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搜索技巧浅析

网络搜索技巧浅析

一、浅析网络搜索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马潇涵[1](2020)在《企业创新转换能力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早在2005年,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比重就达到了68.3%,2008年企业R&D经费支出占比71.7%,企业已经超越政府和科研机构,成为中国研发经费部门来源结构和执行结构中最重要的主体。以往文献主要关注公司层面、市场层面和宏观层面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而本文致力于从微观层面,研究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反应。两家研发水平相近的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可能截然不同,而且这是可以预见的,信息不对称更使得投资者很难准确辨别这两种公司。创新具有长周期、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特征,从而导致投资者很难准确估计创新的价值,同时,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了财务报告对创新信息的承载能力,因此,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信息不对称。以往文献只关注高研发公司的创新与股票收益的关系,本文提出使用创新转换能力指标,对高研发公司进行区分,研究发现,高能力公司和低能力公司的未来收入增长率和股票收益率均存在显着的差异。利用创新转换能力指标能够有效预测未来股票收益,以创新转换能力指标构建的套利组合可获得约12.7%的年化收益率。此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者定价偏离也是驱动创新转换能力对未来股票收益具有预测力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在介绍研究背景以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选取2007~2018年间我国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企业创新转换能力对未来股票收益的影响,并从信息环境和内部控制视角进行进一步分析,考察分析师降低信息不对称,纠正股价偏离的作用,以及内部控制解决代理问题,提高创新效率的作用。经过实证检验,本文发现:高能力公司增加研发投资对股票收益有正向影响,低能力公司增加研发投资对股票收益有负向影响。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控制水平低下会放大负向影响,分析师和研报的关注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纠正股价偏离,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为了解决创新转换能力指标与未来股票收益之间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首先检验了该指标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发现高能力企业增加研发投资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出;其次检验了企业其他投资对未来股票收益的影响,发现无论是长期的资本支出还是短期的营运资本,对未来股票收益都没有显着的影响;最后,检验了融资约束对创新转换能力的调节作用,发现融资约束能够促进高能力公司研发投入对股票收益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创新转换能力指标衡量的是公司将研发投资转化为销售收入的能力,而不是预测销售增长的技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创新投资的决策依据,使企业更加理性地面对创新,此外,还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完善与创新有关的会计准则和披露制度,以及建立健全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

王丁[2](2020)在《自然环境视野下的甘肃山水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历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等方面对于山水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甘肃山水画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同样如此。(1)甘肃境内自然地形复杂多样,人口民族性特征较为明显,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作为甘肃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境内自身的自然环境因素对甘肃山水画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总共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甘肃省境内地理环境的基本阐述,具体把甘肃省根据地理环境分为河东地区和河西地区,从中可以看出甘肃境内的自然环境因素对甘肃山水画发展的巨大影响力;第二部分则是对以改革开放为时间点,通过阐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发放后的甘肃山水画对甘肃山水画发展中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的大致分析;第三部分则是将甘肃省按照区域划分为陇南地区、陇东陇西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甘南高原四个地区,对划分的具体四个地区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与山水画的密切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甘肃这四个地区之内的自然环境与甘肃山水画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最后一部分则是通过对之前所发现的甘肃山水画的地理和文化优势中所提出的相应问题进行思考,最终体现出地理自然环境因素对于甘肃山水画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

陈雪地[3](2020)在《基于自动设计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近几十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而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使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处理研究也在这几年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医学图像识别、检测、分割、跟踪等诸多领域上,达到了其他非深度学习方法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逐渐成为医学图像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然而,当前众多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类技术,若想进一步发展,达到比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更优秀的分类性能,就应该结合医学图像本身的特点和神经网络结构特点进行研究。然而,随着神经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通过人工设计改进神经网络结构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图像分类性能,使计算机更准确地识别病症,本文通过研究自动设计神经网络技术,并结合医学图像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医学图像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算法在给定医学图像数据集上进行搜索,旨在找到一个适合这个数据集的最佳神经网络结构,这一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无需人工介入,相比于普通人工设计神经网络结构,它在这一类分类任务中的表现会更加出色。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神经网络的结构搜索方法;二是如何将自动设计神经网络技术适配于医学图像分类,从而达到比传统深度学习方法更好的分类性能。首先本文研究了自动设计神经网络。本文研究了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深入理解现有神经网络结构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神经网络结构构成方法。采用强化学习的算法思想,设计出兼具效率和准确性的神经网络结构搜索算法,用于筛选具有优秀分类性能的神经网络结构。同时借助生成对抗网络、参数共享、网络结构逐层堆叠等思想和算法,优化搜索效率,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其次,本文利用先前自动设计神经网络的研究成果,结合医学图像的特点,设计出完整的基于自动设计神经网络技术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比传统方法更优秀的分类效果。此外,本文针对医学图像分类任务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例如数据量大、标签不明确、数据类别分布极端不平衡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从而得到更好的针对措施。

余子媛[4](2019)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媒介母乳喂养信息特性对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影响下,我国母婴家庭数量及人群总量稳步增长。对初生婴儿来说,母乳是天然的最佳食品,母乳喂养对母亲及宝宝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据调查显示,我国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提升母乳喂养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健康信念模式,以广州地区孕产妇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深度访谈法,分析不同媒介的母乳喂养信息对孕产妇母乳喂养信念及行为的影响,以期优化母乳喂养信息的传播方式,提高孕产妇对母乳喂养信息的信任度,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经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研究表明,受访孕产妇普遍对母乳喂养持支持态度,而对不同媒介渠道提供的母乳喂养信息的信任度和充分度感知不同,会影响其母乳喂养信念和行为。其中,受访者的职业和收入对母乳喂信念的影响较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信息的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行动线索会对母乳喂养行为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而信息的感知严重性、感知障碍性会对母乳喂养行为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信息充分度、信任度均会对母乳喂养行为改变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因此,健康信念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孕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并对其母乳喂养行为进行预测。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孕产妇对母乳喂养信息获取、健康信念的形成是促进孕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关键。要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需要提高传统媒体及医疗机构的母乳喂养信息传播力度,可与新媒体渠道相结合,规范和提高社交媒体母乳喂养信息的科学性,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应结合80、90后孕产妇的喜好,形成个性化的母乳喂养信息传播渠道,以保证孕产妇获得足够、充分的母乳喂养信息,提升母乳喂养信心,科学进行母乳喂养。

周龙华[5](2019)在《基于电影建筑学对建筑空间叙事性手法的研究》文中提出体验经济是心时代浪潮下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模式。同样,在建筑领域也越来越关注空间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空间情境的表达、人体感知的获取和事件历时的叙事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电影作为一门与建筑最为接近的综合艺术类型,在时间结构、蒙太奇手法、情景造型、体验感知、叙事表达等多方面存在关联性。电影建筑学是一种基于电影艺术编排的设计手法,通过营造空间的叙事性情境来影响人的感知与体验。关于建筑空间的叙事性手法研究,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的缘起、背景和对象,表达了研究的多方面目的和意义,详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制定了研究框架。第二章系统的介绍了电影建筑学和建筑叙事学的叙事性,总结了四点关于影像叙事和空间叙事的关联性: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蒙太奇手法、情境造型。第三章基于电影建筑学构建了叙事性手法的指导框架:剧本的编排、要素的选择、动线的组织、情节的表达、境界的升华。第四章从叙事动线组织方式的角度出发,以线性叙事、平行叙事、立体叙事、表现叙事四个方面展开电影与建筑作品的对比性分析。第五章从文本叙事、影像叙事和经验叙事为主题展开叙事性空间的案例分析,并以三个方向进行设计试验。第六章是总结与展望,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总、和创新点和关联性学科拓展,第二部分阐述了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黄慧[6](2019)在《《网络搜索引擎研究》(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在当今社会可谓迅捷,各国之间探讨交流网络知识、共商网络问题愈发普遍,这使得计算机网络翻译在整个翻译领域的地位与日俱增。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出版图书Web Search Engine Research第五章——“网络检索有效性评测”的中译作为实际案例,以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提出的跨学科理论——信息论为理论视角,分析计算机网络类文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翻译方法。因笔者所选的源语文本属信息型为主、表达型为辅的科技类文本,学科术语、特殊符号、图形、表格、公式、运算是该文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且拙译的读者群为希望进入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知识是主要目的。因此,实施翻译任务时,笔者需在充分理解原文信息的前提下,思考如何采用通俗易懂的中文表述,将原文中所蕴含的专业化知识传达给译文读者,使其充分理解源语文本的表达意图。故而,在信息论的指导下,笔者凭借本科所学的信息检索知识,运用了直译法、借用法、加注法、增补法、拆分法等翻译方法,力图准确、简明、完整地向译文读者传递源语文本中的信息。本翻译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翻译任务描述主要交代翻译任务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翻译文本阐释分别阐述计算机网络文本的出处、内容及特征;第三部分对翻译的过程进行说明,包括译前准备、译中执行和译后校对,译前准备包括翻译内容的概览、指导理论的明确、平行文本的搜集、翻译工具的遴选以及术语表的整理和设立,译中执行涵盖原文本的初译、翻译难点的攻克、术语表的修正和初译稿的改进,译后校对则包含自我校对和他人校对;第四部分依托信息论这一传播学理论,着重探究该文本第五章中学科术语、图表公式以及文体风格的翻译,试图探求这几大特色内容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处理手段;在最后一个部分中,笔者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做出总结,归纳整个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以及尚待完善的不足。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本论文依托的文本章节“网络检索有效性评测”概述了评测信息检索系统总体质量的各类指标,既有利于网络检索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国外领先的评估经验,国内搜索引擎的发展创新也有了更多的考量和启发。其次,笔者主动选择网络信息检索作为本次翻译任务的研究方向,借此对笔者本硕知识的相互提升产生潜在的助益作用。再次,笔者从跨学科的传播学理论视角剖析计算机网络类文本的翻译,希冀为该类文本的翻译提供更多新的理论参照。最后,本翻译报告以此次翻译实践中运用的翻译方法为焦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究计算机网络文本的汉译方法,并为之后同类型翻译的文本分析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

游岚[7](2019)在《中国盖碗茶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茶文化起源至今,茶具就伴随着茶文化不断发展变化,茶具作为茶文化的外在呈现形式之一集艺术性、文化性于一身,盖碗茶具是中国茶具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盖碗茶具的发展反映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饮茶习惯的不同、审美追求的变化,其造型、材质、装饰、组成部分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盖碗茶具的研究对中国茶文化传播和茶具产业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对盖碗茶具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出盖碗各个组成部分出现的原因和意义,挖掘盖碗茶具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结合图片收集、实物考察、文字资料整理等对盖碗茶具从造型形态、制作工艺、纹样分析、纹饰技法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以G20峰会习主席接待外宾使用的盖碗—“杭州的声音”作品为例,通过收集图片、资料整理、参加设计师分享会等方式对其造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设计思维,解析审美特质在造型中的呈现方式。综合以上探索,思考现代盖碗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拓展使用盖碗茶具的人群,为现代忙碌的生活增加一种优雅的社交方式。盖碗茶具虽然历史悠久,但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希望本文的阶段性研究能为现代盖碗茶具的设计研究与发展,为推动中国盖碗茶具的传播尽一份力。

马碧云[8](2019)在《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旅游客流量非线性预测研究 ——以九寨沟景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出门旅游,旅游业蓬勃发展。预测旅游需求是旅游业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准确的预测趋势和模式,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制定组织良好的旅游战略,并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并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从不断增长的旅游业中获益。因此,准确预测景区的游客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利用网络搜索数据对九寨沟每日游客量进行非线性预测,通过范围选词法及直接选词法确定了八个网络搜索关键词,分别是“九寨沟”,“四川九寨沟”,“九寨沟图片”,“九寨沟旅游”,“九寨沟旅游攻略”,“九寨沟地图”,“九寨沟景区”和“九寨沟天气”。对九寨沟每日游客量及八个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网络搜索数据可以用来预测九寨沟游客量的结论。使用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单个九寨沟游客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建立AR(1)模型,R2达到86%,RMSE为0.372359,拟合优度较高,但其无法体现网络搜索数据对游客量的影响。为了研究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九寨沟游客量预测,采用SVR算法模型与GBRT算法模型,结合网络搜索数据,对九寨沟游客量进行拟合及预测。在SVR研究中,分别选取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高斯核函数对样本进行拟合预测,可以发现支持向量回归的性能与核函数的选择有关,其中高斯核函数的R2达到74%,RMSE为0.506183,拟合优度最好,同时预测效果在三种核函数中也表现最好,整体预测趋势贴近真实值,但纵然是三种核函数中拟合最好的高斯核函数,在拟合度上也不及AR模型。在GBRT研究中,使用梯度提升回归算法对样本进行拟合预测,其拟合优度R2达到95%,RMSE为0.211645,整体趋势与真实值相似,在各个波动转折点都有较优的表现,在两个高峰值都做到了准确预测。比较三种预测方法,最后得到加入网络搜索数据的GBRT模型拟合优度最佳且预测性能最好。最后使用效果最好的GBRT算法对网络搜索数据进行时效性研究,即研究网络搜索数据在预测游客量时是否具有提前性。使用提前一天至七天的百度搜索数据分别对九寨沟游客量进行预测,发现提前两天、提前三天和提前四天的百度搜索数据都能有效提高模型精度,其中提前两天的百度搜索数据在预测当天的九寨沟游客量数据时,模型精度最高。以RMSE为评判标准,则模型精度提高6.36%。这从侧面反映了游客的决策过程,大多数人在出行前都会对游玩目的地进行相应的网络搜索,主要集中在出行前的两三天,其中提前两天进行搜索的较多。由于GBRT对于节假日及旅游高峰期(暑假、国庆假期)的预测较为优秀,因此使用提前两天的百度搜索数据对九寨沟的暑假游客量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显示提前两天的百度搜索数据不仅可以预测出九寨沟景区在暑假阶段的每日游客量趋势,而且对峰值的预测也较为准确,拟合优度R2达到99.53%。以RMSE为评判标准,相较于当期百度搜索数据的预测结果,模型精度提高4.5%。

王静[9](2019)在《英汉职业翻译中的译者搜索行为研究 ——以任务熟悉度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传播的今天,译者使用软、硬件工具搜索信息资源已成为笔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搜索因其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逐渐替代了查询纸质词典、百科辞典或其他参考资料的行为,并已融入译者的翻译全过程。搜索在翻译问题解决中扮演的协调性、策略性作用在诸多研究者的翻译能力描述探索中均有提及,本研究基于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探索和描述职业译者的搜索行为和特征,比较译者执行熟悉的常规翻译任务和不熟悉的非常规翻译任务中的搜索行为,以发现译者的知识补偿机制,解构职业译者相关知识的建构行为,并对未来搜索课程或相关培训提出建议和思考。本研究抽选翻译公司内的职业译者作为受试对象参加两类任务的实验,通过观察受试者翻译行为和理论推演设立研究问题,并建构搜索频次、信息资源类型、信息需求表征方式的改变频次、搜索时长等指标解释搜索行为特征。研究得出4个结论:1)受试者的搜索频次与任务类型无关,但新Dale-Chall公式得分与信息需求的数量和搜索频次相关。2)受试者在非常规翻译任务中并没有显着增多调取专业领域知识类资源的频次,只是显着增多了词典类资源和轻应用资源的使用频次,停留轻应用资源的时长也显着增加。3)受试者在非常规翻译任务中改变信息需求表征方式的频次显着增多,并在3个提问式的策略和信息需求表征风格呈现显着的区别性特征。4)受试者在非常规翻译任务中的搜索时长和停留源语文本/译入语文本的时长显着缩短,搜索时长和译者停留信息资源的时长与信息需求解决正确率呈负相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录屏、译后回溯性访谈、问卷调查等三角验证的方法提取搜索行为数据,并进行量化统计和比较,通过推演和受试者的反馈得出职业译者的搜索行为概览图。本研究建构出译者在搜索过程中建立的搜索策略和途径,其中包括搜索顺序、各类硬件使用、工具软件选择、互联网技术介入、大数据技术采纳等。基于搜索是人机交互的综合、复杂的过程观点,本研究描述了各翻译行为和相关搜索行为的关系,概括出搜索的复合性、场合性、补偿性和外缘性的特征,由此建议翻译训练中应考虑加入搜索培训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译者利用搜索解决翻译问题的复合能力。本研究中的搜索研究发现也可为职业译者能力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所检验的搜索指标可作为职业译者搜索能力发展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参数。

吕盛祥[10](2019)在《基于集成回声状态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声状态网络(Echo State Network,ESN)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高效神经网络工具,并已被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各个研究与应用领域。然而,现实中的时间序列往往呈现出高维度、非线性、不平稳、序列特征多变等性质,使用现有的ESN技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依然存在不足。集成学习技术通过有效组合若干模型,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预测方法容易过拟合和不稳定等缺陷,而目前基于集成学习策略的ESN建模方法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本文以时间序列预测为背景,结合各领域实际应用问题,研究基于集成学习策略的ESN预测建模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集成学习方法通常需要组合一定规模的基础模型,因此计算和存储都比较占用资源,并且目前的神经网络集成预测研究很少考虑集成效率和资源消耗,因此本文提出具有稀疏结构的自适应提升集成ESN预测方法(Adaboostsp-ESN),通过在传统的Adaboost集成算法中引入模型筛选机制,Adaboostsp-ESN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并保证了预测精度。结合国内工业用电需求预测实际问题,本文对所提出的Adaboostsp-ESN模型进行了性能验证。其次,虽然ESN对时间序列具有很好的拟合能力,但在面对高维度数据时的特征提取能力不足,无法有效从高维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预测特征。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组合堆叠自编码神经网络(Stacked Autoencoder,SAE)和ESN的神经网络集成预测模型(SAEN),利用SAE深度网络的逐层特征学习能力和ESN的序列拟合能力解决高维时间序列预测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大规模网络搜索指数时间序列的旅游需求预测问题,并结合这一实际预测问题验证了SAEN的预测性能和方法特性。最后,考虑到ESN本身不具备特征选择机制,不能较好地处理多因素时间序列,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特征分组的ESN集成预测模型(RF-ESN)。RF-ESN是一种融合了特征选择能力的集成ESN方法。RF-ESN使用随机森林对外部因素进行自动分组,得到当前抽样数据集下最具辨识能力的预测特征子集。RF-ESN基于分组特征和抽样数据集学习若干ESN网络,因而提高ESN的泛化能力。RF-ESN适用于多因素影响下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并能基于回归树的特征选择路径对外部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弥补了集成神经网络特征选择能力的不足。本文基于WTI国际原油价格预测这一经典预测问题,对RF-ESN的性能进行评估,同时基于RF-ESN的输出结果对原油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浅析网络搜索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网络搜索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创新转换能力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内容安排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2 本文的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 企业创新活动的衡量指标
    2.2 企业创新活动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2.1 企业创新活动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2.2.2 企业创新活动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2.2.3 企业创新活动与经营绩效非线性相关
    2.3 企业创新活动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2.3.1 以托宾Q值衡量企业价值
        2.3.2 创新活动与股票收益率的关系
    2.4 信息不对称下分析师的作用
    2.5 本章小结
3.创新转换能力影响股票收益的指标选取及研究假设
    3.1 变量的指标选取
        3.1.1 创新转换能力的指标选取
        3.1.2 股票收益率的指标选取
        3.1.3 其他指标选取
    3.2 研究假设及计量模型
4.创新转换能力影响股票收益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4.2 创新转换能力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4.2.1 交叉分组的组合收益率分析
        4.2.2 因子模型的超额收益率分析
        4.2.3 面板数据OLS回归分析
    4.3 创新转换能力指标的内生性问题
        4.3.1 创新转换能力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4.3.2 其他支出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4.3.3 融资约束对创新转换能力的调节作用
    4.4 稳健性检验
        4.4.1 重新计算创新转换能力指标
        4.4.2 控制其他与创新活动相关的变量
        4.4.3 其他分组比例
5.基于信息环境和内部控制视角的分析
    5.1 网络搜索指数
    5.2 分析师关注
    5.3 内部控制指数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自然环境视野下的甘肃山水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甘肃的地理环境概述
    第一节 、河东地区
    第二节 、河西地区
第二章 甘肃山水画发展概述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甘肃山水画
        1.题材的选择
        2.艺术语言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甘肃山水画
        1.题材的选择
        2.艺术语言
    第三节 、外省山水画家对甘肃山水画的影响
第三章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甘肃山水画创作
    第一节 、陇南山水画
        1.浅中切割浅山丘陵盆地地貌区
        2.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区
        3.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区
    第二节 、陇东、陇西黄土高原山水画
        1.陇东地区
        2.陇西地区
    第三节 、河西走廊山水画
        1.祁连山地
        2.大漠戈壁
    第四节 、甘南山水画
        1.夏河县拉卜楞寺景区
        2.迭部县扎尕那景区
        3.碌曲县郎木寺镇
第四章 甘肃山水画创作的前景与展望
    第一节 、甘肃山水画的地理优势
    第二节 、甘肃山水画的文化优势
    第三节 、甘肃山水画面临的问题
    第四节 、对甘肃山水画发展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录
毕业创作
致谢

(3)基于自动设计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医学图像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2.1 医学图像分类研究综述
        2.1.1 基于非深度学习方法的医学图像分类研究
        2.1.2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类研究综述
    2.2 自动搜索神经网络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动设计神经网络方法
    3.1 引言
    3.2 自动设计神经网络基本结构和原理
        3.2.1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3.2.2 采用分层设计神经网络结构
        3.2.3 分层结构中的CELL结构设计
    3.3 推进式搜索策略
    3.4 自动设计神经网络的算法设计
        3.4.1 Q-LEARNING算法基本原理
        3.4.2 基于Q-LEARNING的搜索算法设计
    3.5 使用参数共享的方法加速搜索过程
    3.6 实验准备与过程
        3.6.1 实验数据集
        3.6.2 实验所用神经网络结构
        3.6.3 实验过程中其他工作
    3.7 实验结果与分析
        3.7.1 实验结果分析1,搜索算法效率分析
        3.7.2 实验结果分析2,神经网络性能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快速搜索算法
    4.1 引言
    4.2 神经网络结构信息的矩阵编码表示形式和数据预处理
    4.3 生成对抗网络的基本原理
    4.4 针对神经网络结构矩阵编码的生成对抗网络设计
        4.4.1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搜索算法
        4.4.2 不同生成对抗网络效果研究
    4.5 实验过程
        4.5.1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搜索实现过程总览
        4.5.2 评价指标
    4.6 实验结果和分析
        4.6.1 生成对抗网络加速效果分析
        4.6.2 不同生成对抗网络类型对实验结果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自动设计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自动设计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总体过程
    5.3 医学图像数据特点及预处理方法
        5.3.1 医学图像数据集预处理和数据增强方法
        5.3.2 针对未知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5.4 在大规模医学图像数据集上搜索最佳神经网络结构
        5.4.1 使用EARLY-STOP和外插值法加速搜索过程
        5.4.2 使用部分数据集快速搜索网络结构
        5.4.3 搜索过程中的模型评估方法
    5.5 在大规模医学图像数据集上训练最优神经网络
        5.5.1 实验对照组设置
        5.5.2 神经网络性能评价
    5.6 实验结果和分析
        5.6.1 不同神经网络结构分类性能评估与分析
        5.6.2 未知标签U不同处理方式结果与分析
        5.6.3 搜索过程中部分数据集设置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媒介母乳喂养信息特性对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和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概念、理论与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2 健康信念模式
    2.3 研究设计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受访孕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3.2 受访孕产妇一般信息与母乳喂养态度交叉分析
    3.3 受访孕产妇一般信息对母乳喂养行为影响交叉分析
    3.4 受访孕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和信息需求情况分析
4 受访孕产妇对不同媒介的母乳喂养信息传播现状分析
    4.1 受访孕产妇获取母乳喂养信息的渠道分析
    4.2 受访孕产妇获取母乳喂养信息的信任度和充分度分析
    4.3 受访孕产妇获取母乳喂养信息的来源和形式情况分析
5 验证研究假设
    5.1 健康信念模式媒介母乳喂养信息各特性相关性分析
    5.2 健康信念模式下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电影建筑学对建筑空间叙事性手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心时代的呼唤
        1.2.2 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1.2.3 建筑空间的体验性
        1.2.4 建筑设计的创新性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电影建筑学的范畴——理论
        1.3.2 建筑空间的研究对象——客体
        1.3.3 叙事性的体验感知——主体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6.3 国内外教学实践现状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影和建筑空间的叙事关联性研究
    2.1 电影建筑学
        2.1.1 概念发展
        2.1.2 电影建筑
        2.1.3 建筑电影
        2.1.4 电影建筑学
    2.2 建筑叙事学
        2.2.1 概念发展
        2.2.2 建筑叙事
        2.2.3 叙事实践
        2.2.4 空间叙事性
    2.3 电影影像叙事与建筑空间叙事的关联性
        2.3.1 时空特征——时间结构
        2.3.2 时空特征——空间结构
        2.3.3 体验特征——蒙太奇手法
        2.3.4 本体特征——情境造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电影建筑学对空间叙事性设计手法的研究
    3.1 建筑空间叙事的剧本编排——秩序性
        3.1.1 意义作用
        3.1.2 剧本题材
        3.1.3 剧本主题
        3.1.4 剧本编排
    3.2 建筑空间叙事的要素选择——多样性
        3.2.1 意义作用
        3.2.2 要素特征
        3.2.3 要素形式
        3.2.4 要素设定
    3.3 建筑空间叙事的动线组织——节奏性
        3.3.1 意义作用
        3.3.2 线性组织
        3.3.3 非线性组织
        3.3.4 反线性组织
    3.4 建筑空间叙事的情节表达——生动性
        3.4.1 意义作用
        3.4.2 空间界面
        3.4.3 技术营造
        3.4.4 感知营造
    3.5 建筑空间叙事的境界升华——启发性
        3.5.1 意义作用
        3.5.2 升华元素
        3.5.3 叙事修辞
        3.5.4 境界营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影叙事和建筑叙事案例的对比性解析
    4.1 线性叙事性对比
        4.1.1 概念介绍
        4.1.2 电影《调音师》解析
        4.1.3 葛如亮——习习山庄
        4.1.4 对比性分析
    4.2 平行叙事性对比
        4.2.1 概念介绍
        4.2.2 电影《云图》解析
        4.2.3 丹尼尔·里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4.2.4 对比性分析
    4.3 立体叙事性对比
        4.3.1 概念介绍
        4.3.2 电影《盗梦空间》解析
        4.3.3 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
        4.3.4 对比性分析
    4.4 表现主义叙事对比
        4.4.1 概念介绍
        4.4.2 电影《卡里加里博士》解析
        4.4.3 弗兰克·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4.4.4 对比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影建筑学对建筑空间叙事性设计的尝试
    5.1 命题一:文本剧本——文本空间叙事性设计
        5.1.1 但丁纪念堂——精神映射
        5.1.2 诗学叙事——情景叙事
        5.1.3 《小石潭记》空间叙事转译——路径叙事
        5.1.4 文本叙事性手法总结
    5.2 命题二:电影剧本——影像空间叙事性设计
        5.2.1 张永和的《后窗》——窥视游戏
        5.2.2 王麟杰的《雨中的凝视》——介质转变
        5.2.3 电影《黑暗面》空间叙事转译——空间并存
        5.2.4 影像叙事性手法总结
    5.3 命题三:摄影剧本——经验空间叙事性设计
        5.3.1 马岩松的鱼缸——运动记忆
        5.3.2 庄子玉的张家港教堂——拼贴叙事
        5.3.3 摄影《经验建筑》空间转译叙事——经验叙事
        5.3.4 经验叙事性手法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论文研究总结
        6.1.2 论文创新点
        6.1.3 关联性学科拓展
    6.2 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图片汇总
    附录 B 表格汇总
    附录 C 影片观摩目录
    附录 D 建筑案例及着作目录
    附录 E 《小石潭记》原文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网络搜索引擎研究》(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的选择背景
    1.2 任务的实施意义
第二章 翻译文本阐释
    2.1 文本的相关出处
    2.2 文本的基本内容
    2.3 文本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翻译过程说明
    3.1 译前辅助要素的准备
        3.1.1 了解翻译内容
        3.1.2 确定指导理论
        3.1.3 搜集平行文本
        3.1.4 准备翻译工具
        3.1.5 设立术语表
    3.2 译中翻译活动的执行
        3.2.1 初步翻译原文本
        3.2.2 解决翻译难点
        3.2.3 厘正术语表
        3.2.4 修改初译稿
    3.3 译后稿件错误的校对
        3.3.1 自我校对
        3.3.2 他人校对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计算机网络文本中学科术语的规范
        4.1.1 简易术语的信息对应
        4.1.2 惯用术语的信息借用
        4.1.3 晦涩术语的信息解释
    4.2 计算机网络文本中图表公式的呈现
        4.2.1 直观符号的信息保留
        4.2.2 缺省寓意的信息增补
        4.2.3 错杂定理的信息综合
    4.3 计算机网络文本中文体风格的把握
        4.3.1 有序句式的信息替换
        4.3.2 无序句式的信息调整
        4.3.3 冗长句式的信息拆分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5.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原文与译文
附录2 注释
附录3 图5.1 和图5.
附录4 术语表
附录5 翻译辅助工具及平行文本
致谢词

(7)中国盖碗茶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述法
        1.5.2 分类法
        1.5.3 系统分析法
        1.5.4 比较分析法
        1.5.5 个案分析法
2 盖碗茶具的发展过程
    2.1 饮茶习惯对盖碗的影响
    2.2 盖碗茶具的演变
        2.2.1 汉代时初现
        2.2.2 唐朝时发展
        2.2.3 宋代时改良
        2.2.4 明清时流行
    2.3 本章小结
3 盖碗茶具的造型与工艺
    3.1 盖碗的造型与形态
        3.1.1 盖的造型形态分析
        3.1.2 碗的造型形态分析
        3.1.3 托的造型形态分析
    3.2 盖碗的制作工艺
        3.2.1 使用材料
        3.2.2 塑形方式
        3.2.3 装饰工艺
    3.3 本章小结
4 盖碗茶具的纹样分析
    4.1 纹样与吉祥图样
        4.1.1 以寿字为主体纹饰
        4.1.2 以祥瑞之物为主要题材
    4.2 纹样与人物故事
    4.3 纹样与自然风光
    4.4 纹样与生活题材
    4.5 不同时期的纹样特点
        4.5.1 唐代的纹样特点
        4.5.2 宋代的纹样特点
        4.5.3 元代的纹样特点
        4.5.4 明清的纹样特点
    4.6 本章小结
5 盖碗茶具的纹样绘制技法
    5.1 釉上彩工艺
    5.2 釉中彩工艺
    5.3 釉下彩工艺
    5.4 本章小结
6 盖碗设计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6.1 “杭州的声音”盖碗设计案例分析
    6.2 “十二月·节日历”盖碗设计实践
        6.2.1 设计背景
        6.2.2 节日介绍
        6.2.3 设计图纸
        6.2.4 纹样寓意
    6.3 本章小结
7 对当代盖碗设计的启示
    7.1 传承盖碗茶具的文化内涵
    7.2 实现盖碗茶具的纹样创新
    7.3 突破盖碗茶具的传统形制
    7.4 唤起盖碗茶具的使用热潮
    7.5 推动盖碗茶具的多元发展
8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个人简介
致谢

(8)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旅游客流量非线性预测研究 ——以九寨沟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SVR介绍
        3.1.1 支持向量机
        3.1.2 支持向量回归
    3.2 GBRT介绍
        3.2.1 Boosting和Adaboost
        3.2.2 提升树与梯度提升回归树
第4章 旅游客流量数据及网络搜索关键词分析
    4.1 旅游客流量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4.2 相关网络关键词来源及选取
    4.3 九寨沟游客量及网络搜索数据描述性统计
    4.4 网络搜索数据对旅游客流量的影响性分析
        4.4.1 相关分析
        4.4.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第5章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旅游客流量预测研究
    5.1 九寨沟每日游客量时间序列研究
    5.2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九寨沟每日游客量非线性预测研究
        5.2.1 SVR与GBRT的样本处理
        5.2.2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SVR研究
        5.2.3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GBRT研究
    5.3 时间序列模型、支持向量回归与梯度提升回归综合比较
第6章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GBRT预测应用
    6.1 网络搜索数据时效性研究
    6.2 对暑假数据的预测研究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英汉职业翻译中的译者搜索行为研究 ——以任务熟悉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缘起
    1.3 研究问题
        1.3.1 译者搜索行为的研究
        1.3.2 译者搜索行为研究的局限性
        1.3.3 提出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译者使用词典的研究
        2.1.1 纸质词典的使用研究
        2.1.2 电子词典的使用研究
    2.2 译者的信息需求和搜索习惯调查研究
    2.3 翻译过程中的译者搜索行为研究
        2.3.1 语言方向与搜索行为研究
        2.3.2 不同翻译任务中的搜索行为与外部资源评价研究
        2.3.3 译者翻译能力与搜索行为的研究
    2.4 已有研究的贡献及局限性
        2.4.1 已有研究的贡献
        2.4.2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翻译能力与搜索能力
        3.1.1 翻译能力与翻译专长
        3.1.2 翻译能力框架中的搜索能力
        3.1.2.1 PACTE的翻译能力模型与工具能力
        3.1.2.2 TransComp的翻译能力模型与工具和研究能力
        3.1.2.3 EMT的翻译能力框架与信息挖掘能力/技术能力
        3.1.2.4 翻译能力模型小结
    3.2 翻译问题与搜索
        3.2.1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2.1.1 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3.2.1.2 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
        3.2.2 翻译问题的复杂性
        3.2.3 问题与搜索
        3.2.3.1 信息需求和翻译问题
        3.2.3.2 搜索行为的研究指标
第四章 实验设计
    4.1 研究方法与实验步骤
        4.1.1 研究方法
        4.1.2 实验步骤
    4.2 受试者选择
    4.3 实验材料选择和评价方法
        4.3.1 实验材料选择
        4.3.2 实验材料评价方法
    4.4 问卷设计与发放
    4.5 实验数据转写原则
        4.5.1 翻译过程的阶段分类转写原则
        4.5.2 搜索行为相关指标的转写原则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初步分析
    5.1 问卷调查分析
        5.1.1 搜索习惯与认识的调查分析
        5.1.2 信息需求解决与解决途径调查
        5.1.3 词典、搜索引擎和语料库的使用调查
    5.2 视频数据概述
    5.3 信息需求结果分析
        5.3.1 信息需求概述
        5.3.2 信息需求的差异化表现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搜索频次与任务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6.1.1 假设1 的提出
        6.1.2 实验数据初步分析
        6.1.3 包含机器翻译的数据处理
        6.1.4 检验结果分析
        6.1.4.1 信息需求数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6.1.4.2 搜索频次在非常规任务中的分布特点
        6.1.4.3 搜索频次离群值的分析
        6.1.4.4 讨论
    6.2 信息资源和任务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6.2.1 假设2 的提出
        6.2.2 假设2 的检验
        6.2.2.1 数据检验与分析
        6.2.2.2 每个信息需求求解所用的资源分析
        6.2.2.3 讨论
    6.3 信息需求表征方式的改变频次与任务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6.3.1 假设3 的提出
        6.3.2 假设3 的检验
        6.3.2.1 数据检验
        6.3.2.2 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分析
        6.3.2.3 提问式词项改变的分析
        6.3.2.4 提问式改变策略的分析
        6.3.2.5 信息需求表征方式改变风格的分析
        6.3.2.6 讨论
    6.4 搜索时长的两个相关性分析
        6.4.1 搜索时长与任务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6.4.1.1 假设4.1 的提出
        6.4.1.2 假设4.1 的检验
        6.4.1.3 结果分析和讨论
        6.4.2 搜索时长与信息需求解决正确率的检验和分析
        6.4.2.1 假设4.2 的提出
        6.4.2.2 假设4.2 的检验
        6.4.2.3 搜索效率的分析
        6.4.2.4 搜索效率离群值的分析
        6.4.2.5 搜索时长和译文总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第七章 余论
    7.1 余论
        7.1.1 学生译者的对比调查
        7.1.2 搜索的特征
    7.2 研究意义
    7.3 研究局限性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职业译者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译者调查问卷
附录三 实验材料一
附录四 实验材料二
附录五 实验材料三
附录六 实验建议书
附录七 非常规任务中信息需求表征方式改变频次多于常规任务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表

(10)基于集成回声状态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时间序列预测研究现状 2.2
    回声状态网络研究现状 2.3
    神经网络集成学习研究现状 2.4
    集成ESN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稀疏自适应提升的ESN工业用电预测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Adaboostsp-ESN集成预测模型 3.3
    数据来源、预处理及误差指标 3.4
    对比算法与参数设置 3.5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SAE-ESN的网络搜索指数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SAE架构介绍 4.3
    SAEN集成预测模型 4.4
    数据来源、预处理及误差指标 4.5
    对比算法与参数设置 4.6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RF-ESN的多因素原油价格预测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回归树与随机森林 5.3
    RF-ESN集成预测模型 5.4
    数据来源、预处理及误差指标 5.5
    对比算法与参数设置 5.6
    实验结果展示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四、浅析网络搜索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创新转换能力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D]. 马潇涵.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2]自然环境视野下的甘肃山水画研究[D]. 王丁.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3]基于自动设计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研究[D]. 陈雪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媒介母乳喂养信息特性对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D]. 余子媛. 暨南大学, 2019(04)
  • [5]基于电影建筑学对建筑空间叙事性手法的研究[D]. 周龙华. 天津大学, 2019(01)
  • [6]《网络搜索引擎研究》(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黄慧. 湘潭大学, 2019(02)
  • [7]中国盖碗茶具研究[D]. 游岚.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8]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旅游客流量非线性预测研究 ——以九寨沟景区为例[D]. 马碧云.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9]英汉职业翻译中的译者搜索行为研究 ——以任务熟悉度为视角[D]. 王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10]基于集成回声状态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研究[D]. 吕盛祥.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网络搜索技巧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