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纪要

第九届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纪要

一、第9次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裴丛珊[1](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新第三方市场合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顺应了国际形势的变化,也符合各国的发展诉求。新加坡是“一带一路”的积极支持者,也是唯一与中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的东盟成员国,因此中新第三方市场合作对中新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新加坡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中新已有合作机制的梳理和合作项目的分析,进而探讨中新开展第三方合作的基础与前景。本文认为,中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为未来合作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更多选择,两国在工业园区、物流合作、能源运输和工程建设四个领域开展的合作项目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开放包容的特点。新加坡独有的地区关系优势以及中新两国基于合作的互补性优势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新加坡区别于其他合作国家的独特所在。而新加坡自身的外交政策、涉及东盟国家的南海问题和新加坡对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态度也可能成为阻碍合作的因素。因此,中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张倩[2](2020)在《中日友好贸易研究》文中提出在中日正式建交前,有碍于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中日之间的贸易交往主要是以民间贸易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民间的交流形式带动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其中中日友好贸易是指六十年代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中日进行民间贸易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在50年代末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的贸易方式的中断之后,中日在恢复中日关系的三原则的指导下,在1960年开启了友好贸易这一特殊的贸易方式。但是作为六十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直以来都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中日友好贸易的开启恢复了中断了的中日贸易,为备忘录贸易的开启奠定了基础,最终与备忘录贸易一起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不同于其他的中日贸易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参与贸易的友好商社必须认同中国政治主张,在此基础上可以与中国企业直接开展谈判进行贸易;但同时,这种强调政治因素的特征,也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程度,并使其在中日建交后走向了终点。

李梦婷[3](2019)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共现分析与历时演进》文中研究表明近四十年发展历程中,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企业档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使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文献得到爆炸指数的增长,诞生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学术着作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文献,丰富了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知识积累。在实践领域,出现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以及各类国有企业、档案局(馆)、高等院校等专业性研究机构,为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知识主体和知识客体的视角。中国知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读秀学术搜索引擎等多种文献数据库的日益更新完善,使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角度,跟踪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知识网络的发展状态与历史演进成为现实,为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完备的数据基础。为了进行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探究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主体合作关系和内容主题演变规律,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文献计量分析工具BibExcel,和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Gephi、Ucinet及其组件Netdraw,针对中国知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读秀学术搜索引擎收录的近四十年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相关文献,从年代分布、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引用关系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将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文献量变化、学科分布特征、基金支持情况、研究主体演变、热点主题内容、主要研究领域以及作者、期刊、文献的共被引关系,用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总结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思考建议,为今后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述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现实背景及科研意义,参考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发展进程及知识图谱技术应用现状,系统介绍本文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针对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具体说明,表达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二章为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通过介绍可视化软件的产生及发展,对本文的样本收集、数据来源、选文标准进行解释说明,为后文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为企业档案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对近四十年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文献的总体概况进行描述,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专着等不同文献类别分析介绍了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详细探讨期刊论文的来源及核心期刊的载文特点。并从学科分类、基金支持等不同角度对企业档案管理论文数量的演变规律、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分析。第四章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图谱分析。研究主体包括作者和机构两个方面,通过统计研究主体的发文数量、第一作者数量、核心期刊载文数量等属性,总结出我国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群的发文特点及分布规律。从研究主体的机构类型、地理分布、首次发文时间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第五章为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分析。通过SPSS、BibExcel软件中的文献计量功能统计企业档案管理研究领域的高频、高中心性关键词,依据关键词的主题内容进行知识聚类。结合不同时代特征分析历年发文量和关键词的演变,分别讨论各研究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热点主题,并总结归纳近十年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第六章为共被引知识图谱分析。包括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文献共被引三个方面。通过对CSSCI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图谱展示,从发文作者、载文期刊等维度勾勒出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领域的共被引关系。通过分类统计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被引频次,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企业档案主题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第七章为针对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分析与思考,总结我国近四十年企业档案管理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高雨辰[4](2018)在《中日两国对中亚经贸战略的比较研究 ——基于地缘经济学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中,中亚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其不仅仅是该倡议走出国门的第一站,也是地缘形势复杂、大国利益冲突的中心地区之一。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中亚地区联系紧密,拥有较多的地缘经济利益,与中亚发展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之一。然而,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复杂、经济发展差距大、域外大国力量的博弈都导致区域发展困难重重。在此情况下,各国加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义。伴随地缘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对相关理论的创新型研究和实践,竞争已不是地缘经济唯一的表现形式。相反,合作、协调日渐成为发展的主流,互利共赢成为地缘经济战略追求的目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是中国合作型地缘经济理论的一次实践。中国和日本作为地区大国,应当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主动承担起合作的责任与担当。2017年以来,日本一改最初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抵制态度,转而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伴随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以及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召开,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氛围正在逐渐升温。虽然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复杂、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但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中日之间尤其是在经贸领域存在较多的利益共同点,具有一定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追求经济合作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旋律,为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地缘环境基础。本文旨在对中日两国的中亚经贸战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地缘经济的视角探讨两国通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可能性。在分析中日两国的中亚经贸战略之前,本文先从地缘经济的构成因素角度探究了两国制定并调整其经贸战略的深层次考量,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两国战略的异同点。中亚国家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储备、复杂的人文历史等造就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国家间经济水平差距大、经济结构单一的地缘经济现状,这在客观上为域外大国势力的进入营造了适宜的地缘环境。而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各自又与中亚有着不同的经济关联和地缘经济利益。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着中日两国中亚经贸战略的走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加强能源合作、扩大贸易投资规模、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投行等区域制度平台为主要方式。而日本方面则重点关注利用技术优势促进能源多元化、通过ODA带动经贸合作、借由“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加强经贸对话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双方的战略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在战略决策基础方面,中国在资源和产业基础方面占据优势,其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与中亚国家更具互补性;两国经贸战略的模式则各有侧重,日本强调地缘政治构想下的经贸战略,而中国是以经济合作为目标的战略模式;对于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日本”对话机制的比较,本文也作了一定的探讨,认为两者都促进了区域合作的沟通与协调,然而在表现方式上各有不同。战略实践方面,直观的数据可以显示出相较日本,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规模更大,但也存在投资结构失衡的问题。同时,双方也在增长趋势、贸易结构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本文还尝试探讨了双方中亚经贸战略潜在的竞争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中亚经贸战略合作的可能性,认为在贸易、投资、能源、机制等方面,双方因为固有的地缘经济因素,必然存在一些相互竞争的矛盾和冲突,但合作才是两国的最优选择。通过经贸战略的比较,可以看到两国在基础建设、金融、环保等领域各有所长,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从而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新动力和新平台,两国能在管控分歧、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高梦庭[5](2018)在《“@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对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微博用户的扩大,微博也成为了境外机构对华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的驻华使馆就成为了最早注册微博并最为活跃的境外机构。考虑到中日关系的复杂性,本文从“@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入手,考察日本如何利用微博与中国民众构建关系。这对厘清影响中日关系的相关变量和提高我国对外传播水平均有一定的意义。“@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积极与中国网友进行关系建构有其背景——中日关系处于待改善状态,“@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有必要对重建关系做出努力。侵华战争的历史让中国民众至今仍对日本持有“厌恶”情绪;中国国内媒体塑造的日本是“仇敌”和需要警戒的对象;地缘政治背景下的中日关系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即便如此,中日关系中仍有很多积极因素可以被利用、应该被巩固,这为撬动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敌对”意识,巩固向好发展的势头与机会有重要意义。“@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在构建对华关系时主动放低姿态,充分利用关系纽带和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将中国民众与日本聚集到一起。在线下活动中,日本还积极搭建日本场景,带给中国民众浸透式的日本体验,通过空间距离的拉近构建更加紧密的关系。从短期来看,“@日本国驻华大使馆”试图在关系建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确认能够为日本“代言”的华人。从长期来看,“@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希望与中国民众建立“好伙伴”、“好邻居”的关系。同时,“@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建构关系的落脚点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之间摇摆。“好伙伴”、“好邻居”的关系只是一种表征,而日本对华社会关系的实质是警戒与利用。

孙博[6](2018)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视角下中日商品贸易结构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地处亚太关键地带,随着不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自2013年开始,我国就超越了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外贸大国。现阶段,我国和日本已经形成良好的贸易关系、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日本则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历经世界金融危机、日本购买钓鱼岛、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中日贸易环境跌宕起伏,双边关系从之前的“政冷经热”逐渐演变成当下的“政冷经凉”。本文以经济地理学理论作为根源,运用区域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着重从全球贸易空间格局的视角,研判中国的外贸发展环境,解构中国全球贸易空间格局,进而分析中日商品贸易特征,结合中日商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在当前发展态势下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贸易优化策略。在行文结构上,全文一共分为六章:在绪论部分,首先开篇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贸易结构、产业分工、产业政策等诸多研究的梳理之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选用的相关理论,同时也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在第二章中,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是本文的研究视角,先从宏观上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当前形势与特征,在第二节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与发展环境,在第三节从洲际、区域、国别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全球贸易的空间格局。第三章着重分析中日商品贸易的特征。首先,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演变、主要贸易伙伴、日本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变化做了梳理,并在第二节探讨中日商品贸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演进过程,找出阶段性的特点,总结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以中日商品贸易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中日贸易发展现状,采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HS)22类商品作为分类依据,先从国家层面对中日商品贸易结构进行分析,进而基于中国省区层面,又从不同时段、不同规模、不同种类三个角度对中日商品贸易的地域结构进行了分析。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含方方面面,本文的第五章从政治、经济、贸易政策、贸易摩擦、产业政策与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几个主要角度对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做了整理归纳,力图较全面的看透中日贸易发展背后的诸多障碍。最后,依照前文多方面的阐述、梳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在第六章提出了加强政治沟通、合理规避贸易摩擦、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技术创新,合理利用投资,改善贸易结构以及优化出口结构等七个方面的策略,并描述了未来中日经贸关系的趋势。

张琦[7](2016)在《民营企业档案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演进,国家档案管理事业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革新。当前对于国家档案事业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档案数字化、档案开发利用问题上。正因如此,在企业档案方面,学术界多是倾向于就企业档案管理技术、手段、模式等微观角度展开探讨,而在宏观管理层面,比如民营企业档案监管问题上,其重视程度则相对不高。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档案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因而,对民营企业档案监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档案监管是基于对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同时也有助于引导、规范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梳理出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的现状,着重分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总结国外企业档案宏观管理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监管工作的相应对策。本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民营企业档案监管问题研究”的选题内涵,明确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背景与意义;并通过文献综述体现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的理论基础。本章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所涉及的主要概念,以明晰本研究中的监管对象的特质和监管主体的职能定位,并通过分析监管的必要性为下文论述进行理论铺垫。第三章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现状与问题,从监管立法和辅助监管行为两方面对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剖析了存在的监管认识偏颇、监管立法不健全等问题。第四章介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对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的成熟经验,例如其监管理念、监管模式与措施等。第五章完善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监管工作的对策。从行政立法、监管主体、辅助监管机构、民营企业四个角度对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的完善内容和相应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语部分则对“监管的落脚点是要引导民营企业管理好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一中心思想进行了强调,并提出本研究的局限与研究展望。

杨丽慧[8](2015)在《基于接班人视角的中国家族企业代际冲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家族企业大都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企业主步入人生暮年,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开始成为企业界和学者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相关课题研究中发现,接班人在家族企业中的成长经验,尤其是对代际冲突关系的处理,对于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与北京某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对40位家族企业接班人进行调查和筛选,选取8位接班人先后进行预访谈和深度访谈,最终优选出5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运用文献研究、扎根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接班人个体因素和外界因素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以及孝文化在接班人自我效能和冲突处理策略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因素包括知识技能、业务技能、人际技能和心理素质等,均跟个体的自我效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人际技能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更大,业务技能次之;外界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影响等,外界因素的反馈内容或方式均对个体的自我效能产生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水平影响着接班人面对代际冲突时的处理策略,自我效能较高的个体多采取积极协商、合作共赢的策略,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个体多采取妥协折衷、克制服从或逃离回避等策略;另外,个体对孝文化的认知水平,在个体自我效能与冲突处理策略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赵晋[9](2014)在《落日余晖:新中国初期的私营工商业(1949-1954) ——以上海刘鸿生家族章华毛绒纺织公司为个案的考察》文中认为本文以上海着名商人、民族资本家刘鸿生家族的核心企业章华毛纺公司为中心,尝试具体考察私营工业企业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命运转折的过程。刘鸿生像众多中国民族资本家一样,早年是靠给外国资本家做买办逐渐创业起家的。也像几乎所有中国民族资本一样,他及其家族的生产事业同样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再到中日战争等一系列国家政治的大变动,在革命、战乱、政权颠覆、军阀横行、外资挤压等无穷困扰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即便是刘家创办较晚的章华毛纺公司,也不得不在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备受颠沛动荡之苦。刘氏企业,包括章华毛纺公司所以能生存到1949年,全靠刘家上下坚持实业道路的顽强毅力和刘鸿生灵活机动的经营谋略。面对中共建国执政的新形势,刘家像从前一样曾经抱有继续坚持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实业的想法。从1949年5月解放军进占上海,刘家被劝说留在大陆继续经营生产事业,到1954年夏天刘家不得不带头将章华毛纺公司交政府“公私合营”,刘氏家族和章华毛纺公司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足以成为中国民族企业1949年前后命运变迁的一种真实写照。本文以档案文献为主,结合其他相关史料,着重对章华毛纺织公司在中共建国后的境遇及其改变进行实证的考察。希望透过刘氏家族为适应新形势,挽救章华毛纺公司命运进行的种种变革,以及最终面对新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体制和中共所有制改造的强大压力,不得不放弃努力,交出企业的辗转经过的研究,对当年中国民族资本及其民族工商业历史命运终结的深层次原因,有所说明。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对刘鸿生家族情况、中国近代毛纺织业的兴革和章华毛绒纺织公司的地位及影响的总体介绍。重点叙述身处国共政权易手的历史大变革时代,章华毛纺公司的困境和刘鸿生对毛纺业的抱负与期待。第二章讲述刘鸿生家族同新政权的最初合作及其结果,章华毛纺公司不但未能因国毛联购会的成立而解决最迫切的原料需求,反而由于新政权增加城市工商业税和发行折实公债导致极端困难的局面。第三章讲述1950年中共中央调整工商业在毛纺业的具体推行以及种种举措对于刘鸿生家族和章华公司的实际影响和切实感受。第四章重点剖析刘鸿生家族以及章华资方人员面对建国初期的企业困境从解决原料、扭转经营方针、节省开支成本、拓展市场以及转变生产方向等多方面所进行的变革,以及种种变革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第五章的重点在于分析镇压反革命运动特别是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对于刘鸿生家族和章华毛纺织公司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揭示新中国初期政治运动同私营工商业走向公私合营的必然关联。最后一章的中心在于讲述章华毛纺公司走向公私合营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探讨造成刘鸿生交出章华的多重因素和深刻原因。

夏瑛[10](2014)在《动漫传播与知识经营 ——日本动漫产业研究》文中提出日本是当今世界的“动漫强国”,以“动漫”为核心的文化内容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钢铁产业,成为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产业。它的成功密码是什么?它的成功机制可否在中国复制并应用,从而服务于我们国家动漫产业的发展?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因此,本论文以日本动漫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多视角、多方位地剖析这个典型样本,从而发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近年来,对日本动漫产业的研究已成热点,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事实表明,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完全解释其中的奥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笔者以十年来对中日动漫产业的同步接触和深入观察为基础,通过与很多动漫大师、动漫专家学者及政府管理人员的交流,又经过长期的实践、反思与比较,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转换视角,综合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确定动漫与符号、动漫与媒介及动漫与知识的关系后,用历史的、比较的、跨学科及科学实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动漫的符号传播和知识经营上的成功是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动漫不仅仅是内容符号的载体,更是商业符号的媒介;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内容的符号化生产,更得益于把动漫作为各行各业的媒介的知识应用;成功的动漫神话离不开有知识的动漫主体与环境构成的“动漫场”的知识经营,这是一个持续创新的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过程。本研究认为,动漫产业是以隐性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产业,一个个成功的动漫商业神话是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知识的“动漫主体”,它不仅包括动漫创作者、经营者,也包括合作者、生产消费者等其他与动漫相关的人或组织;也离不开被称为知识生态系统的“环境”,各类动漫主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成一个个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动漫场”;“动漫场”是进行与动漫相关的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媒介,成功的动漫的知识经营是各类“动漫场”的函数,其关系可以简略表示为:动漫的知识经营=f“动漫场”(动漫主体、环境;知识创造、知识应用)本论文分为八章,前三章是研究背景和问题意识、动漫相关研究以及新的视角等基础研究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别论述动漫与媒介的密切关系、日本动漫的双重神话以及动漫神话的知识经营,第七章结合中日动漫合作与交流的事例对该分析框架进行进一步阐释,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研究成果后,强调动漫产业中的动漫主体、动漫场及知识经营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并对问题意识中提出的“动漫领域的李约瑟之谜”做出了回应。本研究首次提出动漫主体、动漫场、媒介动漫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为动漫产业及其他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框架。

二、第9次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9次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新第三方市场合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现有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第三方市场合作综述
    第一节 提出背景
    第二节 发展实践
    第三节 合作意义
第三章 中新第三方市场合作成果总结
    第一节 合作机制与模式选择
    第二节 合作项目分析
第四章 中新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分析
    第一节 新加坡的地区关系优势
    第二节 合作中的各自优势
    第三节 来自新加坡的挑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中日友好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案
第一章 中日友好贸易的开启
    第一节 友好贸易开展的背景
        一、五十年代中日贸易概况
        二、五十年代中日贸易交易额分析
    第二节 友好贸易开启的过程
        一、恢复中日关系三原则
        二、照顾物资
        三、友好贸易的正式开启
        四、《友好贸易议定书》的签订
第二章 中日友好商社
    第一节 友好商社的选定
    第二节 友好商社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友好商社的数量与经营范围
        二、友好商社的特点
第三章 中日友好贸易的发展与终结
    第一节 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
        一、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发展历史
        二、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中的中日贸易
    第二节 友好贸易的发展与终结
        一、友好贸易的发展
        二、友好贸易的终结
第四章 中日友好贸易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中日友好贸易的必要性
        一、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日本开拓海外市场的需要
    第二节 中日友好贸易的特点与作用
        一、中日友好贸易的特殊性
        二、中日友好贸易的作用
        三、中日友好贸易的局限性
结论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共现分析与历时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综述
        1.2.2 国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工具
        2.2.1 统计分析工具
        2.2.2 文献计量分析工具
        2.2.3 知识图谱软件
第三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3.1 论文发表年度分布
    3.2 论文学科领域分布
    3.3 核心期刊载文统计
    3.4 学术着作出版分析
    3.5 基金项目资助分析
第四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主体分析
    4.1 研究者合作关系
        4.1.1 研究者共现分析
        4.1.2 核心作者发文统计
        4.1.3 近十年作者演进分析
    4.2 研究机构合作关系
        4.2.1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4.2.2 核心机构发文统计
        4.2.3 近十年研究机构演进分析
第五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分析
    5.1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热点
        5.1.1 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5.1.2 高中心性关键词统计
        5.1.3 研究热点的时区分布
    5.2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
        5.2.1 基础理论及应用理论领域
        5.2.2 应用技术领域
        5.2.3 工作实践领域
    5.3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趋势的历时分析
        5.3.1 式微型研究主题
        5.3.2 渐强型研究主题
        5.3.3 稳健型研究主题
第六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共被引分析
    6.1 作者共被引关系
    6.2 期刊共被引关系
    6.3 高被引文献统计分析
        6.3.1 高被引期刊论文
        6.3.2 高被引学位论文
第七章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7.1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取得的成就
        7.1.1 研究成果增长迅速
        7.1.2 研究领域分布广泛
        7.1.3 核心力量发展稳定
        7.1.4 研究主题与时俱进
    7.2 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7.2.1 高质量研究成果较少
        7.2.2 研究领域的比重失衡
        7.2.3 研究主体分布不均匀
        7.2.4 研究内容存在局限性
    7.3 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发展的建议
        7.3.1 国家层面
        7.3.2 机构层面
        7.3.3 个人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日两国对中亚经贸战略的比较研究 ——基于地缘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 地缘经济学
        2. 日本的中亚战略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中亚战略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安排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结构安排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地缘经济学的理论内涵
    一、地缘经济学的概念
    二、地缘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地缘经济的主要特征
        1. 地缘经济的地域性
        2. 地缘经济区域的动态性
        3. 地缘经济发展的合作趋势
第三章 中亚地缘经济概况和中日地缘经济考量
    一、中亚地区地缘经济分析
        1. 中亚地缘经济现状
        2. 影响中亚地区经济格局的地缘因素
    二、中国与中亚经贸关系的地缘经济关联
        1. 中国雄厚的战略资源
        2. 中国在中亚的地缘经济利益
    三、影响日本对中亚经贸战略的地缘经济考量
第四章 中日对中亚经贸战略的比较
    一、“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的中亚经贸战略
        1. 加强能源合作
        2. 扩大贸易规模,增加直接投资
        3. 利用区域制度平台
    二、日本对中亚的经贸战略梳理
        1. 利用技术优势开展能源多元化战略
        2. 通过ODA带动经贸合作
        3. 借由“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加强经贸对话
    三、两国经贸战略的比较
        1. 地缘经济角度下的战略决策基础比较
        2. 战略实践成果的比较
    四、中日两国中亚经贸战略的竞合分析
        1. 潜在竞争
        2. 合作可能性分析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5)“@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对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政务微博的概念与功能
        (二)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三)微博传播机制研究
        (四)微博社会网络关系研究
        (五)境外政务微博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理论依据与研究框架
        (一)理论依据
        (二)研究框架
第一章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建构对华社会关系的背景
    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影响
    二、中国国内媒体所塑造的“日本”
        (一)新闻媒体:需要警戒的日本
        (二)影视剧:作为“仇敌”的日本
    三、地缘政治中的中日关系
        (一)美日同盟对中国的制约
        (二)周边国家关系强化影响中国利益
    四、中日关系中的积极因素需要巩固
第二章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建构对华社会关系的策略
    一、放低姿态
        (一)个体化形象塑造
        (二)重视意见提供者
    二、利用关系纽带
        (一)地缘:华人为日本代言
        (二)趣缘:兴趣凝聚关系
        (三)志缘:共促中日交流
    三、意见领袖塑造向心力
        (一)线上的意见领袖
        (二)线下的意见领袖
    四、场景中的浸透式体验
        (一)空间场景
        (二)语言场景
        (三)文化场景
第三章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建构对华社会关系的目标
    一、近期目标:培养日本“代言人”
        (一)圈层的流动与沉淀
        (二)收缩点分析
        (三)“代言人”的确认
    二、长期目标:建构“好伙伴”与“好邻居”
        (一)基于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
        (二)好客与互助的友邻关系
    三、日本政府所建构的对华关系的实质
        (一)关系建构落脚点的摇摆
        (二)警戒与利用的对华关系实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对外贸易格局视角下中日商品贸易结构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四节 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空间格局
    第一节 全球贸易格局总体态势与特征
        一、全球贸易格局发展现状
        二、全球贸易格局当前特征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洲际格局
        一、中国洲际进出口格局
        二、中国洲际出口格局
        三、中国洲际进口格局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区域组织格局
        一、同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和东盟贸易的进出口格局
        二、同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出口格局
        三、同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和东盟贸易的进口格局
第三章 中日商品贸易特征分析
    第一节 日本对外商品贸易发展状况
        一、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环境
        二、日本对外商品贸易发展现状
        三、日本对外商品贸易空间格局
    第二节 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发展情况分析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
        二、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日商品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一、中日贸易的发展变迁
        二、中日商品贸易的现状特征
        三、中日商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日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日商品贸易的分类
        一、中日商品贸易分类方法
        二、中日商品贸易基本数据的获取
    第二节 中日商品贸易结构与演变
        一、中日商品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二、中日商品贸易结构动态演变
    第三节 中日商品贸易地域结构分析
        一、基于规模的中日商品贸易省区差异分析
        二、基于时段的中日商品贸易省区差异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日商品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治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两国政治关系对中日商品贸易的影响
        二、两国经济发展对中日商品贸易的影响
    第二节 贸易政策与贸易摩擦的影响
        一、贸易政策对中日商品贸易的影响
        二、贸易摩擦对中日商品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 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产业政策对中日商品贸易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对中日商品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日本对华投资对中日贸易总量的影响
        二、日本对华投资对中日贸易结构的影响
第六章 中日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策略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日经贸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二、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日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沟通机制,加强利益协调
        二、合理运用WTO规则,规避贸易纠纷
        三、改进劳动力资源结构,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
        四、重视技术研发,完善研发体系
        五、引导外资结构,加强技术溢出效应
        六、改善贸易结构,促进市场多元化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特色与创新
    三、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民营企业档案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内涵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外研究情况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4 研究方法
    1.5 本课题的创新性
第二章 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的理论基础
    2.1 监管对象的特质
        2.1.1 民营企业档案范围的复杂性
        2.1.2 民营企业档案发展的不均衡性
        2.1.3 民营企业档案产权的可交易性
        2.1.4 民营企业档案产权的排他性
    2.2 监管主体的权责
    2.3 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的必要性
        2.3.1 基于公共利益的维护
        2.3.2 落实依法行政的应然之举
        2.3.3 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第三章 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民营企业档案监管现状
        3.1.1 立法现状
        3.1.2 辅助监管行为现状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监管认识有所偏颇
        3.2.2 监管相关立法滞后
        3.2.3 监管方式缺乏执行力度
第四章 国外企业档案监管情况与启示
    4.1 美国企业档案监管情况
    4.2 英国企业档案监管情况
    4.3 日本企业档案监管情况
    4.4 启示
第五章 完善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监管工作的对策
    5.1 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5.1.1 补充立法
        5.1.2 明确监管边界
    5.2 确立科学的监管原则
        5.2.1 自主原则
        5.2.2 适用原则
        5.2.3 效益原则
        5.2.4 前瞻原则
    5.3 强化第三方机构的辅助监管
        5.3.1 “三位一体”监管机制设想
        5.3.2 档案协会的职能定位
        5.3.3 档案中介机构的角色定位
    5.4 加强民营企业的自律监管
        5.4.1 提高民营企业家档案意识
        5.4.2 督促《档案法》义务的履行
        5.4.3 将档案监督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8)基于接班人视角的中国家族企业代际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2.1 研究意义
        1.2.2 创新点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研究综述
    2.1 冲突相关文献综述
        2.1.1 人际冲突的含义
        2.1.2 人际冲突的过程
        2.1.3 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
        2.1.4 人际冲突的处理策略
        2.1.5 人际冲突的影响和结果
    2.2 家族企业内部冲突研究现状
        2.2.1 家族企业内部冲突的内容
        2.2.2 家族企业内部冲突的来源
        2.2.3 家族企业内部冲突的策略
    2.3 自我效能相关理论
        2.3.1 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
        2.3.2 自我效能的来源及作用机制
        2.3.3 自我效能的结构和测量
        2.3.4 自我效能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章 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变量释义
    3.1 论框架的建立
    3.2 关键变量释义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案例背景
    4.2 案例选择
        4.2.1 案例选择标准
        4.2.2 案例研究数量
    4.3 案例研究过程
    4.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1 案例研究草案
        4.4.2 数据搜集
        4.4.3 数据分析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家族企业总体介绍
        5.1.1 企业特征
        5.1.2 家族特征
    5.2 接班人和企业主情况
    5.3 数据编码分析
    5.4 案例分析
        5.4.1 个体因素与自我效能
        5.4.2 外界因素与自我效能
        5.4.3 自我效能与冲突策略
        5.4.4 孝文化的调节作用
        5.4.5 其他因素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落日余晖:新中国初期的私营工商业(1949-1954) ——以上海刘鸿生家族章华毛绒纺织公司为个案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史料
    四、本文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上海解放前后的章华毛绒纺织公司
    第一节 刘鸿生家族及其毛纺事业
    第二节 新政权初期章华的困境和刘家的希望
    小结
第二章 章华和新政权的最初接触
    第一节 寻找新毛源的初步尝试及其成效
    第二节 税收和公债的沉重压力
    小结
第三章 在政府政策调整中的章华
    第一节 毛纺业的求助与当局的回应
    第二节 章华因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订单
    第三节 刘鸿生解决原料“断炊”的努力
    第四节 章华在政策调整后依旧面临的难题
    小结
第四章 章华的变革努力及其成效
    第一节 政府对毛纺业改造的方向性引导
    第二节 刘鸿生谋求变革图存
    第三节 章华变革的结局
    小结
第五章 政治运动冲击下的刘家与章华
    第一节 “五反”运动中的刘鸿生家族
    第二节 章华因“五反”运动又陷绝境
    第三节 政府再度出手维持章华和毛纺业
    第四节 章华离开政府便举步维艰
    小结
第六章 章华成为同业中公私合营的排头兵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对刘鸿生的冲击
    第二节 章华与自由市场的彻底诀别
    第三节 刘家带头交出企业的考虑与抉择
    第四节 公私双方的最后谈判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动漫传播与知识经营 ——日本动漫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意识
        1.1.1 研究背景
        1.1.2 动漫领域的“李约瑟难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3 理论意义
        1.2.4 实践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结构与创新点
        1.4.1 全文结构
        1.4.2 创新点
2 动漫的历史变迁与相关研究
    2.1 动漫的概念与历史变迁
        2.1.1 动画的定义和发展史
        2.1.2 漫画的定义和发展史
    2.2 相关研究
        2.2.1 日本动漫产业的国内相关研究
        2.2.2 日本动漫产业的国外相关研究
    2.3 小结
3 视角的转换——相关概念与范畴
    3.1 动漫与符号
        3.1.1 符号与符号学研究
        3.1.2 传播符号学
        3.1.3 动漫是一种符号
    3.2 动漫与媒介
        3.2.1 媒介的内涵
        3.2.2 媒介传播
        3.2.3 动漫是一种媒介
    3.3 动漫与知识
        3.3.1 关于知识的相关概念
        3.3.2 知识的创造与经营
        3.3.3 动漫是一种知识
    3.4 本章小结
4 动漫的传播媒介和作为媒介的动漫
    4.1 动漫的传播媒介
        4.1.1 动漫载体的历史呈现
        4.1.2 现代动画的载体与表现手法
        4.1.3 现代动漫的传播形式和渠道
    4.2 作为媒介的动漫
        4.2.1 媒介动漫的内涵
        4.2.2 谁需要媒介动漫
        4.2.3 媒介动漫涉及的领域
        4.2.4 媒介动漫的功能
    4.3 本章小结
5 日本动漫的双重“神话”
    5.1 什么是“神话”?
        5.1.1 神话及其相关概念
        5.1.2 符号学意义上的神话
    5.2 本动漫的两个视角
        5.2.1 历史角度
        5.2.2 现实角度
    5.3 动漫内容的“神话”——符号化生产
        5.3.1 美日动画的内容比较
        5.3.2 日本动漫内容的符号化案例
        5.3.3 内容的商誉模式
    5.4 动漫商业的神话——媒介化展开
        5.4.1 媒介窗口化模式
        5.4.2 媒介组合战略
        5.4.3 动漫神话“高达SEED事例”事例
    5.5 小结
6 动漫神话的知识经营
    6.1 野中郁次郎的知识经营函数
    6.2 动漫神话“场”的要素
        6.2.1 有知识的“动漫主体”
        6.2.2 知识的生态系统——环境
    6.3 动漫神话“场”的类别与功能
        6.3.1 动漫神话“场”的类型
        6.3.2 动漫神话“场”的功能
    6.4 动漫神话的知识经营
        6.4.1 动漫神话的知识经营函数
        6.4.2 动漫品牌化的文脉
    6.5 本章小结
7 中日动漫交流合作的迷与思
    7.1 中日动漫交流之迷惑
        7.1.1 关于漫画的词源与起源
        7.1.2 关于“动画”的称谓
        7.1.3 中日动漫交流中的人和事
    7.2 中日动漫合作事例
        7.2.1 事例一:《不射之射》
        7.2.2 事例二:《银发阿基德》
        7.2.3 事例三:《三国演义》
        7.2.4 事例四:《藏獒多吉》
    7.3 关于中日动漫交流合作的思考
        7.3.1 事例分析
        7.3.2 问卷调查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本研究的成果
        8.1.1 对动漫及动漫产业发展规律的知识探索
        8.1.2 对动漫领域的“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8.1.3 关于动漫人才培养问题的启示
    8.2 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相关成果
后记

四、第9次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新第三方市场合作分析[D]. 裴丛珊. 外交学院, 2020(08)
  • [2]中日友好贸易研究[D]. 张倩. 外交学院, 2020(07)
  • [3]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共现分析与历时演进[D]. 李梦婷. 湖北大学, 2019(05)
  • [4]中日两国对中亚经贸战略的比较研究 ——基于地缘经济学视角[D]. 高雨辰. 南京大学, 2018(09)
  • [5]“@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对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D]. 高梦庭. 苏州大学, 2018(02)
  • [6]中国对外贸易格局视角下中日商品贸易结构及优化策略研究[D]. 孙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2)
  • [7]民营企业档案监管问题研究[D]. 张琦. 天津师范大学, 2016(12)
  • [8]基于接班人视角的中国家族企业代际冲突研究[D]. 杨丽慧.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9]落日余晖:新中国初期的私营工商业(1949-1954) ——以上海刘鸿生家族章华毛绒纺织公司为个案的考察[D]. 赵晋.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10]动漫传播与知识经营 ——日本动漫产业研究[D]. 夏瑛. 浙江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第九届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纪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