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HIV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HIV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芳[1](2021)在《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与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文中认为研究背景2020年全球艾滋病防控的3个90%目标亟待推进实现,我国在发现HIV感染者、衔接感染者进入后续医疗环节的前两个90%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均呈日趋严重势态。MSM人群进行HIV规律检测从而最大限度发现其中的HIV感染者,并在确诊后及时衔接入医疗系统获得抗病毒治疗,是实现感染者达到病毒学抑制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全球以及中国艾滋病“90-90-90”防控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构建理论化、综合性的行为模型,深入理解和分析MSM人群HIV规律检测和确诊后衔接医疗行为,可为进一步完善现有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措施和政策方针提供实用性的参考和建议。研究目的一、基于三元影响理论,构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并在人群中验证该模型对解释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HIV检测行为的可行性;二、基于HIV相关歧视机制框架,构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对解释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一、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构建并验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一)经文献回顾筛选10个男男性行为人群HIV规律检测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检测意图、检测态度、社会规范信念、检测自我效能、HIV危险感知、HIV检测相关知识、社会凝聚力、获取医疗服务舒适度、性病检测史、向家人出柜。三元影响理论为模型构建框架,形成行为模型假设。(二)便利抽取351名MSM人群,对HIV规律检测行为及各相关因素水平进行测量,以研究对象HIV规律检测行为水平为结局变量,使用MPlus软件以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最终的HIV检测行为模型。(三)重新便利抽取212名MSM人群对HIV检测行为模型进行验证,以研究前期构建的HIV检测行为模型为基础,使用SEM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拟合评价指标,判断并验证模型对解释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规律HIV检测的可行性。二、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构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一)文献回顾纳入9个HIV感染者及时衔接医疗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HIV相关歧视、家庭歧视、社会支持、精神健康、衔接医疗态度、消极应对、首次CD4+T细胞计数、向性伴暴露HIV感染状况、获取医疗便利性,结合HIV相关歧视机制框架为模型构建参考,形成行为模型假设。(二)描述经便利抽取的257名近1年内确诊的MSM人群HIV感染者的及时衔接医疗行为及各相关因素水平。以及时衔接医疗行为为结局变量,经SEM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最终的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三)目的抽取12名近半年内确诊的MSM人群HIV感染者开展个人深度访谈,通过Colaizzi分析法结合Nvivo11.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得主题和主题间的关系,与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中的变量及变量间的作用路径对比。研究结果一、HIV检测行为模型中包含11条直接作用路径、1条间接作用路径、3条相关作用路径。其中检测意图、性病检测史、向家人出柜直接作用于规律检测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77、0.420、-0.137,检测自我效能、社会规范信念、检测态度直接作用于检测意图,且个人、社交、环境因素存在跨领域的作用关系,模型中各作用路径均具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拟合指标:χ2/df=1.403,CFI=0.926,TLI=0.918,RMSEA=0.034,SRMR=0.057。351 名 MSM 人群中 63.82%具有 HIV 规律检测行为。二、对HIV检测行为模型的验证发现3条在原构建模型路径作用系数上未达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模型拟合指标:χ2/df=1.136,CFI=0.955,TLI=0.950,RMSEA=0.025,SRMR=0.064。三、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中包含9条直接作用路径、1条间接作用路径、4条相关作用路径,其中社会支持、向性伴暴露HIV感染状况、获取医疗便利性、首次CD4+T细胞计数直接作用于及时衔接医疗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06、0.222、0.148、-0.172,HIV相关歧视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及时衔接医疗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057,模型中各作用路径均具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拟合指标:χ2/df=1.160,CFI=0.967,TLI=0.959,RMSEA=0.025,SRMR=0.044。257 名新近确诊的 MSM 人群HIV感染者中63.42%具有及时衔接医疗行为。四、衔接医疗行为模型验证中,根据12名MSM人群HIV感染者的访谈资料分析结果,最终形成10个主题、17个亚主题、9条主题间的作用关系,在原模型基础上发现2个新主题。研究结论一、HIV检测行为模型以个体、社交、环境以及意图多重因素的角度,解释了 MSM人群的HIV规律检测行为,但还需进一步结合我国社会文化、医疗系统的特征以及MSM人群就医经历等因素进一步调试。社会凝聚力在模型中的作用路径,提示未来在促进MSM人群进行HIV规律检测行为中,应重点关注社交圈和社交团体的影响在男男性行为人群在树立检测信念过程中广泛而积极的效应,以社交因素作为切入点,发展并推动干预策略的实践。二、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以HIV相关歧视为源头,社会支持、精神健康等因素为中间机制,深入解读新近确诊HIV感染的MSM人群的及时衔接医疗行为,但就MSM人群对疾病预期、性格特征和既往就医经历等个体性因素在其及时衔接医疗行为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未来针对我国MSM人群在确诊HIV感染后的就医行为研究,应关注HIV相关歧视和中国家庭文化对MSM人群的广泛、深远影响,早期并针对性开展HIV检测后转介相关问题的咨询服务,树立疾病正确认知;强调同伴和社交圈的力量,并促进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紧密连接。三、综合分析HIV检测行为模型与衔接医疗行为模型结果,社交领域因素在MSM人群规律进行检测以及在确诊后感染者及时就医行为的决策和实践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实践意义;社会支持对HIV相关歧视的降低作用暗示了社会网络的积极效应能够降低HIV感染者延迟就医的源头阻碍。提示未来应进一步理解和早期关注MSM人群同志圈、社交圈文化,与社会组织早期建立合作联系,通过社会支持、同伴影响的干预手段,提高MSM人群对HIV感染风险的正确认知、促进检测、并缩短感染后就医治疗的衔接时间。

任雅楠[2](2020)在《HI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用于自我检测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实验室构建血液、口腔黏膜渗出液(OMT)、尿液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分析性能评价盘,评价血液、OMT和尿液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分析性能。现场评价MSM人群使用尿液、OMT、血液样本进行HIV自我检测的操作能力,模拟图片结果的判读能力,说明书关键信息的理解能力,探讨HIV自我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国家参考品(包括血液、OMT、尿液HIV抗体参考品)、实验室评价盘(包括实验室基础样本盘、实验室干扰样本盘、实验室稀释系列样本盘、实验室精密度样本盘)、商业阳转血清盘对3种血液(试剂A1-A3)、2种OMT(试剂B1-B2)、1种尿液(试剂C)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进行评价,肉眼判读结果,同时使用金标免疫层析试纸读数仪读取GOD值。选取贵州省贵阳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MSM社区组织的艾滋病检测点为研究现场,MSM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无任何指导的情况下独自完成尿液、OMT、血液样本的HIV自检操作,随后进行尿液、OMT、血液模拟图片结果判读和试剂说明书关键信息的调查问卷,调查员全程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1.血液/口腔黏膜渗出液/尿液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方法学评价6种试剂的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均为20/20,HIV-1阳性参考品符合率均为18/18,3种血液和2种OMT试剂的HIV-2 阳性参考品符合率均为2/2。3种血液试剂的阳性样本符合率和阴性样本符合率均为40/40,2种OMT试剂的阳性样本符合率均为40/40,阴性样本符合率分别为40/40和38/40。尿液试剂的阳性样本符合率和阴性样本符合率为30/30。3种血液试剂的分析灵敏度均为2/3,2种OMT试剂的分析灵敏度分别为3/5和0/5,尿液试剂的分析灵敏度为3/5;3种血液试剂的分析特异性均为45/45,2种OMT试剂的分析特异性分别为45/45和36/45,尿液试剂的分析特异性为45/45。2种血液试剂(试剂A1、A2)、2种OMT试剂和1种尿液试剂有明显的前带效应。1种血液试剂(试剂A1),1种OMT试剂(试剂B2)和1种尿液试剂(试剂C)的精密度高于其他试剂。2.非专业人员使用HI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自我检测的现场评价263位MSM完成尿液自检可行性调查,85.9%(226/263)为未婚,77.2%(203/263)为汉族,12.2%(32/263)为壮族,10.3%(27/263)的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62.4%(164/263)居住地为贵州,35.7%(94/263)居住地为广西。61位MSM完成了 OMT自检调查,17位MSM完成了血液自检调查。82.1%(216/263)MSM正确操作尿液自我检测所有步骤,11.5%(7/61)MSM正确操作OMT自我检测所有步骤,23.5%(4/17)MSM正确操作血液自我检测所有步骤。尿液自我检测操作中滴加3滴尿液于检测卡加样区正确率最低,为88.2%(232/263);OMT自我检测操作中采集前用温水轻微漱口正确率最低,为24.6%(15/61),采样过程中两次擦拭时间5-6s正确率较低,分别为67.2%(41/61)、68.9%(42/61),加样中上下刮擦6-8次、滴加4滴于加样孔中正确率均为72.1%(44/61);血液自我检测操作中,仅41.2%(7/17)MSM在30分钟后读取结果。尿液、OMT、血液模拟图片判读正确率分别为32.7%-98.1%,55.7%-93.4%,58.8%-94.1%。尿液、OMT无效模拟图片(无质控线,有检测线)判读正确率分别为32.7%(54/263)、55.7%(34/61);尿液、OMT、血液弱反应性模拟图片判读正确率分别为55.9%(147/263)、68.9%(42/61)、58.8%(10/17)。尿液、OMT、血液试剂说明书中关键信息的理解正确率分别为31.6%-80.6%、18.0%-88.5%,0.0%-100.0%。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分别有 84.4%(222/263)和 80.3%(49/61)的MSM选择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测。尿液、OMT、血液自我检测结果准确率分别为96.9%(255/263)、91.8%(56/61)、100%(17/17)。当再次进行HIV自我检测时,54.1%(79/146)MSM选择血液检测试剂,15.8%(23/146)MSM选择血液和尿液检测试剂,14.4%(21/146)MSM选择尿液检测试剂,选择血液试剂的理由为准确(57/146)、选择尿液试剂的理由为方便(39/146)。结论:1.血液HIV快速检测试剂性能皆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检验要求;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血液试剂A1/A2存在明显的前带效应,血液试剂A3无明显的前带效应;血液试剂A1的精密度明显高于血液试剂A2/A3。2.口腔黏膜渗出液HIV快速检测试剂中,OMT试剂B1的性能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检验要求,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OMT试剂B2检测最低检出限参考品时未达到注册检验要求,检测漱口、刷牙、吃饭、饮酒、嚼口香糖后采集的OMT样本均出现假阳性。OMT试剂B1/B2均有明显的前带效应,OMT试剂B2的精密度高于OMT试剂B1。3.尿液HIV快速检测试剂性能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检验要求,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存在明显的前带效应,精密度较高。4.与血液自我检测和OMT自我检测相比,MSM能更好的完成尿液自我检测操作。5.MSM人群使用OMT HIV快速检测试剂进行自我检测操作时,准备过程、样本采集过程、样本稀释过程和加样过程均存在不同程度操作错误;使用血液试剂的自我检测操作错误多发生在结果读取过程;使用尿液试剂的自我检测操作错误多发生在加样过程。6.MSM人群对弱反应性模拟图片、无效(无质控线/T线,有检测线/C线)模拟图片判读能力较差。7.MSM对试剂说明书中关键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8.如果再次进行HIV自我检测时,MSM更有可能选择血液试剂和尿液试剂,选择血液试剂是由于MSM认为血液检测更准确,选择尿液试剂是由于MSM认为尿液检测更方便。

任慈[3](2020)在《山东省10城市MSM人群HIV感染与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2018年艾滋病报告死亡人数居我国所有法定传染病之首。联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三个90%”防治目标,其中第一个“90%”为90%的感染者检测并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但截至2015年底,我国仅有68%的HIV感染者获得了检测,距离90%的目标相差较远。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也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人群之一。我国2019年1-10月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男性同性传播占23.0%,较2010年的13.2%增长了 9.8%。MSM是社会敏感人群之一,具有多性伴、性伴更换频繁、无保护性行为、社交网络复杂等特点。哨点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MSM人群中新诊断的HIV感染者比2010年增加22600人,HIV感染检出率从2010年的5.73%上升至2015年的7.98%。另有研究表明,部分MSM会选择与异性组建家庭,一些不了解自身HIV感染状态的MSM可通过异性性行为将HIV传播给女性伴侣。虽然MSM人群中HIV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但我国MSM人群目前的HIV检测率并不乐观,2018年山东省MSM最近1年内进行过HIV检测的比例仅占50.6%。因此,了解MSM人群HIV感染和检测情况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降低该人群HIV感染率和提高HIV检测率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对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研究目的通过一项整群随机对照试验(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基线调查,了解山东省10城市MSM人群HIV感染与检测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掌握MSM人群行为特征和降低该人群HIV传播风险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在山东省10个城市通过网络和男同社区组织招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并完成在线调查问卷。问卷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信息、HIV检测信息、梅毒检测信息、社交媒体使用情况、接受HIV预防服务情况、HIV检测自我效能与预期污名量表。通过描述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分类变量以“频数(构成比)”的形式表示。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分析 HIV 感染和 HIV 检测的影响因素。分别以是否感染HIV、是否参加过HIV检测为因变量,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HIV和梅毒检测行为特征、社交媒体使用特征、HIV检测自我效能和HIV预期污名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和可能有生物学意义的变量纳入GLMM模型,分析其对HTV感染和检测的影响。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978份,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8.57±8.00岁,72.3%的研究对象为未婚,学历为大学专科及以上者占66.8%,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者占46.2%。84.8%的研究对象有或曾有固定性伴,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能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37.4%;76.0%的研究对象有或曾有男性非固定性伴,最近3个月内与非固定性伴能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36.3%。84.7%的研究对象曾进行过HIV检测,进行过HIV机构检测者占76.5%,进行过HIV自我检测者占56.5%。梅毒阳性者占6.5%,在网上查找过关于HIV检测信息者占89.2%,在社交软件接触过HIV检测信息的占75.3%。在接受HIV预防服务方面,接受过安全套发放的MSM最多,占57.1%。研究对象HIV检测自我效能得分为16.0±2.48分,HIV预期污名化得分为18.58±4.13分。2.研究对象的HIV阳性率为6.2%(61/978)。年龄>25岁(OR:2.06,95%CI:1.03-4.14),梅毒阳性(OR:4.56,95%CI:2.07-10.04),有HIV阳性性伴(OR:6.52,95%CI:2.69-15.80),不清楚性伴感染状态(OR:2.16,95%CI:1.10-4.25),在酒吧/迪斯科/茶屋/夜总会寻找性伴(OR:3.75,95%CI:1.70-8.27),在社交软件接触过HIV检测信息(OR:2.64,95%CI:1.05-6.66)与HIV感染呈正相关。3.研究对象HIV检测率为84.7%,最近一年内HIV检测率为72.9%。年龄>25 岁(OR:1.85,95%CI:1.09-3.12),性取向为同性恋(OR:1.91,95%CI:1.24-2.94),在网上查找过关于HIV检测的信息(OR:3.50,95%CI:2.04-5.99),接受过安全套发放(OR:2.33,95%CI:1.40-3.87),接受过性病检查或治疗(OR:4.08,95%CI:1.62-10.29)和 HIV 检测自我效能(OR:1.17,95%CI:1.08-1.27)与HIV检测呈正相关,职业为无业/个体经营(OR:0.45,95%CI:0.21-0.99)与HIV检测呈负相关。4.研究对象HIV机构检测率为76.5%,最近一年内HIV机构检测率为64.3%。年龄>25岁(OR:2.18,95%CI:1.37-3.45),曾经做过HIV自我检测(OR:2.75,95%CI:1.91-3.96),在网上查找过关于 HIV 检测的信息(OR:2.03,95%CI:1.18-3.47),接受过安全套发放(OR:2.07,95%CI:1.33-3.23),接受过性病检查或治疗(OR:3.04,95%CI:1.48-6.21)和HIV检测自我效能(OR:1.22,95%CI:1.13-1.32)与HIV机构检测呈正相关,通过社交软件寻找性伴(OR:0.53,95%CI:0.29-0.99)与HIV机构检测呈负相关。5.研究对象自我检测率为56.5%,最近一年内HIV自我检测率为46.4%。月收入>5000元(OR:2.06,95%CI:1.24-3.42),最近3个月内男性性伴数量≥2 个(OR:2.08,95%CI:1.25-3.44),性伴有HIV阳性(OR:2.32,95%CI:1.18-4.57),做过 HIV 机构检测(OR:2.98,95%CI:2.07-4.29),在社交软件接触过HIV检测信息(OR:1.43,95%CI:1.01-2.02)和HIV检测自我效能(OR:1.07,95%CI:1.01-1.14)与HIV自我检测呈正相关。最近3个月内有无套性行为(OR:0.70,95%CI:0.50-0.97)和 HIV 预期污名(OR:0.96,95%CI:0.93-0.99)与HIV自我检测呈负相关。结论1.山东省最近3个月未进行过HIV检测的MSM人群整体较为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多数为未婚,性取向以同性恋居多。2.MSM人群HIV阳性率较高,年龄>25岁、梅毒检测阳性、性伴中有HIV阳性、不清楚性伴感染状态、寻找性伴地点为酒吧/迪斯科/茶屋/夜总会以及在社交软件接触过HIV检测信息与HIV感染呈正相关。建议加强对MSM聚集场所的干预,通过官方公众号及各类自媒体普及HIV检测相关知识,宣传鼓励同伴告知并开展HIV和梅毒联合检测。3.MSM人群HIV检测率较高,但距离我国第1个90%的目标尚有差距。年龄>25岁,性取向为同性恋,在网上查找过关于HIV检测的信息,接受过安全套发放,接受过性病检查或治疗和HIV检测自我效能与HIV检测呈正相关,职业为无业/个体经营与HIV检测呈负相关。因此在对MSM人群展开干预时,可在做好传统防治工作(如安全套发放、性病检查与治疗)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线上干预途径,通过网络和社交软件普及HIV检测知识,扩大HIV干预的覆盖面,开展与男同社区组织和相关交友软件的合作,通过鼓励和教育提高MSM人群HIV检测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MSM人群的检测率。

周从宇[4](2020)在《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确诊及流行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收集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HIV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报告单,分析阳性标本的来源、初筛和确证实验的阳性符合率、阳性/不确定标本确证条带特点及对应基因分布,初步了解近三年六安市HIV感染情况和各初筛实验室检测能力。并选取本市应用最广的两种HIV初筛试剂进行质量评估,验证其临床价值,探讨试剂选用的策略,为提高HIV初筛检查结果的质量与可靠性奠定实验依据。(2)调查六安市2016-2018年HIV确诊感染病例的网报资料,结合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系统分析六安市艾滋病疫情近三年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因素,确定重点干预人群,寻找切实有效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科学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六安市2016-2018年经过HIV初筛实验得到的疑似HIV感染病例血清标本,逐一进行确证实验。挑选出由70份HIV-Ab阳性标本和122份HIV-Ab阴性标本组成的血清盘,以HIV确证实验结果作为判断真阳性和真阴性的金标准,使用本市应用最广的两种HIV初筛试剂对血清盘进行平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种试剂的敏感度、特异度、功效率、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2)调查六安市2016-2018年确诊HIV感染病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网报的报告卡、附卡、个案随访表,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病例报告时间、报告地区、病例户籍、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等资料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六安市2016-2018年报告HIV感染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感染途径特点分别进行描述。结果(1)六安市2016-2018年确证实验室累计检测疑似HIV感染病例血样739份,结果为HIV-1型阳性的总共477份,不确定结果97份,阴性结果165份;HIV-2型全部阴性。确证阳性标本按送检机构分主要是医疗机构(303份)和疾控机构(153份),按检测类别分主要是住院检测(214份)和自愿咨询检测(VCT)(110份)。三年筛查实验与确证实验阳性总符合率为64.55%(477/739),每年分别为63.37%、66.29%、63.97%。阳性符合率按标本送检机构分最高为疾控机构(89.47%),按标本检测类别分最高为自愿咨询检测(92.44%)。阳性条带结果共有33种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gp160gp120gp41p66p51p31p24p17(44.44%)、gp160gp120gp41p66p51p55p31p24p17(16.14%)、gp160gp120gp41p31p24p17(9.64%);出现全条带和次全带(≥6条带)共计397份(83.23%);其中p24出现频率最高(99.37%),p55出现频率最低(16.35%)。97份不确定结果的带型中p24出现概率最高(43.30%),其次是p17(35.05%)。六安市应用最广的两种HIV初筛试剂检测原理分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HIV ELISA法,第三代试剂敏感度、特异度、功效率、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9.18%、99.48%、97.66%、98.59%、100.00%,第四代则分别100.00%、98.36%、98.96%、96.32%、97.22%、100.00%。(2)六安市2016-2018年每年、各县区均有HIV确诊感染病例报告,累计477例。2016年为128例,2017年为175例,2018年为174例。报告居前三位的县区为:金安区(212例)、裕安区(106例)、霍邱县(55例),病例的外地户籍比例(59.54%)高于本地户籍(40.46%)。男性病例(376例)多于女性(101例),男女性别比3.72:1。病例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91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61.64%),其次是50岁以上年龄段(35.01%)。450个是汉族(94.34%)。婚姻状况以在婚者居多,占53.25%。文化程度以初中(24.32%)和小学(15.51%)为主。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31.66%),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12.55%)和工人(9.8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85.95%)。结论(1)2016-2018年六安市医疗和疾控机构是HIV抗体初筛检测的主要部门。三年确证阳性符合率稳定在60%70%之间,提示基层初筛实验室存在技术误差,检测能力有待提高。HIV感染病例的确证带型有33种,p24、gp160和gp41检出率(均>90%)高,p55检出率低(<20%),说明抗env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抗体是确诊HIV感染的必要条件。不确定结果占比13.13%,对该类样本24周后需进行随访复查。六安市两种应用最广的HIV初筛试剂评估均比较理想,效果无明显差异,满足抗体筛查要求,其中第四代试剂窗口期短,更值得临床推广。(2)2016-2018年六安市HIV确诊感染病例已波及全市所有县区,重点关注男性、青壮年、已婚、低学历、农民工、流动人群。今后艾滋病防控宣传应提高针对性,加强性安全教育和推广使用安全套迫在眉睫。

章小立[5](2020)在《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的生命质量、社会支持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由于其同性恋身份及艾滋病毒感染,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导致其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本研究将了解HIV阳性MSM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的流行现状;探索其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促进社会支持,提高生命质量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探索其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及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葫芦岛、郑州、宁波、大连、沈阳、丹东疾控和传染病院随访登记的共约700名HIV阳性MSM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HIV阳性MSM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医疗社会支持量表(MOS-SSS),以分别评估HIV阳性MSM的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情况、HIV检测情况、性行为、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情况、HIV检测情况、性行为特征的MSM生命质量水平和社会支持程度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HIV阳性MSM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结果:1.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总测量得分为74.23±20.57分,心理健康总测量得分为46.61±25.86分。社会支持总均分为51.53±22.11分。2.年龄、婚姻、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疾病阶段、CD4+T淋巴细胞数、艾滋病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性病相关症状、HIV感染公开情况及安全套使用是HIV阳性MSM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收入、文化程度、疾病阶段、CD4+T淋巴细胞数、艾滋病病毒载量、性病相关症状、HIV感染公开情况及安全套使用是HIV阳性MSM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3.年龄、婚姻、收入、文化程度、疾病阶段、CD4+T淋巴细胞数、艾滋病病毒载量、安全套使用是HIV阳性MSM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4.HIV阳性MSM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有正向效应,标准化的因子载荷为0.416(t=8.650,p<0.001),社会支持中,讯息及情绪性支持因子载荷最大为0.923(t=35.755,p<0.001),生命质量中,躯体疼痛因子载荷最大为0.734(t=12.635,p<0.001)。结论:1.HIV阳性MSM生命质量水平较低,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婚姻、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疾病阶段、CD4+T淋巴细胞数、艾滋病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性病相关症状、HIV感染公开情况及安全套使用。2.HIV阳性MSM社会支持程度亦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婚姻、收入、文化程度、疾病阶段、CD4+T淋巴细胞数、艾滋病病毒载量、安全套使用是影响因素。应以不同影响因素为依据,制定策略提出措施,以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水平。3.HIV阳性MSM的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有正向效应,加大对MSM社会支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要积极宣传引导,增强社会大众对该人群的理解,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营造一个宽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

罗倩倩[6](2019)在《风险评估工具促进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网络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当前全球及我国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人群。既往研究指出,风险意识低是阻碍MSM采取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内外开发了一系列针对MSM人群的风险评估工具。2017年,国内学者开发了《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工具》),旨在使MSM及时了解自我感染风险,进而促进个体健康行为的形成。目前尚无研究对《风险评估工具》预测MSM人群HIV感染风险准确性及促进MSM健康行为形成的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利用北京佑安医院MSM高危人群HIV新发感染观察队列数据,评价《风险评估工具》预测MSM个体HIV感染风险准确性的能力;采用网络平行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评价以《风险评估工具》为干预措施促进MSM个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及降低无保护性肛交行为的效果。方法:研究一利用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队列随访数据对《风险评估工具》预测HIV感染准确性进行评价。《风险评估工具》由与感染HIV密切相关的8个行为组成,每个行为对应不同的得分,个体通过评估可获知自身感染HIV风险得分及根据得分获得针对性建议反馈。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风险评估工具》将潜在的HIV 阳性和阴性者区别开来的能力,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正曲线(calibration plot)评价《风险评估工具》的校准能力。研究二采用网络平行随机对照设计,于2017年10月,利用手机交友软件Blued招募满足以下标准的MSM:年龄≥18周岁,居住在北京市,过去6个月自报发生过同性性行为(肛交/口交),自报HIV感染状态阴性或不详。利用计算机程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1:1:1),分别为干预组1、干预组2和对照组。三组全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干预组1在随机化分组后及随访第6个月时接受如下干预措施:接受《风险评估工具》的自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获得的个性化的建议反馈;干预组2在随机化分组及随访第6个月时只接受《风险评估工具》的评估。分别在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网上问卷随访,同时收集研究对象1年内在Blued检测室进行HIV检测的时间、次数等。研究的首要结局指标是不同随访时间点自报HIV自检率、HIV现场检测率及无保护性肛交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是1年内在Blued检测室进行HIV检测的次数、随访6个月时HIV感染风险得分的变化。利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随访期内不同组间HIV自检率、HIV现场检测率及无保护性肛交发生率变化情况,利用零膨胀poisson回归分析不同组间随访期内HIV检测次数的差异,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随访6个月时不同组间HIV感染风险得分变化的差异。结果:研究一《风险评估工具》预测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能力评价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95%CI:0.60-0.67),灵敏度为0.71,特异度为0.54。模型拟合的Hosmer-Lemeshow统计检验发现,HIV阳转的观察概率与以《风险评估工具》为基础获得的预测概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4.55,P=0.80)。研究二:2017年10月,共招募满足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9280名(干预组1:3028名,干预组2:3065名,对照组:3187名)。将三个组中至少完成一次随访的研究对象共3130名纳入分析。随访第6个月时三组的HIV自检率分别为37.07%(干预组1),34.07%(干预组2),38.1%(对照组);HIV现场检测率为16%(干预组1),17.03%(干预组2),14.55%(对照组);无保护肛交发生率为26.67%(干预组1),30.22%(干预组2),30.95%(对照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随访时间点自报HIV自检率、HIV现场检测率及无保护性肛交发生率在三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基线调查时干预组1的平均HIV感染风险得分为4.03分(95%CI:3.81-4.24),干预组2的平均HIV感染风险得分为3.48分(95%CI:3.26-3.71),随访6个月时干预组1的平均HIV感染风险得分为3.72分(95%CI:3.49-3.95),干预组2的平均HIV风险得分为3.61分(95%CI:3.38-3.84);两组干预前后风险得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应指标cohen’s d值为-0.21(95%CI:-0.45,0.03)。随机化分组后1年内干预组1在Blued检测室进行HIV检测的人次数391次(平均2.51次/人),干预组2在Blued检测室进行HIV检测的人次数352次(平均2.01次/人),对照组在Blued检测室进行HIV检测的人次数295次(平均1.72次/人),干预组1 一年内进行HIV检测的平均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incident rate ratio,IRR=1.32,95%CI:1.04-4.58;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风险评估工具》可较好的预测中国MSM人群HIV感染风险。基于《风险评估工具》的网络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MSM个体1年内的HIV检测次数,同时降低MSM个体6个月后的HIV感染风险得分。未来应考虑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使用《风险评估工具》。

张敏[7](2019)在《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HIV、HCV、TP感染现状及其知信行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HIV、HCV、TP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和有效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云南省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8年版)》,采用概率抽样法和滚雪球法于2018年4月6月抽取大理市不同类型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共400名,进行匿名健康问卷调查,并按问卷编号抽取对应调查对象的血液样本进行HIV、HCV、TP抗体检测。结果1.本次调查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1.59±10.10岁,C层的平均年龄为42.00±8.65岁,B层的平均年龄为28.88±7.49岁,A层的平均年龄为24.30±4.58岁;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占72.7%;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占55.0%;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2.3%;女性性工作者流动性较大,本地工作时间不满一年者占55.3%,工作不满一个月者占28.5%;户籍以省内为主,占67.8%,省外人员以四川、重庆、贵州等省份为主。2.本次调查女性性工作者中HIV阳性率为1.0%(4/400),HCV阳性率为1.5%(6/400),TP阳性率为2.5%(10/400),1例TP阳性合并丙肝阳性,HIV、HCV、TP阳性者均来自C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是女性性工作者感染TP的危险因素。3.本次调查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5%,梅毒知识知晓率为74.0%。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对部分艾滋病、梅毒相关知识尚存在一定的误解。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所在层次是此人群艾滋病、梅毒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4.本次调查女性性工作者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7.5%,最近一个月内进行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最近一年做过HIV检测是促进女性性工作者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未婚者所占比例高,存在HIV、HCV、TP阳性的女性从事商业性服务的情况且感染率较高,不同层次的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梅毒知识知晓情况有差异,并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因素。建议今后应继续扩大对女性性工作者HIV、HCV、TP抗体的检测覆盖面,均衡合理的分配干预资源,将提高艾滋病、性病掌握情况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坚决遏止HIV、HCV、TP阳性个体继续从事商业性服务。

杨蓓[8](2019)在《重庆市某区县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重庆某区县MSM艾滋病新发感染的状况和影响因素。2.根据该区近年来MSM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提供疫情估计和预测的基础信息。3.为针对性地提出该区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合,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的方式收集数据。1研究对象:选择重庆市某区县哨点监测的男男性行为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在MSM活动场所或网络寻找目标人群,每年250人。2研究内容:(1)参与完成2016-2017年该区MSM哨点监测人群的问卷及实验室HIV感染和新发感染检验。(2)搜集2013-2015年该区哨点监测数据,并补充完善实验室HIV感染和新发感染检验。(3)分析2013-2017年该区MSM HIV的感染及新发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3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双录入,使用SPSS18.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MSM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行为学信息等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HIV新发感染和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该区2013-2017年哨点监测的MSM人群1250人。1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1250名MSM中84.88%(1061人)来自网络招募;平均年龄为(26.33±7.39)岁(1565岁),其中1524岁年龄段的占47.68%(596人),2449岁年龄段的占50.16%(627人);与女性的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87.60%(1 095人);汉族占98.00%(1 225人);本省户籍占89.76%(1 122人);在本地居住时间2年以上者占83.04%(1 038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者占72.96%(912人)。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92.88%(1161人)的MSM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2013-2017年该区MSM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95.60%,89.60%,96.40%,88.00%,94.80%。MSM对三个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该人群疫情的严重性(86.40%)、患性病(69.40%)和毒品使用(83.40%)对艾滋病的影响。3性行为情况近5年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行为的MSM均占90.00%以上;68.17%近一周发生过至少一次性行为;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6.00%68.86%;最近一次同性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74.70%96.90%。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1.80%;同性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0%100%;最近一次同性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为100%。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MSM占5.00%;发生异性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7.60%;最近一次异性性行为使用了安全套的MSM比例为86.20%。4参与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和检测情况2013-2017年共95.12%(1189人)MSM接受过干预服务,其中接受安全套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均在65.60%以上,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的比例在51.20%76.80%范围内。5年接受过任意干预服务的比例均在93.20%以上。MSM近一年进行过HIV检测的比例为39.44%。5患性病情况5.52%(69人)的MSM最近一年诊断患性病,其中淋病16人,梅毒17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8人,尖锐湿疣26人,生殖器疱疹7人。过去一年诊断患性病的MSM中,6人检测出有HIV感染,4人梅毒感染。6 HIV感染和新发感染情况2013-2017年,MSM哨点监测共发现130例HIV感染者,5年总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0.40%,各年依次为10.40%、10.40%、10.40%、10.80%和10.00%。排除已知既往感染者(8人)和缺血样者(6人),进行新发感染检测,其中新发感染者占27.59%(32/116),长期感染者占72.41%(84/116)。经公式估算,5年新发感染率为7.98%(90%CI:4.95%11.01%),各年分别为10.78%、12.18%、5.65%、1.84%和6.93%。2015-2017年新发感染率与2013-2014年比较有所下降。HIV新发感染者和既往/长期感染的MSM最近6个月均有发生同性或异性性行为,而安全套的坚持使用人数并不多,最近一次性行为仍存在没有使用安全套的行为,同性性行为者中有少数人检测前一周发生两次性行为。7 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将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样本来源、年龄段、文化程度、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安全套的使用频率,过去一年接受过HIV抗体筛查情况与HIV新发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和最近一年参与HIV抗体筛查的情况是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MSM HIV新发感染的机率是坚持使用者的9.098倍(95%CI=3.11626.569);过去一年未参与过HIV抗体筛查的MSM HIV新发感染的机率是参与检测的MSM的3.589倍(95%CI=1.21010.645)。8安全套使用相关影响因素将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样本来源、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参与干预服务情况与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段、样本来源、知识知晓情况是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2130岁年龄段的MSM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机率是20岁以下MSM的1.533倍(95%CI=1.0992.139);来自浴池/桑拿/足疗/按摩的MSM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机率是来自酒吧/歌舞厅/茶室/会所MSM的6.143倍(95%CI=2.59114.565),来自网络招募的MSM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机率是来自酒吧/歌舞厅/茶室/会所MSM的1.533倍(95%CI=1.0172.311);不知晓艾滋病知识的MSM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机率是知晓者的6.098倍(95%CI=3.40710.914)。结论:1该区2013-2017年MSM HIV感染率在10%左右,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属于较高水平;新发感染率2015-2017年较2013-2014年有所下降,说明艾滋病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形势仍较严峻。2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应继续在各个干预途径中加大安全套使用的宣传,同时应对与女性有性行为的MSM自身及伴侣进行干预和防护教育。3此次研究的MSM近一年HIV检测率低,未进行HIV检测是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感染者中长期感染的比例高,提示较多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已感染较长时间,应继续开展MSM人群的HIV扩大检测工作,尽早发现阳性感染者;MSM和HIV感染者受到歧视而使HIV检测率低,及时干预迫在眉睫。4针对与HIV新发感染相关的间接因素,如网络、年龄、知识宣传和性教育、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都应有所重视,并探索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来降低危险性行为的发生。5下一步应进行相应的深入访谈,提出并探索可行的研究方向。

李佳明[9](2019)在《医学辅助策略推动HIV阳性MSM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人群是当下国内外遭受HIV疫情影响非常严重的高危人群之一,我国在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后,HIV流行一直呈较快增长的趋势。截至目前,我国的MSM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我国MSM人群严峻的艾滋病疫情,急需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控制。控制传染源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开展HIV阳性检测结果性伴告知可通过三大方面的工作控制HIV的继续传播和流行,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阻断HIV二代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尽管性伴告知在控制HIV传播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MSM人群相对于其他人群在性伴告知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能成功追踪到新的HIV病例较少。我国HIV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率约为30%-50%,低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秘鲁地区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率。美国和马拉维已经开展了关于推动HIV感染者的性伴进行HIV咨询和检测的随机对照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医学辅助推动策略推动相对于患者自己推动增加了进行HIV咨询和检测的HIV感染者的性伴数量。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HIV阳性MSM人群开展关于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医学辅助推动策略能否促进我国HIV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依然是未知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HIV阳性MSM性伴检测结果告知和性伴HIV检测和咨询的作用,掌握HIV阳性MSM进行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和推动性伴检测的影响因素,为控制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遏制我国MSM人群HIV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目的如下:1.评估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HIV阳性MSM人群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作用;2.明确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于促进HIV阳性MSM人群的男性性伴检测HIV的作用;3.探索HIV阳性MSM人群对其男性性伴、亲人/家属和朋友进行HIV阳性结果告知以及推动男性性伴检测HIV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所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及艾滋病治疗门诊招募新确诊HIV阳性MSM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把目标人群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患者告知推动策略(由研究对象告知性伴其HIV阳性结果并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干预组在患者告知推动策略的基础上施加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即:提供促进性伴告知的知识教育和医学辅助推动措施(医务人员和研究对象共同推动性伴检测HIV或者医务人员推动性伴检测HIV)。基线数据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首次性行为年龄、性取向和近6个月性行为特征等。随后每间隔1个月进行1次前瞻性随访,随访4个月获得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的HIV阳性结果性伴告知率以及性伴参与HIV检测情况。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人口学及HIV相关高危性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卡方检验分析随访1、2、3、4个月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对性伴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率和性伴HIV检测率,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HIV检测的性伴数量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分析各预测变量与HIV阳性MSM对男性性伴、亲人/家属和朋友告知HIV阳性结果以及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的统计学关联性;双侧P<0.05为存在统计学显着性差别的检验水准。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对比:本研究共有198名HIV阳性MSM被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人数占总调查对象的52.5%(104/198),而对照组占47.5%(94/198)。经卡方检验分析显示,除干预组研究对象具有偶然性伴的比例大于对照组以外(77.7%vs.63.4%,P=0.040),其他社会人口学信息以及性行为特征等变量均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性(P均>0.05)。2.干预对调查对象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影响情况:在干预后1、2、3、4个月时,干预组MSM将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性伴的比例分别为51.0%(53/104)、51.9%(54/104)、52.9%(55/104)和53.8%(56/104),而对照组对应告知比例分别为51.1%(48/94)、52.1%(49/94)、52.1%(49/94)和52.1%(49/94),卡方分析显示在干预后各个相同的时间点两组调查对象的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性伴比例均无统计学显着性(P均>0.05)。3.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婚姻状况为非单身(vs.单身)(AOR=8.08,95%CI=4.18-15.65,P<0.001),月收入为≥5000元(vs.<3000元)(AOR=2.23,95%CI=1.05-4.72,P=0.036),已经出柜(vs.未出柜)(AOR=2.71,95%CI=1.29-5.72,P=0.009),近6个月有固定性伴(vs.近6个月无固定性伴)(AOR=32.23,95%CI=12.85-80.85,P<0.001),近6个月无偶然性伴(vs.近6个月有偶然性伴)(AOR=2.20,95%CI=1.15-4.20,P=0.017),性取向为同性恋(vs.非同性恋)(AOR=1.94,95%CI=1.02-3.69,P=0.047)以及近6个月未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vs.近6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AOR=3.32,95%CI=1.59-6.52,P=0.001)是HIV阳性MSM将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独立影响因素。4.干预对调查对象推动性伴HIV检测行为促进状况及两组性伴HIV阳性率对比:在随访1、2、3、4个月时,干预组MSM推动男性性伴进行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8.3%(19/104)、27.9%(29/104)、28.8%(30/104)和31.7%(33/104),而对照组对应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3.8%(13/94)、14.9%(14/94)、16.0%(15/94)和17.0%(16/94),卡方分析显示,干预1个月后两组推动性伴检测率提高无统计学差异性(P=0.397),而干预2个月(P=0.027),3个月(P=0.031)和4个月(P=0.017)推动性伴检测HIV的比例都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性伴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0.9%(10/48)和26.3%(5/19),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性(P=1.000)。5.HIV阳性MSM成功推动性伴HIV检测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医学辅助推动告知策略(vs.患者推动告知策略)(AOR=2.35,95%CI=1.18-4.70,P=0.016),婚姻状况为非单身(vs.单身)(AOR=5.49,95%CI=2.48-12.17,P<0.001),近6个月有固定性伴(vs.近6个月无固定性伴)(AOR=6.76,95%CI=2.51-18.19,P<0.001),首次性行为年龄≥25岁(vs.首次性行为年龄<25岁)(AOR=3.05,95%CI=1.04-8.94,P=0.042)以及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vs.阳性结果未告知性伴)(AOR=12.91,95%CI=4.82-34.55,P<0.001)是HIV阳性MSM成功推动性伴检测HI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医学辅助策略对沈阳HIV阳性MSM的阳性检测结果性伴告知率的影响效果有限,但可显着增加其性伴HIV检测比例,非单身、高收入、出柜者、不通过互联网/同性社交软件寻找性伴的HIV阳性MSM更愿意将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而非单身、有固定性伴和进行性伴告知的HIV阳性MSM更愿意推动性伴开展HIV检测。我国亟待调整当前HIV阳性MSM人群对性伴进行阳性结果告知的策略,提高HIV阳性结果告知率,促进性伴进行HIV检测,以控制MSM人群HIV疫情扩散。

毛翔[10](2019)在《基于HIV自我检测策略对中国MSM人群开展HIV疫情监测及检测促进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我国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群体的HIV疫情严峻且存在较高比例的MSM不知晓自身的感染状况。增大对MSM群体的HIV筛查力度,既可以使该群体中的HIV感染者及时了解自身的感染情况,从而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来降低二次传播风险,也可以使卫生工作人员得到更为客观真实的MSM群体的HIV疫情特征,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HIV自我检测(HIV self-testing,HIVST)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种新型HIV检测策略,由于HIVST具有方便、私密、无痛和简单易用等优点,在国内外MSM人群中获得了很高的接受度并可以有效促进从未检测过HIV或极少检测HIV的隐匿MSM参与检测。我国HIVST研究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单一,多为以MSM社区组织(Community Based Orgnization,CBO)为主导的小规模横断面试点项目,主要旨在探索在我国MSM开展HIVST的可行性。为控制HIV疫情在我国MSM群体中的快速扩散,不仅需要了解HIVST的可行性,更需要把HIVST作为一种调查手段,对MSM群体特别是隐匿MSM群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长期随访,以获取目标人群真实客观的检测行为、疫情和性行为特征数据。除了扩大对MSM群体HIV疫情的筛查范围,使更多通过筛查发现的HIV疑似感染者得到确诊和病毒抑制才能从根本上发挥HIVST对于MSM群体HIV疫情控制的最大效能。因此,对于通过HIVST发现的HIV疑似阳性的检测者,为其提供专业的检测后咨询和指导,并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后续的HIV确诊以及转介治疗,并对其后续的一系列诊疗过程进行跟踪随访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另外,国际上对于HIVST研究已经不局限于探索HIVST的接受度和实施可行性,研究者希望通过HIVST本身的优势来改变HIV感染高风险群体的HIV检测习惯,甚至是交友习惯和性行为习惯。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包括MSM群体在内的HIV高感染风险群体通过HIVST可以提高自身HIV检测频率从而及时发现HIV早期感染,并且其通过与性伴分享HIVST,可以有效了解性伴的HIV感染状况并可以及时采取更为安全的性行为方式避免感染HIV。另外,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基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的HIV知识宣传和检测服务成为可能,通过与MSM群体中的互联网社交新媒体意见领袖进行合作,基于其掌握的拥有一定MSM用户基础的微信公众号推广HIVST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推广模式具有受众广、招募速度快、成本效益高等优势,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针对我国MSM群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新途径。所以本课题将采用HIVST检测策略,通过与社交新媒体意见领袖合作,基于微信公众号发布项目宣传信息的方式,招募全国范围内的MSM人群参与基于HIVST的横断面调查和前瞻性队列随访,以探索中国MSM人群的HIV检测行为及HIV、性病感染和新发感染疫情特征。在观察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以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号在线的HIVST申请、发放以及结果反馈策略对促进中国MSM群体的HIV检测行为以及改善性伴间HIV感染状况相互知晓和促进性伴HIV检测的作用。方法:本课题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探索基于社交新媒体意见领袖的微信公众号招募MSM人群参与HIVST,以明确参与HIVST的MSM人群的基线HIV检测行为及HIV感染率等疫情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基于HIVST的前瞻性队列随访明确该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疫情特征。利用微信公众号招募MSM调查对象过程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MSM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问卷调查。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邮寄HIV/梅毒/甲肝/乙肝/丙肝五合一快检试剂盒及配套耗材,研究对象在获得检测试剂后进行自检、结果判读并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上传至在线调查系统。根据调查对象反馈的自检结果,对疑似HIV阳性的调查对象提供必要的HIV检测后咨询支持,并推荐其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确诊以及治疗。对基线HIVST反馈检测结果且为阴性的个体,进一步筛选符合队列随访要求的受试对象,进行基于HIVST的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每次随访流程与基线调查一致。第三部分为基于自我检测策略对促进中国MSM群体HIV检测及性伴间HIV感染状况知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利用微信公众号招募MSM调查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MSM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问卷的基线调查并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调查对象根据其需求可申请2-4份自检包,用于调查对象的自身HIVST,及分享给性伴或同志朋友的HIVST couple testing。无论干预组MSM调查对象还是其性伴或同志朋友使用,均需在自检后扫描自检包内说明书上的二维码反馈检测结果和完成在线调查问卷,以获取误工补助费。不为对照组MSM调查对象提供HIV自检包,而仅为其通过微信推动HIV健康知识和当地检测点地址等信息。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在项目开始后的第3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对比干预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过去3个月的HIV检测行为特征、调查对象性伴的HIV、性病检测情况、调查对象对其性伴的HIV、性病感染状态知晓情况以及调查对象和性伴间性行为变化来评价HIVST干预效果。结果:第一部分通过微信公用账号共招募了1702名MSM参与横断面调查研究,自报既往曾检测过HIV的MSM所占比例为74.2%(1263/1702)。既往检测过的MSM主要的检测方式为使用HIV自检试纸进行检测,占57.2%(772/1263)。MSM调查对象既往未参加过HIV检测的原因:主要为认为自己没有HIV感染风险,占49.7%(218/439);其次为担心暴露个人信息和性取向等隐私,占31.9%(140/439);另外,自报不知道哪些机构提供免费HIV检测占40.5%(178/439)。基线申请自检包检测1746人次,同期自检结果反馈率为84.8%(1480/1746)。基线自检HIV阳性率为3.3%(56/1693),梅毒阳性率4.8%(80/1667),HBV阳性率2.8%(47/1665),HCV阳性率为0.2%(4/16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半年使用过新型毒品(vs.未使用)(AOR=2.4,95%CI=1.4-4.1,P=0.002),近半年肛交时肛门出血(vs.未出血)(AOR=1.9,95%CI=1.1-3.3,P=0.017),既往确诊过性病感染(vs.未感染)(AOR=3.0,95%CI=1.6-5.4,P=0.001)以及近半年与同性性伴不坚持使用安全套(vs.坚持使用)(AOR=2.3,95%CI=1.3-4.1,P=0.003)是MSM调查对象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对HIV自检呈阳性的MSM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确认后续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HIV确诊并被检测阳性的比例为53.6%(30/56),46.4%(26/56)未并未提供其后续开展HIV确诊检测和治疗的信息,确认阳性者后2个月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83.3%(25/30),如果持续追踪,治疗比例可能更高。第二部分共448(30.3%)名MSM参与HIVST前瞻性队列随访,累计随访人时为201.7人年。随访期间HIVST结果反馈率92.0%(796/865),发生HIV和梅毒阳转的MSM分别为8人和5人。HIV和梅毒的发病密度分别为4.0(95%CI,1.7-7.7)/100人年何2.5(95%CI,0.8-5.7)/1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近半年内与同性性伴发生过无套肛交性行为(vs.未发生过)(AHR=8.4,95%CI=1.0-69.3,P=0.048)和近半年内与同性性伴发生酒后性行为(vs.未发生过)(AHR=9.3,95%CI=2.1-41.6,P=0.003)是研究对象HIV新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自报曾经被医院确诊过性病感染(AHR=24.0,95%CI=3.6-162.2,P<0.001)和发生了HIV血清学阳转(vs.未阳转)(AHR=19.0,95%CI=1.0-371.1,P=0.053)是研究对象发生梅毒新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共328名调查对象参与了基于HIVST的3个月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中干预组调查对象178名,对照组150名。基线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社会背景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和HIV感染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基线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在近三个月均未检测过HIV,并且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与固定、偶然以及女性性伴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对固定和偶然性伴的HIV、性病检测和感染的知晓情况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HIVST干预后,在促进调查对象HIV检测行为方面,对照组调查对象近三个月内的HIV检测率为40.7%(61/150),干预组调查对象近三个月内的HIV检测率为97.8%(174/178),干预组调查对象的HIV检测率相比于对照组提升具有统计学差异(c2=144.942,P<0.001)。干预后对照组调查对象在过去三个月中进行的各种形式的HIV检测总次数的中位数为1(IQR:1-1.5),干预组调查对象进行的各种形式的HIV检测的总次数中位数为2(IQR:1-2),干预组调查对象的HIV检测频率相比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P<0.001)。在推荐性伴进行HIV检测行为方面,干预后75.4%(107/142)的干预组调查对象推荐了其固定性伴进行HIV和性病检测,推荐性伴HIV检测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调查对象(75.4%vs.46.7%,c2=21.459,P<0.001);在促进固定性伴接受HIV检测行为方面,62.0%(88/142)的干预组调查对象的固定性伴在过去的3个月进行了HIV和性病检测,检测率比于对照组提升具有统计学差异(62.0%vs.29.0%,c2=26.632,P<0.001);在促进调查对象知晓其固定性伴HIV检测结果方面,干预后76.1%(108/142)的干预组调查对象自报知晓其固定性伴的HIV检测结果,相对于对照组MSM具有边缘性统计学差异(76.1%vs.65.4%,c2=3.386,P=0.066)。同理,对于干预组的偶然性伴相比于对照组,同样发现了与上述固定性伴相一致的HIVST干预效果。在研究进行期间,通过干预组调查对象及其性伴或同志朋友反馈的自检结果,共发现HIV自检呈阳性6人,HIV自检阳性率为2.7%;梅毒自检阳性4人,梅毒自检阳性率为1.8%。根据随访数据,干预组5名MSM调查对象利用本项目提供的自检包发现固定性伴存在HIV或性病感染(既往不知晓),其中2名调查对象自报再和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其用套频率更高或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HIVST作为一种新型的HIV检测模式大大降低了HIV检测的门槛,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意见领袖在线招募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吸引全国范围的MSM群体参与HIVST。卫生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HIVST作为一种新型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来探索我国MSM群体,特别是隐匿MSM群体的HIV感染率疫情特征,并且通过基于HIVST开展前瞻性队列随访,获得该群体的HIV新发感染疫情特征,为未来控制该群体的HIV疫情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另外,在我国MSM人群HIV检测率较低的背景下,HIVST还可用于提高该群体自身的HIV检测率,及其性伴的HIV检测率,以及促进其提高其与阳性伴侣的安全套使用率,这对于提倡MSM人群的知情交友,降低HIV感染风险具有重要公共卫生价值。本项目在提高MSM人群HIV检测率和知晓自身HIV感染状况的同时,还可为其中筛查发现的HIV感染者提供检测后咨询和临床转介服务,需要关注通过HIVST发现的HIV疑似阳性的检测者的后续确诊以及转介治疗环节的人员流失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后帮助和诊疗服务体系对于控制我国MSM群体HIV疫情,及早实现UNAIDS提出的三个90%艾滋病防控目标意义重大。

二、HIV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IV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与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艾滋病流行现状
        (一) 国外艾滋病流行现状
        (二)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二、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现状
    三、HIV检测与衔接医疗行为
        (一) HIV检测行为概述
        (二) HIV检测行为现状
        (三) 衔接医疗行为概述及现状
    四、HIV检测行为和衔接医疗行为的相关因素及作用途径
        (一) 影响HIV检测行为的相关因素及作用途径
        (二) 影响衔接医疗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途径
    五、理论框架
        (一) 健康行为相关理论概述
        (二) 三元影响理论概述及应用现状
        (三) HIV检测行为模型假设框架
        (四) HIV相关歧视机制框架概述及应用现状
        (五) 衔接医疗行为模型假设框架
第三章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对象
        (三) 测量指标及测量工具
        (四) 资料收集
        (五) 资料整理与分析
        (六) 质量控制
        (七) 伦理原则
    三、研究结果
        (一) HIV检测行为现状描述
        (二) HIV检测行为模型构建
        (三) HIV检测行为模型验证
    四、讨论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性行为特征分析
        (二) HIV检测相关行为特征分析
        (三)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分析
第四章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对象
        (三) 测量指标及测量工具
        (四) 资料收集
        (五) 资料整理与分析
        (六) 质量控制
        (七) 伦理原则
    三、研究结果
        (一) 衔接医疗行为现状描述
        (二) 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
        (三) 衔接医疗行为模型验证
    四、讨论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分析
        (二) 研究对象衔接医疗行为现状分析
        (三)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2)HI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用于自我检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血液/口腔黏膜渗出液(OMT)/尿液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方法学评价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国家参考品阴性参考品符合率、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2.2 临床阳性样本符合率、阴性样本符合率
        2.3 分析灵敏度
        2.4 分析特异性
        2.5 前带效应
        2.6 精密度
        2.7 血液快速检测试剂对WB不同条带类型样本的检出能力
        2.8 试剂间GOD值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非专业人员使用HI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自我检测的现场评价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现场
        1.2 研究对象
        1.3 调查问卷、模拟图片的制备及记录表的设计
        1.4 调查方法
        1.5 统计分析
        1.6 质量控制
        1.7 伦理学要求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2 非专业人员HIV自我检测能力评价
        2.3 模拟图片结果判读
        2.4 试剂说明书理解能力
        2.5 自我检测准确性
        2.6 血液/OMT/尿液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2.7 自我检测方式的选择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调查问卷
    附件2: 结果记录表
    附件3: 自我检测操作记录表
    附件4: 综述
    附件5: 已发表文章
致谢

(3)山东省10城市MSM人群HIV感染与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1 HIV流行情况
    1.2 HIV检测情况
    1.3 MSM人群HIV感染情况
    1.4 MSM人群HIV检测情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数据分析
    2.3 质量控制
结果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男性性伴及性行为信息
    3.3 HIV检测相关信息
    3.4 梅毒检测相关信息
    3.5 社交媒体使用情况
    3.6 MSM人群自我效能和预期污名化情况
    3.7 MSM人群接受HIV预防服务情况
    3.8 MSM人群HIV感染及检测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3.9 HIV检测亚组分析
讨论
    4.1 MSM人群基本情况
    4.2 MSM人群性行为特征及接受HIV预防服务情况
    4.3 MSM人群社交媒体使用情况
    4.4 MSM人群HIV感染状态及影响因素
    4.5 MSM人群HIV检测信息及影响因素
    4.6 HIV检测亚组情况
结论与建议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4)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确诊及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HIV 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的生命质量、社会支持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含量的估计
        2.1.2 抽样方法及研究对象选择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2.2 生命质量的测量
        2.2.3 社会支持的测量
        2.2.4 调查的质量控制
        2.2.5 数据分析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3.1.1 量表的信度评价
        3.1.2 量表的效度检验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描述
    3.3 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
        3.3.1 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3.3.2 HIV阳性MSM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3.4 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4.1 人口学特征变量对MSM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3.4.2 HIV感染情况变量对MSM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3.4.3 HIV检测变量对MSM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3.4.4 性行为变量对MSM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3.5 HIV阳性MSM的社会支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5.1 人口学特征变量对MSM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
        3.5.2 HIV感染情况变量对MSM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
        3.5.3 HIV检测变量对MSM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
        3.5.4 性行为变量对MSM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
    3.6 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分析
    3.7 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7.1 外生潜变量的构建
        3.7.2 初始模型的构建
        3.7.3 模型拟合
        3.7.4 模型修正
        3.7.5 最终模型
4 讨论
    4.1 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现状
    4.2 HIV阳性MSM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4.3 HIV阳性MSM的社会支持现状
    4.4 HIV阳性MSM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4.5 HIV阳性MSM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4.6 研究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实践报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风险评估工具促进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网络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开发现状
    2.2 以互联网为载体促进MSM个体HIV检测的网络干预研究
    2.3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目的
    3.1 评价《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预测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能力
    3.2 评价《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促进MSM个体健康行为的效果 研究流程图 研究一 评价《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预测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能力
1. 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简介
    2.2 北京市佑安医院MSM高危人群HIV新发感染观察队列简介
    2.3 数据提取
    2.4 统计分析
    2.5 伦理学审查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各条目在队列中分布情况
    3.3 HIV感染风险得分与HIV转阳之间的关系
    3.4 《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预测HIV感染能力评价
    3.5 敏感性分析
    3.6 《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列线图及网络适配版本
4. 讨论 研究二《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促进MSM个体健康行为的网络干预研究
1. 研究目的
    1.1 了解北京市使用手机交友软件的MSM个体HIV感染风险现状
    1.2 评价《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促进MSM个体健康行为的效果
2. 研究设计及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设计电子平台系统
    3.2 基线资料收集
    3.3 随机化和盲法
    3.4 干预措施
    3.5 研究流程
    3.6 研究结局
    3.7 样本量计算
    3.8 统计分析
    3.9 质量控制
    3.10 伦理学审查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招募及基线特征
    4.2 北京市使用手机交友软件的MSM个体HIV感染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
    4.3 《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促进MSM个体健康行为的效果
5. 讨论
    5.1 北京市使用手机交友软件的MSM个体HIV感染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
    5.2 《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促进HIV检测、降低无保护肛交效果 结论 创新性和局限性
1. 创新性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附件2 研究对象网络知情同意书
附件3 本研究使用的所有调查表
附件4 北京佑安医院队列数据使用授权书
附件5 研究伦理评审报告
附件6 个人简历
附件7 致谢

(7)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HIV、HCV、TP感染现状及其知信行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女性性工作者
    2 性传播相关疾病
    3 立题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调查现场
    2 研究对象
    3 抽样方法
    4 调查问卷
    5 流行病学调查
    6 实验室检测
        6.1 HIV抗体检测
        6.2 HCV抗体检测
        6.3 TP抗体检测
    7 质量控制
        7.1 调查员培训
        7.2 调查问卷质量控制
        7.3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7.4 数据管理的质量控制
    8 数据分析
结果
    1 女性性工作者人口学特征
    2 女性性工作者HIV、HCV、TP感染现状
        2.1 女性性工作者HIV感染现状
        2.2 女性性工作者HCV感染现状
        2.3 女性性工作者TP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 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3.1 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3.2 女性性工作者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4 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
讨论
    1 研究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2 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3 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HIV、HCV、TP感染现状分析
    4 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5 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重庆市某区县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1.2.2 对象招募方法和纳入标准
    1.2.3 研究步骤
    1.2.4 调查和实验方法
    1.2.5 数据收集与整理
    1.2.6 质量控制
    1.2.7 技术路线
    1.2.8 统计处理及分析方法
    1.2.9 重要名词解释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3 性行为情况
2.4 接受干预服务和检测情况
2.5 患性病情况
2.6 HIV的感染和新发感染情况
2.7 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2.8 安全套使用相关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该区HIV感染和新发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艾滋病防治不容忽视
3.2 安全套使用的重要性
3.3 近一年HIV检测率低,需继续扩大检测
3.4 HIV新发感染的间接因素也须关注
3.5 下一步研究方向和内容 结论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9)医学辅助策略推动HIV阳性MSM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概述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随机化分组
        2.4.2 患者告知推动策略
        2.4.3 医学辅助推动策略
        2.4.4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内容
        2.4.5 研究技术路线
    2.5 实验室检测
        2.5.1 HIV检测
        2.5.2 梅毒螺旋体检测
        2.5.3 HSV-2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
    2.6 相关概念
        2.6.1 性传播性疾病感染
        2.6.2 新型毒品
        2.6.3 性伴告知
        2.6.4 推动性伴HIV检测
    2.7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2.8.1 问卷设计阶段
        2.8.2 调查问卷实施阶段
    2.9 伦理许可
3 结果
    3.1 研究招募结果
    3.2 干预组和对照组社会人口学及HIV相关高危性行为特征对比
    3.3 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
        3.3.1 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调查对象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影响情况
        3.3.2 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相关因素分析
        3.3.3 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亲人/家属相关因素分析
        3.3.4 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朋友相关因素分析
        3.3.5 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身边人状况及告知时间分布
    3.4 HIV阳性MSM的性伴HIV检测情况
        3.4.1 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调查对象推动性伴HIV检测行为促进状况
        3.4.2 干预组和对照组完成HIV检测的性伴人数
        3.4.3 HIV阳性MSM成功推动男性性伴HIV检测相关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
    4.2 HIV阳性MSM的性伴HIV检测情况
    4.3 优势与限制性
5 结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10)基于HIV自我检测策略对中国MSM人群开展HIV疫情监测及检测促进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号在线招募中国MSM人群开展HIV、性病和肝炎自我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4 课题实施流程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许可
3 结果
    3.1 通过与社交新媒体意见领袖合作,基于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招募本项目调查对象实际效果描述
    3.2 参与本项目、完成HIVST并反馈自检结果的调查对象特征描述
    3.3 参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HIVST结果反馈和HIV、性病、肝炎自检阳性情况
    3.4 参与HIVST的调查对象既往HIV检测行为特征
    3.5 既往使用过自检试纸检测HIV的调查对象特征
    3.6 反馈HIVST结果的调查对象的HIV自检结果特征
    3.7 反馈梅毒自检结果的调查对象的梅毒自检结果特征
    3.8 既往检测过HIV的调查对象与既往从未检测过HIV的调查对象的HIV、梅毒自检结果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基于自我检测策略对中国MSM群体开展前瞻性队列随访以探索HIV、性病新发感染疫情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4 课题实施流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完成至少一次自检队列随访的MSM社会背景学、行为学特征
    3.2 影响自检队列保持的相关因素
    3.3 参与自检队列随访的MSM的自检结果反馈和HIV、梅毒自检阳转情况
    3.4 参与自检队列随访的MSM群体发生HIV自检结果阳转的影响因素
    3.5 参与自检队列随访的MSM群体发生梅毒自检结果阳转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探索自我检测策略对促进中国MSM群体HIV检测及性伴间HIV感染状况知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3 研究实施流程
    2.4 主要试剂与仪器
    2.5 统计学方法
    2.6 伦理学许可
    2.7 临床试验注册
3 结果
    3.1 参与自检干预项目调查对象纳入、随访及自检干预接受情况及结果反馈情况总述
    3.2 主要结果1:自检干预对调查对象自身检测行为的促进作用总述
    3.3 主要结果2:自检干预对调查对象固定性伴的HIV、性病检测行为以及性伴间HIV、性病感染状况相互知晓的促进作用和性行为决策作用总述
    3.4 次要结果1:自检干预对调查对象偶然性伴的HIV、性病检测行为以及性伴间HIV、性病感染状况相互知晓的促进作用和性行为决策作用总述
    3.5 次要结果2:自检干预对调查对象女性性伴的HIV、性病检测行为的促进作用总述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 HIV 自我检测策略对 MSM 人群实施艾滋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四、HIV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与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D]. 赵亚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2]HI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用于自我检测的可行性研究[D]. 任雅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3]山东省10城市MSM人群HIV感染与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任慈. 山东大学, 2020(02)
  • [4]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确诊及流行特征分析[D]. 周从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的生命质量、社会支持现状研究[D]. 章小立.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风险评估工具促进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网络干预研究[D]. 罗倩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7]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HIV、HCV、TP感染现状及其知信行调查分析[D]. 张敏. 大理大学, 2019(01)
  • [8]重庆市某区县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蓓. 重庆医科大学, 2019(12)
  • [9]医学辅助策略推动HIV阳性MSM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D]. 李佳明.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10]基于HIV自我检测策略对中国MSM人群开展HIV疫情监测及检测促进的干预效果研究[D]. 毛翔.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HIV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