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余者和多余人的论文选题

零余者和多余人的论文选题

问:在<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多余人","局外人","零余人",分别是什么?区别在什么地方?
  1. 答:1、多余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2、局外人
    局外人’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3、零余人
    零余人”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区别点:
    1、“多余人”有心有力,却无心与上结交,无力替下担忧;
    2、“局外人”置身事外之人,也是置身世外之人。
    3、“零余人”则是有心无力之人。
    扩展资料:
    外国文学史是以介绍外国文学发展主要历程为目标的普及性文学史话,内容包括外国文学的各个主要发展阶段,评价了各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文学流派以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并穿插对外国历史文化的介绍描写。
    《外国文学史》是一套立体化教材,由纸质教材和配套的《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光盘)组成。也是作者主持的广东省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立体化教材建设内容。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2. 答:“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局外人’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零余人”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区别在于:‘多余人’有心有力,却无心与上结交,无力替下担忧;‘局外人’置身事外之人,也是置身世外之人。‘零余人’则是有心无力之人。
  3. 答:呵呵,08级的吧,加油考试吧,大家与你同在。其实安军兄出的东西在课本上都能找到的,只是需要自己总结。
问:请高手出招!!无限感激!
  1. 答: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零余者,亦称"多余的人"或"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早的零余者形象是普希金《叶甫盖尼o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而零余者这一称谓的流行,主要是在屠格涅夫的《零余者的日记》出版之后。而郁达夫在作品中提供给我们的零余者形象,与屠格涅夫笔下的俄国零余者相比,更具有现代人的特点。首先他不是贵族,不但没有祖传的家业,而且连安宁的清贫生活也难以维持;再者他的孤独与苦闷不是缺乏生活目的,而是与整个社会的对立,来自于他明确的生活目的不能实现。此外,也更具悲剧色彩,态度偏激,行动狂热,没有俄国零余者的贵族气。如果说,俄国零余者形象是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产物,那末,郁达夫作品的零余者形象则是平民阶级走向觉醒的结果。
    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死”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和《南迁》中的“他”,《银灰色的死》中"伊人“,心中交织着个人积郁和民族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孤凄悲凉,强烈地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白哦县出某种变态的心理。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时时为自身的茕茕孓立,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境遇深感痛苦,他们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他们纤敏柔弱的气质赋予了形象相当深厚的感伤色彩。
  2. 答:天啦,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求教?太懒了点吧
  3. 答:你可以去网站直下载文章啊.
问:分析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和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
  1. 答: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死”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和《南迁》中的“他”,《银灰色的死》中"伊人“,心中交织着个人积郁和民族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孤凄悲凉,强烈地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白哦县出某种变态的心理。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时时为自身的茕茕孓立,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境遇深感痛苦,他们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他们纤敏柔弱的气质赋予了形象相当深厚的感伤色彩。
    鲁迅小说中出现的知识分子,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属于封建教育制度产物的知识分子,如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四铬(《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孔乙己和陈士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四铬和高尔础都是封建主义的伪善者和卫道者。鲁迅擅长有我、小事件来展现大的社会问题,他的剖析、批判、同情,最能切中要害,笔锋直指生产国民劣根性的根源——封建思想、文化体制,发人深思。不同于孔乙己的另一类是接受过新思潮洗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初中阶段接触不多)他们曾沉浮在时代长河中鼓浪前进,然而在风回浪转时期却弄的遍体鳞伤,乃至被侵蚀的变形。如《伤逝》中一对青年知识分子勇敢地冲出旧家庭,可眼光仅局限于小家庭的安宁与幸福,失去了社会解放的大目标,既无力抵抗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之花也渐凋零,只能回到旧家庭中默默死去,正如孔乙己已在人们冷漠、嘲弄的眼光下离开、死去。
零余者和多余人的论文选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