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一、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1](2021)在《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以此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学必须同时包含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有效的师生互动能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互动气氛,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逐步培养起对学习的热情,进而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师生互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主要通过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来传达信息。本文借助改进型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工具对师生言语互动进行微观分析。分别对两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和两节英语课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宏观比较。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来了解师生非言语互动的现状。最后对师生问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如何展开这一研究,研究会带来哪些方面的意义以及总结国内外的成果;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依托的基本理论,介绍了互动、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互动等基本概念,介绍了本文所用到的研究工具以及研究方法。第三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调查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第四部总结研究得出的主要问题:(1)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2)师生积极情感互动比例较低;(3)封闭式问答为主,学生主动表达比例低;(4)教师评价语言单一,缺乏有效性;(5)教师课堂提问频繁,学生思考时间短;(6)师生非言语互动质量有待提高;(7)师生互动过程中技术使用比例低。第五部分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要更新师生互动理念;(2)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3)教师要进行开放式问答,引导学生主动表达;(4)教师要加强评价语言的针对性;(5)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6)教师要重视并加强师生非言语互动;(7)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甄祎明[2](2021)在《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是重要的教学场域,教育目标的落实则需要依托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交流方式,对高中生的数学概念学习至关重要,并且概念同化是高年级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学习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高中数学概念课中的师生互动提供指导价值,并有助量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水平,辅助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因而,确定研究问题为:(1)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是什么?为构建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首先,基于文献分析法整合梳理相关研究及理论,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德尔菲法,基于专家意见,修订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其次,利用视频分析法,借助人工智能,依托于Python软件对优秀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视频样本进行分析,通过视频编码辅助验证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德尔菲法,基于权重问卷征询专家意见,根据专家的重要性排序数据,利用yaahp10.1软件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从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最后,利用统计描述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检验,根据不同主体对师生互动样本的评价结果,利用SPSS18软件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研究结论为:(1)《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共设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概念辨认阶段的师生互动、概念加工阶段的师生互动、概念强化阶段的师生互动以及概念应用阶段的师生互动。二级指标分为行为方面与氛围方面两个维度,其中,概念辨认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对话交流,调动感染;概念加工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讲解探索,启发专注;概念强化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例证分析,激励思考;概念应用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任务解决,鼓励反馈。经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与内容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能够作为高中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师生互动的科学评价工具。(2)基于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到相应的评价模型为:I=0.105T1+0.093T2+0.183T3+0.154T4+0.126T5+0.088T6+0.138T7+0.113T8(其中,I代表师生互动的总分值,T1~T8依次代表各二级指标的分值)。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建议:在概念辨认阶段,师生持续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在概念加工阶段,深入讲解探索,启发专注思考;在概念强化阶段,通过例证分析,不断激励探索;在概念应用阶段,共同解决任务,形成鼓励反馈。

仲艺璐[3](2021)在《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六节录像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解当前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为一线教师提供客观的课堂教学信息,找出当前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采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为研究工具,从“一师一优课”国家资源平台选出6节课堂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视频教学内容是一节一年级的练习课和一节二年级的新授课,每个课题分别选择一节部级优课,一节市或区县级优课和一节普通课例进行研究。按照弗兰德斯的观察记录方法,借助iFIAS辅助分析工具对6节教学视频进行编码获取数据。为能全面的表征真实的课堂互动样态,本研究从矩阵分析和动态曲线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互动结构、教师教学互动风格、课堂情感互动氛围、课堂提问互动、学生互动行为、课堂信息技术的作用六个方面来分析讨论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研究发现,当前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如下:课堂情感互动氛围欠佳,学生互动积极性不高;课堂提问中封闭性问题偏多,学生发言后缺乏积极反馈;课堂上师生互动模式单一,多为教师与个体学生的互动;课堂上学生被动应答较多,主动发言很少;教师课堂信息技术使用较少,主要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对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发现产生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教师教学水平与课堂管理能力欠佳,教学中倾向消极强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透彻,未能设定有效问题;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众多的班级学生使得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较弱,缺乏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课堂信息技术使用意识不足,能力欠佳。同时,结合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策略: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积极化;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巧设问题并适时追问与点拨;开展多样化互动形式,促进生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师课堂信息技术使用意识与能力。

郑云端[4](2021)在《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文中提出体验教学就是以体验作为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在亲身经历与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生成情感与建构意义。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并且体验教学关注的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实践及操作过程,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然而,数学课本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性的,是对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表明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既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又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堂因为加入体验而变得更加精彩。目前关于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主要局限于教学实录与反思,因此本研究选取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寻找出扬州市H小学的教师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这三种研究方法,围绕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关教学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改进策略,分别是: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张萍[5](2021)在《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吁愈加强烈,传统教育偏重于认知教育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提出教学对学生数学理解、数学情感、问题解决等方面有显着的积极影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诸多国家已将问题提出纳入纲领性文件中,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问题提出教学从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线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小学数学课堂本质上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关注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问题提出课堂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以期帮助教师更好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教学,发展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本研究焦距于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建构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2)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参与问题提出活动时,师生互动的状态和特点;(3)基于专家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指标,诊断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教学存在的问题,讨论提升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建议。本研究将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展开对以上问题的研究。通过文献研读,明确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和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蕴含,结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等诸多课堂观察系统,建构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本研究选取专家型和新手型小学数学教师各两位,观察四位教师分别运用问题提出执教的数学课堂共4节,以期探究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特点。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与传统数学课堂相比,问题提出数学课堂上,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都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提出数学课堂中开放民主的师生互动结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发言、展示和思考练习的机会,但部分新手教师缺乏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问题提出课堂区别于传统教师讲授型课堂,小学数学教师更倾向于运用间接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更能运用间接互动行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专家教师更能主动接纳学生情感,并积极鼓励学生,采纳学生的思考成果并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而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时,课堂师生互动趋向情感交流愉悦,课堂氛围和谐,但缺乏接纳学生情感和对学生回答的移情性倾听和评价。问题提出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论是专家教师的课堂还是新手教师的课堂都鲜少有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问,问题提出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思考、质疑和问题提出。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专家教师的课堂中展现出较多的积极性,学生有更多思考和学习的机会,而新手教师较为封闭性的提问指向课堂中学生更多的被动应答行为。专家教师更擅长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减少被动应答,开放的联结性提问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与思考。当学生和教师参与问题提出时,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知识,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发生数学学习。专家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呈现如下特点:课堂师生互动氛围积极融洽,呈现“纵向互动”和“横向互动”并存的网状结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活动;专家教师善于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并进行适切性追问,诱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通向学生的数学理解和知识建构,课堂中师生互动类型形式多样;专家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能投入到课堂问题解决和问题提出的数学活动中;专家教师在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时,具有问题提出教学完整的结构性和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能营造积极的课堂师生互动环境。新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中师生互动呈现如下特点:新手教师缺乏问题提出教学经验,不擅长接纳学生的情感,但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新手教师能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间接的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但缺乏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新手教师提问和追问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开放性问题较少,封闭性问题相对较多,且缺乏对学生回答移情性倾听和适切性的追问;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但缺乏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新手教师问题提出教学缺乏流畅性和完整性,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升,缺乏问题提出的教学经验。新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提升师生互动水平。处理好数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增强教师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创设积极融洽的课堂师生互动氛围;教学活动中增加开放性学习任务,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地更好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能力;加强教师问题教学知识学习,通过问题提出教师工作坊培训、与研究者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能认真投入于课堂数学活动中并达成学习目标;适当提升教师使用不用类型的信息技术作用于问题提出的数学课堂。综上,本研究建构了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运用此框架对四节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加以量化分析,问题提出数学课堂有更加积极的师生交流环境,能实现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大化。新手教师尝试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能初步实现和学生良好的课堂互动,但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学习使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进一步强化问题提出的教学知识和提升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能力。但个案研究中,研究样本相对较少,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框架缺乏大量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的检验,同时数据分析也受到研究者本身理论和实践认知水平的限制。

林思佚[6](2021)在《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固原市S小学为例》文中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以短小的视频为呈现形式的微课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同时,受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影响,微课逐步与融合互联网精神的学习理念相结合,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成为了技术与教学应用融合的高级阶段。因此,探究微课在具体学科中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它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主导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微课资源的出现,为小学数学复习课带来了新的生机,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梳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结构化的认知,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微课应用以及小学数学复习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了解当前固原市S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ADDIE模型为依托,对微课进行设计与开发,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微型学习理论的思想,在经历与数学任课教师探讨、试教、改进教学的过程之后,初步形成了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模式,为后续的微课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笔者以实习学校为实验地点,以三年级五班和三年级六班为实验对象,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对照教学,其中实验班运用微课复习,对照班运用传统方式复习,实验时长为一学期,在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班的后置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课堂观察表和实验班学生问卷了解微课复习的效果,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即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梁丽娟[7](2020)在《体育实习生师生互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渠道。有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作为组成体育课的两大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行为(语言/非语言行为)对体育课组织、开展与进行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师生互动行为研究对有效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内外关于优秀教师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实习生作为职前教师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关注较少。为了探究实习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对S大学10位实习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研究。本研究选取S大学在F高中与K小学实习的10名16级本科生(5男5女)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跟踪拍摄,通过CAFIAS(Cheffers Adaptation of the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系统观察工具对拍摄视频进行量化分析,对实习生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运用文献分析、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究体育实习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分配比例情况,为实习生如何进行高效师生互动、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提出有效建议,探究实习对16级本科生的影响。研究结论:1.实习生在不同学段实习体育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不同,高中与小学师生互动行为结果相反,但高中与小学体育课互动行为中教师与学生主要表达方式一致。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0位实习生第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有明显差异。3.通过问卷分析发现S大学2016级体育实习生教师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建议:1.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习生在面对不同学段体育课教学时应重视学生体育发展需求,优化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增加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行为,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掌握体育技能。2.实习生可以通过录制自身实习教学视频,结合CAFIAS师生互动量表确定实习生在本节课师生互动行为中正反馈与负反馈情况。通过分析本节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精准定位学生水平,快速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高效师生互动的效果。3.学校应该增加职前教师心理学课程;有效师生互动理论课程及利用VR进行虚拟上课练习的实践课程等方面优化学生课程,促进实习生产生高效教师行为。

李殿芬[8](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课堂提问主体向度、提问内容、师生提问意识、提问动机和提问反应这五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第三部分总结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表现为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学生间不会提问。第四部分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三怕”(怕影响教学计划、怕权威受到挑战、怕考试成绩不高)压抑学生提问、学生“三差”(个体心理素质差、课堂提问观念差、语言表达能力差)阻碍个人提问;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让问、学生不会问。第五部分是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及对策。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的建议是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的建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的建议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赵汉文[9](2020)在《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的任何互动和影响,不仅包括师生在认知能力上,还包含非认知能力上所有的交流和互动。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具有积极的情感氛围、高效的课堂组织、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教学支持等特点。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期,学生的认知、非认知等发展水平与教师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息息相关。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在对云南省昆明市Z小学四名小学语文教师的20节随机常态课的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该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并不理想。主要存在小学语文课堂消极气氛多、教师课堂敏感性低、教师不尊重学生观点、教师管理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效率低、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慢、教师反馈质量水平低、缺乏充足的语言示范等问题。研究工具CLASS量表包含情感支持、课堂组织和教学支持三大领域及其十大指标,系统且全面,其信效度较高。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同时探究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路径。对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相关解释,并挖掘影响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大致内容包括: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核心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分为国内外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研究和国内外语文学科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研究以及文献述评。第三章是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学理依据与分析框架。从关系、专业、深度、监控四个方面论述其学理依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论述其分析框架。第四章是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实践路径概述。从评价的三个方面论述其基本价值取向与从评价三角的认知维度、观察维度与解读维度阐述其实践系统设计。第五章是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实证研究方面。包含基于CLASS量表的实证研究设计、基于CLASS量表的实证研究的得分结果与统计结果的说明、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归因分析与改进路径四个方面。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基于CLASS量表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得分结果与实证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叙述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整体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以及后续的研究展望。

赵戌梅[10](2020)在《“问题链”视角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学课堂教学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内愈受关注。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语言行为,是师生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互动方式,也是探究课堂教学过程本质的重要载体。数学问题作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行为之一,是引发师生语言互动的重要抓手,其本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有序的主干问题串,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关联、数学逻辑的紧密、数学思维的严谨等。本研究旨在分析一线数学教师课堂问题链和师生语言互动的各自特点,探究二者间的关系,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给予具体操作层面的一些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借鉴与参考。本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1.不同类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中的问题链构建和师生语言互动各有什么特点?2.不同类型问题链对师生语言互动有何影响?研究选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不同地区的两位专家教师和四位熟手教师的六节部级优质课课例视频,根据授课内容(“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和“函数的奇偶性”)将其分为两组同课异构,每组各有两节熟手教师课例和一节专家教师课例。研究过程分为三部分,首先运用视频分析法梳理与剖析视频中的问题链,从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探究不同类型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问题链构建特点;其次借助改编的FIAS编码与量化分析系统对视频编码,比较不同类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特点;最后分类整理并量化分析不同类型问题链的解决过程中FIAS编码情况,探究高中数学课堂中不同类型问题链对师生语言互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问题链”构建方面,熟手型和专家型数学教师在重难点的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主题间关联方式的选取上差异明显;语言互动方面,熟手型和专家型数学教师课堂的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提问语言和其他语言的特点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推广链、引申链、综合链和深化链四类问题链分别对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双边语言、多媒体展示和无有效语言六类不同语言状态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且不同类型数学教师构建的问题链对师生语言互动影响不同。基于此,提出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相关建议:运用数学问题链将相关主题不同方面关联起来,构建严密的数学体系;善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及间接语言调动学生主动性;主动参与学生数学课堂活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推广链,使单向的思维活动丰富且直观;重视引申链和深化链对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数学;注重推广链和引申链对双边互动的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于综合链和深化链教师要适时引导和合理留白,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3.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设计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1.研究的理论基础
        2.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1.研究方法
        2.研究工具
        3.研究对象的选定
二、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分析
    (一)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比较分析
        1.课堂结构分析
        2.课堂互动控制分析
        3.课堂师生言语情感互动分析
        4.课堂师生问答分析
        5.师生问答模式频次统计
    (二)师生非言语互动行为调查分析
        1.教师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情况分析
        2.师生互动空间距离情况分析
        3.学生对非言语互动的认识
    (三)小学生对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认识
        1.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理解
        2.学生眼中教师与其互动的意愿
        3.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意愿
        4.学生眼中教师处理学生作答的方法
        5.学生在教师与其他同学互动过程中的表现
        6.师生互动结束后的反思
三、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
        1.教师言语比例较高,学生言语比例较低
        2.教师直接控制比例较高,掌握课堂主导权
    (二)师生积极情感互动比例较低
    (三)封闭式问答为主,学生主动表达比例低
    (四)教师评价语言单一,缺乏针对性
    (五)教师提问频繁,学生思考时间短
    (六)师生非言语互动质量有待提高
    (七)师生互动过程中技术使用比例低
四、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师生互动理念
        1.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2.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教学教法
    (二)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
        1.教师应包容和信任学生
        2.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师要增加开放式问答,引导学生主动表达
    (四)教师要加强评价语言的针对性
    (五)教师要合理设计提问的频次,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六)教师要重视并加强师生非言语互动
    (七)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关于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致谢

(2)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数学概念
        1.2.2 概念同化
        1.2.3 师生互动
        1.2.4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
        1.2.5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德尔菲法
        1.5.3 视频分析法
        1.5.4 统计分析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概念同化及其研究现状
        2.1.2 师生互动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呈现
        2.1.3 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2.1.4 师生互动的评价工具
        2.1.5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符号交互理论
        2.2.2 课堂互动评估系统
        2.2.3 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
        2.2.4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步骤及阶段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数据的处理
        3.2.1 指标体系初建阶段
        3.2.2 指标体系修订阶段
        3.2.3 指标体系验证阶段
        3.2.4 评价模型构建阶段
        3.2.5 指标体系检验阶段
第四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构
    4.1 一级指标的设立
    4.2 二级指标的设立
        4.2.1 “概念辨认”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2 “概念加工”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3 “概念强化”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4 “概念应用”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3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第五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5.1 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评价人员
        5.1.3 专家意见的结果讨论
    5.2 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师生互动的质性分析
        5.2.1 视频分析样本的确定
        5.2.2 质性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5.2.3 质性分析的结果与反馈
    5.3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
    5.4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的构建
        5.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2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4.3 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六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6.1 信度检验
        6.1.1 评价人员
        6.1.2 评价方法
        6.1.3 评价的实施
        6.1.4 评价结果分析
    6.2 内容效度检验
        6.2.1 评价人员
        6.2.2 评价方法
        6.2.3 评价的实施
        6.2.4 评价结果分析
    6.3 指标体系的检验结果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与以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1.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7.2 结论
    7.3 建议
        7.3.1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建议
        7.3.2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3)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六节录像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 师生互动的内涵研究
        (二) 师生互动的类型研究
        (三) 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研究
        (四) 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五) 课堂互动的优化策略研究
    三、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选取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互动
        (二) 师生互动
        (三)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课堂观察法
        (三) 统计分析法
    四、研究工具
        (一)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简介
        (二) 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发展
        (三) 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
    五、研究过程
第二章 基于iFIAS编码系统的课堂录像分析
    一、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录像的数据编码
    二、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矩阵分析
        (一) 课堂教学互动结构分析
        (二) 教师教学互动风格分析
        (三) 课堂情感互动氛围分析
        (四) 课堂提问互动分析
        (五) 学生互动行为分析
        (六) 课堂信息技术的作用分析
    三、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动态比率曲线分析
        (一) 师生互动曲线分析
        (二) 有效课堂沉寂曲线分析
        (三) 技术曲线分析
第三章 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存在问题
        (一) 课堂情感互动氛围欠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 课堂提问中封闭性问题偏多,学生发言后缺乏积极反馈
        (三) 课堂上师生互动模式单一,多为教师与个体学生的互动
        (四) 课堂上学生被动应答较多,主动发言很少
        (五) 教师课堂信息技术使用较少,主要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二、影响因素
        (一) 教师教学水平与课堂管理能力欠佳,教学中倾向消极强化
        (二)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透彻,未能设定有效问题
        (三) 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众多的班级学生使得课堂互动形式单一
        (四) 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较弱,缺乏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 教师课堂信息技术使用意识不足,能力欠佳
第四章 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积极化
    二、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巧设问题并适时追问与点拨
    三、开展多样化互动形式,促进生生互动
    四、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变被动为主动
    五、提高教师课堂信息技术使用意识与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体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体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 体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三)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四) 评价和启示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体验教学
        (二) 小学高年级
        (三) 图形与几何
        (四) “图形与几何”教学
    二、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一) 国外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二) 国内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三、体验教学的特点
        (一) 亲历性
        (二) 主体性
        (三) 情境性
        (四) 生命性
        (五) 情感性
        (六) 生活性
    四、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
        (二) 有利于学生加速几何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转换
        (三) 有利于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情感的生成与升华
        (四)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二) 情境教学理论
第二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
        (二)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四)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五)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三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
        (三) 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
        (四) 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
        (五) 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
    二、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
        (二) 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
        (三) 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
第四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
        (一) 经常观摩名师讲课以探索体验教学艺术
        (二) 自主参与培训活动以深度理解体验教学内涵
        (三) 主动开展实践反思以提高体验教学能力
        (四) 积极加入教学沙龙以形成体验学习共同体
    二、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
        (一)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学情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
        (三)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阶段性
        (四)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达到情知合一
    三、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
        (一) 不断挖掘生活实际资源使学生感悟数学实用价值
        (二) 勤于搜集媒体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几何知识魅力
        (三) 巧妙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资源使课堂氛围开放和谐
        (四) 善于捕捉生成信息资源使课堂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四、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
        (一) 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
        (二)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几何知识快速生成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共同解决几何问题
        (四) 提供交流反思平台强化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五、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 重视激励性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二) 通过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三) 注重自我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提出在传统教育中的缺失
        1.1.2 “问题提出”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1.3 数学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
        1.1.4 师生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本质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实践价值
        1.3.3 理论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问题提出
        2.1.2 问题提出教学
        2.1.3 师生互动
        2.1.4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
    2.2 问题提出教学相关研究
        2.2.1 期望课程中的问题提出教学
        2.2.2 实施课程中的问题提出教学
        2.2.3 实现课程中的问题提出教学
    2.3 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
        2.3.1 师生互动本质
        2.3.2 师生互动类型
    2.4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观察系统
        2.4.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2.4.2 言语互动分析系统
        2.4.3 课堂提问行为观察系统
        2.4.4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编码系统
        2.4.5 S-T互动分析系统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1.1 主要研究内容
        3.1.2 研究重难点
        3.1.3 研究新意
    3.2 相关理论
    3.3 研究对象
        3.3.1 专家型教师
        3.3.2 新手型教师
        3.3.3 问题提出课例
    3.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3.4.1 研究方法
        3.4.2 研究思路
    3.5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编码系统的构建
        3.5.1 编码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3.5.2 师生互动行为划分
        3.5.3 编码系统的建立
        3.5.4 师生行为编码规则
    3.6 研究样本的数据采集
    3.7 研究效度
第4章 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1 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1.1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比率分析
        4.1.2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结构分析
        4.1.3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风格分析
        4.1.4 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氛围分析
        4.1.5 问题提出课堂学生互动行为分析
        4.1.6 问题提出课堂提问互动分析
    4.2 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分析
        4.2.1 专家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分析
        4.2.2 新手型教师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分析
第5章 问题提出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讨论与建议
    5.1 专家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的特点
        5.1.1 师生互动氛围积极融洽
        5.1.2 学生为课堂主体
        5.1.3 开放提问通向数学理解
        5.1.4 指向更多的学习机会
        5.1.5 问题提出教学具有结构完整性和流畅性
    5.2 新手型教师运用问题提出进行课堂教学的特点
        5.2.1 课堂师生互动良好
        5.2.2 学生为课堂主体
        5.2.3 提问偏封闭且缺乏追问
        5.2.4 问题提出教学知识缺乏
        5.2.5 课堂创设的学习机会不充分
    5.3 提升教师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策略讨论
        5.3.1 建立积极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
        5.3.2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促进数学理解
        5.3.3 提升教师问题提出能力
        5.3.4 提升教师问题提出的教学能力
        5.3.5 问题提出教学指向更多的学习机会
        5.3.6 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教学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数据编码表
    附录 B 问题提出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矩阵统计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6)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固原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推动
        1.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诉求
        1.1.3 小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1.1.4 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1.2 研究意义
        1.2.1 改进复习课教学方式,丰富数学教学资源
        1.2.2 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完善微课建设体系
        1.2.3 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微课应用的研究
        1.3.2 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准实验研究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微课
        2.1.2 小学数学复习课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2.3 微型学习理论
第三章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3.1 学生问卷分析
        3.1.1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3.1.2 问卷的编制
        3.1.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 教师访谈分析
        3.2.1 访谈目的和访谈对象
        3.2.2 访谈提纲编制
        3.2.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3 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3.3.1 复习课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3.2 复习课上师生互动不够
        3.3.3 复习课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微课设计及其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4.1 复习课中微课的设计原则
        4.1.1 侧重性原则
        4.1.2 系统性原则
        4.1.3 趣味性原则
    4.2 复习课中微课的设计流程
        4.2.1 微课选题
        4.2.2 前期分析
        4.2.3 微课资源设计
        4.2.4 微课视频制作
        4.2.5 微课视频处理与发布
    4.3 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模式
        4.3.1 课前阶段
        4.3.2 课中阶段
        4.3.3 课后阶段
    4.4 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4.4.1 实验对象的选择
        4.4.2 实验实施的步骤
        4.4.3 微课教学实践案例——《复习长度单位》
        4.4.4 微课教学实践案例——《解决“倍”的问题》
    4.5 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5.1 测试成绩分析
        4.5.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4.5.3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1.2 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
        5.1.3 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学数学复习课学生学习状况调查
附录二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学生前测成绩
附录四 长度单位专题测试卷
附录五 解决“倍”的问题专题测试卷
附录六 学生后测成绩
附录七 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体育实习生师生互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2.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体育实习生
        2.1.2 师生互动
    2.2 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
        2.2.1.1 体育教学与有效教学
        2.2.1.2 促进体育实习生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
        2.2.1.3 有效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相关研究
        2.2.2 国外研究
        2.2.2.1 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分析法
        3.1.2 系统观察法
        3.1.2.1 观察对象
        3.1.2.2 研究工具
        3.1.2.3 量化资料信度考察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1.5 数理统计法
    3.2 研究框架
    3.3 研究流程图
4.研究结果
    4.1 体育实习生在不同学段实习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比例
        4.1.1 高中4位体育实习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比较
        4.1.1.1 总体互动行为分析
        4.1.1.2 4位实习生体育课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个人分析
        4.1.2 小学6位体育实习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比较
        4.1.2.1 总体互动行为分析
        4.1.2.2 6位实习生体育课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个人分析
    4.2 10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对比分析
        4.2.1 高中4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考核课师生互动行为对比分析
        4.2.2 小学6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对比分析
    4.3 实习生教师直接与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3.1 教师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3.2 教师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4 讨论与分析
        4.4.1 实习生在不同学段实习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4.2 10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4.3 实习生教师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局限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8)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重视课堂提问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2.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3.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4.改变提问向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课堂中学生提问价值的研究
        2.课堂中提问主体和提问向度的研究
        3.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
        4.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5.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论文研究思路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2.核心概念界定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1.调查设计目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1.提问主体和向度
        2.提问内容
        3.提问意识
        4.提问动机
        5.提问反应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二、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
        1.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
        2.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
    (二)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
        1.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
        2.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
    (三)学生提问学生的现象较少
        1.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
        2.学生间不会提问
三、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主导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2.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
    (二)学生缺少向教师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三怕”压抑学生提问
        2.学生“三差”阻碍个人提问
    (三)学生之间缺少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让问
        2.学生不会问
四、改进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
    (一)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建议
        1.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
    (二)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
        2.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
    (三)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建议
        1.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2.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小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案例一:关于一年级《0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二:关于一年级《8和9的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三:关于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四:关于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案例分析
        案例五:关于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六:关于三年级《周长的计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七:关于四年级《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八:关于四年级《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案例分析
        案例九:关于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关于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一:关于六年级《分数乘分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二:关于六年级《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案例分析
致谢

(9)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研究现状
        二、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标准研究缺失
        三、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实践探索乏力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师生互动
        二、师生互动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研究
        一、国内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二、国内外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估系统(CLASS)研究
        一、CLASS的理论基础
        二、CLASS的六个版本
        三、CLASS的适用性分析
    第三节 国内外语文学科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研究
        一、国内语文学科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研究
        二、国外语文学科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研究
    第四节 国内外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文献述评
        一、国内外课堂师生互动的文献述评
        二、国内外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文献述评
        三、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估系统(CLASS)的文献述评
        四、国内外语文学科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文献述评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学理依据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学理依据
        一、关系:互动质量的实践表征
        二、专业:互动质量的课程属性
        三、深度:互动质量的基本内涵
        四、监控:互动质量的管理诉求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监控课堂互动质量
        二、中观层面:小学语文学科和常态化
        三、微观层面:高品质学习和非认知能力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实践路径概述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评价的基本内容:重高行为活动,轻高认知活动
        二、评价的方法技术:重人为主观性,轻客观科学指导
        三、评价的证据来源:重考试成绩,轻学习品质全貌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实践系统设计
        一、认知维度:学生学习品质是质量评价设计的依据
        二、观察维度:学习高认知、非认知能力是质量评价的内容
        三、解读维度:基于证据进行诊断是质量评价的基本范式
第五章 基于CLASS量表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基于CLASS量表的实证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第二节 基于CLASS量表的得分结果与统计结果说明
        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得分结果
        二、基于CLASS量表的实证调查的统计结果说明
    第三节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归因分析
        一、“情感支持(ES)”领域的归因分析
        三、“课堂组织(CO)”领域的归因分析
        三、“教学支持(IS)”领域的归因分析
    第四节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提高的改进路径
        一、“情感支持(ES)”领域提升的改进路径
        二、“课堂组织(CO)”领域提升的改进路径
        三、“教学支持(IS)”领域提升的改进路径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观察记录表
    附录B CLASS六个版本对应的领域、维度
    附录C K-3 CLAS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问题链”视角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课堂改革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内在要求
        2.数学课例研究是推动数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举措
        3.师生互动是探究课堂教学过程本质的重要载体
        4.数学问题是数学发展及教学的重要抓手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 数学课堂师生语言互动
        2.数学问题链
        3.教师类型
    (三)研究问题的表述
二、文献综述
    (一)数学问题链相关的文献
        1.数学问题链与课堂
        2.数学问题链设计
    (二)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相关的文献
        1.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2.数学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研究
    (三)文献小结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视频分析法
        3.比较法
四、研究结果
    (一)不同类型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链特点分析
        1.不同类型数学教师数学问题链的量化分析
        2.不同教师数学问题链的质性分析
    (二)不同类型数学教师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特点分析
        1.不同类型数学教师的互动矩阵分析
        2.不同类型数学教师的课堂动态曲线分析
    (三)不同数学问题链下的课堂师生互动特点分析
        1.不同类型数学问题链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
        2.类比过程中数学问题链的语言互动特点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不同类型数学教师问题链构建的特点
        2.不同类型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互动的特点
        3.不同问题链下语言互动的特点
    (二)建议
        1.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恰当构建数学问题链
        2.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数学问题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文件类
    (二)着作类
    (三)论文类
        1.期刊类
        2.学位论文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研究[D]. 刘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甄祎明.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3]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六节录像课分析[D]. 仲艺璐. 扬州大学, 2021(09)
  • [4]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D]. 郑云端. 扬州大学, 2021(09)
  • [5]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 张萍. 西南大学, 2021(01)
  • [6]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固原市S小学为例[D]. 林思佚. 宁夏师范学院, 2021(09)
  • [7]体育实习生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 梁丽娟.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8]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殿芬.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评价研究[D]. 赵汉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10]“问题链”视角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研究[D]. 赵戌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