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亏钱?——湖北农村调查

上学亏钱?——湖北农村调查

一、念书赔本?——来自湖北的乡村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随睿[1](2020)在《造就“新农民”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文中研究表明《农民》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专门为农民刊行的报纸,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的1925年3月1日创办,初期为旬刊,第7卷起改为周刊,1932年7月16日停刊,再于1934年12月31日复刊,后因战事辗转内迁直至终刊。作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乡村教育部创办的农民读物,该报在农民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累积的大众传播实践经验也对我国农民报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农民》报视为一份具有启蒙性质的农民读物,选取1925-1932年的报刊文献资料,结合平教会同人的乡建思想和编辑团队的办报理念,通过研究该报对于民国时期农民群体的认识和形象塑造,来探讨《农民》报怎样向传统农村展现“新”与“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将知识精英的乡村现代化改造理念输送至“无知无识”的农民?在这颇具创新性的启蒙实验中,《农民》报自身有何发展演变,这种变化背后是否有“下乡博士”与底层乡村社会的互动需求?并试图透过《农民》报深入探寻农民报刊的生发境遇,以及在时代背景和救亡图存呼唤之下报刊与社会的关系。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与目的、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的创新点等内容,对研究方案作出充分论证。第二章,笔者简要介绍了时代背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简要交代,论述了《农民》报的创办宗旨、发展流变及栏目设置,分析了该报从“乡村教育者”向“农民机关报”转变的努力及意义,并重点考察了该报的主持人群体。《农民》报社各职皆由平教会同人担任,这批“下乡博士”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受晏阳初等乡建领袖的感召而来,又通过办报向农民读者宣扬乡建理念。在定县的乡建活动中,他们的办报理念不断得到补充发展,这种办报实验反过来也推进了乡村改造工作。第三、四章则通过对《农民》报(1925—1932)文献资料的分析爬梳,结合报社同人的办报理念,来分析该报呈现的“旧农民”和“新农民”各自的特质与内涵,并归结出在这一过程中,该报作为乡村新媒体所采取的形象建构方式。第三章论述了《农民》报运用“耻化”叙事策略建构了“愚、穷、弱、私”的“旧农民”形象,该报希望通过明耻教识来向读者揭示当时中国之困苦、农民之艰苦,以此促使农民群体的自省。第四章沿着前章思路,进一步分析报社同人想象中的具备“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团结力”的“新农民”形象,且在这一反向价值建构的过程中,该报作为首份农民报刊创新性地使用了“立典型”的宣传方法,通过塑造新时代的改良理想向读者提示现代农民应有的素质,并引起农民务实发展的自觉。第五章,立足前两章《农民》报对“旧农民”与“新农民”的形象建构过程分析该报如何“化农民”,即培养农民成为新的社会力量进行乡村自治,同时依据报刊栏目内容从文艺、生计、卫生、公民等四个维度考察《农民》报所做的本土化尝试,并详细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所凸显的“农民化”表达方式。结语部分则立足民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从实验式办报这一角度出发,来归纳探讨《农民》报如何通过建构农民形象来达成“造就新农民”的终极目标,并基于《农民》报由“乡村教育者”向“农民机关报”的变迁,勾勒出《农民》报作为我国第一份农民报刊的成长历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应照了“下乡博士”与底层农村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

陈红[2](2007)在《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费用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已经成为近几年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一个大学生的花费平均每年在一万元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农村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甚至影响到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再扩大。针对这一事实,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费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就显得极为必要。然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所做的仅是宏观政策制度性研究,缺乏有效的微观实证性分析。基于此,本文将在实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的现状、农民高等教育投资行为、高等教育支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西安市长安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费用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支出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在校生活费、交通费、书本文具费等,每年总支出额约为10032元。其中最高的是学费平均值约为5067.5元,占到了总支出的50.51%,其次是生活费平均值约为3540元,占到了总支出的35.23%。在此基础上,依据全国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水平及长安区抽样调查得到的家庭收入水平计算出了目前高等教育支出的负担率分别是76%和87.31%。这两个数字表明,农民几乎将一年的收入投到了高等教育事业,足见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负担的沉重。结合教育经济学理论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的投资动机和投资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动机包括一般动机和特有动机。一般动机包括提高子女的谋生能力、提高家庭的预期收益和非经济性质的回报;特有动机是让子女走出农门改变身份和改善家庭的养老能力。本文对目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家庭超负荷的高等教育支出不仅对农村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农村家庭的生活和消费结构以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颇深。由于经济的窘迫,许多本来有能力上大学的农村学生可能会放弃高等教育的机会,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也会尽量的选择低收费的农林地矿或是师范类院校。而且,农村居民从土地中辛苦得到的收入通过高等教育支出大量的流入了城市,刺激了城市的发展,加大了城乡的差距。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提出制定合理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具体办法和结论。即应在综合考虑生均教育成本、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付费承受力、学校专业的差别、高等教育的收益以及学生居住地经济水平五个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收费成本-比例方法和家庭收入收益方法对其进行计算,得出高等教育合理的收费标准应在2500元-3300元的结论。

范若虹[3](2007)在《中国时政类期刊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南风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媒体与社会真实密切相关,它一方面反映社会真实,另一方面又建构了社会真实。《南风窗》作为具有22年历史的中国时政类期刊,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南风窗》对公共领域的建构问题,进而折射出中国时政类媒体在建构公共领域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本文把媒介话语分析引入对《南风窗》的研究,从《南风窗》的办刊理念入手,详细分析期刊在事实的聚焦、事实的诠释以及意见的表达三个方面的特点,从中探求《南风窗》对公共领域的建构过程。本文选取的样本范围以重大转型的1998年为起始点,截止到2006年,共九年,从中每年随机抽取6期,共54期,对其封面标题、封面图片、封面故事和卷首语进行研究。本文的创新点是以公共领域为切入点,分析媒介话语的建构作用,对中国时政类期刊研究的方向有一定的拓展作用。整个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南风窗》的办刊理念入手,探讨期刊的宗旨和办刊理念,为其话语建构分析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封面标题的种类、话语风格和封面图片的人物、景物与创意图片的分析阐释《南风窗》如何聚焦事实。第四部分以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封面故事作详细的解读,进而分析《南风窗》对新闻事实的阐释过程。第五部分通过对卷首语的作者、话语风格和话语修辞等内容的分析展现《南风窗》在意见表达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本文的第六部分结论就《南风窗》对公共领域的建构做了综合的概括和分析,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张海红[4](2007)在《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与教育治贫的策略建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贫困问题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在这个时代,知识和决定知识的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知识贫困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切贫困之源。笔者在对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中发现我国仍有众多的人口处在知识贫困状态,与现代化隔离,与发展无缘,成为“落伍者”或“边缘化”人群而被社会排斥。可见知识贫困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峻考验之一,知识资源是贫困地区最稀缺的资源,也是其发展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减贫战略应该从单纯地关注收入贫困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贫困。本文对我国的知识贫困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贫困、知识贫困的含义以及知识贫困的后果即知识效应和知识贫困与其他贫困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对我国知识贫困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知识贫困的特点。作者从知识贫困的定义出发,以我国知识贫困的现实表现和特点为基础,并依据我国及世界有关教育政策划定我国知识贫困的标准,为教育治贫奠定科学基础。第三部分:从经济、价值取向以及制度三方面分析知识贫困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知识贫困所引发的知识贫困代际传递和导致其他类型贫困等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通过前几部分的研究,指出知识贫困的核心在于教育的缺乏,因而解决知识贫困的根本在教育。从教育的视角审视知识贫困问题,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部分人群通过教育并没有改变其贫困的生存状态和部分人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等现象,深入分析了传统教育治贫中存在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准确、教育方法不当、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和价值取向偏差等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促教治贫。

张扬生[5](2003)在《浅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教育公平思想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石 ,教育公平是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将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效益 ,促使全面小康早日建成。

向丽[6](2003)在《农村教育必须依托社区走内源发展之路——湖北农村地区“念书赔本”现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村之所以出现“念书赔本”现象,是因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因此,农村教育必须依托农村社区,走内源发展之路,使农民能从教育中获益。

吴俊,曹林[7](2003)在《念书赔本?——来自湖北的乡村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这里所说的“赔本”,并非仅指个别农户的“赔本”,而是指乡村为“城市中心型”的教育体系,承担了巨大损失。

吴俊,曹林[8](2002)在《念书赔本?——来自湖北京山县的乡村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学费十年涨了100倍,为什么?种十亩地养不活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乡村出的大学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为什么?到乡村义教的志愿者遇到了尴尬——他们想缩小城乡间的反差,却无形中彰显了这一反差,善心难以结成善果——这又是为什么?从记者们所做的三个调查,不难看出,城乡之间的教育状况正出现一道愈来愈深的鸿沟,这一边是人才的麇集和焦虑,那一边是乡土的枯窘和困顿。对此,我们要追问:究竟为什么?也许,要解答这么多、这么严重的为什么,我们就要追究到问题的本原:教育本身为的是什么?乡村教育要承担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本刊重发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篇旧的演讲,希望带给读者们一个新的视野:乡村教育要走出困顿,不能仅仅靠税负的减轻、财政的转移支付,光靠城里人的善心。乡村教育的改善,须依靠教育内容的转向(与乡村实际结合),须依靠教学方式的革命(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国民);还须有大量有深心大愿的同志,共同对乡村教育实施改造。这一问题并不新鲜,却沉积太久未得揭示,并被许多似是而非的改革方案所掩埋。现在,提出问题,就不能安然于现状,满足于枝枝节节的改良。我们应当尽快重新设计一个有活力的、以乡村建设为本的乡教评价体系,让更多志愿者找到努力方向,让教育来反哺我们敬爱的农民父母与伟大乡村,让人与大地不再为教育“赔本”!

二、念书赔本?——来自湖北的乡村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念书赔本?——来自湖北的乡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造就“新农民”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对《农民》报本体的研究价值
        (二)对中国当下乡村建设路径的传媒实践的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时传播实践的研究
        (一)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二)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传播实践
        二.关于《农民》报的研究
        三.关于农民形象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下乡博士的文化躬耕:《农民》报创刊与发展
    第一节 办报缘起:“救国”与“救民”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二、《农民》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
    第二节 办报宗旨与目标:从“乡村教育者”到“农民机关报”
        一、“乡村教育者”
        二、“农民机关报”
    第三节 主持人群体:下乡博士的“文化躬耕”
        一、别样救国:从传统仕子到下乡博士
        二、“到农村去”:从口号到行动
    第四节 报刊流变:作为实验的农民报刊
        一、北京时期(1925年3月1 日-1929年2月21 日)
        二、定县时期(1929年3月1 日-1932年7月16 日)
        三、新《农民》周刊时期(1934年12月31 日-终刊)
    第五节 栏目设置:启蒙色彩与本土化色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苦”与“耻”:自省下的“旧农民”
    第一节 四苦俱罹,谓之“旧农民”
        一、愚(知识贫瘠)
        二、穷(农业落后)
        三、弱(健康卫生观念缺乏)
        四、私(国民常识缺失)
    第二节 《农民》报中的“耻化”叙述策略
        一、“羞耻感”:一种民族主义情感
        二、明国耻:民族须救亡图存
        三、知民辱:农民应自觉再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力”与“立”:想象中的“新农民”
    第一节 四力兼备,谓之“新农民”
        一、知识力
        二、生产力
        三、强健力
        四、团结力
    第二节 《农民》报中的“立典型”宣传方法
        一、“平教新闻”:树立乡村平民教育的典型人物
        二、读者来信:设立乡村平民学生的范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农民”与“农民化”:造就“新农民”
    第一节 作育“新农民”的四个方面
        一、文艺(以启民智)
        (一)农谚俗语
        (二)故事
        (三)图画
        (四)戏剧
        二、生计(以强民生)
        (一)改良农业
        (二)促进农村合作事业
        三、卫生(以健民力)
        (一)普及卫生常识
        (二)鼓励团体游戏
        四.公民(以张民气)
        (一)移植现代观念
        (二)培养公民意识
        (三)发扬国族精神
    第二节 “农民化”的表达方式
        一、“农民化”的前提:对农村的更深刻理解
        (一)乡村社会调查
        (二)“社会调查栏目”:理解与共享
        二、形式与内容:课本化与日常化
        (一)课本化的形式
        (二)日常化的内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费用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1.2.2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1.2.3 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1.2.4 人力资本理论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范畴界定
        1.4.1 农村家庭
        1.4.2 高等教育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的研究思路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调查地概况与高等教育支出简介
        2.1.1 调查地概况与代表性分析
        2.1.2 高等教育成本与家庭高等教育支出
        2.1.3 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资金来源
        2.1.4 家庭高等教育支出的性质
    2.2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2.2.1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现状分析
        2.2.2 调查地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负担率分析
        2.2.3 高等教育收费情况国际比较
    2.3 目前高等教育高收费的原因分析
        2.3.1 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偏高
        2.3.2 高等教育的垄断定价
        2.3.3 政府投资不到位
第三章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分析
    3.1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动机分析
        3.1.1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一般动机
        3.1.2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特有动机
    3.2 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意愿分析
        3.2.1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的投资热情不减
        3.2.2 家长意愿下的合理的收费
    3.3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最大支付能力分析
第四章 当前家庭高等教育支出的影响分析
    4.1 高等教育支出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
        4.1.1 对家庭消费支出额的影响
        4.1.2 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4.2 高等教育支出对教育公平性的影响
        4.2.1 教育公平性的基本要求
        4.2.2 对低收入群体入学机会的影响
        4.2.3 对学校专业选择的影响
    4.3 高等教育支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4.3.1 拉大了城乡差距
        4.3.2 资金“农转非”
第五章 农村地区高等教育合理收费标准研究
    5.1 制定高等教育合理收费标准应该考虑的因素
        5.1.1 生均高等教育培养成本
        5.1.2 我国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付费承受力
        5.1.3 学校专业的差别
        5.1.4 高等教育收益
        5.1.5 学生居住地标准
    5.2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合理收费标准测算
        5.2.1 按照收费—成本比例的方法收取
        5.2.2 按照家庭收入收益方法收取
        5.2.3 浮动比例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国时政类期刊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南风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理论框架
        1.2.1 有关《南风窗》的研究
        1.2.2 媒介建构社会真实的理论
        1.2.3 有关公共领域的研究
        1.2.4 媒介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1 个案研究
        1.3.2 话语分析
        1.3.3 内容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5 本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南风窗》的办刊理念
    2.1 《南风窗》的历史背景
    2.2 《南风窗》的生存环境
    2.3 《南风窗》的历任总编
    2.4 对办刊理念解读
        2.4.1 对“责任感”的解读
        2.4.2 对“公共利益”的解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事实的聚焦——封面研究
    3.1 封面标题研究
        3.1.1 封面标题的种类
        3.1.2 封面标题的话语修辞
    3.2 封面图片研究
        3.2.1 封面图片中的人物
        3.2.2 封面人物与报道主题
        3.2.3 封面图片中的景物照片
        3.2.4 封面图片中的创意构图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事实的诠释——封面故事研究
    4.1 封面故事的策划
    4.2 封面故事的个案分析
        4.2.1 封面故事的话语风格
        4.2.2 封面故事的话语修辞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意见的表达——卷首语研究
    5.1 卷首语的作者
    5.2 卷首语的话语分析
        5.2.1 卷首语的话语风格
        5.2.2 卷首语的话语修辞
    5.3 卷首语的批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结论
    6.2 相关问题的讨论
    6.3 研究的局限
    6.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译着
    中文书目
    中文论文
    外文书目
    外文论文
    网络资源
后记

(4)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与教育治贫的策略建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知识贫困的定义及后果
    (一) 知识贫困的定义
    (二) 知识贫困的后果
二、我国知识贫困的现实表现
    (一) 我国知识贫困的现状
    (二) 我国知识贫困的特点
    (三) 知识贫困的标准
三、知识贫困的成因及影响
    (一) 知识贫困的成因
    (二) 知识贫困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育治贫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一) 传统教育治贫存在的问题
    (二) 教育治贫的策略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浅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四、念书赔本?——来自湖北的乡村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造就“新农民”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D]. 随睿. 安徽大学, 2020(08)
  • [2]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费用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D]. 陈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3]中国时政类期刊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南风窗》研究[D]. 范若虹. 北京大学, 2007(04)
  • [4]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与教育治贫的策略建议研究[D]. 张海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 [5]浅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J]. 张扬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 [6]农村教育必须依托社区走内源发展之路——湖北农村地区“念书赔本”现象分析[J]. 向丽. 中国农业教育, 2003(02)
  • [7]念书赔本?——来自湖北的乡村调查[J]. 吴俊,曹林. 教师博览, 2003(01)
  • [8]念书赔本?——来自湖北京山县的乡村调查[J]. 吴俊,曹林. 南风窗, 2002(18)

标签:;  ;  ;  ;  ;  

上学亏钱?——湖北农村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