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

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瑾[1](2020)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失地农民群体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现象,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当他们的土地被征收之后,短期之内可以依靠征地补偿款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但有限的经济补偿并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长期发展的需要。从长期来看,只有解决好失地农民群体的就业问题,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强化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群体的就业困境,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丰富失地农民群体的就业政策选择和新型城镇化的进—步发展深化。本文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对R市S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界定了相关概念,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同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S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运用了问卷调查发和访谈法,对失地农民等相关群体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收集信息,得出S区失地农民群体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岗位少;就业满意度低;求职渠道不畅;失业保险不健全。并从多角度切入,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有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措施:开展系统性的就业培训;增加就业选择;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就业配套政策和设施;合理规划失业保险制度等。

李春晖[2](2020)在《中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征地农民问题事关国家发展战略,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涉及农民群体的生存,而且与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等息息相关。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政府需征收大量农地用于城镇化建设,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日趋凸显。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公平正义。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密切关联的辩证关系。社会保障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如果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得以解决,其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可以解决,且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可以因为从事某项工作而获得更多的社会存在感和荣誉感,可以因为有价值的工作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认为,就业就是最好的社会保障。然而,并不是所有被征地农民都适合就业,都能就业,也不是就业之后就不再失业,因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仍然是最后一道保障,起着保障的基础性作用。本研究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关联起来研究,就业作为优选项,社会保障作为基础项。围绕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本研究基于多地区、大样本的实际调查,对其就业和社会保障现状、存在困境、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利用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主要客观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博弈理论对被征地农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主观因素及其与政府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借鉴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了山东省济南市、安徽省当涂县和凤台县、四川省郫都区和彭山区作为调研区域,分别抽样了480、400、210个被征地农民样本,基于调查数据,对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调查显示:不论东、中、西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均大量存在被征地农民群体,东部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好于中西部,但社会保障状况却低于中西部。被征地农民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期望较高,但由于教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职业技能水平低下、创业意识和能力低下、对政府安置存在依赖、政府就业培训工作相对欠缺、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的可及性较差等原因,致使就业率不高,就业层次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领域,由于社会保障政策、体制、机制及农民自身问题等原因,被征地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参保率参差不齐、保障水平偏低。归纳起来,政府与民众认识和考虑存在偏差、中央与地方认识和考虑存在偏差、执行部门认识和考虑存在偏差等这些政府层面的问题是造成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除政府层面的原因外,被征地农民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也影响着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本研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多变量Logistic回归、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在既定政策背景下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发现: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和教育程度对其就业有重要影响,其中教育程度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年龄的影响;居住在主城区的被征地农民具有更大的就业机会,与就业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培训具有正向影响,而且显着高于其他变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就业的正向影响最高,起到基本“安全网”的作用;公共安置途径有积极作用,但作用较小。在被征地农民工作关系认同度(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在东部地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家庭就业人口比例在中部地区有显着正向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虽然具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如年龄、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和就业培训,但影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方面,研究发现:当被征地农民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家庭子女数量相对较多时,更不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被征地农民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时,更加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被征地农民对政府养老保险补贴预期相对较高、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相对较深时,更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被征地农民的个人缴费金额相对较高、认为参保程序相对较为复杂时,更不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此外,性别也对被征地农民养老意愿的选择具有显着影响。在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影响因素方面,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健康状况、新农合的规定报销水平和缴费水平、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与农民的参合行为显着相关,收入水平、性别等因素对农民参合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除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客观因素外,本文还通过扎根理论深入讨论了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主观因素。结合深度访谈和对访谈资料的三级编码发现: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需求来自于利益状况的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该群体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依赖被放大,但是无论是其群体自身的心态转换困局还是外部政策设计都制约了其实际行动。在此过程中,被征地农民所面临和经历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土崩瓦解以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都使得其对社会支撑体系的诉求异常强烈。因此,本研究构造出“利益重塑-心态转换-政策优化-社会支撑”的问题解决模型。另外,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既离不开政府,也离不开被征地农民本身,双方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基于博弈论,本文对被征地农民与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中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就业博弈中,当“政府进行就业安置,被征地农民找工作”时实现长期均衡;在社会保障博弈中,当“政府提供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不进行抵抗”时实现长期均衡。为更好地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应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研究发现: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所有国家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并不单单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确保被征地农民权利的关键;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均应承担相应责任;应根据实际采取多种补偿形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培训是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举措。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优化征地补偿制度、构建项目齐全公平合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被征地农民间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组织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住所位置、就业环境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加强管理服务以改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加强宣传教育以增强被征地农民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充分发挥公众安置途径;通过提高被征地农民工资水平和政府的社会保障金,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工作能力,减少被征地农民缴纳的社会保障比例等措施实现被征地农民和政府博弈的长期均衡。

孟佳玉[3](2020)在《哈尔滨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将我国的经济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工业等非农业用地需求不断攀增,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大量的失去土地的农民随之产生。从全国来看,目前失地农民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二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动,这一特殊群体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却无法真正享受得到同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远不足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解决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也是我国提出脱贫攻坚、加速步入小康社会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研究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因素挖掘和实证模型的构建,搭建了一个“个人-市场-制度”的分析框架,对哈尔滨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从人力资本、市场状况和制度因素等这三个层面对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构建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对失地农民进行调研的问卷。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因素样本特征描述和交叉列联表分析,为回归分析奠定基础。论文选择了最适合本文研究内容以及变量形式的logit回归模型,结合回归结果和文献研究、理论基础等内容对回归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发现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难本质上,一是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受教育程度和非农业技能局限,寻职积极性脆弱等的制约。二是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与失地农民再就业职业供给没有平衡发展的结果。最后是我国政府征地政策和补偿制度的不健全,城乡二元结构转型中就业结构体系和劳动力相关制度不完善。最后从人力资本、市场经济因素和制度环境这三个层面,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王晨花[4](2020)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L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的城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农民的失地。而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他们的重要的“命根”,农民的土地被征就会面临着失去就业和生活保障。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土地的征收会越来越多,伴随着大量的失地农民将会出现,他们失去了原来以种地为生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非农为生的就业。然而,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大多数自身就业观念较为落后、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较弱;政府履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职能较弱;失地农民就业的市场环境较差,以上种种,导致失地农民的就业率不高且就业质量差等问题。如何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城镇化、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就业进行界定,并用职业转化理论、公共就业服务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本论文的论据支撑。同时,论文以L市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放问卷的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对其存在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发现失地农民在就业中存在就业率较低、就业质量较差;就业渠道窄,就业满意度低;就业培训效果差,培训反馈机制欠缺等问题。原因剖析主要从政府、失地农民自身、就业的市场环境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并结合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分别提出了强化政府履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职能、提升失地农民的自身综合素质、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的市场环境的对策,尝试为我国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詹睿[5](2020)在《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相当一部分城市周边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群体作为一个迅速扩大的弱势群体,亟需国家和社会给予社保、就业、医疗、住房安置等各方面的帮助和扶持,其中就业问题又是失地农民尤为关心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吃饭”问题和向失地农民有效提供就业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情况,分析了产业演进理论、罗尔斯的社会公平理论以及与政策执行有关的理论,结合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数据,旨在找到改善现有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的途径和办法。文章首先对当前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分析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万春镇产业转型实际,提出改进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措施的建议,以期为推动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工作贡献力量。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建议从优化政策执行措施、健全政策执行机制、推动发展改善就业环境三个方面来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率,改进就业政策执行效果:一是提高执行措施内容的科学性、激发目标群体就业主动性、优化失地农民创业帮扶政策;二是提升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助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征地企业发挥就业促进作用。

王丹玉[6](2020)在《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以郑州市航空港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史以来,我国就是一个拥有先进农业耕种智慧的国家,农民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对城市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只有不断向近郊农地扩张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农民失去土地既失去了耕种的载体也被动的成为了失地失业农民,农民失地后的生存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何让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非农就业经验的农民迅速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再就业、打破隐形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摆在我国相关部门眼前的一件大事,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民失地后如何生存的核心问题。工业化背景下的就业环境与失地农民拥有的农业就业技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如何使失地农民在工业化背景下实现再就业是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重中之重。只有使失地农民充分稳定就业,才能使失地农民养老有保障,失地不失业。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要充分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应当对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进行深度的实地调研,郑州航空港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的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开发以前该地区是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的粮食产区。本文以郑州航空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失地农民深度访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阐述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对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主要介绍了失地的概念、失地农民的概念及就业的概念,同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部分是对郑州航空港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调查,首先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介绍了郑州航空港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征地补偿现状、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经研究后发现,失地后农民生活更加的便利一方面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可选择的就业行业单一,超过80%失地农民再就业性质为临时性就业。第四部分是对郑州航空港区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再就业选择、再就业行业分布和再就业的社会保障等对非农就业技能欠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失地农民如何实现再就业进行研究。第五部分是对策建议,针对郑州航空港区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从征地补偿方式、就业帮扶政策、社会保障机制、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再就业意愿强烈,希望通过再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实现自我价值。但实际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因自身就业技能不足、市场就业结构单一、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其次,失地农民安置区产业结构不完善是失地农民存在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改善当前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是充分认识土地对农民的价值,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其次,政府应当参与到就业帮扶中,充分挖掘公共服务岗位促使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多元化,最后,应当丰富关于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方式。

于彬彬[7](2020)在《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城镇发展所须的土地资源需求增多,必然会大量占用农民土地来缓解城镇经济发展的压力。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被征地中年农民数量将与日俱增,安置好就业将成为现阶段农民面临的主要矛盾,对步入中年的农民而言其面临的困难更为突出。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而现行的牡丹江市就业促进机制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新时代提出新要求下,必须逐步完善,着重关注中年农民就业促进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公共就业服务和充分就业理论的指导下,以牡丹江市阳明区被征地中年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及调查问卷法的形式收集资料,探讨了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促进就业机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就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能力有限;就业市场环境严峻;就业技能培训可利用资源匮乏;激励政策执行效率欠佳。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就业促进保障机制仍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构建相对缓慢;就业市场运行机制发展尚不均衡;再就业教育、技能培训机制缺乏创新;就业、创业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显着等。因此,通过分析与比较,提出了完善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预警保障机制、全面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科学调控就业市场运行机制、创建多元化再就业培训机制、实施有效的就业促进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为牡丹江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今后解决好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王立雪[8](2020)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研究 ——以范家屯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征用现象持续发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对于这一群体来说,失地即失业。失地后,这一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流向社会后,会带来诸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虽然失地农民会得到征地拆迁土地补偿款,但补偿款多为一次性支付,缺乏“自主造血性”地持续性生活来源保障,因此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公共治理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则成为政府治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以范家屯镇为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进行研究。范家屯镇城镇化进程快,城镇化率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全国水平,失地农民问题突出,而且范家屯镇属于欠发达地区,该地区失地农民特点是自主意识差、缺乏再就业技能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因此范家屯镇失地农民的政府治理有一定特殊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选取了范家屯镇下辖的4个行政村或社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详尽的分析,探究了范家屯镇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现行机制,剖析了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借鉴其他地区政府治理的优秀经验,结合当地特色和政策框架,提出了政府治理当地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建议,如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政策宣传,健全专门设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建立就业培训协同治理机制和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推进失地农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构建失地农民再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和健全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的机制,力图在机制上进行完善,形成可持续的、行之有效的公共治理措施。本文立足政府责任理论、公共就业服务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通过合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直面研究对象和群体,收集一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希望对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提供一般性参考。本文在研究中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了创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方面,传统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研究集中在再就业问题上,本研究从治理主体的视角切入,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式,拓宽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研究维度。在研究内容的创新方面,鲜见对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政府治理进行研究,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点,以范家屯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典型,探讨类似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和治理建议,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对实践理论的客观分析。

刘钰君[9](2020)在《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问题逐渐凸显,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农民失去了土地,无法利用原始生产资料,生活经济来源受到影响,其中一部分失地农民并未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其生活水平逐渐降低,不利于家庭和谐以及城镇化发展。毋庸置疑,政府在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政府作用发挥的实际效果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的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参考,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文以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政府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改善社会保障不充分、部门之间的协作有所欠缺、政府促进再就业公共服务较弱、监督和协调政策执行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得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再就业相关制度欠缺、政府服务意识不够、政府发挥作用的制约性、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等等。针对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发挥现状,文章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健全保障制度,增强社会保障作用;明确责任转变理念,强化协调利益者的作用;完善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责任健全机制,保障政策执行作用。

袁涛[10](2019)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文中提出城市化是当今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城市化进程角度来看,为了开展城市建设工作,征收耕地已成为处理用地问题的核心途径,在这一类状况下,失地农民大量产生。农民土地一旦丢失,就面临着失业。从而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关键问题。大多数农民失地后与失地前的生活状况相差很多,其中一部分失地劳动者失地之后没有进行就业,而是闲散在家没有从事生产活动。农民在失地后没有获得就业安置在家过着闲散的生活,长时间下去,将会导致失地农民没有生活来源,其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将不利于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发展。政府针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也在尽力的解决这个问题,但依据当前的现状可以看出,现存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依然不完善,仍存在不足之处,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农民失地就业保障问题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综述国内外就业保障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失地农民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现状、现行的农民就业保障政策及陕西关中地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现状,运用陕西关中失地农民实地调研数据,从就业保障制度,政府就业保障宣传、就业培训与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就业歧视等角度剖析了关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的具体建议:第一,建立并完善保障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法规;第二,要对负责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主体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第三,政府应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与就业指导提供机会,并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第四,可以通过互联网+就业服务的方式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方式的就业指导;第五,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的宣传教育,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理念;第六,严格监管当地得用人市场规范,保障失地农民的劳动权益,避免企业歧视失地农民。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切合实际的技能培训,扩大就业渠道,建立培训、鉴定、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解决失地农民就业歧视问题,并为失地农民构建就业信息平台,从而使失地农民从多个信息渠道获得就业信息,促使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内容及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型城镇化
        2.1.2 失地农民
        2.1.3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3 R市S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分析
    3.1 S区情况背景介绍
        3.1.1 S区自然区位情况
        3.1.2 S区新型城镇化情况背景
    3.2 S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现状的调研方法与数据收集
        3.2.1 调研方法与有效性分析
        3.2.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过程
    3.3 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情况调研数据分析
        3.3.1 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情况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 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
    4.1 就业稳定性差
    4.2 就业岗位少
        4.2.1 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少
        4.2.2 自主创业创造岗位少
    4.3 就业满意度低
        4.3.1 对工作地点不满意
        4.3.2 对工作内容不满意
    4.4 求职渠道不畅
    4.5 失业保险资金筹措压力大
5 导致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专业技能层次低
    5.2 政府就业安置措施不到位
    5.3 产业发展不合理
        5.3.1 产业布局不合理
        5.3.2 产业发展滞后
    5.4 就业配套不完善
        5.4.1 设施配套不完善
        5.4.2 政策配套不完善
    5.5 就业中间环节缺失
    5.6 失业保险不健全
6 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对策分析
    6.1 开展系统性的就业培训
    6.2 增加就业选择
    6.3 以产业促就业
    6.4 完善就业配套政策和设施
    6.5 建立健全职业中介机构
    6.6 科学合理规划失业保险制度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中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逻辑结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逻辑结构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被征地农民
        2.1.2 就业与被征地农民就业
        2.1.3 社会保障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2.2 相关理论
        2.2.1 就业领域中的基本理论
        2.2.2 社会保障领域的基本理论
        2.2.3 扎根理论和博弈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政策
        2.3.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
        2.3.3 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的博弈研究
        2.3.4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3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与农民被征地情况
        3.1.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3.1.2 样本地区农民被征地情况
    3.2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
        3.2.1 东部地区
        3.2.2 中部地区
        3.2.3 西部地区
    3.3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归纳
        3.3.1 政策因素
        3.3.2 市场因素
        3.3.3 农民自身因素
    3.4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3.4.1 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3.4.2 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3.4.3 其他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3.5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3.5.1 征地补偿方面
        3.5.2 保障体系方面
        3.5.3 被征地农民自身问题
        3.5.4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缺失
    3.6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3.6.1 政府与民众认识和考虑偏差
        3.6.2 中央与地方在认识和考虑方面的偏差
        3.6.3 执行部门认识和考虑偏差
    3.7 本章小结
4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客观影响因素分析
    4.1 样本基本情况
    4.2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 数据来源、变量和模型选择
        4.2.2 单变量Logit回归分析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4.2.3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模与结果分析
    4.3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工作关系认同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样本选取和变量
        4.3.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4.3.3 实证研究结论
    4.4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4.4.1 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地区差异分析
        4.4.2 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5.1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
        4.5.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5.3 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
    4.6 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6.1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
        4.6.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6.3 实证研究结论
    4.7 实证分析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被征地农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博弈分析
    5.1 被征地农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主观因素分析
        5.1.1 数据来源和数据描述
        5.1.2 编码过程和编码结果
        5.1.3 模型的政策意蕴
    5.2 被征地农民与政府在就业中的博弈分析
        5.2.1 模型假设
        5.2.2 支付矩阵
        5.2.3 纳什均衡分析
    5.3 被征地农民与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博弈分析
        5.3.1 模型假设
        5.3.2 支付矩阵
        5.3.3 纳什均衡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6.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6.1.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
        6.1.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国际经验的启示
    6.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内实践与启示
        6.2.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内实践
        6.2.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内实践的启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相关政策建议
        7.2.1 针对性克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7.2.2 依据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影响因素制定对策
        7.2.3 采取措施实现被征地农民的主观需求和与政府博弈的长期均衡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哈尔滨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简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农民与失地农民
        2.1.3 再就业
    2.2 相关理论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3.1 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
        3.1.1 人力资本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
        3.1.2 市场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
        3.1.3 制度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
    3.2 基于人力、市场、制度因素的问卷设计
    3.3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
        3.3.1 失地农民基本特征
        3.3.2 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样本特征描述
        3.3.3 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交叉列联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择与赋值
    4.2 模型构建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
        4.3.1 人力资本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
        4.3.2 市场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
        4.3.3 制度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
        4.3.4 个人基本特征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失地农民再就业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
    5.1 人力资本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5.1.1 重视失地农民的健康及其子女的教育情况
        5.1.2 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引导和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和就业素质
    5.2 市场因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5.2.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支持中小型企业
        5.2.2 完善失地农民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体系
    5.3 制度因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5.3.1 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
        5.3.2 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L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概述
    1.1 基本概念
        1.1.1 城镇化
        1.1.2 失地农民
        1.1.3 失地农民就业
    1.2 基本理论
        1.2.1 职业转换理论
        1.2.2 就业公共服务理论
        1.2.3 人力资本理论
    1.3 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性
        1.3.1 有利于满足失地农民生存需要
        1.3.2 有利于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1.3.3 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章 L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2.1 L市城镇化进程
        2.1.1 L市市情
        2.1.2 L市土地资源及利用结构
        2.1.3 L市未来发展规划
    2.2 L市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措施
        2.2.1 积极出台培训和安置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2.2.2 建立失地农民劳动力数据库,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2.2.3 加强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鼓励失地农民就业
    2.3 L市失地农民就业状况
        2.3.1 L市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2.3.2 L市失地农民就业特点
第三章 L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L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存在问题
        3.1.1 就业率较低,就业质量较差
        3.1.2 就业渠道窄,就业满意度低
        3.1.3 就业培训效果差,培训反馈机制欠缺
    3.2 L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政府履行促进就业的职能较弱
        3.2.2 失地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
        3.2.3 失地农民就业的市场环境较差
第四章 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
    4.1 强化政府履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职能
        4.1.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4.1.2 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
        4.1.3 开辟失地农民灵活就业新领域
        4.1.4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4.2 提升失地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
        4.2.1 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
        4.2.2 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
        4.2.3 改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角色
    4.3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的市场环境
        4.3.1 合理规划促进就业实现的城镇化
        4.3.2 构建城镇对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体系
        4.3.3 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3.4 培育规范的失地农民劳动中介组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内涵
        2.1.1 产业转型
        2.1.2 失地农民
        2.1.3 就业促进政策
    2.2 基本理论基础
        2.2.1 产业演进理论
        2.2.2 罗尔斯的社会公平理论
        2.2.3 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
第3章 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分析
    3.1 政策梳理
    3.2 访谈设计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内容
        3.2.3 汇总整理
    3.3 研究假设
    3.4 问卷设计
        3.4.1 设计依据
        3.4.2 样本构成情况
        3.4.3 数据整理
        3.4.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5 实证分析
        3.5.1 描述性分析
        3.5.2 假设验证
        3.5.3 当前就业促进政策执行情况
第4章 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4.1.2 政策执行存在选择性
        4.1.3 政策内容存在滞后性
    4.2 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策执行措施本身存在缺陷
        4.2.2 政策执行机制不够健全
        4.2.3 政策执行环境发生变化
        4.2.4 失地农民自身就业能力不足
        4.2.5 就业市场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第5章 解决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政策执行措施
        5.1.1 提高执行措施内容的科学性
        5.1.2 激发目标群体就业主动性
        5.1.3 优化失地农民创业帮扶措施
    5.2 健全政策执行机制
        5.2.1 提升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
        5.2.2 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
        5.2.3 建立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
    5.3 推动发展改善就业环境
        5.3.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5.3.2 助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5.3.3 鼓励征地企业发挥就业促进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2 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访谈提纲

(6)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以郑州市航空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依据
第3章 郑州航空港区失地农民的现状
    3.1 郑州航空港区基本概况
    3.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3.3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3.4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第4章 郑州航空港区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4.1 失地农民就业选择单一,难以稳定就业
    4.2 失地农民的就业受年龄、学历制约
    4.3 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
    4.4 失地农民就业及创业扶持力度不足
第5章 对策建议
    5.1 充分挖掘公共服务就业岗位,扩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
    5.2 增强政府就业培训实用性,实现多元就业培训
    5.3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失地农民稳定就业
    5.4 完善政府闭环式再就业及创业的扶持政策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录1 关于郑州航空港区失地农民就业访谈问题汇总
附录2 郑州航空港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7)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历史背景
        二、现实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被征地中年农民
        二、就业机制
        三、就业促进机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就业服务理论
        二、充分就业理论
        三、政府责任理论
第三章 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运行现状
    第一节 就业促进保障机制的运行现状
        一、现行就业保障的有关政策
        二、就业保障政策的执行情况
    第二节 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的运行现状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有关政策
        二、当前提供的公共就业服务
    第三节 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的运行现状
        一、相关就业市场管理制度
        二、现就业市场的运行情况
    第四节 再就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机制的运行现状
        一、再就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的相关政策
        二、开展的再就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现状
    第五节 促进就业、创业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
        一、就业、创业激励的有关政策
        二、就业、创业激励政策的成效
    第六节 牡丹江市明阳区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现状调查
        一、就业现状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二、就业现状及生活基本情况调查
        三、现行的地方就业促进机制满意度调查
第四章 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被征地后的相关就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
        二、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及服务范畴有限
        三、就业市场环境严峻且就业渠道相对狭窄
        四、再就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可利用资源匮乏
        五、现行的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执行效力欠佳
    第二节 影响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建设的原因分析
        一、就业促进保障机制尚需持续完善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构建相对缓慢
        三、就业市场运行机制发展尚不均衡
        四、再就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机制陈旧
        五、就业创业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够
第五章 完善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就业促进预警保障机制
        一、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完善保险覆盖
        二、设立失地预警制度,实施分级管理政策
    第二节 全面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制
        一、增强网络平台搭建,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二、建立高效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第三节 科学调控就业市场运行机制
        一、加强中俄贸易合作,拓宽就业服务渠道
        二、加大专项财金投入,优化就业市场环境
    第四节 创建多元化再就业培训机制
        一、拓宽就业培训服务范畴,消除培训盲区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就业能力
    第五节 实施有效的就业促进激励机制
        一、加大税收减免,促进增加就业岗位
        二、鼓励自主创业,创办地方特色企业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研究 ——以范家屯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失地农民
        2.1.2 再就业
        2.1.3 治理和政府治理
        2.1.4 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
        2.1.5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责任政府理论
        2.2.2 公共就业服务理论
第3章 范家屯镇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
    3.1 概况
        3.1.1 范家屯镇自然情况
        3.1.2 范家屯镇城镇化历程
        3.1.3 范家屯镇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3.2 范家屯镇农民失地原因
        3.2.1 新型农村社区项目的建设
        3.2.2 公主岭经济开发区的设立
        3.2.3 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发展的推进
    3.3 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现状
        3.3.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3.3.2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3.3.3 指导创业基地及培训基地建设方面
        3.3.4 开发公益岗位方面
        3.3.5 协同多主体治理方面
    3.4 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4.1 政府政策宣传及动员力度不足
        3.4.2 社会救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
        3.4.3 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体系不健全
        3.4.4 招聘信息发布渠道落后
    3.5 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中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3.5.1 政府责任理念不足
        3.5.2 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
        3.5.3 治理中缺少失地农民就业跟踪反馈机制
        3.5.4 治理中未形成有效的第三方监督
第4章 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4.1 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经验
        4.1.1 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4.1.2 长春市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经验
    4.2 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启示
        4.2.1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4.2.2 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第5章 范家屯镇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建议
    5.1 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政策宣传
        5.1.1 创新线上宣传方式提升失地农民就业积极性
        5.1.2 重视线下政策宣传全方位服务失地农民
    5.2 健全专门设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5.2.1 健全当地专门设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5.2.2 保障并轨后社会保障待遇不降低
    5.3 建立就业培训协同治理及就业治理评估机制
        5.3.1 建立就业培训协同治理机制
        5.3.2 建立第三方就业治理监督评估机制
    5.4 推进失地农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
        5.4.1 完善现代化软硬件支持及数据库建设
        5.4.2 运用新技术进行就业政府治理
    5.5 构建失地农民再就业跟踪反馈机制
        5.5.1 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动态管理
        5.5.2 跟踪反馈失地农民实时再就业情况
    5.6 健全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的机制
结语
附录 范家屯镇失地农民征地及再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9)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2.1.2 失地农民
        2.1.3 失地农民再就业
        2.1.4 政府作用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第3章 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发挥的现状
    3.1 S镇推动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
        3.1.1 问卷与访谈的设计
        3.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S镇政府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基本措施
        3.2.1 提供相关的社会保障
        3.2.2 注重协调利益相关者
        3.2.3 提供特色的公共服务
        3.2.4 加强政策的监督执行
第4章 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4.1 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4.1.1 改善社会保障不充分
        4.1.2 部门之间的协作有所欠缺
        4.1.3 政府促进再就业公共服务较弱
        4.1.4 监督和协调政策执行不完善
    4.2 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再就业相关制度欠缺
        4.2.2 政府服务意识不够
        4.2.3 政府发挥作用的制约性
        4.2.4 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第5章 发挥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的对策
    5.1 健全保障制度,增强社会保障作用
        5.1.1 明确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
        5.1.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化
    5.2 明确责任转变理念,强化协调利益者的作用
        5.2.1 明确政府责任,优化政府职责
        5.2.2 强化服务意识,促进理念转变
        5.2.3 强化协调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5.3 完善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3.1 完善再就业服务机构
        5.3.2 强化再就业服务职能
        5.3.3 完善再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5.3.4 实施就业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5.4 强化责任健全机制,保障政策执行作用
        5.4.1 强化监督责任,注重过程监督
        5.4.2 健全监督机制,注重政务公开透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化
        2.1.2 土地征收
        2.1.3 失地农民
        2.1.4 就业质量
        2.1.5 就业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权益理论
        2.2.2 需求层次理论
        2.2.3 就业促进理论
第三章 陕西关中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现状分析
    3.1 城市化进程现状
        3.1.1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1.2 我国耕地面积占比逐渐减少
    3.2 我国现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
        3.2.1 缺少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
        3.2.2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实际效果不佳
    3.3 陕西关中地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
        3.3.1 陕西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3.3.2 陕西关中地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
第四章 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性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
        4.2.1 失地农民就业政策保障制度不健全
        4.2.2 地方政府就业保障宣传不到位
        4.2.3 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达不到预期效果
        4.2.4 缺少健全的就业渠道及就业信息不畅通
        4.2.5 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不足
第五章 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对策分析
    5.1 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5.2 强化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责任主体的监督与问责
    5.3 完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体系
    5.4 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就业促进体系
    5.5 通过正确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促使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转变
    5.6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 王瑾.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2]中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李春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3]哈尔滨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D]. 孟佳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L市为例[D]. 王晨花. 山西大学, 2020(01)
  • [5]万春镇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 詹睿.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以郑州市航空港区为例[D]. 王丹玉. 长江大学, 2020(02)
  • [7]牡丹江市被征地中年农民就业促进机制研究[D]. 于彬彬.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8]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研究 ——以范家屯镇为例[D]. 王立雪.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6)
  • [9]重庆江津S镇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政府作用研究[D]. 刘钰君.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D]. 袁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