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测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倩[1](2021)在《贸易便利化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亚璇[2](2021)在《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究其本质,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聚焦在制度领域,多年来,我国持续致力于提升经济领域的制度建设,扩大开放力度,通过实施自贸区战略带动经济发展。负面清单作为推动开放发展、引进外资的重要举措,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主要焦点,持续“瘦身”的自贸区负面清单更是释放出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因此,在着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发展对加快外资企业结构调整、培养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自贸区制度视角,通过梳理并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目前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之后将自贸区负面清单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个视角阐述了自贸区负面清单对外资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假设。其次,介绍了负面清单的发展情况,通过列举目前七版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各行业条目等分析了负面清单的发展历程与变化。同时,在归纳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竞争力测度指标的基础上,本文从经营水平、财务水平、盈利水平和运营水平四个评价维度选取9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按一定原则筛选出226家我国上市外资企业共10242个样本在2008年至2017年的数据计算外资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并以此作为外资企业竞争力变量。考虑到负面清单的动态性,本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自贸区负面清单对其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加入了政府支出规模、基础设施水平等变量,以期更全面的探究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实行自贸区负面清单对外资企业竞争力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基础设施水平和地方财力对外资企业竞争力也产生了正向影响。之后,本文采用两种稳健性检验方法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最后,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结果,给出了进一步优化负面清单、强化人力资源建设等建议,为促进政府有效施政、增强外资企业自身实力提供一些参考。

王思宇[3](2021)在《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能够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传播并提高国家形象,此外还能够创造较高的附加值,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因此很多国家很重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将文化产业视为战略性产业。韩国于1998年实施了“文化立国”的战略,这使得韩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随着韩国文化不断向外渗透,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也逐渐提升。中国与韩国都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思想文化行为习惯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因此研究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总结相关经验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借鉴并总结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构建了文章结构框架。首先考察了韩国文化产业的演变历程及现状,将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划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从销售额规模、进出口规模、从业人员分布、文化企业数量四个方面考察了韩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近几年这四个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其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钻石模型在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协调与支持要素、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政府行为五大要素方面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指标,分析了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情况,总结出韩国文化产业在人才培养及创新等核心要素中具有优势。此外利用进出口数据法对韩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为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测评,采用比较分析法将韩国与美国、英国、中国、日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韩国在五个国家中国际竞争力居中。同时还对韩国各文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开放度的测评与分析,发现韩国的知识信息、内容解决方案、音乐、动画以及游戏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出版以及广告行业相对具有竞争劣势,但是从整体上看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近几年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最后根据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认为韩国文化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主要是因为韩国具有多角度的文化输出模式、重视高等教育及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发展了多元一体化的文化集团延长了产业链。同时建议我国要有针对性进行多渠道文化输出、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坚持文化创新、塑造知名品牌并延伸文化产业链从而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曹格[4](2021)在《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分工,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国,且制造业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增速逐渐放缓,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降低,其长足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中国与各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其已逐渐成为促进中国制造业贸易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2009年至2019年中国与16个主要制造业贸易伙伴国的数据,探讨了贸易便利化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以期为提升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及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分析了贸易便利化的四个主要指标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其次,阐述了中国及主要制造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合作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测算出2009年至2019年中国与主要制造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又介绍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在界定了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四种不同技术含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并将其与主要制造业贸易伙伴国进行了国际比较。再次,在对贸易便利化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广泛回归模型,分两个层次对贸易便利化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贸易便利化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高,在主要制造业贸易伙伴国中排名靠后;二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优势显着,但近年呈现出增速放缓的态势,且不同技术含量制造业竞争优势发展不均衡;三是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可极大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四是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程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未得到充分显现。最后,本文从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一方面,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边境管理合作、完善贸易法律法规、推进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提升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出口市场、注重产业融合及品牌打造,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曹俭[5](2021)在《湖南省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新时期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生态环境竞争力是测度区域发展模式先进性及其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域综合实力的基础因子与关键要素,对区域发展影响深远。湖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提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新格局,给湖南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通过研读国内外生态环境竞争力文献和政策法规,界定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以湖南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为指标层,选取生态资源、环境状况、经济社会、管理响应和发展潜力5个标准层,筛选森林覆盖率、水资源总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等27个指标,构建湖南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收集2009年-2018年10年原始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生态环境竞争力进行测算评价;然后利用SPSS和Arc-GIS软件分析原始数据,引导出图表,结合时间和空间演变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分析各地州市的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各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差距较大,整体上有待增强;(2)从总体生态环境竞争力得分来看,排名序列两端的地州市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省会长沙市的综合生态环境竞争力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在湖南省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总体竞争力呈现“东强西弱”;(3)就单项竞争力来看,多数地州市在各分项竞争力得分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水平集聚”现象明显。通过对提取的主成分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10年时间内没有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但根据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竞争力得分,将湖南省14个地州市划分为五个级别进行生态环境竞争力空间演变分析,发现湖南省的生态环境竞争力体系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度,整体生态环境竞争力将逐步增强。借助反距离插值方法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进行空间演变分析。得出结论是:湖南省地州市形成了“一南一北”两个扩展中心,但总体是仍然呈现“东强西弱”的不平衡结构。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和时空演变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的对策,为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提供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柯祎[6](2020)在《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

刘晓莎[7](2020)在《“一带一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国际竞争力与财务绩效》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率团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并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先后公开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建设性畅想(简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和中坚力量,其行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肩负着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双重使命。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其国际竞争力也必须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企业能否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财务绩效?如能为该问题提供可靠的经验证据,将有助于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化解或避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升财务绩效,使“一带一路”战略得到稳步推进。因此,本文以沪深两市实际参与“一带一路”业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参考权威学者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一带一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国际竞争力与财务绩效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首先,对本文研究变量(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竞争力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文献搜集、理论分析梳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找到本文的研究内容。其次,搜集整理可用样本,确定各个变量的测评指标体系,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变量得分,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和进一步分析,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根据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一带一路”上市公司当期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当期社会责任对滞后一期财务绩效同样具有正向影响;“一带一路”上市公司当期社会责任对当期国际竞争力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当期社会责任对滞后一期国际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国际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得出对策建议:推进“一带一路”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协同实施;优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国际竞争力的联动机制;探索国际竞争力转化为财务绩效的实践路径;促进“一带”与“一路”及长江经济带企业社会责任的高质量协同治理。本文的贡献在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支撑;验证国际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当然,本文也存在社会责任指标构建和样本收集可能存在遗漏等方面的不足,有待在后续研究中改进。

窦凯[8](2020)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开始由量变发生质变,作为“文化创意+信息通信技术”的碰撞跨界融合所产生的数字内容产业,正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新引擎。近年来,由于“网络中国”、“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整体上呈现向好向优的发展态势,数字影音、网络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内容等领域增长迅速且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已经成为世界数字内容产业大国。然而与美欧日等数字内容产业强国相比,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整体水平上仍然处于竞争弱势,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全球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数字内容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正确评价、合理分析当前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以及在全球数字内容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明确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进而针对性制定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政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为研究背景,利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灰色关联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内涵及分类体系,阐述了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围绕全球及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全球数字内容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判断了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在以上基础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包含1个目标、4大系统、14项要素、50项指标的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选择G20国家为样本考察对象,选定2010-2017年8年作为考察阶段,完成了对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横向综合测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数字内容产业伴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呈现明显增强的发展趋势,但较之于美国、英国等数字内容产业强国,中国在全球数字内容产业竞争格局中仍然处于弱势阶层,中国在G20国家中位列第7名,整体处于第三梯度。同时通过与美英两国的比较发现,中国劣势指标的数量远大于优势指标,尤其是在产品竞争实力、企业战略、关联产业、产业结构、产业基础设施、政府政策、市场开放等方面劣势明显,成为制约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实证结果为参考,在借鉴美、英、日、韩四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政府层面、行业协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制定了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政府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宏观规划者,要加强顶层战略设计、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要规范产业发展秩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完善产业政策体系,要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构建协同产业集群,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培养高端国际企业,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行业协会作为沟通数字内容企业与国家的中介,要发挥行业政策倡导功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要发挥行业自律功能、维护产业发展秩序,要发挥资源整合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发挥沟通协调功能、完善桥梁纽带作用;企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经营的微观主体,要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促进产业整体提升,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要促进要素资源升级、形成动态竞争优势。

李雯[9](2020)在《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金融的“活”、“稳”、“兴”、“强”决定着经济的“活”、“稳”、“兴”、“强”,凸显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是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如此。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要通过提升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并在随后各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综上可见,无论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是发展普惠金融,亦或是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对金融竞争力提升的最有力反映。而区域金融竞争力,则是金融竞争力在区域层面的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区域在与其他区域的竞争中,通过对金融资源吸纳、控制、利用、拥有以及配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和综合能力。所以,一个区域金融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该区域金融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进而影响该区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此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故此,客观准确地评价当前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精准把握我国四大经济板块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发展状况、明确各金融主体的金融竞争力存在的差异以及厘清调整方向,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围绕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展开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尝试通过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测算来准确评价我国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现状,并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来研判我国四大经济板块的区域金融竞争力演变特征以及各金融主体的竞争力差异性。同时,通过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多维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探讨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具体地,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是对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的介绍,并明确抛出所要展开的研究问题。其次,是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的介绍,厘清对研究问题的具体安排。最后,是总结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国内外文献综述。首先,是对国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包括对金融竞争力的界定、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以及金融竞争力多视角讨论与梳理。其次,是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回顾,包括对金融竞争力的界定、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金融机构竞争力以及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回顾。最后,是对以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评述,在总结现有研究存在不足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突出本文所阐释的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的重要性。第三章是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理论分析。首先,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内涵的介绍,包括对区域金融的概念界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特征的阐释。其次,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相关理论的介绍,包括金融发展理论、区域金融理论、金融资源理论、金融地理学理论等区域金融相关理论的阐释,以及马克思主义竞争力理论、西方古典竞争力理论、现代竞争力理论等竞争力相关理论的阐释。最后,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阐述,包括影响因素识别和影响机理分析,具体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人力资本质量、科技创新以及信息化等七个方面对区域金融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第四章是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部分。首先,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介绍,包括对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原则、具体维度(银行、保险、证券及财务公司)指标选择以及数据样本说明的相关阐释。其次,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方法选择的介绍,包括对测算方法的选择(欧式空间距离法)以及权重的确立(变异系数法)。最后,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结果分析,包括对区域金融竞争力整体测算的结果分析以及对分维度下银行竞争力、保险竞争力、证券竞争力以及财务公司竞争力测算的结果分析。第五章是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比较分析部分。首先,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横向比较分析,包括对综合测算结果和分维度测算结果进行全国和四大经济板块(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的金融竞争力变化趋势、增长率以及动态演进的比较分析。其次,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纵向比较分析,包括对全国和四大经济板块(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的区域金融竞争力、银行竞争力、保险竞争力、证券竞争力以及财务公司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和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是对区域金融竞争力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结果的具体总结。第六章是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部分。首先,是对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以及数据来源介绍,包括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综合维度和分维度影响因素的具体模型构建、合适的变量选取以及相关数据说明。其次,是对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包括对综合测算结果的实证检验和分维度测算结果的实证检验。第七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通过前文对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测算、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以及影响因素探讨进行结论汇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下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明确努力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标构建的创新。对于区域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多数学者从经济、社会和金融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的。但是针对这种指标体系构建并不能有效的体现出金融竞争力,确切的讲,更像是区域竞争力或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在指标体系构建时,并没有将经济环境类指标纳入到体系构建当中,而是以各金融主体为切入点,从银行竞争力、保险竞争力、证券竞争力以及财务公司竞争力四个维度来构建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第二,测度方法的创新。对于区域金融竞争力测度方法的选择,大多数学者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虽然这些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评分来测度金融竞争力的强弱,但是并没有将指标构成过程中各地区间的空间关系考虑在内。众所周知,区域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位于不同区位特征下的金融竞争力强度也会有所不同,故在测度区域金融竞争力时,也应从多维空间视角来进行考虑。因此,本文在测度方法选择时,采用欧式空间距离法对区域金融竞争力进行测度。欧式空间距离法通过计算不同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均值来衡量主变量,可以很好地从多维度立体视角来反映金融竞争力的内涵,且不存在层级子指标或维度子指标的剔除,并能够更好地保留指标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以此来更加准确、真实和有效地测算区域金融竞争力水平。第三,研究视角的创新。对于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会将经济环境类指标作为构建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子指标。但是,本文认为经济环境类指标仅是区域金融竞争力强弱的影响因素,并不应放在指标体系构建中。故本文另辟蹊径,探寻各经济环境类指标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影响,即进行区域金融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区域金融竞争力提升的外部路径培养实现精准定位。

李超[10](2020)在《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因素与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美日欧制药产业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医药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而我国无论在企业规模、产品结构、经济效益、研发能力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弥补这种差距,我国制药产业的未来应该走哪条发展之路,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之所以以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美国和欧洲是现代生物制药产业的奠基者和领跑者,是传统的制药强国,而日本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制药产业,逐渐形成了极具本国特色的产业环境和国家竞争力。美国、日本和多数欧洲国家能够形成尖端制药领域的领头地位,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不仅有助于规划我国制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更有助于我国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身制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传统中医药。因此,本研究对我国制药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等理论作为基础,从宏观视角分析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产业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能够体现制药产业内外表征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究各国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各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为探究关键竞争要素提供方向性指导;随后采用个体固定效用模型对各国头部制药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企业层面产业规模和产业质量指标下的竞争因素的作用;再使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各国产业结构进行解析,分析了各国制药企业分布的结构性差异;基于上述的研究过程,本研究分析了企业层面影响因素反映在产业层面的作用,确定了11个制药产业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推导出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和形成逻辑,并分析了各国竞争力形成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制药产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特质,揭示了中国制药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路径,提出了中国制药产业未来发展战略。从产业层面来讲,本研究从实证结果推理出各个显着的影响因素与产业各方面的竞争力、以及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复杂的单向或双向关系,这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了精妙的循环。本研究注意到,某一些因素是可以通过“主动”改变或刺激来提高,如研发投入强度、员工数量、研发投入,进而启动整个相互作用的循环。因此,一般来说,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国家和地区,要形成其制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创新力度,扩大员工数量提升规模,从内部形成正向循环,也需要鼓励科学研究、完善金融制度和企业融资融券环境、制定合适恰当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国家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完善产业的支撑环境。基于对中国制药产业竞争力形成路径的分析,本研究从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中国制药产业的实际状况出发,本研究提出了中国制药产业发展的六大战略方向,学习日本鼓励对仿创药的研发;并且,如果能以现代医学的科学方式去解构中医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推进中药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中国制药产业必将在世界独树一帜。

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测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结构框架
    1.3 本文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有关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研究
        2.1.1 有关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研究
        2.1.2 有关其他地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研究
        2.1.3 有关国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国际经验的研究
        2.1.4 与正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
    2.2 有关外资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2.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2.2.2 影响因素的研究
        2.2.3 评价体系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与研究假设
    3.1 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3.1.1 短期效应
        3.1.2 长期效应
    3.2 研究假设
第四章 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发展与外资企业竞争力的测算
    4.1 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发展
        4.1.1 基本内涵
        4.1.2 实施背景
        4.1.3 清单内容
        4.1.4 制度环境
    4.2 外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算
        4.2.1 评价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方法的选取
        4.2.3 数据处理与可行性检验
        4.2.4 因子提取与命名
    4.3 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的统计性分析
第五章 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本文结论
    6.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文化产业概念文献综述
        1.2.2 国际竞争力概念文献综述
        1.2.3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一般分析及相关理论
    2.1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一般分析
        2.1.1 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界定
        2.1.2 国际竞争力概念及评价体系
    2.2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新国际贸易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第3章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3.1.1 萌芽阶段:1962 年-1986年
        3.1.2 起步阶段:1986 年-1998年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8 年-至今
    3.2 韩国文化产业现状
        3.2.1 销售额规模
        3.2.2 进出口规模
        3.2.3 从业人员分布
        3.2.4 文化企业数量
第4章 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4.1 生产要素
        4.1.1 人力资源
        4.1.2 文化资源
    4.2 需求要素
        4.2.1 需求规模
        4.2.2 需求结构
    4.3 相关产业协调与支持要素
        4.3.1 信息技术产业
        4.3.2 旅游产业
        4.3.3 教育产业
    4.4 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要素
        4.4.1 创新能力
        4.4.2 运营水平
    4.5 政府行为要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评分析
    5.1 对比国家选取及竞争力评价体系
        5.1.1 对比国家选取
        5.1.2 评价方法
        5.1.3 评价指标
    5.2 韩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测评分析
        5.2.1 韩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5.2.2 韩国文化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5.2.3 韩国文化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5.2.4 韩国文化产品的开放度分析
    5.3 韩国文化服务国际竞争力测评分析
        5.3.1 韩国文化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5.3.2 韩国文化服务的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5.3.3 韩国文化服务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5.4 韩国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测评分析
        5.4.1 韩国文化产业各行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5.4.2 韩国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开放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韩国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启示
    6.1 韩国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6.1.1 具有多角度文化输出模式
        6.1.2 重视高等教育及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
        6.1.3 发展多元一体化的文化集团延长产业链
    6.2 韩国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的启示
        6.2.1 有针对性进行多渠道文化输出
        6.2.2 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坚持文化创新
        6.2.3 塑造知名品牌延伸文化产业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贸易便利化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2.1 口岸效率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2.2 海关监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2.3 制度环境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2.4 金融与电子商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第三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现状
    3.1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
    3.2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3.3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计量模型设定
    4.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4.3 平稳性检验
    4.4 回归检验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湖南省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及路线
    1.4 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方法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研究现状
    2.1 竞争力理论
    2.2 生态环境竞争力
    2.3 竞争力与生态环境竞争力
    2.4 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模型研究
    2.5 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生态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
        3.1.1 综合性原则
        3.1.2 代表性原则
        3.1.3 客观性原则
        3.1.4 可操作性原则
    3.2 构建步骤
        3.2.1 评价指标选取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3 评价方法的选取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指标意义与处理
        3.3.1 生态资源
        3.3.2 环境状况
        3.3.3 经济社会
        3.3.4 管理响应
        3.3.5 生态环保潜力
    3.4 本章小结
4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测算与评价
    4.1 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
        4.1.1 区域概况
        4.1.2 数据来源
    4.2 评价方法
        4.2.1 主成分分析法
        4.2.2 基本步骤
    4.3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测算
        4.3.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3.2 生态环境竞争力测算
        4.3.3 各地州市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时空演变
    5.1 时间演变分析
        5.1.1 总体竞争力变化特征
        5.1.2 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潜力演变特征
        5.1.3 生态管理响应竞争力演变特征
        5.1.4 生态环境主成分竞争力演变特征
    5.2 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5.3 结果比较分析
        5.3.1 长沙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2 株洲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3 湘潭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4 衡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5 邵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6 岳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7 常德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8 张家界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9 益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0 郴州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1 永州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2 怀化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3 娄底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4 湘西州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4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空间演变分析
        5.4.1 生态环境竞争力空间分异演变
        5.4.2 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空间扩散演变
        5.4.3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2.1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2.2 协同“长江经济带”加强对内对外新兴产业交流与合作
        6.2.3 加快构建“以点带面”的区域带动生态环境发展体系
        6.2.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改革创新
        6.2.5 加强生态环境意识宣传教育和培育生态环境潜力
    6.3 创新点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一带一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国际竞争力与财务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
        2.1.1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经济
        2.1.2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
    2.2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2.2.1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
        2.2.2 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
    2.3 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2.3.1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2.3.2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测评指标体系
    2.4 企业社会责任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2.5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假设H1 的提出
    3.2 资源基础理论与假设H2 的提出
    3.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假设H3 的提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的定义与度量
        4.2.1 企业社会责任
        4.2.2 企业国际竞争力
        4.2.3 财务绩效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1.2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全样本回归分析
        5.3.1 全样本静态回归分析
        5.3.2 全样本动态回归分析
    5.4 子样本回归分析
        5.4.1 “一带”与“一路”子样本静态回归分析
        5.4.2 “一带”与“一路”子样本动态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推进“一带一路”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协同实施
        6.2.2 优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国际竞争力的联动机制
        6.2.3 探索跨境跨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转化为财务绩效的实践路径
        6.2.4 促进“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企业社会责任的高质量协同治理
    6.3 研究局限性及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8)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主要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创新
        1.4.2 研究方式创新
        1.4.3 机制路径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梳理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字内容产业概念界定
        2.1.2 数字内容产业分类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综述
        2.2.2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2.2.3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述
    2.3 产业竞争力来源及基本理论梳理
        2.3.1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来源探讨
        2.3.2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前提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
    3.1 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1.1 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历程
        3.1.2 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
    3.2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2.1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历程
        3.2.2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
        3.2.3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现状
    3.3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全球数字内容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3.3.1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3.3.2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3.4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判断识别
        3.4.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3.4.2 数字内容产业生命周期形态与特征
        3.4.3 基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的数字内容产业生命周期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4.1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框架
        4.1.1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组成要素
        4.1.2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衍生路径
    4.2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技术路径
        4.2.1 确立评价目标
        4.2.2 明确评价原则
        4.2.3 理清评价思路
        4.2.4 设计评价流程
        4.2.5 选择评价方法
    4.3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指标体系评价框架
        4.3.2 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4.3.3 指标体系初步选取
        4.3.4 指标体系修正筛选
        4.3.5 指标体系最终确定
    4.4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4.1 基于AHP法的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赋权
        4.4.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系统测度与评估
    5.1 横向层面基于国际比较的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测评
        5.1.1 横向比较样本国家选择
        5.1.2 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来源
        5.1.3 G20国家数据导入测度
    5.2 基于横向测评结果的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5.2.1 G20各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演变状况
        5.2.2 G20各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聚类分析
        5.2.3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国际比较分析
    5.3 中国与其他G20国家竞争力要素与指标的综合比较
        5.3.1 核心竞争力要素及其指标综合比较
        5.3.2 基础竞争力要素及其指标综合比较
        5.3.3 环境竞争力要素及其指标综合比较
        5.3.4 现实竞争力要素及其指标综合比较
    5.4 基于实证研究的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系统总结
        5.4.1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和劣势统计分析
        5.4.2 基于实证研究的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结论分析
    5.5 基于实证研究的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
        5.5.1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5.5.2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发达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1 美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1.1 美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概况
        6.1.2 美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2 英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2.1 英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概况
        6.2.2 英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3 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3.1 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概况
        6.3.2 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4 韩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4.1 韩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概况
        6.4.2 韩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
    7.1 政府宏观层面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路径
        7.1.1 加强顶层战略设计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7.1.2 规范产业发展秩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7.1.3 加强产业引导扶持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7.1.4 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构建协同产业集群
        7.1.5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培养高端国际企业
        7.1.6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7.2 行业中观层面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路径
        7.2.1 发挥政策倡导功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7.2.2 发挥行业自律功能维护产业发展秩序
        7.2.3 发挥资源整合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7.2.4 发挥沟通协调功能完善桥梁纽带作用
    7.3 企业微观层面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路径
        7.3.1 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促进产业整体提升
        7.3.2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7.3.3 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7.3.4 促进要素资源升级形成动态竞争优势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未来展望
附录A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初始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
附录B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附录C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定性指标专家打分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金融竞争力的界定
        2.1.2 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2.1.3 金融竞争力多角度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金融竞争力的界定
        2.2.2 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2.2.3 金融机构竞争力
        2.2.4 区域金融竞争力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3.1 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内涵
        3.1.1 区域金融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3.1.2 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3.1.3 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特征
    3.2 区域金融竞争力相关理论
        3.2.1 区域金融相关理论
        3.2.2 竞争力相关理论
    3.3 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3.1 影响因素识别
        3.3.2 影响因素机理分析
第4章 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
    4.1 区域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4.1.2 指标体系构建选择
        4.1.3 数据来源与说明
    4.2 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方法选择
        4.2.1 测算方法的选择
        4.2.2 权重的确立
    4.3 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结果分析
        4.3.1 区域金融竞争力整体测算结果
        4.3.2 银行竞争力维度测算结果
        4.3.3 保险竞争力维度测算结果
        4.3.4 证券竞争力维度测算结果
        4.3.5 财务公司竞争力维度测算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比较分析
    5.1 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横向比较分析
        5.1.1 综合测算结果比较
        5.1.2 分维度测算结果比较
    5.2 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纵向比较分析
        5.2.1 全国测算结果比较
        5.2.2 东部经济板块测算结果比较
        5.2.3 中部经济板块测算结果比较
        5.2.4 西部经济板块测算结果比较
        5.2.5 东北经济板块测算结果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6.1.1 模型构建
        6.1.2 变量选取
        6.1.3 数据来源
    6.2 实证检验
        6.2.1 综合测算结果实证检验
        6.2.2 分维度测算结果实证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做好区域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
        7.2.2 提升区域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需要的匹配度
        7.2.3 实现区域金融发展各主体的精准定位
        7.2.4 加强区域金融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因素与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美日欧制药产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产业竞争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制药产业发展相关文献
        2.2.2 企业竞争力相关文献
        2.2.3 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相关文献
        2.2.4 竞争力评价体系文献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制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 主要发达国家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3.1.1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状况分析
        3.1.2 美国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3.1.3 日本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3.1.4 欧洲国家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3.2 主要发达国家制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2.1 企业发展周期视角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2.2 制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关因素的作用
        3.2.3 制药产业发展内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3 制药产业特征分析
        3.3.1 产业需求特征
        3.3.2 产业竞争特征
        3.3.3 产业技术特征
        3.3.4 产业发展特征
        3.3.5 产业盈利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药产业竞争要素分析及竞争力评价
    4.1 制药产业竞争要素分析
        4.1.1 产业发展状况相关要素
        4.1.2 产业支撑环境相关要素
    4.2 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4.2.1 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概述
        4.2.2 评价指标的界定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各国制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4.2.5 各国制药产业竞争优势比较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药产业关键竞争要素实证研究
    5.1 产业规模、产业质量指标视角下的竞争要素实证研究
        5.1.1 实证研究设计
        5.1.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1.3 产业规模指标分析过程
        5.1.4 产业质量指标分析过程
    5.2 产业结构指标视角下的竞争要素实证比较
        5.2.1 实证研究设计
        5.2.2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5.2.3 制药企业单一要素实证比较研究
        5.2.4 制药企业全要素实证比较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6.1 产业规模竞争力关键因素分析
        6.1.1 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6.1.2 关键因素分析
    6.2 产业质量竞争力关键因素分析
        6.2.1 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6.2.2 关键因素分析
    6.3 产业结构竞争力关键因素分析
    6.4 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与差异分析
        6.4.1 制药产业竞争力形成关键因素作用
        6.4.2 制药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综合分析
        6.4.3 各国制药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差异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对中国制药产业发展的启示
        7.2.1 中国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7.2.2 中国制药产业竞争力形成路径分析
        7.2.3 中国制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7.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7.3.1 不足之处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测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贸易便利化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D]. 朱倩.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2]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D]. 刘亚璇. 山东大学, 2021(02)
  • [3]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 王思宇. 吉林大学, 2021(01)
  • [4]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 曹格. 河北大学, 2021(02)
  • [5]湖南省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D]. 曹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6]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研究[D]. 柯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7]“一带一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国际竞争力与财务绩效[D]. 刘晓莎.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2)
  • [8]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窦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9]中国区域金融竞争力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雯. 辽宁大学, 2020(08)
  • [10]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因素与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美日欧制药产业的实证分析[D]. 李超.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