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九脑汤治疗脑肿瘤

加味九脑汤治疗脑肿瘤

一、加味救脑汤治疗脑瘤(论文文献综述)

许素芳(Hur So Fong)[1](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参考目前关于少阳头痛的临床研究情况,中医药应用方面的研究十分丰富,相对来说,针灸的临床指导和实验尚未充分显示出其优势。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头痛之实例治疗效应,验证该法的有效作用,提供除传统循经取穴的方案外,为针刺疗法治疗少阳头痛作另一方面的讨论。透过文献研究,系统地归纳总结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少阳头痛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概况。另一方面,透过开展赖氏通元针法,结合少阳头痛的临床研究,对比单纯使用教材针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客观评价赖氏通元针法的临床疗效,为日后推广赖氏通元针法提供相关依据。内容与方法:本临床研究病例为香港针药汉方中医诊所、萧玲中医诊所及江南秀中医诊所以及在社会公开招募,由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少阳头痛患者,共招募120例纳入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赖氏通元针法的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使用教材针法治疗。治疗组的赖氏通元针法疗,选取穴位包括:百会、前顶、后顶、双侧风池、双侧头维透率谷、气海、关元、双侧三阳络、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双侧侠溪。针刺疗程为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共治疗24次,疗程结束后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以单纯使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王华《针灸学》治疗,选取穴位包括:百会、双侧太阳、双侧率谷、双侧悬颅、双侧风池、双侧列缺、双侧太冲、双侧侠溪。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在完成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均采用头痛积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The 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从多个角度记录患者的临床效果,如头痛伴随症状、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等,然后利用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明确在治疗少阳头痛的时候,赖氏通元针法发挥的效果和作用。结果:(1)本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收集样本病例,共收集120例,然后进行随机分组,一共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期间两组合共有9例脱失,实际完成111例,治疗组共完成57例,对照组共完成54例。(2)基线资料: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头痛积分量表:两组于基线时,头痛积分分值(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自身数据均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头痛积分分值较基线时减少,而随访时两组头痛积分均有提高的现象。而比较两组的数据时,由于头痛积分数据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头痛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0.001)。(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两组于基线时,VAS分值(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VAS分值较基线时明显均有减少,而随访时两组VAS分值均有提高的现象。而比较两组数据时,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组VA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相比与对照组,治疗组VAS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在随访时,治疗组VAS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少阳头痛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5)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功能受限: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功能受限)较基线时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功能受限)数据时,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6)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功能障碍: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功能障碍)分值(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功能障碍)较基线时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数据时,由于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数据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7)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情感: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情感)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情感)较基线时分别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情感)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情感)数据时,由于两组MSQ评分(情感)数据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情感)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8)总有效率:两组依据头痛积分进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χ2=9.716,P=0.0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87.72%,提示治疗组有更好的疗效。(9)复发率:在患者接受治疗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偏头痛复发患者有8例,复发率为16.00%;治疗组偏头痛复发患者中有2例,复发率为3.92%,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4.129,P=0.042<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临床研究近半个世纪的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创立出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原则是「通督调神,引气归元」,赖教授认为有效调节一身阴阳的关键,在于任督二脉,督脉上达脑窍,可以调节一身之阳气,而任脉为于腹部并与维脉相交会,能够调节一身阴脉之间的阴津精血,任督二脉同起胞宫,与脑神有直接的联系,赖氏通元针法重视任督二脉之取穴,达至通督调神以及引气归元的效果。再以背腧穴与腹部募穴相互的配合,调节各条经络和不同脏腑的气机,达到五脏安和之效。在治疗少阳偏头痛的时候,虽然普通针刺法均可以获得疗效,可以减少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缓解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患者的头痛时间,但是使用通元针法对少阳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尤其是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林秀梅[2](2019)在《脑卒中后遗症中医康养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加坡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慢性病如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的案例正迅速增加。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在40岁以上的国人当中,每四个人中有一人将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不少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因此,新加坡政府正积极寻找符合成本效益的疗法以舒缓医疗体系所承受的压力,而中医的发展有助于满足老龄化社会对慢性病治疗的需求。新加坡政府的保健政策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以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需求。在生活步伐不断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的新加坡,中医的治未病的养生思想与新加坡政府促进预防性的保健政策相辅相成。新加坡中医逐渐进入西方社会的医疗体系,因此在本地有越来越多的西医对中医持开放的态度,有助于促进中医在新加坡的发展。另一方面,非华族的国人(马来族、印度族、欧美等)9也接受低收费的中医治疗或义诊,使中医成为本地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脑卒中是新加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复发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很高,已成为新加坡第四大死亡因素,其总死亡率为40.4/10万,发病率为3.65%,发生率则为1.8/1000[304],其中近四分之三是缺血性卒中,而肢体功能障碍对卒中患者的生活影响最大。近年来脑卒中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因此脑卒中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新加坡无论是华族、马来族或印度族,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新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上升,约有75%以上的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障碍、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二便障碍、焦虑和抑郁等,其中以肢体偏瘫最为常见。脑卒中后遗症所产生后续问题甚多,例如行动不便导致跌倒、易呛导致而吸入性肺炎等,都会影响到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脑卒中不论是对患者、家属或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调查发现只有27%的卒中患者在出院后一年内有进行持续的康复,出院一个月后又坚持康复的病人只有约33%[163]。研究显示,新加坡脑卒中复发率占总发病率人数的30%,其中1年内复发者占16.5%,2年内复发者占56.3%,5年以上复发者占15.6%。基于脑卒中的重要性,如何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已经成为新加坡脑卒中康复治疗热点问题。目前大量研究提倡脑卒中后治疗及康复护理进行得越早,康复功能恢复得越好。脑卒中后3个月内是治疗恢复的黄金期。然而有很多卒中患者由于缺乏基本的康复知识或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错过最有利的康复时机而进入后遗症期(病程>6个月)。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风病的预防诊治、康复调养以及提高生存质量中均具有一定的特点及优势,目前中医已经是中风患者经西医治疗后长期防治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前景广阔。具体思路效仿西医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模式,中医治未病也应该有预防脑卒中复发的方案。由于脑卒中后遗症的症状众多,机理复杂,临床治疗手段十分广泛。治疗方法的靶向性主要是从病变部位角度以及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的临床症状来思考。因而治疗本病必须先根据其运动系统障碍的主症及所涉及的病变部位为目标来治疗,同时根据不同的体质所出现的不同证候类型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此外,还要针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所涉及的病变部位来做相应的治疗。非运动症状包括肌肉痉挛、假性球麻痹、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坠积性肺炎、褥疮、汗出异常、共济失调、骨质疏松、肌肉废用性萎缩、误用综合症、忧郁症或焦虑症等。运动障碍的改善并不能使病人的非运动症状随之改善,而非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具体思路包括:医师和患者的被动和主动性治疗。针对病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综合手段加强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针对体质辨证施治、扶正祛邪;针对主症以及非运动症状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质量。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程一般较长,病变累及脏器较广,因此需要整体的系统调节。本研究重点是对缺血性卒中后遗症期肢体偏瘫的患者做相应的研究。目的本课题以新加坡为研究背景,从中医整体观、中医养生学的视角,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针对个体的危险因素、不同的疾病证型,制定出个性化的中医康养方法,并观察与分析脑卒中后遗症期缺血性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同时为本病患者康复与调养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评价指标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随机对照性研究来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康养方法疗效评估,在新加坡中华医院门诊收集年龄50~90岁,卒中6个月以上的脑梗塞偏瘫患者,排除合并有重大器官疾病的病患。对卒中登记的病人进行临床信息采集(包括一般资料、入院诊断、既往史、家族史、发病情况、影像学检查等的内容)。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病例,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两组均同时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为接受针剌疗法,包括“加减醒脑开窍法”和“靳三针”针刺法。试验组为中医康养方法,包括辨证论治针刺疗法(同对照组)、中药调养(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饮食调养、起居调节、精神调养、运动调养、穴位刺激调养(融合拔罐、艾灸、推拿)。两组病人每周治疗5天,周六和周日休息,前后治疗4周,共20次,分别在干预开始前、干预14天后和干预28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统计方法: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用(Mean±SD)表示,同时满足方差齐性的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正态部分用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平均年龄和病程、性别、种族差异以及证型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完成观察,未有脱落、剔除情况,未见不良反应发生。2.两组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8天后各量表评分及比较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ND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14天和28天后,两组NDS、FMA、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差别,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都具有临床意义,其中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两组治疗14天、28天后NDS、FMA、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NDS、FMA、Barthel指数与治疗14天后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天后评分优于治疗前,治疗后28天优于治疗后14天,提示NDS、FMA、Barthel指数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治疗后28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14天后有显着改善,治疗14天后比治疗前有显着改善。3.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28天后,基本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28天后,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评价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针灸之后也未出现晕针、心慌、断针等不良反应,提示两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是安全的。结论中医康养方法优于单纯针刺疗法。研究特点一、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是中医的优势。本研究从治疗、预防、保健以及养生等多领域多角度拓展传统中医学价值,重视传统中医多种康复治疗措施的综合性应用,强调“整体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体现了多样性和突显了中医特色。二、汇中西医之长新加坡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汇合中心,有条件推动西方医学与传统中医的交流与结合。虽然西方医学与中医学的理论不同,但是在了解两者的差异后可能为两者的结合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将能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并提供更有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中医师已经进驻本地的公共与私人医院,与西医一起并肩合作为病人提供无缝接轨的医疗。中医介入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证实中医能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扮演了中西医结合的积极性角色,并吸收了西医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对本方案进行系统研究9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采用现代针刺疗法(“加减醒脑开窍法”和“靳三针”针刺法)是在传统针灸学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西医学中神经生理学的内容,使针灸处方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三、前瞻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采用现代针刺疗法(“加减醒脑开窍法”和“靳三针”针刺法)以及中医康养方法,评定和比较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14天、28天的综合能力,证明了中医康养方法对综合功能的改善作用。四、科学性研究的对象来源于新加坡中华医院门诊患者真实的病例、案例,每一个论点都有科学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五、有效性本研究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康复和防治方法(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不仅疗效肯定,依据充分,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六、实用性本研究采取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做到在了解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预防治疗,在预知病人疾病演变的前提下采取主动调理和干预,体现了传统医学中“防重于治”的养生保健思想,凸显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激发了国人对养生保健的兴趣,对中医的重新认识。

刘燕[3](2019)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偏头痛(Migraine)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对该病的研究被广泛关注,中医药在偏头痛防治方面的优势也逐渐被发掘。中医药诊治偏头痛有几千年历史,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及研究,其中清朝陈士铎的散偏汤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疗效,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散偏汤治疗偏头痛药理学机制,为偏头痛的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轻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及三叉神经节、中脑的CGRP、PENK(proenkephalin,PENK)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文献研究:(1)通过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收集以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和用药规律。(2)通过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收集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实验研究:24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Saline control)、偏头痛模型组(Migraine)、琥珀酸舒马普坦组(Sumatriptan)、散偏汤组(Sanpian Decoction)。颈背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连续3周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第2次注射硝酸甘油后给予药物干预,经药物干预1周后,第3次注射硝酸甘油2小时后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的CGRP、5-HT、IL-1β的含量;Western-blot法测定三叉神经节CGRP、PENK蛋白表达变化;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中脑CGRP、PENK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文献研究:(1)偏头痛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川芎、白芷、甘草、白芍、当归、天麻、细辛、柴胡、全蝎、僵蚕、钩藤、蔓荆子。聚类分析显示偏头痛常用药物可分为4类,包括平肝潜阳、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祛风止痛等药物。(2)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散偏汤能缓解偏头痛患者的疼痛及降低疼痛积分,[RR=1.23,95%CI(1.14,1.31),P<0.0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研究:(1)偏头痛模型组血清CGRP含量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血清CGRP与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和散偏汤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琥珀酸舒马普坦组与散偏汤组相比血清CGRP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血清5-HT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各组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血清IL-1β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各组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2)偏头痛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中CGRP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升高(P<0.05),与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和散偏汤组比较升高(P<0.05),舒马普坦组与散偏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三叉神经节PENK蛋白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比较降低(P>0.05),散偏汤组和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干预后PENK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3)偏头痛模型组大鼠中脑CGRP基因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升高(P<0.05);与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和散偏汤组比较升高(P<0.05);偏头痛模型组中脑PENK蛋白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比较降低(?>0.05),散偏汤组和琥珀酸舒马普坦组中脑PENK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1)偏头痛的病位在脑,与五脏均有关系,但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瘀,以风邪袭络、肝风内动、痰瘀阻络、气血亏虚为主要病机。(2)散偏汤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无明显不良反应。(3)散偏汤可以降低由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外周血中CGRP的表达,有升高其外周血中5-HT含量和降低其外周血中IL-1β的含量的趋势,可能是通过改善CGRP引起的炎症反应,抑制痛觉信息的传递。(4)散偏汤可以抑制伤害性感受传导通路中CGRP的蛋白表达,升高三叉神经节中PENK蛋白的表达,对偏头痛大鼠CGRP蛋白的表达起抑制作用,并对内啡肽系统的镇痛作用有一定影响。(5)散偏汤可以抑制伤害性感受传导通路中CGRP的基因表达,对偏头痛大鼠CGRP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抑制痛觉信息的传递。

李萱[4](2014)在《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痰瘀互结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痰瘀互结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证属痰瘀互结证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山东省名中医叶青主任医师研制的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对照组20例,单纯口服溴隐亭。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六项如血清泌乳素(PRL)等的变化,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维持期减少溴隐亭用量情况,治疗前后垂体微腺瘤的变化,停药后三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痰瘀互结型高泌乳素血症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各单项症状,在改善形体肥胖、带下量多、乳房刺痛方面,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经行腹痛,色黯有块方面,组间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RL比较各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治疗后两组FSH、E2、P值,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维持期溴隐亭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3个月内两组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垂体微腺瘤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痰瘀互结型高泌乳素血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狄波[5](2012)在《通过两种痴呆症模型比较六味地黄颗粒和通络救脑滴丸的疗效特点》文中研究指明1.背景老年痴呆症包括: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以及由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导致的痴呆,其中以AD患者最为多见。该病是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全球患病人数庞大,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家庭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AD发病主要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在脑组织异常沉积、脑内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功能异常导致Aβ清除障碍、胆碱能神经元受损、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反应或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为此研究者针对调节Aβ代谢、改善胆碱能神经元功能或抗氧化应激等多方面研制了多种药物,不过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切实有效的措施。中医从整体出发,认为老年痴呆症的病位在脑,发病与肾、心、脾、肝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病因以内因为主,或因肾精亏耗、气血不足、痰瘀交阻,脑髓失养;或因七情内伤、久病耗损、年迈体虚,脑髓失充,而致气、血、痰、瘀等病邪为患。并由此制定了补肾填精,解郁散结的总体治法,临床发现多种中药复方对该病显示了独特的疗效。本研究在老年痴呆症系“肾精不足”或“毒损脑络”而发病的中医病机指导下,结合两种拟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肾虚精乏脑髓失充证(SAMP8小鼠)模型和毒损脑络证(双海马注射Aβ1-40的SAMR1小鼠)模型,探讨两种治疗老年痴呆症常用的不同功效中药复方——具有补肾填精功效的六味地黄颗粒(LWDH)和解毒通络功效的通络救脑滴丸(TLJN),对不同拟老年痴呆症模型的作用特点及可能的药效靶点,并比较这两种相同品系小鼠,在不同造模因素诱导下的神经行为学差异,寻找不同模型小鼠对造模因素反映的特征,以期为中药复方药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证据。2.目的1)确认增龄对两种拟老年痴呆症小鼠的影响;2)比较两种拟老年痴呆症模型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及发病相关病理环节的差异;3)比较两种不同功效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并根据动物模型的相关病理环节,寻找中药复方可能的药效靶点。3.方法1)使用行为学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比较2月龄、6月龄及8月龄Aβ注射模型和SAMP8模型与同月龄正常对照组在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寻台成功率、游速和跳台潜伏期、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等指标的差异。2)对8月龄Aβ注射模型和SAMP8模型,均设立对症给药和非对症给药组,即两种模型分别均给予LWDH和TLJN治疗,使用行为学Morris水迷宫和避暗实验,比较上述各组在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寻台成功率、游速和避暗潜伏期、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等指标的差异。3)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上述各组小鼠脑组织Aβ、APP、BACE1、IDE、LRP1、RAGE、apoE、α2M等Aβ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功效中药复方治疗组的差异。4)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上述各组小鼠海马和皮层APP、BACE1、IDE、LRP1、RAGE、apoE、α2M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功效中药复方治疗组的差异。4.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8月龄Aβ注射模型和SAMP8模型在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寻台成功率,跳台实验潜伏期、错误区时间及避暗实验潜伏期、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等行为学检测指标,脑组织Aβ、APP、BACE1、IDE、LRP1、RAGE、apoE和a2M等蛋白表达上,均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错误区时间这个指标上,8月龄Aβ注射模型与同月龄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在水迷宫游速这个指标上,8月龄SAMP8模型与同月龄对照组相比有差异。2)两种模型之间,与8月龄Aβ注射模型比较,同月龄SAMP8模型在水迷宫游速,跳台潜伏期,避暗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和脑组织APP(皮层)、BACE1(皮层)、IDE(皮层和海马)、LRP1(海马)、RAGE(皮层和海马)及apoE (皮层)蛋白表达上,有显着性差异。3)对于8月龄Aβ注射模型而言,对症药物,即TLJN,在调节模型小鼠避暗潜伏期、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等行为学检测指标,脑组织APP、BACE1、IDE、LRP1、RAGE和apoE等蛋白表达上,发挥了显着作用。对于8月龄SAMP8模型而言,对症药物,即LWDH,在调节模型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寻台成功率和跳台实验潜伏期等行为学检测指标,脑组织Aβ、APP、BACE1、IDE、LRP1、RAGE和α2M等指标上,发挥了显着作用。4)两种不同功效中药复方治疗组之间,对于8月龄Aβ注射模型而言,对症药物TLJN在改善该模型小鼠避暗潜伏期及脑组织皮层和海马APP表达、皮层apoE表达、海马BACE1、IDE和RAGE表达水平上,发挥了显着作用,而非对症药物LWDH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不如TLJN;对于8月龄SAMP8模型而言,对症药物LWDH在改善小鼠水迷宫寻台成功率、避暗潜伏期及脑组织皮层和海马APP、BACE1、IDE表达、海马Aβ表达水平上,发挥了显着作用,而非对症药物TLJN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不如LWDH。5.结论1)增龄对SAMP8小鼠和双海马注射Aβ1-40的SAMR1小鼠行为学改变有显着影响。2)不同证型的模型之间,8月龄Aβ注射模型和SAMP8模型,均表现出了空间学习记忆、对电刺激的记忆、被动逃避反应能力缺失,及Aβ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但是,与Aβ注射模型比较,SAMP8模型的活动度相关指标(如,水迷宫游速、避暗错误次数等)下降;增加脑内Aβ水平的相关蛋白(如APP、BACE1、RAGE等)表达更高;降低脑内Aβ水平的相关蛋白(如IDE、LRP1、apoE等)表达更低,反应了SAMP8模型Aβ代谢障碍更严重,及肾虚精乏证的行为学特征。3)不同功效中药复方之间,对于8月龄Aβ注射模型和SAMP8模型,对症药物均发挥了纠正Aβ代谢障碍的作用,表现在降低Aβ生成相关蛋白APP和BACE1的表达;增加Aβ降解相关蛋白IDE的表达等。非对症药物对上述指标未发挥显着改善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提示,脑组织APP、BACE1、IDE等与Aβ生成及降解相关的蛋白,可作为评价不同功效中药复方的特异性指标,反应药物的药效特点。4)对于脑内清除Aβ的重要途径LRP1系统而言,在调节多数指标上,不同功效中药复方分别对两种模型,均发挥了作用,且作用趋势一致。仅在8月龄Aβ注射模型的皮层apoE、海马RAGE表达上,及SAMP8模型的皮层LRP1表达上,表现出了对症药物的优势。提示,可能因为LRP1和RAGE及apoE、α2M等蛋白之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发生病理改变时,相互影响也更复杂,导致不同功效中药复方在不同模型上未显示出特异性疗效。但该系统指标可作为评价药物整体疗效的参考指标。5)对于行为学相关指标而言,不同功效中药复方对两种证型的模型,在8月龄Aβ注射模型的避暗潜伏期、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等指标,及SAMP8模型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寻台成功率和避暗潜伏期、错误次数等指标上,表现出了对症药物的优势。提示对症药物对于改善相应证候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被动逃避反应能力上有作用,有助于评价不同功效中药复方的药效特点。总之,这两种拟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在Aβ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行为学上有各自的病理特点,不同功效中药复方对不同模型的起效靶点也有特异性,且对症给药对于改善模型行为学和Aβ生成及降解的环节上,发挥特异性作用,因此这些指标可作为评价不同功效中药复方药效的特异性指标。而LRP1系统的各指标,在两种模型上,未反映出不同功效中药复方的药效特点,作为评价指标,特异性欠佳。所以,对于中药复方药效评价指标而言,应根据药效特点和模型证候进行选择,以期更客观地评价中药复方药效,更准确地发现药物作用靶点和特点。

张慧[6](2011)在《辨证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的头痛中医分型及中药饮片用药规律,观察中药饮片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及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将5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根据是否服用中药汤剂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服用中药饮片,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常规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头痛的中医分型及治疗效果,并对3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的中药饮片进行频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各个数据进行例数和百分数的统计及图表描述。结果:1.对5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的头痛中医分型进行分析发现,肝阳头痛型13例,痰浊头痛型18例,瘀血头痛型5例,血虚头痛型10例,肾虚头痛型6例。2.两组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对照组患者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0%。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各个分型中,治疗头痛及伴随症状效果最好的为痰浊型头痛,总有效率为81.9%。其余总有效率,肝阳型头痛为75.0%,瘀血型头痛为66.7%,血虚型头痛为50.0%,肾虚型头痛为75.0%。4. 3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中使用参类等扶正中药30人,占总人数93.8%;使用半夏、陈皮、胆南星等化痰类中药27人,占总人数84.4%;使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抗肿瘤类中药19人,占总人数59.4%;使用天麻、钩藤、地龙、全蝎等平肝熄风类中药13人,占总人数40.6%。结论:1.5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中痰浊头痛型的人数较多。2.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缓解脑转移瘤引起的头痛及伴随症状。3.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常用药物为补益类、抗肿瘤类及化痰熄风类中药。

尚姗姗[7](2011)在《垂体瘤自拟方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垂体瘤自拟方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33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随机分组:中药组10例,给予中药复方垂体瘤自拟方水煎口服;中药与西药结合组(以下简称结合组)13例,给予垂体瘤自拟方水煎口服加溴隐亭口服;西药组10例,给予溴隐亭口服。以上各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每个月、停药6个月时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MRI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及服药不良反应方面,中药组和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在PRL水平变化方面,中药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时与结合组、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 ,中药组PRL降低缓慢;在治疗3个月时结合组PRL改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组优于西药组;在停药6个月后PRL水平复发比较中,中药组和结合组均较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组和结合组PRL复发率低。在治疗3个月以及停药6个月复查颅脑MRI肿瘤大小变化的比较方面,中药组和结合组均较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西药组肿瘤复发率高。结论:垂体瘤自拟方结合溴隐亭共同应用可有效地改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溴隐亭的不良反应,明显改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停药后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反跳,并可有效抑制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增长、抑制肿瘤复发。

尚姗姗,董文尧,李先强,李海芹,王德亮,姜汝明[8](201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垂体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垂体瘤(Pituitary Tumours)属于颅内肿瘤(ICT)的范畴,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中发生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1]。垂体瘤是一组由垂

焉兆利[9](2007)在《蛇枝黄苓汤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临床与基础实验两方面观察蛇枝黄苓汤(SD)与亚硝脲氮芥(BCNU)对比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并探讨有关作用机理。方法:将入组63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其中治疗组(蛇枝黄苓汤加BCNU组)33例,对照组(BCNU组)30例。每月进行临床随访、血液化验以及定期复查头颅强化CT或MRI与服药前资料比较判断病情变化。并观察了蛇枝黄苓汤与BCNU对C6胶质细胞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临床观察表明,影像所示肿瘤实体的缓解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40%。临床功能改善率治疗组为52%,对照组为33%。六个月存活率治疗组为76%,对照组为70%。治疗组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基础实验研究表明,蛇枝黄苓汤含药血清及体内荷瘤实验对C6胶质细胞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蛇枝黄苓汤能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其有关机理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增加化疗药的敏感性;提高自身免疫监视功能,抑杀癌细胞。希望更长期、更广泛的研究验证和改进本试验。

胡华,周德生[10](2006)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瘤的研究思路》文中研究表明总结近十余年颅内肿瘤的中医药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方法,指出中医治疗颅内肿瘤的适用范围及其不足。

二、加味救脑汤治疗脑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救脑汤治疗脑瘤(论文提纲范文)

(1)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相关研究
        1.1.1 头痛的定义及分类
        1.1.2 流行病学
        1.1.3 头痛的病因病机
        1.1.4 偏头痛的临床诊断
        1.1.5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少阳偏头痛的认识
        1.2.1 少阳偏头痛的历史沿革
        1.2.2 少阳偏头痛病因病机
        1.2.3 少阳偏头痛辨证论治
        1.2.4 少阳偏头痛的古代论治
    1.3 少阳偏头痛的现代研究成果
        1.3.1 针刺疗法
        1.3.2 方药疗法
        1.3.3 艾灸疗法
        1.3.4 皮肤针疗法
        1.3.5 埋线疗法
        1.3.6 头针疗法
        1.3.7 走罐疗法
        1.3.8 放血疗法
        1.3.9 推拿疗法
        1.3.10 情志疗法
        1.3.11 中西医结合疗法
        1.3.12 赖氏通元针法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选择标准
        2.2.2 研究流程图
        2.2.3 研究方法
        2.2.4 治疗方案
        2.2.5 观察指标
        2.2.6 疗效评定标准
        2.2.7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3 统计方法
    2.4 试验结果
        2.4.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2.4.2 基线资料数据
        2.4.3 评价指标结果
        2.4.4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疗效结果分析
        3.1.1 头痛积分表结果分析
        3.1.2 VAS结果分析
        3.1.3 MSQ结果分析
        3.1.4 有效率结果分析
        3.1.5 复发率结果分析
        3.1.6 安全性分析
        3.1.7 依从性分析
        3.1.8 综合分析
    3.2 课题设计
        3.2.1 赖氏通元针法介绍
        3.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理论依据分析
        3.2.3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选穴依据
    3.3 课题有关问题及展望
        3.3.1 课题创新之处
        3.3.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脑卒中后遗症中医康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古代医家的相关论述
        一、对相关疾病的概述
        二、对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三、病因病机的记载
        四、对中风后遗症偏瘫的论述
        五、中风病分期标准
        六、类证鉴别
    第二节 中医对于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文献综述
        一、对相关疾病的防治方法
        二、相关的方药记载
        三、相关的针灸治疗记载
    第三节 中医学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进展
        一、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二、中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三、中医综合疗法
        四、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一、脑卒中的定义
        二、脑卒中的病名起源
        三、脑卒中的病理分型
        四、西医鉴别诊断
        五、脑卒中后遗症的危险因素
        六、脑卒中后遗症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七、脑卒中后偏瘫与脑解剖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进展
        一、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机制的认识
        二、脑卒中偏瘫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
        三、近代医学康复技术
        四、现代仪器服辅助康复治疗技术
        五、脑卒中的预防
    第三节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一、脑卒中世界流行概况
        二、脑卒中新加坡流行概况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标准
        七、退出(脱落)、中止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技术路线图
        二、器具选择
        三、样本含量及分组
        四、治疗方案
    第三节 观察指标
        一、基本资料
        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三、统计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资料分析
        一、两组性别比较
        二、两组年龄和病程比较
        三、两组种族比较
        四、两组证型比较
    第二节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一、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比较
        二、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三、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比较
        二、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比较
        三、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
    第四节 研究结论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本次综合康养防治的必要性
        一、整体康复
        二、辨证康复
        三、形神合一
        四、被动康复
        五、自我管理
    第二节 本次康养方案的理论依据
        一、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理论依据
        二、中药调养--辨证施药,审慎施治
        三、饮食调养--辨证施食,三因制膳
        四、起居调养--规律生活,劳逸结合
        五、精神调养--调摄情志,内守精神
        六、运动调养--功能锻炼,持之以恒
        七、穴位刺激调养(融合拔罐、艾灸、推拿)
    第三节 病案举例
    第四节 小结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第六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综述一 头痛的古代文献研究综述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探析
        1 辨证论治
        2 分证治疗
        3 成方应用
        4 中成药治疗
        5 针刺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偏头痛的研究现状
        1 偏头痛的病理学基础
        2 各种神经肽和偏头痛的关系
        3 基础研究对偏头痛治疗的指导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前言
    文献研究一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探讨
        1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2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组方规律研究
        3 中医药治疗慢性偏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 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文献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动物实验技术路线
    实验一 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外周血CGRP、5-HT、IL-1β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PENK蛋白的影响
        1 Western blot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CGRP、PENK基因表达的影响
        1 Real Time PCR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性
展望及不足
致谢
个人简介

(4)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痰瘀互结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对象选择
    二、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三)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一)纳入病例标准
        (二)排除病例标准
        (三)剔除标准
    四、研究方法
        (一)随机分组
        (二)治疗方法及药物
        (三)观察指标及方法
        (四)疗效标准
    五、一般资料
        (一)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分布情况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PRL 比较
    六、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三)治疗前后血清 PRL 比较
        (四)治疗前后 FSH、LH、E2、P 水平比较
        (五)维持期溴隐亭用量比较
        (六)停药后 1~3 个月 HPRL 患者血清 PRL 复发情况
        (七)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垂体微腺瘤治疗情况
讨论
    一、中医论述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病机及治法的历史沿革
    二、本研究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治法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中文摘要

(5)通过两种痴呆症模型比较六味地黄颗粒和通络救脑滴丸的疗效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病因”角度探讨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
        1 AD的危险因素
        2 AD发病的相关病因病机
        3 AD的诊断
        4 AD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从“辨证论治”角度探讨老年痴呆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针灸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拟老年痴呆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自发性模型
        2 化学模型
        3 转基因模型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不同月龄的两种拟老年痴呆症动物模型行为学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不同功效中药复方对两种拟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的治疗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6)辨证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3 现代研究
    4 结语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垂体瘤自拟方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及药物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4 疗效判定标准与依据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结果
        3.3 治疗效果小结
讨论
    1 垂体瘤自拟方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评价
    2 传统医学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认识
        2.1 古代文献记载
        2.2 现代中医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认识
        3.1 分类
        3.2 临床表现
        3.3 诊断标准
        3.4 治疗
    4 垂体瘤自拟方组方依据与方义分析
    5 研究问题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垂体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论治
3 中医专方治疗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5 问题与展望

(9)蛇枝黄苓汤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对象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分组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与处理
        (二) 观察方法
        (三) 评价方法
        (四) 统计方法
    三、治疗结果
        (一) 影像学缓解率评价
        (二) 临床功能状态评价
        (三) 安全性评价
        (四) 存活率的比较
        (五) 生活质量评价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蛇枝黄苓汤对胶质瘤的体外抑制实验研究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统计方法
        (五) 实验结果
    二、蛇枝黄苓汤对荷胶质瘤大鼠的抑瘤实验
        (一) 实验动物及分组
        (二) 模型复制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察指标
        (五) 统计方法
        (六)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神经胶质瘤病理学分类
    二、恶性胶质瘤的西医学治疗现状
        (一) 手术治疗
        (二) 放射治疗
        (三) 化学治疗
        (四) 免疫治疗
        (五) 基因治疗
    三、中医药对脑胶质瘤的认识
    四、蛇枝黄苓汤组方依据与方义分析
    五、蛇枝黄苓汤的疗效分析与机理探讨
        (一) 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二) 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三)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
        (四) 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六、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中医药治疗颅内肿瘤的研究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治疗方法研究
    2.1 辨证论治
    2.2 专法专方研究
        2.2.1 化痰法
        2.2.2 化瘀法
        2.2.3 益肾养阴法
    2.3 中成药研究
    2.4 其他疗法研究
3 小结与展望
    3.1 中医药治疗颅内肿瘤临床研究之不足
    3.2 特异性治疗的选择
    3.3 抗脑瘤中药的运用
    3.4 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四、加味救脑汤治疗脑瘤(论文参考文献)

  • [1]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许素芳(Hur So F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脑卒中后遗症中医康养方法研究[D]. 林秀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D]. 刘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散结祛瘀方联合溴隐亭治疗痰瘀互结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D]. 李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通过两种痴呆症模型比较六味地黄颗粒和通络救脑滴丸的疗效特点[D]. 狄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6]辨证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症状的临床研究[D]. 张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 [7]垂体瘤自拟方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研究[D]. 尚姗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8]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垂体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 尚姗姗,董文尧,李先强,李海芹,王德亮,姜汝明. 湖北中医杂志, 2011(01)
  • [9]蛇枝黄苓汤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焉兆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3)
  • [10]中医药治疗颅内肿瘤的研究思路[J]. 胡华,周德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06)

标签:;  ;  ;  ;  ;  

加味九脑汤治疗脑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