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123种心理障碍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123种心理障碍临床分析

一、2型糖尿病123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宋倩[1](2021)在《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挑选符合条件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并且平均分成三个对照实验组,分别为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A组)、太极拳运动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人。C组的实验对象只通过正常服用药物进行相关治疗,A组和B组在正常服用药物治疗的基础添加上集中锻炼的研究变量。实验前后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动脉功能、心功能和抑郁量表SDS得分情况,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变化,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血糖变化:组内比较:在经过时长为14周的运动干预后,有特定运动行为影响的实验组实验对象的FPG、FINs、IR和Hb Alc水平相比于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组间比较:有特定运动行为干预的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应的一系列比较,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FPG存在差异(P<0.05)。(2)血脂变化:组内比较:运动干预后两实验组受试者TC、TG、LDL-C和CETP水平较干预前皆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受试者各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结合运动组相比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示明显的差异(P<0.05),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和CETP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TC、LDL-C、HDL-C和CETP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动脉功能变化:组内比较:具有运动干预影响的两组实验受试者的ABI水平明显提升(P<0.05),SBP和DBP水平明显低于运动影响干预前的水平(P<0.05),对照组的受试者的各项指标参数与干预前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具有运动影响干预的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BP和DBP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的SBP也是明显存在差异的(P<0.05)。(4)心功能变化:组内比较:具有运动干预影响的结合运动组的实验对象的SV、CO、CI和LVET水平相比于干预前的相应数据都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HR、PEP、PEP/LVET、HFI和CHDI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在具有运动影响干预后,SV、CO和CI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HR、PEP、HFI和CHDI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受试者的各项对应指标在实验前后几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V、CI、HR、PEP/LVET和HFI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SV、CI和HFI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的SV、CI、HR和HFI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5)SDS得分变化:组内比较:运动干预后结合运动组受试者的SDS各维度及总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的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症状、抑郁心理障碍得分和SDS总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受试者的SDS各维度及总分得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结合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SDS各维度及总分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在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症状和抑郁心理障碍三个维度及SDS总分方面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病情改善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且太极拳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干预影响效果优于简单的太极拳运动。(2)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可以改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此外,太极拳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干预效果优于简单的太极拳运动。(3)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不同性别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无明显区别,在抑郁心理障碍维度上对女性患者的作用更加明显。

杨龑晓晓[2](2020)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急速上升。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罹患糖尿病人数达到4.63亿。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照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据WHO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约3.5亿。2019年,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我国首次全国性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6.8%。随着糖尿病以及抑郁症患病率的逐年增高以及其互为危险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共病抑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显示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关联性,“神经营养假说”已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主流假说之一;另一方面,在细胞及动物实验中提示GDNF可促进胰腺细胞增殖,减少胰腺细胞的凋亡,改善细胞功能,提高糖耐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然而尚缺乏临床研究以证实GDNF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GDNF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索,探讨其在糖尿病共病抑郁的中介作用,验证其为糖尿病和抑郁共病的桥梁假说,为糖尿病共病抑郁分子机制提出新的观点。对象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病例组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纳入非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糖尿病前期(p-DM)及糖耐量正常者(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并比较组间差异:1.代谢指标: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血脂,包括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Waist hip rate,WHR)。2.血清GDNF浓度的测量。3.GDNF的SNP等位基因(Rs884344位点、Rs2075680位点及Rs3812047位点)分型测定。4.抑郁、生活质量量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 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评估。运用回归模型探索GDNF、血糖、抑郁各自的影响因素;并运用Bootstrap法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GDNF在糖尿病及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188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病例组72例,对照组116例(包括糖尿病前期44例以及糖耐量正常72例)。共18.6%的研究对象(N=35)存在抑郁症状。结果显示:1.病例组血清GDN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9.844±2.804pg/ml vs 11.338±3.858pg/ml,P=0.006);进一步分组显示,血清GDNF浓度在病例组、糖尿病前期组以及糖耐量正常组之间存在梯度差(11.706±3.918pg/ml vs 10.736±3.722pg/ml vs 9.884±2.804pg/ml,P=0.008),两两比较显示病例组与糖耐量正常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1),糖尿病前期组与病例组以及糖耐量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着性(P分别为0.146、0.431)。经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DNF浓度与空腹血糖成线性负相关(R=-0.241,P=0.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成线性负相关(R=-0.217,P=0.003)。2.回归分析显示,抑郁以及低血清GDNF浓度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患2型糖尿病或抑郁均影响了血清GDNF水平。低生活质量(低EQ-5D评分)、低血清GDNF浓度及患有糖尿病为抑郁危险因素。3.GDNF在血糖水平影响抑郁评分路径中的中介效应无统计学显着性(P=0.0579),在抑郁影响血糖代谢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空腹血糖路径P=0.0035,糖化血红蛋白路径P=0.0091),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约为17%(空腹血糖路径17.04%,糖化血红蛋白路径16.6%)。结论:1.糖尿病患者中的血清GDNF浓度明显低于非糖尿病人群,血清GDNF浓度在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以及糖耐量正常人群之间存在梯度差。2.GDNF分别与糖尿病和抑郁存在相互影响作用。3.GDNF在抑郁影响血糖代谢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约为17%。第二部分GDNF中介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验证及同伴支持对其的影响背景与目的:同伴支持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因其可接受性、高效性、经济性广泛用于心理疾病及心身疾病的治疗。为了研究同伴支持对2型糖尿病血糖代谢、GDNF浓度以及抑郁症状改善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设计,以同伴支持作为干预手段,动态观察干预前后代谢指标、GDNF浓度以及抑郁症状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GDNF在2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纳入于南京市玄武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96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8个研究模块(其中熊猫社区与后宰门社区合并)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N=155)和对照组(N=141)的社区。干预组采用为期12个月的同伴支持+常规糖尿病教育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糖尿病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的检测:1.代谢指标: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P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包括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血压、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2.血清GDNF浓度的测量。3.GDNF的SNP等位基因(Rs884344位点、Rs2075680位点及Rs3812047位点)分型测定。4.抑郁、生活质量及糖尿病相关痛苦量表(Diabetes-related Distress Scale,DDS)评估。结果:在基线时进行横断面研究显示:1.血清GDNF浓度在高血糖患者中(HbA1c≥7.0%)显着降低,合并抑郁(HbA1c≥7.0%且PHQ-9评分>4)的患者GDNF浓度进一步降低(P=0.000)。2.血清GDNF浓度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为线性负相关(P=0.000);与PHQ-9评分以及其中的情感维度评分呈显着负相关(P分别为0.023、0.031),同时与EQ-5D-5L评分呈负相关(P=0.006)。3.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抑郁症状、血糖水平为GDNF浓度的影响因素,低血清GDNF浓度及合并脑血管并发症为伴随抑郁的危险因素。4.GDNF在抑郁与血糖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经干预12月后,1.两组患者血清GDNF浓度均显着升高,其中干预组血清GDNF浓度由11.042±3.111pg/ml上升至11.698±2.740pg/m(P=0.013),对照组组血清GDNF浓度由10.689±2.381pg/ml上升至11.135±2.173pg/m(P=0.036)。调整基线水平后,组间血清GDNF浓度差异无显着性(P=0.103)。但亚组分析显示,在合并抑郁的患者中干预组血清GDNF浓度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11.609±2.248pg/ml vs 10.405±2.353pg/ml,P=0.023)。2.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达标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07、0.047、0.027)。其他代谢指标(餐后血糖、血脂、血压、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及量表评估(PHQ-9,EQ-5D,DDS)未见明显差异。3.回归分析显示,血糖的改善、干预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眼病、干预前是否合并抑郁症状为患者血清GDNF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基线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干预后GDNF变化值、干预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眼病以及同伴支持干预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的影响因素;是否合并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眼病及糖尿病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抑郁缓解,但通过深入分析未确定其统计学显着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代谢水平与血清GDNF浓度呈线性负相关,GDNF在抑郁与血糖之间存在中介效应。2.同伴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血清GDNF浓度,但未显示对患者抑郁症状有明显缓解。3.血糖降低越多、干预前就有抑郁症状及糖尿病眼病的患者血清GDNF浓度提高越多。血清GDNF浓度升高越多对同伴支持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越大。

幸维炜[3](2020)在《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描述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和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水平现状;2.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胰岛素治疗评估量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等疾病相关资料与不同年龄、性别等社会学人口资料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及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水平现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病耻感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1.病耻感得分情况: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总体得分53.38±24.05,其中自我病耻感得分32.11±14.89,感知病耻感得分21.28±10.64;T2DM患者病耻感得分53.60±23.98,T1DM患者病耻感得分49.56±26.5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需要照顾者、治疗方式、是否接受糖尿病相关教育因素对病耻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理性胰岛素抵抗(PIR)得分情况:PIR总体得分63.25±14.79,其中负性条目得分52.93±14.36,正性条目得分10.32±3.31;T1DM患者PIR得分58.56±20.04,T2DM患者PIR得分63.52±14.4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治疗方式、是否接受糖尿病相关教育的PIR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耻感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连续性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病耻感水平和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呈显着正相关(P<0.01),不同类型及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均呈正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性别、病程、治疗方式、是否接受糖尿病相关教育是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回归方程总变异的39.1%,其中病耻感贡献最大。结论1.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自我病耻感高于感知病耻感,T2DM患者的病耻感水平高于T1DM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病耻感水平高于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处于重度水平,其中女性PIR程度高于男性,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PIR程度高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3.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病耻感是患者发生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王宣权[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主要以糖、脂肪、蛋白质紊乱为主的代谢综合征,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西医主要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药物的方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虽降糖药物种类较多,能较好的控制血糖情况,但其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担越来越重。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优势。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科研、教研工作,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验,对于中医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对赵进喜教授诊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进行多维度系统分析,总结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并评价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的准确率,可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由赵进喜教授开具处方的患者医案141例。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SPSS 26.0和Force Atlas图布局算法等研究工具,分别对症状、证候、体质、用药等内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路图形布局,并对结果进行研究,挖掘赵进喜教授应用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同时应用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自动判断患者体质,将系统结果与专家临床判定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体质辨识软件准确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男性78例,女性63例,年龄集中在40-69岁,占全部患者人数的73.759%。年龄分布结果以中老年居多。就症状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方面,多见乏力、性急易怒、口干、腰酸、膝软无力、双目干涩、多食易饥及自汗易感等。舌诊常见舌体胖、舌质紫暗、舌体胖舌苔白、舌苔腻及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等。脉象有脉沉、脉弦、脉滑、脉细、脉沉细及脉滑数等。四诊所得症状出现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性急易怒、口干、腰酸、膝软无力、双目干涩、舌体胖、脉沉及多食易饥等。中医证候统计结果最常见的为血瘀证(81.560%),其次为阴虚证、郁热证、结热证、痰湿证及痰热证等。三阴三阳体质分布结果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三名为厥阴体质(40.430%)、少阳体质(39.010%)、阳明体质(14.180%)。三阴三阳体质各亚型的分布方面,少阳乙型(24.110%)为最高,其次为厥阴甲型、少阳丙型、阳明甲型、厥阴乙型等。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丹参、葛根、黄芩、荔枝核、蚕沙、柴胡、白芍、鬼箭羽、地骨皮、黄连及仙鹤草等。就其药性而言,四气方面选用寒性、微寒及温性药物较多。五味方面选用苦味、甘味及辛味较多。就其归经而言,归肝经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肺、脾、肾及胃等。就其中药功效而言,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选用最多。厥阴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性急易怒,其次为乏力、口干、腰酸及双目干涩等。结果显示,性急易怒与厥阴体质关系最为密切。少阳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乏力其次为舌体胖、心情忧郁、心情忧郁或心烦等。其中,心情忧郁和心情忧郁或心烦两者的置信度较乏力和舌体胖更高,显示与少阳体质关系密切。阳明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脉沉、脉滑、肢体麻痛、定位刺痛或夜间加重、夜尿多、五心烦热及脘腹胀满。结果显示,阳明体质与脉沉、脉滑密切相关。其中,阳明体质与肢体麻痛、定位刺痛或夜间加重和脘腹胀满关系密切。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面,厥阴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痰湿证,湿热证、血虚证及肝阳证。其中肝阳证置信度最高(0.470),显示与厥阴体质关系密切。少阳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气虚证、痰热证及气滞证等。其中气滞证置信度较高(0.530),显示与少阳体质关系密切。阳明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血瘀证、湿热证、血虚证、水湿证、湿浊证。水湿证置信度较高(0.260),显示与阳明体质关系密切。在体质-证候-中药的复杂网路图中显示,在体质中某些症状的表现较为突出,症状与体质之间有一定的趋向性。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北沙参、半夏、陈皮、葛根、丹参、夏枯草、苍术、白术、茯苓、黄芪、川芎、当归、白芍、鬼箭羽、牛蒡子、蚕沙、地骨皮、黄连、甘草等。最常用的药对有续断片、桑寄生;桃仁、红花;龙骨、牡蛎;玉竹、豨莶草等。最常用的药串有土茯苓、萆薢、石韦、穿山龙;僵蚕、姜黄、熟大黄、蝉蜕;桃仁、红花、水蛭、地龙等。三阴三阳体质小程序性能评价方面,以少阳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2.432%。厥阴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1.091%。阳明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2.432%。而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及太阳体质准确率分别为98.469%、95.946%、97.297%,虽然准确率高,但阳性似然比或阴性似然比的数值出现NA值或0.000的值。该为样本量不足,可待提高样本量后再次求证。对三阴三阳亚型体质的评价中,少阳甲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0.541%。少阳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74.324%。少阳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5.135%。厥阴甲型判断准确率达78.378%。厥阴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9.189%。厥阴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4.595%。阳明甲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3.784%。阳明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4.595%。阳明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 98.649%。结论:①本研究的病历资料中,2型糖尿病三阴三阳体质分类,厥阴、少阳和阳明体质较多。②基于本研究的病历资料,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重视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常用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体现着赵进喜教授重视针对病机用药思路。③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准确度较为满意,对体质亚型的判定准确度有待采集更多数据进一步评价。

殷倩[5](2020)在《湖南省某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通过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保障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6月-11月在湖南省某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条件的3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量表、糖尿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量表、糖尿病痛苦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双人录入WPS-Excel软件,再导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Spearman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1、本研究3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范围为28-140分,总均分为(75.46±13.61)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率为53.90%。各维度经标准化后比较,6个维度中健康饮食维度得分最高(10.33±2.22)分,运动维度得分最低(15.96±4.29)分。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单因素分析:不同的受教育程度、长期居住地、性别、年龄、情绪、医疗付费方式、家庭月总收入、病程、合并症个数、目前接受的治疗方式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与心理痛苦总分呈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与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总分呈正相关(P<0.05)。4、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12.953,P<0.001,说明拟合的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0.428,说明自变量可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42.8%的变异量。按照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的大小(即回归系数的大小),由大到小分别为:糖尿病心理痛苦、长期居住地、合并症个数、受教育程度、病程、年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性别。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2、糖尿病心理痛苦、长期居住地、合并症个数、受教育程度、病程、年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性别是T2DM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红梅[6](2020)在《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的汉化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汉化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Type 1 Diabetes Distress Scale,T1-DDS),检验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2.应用中文版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调查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困扰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通过邮件形式与量表原作者取得联系,获得授权。遵照Brislin翻译模式完成T1-DDS量表汉化,形成中文版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03例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T1-DDS)、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数问卷(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 Item Well-being the Index,WHO-5)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条目分析采用区分度检验和同质性检验完成中文版T1-DDS量表的条目筛选,效度检验采用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进行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折半信度、重测信度进行检验。2.现状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99例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T1-D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的相关影响因素。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百分比形式进行统计描述,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糖尿病困扰的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分析,糖尿病困扰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困扰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中文版T1-DDS量表各条目的临界比值率值(CR)均>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39~0.714(P<0.05),除条目22和27,其余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4。量表共2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987%,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0.4,负荷量为0.557~0.831,且无双载荷现象。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9,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86~1.00。中文版T1-DDS量表总分及各条目与WHO-5问卷呈负相关(r=-0.152~-0.408,P<0.05),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中文版T1-DDS量表总的Cronbach’sɑ系数为0.921,各维度的Cronbach’sɑ系数为0.701~0.919,量表总的折半信度为0.924,各维度折半信度为0.726~0.892,量表重测信度为0.839,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16~0.918。2.量表应用: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量表总均分为(2.15±0.61)分,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是:无力感维度各条目均分为(2.52±0.90)分,消极社会认知维度各条目均分为(2.12±1.04)分,疾病管理维度各条目均分为(2.20±0.81)分,家人/朋友维度各条目均分为(1.98±0.88)分,饮食维度各条目均分为(2.36±1.00)分,医生维度各条目均分为(1.58±0.67)分,低血糖相关困扰得分为(2.23±0.86)分。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回避应对方式、朋友支持、屈服应对方式、同居人数、并发症、面对应对方式、严重低血糖事件是糖尿病困扰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度的87.7%。其他维度的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是消极社会认知相关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是对低血糖相关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同居人数是家庭/朋友相关困扰、饮食相关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病程、Hb A1c是饮食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发症是无力感相关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汉化后的中文版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心理困扰的评估。2.1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心理困扰,年龄、文化程度对消极社会认知相关困扰有影响,婚姻状况对低血糖相关困扰有影响,同居人数对患者的家庭/朋友相关困扰、饮食相关困扰有影响,病程、Hb A1c对患者的饮食困扰有影响,并发症影响着无力感相关困扰,疾病的医学应对方式、家庭支持、朋友支持是糖尿病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可从糖尿病困扰的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关注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困扰,指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效利用社会支持,降低糖尿病困扰,促进身心健康。

夏佳颖[7](2019)在《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家庭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家庭支持及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家庭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关系,探讨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照顾者制定相应措施提供借鉴,以缓解患者负担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9月-2018年11月住院的132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抑郁情况,家庭支持情况、自我感受负担感,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负性情绪、家庭支持及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情况;选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自我感受负担与负性情绪、家庭支持之间的关系;通过逐步线性回归探讨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1.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0.07±8.41,总体处于轻度负担水平,132名患者中无明显负担者79例(59.8%),轻度负担者30例(22.7%),中度负担者17例(12.9%),重度负担者6例(4.6%)。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三个维度中经济维度得分最高(2.09±1.21),其次为情感维度得分(2.04±0.94),身体维度得分最低(1.89±0.99)。2.家庭支持平均得分为10.58±3.58,总体处于高度支持水平,其中16例(12.1%)拥有低度家庭支持,31例(23.5%)拥有中度家庭支持,高家庭支持水平者85例(64.4%)。3.焦虑平均得分为44.26±8.24,其中无明显焦虑者98例(74.2%),轻度焦虑者32例(24.3%),中度焦虑者2例(1.5%),无重度焦虑患者。四个维度中焦虑心情与植物神经功能的混合症状维度平均得分最高(2.62±0.93)。4.抑郁平均得分为46.22±9.35,其中无明显抑郁者104例(78.9%),轻度抑郁者16例(12.1%),中度抑郁者12例(9.1%),无重度抑郁患者。四个维度中,心理障碍维度得分最高(2.42±0.77)。5.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疾病认知情况及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自我感受负担方面有统计学差异。6.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焦虑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09(P<0.01);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抑郁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97(P<0.01);自我感受负担情感因素维度与家庭支持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177(P<0.05)。7.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家庭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抑郁、家庭支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体处于轻度水平,患者无明显焦虑、抑郁,家庭支持总体处于高度水平。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3.家庭支持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中的情感因素呈正相关,即家庭支持水平越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中的情感负担越重。4.家庭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抑郁、家庭支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李守霞[8](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调查研究》文中指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增大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T2DM已成为迅速增长的全球性的社会公共问题。T2DM是无法治愈且慢性、终身性疾病,往往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等多方面的痛苦,对世界各国各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国。由于其疾病的长期性和并发症的多样性,易引起器官功能缺陷甚至衰竭,使患者病死率增高,这无疑将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同时极易伴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而不良的心理也会加速疾病的产生。许多研究发现,T2DM患者常伴心理异常,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并且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影响T2DM的发展和转归。国内外学者对于T2DM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报道不同,且对于焦虑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致力于了解本地区T2DM患者焦虑抑郁患病情况,探讨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重视T2DM患者的心理现状,并给予T2DM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住院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T2DM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析讨论影响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T2DM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血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收集2017年9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61例T2DM患者,采用患者心理状况调查表(PHQ9项抑郁评估表、GAD7项焦虑评估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测定,根据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对照组)和T2DM伴发焦虑抑郁组(实验组),通过询问病史收集患者的一般状况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个数、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来院前服药情况),记录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C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皮质醇水平、血脂四项等。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性的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算研究人群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探讨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1.261例T2DM住院患者中,143例T2DM患者患有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发生率为54.79%,其中男性79例,女性64例。单纯T2DM组焦虑评分为2.31±1.56,抑郁评分:2.64±2.67,T2DM伴发焦虑抑郁组焦虑评分:7.48±4.08,抑郁评分9.11±4.96。2.单纯T2DM与T2DM伴发焦虑抑郁组在糖尿病病程、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糖尿病并发症个数、口服药物数量、是否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次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T2DM伴发焦虑抑郁患者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早上八点、下午四点和零点血皮质醇均比未伴发焦虑抑郁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吸烟、糖尿病合并症个数、糖尿病家族史、空腹C肽、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四项指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个数、血糖控制水平和血质醇水平与T2DM伴发焦虑抑郁呈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经济状况、口服药物数量呈负相关,是其保护因素。结论:1.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心理状况较差;2.糖尿病持续时间长、糖尿病并发症个数多、血糖控制差导致T2DM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经济状况好、服用药物数量少可降低T2DM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风险;3.T2DM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血皮质醇水平增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能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之一。

王婷婷[9](2019)在《糖尿病痛苦量表在老年群体心理属性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C-DDS)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探讨糖尿病痛苦、理化指标、中医证型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非干预性研究,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5月期间,随机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C-DDS收集心理特征资料,用Cronbach’sα系数及因子分析等评价量表的信度及效度;通过自拟病例数据收集表和中医证型采集表收集临床指标及中医证型。根据C-DDS得分将患者分为有痛苦组和无痛苦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其与临床指标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量表心理属性测评(1)C-DDS 17条信度: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2,代表量表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剔除项目5和项目12后的剩余总体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3和0.829,较剔除前总系数0.82有改善,CITC分别为0.290、0.163。故该两项在统计学上不值得保留。(2)项目分析:极端组检验法所有项目的显着性都小于0.05,相关分析法显示项目12、7、17的ITC小于0.4。(3)效度测定:提取四个因子,解释了原有项目变量总方差的54.621%,因子1包含项目1、3、8、11、14,与原量表吻合。因子2包含原量表项目2、4、9、6、10。因子3包含原量表项目7、13、17、16,项目4包含项目5和12,项目15属于无效项目需剔除。(4)综合分析剔除项目5、12、15剩余的C-DDS 14条,提取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97%>50%。总量表及三个子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32、0.791、0.717、0.665。2.根据量表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有痛苦组和无痛苦组按总量表得分分组:(1)两组间在性别、教育程度、运动量、饮食控制、吸烟史、治疗模式、近一个月内发生低血糖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有痛苦组H-DLC低于无痛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年龄、HbA1c、FPG等其他实验室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子量表分别分组:腰围、BMI、TG、年龄、FPG和HbA1c在子量表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根据中医证型分为五组并进行组间比较(1)气阴两虚证患者59例,湿热困脾次之,55例,后依次为阴虚热盛证46例、血瘀脉络证14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12例。(2)各证型间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组病程最长,与除湿热困脾组的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组的HbA1c值最低,且与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及湿热困脾组差异均有意义。五组间在年龄、FPG、TC、H-DLC、L-DLC、UA、ACR、BMI、SCr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4.根据是否合并有肝郁气滞表现分为有肝郁气滞(A组)和无肝郁气滞组(B组)A组合并有糖尿病痛苦的患者例数以及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14条(C-DDS 14)为中国老年T2DM患者提供了评估心理问题的方法;量表信度及效度整体可接受,但部分条目仍需进一步修订。糖尿病痛苦与人口统计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关系亟需一个涵盖不同种族、地区及人群的综合评价研究。2.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程、HbA1c、BMI有关系,上述指标可作为消渴辨证的参考,糖尿病痛苦评分与肝郁气滞关系显着,可作为肝郁气滞辨证的参考因素。

饶友婷[10](2017)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及健康人群的行为及心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存在的行为及心理问题,并探讨各行为及心理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从而为社区2型糖尿病行为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6年3-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制基本状况及日常行为调查问卷,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中M-R精神量表,用以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高危以及健康人群的一般资料和日常行为、睡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三组比较。结果:T2DM组309人,高危组321人,健康组307人,三组人群一般情况均无差异(P>0.05),均衡可比。日常行为两两比较显示T2DM组与健康组,高危组与健康组都在营养摄入与饮食口味上有差异,饮食习惯和运动评分仅在高危组与健康组间有差异,健康注重分值在T2DM组与高危组存在差异。PSQI量表评分判定显示T2DM组有40.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高危组有32.7%有睡眠障碍,健康组有21.2%,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MI精神量表心理障碍判定显示T2DM组心理障碍人数最多(18.8%),15.9%存在心理异常;高危组的心理异常人数较其他两组最高有18.4%,健康组次之(16.6%),敏感(22.4%)、愤怒(18.7%)、不适应(13.3%)的心理倾向表达较为突出,T2DM组抑郁人数较多有16.5%。心理问题比较T2DM组与高危组和健康组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人群睡眠的影响因素有:男性(OR=0.682),年龄(OR=1.036),高血压(OR=1.532),2型糖尿病(OR=1.632),营养摄入(OR=1.173),饮酒(OR=1.163),心理障碍(OR=1.452)。2型糖尿病的患病的行为影响因素有:营养摄入分值(OR=1.071),饮食口味(OR=1.306),睡眠紊乱(OR=1.941),日间功能障碍(OR=1.296),抑郁(OR=1.788),愤怒(OR=1.45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多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饮食及运动行为存在不足,高危人群日常行为问题整体较多,T2DM患者和高危人群都存在睡眠障碍问题,T2DM患者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社区卫生部门可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行为督导,同时适当给予心理关怀,并着力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

二、2型糖尿病123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123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概述
        2.1.1 糖尿病简介
        2.1.2 糖尿病发病现状
    2.2 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2.2.1 抑郁简介
        2.2.2 抑郁症发病现状
        2.2.3 2 型糖尿病与抑郁的关系
        2.2.4 运动对抑郁的影响
        2.2.5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
    2.3 太极拳
        2.3.1 太极拳的概念界定
        2.3.2 太极拳对糖尿病的影响
        2.3.3 太极拳对抑郁的影响
    2.4 抗阻运动
        2.4.1 抗阻运动的定义
        2.4.2 抗阻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
        2.4.3 抗阻运动对抑郁的影响
    2.5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干预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筛选与分组
        3.1.2 受试者基本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心理量表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受试者血糖指标结果比较
    4.2 受试者血脂指标结果比较
    4.3 受试者动脉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4.4 受试者心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4.5 受试者SDS各维度得分变化情况
    4.6 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不同性别的受试者SDS维度变化
    4.7 太极拳运动组不同性别的受试者SDS维度变化
5 讨论与分析
    5.1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糖各项指标的影响
    5.2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
    5.3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动脉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5.4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5.5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情绪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B PAR-Q体力活动适应能力问卷
附录C SDS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附录E Pivot CPX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附录F CVFD-II(F)型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仪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文献综述一 GDNF研究进展及其与抑郁症的关系
文献综述二 糖尿病教育中的心理干预技术
第一部分 GDNF与2 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以及其对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
    1 背景与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GDNF中介作用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验证及同伴支持对其的影响
    1 背景与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糖尿病流行病学
    1.2 病耻感概述
    1.3 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
    1.4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现状
    1.5 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1.6 概念框架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指标和工具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分析
    2.6 伦理原则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3.2 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状况与差异分析
    3.3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状况与差异分析
    3.4 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3.5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病耻感的状况分析
    4.2 研究对象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状况分析
    4.3 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四 中文版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
附录五 胰岛素治疗评估量表
综述 糖尿病患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1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2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3 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研究
        1 糖尿病病名历史
        2 糖尿病与体质的关系
        3 糖尿病病因病机研究
        4 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5)湖南省某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Χ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国外研究现状
        1.2.2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国内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
    1.4 操作性定义
        1.4.1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1.4.2 糖尿病心理痛苦
        1.4.3 健康信息获取行为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抽样方法
        2.2.2 样本量的计算
        2.2.3 研究工具
        2.2.4 统计学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学原则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T2DM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情况
    3.3 T2DM患者心理痛苦、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得分情况
        3.3.1 T2DM心理痛苦得分
        3.3.2 T2DM患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得分
    3.4 T2DM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3.4.1 T2DM患者人口学资料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3.4.2 T2DM患者疾病相关资料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3.5 T2DM患者心理痛苦、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3.6 T2DM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T2DM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4.2.1 健康饮食
        4.2.2 压力处置和生命欣赏
        4.2.3 健康责任和风险规避
        4.2.4 运动
    4.3 T2DM患者心理痛苦、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4.4 T2DM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人口学资料对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4.4.2 临床相关资料对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4.4.3 心理痛苦、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对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4.5 研究的创新之处
    4.6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的汉化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2 1型糖尿病的心理现状
        1.3 糖尿病困扰的概述
        1.3.1 糖尿病困扰的概念及其内涵
        1.3.2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的发病率
        1.3.3 糖尿病困扰对疾病的影响
    2 糖尿病困扰的研究现状
        2.1 糖尿病困扰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1.1 人口社会学因素
        2.1.2 疾病相关因素
        2.1.3 应对方式
        2.1.4 家庭及社会支持因素
        2.2 糖尿病困扰的干预现状
        2.2.1 国外糖尿病困扰的干预现状
        2.2.2 国内糖尿病困扰的干预现状
        2.3 糖尿病困扰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2.3.1 青少年糖尿病压力问卷
        2.3.2 糖尿病问题量表
        2.3.3 青少年糖尿病问题量表
        2.3.4 糖尿病困扰量表
        2.3.5 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
        2.4 我国1型糖尿病困扰评估的重要性
        2.5 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的优势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理论基础
    6 研究方法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
    1 T1-DDS量表的翻译和修订
        1.1 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T1-DDS)的引进
        1.2 1型糖尿病困扰(T1-DDS)量表的汉化
        1.2.1 量表的翻译
        1.2.2 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1.2.3 量表汉化中所作修改
    2 汉化版T1-DDS量表的测量学检验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估算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伦理原则
        2.7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3.2 项目分析
        3.2.1 条目的区分度检验
        3.2.2 同质性检验
        3.3 效度分析
        3.3.1 结构效度分析
        3.3.2 内容效度分析
        3.3.3 效标关系效度分析
        3.4 信度分析
    4 讨论
        4.1 中文版T1-DDS量表各条目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和同质性
        4.2 中文版T1-DDS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4.2.1 结构效度
        4.2.2 内容效度
        4.2.3 效标关联效度
        4.3 中文版T1-DD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4.4 中文版T1-DDS量表具有较好的可接受度
    5 总结
第三章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估算
        1.3 研究工具
        1.4 资料收集
        1.5 统计分析方法
        1.6 伦理原则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2.2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的现状
        2.2.1 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各条目的得分情况
        2.2.2 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2.3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的单因素分析
        2.3.1 基本资料与1型糖尿病心理困扰总分的单因素分析
        2.3.2 基本资料对1型糖尿病心理困扰无力感维度的单因素分析
        2.3.3 基本资料对消极社会认知相关困扰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3.4 基本资料疾病管理相关困扰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3.5 基本资料对家人/朋友相关困扰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3.6 基本资料对饮食相关困扰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3.7 基本资料对医生相关困扰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3.8 基本资料对低血糖相关困扰维度得分的影响单因素分析
        2.4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4.1 1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2.4.2 糖尿病困扰总分及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5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5.1 1型糖尿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2.5.2 糖尿病心理困扰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6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的多因素分析
        2.6.1 影响1型糖尿病患者困扰总体水平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6.2 影响患者无力感困扰维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6.3 影响患者消极社会认知困扰维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6.4 影响患者疾病管理相关困扰维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6.5 影响患者家人/朋友相关困扰维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6.6 影响患者饮食相关困扰维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6.7 影响患者医生相关困扰维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6.8 影响患者低血糖相关困扰维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的现状
        3.2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的相关影响因素
        3.2.1 女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高
        3.2.2 年轻患者呈现出较高水平的糖尿病心理困扰
        3.2.3 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的消极社会认知相关困扰程度高
        3.2.4 离婚或已婚但分居的患者低血糖相关困扰程度较高
        3.2.5 不同居住状态的患者其糖尿病困扰程度不同
        3.2.6 不同疾病状态下糖尿病心理困扰程度不同
        3.2.7 不同应对方式的患者其糖尿病心理困扰程度不同
        3.2.8 社会支持度较好的患者其糖尿病心理困扰程度较低
    4 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5 中文版T1-DDS量表应用价值
    6 中文版T1-DDS量表应用建议
    7 总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困扰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附录
    附录1 授权书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 英文版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
    附录5 T1-DDS翻译版C_3
    附录6 T1-DDS翻译版C_4
    附录7 T1-DDS翻译版C_5
    附录8 专家内容效度评价表
    附录9 中文版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
    附录10 WHO-5问卷
    附录11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附录1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7)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家庭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
        1.2.2 焦虑及抑郁现状
        1.2.3 家庭支持现状
    1.3 相关概念
        1.3.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1.3.2 自我感受负担
        1.3.3 负性情绪
        1.3.4 家庭支持
    1.4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的估计
        2.2.2 测量工具
        2.2.3 研究设计
        2.2.4 资料收集
        2.2.5 统计分析
        2.2.6 质量控制
        2.2.7 伦理原则
第3章 结果
    3.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
    3.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3.2.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各维度得分情况
        3.2.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状况
        3.2.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各条目得分
    3.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现状
        3.3.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水平状况
        3.3.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各条目得分
    3.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现状
        3.4.1 焦虑
        3.4.2 抑郁
    3.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单因素分析
    3.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负性情绪、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3.6.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3.6.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3.6.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3.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家庭支持的现状分析
        4.2.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4.2.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现状
        4.2.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现状
    4.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家庭月收入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4.3.2 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4.3.3 有无DKA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4.3.4 抑郁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4.3.5 家庭支持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入选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一般状况资料的收集
        2.4.2 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方法
        2.4.3 焦虑评定标准
        2.4.4 抑郁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T2DM患者基本资料
    3.2 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
    3.3 单纯T2DM组和T2DM伴发焦虑抑郁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资料的比较
    3.4 糖尿病病程与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关系
    3.5 糖尿病合并症数量与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关系
    3.6 糖尿病并发症数量与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关系
    3.7 口服药物数量与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关系
    3.8 胰岛素与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关系
    3.9 胰岛素注射次数与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关系
    3.10 单纯T2DM组和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
    3.11 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一般状况分析
    4.2 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与口服药物、胰岛素的关系
    4.3 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与糖代谢的关系
    4.4 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4.5 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与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4.6 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与胰岛功能的关系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9)糖尿病痛苦量表在老年群体心理属性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C-DDS)的信度及效度评价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 研究工具
        2.1 心理属性测量工具
        2.2 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指标收集工具
    3. 研究流程
    4. 统计方法
    5. 质量控制
    6. 研究结果
        6.1 病例收集情况
        6.2 一般资料及量表得分情况
        6.3 信度评价
        6.4 项目分析
        6.5 效度评价
        6.6 C-DDS评分与人口统计学资料
        6.7 C-DDS评分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7. 讨论
        7.1 老年T2DM患者糖尿病痛苦现状及分析
        7.2 效度分析
        7.3 信度分析
        7.4 量表与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8. 结论
    9.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第二部分.C-DDS和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诊断标准
        2.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2 糖尿病中医病名消渴病分型标准
    3. 研究工具
        3.1 中医证型采集
    4. 研究方法
    5. 结果
        5.1 中医证型分布
        5.2 分证型对C-DDS得分、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6. 讨论
        6.1 中医学对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相关心理障碍的认识
        6.2 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6.3 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7. 结论
    8.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录(研究工具及资料收集表)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及健康人群的行为及心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3 数据录入及统计处理
    4 质量控制
    5 伦理学要求
    6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2型糖尿病123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 李宋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D]. 杨龑晓晓. 东南大学, 2020(02)
  • [3]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D]. 幸维炜. 暨南大学, 2020
  • [4]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D]. 王宣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湖南省某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殷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1型糖尿病困扰量表的汉化及其应用研究[D]. 张红梅. 南京大学, 2020(02)
  • [7]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家庭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研究[D]. 夏佳颖. 南昌大学, 2019(01)
  • [8]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调查研究[D]. 李守霞. 河南大学, 2019(01)
  • [9]糖尿病痛苦量表在老年群体心理属性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王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及健康人群的行为及心理比较研究[D]. 饶友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123种心理障碍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