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液化石油气丙丁烷比的技术经济分析

进口液化石油气丙丁烷比的技术经济分析

一、进口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配比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露婷[1](2020)在《基于环境价值的内蒙古轻烃项目经济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和环保要求。本文通过对稳定轻烃项目的经济效益研究及环境价值研究,能够更科学的评价煤化工项目的发展状况,为我国各地区的化工行业核算提供依据。本项目中,催化气化和加氢气化技术为新奥集团自主开发的新型气化技术,通过实施完成该技术的首次工业化示范,提升煤制气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动国家气化技术的发展。本文先介绍了国内外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确定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其次,通过市场方面和价格方面进行了行业背景分析,详细介绍了稳定轻烃、液化天燃气和液化石油气,并阐述了经济性原理和环境价值原理,为内蒙古轻烃项目在环境价值下的经济性评价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相关经济条件以及交通情况合理的选择厂址方案,介绍了公用工程中的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等情况。从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四个方面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明确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结果表明,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22.15%,大于12%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计算期内各年财务状况稳定,清偿能力较好;敏感性分析方面,原材料价格及产品价格对该项目效益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可变成本和投资;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39.06%,说明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好。最后,在经济可行基础上,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从技术节能价值、治理污染物价值和气候优化功能价值等方面分析,更科学的评价项目的环境价值和影响。经计算知,项目每年污水处理量为288万t,大气治理22.032亿m3,通过回收再利用固废治理量为123.46t。项目的污染物治理较好。本项目的技术节能价值为3848.22万元,治理污水价值为46.08万元,治理大气价值为348.11万元,固废治理的经济价值为7.8万元,气候优化功能价值为106.89万元。稳定轻烃项目的环境价值为4357.1万元。说明项目的环境价值较为明显,使项目更具竞争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田玉川[2](2020)在《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及技术经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口原油比例逐年攀升,优质清洁能源缺口愈来愈大。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建立稳定的清洁能源供给迫在眉睫。内蒙古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如何客观评价煤层气资源赋存状况、开展煤层气富集区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是促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快速突破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内蒙古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其赋存特征,优化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技术体系,结合区域特点优选目标区域,开展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海拉尔地区民用、发电、动力燃料和化工能源市场需求综合研究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并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针对影响煤层气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内蒙古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二连盆地群和海拉尔盆地群,但整体勘查程度较低;其中海拉尔地区主要分布于牙克石—五九煤田、大西山煤田、呼伦湖凹陷和呼和湖凹陷。2.根据内蒙古地区煤炭及煤层气地质勘查成果,首次开展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研究,优选出适用于海拉尔地区低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体系,为内蒙古全区低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技术体系的制定提供指导。3.通过优化地质选区评价技术体系,优选出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牙克石—五九煤田作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基地,研制出无固相环保型钻井液,并得到成功应用,为内蒙古地区低煤阶煤层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利用奠定基础。4.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需求量逐年攀升,供应主要是以长距离运输为主,市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5.根据行业管理体制、政策支持力度和税收补贴等影响因素,研究提出煤层气示范区建设,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实现分布式供气提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研究成果对促进内蒙古海拉尔地区乃至内蒙古全区开展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魏文昭[3](2020)在《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庆地区天然气处理装置是以处理油田伴生气,外输合格商品气和轻烃为主要目的建立的,如何提高轻烃回收率,是此类装置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大庆地区的天然气处理装置普遍存在原料气气源复杂,组分变化频繁,关键参数控制点较多,各装置工艺流程上独立性较低,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回收装置既要保证轻烃的收率,还要同时做到有效能的最大化利用。随着大庆油田对轻烃产量的要求不断增加以及节能降耗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轻烃回收装置的工艺设计及操作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在研究各类装置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轻烃收率的不同因素,解决主要瓶颈问题,同时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工艺流程原理、物料平衡分析、轻烃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装置轻烃收率的方法,并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大庆地区各类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工艺流程设计特点研究;2、本文通过对大庆油田中部地区天然气产出量以及原料气组分的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首先对中区天然气处理厂轻烃回收装置的工艺方案进行初选,利用PRO/Ⅱ软件建立模型,对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单元进行模拟,通过使用模拟软件计算的方法对工艺操作参数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进一步对该装置进行挖潜增效;3、调查大庆南部、中部及北部地区伴生气酸性组分含量情况,以中部地区某天然气深冷加工装置为切入点,研究原料气组分对轻烃收率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4、研究天然气加工装置轻烃收率提升措施,并通过对工艺流程优化案例的分析研究,计算收率提升效果。

张文[4](2019)在《LPG选择转化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为了使液化石油气(LPG)选择转化制丙烯和乙烯,由于传统微米级微孔HZSM-5催化剂上,LPG倾向于生成较多的C5+(HCs)和CH4产物,设计制备了不同方式改性HZSM-5分子筛,提高了其催化LPG选择生成丙烯和乙烯的活性。结合物相、孔结构、酸性质表征及对LPG催化性能,分析了构-效关系及反应机理,为混合轻烃转化利用提供了思路。相对连通介孔及酸性影响通过Al-SBA-15重结晶合成了具有不同微晶聚集、介孔率和酸性的HZSM-5。具有介孔相对连通、微孔孔道较短和弱酸性的HZSM-5催化剂,扩散阻力小,酸量适宜,抑制了不利副反应,显着增强了LPG反应中低碳烯烃的形成。反应温度600℃、接触时间(W/F)15 g·h/mol时,LPG总转化率为58.8%,C3H6+C2H4选择性达到68.3%,P/E=1.8,产物C5+和CH4选择性显着下降。主要归功于初级烯烃产物的二次反应被减少。调变沸石骨架或表面酸性的影响随着MFI骨架酸性降低,产物C3H6+C2H4选择性逐渐提高。兼顾LPG各组分转化及低碳烯烃选择性,同晶取代制备的BHZ-5、FeHZ-5、GaHZ-5样品中,FeHZ-5对LPG催化性能较佳。MFI骨架中n(Fe/Al)=0.3时,0.3FeHZ-5对LPG总转化率为76.15%,C3H6+C2H4选择性为62.26%,对比HZSM-5样品提高5.79%,C5+选择性降低5.77%,催化性能最佳。不同Fe元素负载量调变HZSM-5表面酸性时,微量Fe负载可降低HZSM-5样品表面酸性,C3H6+C2H4选择性略微提高;随Fe负载量增加,HZSM-5酸性增强,对LPG反应催化活性增加,但C3H6+C2H4选择性下降。复合分子筛酸性、孔道择形性和连续扩散的影响基于SAPO-18(OSi)、SAPO-18(0.4Si)与HZSM-5物化性质和催化LPG反应性能分析,制备了HZSM-5/SAPO-18复合分子筛。随着SAPO-18晶化液中SiO2投料减少,由于HZ5/SA18复合样品中SAPO-18酸性降低,C-3H6选择性增加。SiO2投料量为0时,HZSM-5溶解产生少量SiO2合成SAPO-18酸性最低的HZ5/SA18样品。不同HZSM-5/SAPO-18重量比的HZ5/SA18样品和机械混合HZ5+SA18(0Si)样品均表明:减少反应分子在HZSM-5孔道中连续扩散,可抑制氢转移和芳构化等副反应,提高LPG反应中C-3H6选择性。与相同重量比的HZ5+SA18(0Si)样品比较,HZ5/SA18对C-3H6选择性提高约5%,复合样品中SAPO-18微量弱酸提高了C-3H6择形性。HZ5(6.75)/SA18(0Si)对LPG转化率为61.70%,产物C3H6+C2H4选择性72.80%,C5+选择性显着降低(8.61%),性能最佳。HZ5(6.75)/SA18(0Si)催化剂上物料反应行为反应温度从600℃降到500℃,HZ5(6.75)/SA18(OSi)对C3和C4烷烃转化率大幅下降,C4烯烃保持高稳定转化(转化率>85%)。相同条件下,单组分转化率由小到大为C3H8<n-C4H10<n-C4H8。原料丁烯与目标产物C-3H6、C2H4转化率相差较大,分别为97.8%、69.5%和23.1%。

张耀远[5](2019)在《ZrO2基催化剂设计及其丙烷无氧脱氢反应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丙烷无氧脱氢(PDH)是工业上定向增产丙烯的重要生产工艺。目前商业化PDH工艺主要有Catofin和Oleflex工艺,分别采用的是K-Cr Ox/Al2O3和Pt-Sn/Al2O3型催化剂。尽管PDH工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但由于铬基催化剂毒性高以及铂基催化剂价格昂贵,这些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因此,开发新型环保,价格低廉且反应性能优异的PDH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Zr O2基催化剂被报道是一种新型的满足上述要求的PDH催化剂,具有广阔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但其在PDH反应中具体的活性位结构和反应机理还不甚明确。因此,本论文从纯相Zr O2催化剂出发,探讨Zr O2催化剂的晶相和晶粒尺寸对PDH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利用一系列催化剂表征技术且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从分子水平阐明Zr O2催化剂在PDH反应中的活性位结构和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所得到的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指导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为反应性能更为优异的Zr O2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新的启示。(1)研究纯相单斜晶相Zr O2催化剂的晶粒尺寸对PDH反应性能及其烷烃分子中C-H键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Zr O2晶粒尺寸越小,暴露的边、角、棱等缺陷位点越多,这些缺陷位对应着不饱和配位的Zr4+(Zrcus),因此具有较高的PDH反应活性以及丙烯选择性。DFT计算结果表明在Zr O2缺陷表面上PDH反应的活性位结构是位于氧空位处的两个Zrcus,此时丙烷分子中C-H键的活化方式是均裂,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是氢气的形成;而在完整表面Zr O2的活性位结构是Zr-O,C-H键活化方式是异裂,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是C-H键的活化。同时计算结果也表明由于活化方式的差异,PDH反应在缺陷表面的活化能比完整表面的能垒要低。(2)比较单斜晶相和四方晶相Zr O2催化剂在PDH反应中反应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单斜晶相Zr O2催化剂展现出较高的丙烯生成速率,这主要是因为单斜晶相Zr O2的氧化还原性比四方晶相强,从而产生了更多的Zrcus位点。DFT计算表明不同晶相的活性位结构都是位于氧空位处的两个Zrcus,且反应活化能相差不大,由此说明不同晶相Zr O2催化剂的本征活性相近且反应活性主要由活性位浓度决定。(3)基于纯相Zr O2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的构效关系及表面缺陷位点对反应活性的调控作用,结合金属骨架材料(MOFs)高分散的金属阳离子中心和功能化的拓扑结构。以含Zr金属阳离子的Ui O-66材料作为Zr O2的前驱体,成功制备出高暴露缺陷位点的Zr O2催化剂,在PDH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反应性能,在丙烷转化率为30%左右时丙烯选择性可达85%。(4)制备了Zr O2负载不同贵金属(Rh,Ru,Pt和Ir)纳米粒子(NPs)的负载型催化剂,研究金属NPs的种类和负载量对PDH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h/Zr O2催化剂在PDH反应中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并且发现丙烯的生成速率与Rh NPs的负载量呈现火山型曲线。Rh NPs对活性的增强效应可以解释为Rh NPs的引入一方面显着地增强Zr O2载体的氧化还原性,产生更多数量的Zrcus,从而提高反应活性位的浓度;另一方面有助于H2的脱附,降低了H2形成的能垒。然而,当Rh NPs负载量过高会使反应活性下降,这是因为Zr O2载体过度被还原后增强对丙烯分子的吸附使得Rh NPs对H2脱附的促进效应减弱,从而造成反应活性下降。此外,本论文也研究其它金属纳米粒子Ru,Pt以及Ir的负载量对PDH活性的影响,发现丙烯的生成速率与Ru的负载量也呈现火山型曲线关系,但对于Pt或者IrNPs来说,丙烯的生成速率随着Pt或者IrNPs负载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郑瀚[6](2019)在《甲醇制丙烯工艺模拟与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在化学工业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由于丙烯下游产物众多,导致全球市场尤其是我国国内市场对于丙烯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投资兴建丙烯项目成为近年来许多企业选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成熟的丙烯生产工艺众多,使用原材料各有不同,近年来原油、煤炭等丙烯生产主要原材料价格随国际局势和政策影响存在较大波动,通过比较选择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方案是企业要盈利考虑的重点内容。甲醇是生产丙烯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同时也是煤生产丙烯路线的一种中间产物。本文从甲醇制丙烯路线出发,以某企业基于德国Lurgi公司的甲醇制丙烯MTP工艺建造的50 wt/a丙烯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Unisim Design搭建稳态模拟流程。利用模拟扩充信息设计精馏分离序列,确定精馏单元中精馏塔主要操作参数,并对工艺换热网络进行优化,从而得到甲醇路线的更优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利用化学工业常用项目估算方法计算得到该项目投资,与同规模甲醇制丙烯MTP工艺实际数值相比误差小于5%,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建立技术经济比较指标体系,比较甲醇、石脑油和煤三种丙烯生产路线的经济性。将参与比较的石脑油路线和煤路线放大至与甲醇路线相当丙烯生产规模,使用相同的估算方法计算三种路线的投资,并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建立原油价格与不同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关联模型。以原油价格变化作为参考的背景条件,探究得到在不同原油价格下,企业不同盈利需求侧重下的最优投资方案。

胡艳[7](2018)在《煤基甲醇制高性能清洁汽油组分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为短缺,而煤炭资源相对富裕,发展清洁煤基能源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煤基甲醇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论文开展了煤基甲醇制高性能清洁汽油组分的研究和应用。首先,论文考察了合成分子筛催化剂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后的催化剂合成和反应条件为:选用价格低廉的C4H11N为模板剂,C4H11N与SiO2的摩尔比为1.28:1,以纳米晶种为结晶诱导剂,晶化80小时合成的分子筛原粉比表面积可达360m2/g,样品进行红外光谱表征显示具有典型的硅铝酸盐中结晶水的典型吸收峰。在反应温度为350℃,空速0.5 h-1的反应条件下,反应120小时,烯烃选择性大于70%。对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表明酸性较弱的分子筛B催化剂有利于低碳烯烃的产生。接着,论文考察了级配分子筛的配比、反应温度、空速等工艺条件对甲醇转化生成产物的影响。发现提高反应温度,产物气样中的烯烃含量增高;温度为350℃,空速为0.5 h-1时对反应最有利;在循环反应时,返气为1.2倍时,甲醇转化率为98%,产物收率达到92%以上,辛烷值达95;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失活再生后对反应的影响,并将得到的汽油产品与目前市面上成品油的指标相比较,发现除了二甲苯、饱和蒸气压稍高外,其它性能均能达到使用汽油的要求,而在工艺上具有操作简单、副产物少、节能环保的优点。最后,论文还对甲醇制清洁汽油实现了 1Kg、10Kg、300Kg的逐级放大试验,结果表明,逐级放大的汽油组分基本一致,性能基本相同,放大稳定性好。采用甲醇合成清洁油品的中试研究在四川眉山运转期间一切正常,对运行120天的催化剂进行再生后,甲醇转化率能保持在98%以上。

杨晓华[8](2018)在《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文中提出本课题来源于克拉美丽气田适应性改造工程项目。克拉美丽处理站目前采用“J-T阀节流+注醇防冻”的处理工艺,受制冷温度的限制,难以有效的对乙烷、丙烷、稳定轻烃等烃类组分进行充分回收。处理站需新建一套处理规模为2.5×106 Nm3/d的轻烃回收装置,回收天然气中轻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天然气脱水、脱固、凝析油稳定等工艺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效益和后期轻烃回收工艺的要求,确定了分子筛脱水、不可再生脱固体杂质吸附脱固等预处理方法。利用HYSYS对混合冷剂制冷、膨胀机制冷、膨胀机制冷和丙烷预冷等制冷方法进行模拟,分析三种制冷方式的优缺点并对混合冷剂制冷轻烃回收工艺的混合冷剂配比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确定混合冷剂的最佳配比为甲烷:乙烯:丙烷:正丁烷:氮气=0.4966:0.2856:0.036:0.1153。确定最佳的制冷方式为膨胀机制冷。利用HYSYS对轻烃回收的DHX工艺和RSV工艺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比较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及处理站的综合效益,选择合适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即RSV工艺,确定了膨胀机制冷温度为108.8°C,膨胀比为3.5,膨胀机出口压力为2000 kPa,干气回流比为0.1,低温分离器分离温度-46.0°C。工艺的乙烷收率为98.05%,丙烷收率为99.99%,乙烷产品中乙烷的摩尔百分含量为98.34%。最后对整个系统的余热回收展开研究和主要设备进行选型。

田春荣[9](2018)在《201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文中提出2017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升至72.3%,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达到4.188亿吨,比2016年上升10.7%。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4.2亿吨,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国内成品油市场持续供过于求,以柴油为主的成品油净出口量增至2270万吨。全年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1845万吨,但升幅减弱。2018年,国际油价将进一步攀升,国内成品油需求会维持低速增长,在新增炼油能力投产的推动下,预计中国原油进口量仍将显着上升,石油进口依存度进一步上升到近75%。化工产品市场的增长潜力和迫切的原料需求将使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再攀新高。

徐卫兵[10](2017)在《SH油气田中高压油气混输与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A石油公司近期勘探开发SH油气田,由于该油气田井口油压现可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10 MPa以上),考虑在中高压条件下进行油气混输。然而混输过程中出现水合物等问题影响油气田的开发。因此,中高压管道混输工艺研究和天然气处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进站压力、管道直径、保温层厚度和气液比等因素对混输管道中水合物生成的影响,确定了油气集输管道工艺参数。进站压力为4 MPa,集输管道设计压力为6.4 MPa,保温层厚度为30 mm,DN65和DN80管道对应的集输半径分别为7.3 km和6.6 km,单井集输管道选用连续柔性复合管,站间管道选用L245NS+HBPE内衬材质或者L245NS+内涂层。针对2个伴生气脱硫与酸气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确定脱硫与酸气处理采用MDEA+Claus/尾气处理工艺流程。对不同天然气脱水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确定采用分子筛脱水工艺。计算并对比4个轻烃回收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确定采用4 MPa进气压力的丙烷预冷+膨胀机混合制冷工艺进行轻烃回收。利用HYSYS软件对轻烃回收工艺操作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了进站工艺参数、低温分离单元工艺参数和液烃分馏单元工艺参数对轻烃回收率和能耗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操作参数。商品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轻油均达到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

二、进口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配比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口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配比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环境价值的内蒙古轻烃项目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2 行业背景分析及环境价值相关理论
    2.1 市场分析
        2.1.1 稳定轻烃
        2.1.2 液化天燃气
        2.1.3 液化石油气
    2.2 价格分析
        2.2.1 稳定轻烃
        2.2.2 液化天燃气
        2.2.3 液化石油气
    2.3 经济性评价原理
    2.4 环境价值的评价原理
        2.4.1 环境价值的内涵
        2.4.2 环境价值的构成
        2.4.3 环境价值的核算范围
3 稳定轻烃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项目介绍
        3.1.1 建厂条件
        3.1.2 总平面布置
        3.1.3 节能
        3.1.4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处理
        3.1.5 项目实施计划
    3.2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2.1 投资估算
        3.2.2 资金筹措
    3.3 财务评价
        3.3.1 相关数据
        3.3.2 盈利能力分析
        3.3.3 清偿能力分析
    3.4 风险分析
        3.4.1 技术风险
        3.4.2 投资与融资风险
        3.4.3 其它风险
        3.4.4 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环境价值的稳定轻烃项目经济性分析
    4.1 环境价值核算内容
    4.2 技术节能的价值核算
        4.2.1 催化气化技术节能价值
        4.2.2 加氢气化技术节能价值
        4.2.3 其他技术节能价值
        4.2.4 小结
    4.3 污水治理价值核算
        4.3.1 污水实物量核算
        4.3.2 污水治理指标
        4.3.3 污水治理价值核算
    4.4 大气污染治理价值核算指标
        4.4.1 大气污染实物量核算
        4.4.2 大气污染治理指标
        4.4.3 大气污染治理价值核算
    4.5 固废治理价值核算
        4.5.1 固废实物量核算
        4.5.2 固废治理价值核算
    4.6 气候优化功能价值核算
        4.6.1 水分调节价值
        4.6.2 氧气调节价值
        4.6.3 植物价值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废水产生量一览表
附录 B 废固产生量一览表
附录 C 废气产生量一览表
附录 D 总投资估算表
附录 E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录 F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录 G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录 H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录 I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录 J 建设期利息和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附录 K 资产负债表
附录 L 敏感度分析和敏感度系数估算表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2)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及技术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内蒙古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2.1 内蒙古煤层气工业发展概况
        2.1.1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历程
        2.1.2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2.1.3 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展望
    2.2 内蒙古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评价
        2.2.1 煤层气资源概况
        2.2.2 煤层气重点区域简介
        2.2.3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2.3 内蒙古煤层气市场前景分析
        2.3.1 煤层气市场简介
        2.3.2 煤层气发电市场前景分析
        2.3.3 煤层气动力燃料市场前景分析
        2.3.4 煤层气化工市场前景分析
        2.3.5 煤层气民用市场前景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
    3.1 煤层气地质综合选区评价
        3.1.1 评价技术体系
        3.1.2 地质选区评价
    3.2 煤层气钻探技术体系先导性试验
        3.2.1 煤层气钻探技术体系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2.2 煤层气钻井液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3 低污染环保型钻井液配方的研究配制
    3.3 钻探验证
    3.4 成果综合分析
        3.4.1 气测异常特征
        3.4.2 含气性特征
        3.4.3 非储层段井径变化分析
        3.4.4 环保性能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经济评价
    4.1 煤层气勘探技术分析
        4.1.1 概况
        4.1.2 勘探技术分析的主要指标
        4.1.3 勘探投入产出比例分析
        4.1.4 勘探项目风险分析
    4.2 煤层气开发经济分析
        4.2.1 开发经济分析概述
        4.2.2 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4.2.3 勘探开发项目方案优选方法
    4.3 煤层气利用项目的经济评价
        4.3.1 民用项目
        4.3.2 发电项目
        4.3.3 动力燃料
        4.3.4 CNG与LNG
        4.3.5 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案
        4.3.6 化工项目
    4.4 小结
第五章 海拉尔地区煤层气行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5.1 问题
        5.1.1 行业管理体制问题
        5.1.2 政策支持建设问题
        5.1.3 税收补贴政策问题
    5.2 建议
        5.2.1 改革行业管理体制
        5.2.2 加快煤层气示范区建设
        5.2.3 煤层气税收补贴政策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与认识
    6.2 问题与展望
        6.2.1 问题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4 本文研究方向及内容
第二章 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在大庆地区的应用
    2.1 大庆地区典型伴生气浅冷分离装置介绍
        2.1.1 工艺技术特点
        2.1.2 工艺流程介绍
    2.2 大庆地区典型伴生气深冷分离装置介绍
        2.2.1 工艺技术特点
        2.2.2 工艺流程介绍
第三章 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运行分析
    3.1 浅冷分离装置物料平衡分析
    3.2 物料平衡分析结果
    3.3 浅冷装置收率分析
        3.3.1 单组分收率
        3.3.2 装置气烃收率
        3.3.3 干气产品率
        3.3.4 物料平衡及收率分析总结
第四章 酸性气体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的影响
    4.1 大庆地区油田伴生气组分调查
        4.1.1 大庆油田天然气处理装置酸性气体组分数据预警
        4.1.2 大庆地区油田伴生气酸性组分监测分析
    4.2 伴生气中酸性气体对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影响
        4.2.1 大庆油田中部地区某深冷装置原料气组分
        4.2.2 CO_2对装置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利用油吸收法提升天然气凝液回收率
    5.1 提升天然气凝液回收率的方法介绍
    5.2 利用油吸收技术优化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5.2.1 油吸收技术工艺原理
        5.2.2 油吸收技术分类
    5.3 应用油吸收技术优化轻烃回收流程实例分析
        5.3.1 工艺优化目的
        5.3.2 关键参数确定
        5.3.3 工艺流程设计
        5.3.4 优化效果
        5.3.5 不凝气回收及油吸收技术应用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4)LPG选择转化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LPG催化裂解机理研究
    1.3 混合烃转化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原料气
    2.2 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表征
    2.4 催化活性评价
第三章 多级孔HZSM-5制备及性能
    3.1 多级孔HZSM-5制备
    3.2 AI-SBA-15性质表征
    3.3 HZSM-5物相、形貌
    3.4 孔结构与酸性质
    3.5 催化活性
    3.6 小结
第四章 元素改性HZSM-5性能
    4.1 元素改性HZSM-5制备
    4.2 不同元素同晶取代影响
    4.3 不同Fe/Al同晶取代影响
    4.4 Fe负载量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HZSM-5/SAPO-18复合分子筛性能
    5.1 HZSM-5/SAPO-18复合分子筛
    5.2 HZSM-5及不同SiO_2投料SAPO-18
    5.3 SiO_2和HZSM-5投料量影响
    5.4 机械混合
    5.5 小结
第六章 反应条件影响及机理初探
    6.1 反应温度影响
    6.2 单组分反应性能
    6.3 初级烯烃二次反应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5)ZrO2基催化剂设计及其丙烷无氧脱氢反应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丙烯生产工艺
        1.1.1 蒸汽裂解工艺
        1.1.2 催化裂化工艺
        1.1.3 甲醇制丙烯工艺
        1.1.4 烯烃歧化工艺
    1.2 PDH工艺
        1.2.1 Catofin工艺
        1.2.2 Oleflex工艺
        1.2.3 STAR工艺
        1.2.4 FBD工艺
        1.2.5 Linde-BASF工艺
    1.3 PDH反应热力学分析
    1.4 PDH催化剂
        1.4.1 Pt基催化剂
        1.4.2 CrO_x基催化剂
        1.4.3 VO_x基催化剂
        1.4.4 MoO_x基催化剂
        1.4.5 ZnO基催化剂
        1.4.6 GaO_x基催化剂
        1.4.7 ZrO_2基催化剂
        1.4.8 其它催化剂
    1.5 PDH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1.5.1 Pt基催化剂
        1.5.2 CrO_x基催化剂
    1.6 文献小结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的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
        2.1.1 化学药品和气体
        2.1.2 仪器设备
    2.2 催化剂的表征技术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3 比表面积测试(BET)
        2.2.4 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
        2.2.5 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
        2.2.6 程序升温-氧化技术(TPO)
        2.2.7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UV-vis)
        2.2.8 导电率测试
        2.2.9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10 小角X射线散射(SAXS)
        2.2.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2.2.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2.13 氢/氘(H/D)交换实验
    2.3 丙烷无氧脱氢反应性能评价
        2.3.1 初始反应活性测试
        2.3.2 选择性-转化率关系测试
        2.3.3 活化能测试
        2.3.4 稳定性测试
        2.3.5 反应/再生稳定性测试
        2.3.6 反应数据分析方法
    2.4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第3章 Zr O2中配位不饱和Zr位点的调控及其C-H键活化研究
    3.1 引言
    3.2 催化剂制备
        3.2.1 水热法
        3.2.2 沉淀法
        3.2.3 溶胶-凝胶法
        3.2.4 硬模板法
        3.2.5 高温焙烧分解法
    3.3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3.3.1 催化剂的晶相和比表面积
        3.3.2 酸性质表征
        3.3.3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
        3.3.4 催化剂的导电率
        3.3.5 HAADF-STEM表征
    3.4 丙烷脱氢反应性能
        3.4.1 反应活性
        3.4.2 产物选择性
        3.4.3 积炭行为研究
        3.4.4 同类催化剂对比及长周期稳定性
        3.4.5 其它烷烃脱氢活性
        3.4.6 DFT计算反应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ZrO_2的晶相和晶粒尺寸对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催化剂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FT计算反应路径
        4.3.2 催化剂的表征
        4.3.3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4.3.4 活性位及其影响因素
        4.3.5 晶粒尺寸和晶相对积炭行为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OF前体焙烧的高暴露缺陷位ZrO_2催化剂在丙烷脱氢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催化剂制备
        5.2.1 UiO-66合成
        5.2.2 ZrO_2的合成
    5.3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5.3.1 催化剂的物相表征
        5.3.2 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5.3.3 酸性质表征
        5.3.4 氧化还原性表征
        5.3.5 催化剂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5.4 PDH反应性能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Rh/ZrO_2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6.1 引言
    6.2 催化剂制备
        6.2.1 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
        6.2.2 金属纳米粒子/ZrO_2催化剂的合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体相与表面性质
        6.3.2 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6.3.3 反应稳定性
        6.3.4 Rh对反应选择性和活性的影响
        6.3.5 不同金属纳米粒子/ZrO_2催化剂的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烷烃无氧脱氢热力学计算
附录B 不同催化剂的丙烯时空收率对比
附录C DFT计算反应路径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甲醇制丙烯工艺模拟与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丙烯及发展现状
    1.2 制取烯烃技术的发展动态
        1.2.1 蒸汽裂解联产丙烯
        1.2.2 液化石油气制丙烯
        1.2.3 丙烷制丙烯
        1.2.4 煤制丙烯
    1.3 化工系统工程概述
        1.3.1 化工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1.3.2 化工系统工程的主要技术工具
        1.3.3 化工系统工程发展和工业中的应用
    1.4 技术经济比较
        1.4.1 技术经济比较理论
        1.4.2 技术经济比较原理
        1.4.3 技术经济比较方法——方案比较法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甲醇制丙烯工艺反应工段模拟及分析
    2.1 反应单元流程模拟
        2.1.1 反应单元流程简介
        2.1.2 反应单元稳态模拟
    2.2 急冷水单元流程模拟
        2.2.1 急冷水单元流程简介
        2.2.2 急冷水单元稳态模拟
    2.3 气体压缩单元流程模拟
        2.3.1 气体压缩单元流程简介
        2.3.2 气体压缩单元稳态模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甲醇制丙烯工艺分离工段设计与优化
    3.1 甲醇制丙烯分离序列优化探讨
        3.1.1 分离序列综合
        3.1.2 精馏序列优化相对费用法
        3.1.3 模拟退火算法求解
    3.2 精馏单元操作条件确定
        3.2.1 脱丙烷塔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3.2.2 脱乙烷塔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3.2.3 丙烯塔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3.2.4 脱甲烷塔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3.2.5 乙烯塔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3.2.6 脱丁烷塔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3.2.7 脱己烷塔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3.3 换热网络的优化
        3.3.1 换热网络理论
        3.3.2 夹点技术
        3.3.3 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换热网络
        3.3.4 换热网络的节能改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甲醇制丙烯成本估算
    4.1 项目估算理论
        4.1.1 价值指数
        4.1.2 基本建设成本的构成
        4.1.3 生产成本的构成
        4.1.4 设备费用
    4.2 设备费用的估算
    4.3 基本建设成本估算
    4.4 年生产成本估算
    4.5 总投资估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种丙烯制取工艺的成本比较分析
    5.1 生产工艺选择
    5.2 对比方案比较指标体系确定
        5.2.1 指标体系的分类方法
        5.2.2 指标体系的内容
        5.2.3 相关指标计算方法及选取参数
    5.3 基础条件的可比性转化
    5.4 三种方案技术经济指标估算
        5.4.1 基本建设成本指标
        5.4.2 年生产成本及副产品收益
        5.4.3 完全成本指标
    5.5 原油与原材料和双烯之间的价格相关性
        5.5.1 原油价格与原材料价格的相关性
        5.5.2 原油价格与双烯价格的相关性
    5.6 单位完全成本关联模型与盈利性分析
        5.6.1 单位完全成本关联模型
        5.6.2 盈利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及导师简介
附件

(7)煤基甲醇制高性能清洁汽油组分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能源结构及利用趋势
        1.1.1 我国能源结构特点
        1.1.2 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发展状况
    1.2 汽油的来源及指标变迁
        1.2.1 汽油指标变迁
    1.3 煤基甲醇的利用环境
    1.4 MTG方法概述
        1.4.1 固定床工艺
        1.4.2 流化床工艺
        1.4.3 多管式反应器工艺
    1.5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1.5.1 技术路线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3.1 分子筛催化剂合成
        2.3.2 铵交换
        2.3.3 水热处理
        2.3.4 成型
    2.4 催化剂表征
        2.4.1 BET分析
        2.4.2 XRF分析
        2.4.3 X-射线粉末多晶衍射(XRD)
        2.4.4 NH_3-TPD分析
        2.4.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5 反应性能评价指标
        2.5.1 反应评价装置及流程
        2.5.2 产物定性定量分析
        2.5.3 反应评价指标
第3章 分子筛合成条件的优化和物化性质表征及反应行为考察
    3.1 分子筛催化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3.1.1 不同添加剂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3.1.2 晶化时间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3.1.3 模板剂添加量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3.2 催化剂物化性质表征
        3.2.1 BET分析结果
        3.2.2 XRF分析结果
        3.2.3 XRD分析结果
        3.2.4 NH3-TPD分析结果
        3.2.5 红外图谱(FT-IR)分析
    3.3 催化剂反应行为考察
        3.3.1 A催化剂
        3.3.2 B催化剂
        3.3.3 C催化剂
    3.4 结论
第4章 分子筛催化剂级配及单管试验产物表征研究
    4.1 单个催化剂产物分布规律
    4.2 级配分子筛的产物变化行为
        4.2.1 分子筛催化剂A和C级配
        4.2.2 三种分子筛催化剂级配
    4.3 级配催化剂工艺条件优化
        4.3.1 试验条件
        4.3.2 试验流程
    4.4 公斤级试验规模条件下进行的试验
        4.4.1 甲醇与催化剂反应对温度的影响
        4.4.2 反应时间对甲醇转化率及产物的影响
        4.4.3 反应方式对中间产物的影响
    4.5 催化剂失活及再生
    4.6 产物的测试表征
        4.6.1 主产物油品指标
        4.6.2 副产物指标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基甲醇制高性能清洁汽油组分放大试验及其经济性评价
    5.1 逐级放大效果考察
    5.2 装置及工艺流程简述
        5.2.1 流程简述
        5.2.2 主要反应换热核算
        5.2.3 催化剂装填
        5.2.4 试验基本控制参数
        5.2.5 试验运行情况
        5.2.6 物料运行情况
    5.3 经济与社会效益估算
        5.3.1 基础数据
        5.3.2 经济效益估算
        5.3.3 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天然气轻烃回收的意义
    1.2 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及现状
        1.2.1 国外轻烃回收工艺发展
        1.2.2 我国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现状
        1.2.3 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的主要工艺
    1.3 余热回收与利用
    1.4 项目背景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原料预处理
    2.1 原料物性
        2.1.1 处理站天然气组成
        2.1.2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及包络曲线
        2.1.3 凝析油物性
    2.2 原料气压力等级划分及增压流程
    2.3 天然气脱水
        2.3.1 天然气脱水目的
        2.3.2 天然气脱水工艺选择
        2.3.3 天然气脱水处理工艺
    2.4 天然气脱固工艺
        2.4.1 天然气脱固目的
        2.4.2 深度脱固体杂质工艺选择
    2.5 凝析油稳定
        2.5.1 凝析油稳定的目的
        2.5.2 凝析油稳定的工艺流程
    2.6 天然气预处理工艺流程模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烃回收工艺的模拟与优化
    3.1 制冷工艺的选择和模拟
        3.1.1 膨胀机制冷工艺
        3.1.2 膨胀机制冷+混合冷剂外冷工艺
        3.1.3 膨胀机制冷+丙烷外冷工艺
        3.1.4 三种制冷工艺比选
    3.2 天然气凝液轻烃回收工艺的选择和优化
        3.2.1 天然轻烃回收工艺选择
        3.2.2 DXH轻烃回收工艺
        3.2.3 RSV轻烃回收工艺及优化
    3.3 两种工艺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余热回收系统和设备选型
    4.1 余热回收概述
        4.1.1 采暖供热现状
        4.1.2 工艺装置用热需求
        4.1.3 工艺装置余热分布
        4.1.4 余热回收技术方案
        4.1.5 余热回收工艺流程
        4.1.6 余热回收经济效益
    4.2 设备选型
        4.2.1 压缩机选型
        4.2.2 天然气轻烃回收处理塔选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201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进出口总量
2 原油
    2.1 进口原油主要满足加工和存储之需
    2.2 中东原油市场份额为23年来最低
    2.3 进口原油助力地方炼厂提高地位
3 成品油
    3.1 辽宁、广东继续引领成品油出口
    3.2 柴油出口增速连续4年居成品油之首
    3.3 汽油出口创新高, 航煤出口增长微弱
4 液化石油气
    4.1 化工领域继续支撑进口LPG市场扩张
    4.2 进口LPG中丙烷占比保持在72%
5 展望
    5.1 产能过剩常态将推动中国成品油出口量持续上升
    5.2 进口LPG化工原料需求潜力将继续释放

(10)SH油气田中高压油气混输与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合物生成预测
        1.2.2 天然气脱硫技术
        1.2.3 天然气脱水技术
        1.2.4 轻烃回收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高压管道混输工艺研究
    2.1 基础资料
        2.1.1 开发规划
        2.1.2 站场总体布局
        2.1.3 原油物性
        2.1.4 井口压力
        2.1.5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曲线
    2.2 OLGA模型
        2.2.1 OLGA软件介绍
        2.2.2 流体包的建立
        2.2.3 模型验证
    2.3 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分析
        2.3.1 进站压力
        2.3.2 管道直径
        2.3.3 保温层厚度
        2.3.4 气液比
        2.3.5 地形起伏
    2.4 油气混输管道工艺参数
        2.4.1 集输压力与集输半径
        2.4.2 管道壁厚
        2.4.3 管道材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伴生气处理技术分析
    3.1 基础资料
        3.1.1 天然气处理流程
        3.1.2 天然气气质及产品要求
    3.2 天然气脱硫方案
        3.2.1 方案一
        3.2.2 方案二
        3.2.3 方案比选
    3.3 天然气脱水与脱烃方案
        3.3.1 方案一
        3.3.2 方案二
        3.3.3 方案三
        3.3.4 方案四
        3.3.5 方案比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烃回收工艺分析
    4.1 工艺流程概述
        4.1.1 原料气气质及产品要求
        4.1.2 工艺流程
        4.1.3 装置的操作参数
    4.2 轻烃回收工艺参数敏感性分析
        4.2.1 原料气压力
        4.2.2 原料气流量
        4.2.3 原料气温度
        4.2.4 冷凝温度
        4.2.5 增压压缩机出口压力
        4.2.6 脱乙烷塔再沸器温度
        4.2.7 脱丁烷塔塔底温度
        4.2.8 脱丁烷塔塔底压力
        4.2.9 脱丁烷塔回流比
        4.2.10 脱丁烷塔塔板数
        4.2.11 影响结果综合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进口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配比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环境价值的内蒙古轻烃项目经济性研究[D]. 杨露婷.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12)
  • [2]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及技术经济评价[D]. 田玉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3]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魏文昭.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LPG选择转化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D]. 张文. 宁夏大学, 2019(02)
  • [5]ZrO2基催化剂设计及其丙烷无氧脱氢反应性能及机理研究[D]. 张耀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
  • [6]甲醇制丙烯工艺模拟与技术经济分析[D]. 郑瀚.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煤基甲醇制高性能清洁汽油组分研究与应用[D]. 胡艳.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1)
  • [8]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D]. 杨晓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9]201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 2018(03)
  • [10]SH油气田中高压油气混输与处理技术研究[D]. 徐卫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标签:;  ;  ;  ;  ;  

进口液化石油气丙丁烷比的技术经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