施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生长繁殖的影响(1)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对互花米草的灭除效果最好,既能杀死互花米草地上部分从而完全抑制有性繁殖,又可完全抑制次年的无性繁殖。(2)氰氟草酯对互花米草的灭除效果也比较好,可以完全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和结穗,但抑制根状茎无性繁殖能力的效果稍差,草甘膦可以完全抑制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但无法抑制次年互花米草的无性繁殖。(3)施用除草剂在短期内会毒害某些底栖动物,但在1年后底栖动物种群数量与对照处理无显着差异。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与除草剂用量和施用时间息息相关,未来研究中,应在保证灭草效果的前提下,探索最佳用药时间和最低用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影响。

乔沛阳,王安东,谢宝华,王丽,韩广轩,梅宝玲,张希涛[6](2019)在《除草剂对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筛选可高效灭除互花米草的除草剂,为互花米草防治提供技术支持。2017年7月在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对互花米草茎叶喷施不同除草剂,在施药当年和次年对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大型底栖动物密度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效氟吡甲禾灵对互花米草的灭除效果最好,既能杀死互花米草地上部分从而完全抑制有性繁殖,又可完全抑制次年的无性繁殖;2)氰氟草酯对互花米草的灭除效果也比较好,可以完全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和结穗,但抑制根状茎无性繁殖能力的效果稍差,草甘膦可以完全抑制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但无法抑制次年互花米草的无性繁殖;3)施用除草剂在短期内会毒害某些底栖动物,但在1年后底栖动物种群数量与对照处理无显着差异。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与除草剂用量和施用时间息息相关,未来研究中,应在保证灭草效果的前提下,探索最佳用药时间和最低用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影响。

李欢欢,马小艳,姜伟丽,马亚杰,宋贤鹏,马艳[7](2019)在《棉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杂草与棉花争夺光、水肥、空间,传播病害虫,增加植棉物化成本及灌溉费用,降低棉花产量与棉纤维品质,因此棉田除草是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我国不同种植模式棉区的棉田杂草化学防除,截至目前已有大量报道。本文论述现阶段我国棉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介绍了棉田除草剂产品登记现状和部分棉田除草剂新品种,分析了防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以期为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何海娟[8](2019)在《哈密垦区棉田田旋花及其安全防除的研究》文中提出田旋花是新疆棉田常见的恶性杂草之一,贯穿于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常常通过缠绕棉株,并与其争夺水、肥、光照、空间等生存资源而危害棉花的生长势、产量和品质。为了明确田旋花在棉田危害及其安全防除,在哈密垦区初步调查了棉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棉田杂草类群,测定了不同药剂对田旋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观察了其对田旋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棉花脱叶期间进行田旋花防治,通过测定棉花小区产量、铃重、衣分、纤维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和纤维断裂比强度等指标,评估了除草剂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安全性,为棉花杂草防除提供了理论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对哈密垦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红星一场示范园、红星二场、黄田农场、红星四场4个地区36样点进行棉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哈密垦区棉田常见杂草共31种杂草,其中有禾本科杂草7种,阔叶类及其他杂草24种;在棉田发生相对多度高于30%的杂草共3种,分别为马唐、田旋花和马齿苋,其中田旋花发生最为严重,相对多度达到36.03%;相对多度在15%到30%的杂草有5种,其中禾本科4种;其余16种杂草发生的相对多度均在15%以下。可见,哈密垦区棉田杂草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其中以田旋花、马唐和马齿苋发生最为严重。(2)棉花脱叶期田旋花的药剂防除结果显示:57%2,4-滴丁酯(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种除草剂科学合理的混配施用对田旋花防除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表现为田旋花茎叶枯萎,对其根部也有较好的致腐烂作用,可以较好地控制其新芽萌发。因叶绿素含量直接关系到田旋花的光合作用,而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高低反应了田旋花的抗逆境能力,综合考虑除草剂对3个关键生理指标的影响,推荐高效防除田旋花的药剂主次顺序为: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57%2,4-滴丁酯(乳油)。(3)在棉花脱叶期,进行棉花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棉花脱叶前,进行棉田田旋花的防除,仅对棉花叶片、植株造成干枯现象,并不会对棉花产量造成显着的影响,况且可以减少棉花含杂质情况以改善棉花的品质。以棉花产量为关键指标,棉花品质为辅助指标,推荐棉花脱叶前3种药剂的最佳组合为:300g/hm257%2,4-滴丁酯(乳油)+7500g/hm2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900g/h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在棉花脱叶后,进行棉田田旋花的防除,不仅可以减少田旋花对棉花采收的干扰作用,还可以减轻第二年棉花田杂草发生情况,提升棉花品质。综合考虑棉花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推荐棉花脱叶后3种药剂的最佳组合为:150 g/hm257%2,4-滴丁酯(乳油)+37500g/hm2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350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谢宝华,韩广轩[9](2018)在《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花米草在其原产地具有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生态功能,但在被引入其他地区后,常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互花米草常被视为入侵种,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性以及防控方面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本研究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物替代防治、综合防治和防控策略6个方面综述了互花米草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类措施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案、防治效果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防治技术的不足,并提出生态风险分区防控等建议.

牛晓丛[10](2018)在《氮肥施用对生物炭修复农田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炭作为一种环境功能材料可被用于土壤改良、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修复中。本文通过吸附实验、土壤培养实验、植物栽培实验研究生物炭对Cd、As、草甘膦复合污染土壤的肥力、污染物修复效果、土壤酶活性影响,具体为:首先开展了土壤培养试验和植物栽培实验,研究生物炭对Cd、As和草甘膦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芦苇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pH、CEC、有机质)、土壤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FDA水解酶)、土壤中Cd、As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土壤对草甘膦吸附性能,并探究草甘膦在土壤中残留量的变化情况,通过植物栽培实验探究生物炭对青菜生长状况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然后进一步通过氮肥与生物炭复施培养实验,研究氮肥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Cd、As)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pH、CEC、有机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芦苇生物炭(550℃)提高了复合污染土壤的pH、CEC和有机质。培养第11周时,与对照组相比,高、低污染水平土壤的pH分别显着提高了13.29%和13.26%(P<0.05);土壤CEC分别提高了7.17%和7.66%;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62%和6.20%。芦苇生物炭(550℃)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培养第11周时,与对照组相比,高、低污染水平土壤的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9.99%和9.37%;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着提高了27.45%和20.30%(P<0.05);FDA水解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77%和6.24%。芦苇生物炭(550℃)有利于Cd的固定,但对As有活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高、低污染水平土壤的TCLP-Cd分别显着下降了28.57%和20.00%(P<0.05);TCLP-As分别升高了10.98%和2.89%。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的描述土壤对草甘膦的吸附,土壤对草甘膦最大吸附量为2529.772 mg/kg;芦苇生物炭(550℃)对草甘膦的吸附小于土壤;施用芦苇生物炭的东山土壤对草甘膦吸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比两种处理下土壤草甘膦残留量变化情况,添加生物炭(5%)土壤中草甘膦含量均基本低于对照组(不添加生物炭)。(2)植物栽培实验芦苇生物炭(550℃)提高了小青菜的产量和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高污染水平下,其产量和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81.65%和336.11%,而在低污染水平下分别增加了52.94%、55.31%。生物炭可为小青菜的生长提供营养元素,也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小青菜的生长。各处理组砷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BC1、CK1中镉的转运系数小于1;与对照相比,芦苇生物炭(550℃)的施用降低了小青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镉含量,但提高了砷含量。(3)氮肥(尿素)对芦苇生物炭(550℃)修复效果影响的研究与对照组(BC1、BC2)相比,高、低污染水平的土壤pH值分别显着降低了1.97%和2.12%,CEC分别降低了2.08%和0.08%,有机质分别降低了0.50%和2.28%。氮肥增加了生物炭修复土壤中的镉含量,降低了砷含量。与对照组(BC1、BC2)相比,高、低污染水平的土壤TCLP-Cd分别升高了2.92%和3.79%;TCLP-As分别降低了2.72%和0.38%。

二、草甘膦防治芦苇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甘膦防治芦苇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南疆抗草甘膦棉花品种的筛选及杂草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取样与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害观察
    2.2 棉田杂草种类调查
    2.3 防治效果
    2.4 籽棉和皮棉产量及衣分
    2.5 纤维品质
3 结论与讨论

(3)几种主要沉水植物生物炭的制备及对水中Cu2+和草甘膦的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炭研究进展
        1.1.1 生物炭的概况与特性
        1.1.2 生物炭的制作
        1.1.3 生物炭的应用
    1.2 生态修复及沉水植物系统的维护
        1.2.1 富营养化水体现状及生态修复
        1.2.2 沉水植物系统的维护方法
        1.2.3 沉水植物的资源化
    1.3 铜污染
        1.3.1 铜污染的现状
        1.3.2 铜污染的危害
        1.3.3 铜污染的治理
    1.4 草甘膦污染
        1.4.1 草甘膦简介
        1.4.2 草甘膦污染的危害
        1.4.3 草甘膦污染的治理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沉水植物基生物炭的制备及基本性质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生物炭的制备
        2.2.2 生物炭的基本特性
        2.2.3 生物炭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沉水植物基生物炭的基本特性
        2.3.2 沉水植物基生物炭的表征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沉水植物基生物炭对草甘膦和铜单一污染的吸附性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测量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吸附效果随时间的变化及吸附动力学拟合
        3.2.2 吸附效果随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变化及等温拟合
        3.2.3 吸附效果随溶液初始pH的变化
        3.2.4 吸附效果随生物炭投加量的变化
        3.2.5 吸附机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狐尾藻基生物炭对草甘膦和铜复合污染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测量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草甘膦及Cu~(2+)的相互影响作用
        4.2.2 响应面优化吸附条件
    4.3 讨论
        4.3.1 HW450对复合吸附系统中草甘膦及Cu~(2+)吸附
        4.3.2 HW450吸附污染物的应用意义
    4.4 本章小结
总结
    小结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4)微生物与生物炭协同修复草甘膦的效果与修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中的草甘膦污染
        1.1.1 除草剂草甘膦简介
        1.1.2 草甘膦来源及危害
    1.2 草甘膦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1.2.1 草甘膦污染修复技术
        1.2.2 生物炭对草甘膦吸附
        1.2.3 微生物对草甘膦去除
    1.3 固定微化生物研究进展
        1.3.1 微生物固定化方法
        1.3.2 固定化微生物在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原料
    2.2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2.2.1 培养基
        2.2.2 微生物菌剂
        2.2.3 微生物菌群最适生长条件研究
        2.2.4微生物菌群对草甘膦的去除培养实验
        2.2.5 微生物菌群的群落结构
    2.3 生物炭-微生物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2.3.1 芦苇生物炭的制备
        2.3.2 浸泡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炭
        2.3.3 包埋交联法制备生物炭固定微生物小球
    2.4 草甘膦吸附解吸实验
        2.4.1 吸附动力学实验
        2.4.2 等温吸附实验
        2.4.3 解吸实验
    2.5 吸附模型
        2.5.1 吸附动力学模型
        2.5.2 吸附等温模型
    2.6 分析测试方法
        2.6.1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2.6.2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
        2.6.3 傅里叶红外光谱
        2.6.4 Zeta电位
        2.6.5 草甘膦测定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生物对草甘膦的去除效果及最适条件研究
    3.1 微生物生长情况
    3.2 微生物生长最适条件
    3.3 微生物对草甘膦的去除效果及途径
        3.3.1 微生物对草甘膦的去除效果
        3.3.2 微生物对草甘膦的去除途径研究
    3.4 微生物群落结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微生物炭对草甘膦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4.1 材料表面结构及性质
    4.2 吸附动力学分析
    4.3 吸附等温模型分析
    4.4 吸附稳定性分析
    4.5 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包埋交联法的研究
    5.1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制备条件研究
    5.2 材料表面结构及性质
    5.3 吸附动力学分析
    5.4 吸附等温模型分析
    5.5 吸附稳定性分析
    5.6 机理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物理、化学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物理防治
        1.2.2 化学防治
        1.2.3 生物替代
        1.2.4 生物防治
        1.2.5 综合防治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刈割对互花米草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3.1 研究地点
    3.2 研究方法
    3.3 数据分析方法
    3.4 研究结果
        3.4.1 低茬高刈割对互花米草密度的影响
        3.4.2 高茬高刈割对互花米草密度和株高的影响
        3.4.3 不同茬高刈割对互花米草有性繁殖的影响
        3.4.4 刈割对互花米草根系活力的影响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生长繁殖的影响
    4.1 研究地点
    4.2 研究方法
    4.3 数据分析方法
    4.4 研究结果
        4.4.1 喷施除草剂对互花米草株高的影响
        4.4.2 喷施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结穗的影响
        4.4.3 喷施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生物量的影响
        4.4.4 喷施除草剂对次年互花米草克隆苗萌发的影响
        4.4.5 喷施除草剂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4.5 小结与讨论
        4.5.1 不同种除草剂防治互花米草效率差异分析
        4.5.2 喷施除草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刈割防治对互花米草的影响
    5.2 喷施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的影响
    5.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5.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除草剂对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试验设计
    1.3 防治效果监测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除草剂对互花米草株高的影响
    2.2 除草剂对互花米草抽穗的影响
    2.3 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生物量的影响
    2.4 除草剂对次年克隆苗的影响
    2.5 除草剂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不同除草剂治理互花米草效果的差异
    3.2 施用除草剂治理互花米草的环境影响
    3.3 结论

(7)棉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棉田化学除草技术
    1.1 棉田除草剂主要单剂应用
        1.1.1 棉花苗前化学除草。
        1.1.2 棉花生育前期化学除草。
        1.1.3 棉花生育中后期化学除草。
    1.2 棉田除草剂常见混剂应用
2 我国棉田除草剂产品登记现状
3 可用于棉田的除草剂新品种介绍
4 挑战与对策
    4.1 主要挑战
        4.1.1 棉田杂草群落发生演变。
        4.1.2 棉田化学除草防除适期短。
        4.1.3 棉田杂草出现抗药性。
        4.1.4 部分高效的棉田除草剂被淘汰或禁用。
    4.2 对策

(8)哈密垦区棉田田旋花及其安全防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田旋花的研究概述
        1.1.1 田旋花的生物学特性
        1.1.2 田旋花的药用价值
        1.1.3 田旋花的耐药性研究
    1.2 杂草与作物竞争的研究
        1.2.1 植物竞争的研究
        1.2.2 杂草与作物竞争的研究
    1.3 新疆棉田田旋花发生与防治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哈密垦区棉田杂草多样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
        2.1.3 调查统计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哈密垦区棉田单子叶杂草发生情况的研究
        2.2.2 哈密垦区棉田阔叶类杂草及其他杂草发生情况的研究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脱叶期间施用不同除草剂对田旋花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试验地概况
        3.1.4 试验设计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除草剂对田旋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3.2.2 不同除草剂对田旋花生理生化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脱叶期防除田旋花对棉花安全性的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地概况
        4.1.3 试验设计
        4.1.4 调查统计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脱叶前防除田旋花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4.2.2 脱叶前防除田旋花对棉花品质性状的影响
        4.2.3 脱叶后防除田旋花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4.2.4 脱叶后防除田旋花对棉花品质性状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互花米草防治研究概况
2互花米草防治方法
    2.1物理防治
        2.1.1人工去除
        2.1.2翻耕
        2.1.3碎根
        2.1.4覆盖遮荫
        2.1.5刈割
        2.1.6火烧
        2.1.7淹水
    2.2化学防治
    2.3生物防治
    2.4生物替代
    2.5综合防治
3防控策略
4研究展望

(10)氮肥施用对生物炭修复农田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田土壤污染概况
        1.1.1 土壤砷、镉污染
        1.1.2 土壤草甘膦污染
    1.2 生物炭应用研究
        1.2.1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1.2.2 生物炭对微生物的影响
        1.2.3 生物炭修复土壤污染
    1.3 氮肥施用相关研究
        1.3.1 氮肥与生物炭复施在土壤修复的研究
        1.3.2 氮肥与生物炭复施在土壤性质、微生物方面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案
        2.2.1 芦苇生物炭的制备
        2.2.2 污染土壤的制备
    2.3 实验设计与处理
        2.3.1 生物炭修复污染土壤的培养试验
        2.3.2 植物栽培实验
        2.3.3 施氮对生物炭修复污染土壤效果影响的培养试验
        2.3.4 草甘膦吸附试验
        2.3.5 草甘膦残留量的测定试验
    2.4 测定指标及提取方法
        2.4.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4.2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2.4.3 土壤重金属提取与测定
        2.4.4 草甘膦的提取与测定
        2.4.5 小青菜样品分析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芦苇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3.1 芦苇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3.1.1 芦苇生物炭对土壤pH的影响
        3.1.2 芦苇生物炭对土壤CEC的影响
        3.1.3 芦苇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4 分析与讨论
    3.2 芦苇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3.2.1 芦苇生物炭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3.2.2 芦苇生物炭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2.3 芦苇生物炭对FDA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3.2.4 分析与讨论
    3.3 芦苇生物炭对土壤TCLP提取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
        3.3.1 芦苇生物炭对TCLP-Cd的影响
        3.3.2 芦苇生物炭对TCLP-As的影响
        3.3.3 分析与讨论
    3.4 相关性分析
        3.4.1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
        3.4.2 TCLP提取态重金属含量与酶活性
    3.5 草甘膦吸附试验及分析
    3.6 土壤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测定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栽培实验
    4.1 生物炭添加对小青菜生长情况的影响
    4.2 小青菜各部分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积累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氮肥对芦苇生物炭修复复合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
    5.1 氮肥对芦苇生物炭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1.1 氮肥对生物炭提升土壤pH的影响
        5.1.2 氮肥对生物炭提升土壤CEC的影响
        5.1.3 氮肥对生物炭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1.4 分析与讨论
    5.2 氮肥对芦苇生物炭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研究
        5.2.1 氮肥对生物炭修复复合污染土壤中镉污染的影响
        5.2.2 氮肥对生物炭修复复合污染土壤中砷污染的影响
        5.2.3 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6.2 植物栽培实验
    6.3 氮肥(尿素)对芦苇生物炭(550℃)修复效果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四、草甘膦防治芦苇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扁秆荆三棱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的研究[D]. 李涛. 石河子大学, 2021
  • [2]新疆南疆抗草甘膦棉花品种的筛选及杂草防效研究[J]. 胡宝,李慧琴,马丽,崔建强,郝全有. 棉花科学, 2021(03)
  • [3]几种主要沉水植物生物炭的制备及对水中Cu2+和草甘膦的吸附性能研究[D]. 周灵.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4]微生物与生物炭协同修复草甘膦的效果与修复机理研究[D]. 陈楸健.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5]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物理、化学防治研究[D]. 乔沛阳.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6]除草剂对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影响[J]. 乔沛阳,王安东,谢宝华,王丽,韩广轩,梅宝玲,张希涛. 生态学报, 2019(15)
  • [7]棉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J]. 李欢欢,马小艳,姜伟丽,马亚杰,宋贤鹏,马艳. 中国棉花, 2019(05)
  • [8]哈密垦区棉田田旋花及其安全防除的研究[D]. 何海娟.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J]. 谢宝华,韩广轩.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 [10]氮肥施用对生物炭修复农田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研究[D]. 牛晓丛. 苏州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草甘膦防治芦苇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