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组织药物浓度研究

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组织药物浓度研究

一、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组织中药物浓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傅坚英[1](2013)在《脱二氧喹赛多、脱二氧乙酰甲喹抗体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喹赛多和乙酰甲喹是人工合成的兽药,属于喹恶啉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及促生长作用,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中。研究表明,喹赛多与同类药物相比毒性小、安全性较好,但其一些代谢产物多对动物存在潜在毒性,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乙酰甲喹的毒性相对较大,长期使用或滥用会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检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喹赛多和乙酰甲喹的残留情况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分别以脱二氧喹赛多和脱二氧乙酰甲喹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基于抗体的免疫学残留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脱二氧喹赛多(Cy4)是喹赛多的一种主要代谢产物,已被确定为其残留标志物。本论文根据脱二氧喹赛多的结构特征,通过羧甲基羟胺的肟化作用引入羧基,再采用混合酸酐法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合成了免疫抗原Cy4-BSA和检测抗原Cy4-OVA。免疫雌性Balb/C小鼠后获得了效价高、灵敏度较高的多克隆抗体,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进行细胞融合,经三次细胞克隆和筛选,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Cy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3C5、D9D2、F10D2)。制备了单克隆抗体腹水,并采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法对腹水进行纯化。经检测,这三种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类型均为IgG2b,轻链为λ链,效价为1:128000-1:512000,且与其他结构类似物基本没有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本论文选用D9D2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间接竞争ELISA (ic-ELISA)的标准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IC50)为50ng/mL,灵敏度比多克隆抗体提高了200倍,线性范围为(IC20-IC80)6.2-481.1ng/mL。在鸡肉中添加脱二氧喹赛多的量在4-4000μg/kg时,其回收率为71.36%-83.1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检测喹赛多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脱二氧乙酰甲喹(M4)是乙酰甲喹的一种主要代谢产物,已被确定为其残留标志物。本论文根据脱二氧乙酰甲喹的结构特征,通过羧甲基羟胺的肟化作用引入羧基,再采用混合酸酐法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合成了免疫抗原M4-BSA和检测抗原M4-OVA。免疫雌性Balb/C小鼠后获得了多克隆抗体。经检测其效价为1:16000-1:32000,效价较高;灵敏度(ICso)为0.32μg/mL-12.38μg/mL;与少部分结构类似物有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选用灵敏度最高的多克隆抗体进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在猪肝脏在添加脱二氧乙酰甲喹的量在50-5000μg/kg时,其回收率为73.65%-85.82%,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5%。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可用于检测乙酰甲喹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

郭霞,丁义,孙振中,戚隽渊,赵思俊[2](2012)在《水产品中喹乙醇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喹乙醇曾作为水产养殖动物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其毒性和危害的认识,对其使用也做出了新的规定。本文对喹乙醇的毒性及其与主要代谢物3-甲基-喹恶啉-2-羧酸(MQCA)的药代动力学、残留检测方法等做一简述。

刘沫飞,徐世文,吴发兴,李蕾,吴宪,曲志娜[3](2012)在《雏鸡喹乙醇中毒血液生化指标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喹乙醇急性中毒雏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将200只5日龄伊莎公鸡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50mg/kg喹乙醇。在染毒后5、10、15d,对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喹乙醇中毒时,在各时间点,试验组血清K+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在15d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血清中Ca2+、PO43-、N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15d差异均显着(P<0.05);试验组血清ALB、T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ALB在15d差异显着(P<0.05),TP在10d和15d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血清ALP、GOT、GPT活性高于对照组,GOT、GPT在15d差异显着(P<0.05)。结果显示喹乙醇中毒能够引起雏鸡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喹乙醇有一定的蓄积毒性。

邹晓冬[4](2011)在《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文中认为喹赛多是喹恶啉类品种之一,抗菌活性较强,促生长效果明显。大量研究证明,喹赛多对许多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显着促进猪、牛、羊、鸡、兔及鱼等动物的生长发育,分别提高它们对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与喹乙醇、卡巴氧等同类药物相比,喹赛多对动物和人类更表现出安全性。因此,喹赛多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抗菌促生长药物。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关于喹赛多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于在田间条件下的水产养殖动物生产中,喹赛多是否具有与试验前期相类似的抗菌促生长活性、靶动物安全性、人类食品安全性以及尚未开展的水环境安全性仍然有待试验验证。因此,开展喹赛多的Ⅲ期临床试验(即田间试验)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采用草鱼(25~125g)主养,鲢、鳙、鲫、鳊配养的混养模式。试验前,将各鱼种分别按体重归类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2~3个重复池塘。预试20周左右,正式试验15周左右。预试期投喂基础日粮;正式试验期分别以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剂量喹赛多(药物饲料相对比分别为25mg/kg、50mg/kg和150mg/kg)制作的沉性硬颗粒饲料喂养试验鱼类。机械自动定点定时投饵,每天记录饲料消耗量、鱼类活动情况、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等,并适时观察与记录试验鱼在采食、生长、拉网、捕捞和运输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试验期间,将草鱼作为试验的主要监测与研究对象。每个池塘分别于试验前后以拉网捕鱼的方式获取全部试验鱼,依次称重后根据成鱼渔获量和鱼种放养量分别计算亩放养量、亩毛产量和亩净产量等;同时,根据试验期间的饵料摄取量计算亩饲料消耗量、饵料系数等相关参数;根据饲料生产成本价格和鱼类市场监测平均价格计算亩增重利润等。在养殖试验开始后第10周和第15周,每个剂量组的每个重复池塘随机抽取6尾左右草鱼,分别称重后尾静脉采血以观测草鱼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解剖后称取草鱼脾脏、头肾、肾脏和肝胰脏质量并计算各自的脏器相对重量(脏体指数);同时,采集草鱼(包括上述取样过程中的健康草鱼以及试验中后期的死亡草鱼)脾脏、头肾、肾脏和肝胰脏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尽量无菌采集草鱼腮部和肠道,分别观测3类水产常见菌群(包括假单胞菌、黄杆菌、气单胞菌)和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包括荧光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在草鱼体内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养殖试验结束后第0、1、2、3、4、5、7、10、14d的每日14:00左右于150mg/kg喹赛多处理组所对应的池塘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品,检测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残留量,分析喹赛多在水体环境中的残留降解情况。研究结果如下。临床表现及死鱼病原病理:试验鱼采食、生长等临床表现基本正常;在拉网、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未发现类似于喹乙醇等喹恶啉类药物的使用而出现的应激性中毒症状。试验前期死鱼经解剖学与微生物检查结果发现主要由赤皮病、细菌性肠炎和细菌性败血症所引起。试验中后期死鱼经解剖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各试验组并未出现因喹赛多的使用而引起的中毒死亡现象。由此表明,喹赛多对鱼类无明显不良影响。喹赛多对鱼类生产性能的影响: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主养鱼草鱼的亩净产量呈现明显升高的现象。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草鱼的亩净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提高了将近40%和100%;同时,喹赛多添加组所有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也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另外,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鱼类的采食量(亩饲料消耗量)和饵料系数均呈现明显降低的现象。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降低了将近30%和40%。此外,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鱼类的亩增重收入和亩饲料成本分别呈现明显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亩利润则表现出整体升高的趋势。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的亩增重利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增收1000元左右和1600元左右。由此表明,日粮中添加喹赛多可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喹赛多对草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液分析显示,除长期(15周)高剂量(150mg/kg)添加喹赛多引起草鱼GLU水平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以外,其它相关血液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此表明,喹赛多对反应鱼体病理变化的血液指标(如AST、ALI、ALP、LDH、CHO、TG、TB、DB、BUN和CRE等)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通过分析相关血液指标受喹赛多作用后的变化趋势发现喹赛多在糖类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调控与促进作用。喹赛多对草鱼携带常见病原菌的影响:喹赛多对假单胞菌、黄杆菌和气单胞菌等3种典型菌群均具有抑制作用,当添加量达到50mg/kg时,各菌群数量明显降低。同时,在本试验中并未分离获得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包括荧光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中的柱状黄杆菌;针对其它几种常见病原菌的数量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喹赛多对几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发生显着性抑制的转折点均发生在添加浓度为25mg/kg或50mg/kg时。由此表明,当喹赛多添加浓度为50mg/kg左右时,喹赛多对各典型菌群和水产常见病原菌均具有相当好的抑制作用。喹赛多对草鱼脏体指数的影响:基础日粮中添加不高于50mg/kg喹赛多饲喂草鱼时,不论养殖时间长短,各脏体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增大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当添加浓度达到150mg/kg时,头肾、中肾、肝胰脏等脏体指数均呈现减小趋势,但脾脏和头肾指数仍然明显高于或略高于空白对照组,方差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生长并未产生不良影响。相反,通过低水平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的生长促进作用预示了喹赛多在增强鱼类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造血机能以及排泄或代谢机能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喹赛多对草鱼常规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病理学检查脾脏、头肾、中肾和肝胰脏,未发现有毒理学意义的病理学改变,表明喹赛多对鱼类无明显不良影响。喹赛多及其代谢物在水体环境中的消长规律:喹赛多仍以原形药物形式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并未检测到其相关代谢产物。喹赛多在水中1d就降解至残留限量以下,在底泥中4d即可降解至残留限量附近,其在底泥中的生物降解半衰期仅为1.21d,初步表明喹赛多不会蓄积于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其具体的降解机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总之,本课题首次研究了喹赛多在田间条件下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于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喹赛多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且具有较为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在本课题中,通过喹赛多抗菌促生长性能与靶动物安全性研究确证了喹赛多临床使用的安全剂量范围和最佳添加水平,此研究成果将为喹赛多在今后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合理安全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喹赛多上环境安全性研究初步了解了喹赛多在环境中的降解规律以及喹赛多应用于水产养殖的环境安全性;这对于生产安全的水产动物食品以及维护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环境基质中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喹赛多在水体环境中的危害监测与识别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手段;本课题中相关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也将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此外,本课题的成功开展将为喹赛多申报国家一类新兽药提供极为宝贵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戚凤奎,尹荣兰,尹荣焕,刘丽霞[5](2011)在《喹乙醇对小鼠血清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按毒理学方法给小鼠灌喂不同剂量喹乙醇,探讨喹乙醇对小鼠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显着。低剂量会增强小鼠血清中的T-AOC,而高剂量则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高剂量喹乙醇会使血清中SOD和GSH-Px的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说明喹乙醇引起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应该是由GSH-Px和SOD以外的其他抗氧化因素来控制的,这些抗氧化因素不但中和了SOD和GSH-Px被诱导后的活力效应,而且明显降低了机体的抗氧化水平。

杨莉[6](2010)在《喹烯酮抗菌促生长作用及在鲤、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喹烯酮对水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了喹烯酮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生长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检测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研究了喹烯酮在鲤、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1.研究了喹烯酮及其对照药物喹乙醇对嗜水气单胞菌等7种水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喹烯酮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等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喹乙醇相同,均为32mg/L,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抑菌作用优于喹乙醇,对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punctata subsp.punctata)等3株菌的抑菌效果略差于喹乙醇。2.采用梯度试验法,研究了饲料中喹烯酮不同添加水平(0,50,75, 100mg/kg)对池塘养殖鲤、斑点叉尾鮰促生长效果的影响,养殖周期为6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加药组生长速度加快,死亡率降低,饲料系数下降;当添加剂量为75mg/kg饲料时,效果最明显,鲤、斑点叉尾鮰的生长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成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材料,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检测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乙酸乙酯洗脱,在50℃氮气吹干及流动相定容后,采用Waters515高效液相色谱仪在320nm波长处检测,流速为1.0mL/min,外标法定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喹烯酮在0.08-2.5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97,加标水平在40.0-300μg/kg时,回收率为75.4%-83.4%,最低检出限为3.48~7.35μg/kg;脱二氧喹烯酮在0.02-0.5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97,加标水平在40.0-300μg/kg时,回收率为74.5%-82.7%,最低检出限为5.67~16.23μg/kg。4.在15±1℃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血浆与组织中喹烯酮的浓度,研究了喹烯酮在鲤与斑点叉尾鮰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对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过程分析,发现均符合两室开放模型,模型方程分别为C=0.5012e-0.4342t+0.4876e-0.0193t-0.9888e-0.0193t, C=1.4970e-0.1451t+36.3033e-00222t-37.8003e-0.0222t。喹烯酮在鲤血液中5h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436μg/mL,在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 h、16 h和16 h,药物浓度分别为71.832μg/g、22.307μg/g和0.675μg/g,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1.263 h、35.866 h、24.585(μg.ml-1).h;喹烯酮在斑点叉尾鮰血液中15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22.097μg/mL,在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16 h、48h和72 h,药物浓度分别为0.852μg/g、1.324μg/g和0.262μg/g,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4.669 h、31.164 h、1387.915(μg.ml-1).h。研究表明,喹烯酮在两种鱼体内分布较快,主要经肝肾代谢,喹烯酮在鲤体内比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吸收较快;相比猪和鸡,喹烯酮在鲤、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吸收和消除速度都比较慢。

杨莉,汪开毓,艾晓辉,袁科平,刘永涛[7](2010)在《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喹烯酮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在(15±1)℃的水温条件下,按50mg/kg单剂量口服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烯酮在鲤、斑点叉尾鮰血浆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两室开放模型。喹烯酮在鲤血液中2h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452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16和16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1.263h、35.866h、24.585(μg/mL)·h;喹烯酮在斑点叉尾鮰血液中8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029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16、48和72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4.669h、31.164h、1.388(μg/mL)·h。结果表明,喹烯酮在鲤与斑点叉尾鮰体内吸收较快,分布较广,主要经肝、肾代谢。

王丽宏[8](2010)在《茵陈汤对鲤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讨茵陈汤对鲤的保护机制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设计了茵陈汤提取和包和、茵陈汤对喹乙醇造成的鲤毒害作用的保护机能(饲养42 d)、茵陈汤对饲养及饥饿鲤物质代谢及健康的影响(饲养56 d,饥饿30 d)四个试验。分别对饲养、饥饿条件下鲤生长、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肝胰脏状态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饲以对照组及分别添加0%、1.35%、2.7%、5.4%茵陈汤的试验饲料42 d(除对照组饲料外,其它各组均添加200 mg·kg-1喹乙醇)后,茵陈汤显着的升高了由于喹乙醇引起的鲤肝胰脏指数、肠重比的降低(P <0.05);同时,茵陈汤显着的降低了由于喹乙醇引起的血清中ALT、AST浓度的升高(P <0.05),对于下降的Na+、Cl-的浓度也有显着升高(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茵陈汤显着降低了由于喹乙醇引起的凋亡细胞数目的升高(P <0.05),且随着茵陈汤的添加活细胞数目显着增加;病理组织学观察:相对于对照组,0%茵陈汤组肝细胞损伤严重,但随着茵陈汤的添加损伤明显减轻。(2)饲以分别添加0%、0.9%、1.35%、4.5%茵陈汤的试验饲料56 d后,鲤的终体重、相对生长率、绝对生长率2.7%、4.5%茵陈汤组均显着低于对照和0.9%茵陈汤组,饵料系数显着高于对照和0.9%茵陈汤组(P <0.05);血清ALT水平茵陈汤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饥饿30 d后,鲤的体重减少率对照组显着高于0.9%、2.7%茵陈汤组(P <0.05),与4.5%茵陈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肥满度变化趋势与减重率相反,但4.5%茵陈汤组显着降低;肌肉中粗脂肪含量2.7%、4.5%茵陈汤组显着低于对照和0.9%茵陈汤组(P<0.05);肝胰脏粗脂肪含量4.5%茵陈汤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阶段间,鲤的肥满度、肝胰脏指数、肠重比、比肠比、肠系膜脂肪指数、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饥饿试验均显着低于饲养试验(P <0.05);饥饿后脾脏指数、空壳比例、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各处理组均显着高于饲养试验(P<0.05);饥饿后0.9%,2.7%茵陈汤组肝胰脏水分、粗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饲喂后(P<0.05),对照组、4.5%茵陈汤组两试验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均具一定的上升趋势;饥饿后茵陈汤各组肝胰脏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饲喂后(P<0.05),但对照组两试验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饥饿后血清HDL、LDL、CHOL水平显着高于饲喂后(P <0.05),其它血清指标均分别显着低于饲喂后(P <0.05)。结论:茵陈汤对鲤的机体存在显着的保护机制,特别是对喹乙醇诱发的鲤肝损伤具有显着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茵陈汤能够影响鲤体内物质能量代谢,较低剂量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机体营养物质的快速消耗,促进脂肪的利用,从而减少对蛋白质的消耗,有利于体重的维持,使饥饿后鲤减重率降低,但较高剂量时,由于大黄中含有的蒽醌类衍生物等,具有一定的泻下作用,从而对鱼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从饲养后茵陈汤组AST、ALT水平的下降,可知茵陈汤对鲤肝胰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越冬饲料的开发以及鱼类的健康高效养殖中,茵陈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中草药添加剂。

宋春美,侯玉泽,刘宣兵,李彬彬,屈艳南[9](2009)在《喹乙醇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喹乙醇是化学合成的喹恶啉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蛋白同化作用,可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率与瘦肉率,促进动物生长。但是不规范使用喹乙醇不仅直接危害动物机体的健康,还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就喹乙醇对畜禽、鱼类和生态环境等的危害以及目前喹乙醇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宋春美[10](2009)在《喹乙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喹乙醇(Olaquindox,OLA)是化学合成的喹恶啉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蛋白同化作用,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与瘦肉率,促进动物生长,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喹乙醇的不规范使用不仅直接危害动物机体的健康,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重视,其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目前已有电化学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等检测方法。为了建立快速、灵敏的喹乙醇残留免疫学分析方法,本研究在分析喹乙醇免疫学特性的基础上,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喹乙醇单克隆抗体,并组装了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喹乙醇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琥珀酸酐法合成衍生物喹乙醇-半琥珀酸酯(OLA-HS);活化酯法合成全抗原OLA-BSA、OLA-OVA,紫外分光光度法(UV)、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用OLA-BSA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血清效价,间接竞争ELISA鉴定其敏感性、特异性。紫外扫描图谱显示合成的人工抗原的最大吸收峰发生偏移,证明偶联成功,并测得OLA-BSA、OLA-OVA中OLA-HS和BSA、OVA的分子结合比分别为分别为17.1:1和12.4:1;SDS-PAGE结果表明BSA的泳动速度大于OLA-BSA,说明OLA-BSA的分子量大于BSA,进一步说明OLA-HS与BSA偶联成功。3#小鼠抗血清的效价最高,对OL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923 ng/mL,与卡巴氧的交叉反应率为1.841%,与其他药物无交叉反应。通过实验获得了高价、敏感、特异的多克隆抗体(pAb)。2.喹乙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的鉴定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杂交瘤技术制备喹乙醇单克隆抗体(OLA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敏感性、特异性、亚型进行鉴定;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筛选出了2B1、4F5、4E12、5B5、5E5五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鉴定单抗亚型均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间接ELISA效价在1:3.0×1021:1.28×103之间,4E12细胞株制作的腹水效价为1:5.12×105,OLAmAb亲和常数Ka为3.75×1010L/moL,对OLA的IC50为1.66ng/mL;与卡巴氧的交叉反应率为5.19%,与其它类药物无交叉反应。通过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OLAmAb,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中OLA的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3.喹乙醇残留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应用OLAmAb研制出OLA残留快速检测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OLA-Kit),OLA-Kit的标准曲线呈S型,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最低检测限为0.126μ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66ng/mL,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5%。对猪肝、猪肉分别添加2、10、50、100ng/mL OLA标准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6%和79.68%。OLA-Kit性能稳定,在4℃可保存6个月。

二、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组织中药物浓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组织中药物浓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脱二氧喹赛多、脱二氧乙酰甲喹抗体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喹恶啉类药物的概况
    1.2 喹赛多的研究进展
        1.2.1 喹赛多及其理化性质
        1.2.2 喹赛多的代谢研究
        1.2.3 喹赛多的安全性研究
        1.2.4 脱二氧喹赛多及其理化性质
    1.3 喹赛多及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3.1 仪器检测方法
        1.3.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1.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3.1.3 液相色谱串联离子捕获时间飞行质谱法
        1.3.1.4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1.3.1.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质谱法
        1.3.2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1.4 乙酰甲喹的研究进展
        1.4.1 乙酰甲喹及其理化性质
        1.4.2 乙酰甲喹的代谢研究
        1.4.3 乙酰甲喹的安全性研究
        1.4.4 脱二氧乙酰甲喹及其理化性质
    1.5 乙酰甲喹及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5.1 仪器检测方法
        1.5.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1.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5.1.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5.1.4 超声波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1.5.2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
    1.6 免疫分析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6.1 酶联免疫吸附法
        1.6.2 化学发光免疫法
        1.6.3 电化学免疫法
        1.6.4 量子点荧光免疫法
        1.6.5 微阵列法
        1.6.6 免疫层析试纸条法
    1.7 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脱二氧喹赛多单克隆抗体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主要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脱二氧喹赛多完全抗原的制备
        2.3.1.1 脱二氧喹赛多的肟化
        2.3.1.2 免疫抗原的制备
        2.3.1.3 检测抗原的制备
        2.3.2 脱二氧喹赛多完全抗原的鉴定
        2.3.2.1 质谱法鉴定免疫抗原
        2.3.2.2 紫外扫描法鉴定检测抗原
        2.3.3 小鼠免疫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3.4 脱二氧喹赛多多克隆抗体的检测
        2.3.4.1 方阵法确定最佳检测抗原浓度
        2.3.4.2 间接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
        2.3.4.3 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检测
        2.3.4.4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
        2.3.5 脱二氧喹赛多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2.3.5.1 Sp2/0瘤细胞的复苏与传代培养
        2.3.5.2 饲养细胞的制备
        2.3.5.3 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2.3.5.4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2.3.5.5 细胞融合及培养
        2.3.5.6 阳性孔的筛选
        2.3.5.7 阳性孔的克隆
        2.3.5.8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2.3.6 脱二氧喹赛多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2.3.7 脱二氧喹赛多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2.3.8 脱二氧喹赛多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
        2.3.8.1 单克隆抗体蛋白浓度的测定
        2.3.8.2 细胞培养上清和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2.3.8.3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
        2.3.8.4 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常数的测定
        2.3.8.5 单克隆抗体的ic-ELISA检测
        2.3.8.6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免疫抗原MALDI-TOF-MS鉴定结果
        2.4.2 检测抗原紫外扫描鉴定结果
        2.4.3 脱二氧喹赛多多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
        2.4.3.1 最佳检测抗原浓度的确定
        2.4.3.2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2.4.3.3 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结果
        2.4.3.4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
        2.4.4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2.4.5 脱二氧喹赛多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2.4.5.1 单克隆抗体的浓度测定结果
        2.4.5.2 细胞培养上清和单克隆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2.4.5.3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结果
        2.4.5.4 单克隆抗体亲和常数测定结果
        2.4.5.5 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结果
        2.4.5.6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脱二氧喹赛多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的建立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试剂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主要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间接竞争ELISA条件优化
        3.3.1.1 检测抗原浓度优化
        3.3.1.2 封阻液浓度的优化
        3.3.1.3 二甲亚砜浓度优化
        3.3.1.4 单克隆抗体稀释度优化
        3.3.1.5 标品与单克隆抗体比例优化
        3.3.1.6 竞争反应时间优化
        3.3.1.7 二抗稀释度优化
        3.3.2 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3.3.3 样品加标处理
        3.3.4 加标回收率检测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间接竞争ELISA工作条件的优化
        3.4.1.1 检测抗原浓度优化结果
        3.4.1.2 封阻液浓度优化结果
        3.4.1.3 二甲亚砜浓度优化结果
        3.4.1.4 单克隆抗体稀释度优化结果
        3.4.1.5 标品与单克隆抗体比例优化结果
        3.4.1.6 竞争反应时间优化结果
        3.4.1.7 二抗稀释度优化结果
        3.4.2 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3.4.3 加标回收检测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脱二氧乙酰甲喹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试剂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脱二氧乙酰甲喹完全抗原的制备
        4.3.1.1 脱二氧乙酰甲喹的肟化
        4.3.1.2 脱二氧乙酰甲喹与BSA、OVA的偶联
        4.3.2 脱二氧乙酰甲喹完全抗原的鉴定
        4.3.2.1 质谱法鉴定免疫抗原
        4.3.2.2 紫外扫描法鉴定检测抗原
        4.3.3 小鼠免疫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3.4 脱二氧乙酰甲喹多克隆抗体的检测
        4.3.4.1 方阵法确定最佳检测抗原浓度
        4.3.4.2 多克隆抗体效价检测
        4.3.4.3 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检测
        4.3.4.4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
        4.3.5 脱二氧乙酰甲喹多克隆抗体加标回收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免疫抗原MALDI-TOF-MS鉴定结果
        4.4.2 检测抗原紫外扫描鉴定结果
        4.4.3 脱二氧乙酰甲喹多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
        4.4.3.1 最佳检测抗原浓度的确定
        4.4.3.2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4.4.3.3 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结果
        4.4.3.4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
        4.4.4 脱二氧乙酰甲喹多克隆抗体加标回收检测结果
    4.5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4)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药效学特点
        1.2.2 毒理学研究
        1.2.3 药动学研究
        1.2.4 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1.2.5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1.3 田间试验要求与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设备
    2.2 药品
    2.3 试剂与耗材
    2.4 喂养试验
        2.4.1 试验日粮
        2.4.2 试验动物与分组
        2.4.3 饲养管理与水质监测
        2.4.4 鱼类生长性能研究
        2.4.5 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2.4.6 鱼体携带常见病原菌种类和数量研究
        2.4.7 组织病理学研究
        2.4.8 水体环境中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消长规律研究
        2.4.9 经济效益分析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表现及死鱼病原病理
    3.2 喹赛多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喹赛多对草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喹赛多对草鱼携带常见病原菌的影响
    3.5 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相对重量的影响
    3.6 喹赛多对草鱼脏器显微结构的影响
    3.7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水体环境中的消长规律
        3.7.1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水和底泥的定量分析方法
        3.7.2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水和底泥的消长规律
    3.8 经济效益
4 讨论与小结
    4.1 喹赛多的抗菌能力
    4.2 喹赛多的促生长效果
    4.3 喹赛多对鱼类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4.4 喹赛多对鱼类脏器的影响
    4.5 喹赛多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4.5.1 定量分析方法学
        4.5.2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环境中的降解
5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Ⅰ——作者简介
    附录Ⅱ——相关数据
    附录Ⅲ——答辩委员问题解答与论文修改

(5)喹乙醇对小鼠血清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及试剂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处理
    1.3 血清中丙二醛的测定
    1.4 血清中抗氧化酶系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中MDA的测定结果
    2.2 喹乙醇对血清中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3 讨论

(6)喹烯酮抗菌促生长作用及在鲤、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喹烯酮和脱二氧喹烯酮的名称和化学结构
    1.2 喹烯酮药效学研究进展
        1.2.1 喹烯酮抗菌促生长作用机理
        1.2.2 喹烯酮在畜禽中的应用概况
        1.2.3 喹烯酮在水产中的应用概况
    1.3 喹烯酮毒理学研究进展
    1.4 喹烯酮检测方法概况
    1.5 喹烯酮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1.6 喹烯酮残留研究概况
    1.7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喹烯酮对水产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种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培养基
        2.1.4 试验方法
        2.1.4.1 药液的制备
        2.1.4.2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MIC)
        2.1.4.3 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MBC)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喹烯酮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鲤、斑点叉尾鮰生长效果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试验地点
        3.1.4 试验设计
        3.1.5 饲喂管理
        3.1.6 测定指标与促生长效果评价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添加喹烯酮对鲤、斑点叉尾鮰生长效果的影响
        3.2.2 添加喹烯酮对鲤、斑点叉尾鮰成活率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设备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试验方法
        4.1.3.1 色谱条件
        4.1.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4.1.3.3 样品及其制备
        4.1.3.4 样品前处理
        4.1.3.5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备与最低检出限
        4.1.3.6 回收率的测定
        4.1.3.7 精密度的测定
    4.2 结果
        4.2.1 色谱图
        4.2.2 标准曲线与最低检出限
        4.2.3 回收率试验结果
        4.2.4 精密度试验结果
    4.3 讨论
        4.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4.3.2 流动相的选择
        4.3.3 回收率与最低检出限
    4.4 小结
第五章 喹烯酮在鲤、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用鱼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药品与试剂
        5.1.4 试验方法
        5.1.4.1 色谱条件
        5.1.4.2 标准品的配制
        5.1.4.3 给药与采样
        5.1.4.4 样品前处理
        5.1.4.5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备与最低检出限
        5.1.4.6 回收率的测定
        5.1.4.7 精密度的测定
        5.1.4.8 数据处理
    5.2 结果
        5.2.1 标准曲线与最低检出限
        5.2.2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结果
    5.3 讨论
        5.3.1 单剂量口灌喹烯酮后在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组织分布
        5.3.2 单剂量口灌喹烯酮在斑点叉尾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组织分布
        5.3.3 喹烯酮在两种鱼体内以及其它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6.1 结论
    6.2 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7)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1.2 仪器与设备
    1.3 药品与试剂
    1.4 色谱条件
    1.5 标准品的配制
    1.6 给药与采样
    1.7 样品前处理
    1.8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备与最低检出限
    1.9 回收率的测定
    1.10 精密度的测定
    1.11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与最低检出限
    2.2 回收率与精密度
    2.3 单剂量口灌喹烯酮在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浓度
    2.4 单剂量口灌喹烯酮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组织浓度
3 讨论
    3.1 单剂量口灌喹烯酮后在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组织分布
    3.2 单剂量口灌喹烯酮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组织分布
    3.3 喹烯酮在两种鱼体内以及其他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8)茵陈汤对鲤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上应用
        1.1.1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主要危害
        1.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主要优势
        1.1.3 水产饲料用中草药添加剂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
    1.2 中草药的加工与开发
        1.2.1 中药提取工艺
        1.2.2 中药包和工艺
    1.3 中药保肝作用的概述
        1.3.1 水产动物肝脏组织的重要性及影响肝脏的主要因素
        1.3.2 保肝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
        1.3.3 一些常见保肝中药的药理作用的研究
        1.3.4 中药保肝的机制及研究
    1.4 中草药作为保肝制剂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
    1.5 茵陈汤概述
        1.5.1 茵陈汤组方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5.2 茵陈汤保肝效果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茵陈汤的提取及包和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茵陈汤组方
        2.2.2 试验用主要仪器及试剂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和讨论
第三章 茵陈汤对鲤肝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鱼
        3.2.2 药剂
        3.2.3 试验饲料
        3.2.4 饲养管理
        3.2.5 采样
        3.2.6 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
        3.2.7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物学性状
        3.3.2 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3.3.3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3.3.4 电子显微镜观察
        3.3.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3.3.6 肝胰脏石蜡切片观察
        3.3.7 肠道石蜡切片观察
        3.3.8 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
    3.4 讨论
        3.4.1 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茵陈汤对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4.2 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茵陈汤对鲤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4.3 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茵陈汤对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4 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茵陈汤对鲤红细胞数目的影响
        3.4.5 流式细胞术测定
        3.4.6 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茵陈汤对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7 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茵陈汤对鲤组织病理学状态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茵陈汤对饥饿鲤体重、生物学性状、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药剂的制备
        4.2.2 试验鱼和试验饲料
        4.2.3 饲养管理
        4.2.4 采样
        4.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
        4.3.1 茵陈汤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茵陈汤对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4.3.3 茵陈汤对鲤肌肉、肝胰脏成分的影响
        4.3.4 茵陈汤对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5.1 茵陈汤的作用效果
    5.2 试验方法的选择
    5.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喹乙醇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喹乙醇的危害
    1.1 急性毒性
    1.2 蓄积毒性
    1.3 遗传毒性
    1.4 免疫毒性
    1.5 生态毒性
2 喹乙醇的检测方法
    2.1 电化学分析法
    2.2 光谱法
    2.3 色谱法
    2.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5 免疫分析技术

(10)喹乙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喹乙醇概述
        1.1.1 喹乙醇的化学性质
        1.1.2 喹乙醇的理化性质
        1.1.3 喹乙醇的吸收和代谢
    1.2 喹乙醇的危害
        1.2.1 急性毒性
        1.2.2 蓄积毒性
        1.2.3 遗传毒性
        1.2.4 免疫毒性
        1.2.5 生态毒性
    1.3 喹乙醇的检测方法
        1.3.1 电化学分析法
        1.3.2 光谱法
        1.3.3 色谱法
        1.3.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3.5 免疫分析技术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喹乙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2.1 材料
        2.1.1 试剂与溶液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琥珀酸酐法合成OLA-HS
        2.2.2 活化酯法合成OLA 人工抗原
        2.2.3 UV 鉴定OLA 人工抗原
        2.2.4 SDS-PAGE 法鉴定OLA 人工抗原
        2.2.5 OLApAb 的制备
        2.2.6 OLApAb 的鉴定
    2.3 结果
        2.3.1 OLA-HS 的质谱鉴定结果
        2.3.2 OLA 人工抗原的UV 鉴定结果
        2.3.3 OLA 人工抗原的SDS-PAGE 鉴定结果
        2.3.4 OLA pAb 的鉴定结果
    2.4 讨论
        2.4.1 关于OLA 人工抗原的合成
        2.4.2 关于载体蛋白的选择
        2.4.3 关于小分子偶联比
        2.4.4 关于动物选择和动物免疫的方法
        2.4.5 关于OLA 人工抗原的鉴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喹乙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的鉴定
    3.1 材料
        3.1.1 试剂与溶液
        3.1.2 主要仪器
        3.1.3 试验动物和瘤细胞
    3.2 方法
        3.2.1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3.2.2 OLAmAb 的生产
        3.2.3 OLAmAb 的免疫学特性鉴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3.3.2 效价测定结果
        3.3.3 亲和力鉴定结果
        3.3.4 敏感性鉴定结果
        3.3.5 交叉反应试验结果
        3.3.6 亚型鉴定结果
    3.4 讨论
        3.4.1 关于细胞融合
        3.4.2 关于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3.4.3 关于OLAm Ab 的大量制备
        3.4.4 关于OLAm Ab 免疫学特性的鉴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喹乙醇残留检测间接竞争 ELISA 试剂盒的研制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喹乙醇检测间接竞争ELISA 试验条件的优化及方法的建立
        4.2.2 OLA-Kit 的配置、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
        4.2.3 样品的预处理
        4.2.4 OLA-Kit 的性能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喹乙醇检测间接竞争ELISA 方法的建立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4.3.2 OLA-Kit 的性能测定
    4.4 讨论
        4.4.1 关于ELISA 实验条件的优化
        4.4.2 关于OLA-Kit 的质量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组织中药物浓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脱二氧喹赛多、脱二氧乙酰甲喹抗体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D]. 傅坚英.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2]水产品中喹乙醇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的研究进展[J]. 郭霞,丁义,孙振中,戚隽渊,赵思俊. 中国动物检疫, 2012(10)
  • [3]雏鸡喹乙醇中毒血液生化指标测定[J]. 刘沫飞,徐世文,吴发兴,李蕾,吴宪,曲志娜. 动物医学进展, 2012(09)
  • [4]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D]. 邹晓冬.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3)
  • [5]喹乙醇对小鼠血清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J]. 戚凤奎,尹荣兰,尹荣焕,刘丽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1)
  • [6]喹烯酮抗菌促生长作用及在鲤、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 杨莉.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 [7]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J]. 杨莉,汪开毓,艾晓辉,袁科平,刘永涛. 中国兽医科学, 2010(05)
  • [8]茵陈汤对鲤作用的初步研究[D]. 王丽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9]喹乙醇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宋春美,侯玉泽,刘宣兵,李彬彬,屈艳南.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2)
  • [10]喹乙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 宋春美. 河南科技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组织药物浓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