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聚苯板复合墙体施工工艺

水泥聚苯板复合墙体施工工艺

一、水泥聚苯保温板复合墙体施工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李贺[1](2021)在《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与玻璃幕墙对太阳能有效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建筑环境舒适性需求和建筑能耗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在提升建筑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如何减少建筑能耗是一个亟需待解决的问题。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为减少建筑能耗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能量来源途径。太阳辐射不仅可以通过窗户直接进入到建筑房间内部,也可以通过实体墙逐渐进入到室内。虽然实体墙吸收太阳能的效率较低,但实体墙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约是窗户面积的1.2~3倍,因此,通过实体墙进入房间内部的太阳能和通过窗户直接进入到建筑房间内部的太阳能应当给与同等重视。现阶段,对实体墙吸收太阳能的研究很少,仅有少部分文献研究了在太阳辐射和室内外空气温差下墙体吸收太阳能的耦合过程,但没有将实体墙实际吸收的太阳能剥离出来。虽然很多研究针对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能进行了分析,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节能潜力和热舒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际上,在双层玻璃幕墙中,太阳能进入到两层玻璃之间的腔体时,在热压的作用下,将驱动腔体内部的气流自下向上运动。如结合现有的光催化材料,双层玻璃幕墙还具有清除VOCs功能,而这方面研究尚无人涉及。为此,本文将针对实体墙和双层玻璃幕墙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做深入研究。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大,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使得在冬季期间居住建筑中的用户独立供暖更加普遍,冬季供暖能耗所占的比例已经逐渐成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首先以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为背景,对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由于吸收太阳能而使墙体减少的热损失才是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因此,墙体吸收的太阳能不能简单地通过辐射吸收系数直接计算。为此,本文研究了可能影响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参数,包括连续日照天数、墙体构造和材料物性(保温形式、墙体材料、墙体导热系数)、室外气象参数(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对流换热系数等。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连续日照天数对南墙外表面温度和逐时净热通量影响较小,但连续日照天数对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具有明显影响。随着连续日照天数的增加,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逐渐减少,到第4天时达到稳定。墙体的构造和材料对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影响较大。对于内保温墙体,昼间吸收的太阳能中有很大一部分热量会在夜间散失到大气中,当建筑外表面对流系数取为23 W/(m2·K)时,最终钢筋混凝土南墙全天的太阳能实际吸收率不到10%;对外保温墙体,传入墙体内部的太阳能昼夜变化规律与内保温相同,但由于保温层的隔热作用,昼间和夜间的太阳能实际吸收或散失率均较低,全天的太阳能实际吸收率也远低于内保温。钢筋混凝土墙体吸收的太阳能大于砖墙和自保温墙,尤其在连续日照第一天时,差异最大。连续日照第一天时,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太阳能实际吸收率为8%左右,是自保温墙体太阳能实际吸收率的2倍。不同室外气温下,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和墙体太阳能实际吸收(散失)率基本相同,这表明室外气温对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影响可以忽略。太阳辐射强度可以影响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但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吸收的太阳能比例却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太阳辐射强度对墙体太阳能实际吸收率的影响可以忽略。内、外保温时,南墙的全天太阳能实际吸收率均随着对流换热系数增加而减小,但由于外保温墙体外侧为热阻较大的保温材料,太阳能很难传入墙体内部,对流换热系数对前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后者。此外,外保温墙体的太阳能实际吸收率几乎不受连续日照天数影响,但内保温墙体在首个晴天的太阳能实际吸收率比日照稳定时高75%左右。本文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墙体太阳能吸收率与蓄热系数、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连续日照天数的多因素预测模型。围护结构特征(通过引入蓄热系数的概念,将导热系数、比热容、密度等三个参数归结为同一因素)、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连续日照天数等均对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具有明显影响。围护结构蓄热系数越大,墙体对太阳能的吸收率越大;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越小,墙体对太阳能的吸收率越大;连续天数越少,墙体对太阳能的吸收率越大。而室外温度变化和辐射强度对墙体吸收太阳能的效率几乎没有影响。本文给出的关于墙体太阳能吸收率的数学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实体围护结构对太阳辐射实际吸收率,快速分析太阳辐射通过实体墙对建筑能耗的有益影响,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另外,该预测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冬季风速风向对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影响。量化分析实体墙对太阳能的吸收水平,最终目的是评估太阳能对建筑能耗的有效降低作用。因此,本文以进入实体墙的太阳能为目标,分析了该部分太阳能对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影响。当南墙外表面的传热系数小时(在风速平稳或建筑物密度高的情况下),通过实体墙进入房间的太阳能吸收率可达到17%。对于内保温墙体,通过实体墙进入房间的太阳能,可以使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减少20%至80%。对于外保温墙体,通过实体墙进入房间的太阳能,可以使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减少10%至45%。通过实体墙进入房间的太阳能受建筑外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外表面换热系数越小,影响越明显。当建筑外表面传热系数从12W/(m2·K)降至5W/(m2·K)时,房间的太阳吸收率几乎翻倍。因此,冬季通过降低南墙附近的环境风速来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从建筑外墙(双层玻璃幕墙)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玻璃幕墙(DSF),即具有内置TiO2板的新型DSF结构(T-DSF),研究和分析了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来降低建筑周边环境中的VOCs污染。太阳辐射可以直接透过玻璃被集中利用,但现有的利用方式(双层玻璃幕墙)多以居住环境的热舒适为目标,却忽略了人们居住环境中的空气品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类燃料燃烧和机动车运行等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聚集在建筑周围空气环境中,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健康威胁。随着光催化材料的普及和应用,利用自然光减少环境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本文研究的这种新型T-DSF结构利用热压原理,控制腔体内部的气流速度,通过内置的TiO2板光催化分解BTEX(苯、甲苯、乙苯和邻二甲苯)。T-DSF的光催化氧化性能越好,表明T-DSF处理的BTEX量越大。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间内分解的BTEX量与气流在TiO2表面的滞留时间和光催化分解效率有关,而且TiO2表面对BTEX的分解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TiO2表面附近气流的滞留时间影响。因此,要获得最大的BTEX处理量,需要对T-DSF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在TiO2表面附近气流的滞留时间和分解效率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评估了内置TiO2板的位置和TiO2板与玻璃板之间的间隙尺寸对BTEX处理量的影响,以进一步分析T-DSF的光催化分解性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分解效率与TiO2表面附近气流的滞留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使用经过验证的CFD模型,分析了18种工况(包括6种不同的间隙尺寸和3种不同的TiO2板放置策略),通过TiO2表面附近气流的滞留时间和处理的空气量,分析比较了TiO2板的光催化分解性能,从而获得T-DSF的最佳设计参数。当间隙尺寸为0.02 m,TiO2板交错安装在内外玻璃盖板上时,T-DSF系统每天可以处理的空气量(BTEX浓度为20 ppb)约为77 m3。通过T-DSF系统对太阳辐射强度的敏感性分析表明,该系统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具有稳定的光催化分解性能。此外,本研究分析了三种粒径的颗粒(2.5μm,10μm和20μm)对T-DSF系统分解BTEX的影响,发现环境空气中的颗粒不会影响T-DSF系统正常的光催化氧化过程,这是因为较大粒径的颗粒物会沉积在腔体底部,而对于较小的颗粒物,流场会裹挟着颗粒物直接从系统中排出,不会沉积在TiO2板上。因此,本文分析提出的方案可视作一种解决室外环境空气污染的新思路。

穆龙飞[2](2020)在《日光温室用U型陶粒砼砌块及其围护墙体热工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光温室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建筑类型,对改善民生意义重大。目前关于温室热环境的控制手段比较匮乏,致使现下个体农户(如精准扶贫大棚等)对于日光温室建筑围护构造不合理,墙体保温蓄热性差,墙体热惰性指标等难以满足要求。为改善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建造过程中,对于围护墙体保温及蓄热方面理论缺乏情况,本研究以轻质保温混凝土材料、保温承重砌块、墙体三方面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轻质保温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砌块构造设计及优化、墙体保温性能试验、保温砌块及墙体的数值模拟分析等开展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材料研究陶粒骨料在吸水饱和前,预湿时间越长,其混凝土 7d抗压强度越低,28d抗压强度越高;7d试件破坏界面会发生在陶粒骨料与水泥砂浆连界面处,28d试件破坏界面通常沿陶粒骨料本身断裂;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与蓄热系数随陶粒骨料吸水饱和程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预湿的陶粒后期存在释水现象,释出水分补充到陶粒骨料与浆体连接面,供给胶凝材料持续硬化。陶粒粒径大小不同其内部孔隙率也不同,致使混凝土热工性能及力学性能发生变化,陶粒平均粒径与混凝土表观密度相关系数为0.923,与28d强度相关系数为0.981,与导热系数相关系数为0.833,与蓄热系数相关系数为0.818,与热阻相关系数为0.991,与热惰性指标相关系数为0.973。推导混凝土中陶粒体积率—导热系数模型λ=y0+A1×e(φ-x0)/t1,其中y0=0.6175、A1=-0.1557、x0=0.84868、t1=0.16685,通过该模型,设定导热系数,可指导保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砌块研究空气层尺寸沿高度方向增加砌块等效应力越大,越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两侧肋壁厚度越小,肋壁延性越大,但砌块抗压强度降低;空气层尺寸与U型砌块抗压强度值有关,空腔率25%~45%之间依据尺寸设置梯度,空腔率越大,对砌块强度折减率越高,折减率约为3/4~5/6。运用ANSYS进行有限元稳态传热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陶粒混凝土 U型砌块空腔率越大,砌块传热系数K越小,传热阻R越大。K-1组力学性能最优、保温性能较差、蓄热较好、热稳定性较差,K-7组力学性能最差、保温性能较好、蓄热较好、热稳定性较好,考虑到力学及热工性能两方面因素,K-3组陶粒混凝土 U型砌块力学强度满足结构功能性砌块规范要求,传热系数K为1.021 W/(m·℃),传热阻R为0.979(m2·℃)/W,蓄热系数S为8.82 W/(m2·℃),本文墙体层面选用K-3组砌块尺寸。(3)墙体研究建立了一套墙体构件传热阻简化计算方法-传热面积权重计算法,以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与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验证,传热面积权重计算法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及热箱法试验结果接近,误差平均5%左右,且不受墙体内部构造形式的束缚。

尚师宇[3](2020)在《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住区建筑经过了一段大量开发的时期,1980-1990年代的住宅建筑成为既有住区建筑的主体,由于住宅建设标准更新、住宅品质下降、居民居住要求提高等多种原因,既有住区建筑品质与使用要求难以匹配。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改造,在政策、技术、标准编制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但面对量大面广的既有住区建筑存量,仍然缺乏科学体系及长远规划,存在对决策多方影响因素讨论不足,对改造对象基础信息掌握不全,改造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采用更加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改造方法,及更加科学和灵活的改造手段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面向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功能品质提升问题,结合调查分析,梳理各阶段改造需求及影响因素。首先讨论影响建筑品质提升决策的因素,分为建筑自身和外部因素:通过调研讨论建筑自身性能品质,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大连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进行调研,通过大量实态调研、图纸调研和居民自发改造调研,归纳各年代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的现状品质及典型做法;同时讨论影响改造决策的因素,通过分析改造实践案例、改造项目规划、各地政策文件,了解各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资金筹措方式;通过梳理规范演变、改造技术和历史文化,总结规范指标、技术难度及文化需求。根据以上分析和总结,判断各因素推动或阻碍改造决策的方式,分析改造决策与各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最终划分改造阶段提供依据。然后,收集国内外改造案例,借鉴典型及特色改造方法,按照项目重点分为节能及绿色化、安全性能、美观修缮、平面功能、可达性提升等多方面性能改造,将改造策略按照改造重点依次归类,形成围护体系改造策略库,并且尝试分析其推行的主要动因及实施难度的来源,从而为阶段性提升策略提供明确且具体的改造方式。最后,结合上述建筑自身品质需求及决策实施的多方影响因素讨论结果,对既有住区改造工作划分为基础提升、优化提升、特殊提升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策略库,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各改造阶段对应具体合理的改造方式方法。最后选取大连市典型住宅样本,依据提升阶段匹配相应策略。研究涉及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典型特征总结工作,为补充既有住区建筑基础信息提供参考;通过多方影响因素考量改造决策,为规划改造方案提供更客观全面的思考维度;为改造工作划分阶段,有利于完善科学改造体系的建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改造工作拓展思路。

贾慧,张效民,陈一全[4](2019)在《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规律研究及发展策略建议》文中认为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现状,简要分析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外墙夹芯保温三大技术体系的发展应用历程及特点和主要技术类型,对现有外墙保温技术应用类型进行重新划分和应用规律性特征总结,并给出外墙保温技术可行性发展应用的策略建议。

李岩[5](2019)在《浅谈建筑保暖的重要性及保暖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作为人员工作及设备运行的防护场所,具有固定设备、防风保暖、防晒、保护工作人员、提供人员操作及休息等多种功能,对于北方的生产来说,由于建筑本身不产生热量,所以在建筑内部活动的人或设备,需要外界提供热源,才能保证相对舒适的环境,确保人员及设备的工作与正常运行。论文对太西洗煤厂一分区建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建筑存在的现状,总结出了建筑保暖的重要性,为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建议。

李闻达[6](2019)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型复合墙板研发及构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日益成熟。高效清洁的施工方式,高度精细化的施工构件为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外墙板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建筑整体的影响十分重要。外墙板的装配占比直接决定装配式建筑的总装配率。目前,装饰、保温、结构三者一体化制作的复合外墙板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属起步阶段。结合BIM技术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与实际应用,PKPM、鲁班软件、族库大师等一系列BIM独立软件、插件的成熟。为我国建筑从业者进行外墙构造的精细化研究与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使得基于BIM平台对装配式建筑外墙构造体系进行深入的精细化设计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复合外墙板类型与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进行调研,借助BIM技术平台,针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复合外墙板构造体系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综合了新型复合外墙板自身构造技术、墙板梁柱连接技术、生产安装流程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为:1.对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应用现状进行调研。从装配式建筑外墙板的类型和应用案例两个方面进行调研。总结目前外墙板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外墙板的热工性能问题;现场湿施工带来的环境与装配效率问题;饰面层开裂和保温层脱落问题;墙身构造可靠性问题;墙板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的可调节性问题等。2.提出新型复合外墙板的构造,尤其对保温装饰层与基层结合时使用的锚固件进行系统优化。提出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体系使其具备全三维可调节的连接体系。该体系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实现外墙板板缝的可调节性。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型复合外墙板进行热工性能分析并优化。通过BIM软件进行连接体系的可视化设计,通过图示对外墙板的生产与安装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3.确定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竖板外挂。基于BIM技术平台对竖板外挂外墙体系进行构造大样和细部节点进行设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大样及其三维BIM模型进行研究,为新型复合外墙板的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竖板外挂体系应用思路。4.在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体系构造设计的完善过程中,建立了大量各类型外板的BIM族库。结合案例进行虚拟建造。对外墙板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单元化打包运输。提出外墙板的单元安装顺序及单元内安装顺序。选取Fuzor-Construction软件作为虚拟建造的平台。对外墙板从出厂到运输再到实际安装的详细过程进行展示。

周凯,徐锐,龙晓军,李天华[7](2019)在《日光温室墙体的保温性能及其设计与建造》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日光温室作为中国所特有且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一种设施类型,对于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供应淡季、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光温室的作物产量与其保温性能密不可分,而墙体材料又是决定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日光温室墙体的工作原理,概括了土墙、砖墙、复合墙体和其他新型墙体各自保温性能的优缺点,并对不同地区日光温室墙体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研究讨论与展望。

陈俊杰,盛松源,黄达余[8](2018)在《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物建筑结构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型钢柱、型钢梁、轻骨料混凝土空心板组合预制成的墙板,是装配式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墙板间纵向连接、墙板与横梁连接均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拼接连接,形成受力体系为纵横双向钢框架结构的墙板组合体。通过对预制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组合体系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满足抗震设防目标。本文提出的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物建筑结构一体化,方案优化、结构创新、工艺质量好、建设效率高,实现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要求。

周波[9](2018)在《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应用情况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与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在建筑保温墙体中,要引入节能设计的理念,降低其能源与资源的损耗。本文主要对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付露露[10](2018)在《CaCl2·6H2O/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储热建筑材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能耗持续增加,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尽管目前广泛采用的轻质围护结构具有通过隔热保温来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但也存在热容小和储热能力低的缺陷,导致该类建筑室内温度波动大。将相变材料结合到轻质建筑围护结构中,利用其储存和释放的热量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容,则可以通过增大建筑物的热惯性来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是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的一条有效途径。与有机相变材料相比,水合无机盐不仅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还不具可燃性,因而更适宜用于建筑围护结构中。然而,水合无机盐这类相变材料所固有的过冷和相分离等缺陷又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论文以CaCl2·6H2O这种相变温度适宜于建筑围护结构应用的常见水合无机盐作为研究对象,先通过加入成核剂克服其过冷度,再将其与多孔基质复合来解决其相分离问题,最后巧妙地将所得复合相变材料与常见建筑材料相结合,研制了具备实用价值的储热建筑材料。选用价格低廉的天然矿物——膨胀珍珠岩(Expanded perlite,EP)为多孔载体,采用真空浸渍法吸附添加了成核剂SrCl2·6H2O的CaCl2·6H2O相变材料,制备了CaCl2·6H2O/EP复合相变材料,并运用SEM、XRD、FT-IR、TG及DSC等一系列表征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和结构以及热特性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膨胀珍珠岩是亲水性的,与水合无机盐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膨胀珍珠岩对Ca Cl2·6H2O相变材料的最大吸附量为55 wt%;相变材料与载体之间为物理吸附;所得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7.38°C,相变焓值为87.44 J/g,而其导热系数较CaCl2·6H2O明显降低,仅略高于EP,使CaCl2·6H2O/EP复合相变材料兼具储热和隔热双重功能;1000次冷热循环测试表明该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可靠性,从而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将CaCl2·6H2O/EP复合相变材料制作成不同尺寸的相变板,用其取代常见屋顶泡沫隔热砖中的泡沫制得了储热隔热砖以及嵌入到常用铝扣板的背面获得了储热铝扣板;搭建实验房,并借助人工气候箱,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考察了两种新型储热建筑材料的建筑节能效果。实验研究表明,相较于商用泡沫隔热砖,新型屋顶储热隔热砖将室内最高温的出现延迟了900 s,同时还使室内最高温度降低5°C;相较于装载有普通铝扣板的参考房,在屋顶和四面墙体装载储热铝扣板的实验房温度波动仅为16.3°C,峰值温度延迟了1.4 h,热舒适度提高至34.4%,降低建筑能耗可达30%。通过对装载储热铝扣板的实验房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证明数值模拟方法是可靠的;经过模拟优化,储热铝扣板中相变板的最佳厚度为5-7 mm。综上,CaCl2·6H2O/EP复合相变材料不仅具有成本低且不可燃的优势,而且还兼具储热和隔热双重功能,在建筑围护结构中极具应用前景。屋顶储热隔热砖以及储热铝扣板这两种新型储热建筑材料的建筑节能效果显着,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二、水泥聚苯保温板复合墙体施工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聚苯保温板复合墙体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与玻璃幕墙对太阳能有效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墙体传热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数值模拟方法及控制方程
    2.2 模型的确定
    2.3 对流换热和边界条件的设置
    2.4 网格独立性检测方法
    2.5 计算方法验证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实体墙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准备
    3.1 实体墙吸收太阳能的路径分析
    3.2 独立分析太阳辐射作用下与温差作用下的传热量
    3.3 前期计算准备
    3.4 建筑实际吸收太阳能的潜在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实体围护结构实际吸收的太阳能
    4.1 连续日照天数对墙体传热特征的影响
    4.2 墙体构造和材料物性对其实际太阳能吸收率的影响
        4.2.1 不同保温形式对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影响
        4.2.2 墙体材料对对墙体实际太阳能的影响
        4.2.3 墙体导热系数对墙体实际太阳能的影响
    4.3 室外气象参数对墙体太阳能实际吸收率的影响
        4.3.1 室外气温对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影响
        4.3.2 太阳辐射强度对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影响
    4.4 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对墙体实际太阳能的影响
        4.4.1 不同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时墙体实际吸收的太阳能
        4.4.2 基于对流换热系数的墙体实际吸收太阳能的数学模型
    4.5 实墙体对太阳辐射实际吸收率的预测模型
        4.5.1 回归分析和试验设计
        4.5.2 预测模型的建立
        4.5.3 拟合公式的准确度分析
        4.5.4 墙体吸收太阳能的综合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冬季房间吸收太阳辐射对供暖能耗的影响
    5.1 建筑房间通过实体墙实际吸收的太阳能
        5.1.1 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内部温度场的变化特征
        5.1.2 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的变化特征
        5.1.3 通过实体墙进入房间内部的太阳能
    5.2 太阳辐射对降低建筑能耗的经济性分析
        5.2.1 太阳辐射对建筑供暖能耗的降低作用
        5.2.2 太阳辐射降低建筑供暖能耗的经济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玻璃幕墙对太阳能的吸收情况及其对室外VOCs的清除作用
    6.1 玻璃幕墙吸收太阳能的过程
    6.2 基于利用太阳辐射分解VOCs的双层玻璃幕墙优化设计
        6.2.1 室外VOCs分解机理
        6.2.2 基于分解VOCs的双层玻璃幕墙的优化设计
    6.3 设计与运行原理
        6.3.1 紫外线辐射的有效时间和分解效率的确定
        6.3.2 TiO_2板日均处理混有BTEX的空气量
    6.4 CFD仿真模拟
        6.4.1 控制方程
        6.4.2 网格独立性分析和模型验证
    6.5 TiO_2板不同安装策略时处理分解的空气量对比分析
        6.5.1 TiO_2 板左侧安装
        6.5.2 TiO_2板交错安装
        6.5.3 TiO_2板右侧安装
        6.5.4 TiO_2板处理的空气量
    6.6 太阳辐射强度敏感性分析
    6.7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影响
    6.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日光温室用U型陶粒砼砌块及其围护墙体热工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日光温室围护墙体结构研究现状
        1.2.2 陶粒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混凝土复合砌块砌体研究现状
        1.2.4 日光温室围护墙体热工设计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陶粒混凝土强度及热工性能
        2.2.1 陶粒饱水程度对混凝土强度及热工性能影响试验设计
        2.2.2 陶粒粒径对混凝土强度及热工性能影响试验设计
        2.2.3 试验方法
        2.2.4 试件的制备及养护
    2.3 砌块试验设计
        2.3.1 砌块基本形式设计
        2.3.2 陶粒混凝土U型空腔砌块基本力学性能测定
        2.3.2.1 陶粒混凝土U型空腔砌块力学强度数值模拟
        2.3.2.2 陶粒混凝土U型空腔砌块力学强度试验
        2.3.3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热工性能测定
        2.3.4 试件的制备、成型流程及养护
    2.4 墙体试验设计
        2.4.1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基本力学性能
        2.4.2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热工性能
        2.4.2.1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传热阻简化计算
        2.4.2.2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传热阻热箱法试验
        2.4.3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墙体稳态热传递分析
        2.4.3.1 模型选择
        2.4.3.2 边界条件
        2.4.3.3 荷载施加
3 结果与分析
    3.1 陶粒混凝土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及热工性能分析
        3.1.1 骨料预湿时间对陶粒混凝土强度及热工性能的影响
        3.1.1.1 骨料预湿时间对陶粒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1.1.2 骨料预湿时间对陶粒混凝土热工性能的影响
        3.1.2 骨料粒径对陶粒混凝土强度及热工性能的影响
        3.1.2.1 粒径对陶粒混凝土流动性及表观密度影响
        3.1.2.2 粒径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
        3.1.2.3 粒径对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影响
        3.1.2.4 粒径对陶粒混凝土蓄热系数影响
        3.1.2.5 粒径对陶粒混凝土热惰性指标影响
        3.1.2.6 陶粒体积率-导热系数模型
        3.1.3 陶粒混凝土吸水率、软化系数试验结果
        3.1.3.1 陶粒混凝土吸水率结果分析
        3.1.3.2 陶粒混凝土软化系数结果分析
        3.1.4 材料热工参数对比
    3.2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基本力学性能及热工性能分析
        3.2.1 陶粒混凝土U型空腔砌块力学强度结果分析
        3.2.1.1 陶粒混凝土U型空腔砌块力学强度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2.1.2 陶粒混凝土U型空腔砌块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2.3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热工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2.3.1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传热系数结果分析
        3.2.3.2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热阻结果分析
        3.2.3.3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蓄热系数系数结果分析
        3.2.3.4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热惰性指标结果分析
    3.3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力学性能及热工性能分析
        3.3.1 砌块墙体力学数值模拟
        3.3.2 传热面积权重计算法
        3.3.2.1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
        3.3.2.2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3.3.3 热箱法试验
        3.3.3.1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
        3.3.3.2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3.3.4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稳态热传递分析结果
        3.3.4.1 陶粒混凝土U型砌块墙体
        3.3.4.2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4 讨论
    4.1 陶粒混凝土材料层面结果讨论
        4.1.1 关于陶粒混凝土材料力学强度测定结果的讨论
        4.1.2 关于陶粒混凝土材料热工性能测定结果的讨论
    4.2 砌块层面结果讨论
        4.2.1 关于U型砌块力学强度测定结果的讨论
        4.2.2 关于U型砌块热工性能指标测定结果的讨论
    4.3 墙体层面热工计算及测试方法讨论
        4.3.1 关于―传热面积权重计算法‖结果讨论
        4.3.2 关于热箱法结果讨论
        4.3.3 关于有限元稳态传热模拟试验方法结果讨论
5 结论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概念及范围
        1.2.1 研究概念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2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阶段性品质提升经验总结
    2.1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理论实践
        2.1.1 国内外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理论
        2.1.2 国内外住区建筑品质提升实践
        2.1.3 阶段式品质提升相关理论实践
    2.2 阶段划分影响因素分类及研究方法设计
        2.2.1 建筑——自身性能品质
        2.2.2 决策——多方决定因素
        2.2.3 阶段式品质提升研究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阶段式品质提升影响因素分析
    3.1 建筑性能品质调研
        3.1.1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设及改造实践
        3.1.2 实态特征、居民需求调研及总结
        3.1.3 图纸信息、立面演变统计及梳理
    3.2 改造决策影响因素
        3.2.1 规范演变
        3.2.2 政策导向
        3.2.3 资金筹措
        3.2.4 改造技术
        3.2.5 历史文化
    3.3 阶段式品质提升经验总结
        3.3.1 阶段划分原则
        3.3.2 影响因素分类
        3.3.3 阶段初步划分
    3.4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品质提升策略及方法
    4.1 方法策略收集
        4.1.1 政策实践
        4.1.2 案例模板
    4.2 方法策略分类
        4.2.1 外墙
        4.2.2 屋顶
        4.2.3 外窗
        4.2.4 阳台
        4.2.5 其他
    4.3 围护体系改造方法策略分析
        4.3.1 策略选用推动因素
        4.3.2 策略推广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5.1 围护体系提升阶段划分
        5.1.1 阶段一:基础提升
        5.1.2 阶段二:优化提升
        5.1.3 阶段三:特殊提升
    5.2 围护体系阶段提升策略
        5.2.1 基础提升策略
        5.2.2 优化提升策略
        5.2.3 特殊提升策略
    5.3 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应用示意
        5.3.1 改造对象选择
        5.3.2 提升阶段计划
        5.3.3 提升效果示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连市早期住宅修缮情况
附录B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部位典型做法
附录C 我国各时期住宅立面特征元素
附录D 各年代住宅围护体系规范总结
附录E 南北方典型城市住宅改造工程
附录F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调研案例
附录G 国内外住宅围护体系品质提升调研案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规律研究及发展策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外墙内保温技术体系
    1.1 发展应用历程及特点
    1.2 技术类型
2 外墙外保温技术体系
    2.1 发展应用历程及特点
    2.2 技术类型
3 外墙夹芯保温技术体系
    3.1 发展应用历程及特点
    3.2 技术类型
4 外墙保温技术应用类型重新划分和应用规律性特征总结
    4.1 外墙保温技术应用类型重新划分
    4.2 外墙保温技术应用规律性特征总结
4外墙保温技术可行性发展策略建议

(5)浅谈建筑保暖的重要性及保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建筑节能的意义
    2.1 更好地保证人员活动与设备生产
    2.2 节省成本
    2.3 履行企业节省能源的责任与义务
3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洗选中心厂房墙面内外温度调查
4 建筑保暖的一般措施
    4.1 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4.2 根据结构不同,选用不同的供暖方式
    4.3 优化墙体结构,采取保温措施

(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型复合墙板研发及构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应用现状
    2.1 常用装配式建筑外墙板类型
        2.1.1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
        2.1.2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整间板
        2.1.3 钢丝网架整间板
        2.1.4 FK轻钢龙骨预制外墙板
        2.1.5 外墙板问题总结
    2.2 装配式建筑外墙应用案例
        2.2.1 FK板应用案例——山东德丰重工装配式办公楼
        2.2.2 清水混凝土外墙挂板应用案例——北京软通动力研发楼
        2.2.3 复合保温外墙板应用案例——中粮万科长阳半岛5#地块
        2.2.4 案例应用问题总结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基本构造与性能分析
    3.1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提出
        3.1.1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设计要求
        3.1.2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
        3.1.3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构造设计
    3.2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锚固件优化设计
        3.2.1 横向锚固件
        3.2.2 竖向锚固件
        3.2.3 新型复合外墙板锚固件可变性分析
    3.3 新型复合外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体系优化设计
        3.3.1 承托结构连接件
        3.3.2 拉结结构连接件
        3.3.3 新型复合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可调节性分析
    3.4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热工性能计算与分析
        3.4.1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墙体传热系数计算分析
        3.4.2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热桥模拟分析及优化
    3.5 新型复合外墙板的生产与安装
        3.5.1 新型复合外墙板生产制作方法
        3.5.2 新型复合外墙板安装流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IM技术的复合外墙板体系设计
    4.1 竖板外挂外墙体系构造大样设计
        4.1.1 女儿墙构造设计
        4.1.2 窗洞口构造设计
        4.1.3 勒角散水构造设计
        4.1.4 外墙挂板阴阳角构造设计
    4.2 竖板外挂外墙体系细部节点设计
        4.2.1 立面预留孔洞设计
        4.2.2 雨水管固定做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住宅墙板体系虚拟建造研究——以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为例
    5.1 基于BIM平台的族库模型建立
        5.1.1 工程概况
        5.1.2 外墙板族库的建立与编号
    5.2 基于BIM平台的外墙板应用体系安装图示与顺序
        5.2.1 外墙板的分类编号与成组打包
        5.2.2 外墙板的单元安装顺序及单元内安装顺序
    5.3 基于BIM平台的外墙板应用体系虚拟建造
        5.3.1 预模拟软件的选用
        5.3.2 模型的载入与施工组织计划的设置
        5.3.3 外墙板运输与安装虚拟建造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日光温室墙体的保温性能及其设计与建造(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日光温室墙体的工作原理
    传统土墙砖墙
    复合墙体
    其他新型墙体
日光温室墙体的类型选取和设计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8)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物建筑结构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预制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组合体技术研究
    2.1 建筑物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思路
    2.2 预制空心墙板组合体系结构分析
        2.2.1 截面选型
        2.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2 地震动时程分析
        2.2.3 计算结果
    2.3 节点构造
        2.3.1 柱脚节点
        2.3.2 钢框架连接
        2.3.3 叠合板连接
3 预制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生产与施工
    3.1 预制墙板加工
    3.2 预制墙板现场施工
4 结论

(9)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应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重要性
    1.1 符合大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1.2 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
    1.3 符合节能环保社会潮流
2 应用情况分析
    2.1 单一墙体
    2.2 复合墙体
3 结语

(10)CaCl2·6H2O/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储热建筑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途径
        1.2.1 建筑能耗
        1.2.2 建筑节能途径
    1.3 潜热储热技术与相变材料
        1.3.1 潜热储热技术
        1.3.2 相变材料概述
        1.3.3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1.4 水合无机盐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水合无机盐固有缺陷的常用解决途径
        1.4.2 水合无机盐的复合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1.5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5.1 主动式建筑节能与被动式建筑节能
        1.5.2 储热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
        1.5.3 有机相变材料的应用
        1.5.4 无机相变材料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6.1 本课题的提出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材料
        2.1.3 主要仪器及其生产厂家
    2.2 测试与表征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2 X射线衍射(XRD)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2.5 热重(TG)分析
        2.2.6 导热系数测试
        2.2.7 过冷度测试
        2.2.8 热可靠性测试
第三章 CaCl_2·6H_2O/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建筑节能性能测试
    3.1 引言
    3.2 CaCl_2?6H_2O/EP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3.2.1 CaCl_2?6H_2O及其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3.2.2 CaCl_2·6H_2O/EP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
    3.3 储热隔热砖的制作及其性能评价
        3.3.1 PCM板和储热隔热砖的制备
        3.3.2 PCM板的性能表征
        3.3.3 储热隔热砖的建筑节能效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aCl_2?6H_2O/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铝扣板制备及其建筑节能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PCM板和储热铝扣板的制备
    4.3 储热铝扣板的建筑节能效果评价
        4.3.1 实验房的搭建
        4.3.2 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4.3.3 数值模拟方法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水泥聚苯保温板复合墙体施工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与玻璃幕墙对太阳能有效利用的研究[D]. 李贺. 东华大学, 2021
  • [2]日光温室用U型陶粒砼砌块及其围护墙体热工设计方法研究[D]. 穆龙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3]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尚师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规律研究及发展策略建议[J]. 贾慧,张效民,陈一全.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9(12)
  • [5]浅谈建筑保暖的重要性及保暖措施[J]. 李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9(10)
  • [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型复合墙板研发及构造技术研究[D]. 李闻达.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9)
  • [7]日光温室墙体的保温性能及其设计与建造[J]. 周凯,徐锐,龙晓军,李天华. 农业工程技术, 2019(04)
  • [8]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物建筑结构一体化研究[J]. 陈俊杰,盛松源,黄达余. 电力勘测设计, 2018(S2)
  • [9]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应用情况分析[J]. 周波. 建材与装饰, 2018(31)
  • [10]CaCl2·6H2O/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储热建筑材料研究[D]. 付露露.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水泥聚苯板复合墙体施工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