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阻燃PET的研究与应用

增强阻燃PET的研究与应用

一、增强、阻燃PET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雷明辉,针涛[1](2021)在《复配成核剂对玻纤增强阻燃PET性能及加工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按有机成核剂配无机成核剂配结晶促进剂的复配思路,将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PX220)及低熔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30-4)引入成核剂体系,制备了玻纤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重点分析了制备材料的基础物性及加工性。结果表明,PX220作为结晶促进剂,能加速材料结晶。添加10%的低熔点PET,有利于材料结晶,同时能改善材料的加工性。从注塑加工条件来看,与玻纤阻燃增强PBT的加工性相近。此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Nan Osil ASD)作为无机成核剂复配使用到玻纤增强阻燃PET材料中,与纳米滑石粉(HTP05)的作用效果接近。

秦瑞红[2](2021)在《石墨烯基聚磷酸铵复合气凝胶阻燃涤纶织物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涤纶(PET)织物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热稳定性、抗变形、耐腐蚀和耐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窗帘及室内装饰等领域。但PET织物属于易燃纤维,极限氧指数(LOI)仅为21%左右,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致命烟气和大量熔滴,因此研发高效环保的阻燃PET织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炭-石墨烯气凝胶(GA)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改性,进一步构筑GA基聚磷酸铵(APP)(GA-APP)一体化复合气凝胶阻燃剂,实现了PET织物的高效阻燃与抑烟。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考察单一的GA对PET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以还原自组装的方法制备GA,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TG)对GA的形貌、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继而通过水热还原法将GA应用在PET织物上,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探讨以优化其结构,通过LOI、垂直燃烧测试以及锥形量热仪(CONE)等方法,探讨了GA含量对PET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石墨烯(GO)浓度为5 mg/m L,GO与抗坏血酸(LAA)的比例为1:6,还原温度为100℃;GA含量为26.3%时,GA/PET织物的LOI值高达32.1%,但未通过垂直燃烧测试的B1等级;在700℃时的残炭量为18.7%,相比纯PET织物提高了50.8%。GA阻燃剂在降低热危害方面效果显着。与纯PET织物相比,GA/PET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从147.55 k W/m2降低到33.49k W/m2,降低幅度达77.3%。总热释放(THR)从3.2 MJ/m2降为1.0 MJ/m2,降低幅度为68.7%,总生烟量(TSP)从0.7 m2降到了0.1 m2,以上结果表明GA对PET织物的阻燃抑烟均有一定的明显改善作用。2.构筑GA-APP一体化复合气凝胶阻燃剂并研究了其对PET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交联剂,通过水热还原法制备了GA-APP一体化复合气凝胶阻燃剂。以PET织物作为材料基底,将GA-APP一体化阻燃剂用于PET织物上,并通过LOI、UL-94、CONE、TG、XPS等手段分析了GA-APP结构对PET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与还原剂LAA的添加量是影响GA-APP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最优工艺参数为GO:APP为2:1,GO:LAA为1:4。与GA/PET织物相比,在阻燃剂相同负载率下,GA-APP/PET织物的LOI值为34.5%,提高幅度为7.5%,且垂直燃烧测试通过了B1等级,GA-APP阻燃剂显着降低了PET织物的PHRR、THR、TSP、产烟速率(SPR)等参数,其中PHRR和THR分别降低了82.8%和75%;TSP值从0.7m2降低到了0.1 m2,GA-APP/PET织物在700℃的残炭量高达28.2%,比纯PET织物和GA/PET织物分别提高了128%和50.6%,表明GA-APP一体化阻燃剂进一步改善了PET织物的阻燃与抑烟性能。以上分析可知,通过简易可行的水热还原法制备了GA/PET织物,其对降低PET织物的热危害有显着的效果,并将其与APP结合构建的GA-APP一体化复合气凝胶阻燃剂,明显提高了PET织物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抑烟性能,为GA基复合气凝胶阻燃织物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石剑平[3](2021)在《有机功能化金属氢氧化物及本征阻燃聚酯的制备及性能》文中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聚酯。由于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卓越的可纺性和力学性能,使其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在纺织品,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然而PET高度易燃和易产生熔滴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致命缺陷。因此使用阻燃剂赋予聚酯阻燃性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设计制备了有机功能化无机阻燃材料研究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阻燃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羟基乙叉二磷酸(HEDP)通过与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铝(ATH)进行中和反应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磷-铝基阻燃剂(d HA(d表示不同粒径ATH))。d HA参与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酯(EG)的酯化缩聚反应制备得到了不同阻燃剂含量的本征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d HAn PET(n代表不同含量))。利用博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磷-铝基阻燃剂及共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锥形量热仪、氧指数仪考察了所制备本征阻燃PET的性能。结果显示,阻燃剂的引入提高了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其中10HA7PET共聚酯表现出最好的热稳定性,10HA7PET共聚酯的峰值热释放速率(p HRR)、总热释放速率(THR)和一氧化碳峰值释放速率(p COPR)分别下降43%、33.2%和41.5%;极限氧指数(LOI)从24.5%提高到30.5%且UL-94达到V-0等级。2、氢氧化镁(MH)与焦磷酸(PPi)反应合成一种新型磷-镁阻燃剂(PM)。PM作为一种功能单体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接枝到PET聚合物的链上制备得到本征阻燃聚酯;通过博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M及本征阻燃聚酯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UL-94和锥形量热仪考察研究所制备本征阻燃聚酯的阻燃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PM7PET共聚酯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值达到了30.5%,UL-94达到V-1等级。与纯PET相比,峰值热释放速率(p HRR)、一氧化碳(p COPR)和二氧化碳峰值释放速率(p CO2PR)分别下降44.3%、63.2%和37.8%。3、用癸二酸(Sa)对氢氧化镁(MH)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得到一种功能有机镁盐(SM),SM通过共聚引入PET链上制备得到本征阻燃聚酯;通过博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SM及本征阻燃聚酯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氧指数测试仪,UL-94和锥形量热仪对共聚酯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考察了在只有MH存在情况下共聚酯的阻燃性能。表明SM8PET共聚酯的峰值热释放速率(p HRR)、一氧化碳释放速率(p COPR)和二氧化碳峰值释放速率(p CO2PR)分别下降41.2、71.1和32.5%;在低接枝量下UL-94达到V-0等级。

李术[4](2020)在《r-PET/ASA多元共混合金体系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瓶装饮料业的蓬勃发展,盛装饮料的容器多为PET材质吹塑成的瓶体,饮用完饮料后丢弃的PET瓶子造成的废旧塑料急剧增加,而PET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好,短时间内不易降解,从而形成了严重的塑料污染,给社会环境带来了极大污染。PET瓶回收并进行改性再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可以资源回收再利用,符合绿色环保的社会理念。回收的PET瓶体材料,因其结晶缓慢、加工温度范围较窄,导致直接注塑成型加工比较困难,所得产品韧性差、易破裂,没有实用价值。将其与ASA共混制成合金,能有效改善其加工性能,提高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本论文以回收饮料聚酯瓶碎片(r-PET)和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ASA)为基体材料,分别以苯乙烯-马来酸甘共聚物(SMA)、乙烯-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BGMA)、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MSNIP)等为相容剂,制备r-PET/ASA合金材料。利用DSC法对合金的相容性和结晶性能进行评价,用SEM法对r-PET/ASA合金试样断面结构以及其两相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注塑标准测试样条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探讨了不同配方组成对合金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使用螺杆直径为35mm、长径比为44:1的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了r-PET/ASA合金材料。试验选用SMA、EBGMA和MSNIP等作为相容剂添加到r-PET/ASA体系中,对原体系进行增容改性。结果显示,以MSNIP为相容剂,添加比例为5%,加入到r-PET与ASA比例为30:70的合金当中,合金的相容性好,表征合金韧性的缺口冲击性能指标达到15k J/m2。在此基础上,对合金的阻燃进行了研究,通过加入溴系阻燃剂,产品达到环保阻燃V-0级别,合金经过耐酸、碱等化学试剂测试后的性能变化小于5%,耐漏电起痕指数大于500V。通过在生产车间分别使用螺杆直径为50mm和65mm、长径比均为44:1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放大试验,产出的r-PET/ASA合金性能和直径为35mm、长径比为44:1的双螺杆小试验机台得出的性能吻合度大于90%。由此可以证明r-PET/ASA合金的批量生产可行性高,且有较大的实际应用推广价值。r-PET/ASA合金典型应用领域为电子电器,阻燃、非阻燃r-PET/ASA合金与拟替代产品的差价为3000~10000元/吨,经济效益明显。r-PET/ASA合金为PET瓶回收并进行改性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方案,保护环境,且产生经济效益。

李灯辉[5](2020)在《发泡PET的阻燃及扩链改性研究》文中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但由于其易燃,熔体强度低,很难制得阻燃发泡材料。本文选用微胶囊包覆红磷(P)、二乙基次磷酸铝(ADP)、聚磷酸酯类阻燃剂(DH260)三种阻燃剂对PET进行阻燃改性。并研究扩链剂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阻燃剂DH260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制备具有高熔体强度的阻燃PET。1、利用极限氧指数仪、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旋转流变仪研究三种阻燃剂及其含量对PET阻燃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磷和ADP的添加量大于等于5%,均可以通过UL94V-0级测试,DH260在含量大于10%时可以通过UL94V-0级测试,其中红磷阻燃PET未有熔滴,ADP和DH260均有熔滴现象产生;红磷和ADP在含量为10%时,极限氧指数可以达到36.7%和34.5%,DH260在15%含量时达到32.2%,均能满足难燃材料的要求。通过流变性能的对比,三种阻燃剂添加量为10%的情况下,ADP和红磷均使PET的黏度降低,DH260在10%含量时可以使得PET的黏度增加,最高可以达到1053.2Pa·s,相比纯料提高134%。2、将扩链剂PMDA和阻燃剂DH260联用,通过改变两种添加剂的配比,以及控制干燥条件的不同,研究DH260对PET扩链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H260吸水性极强,在实验前需要保证物料的充分干燥,在真空干燥箱中95℃烘干24h,熔融加工前,DH260的含水率应低于500ppm;阻燃剂的加入会抑制PET的扩链过程,因此,添加阻燃剂时,需增加扩链剂PMDA的用量以达到发泡要求所需要的熔体粘弹性,阻燃剂DH260添加量为10%时,扩链剂用量需提高50%。3、对高粘度的阻燃PET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进行热性能分析,选用不同的发泡温度进行间歇发泡实验。结果表明,在阻燃剂10%的含量下,随着PMDA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拓宽阻燃PET的发泡温区,在PMDA添加量0.6%,压力为10Mpa,发泡温度为240℃的情况下,发泡倍率可达37.3倍。

王雨霏[6](2020)在《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及其燃烧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涤纶(PET)织物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涤纶织物的易燃性也使其在使用中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虽然对于阻燃涤纶织物的研究已经有了丰富的成果,但仍然面对着环境友好和其他性能下降等许多问题。本文选择了简单高效的涂层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了阻燃后整理,通过几种不同环保高效涂层的制备,提高涤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同时,也解决了涤纶织物吸湿性差、易产生静电、易受污染等问题,进一步扩展了涤纶织物的应用领域,并且对不同涂层涂覆后的涤纶织物的阻燃机理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性丙烯酸乳液配方涂层。用自制硅溶胶对阻燃剂聚磷酸铵进行原位包覆,与三聚氰胺复配得到阻燃丙烯酸涂层,涂覆到涤纶织物表面。使用Si-APP为17wt%和MEL为5wt%的涂层溶液,增重为52.2wt%时PET织物的LOI从18.9提升至26.2,损毁长度减至10cm以内。硅溶胶中的硅烷偶联剂有效改进了阻燃剂与基体和丙烯酸间的相容性,提高了涤纶织物的机械性能。同时,硅溶胶和磷氮阻燃剂协同发挥阻燃作用,涤纶涤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由416.1kw/m2降低至217.6 kw/m2,增强了涤纶织物的热稳定性。硅溶胶在高温下形成的无机层覆盖在炭层表面提高炭层的稳定性。第二部分中利用生物质聚电解质壳聚糖、海藻酸凝胶和一维的无机纳米材料海泡石,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得到阻燃涤纶织物。通过表征测试结果得知,自组装涂层的涤纶织物具有优秀的成炭性,700℃下残炭量可达24.0%;同时,1wt%电解质浓度、9BL时涤纶织物的LOI由19.1提升到了 27.4;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分子链上的羧基、羟基使体系得到了良好的成炭能力,也释放出H2O和NH3在气相辅助阻燃,无机的海泡石穿插在炭层中起到了绝热和增强炭层的作用,有效的阻止和延缓了自组装涂层涤纶织物被点燃和燃烧,抑制了熔滴的产生。这些极性基团的引入也提高了涤纶织物的吸湿性和抗静电能力。另外自组装涂层的阻燃涤纶织物也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在40℃水中浸泡1h后依旧有很好的阻燃能力,LOI可达到25.0。第三部分中将海藻酸钠作为涂层剂和成炭剂,以海藻酸钠、聚磷酸铵、硅溶胶和长链硅烷偶联剂组成阻燃超疏水功能的复合涂层。涂覆阻燃涂层后涤纶织物的LOI提升至30.3,熔滴完全消失,损毁长度也减少至5.6cm左右,阻燃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除此外,阻燃超疏水涂层使涤纶织物的水接触角达到151°,成为超疏水涤纶织物,水滴可以在织物的表面自由滚动,不沾湿也不污染织物,拥有了优异的拒水自清洁能力。涂层后织物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好,可用于分离有机溶剂和水溶液。阻燃超疏水复合涂层的构建使涤纶织物的使用领域、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提高。

武军[7](2020)在《含磷阻燃剂在聚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强度高、耐热性好、耐溶剂、渗透率低、透明度高等优异特性,大量应用于纤维、薄膜、工程塑料等领域。其易燃性限制了在一些特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提高PET材料的阻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上缺少可熔融、分散性好、相容性好、阻燃效率高、熔体粘度影响小的共混阻燃聚酯材料。本论文针对阻燃聚酯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几种有机磷阻燃剂在聚酯中的应用技术。本文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以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选择高粘度PET作为载体树脂,分别以1,2-双(二苯基膦氧基)乙烷(EDPO)、1,4-双(二苯基膦氧基)丁烷(BDPO)、6,6-(1,2-苯乙基)双-6H-二苯并[c,e][1,2]草酰磷(HTP-6123)、聚苯基膦酸二苯砜酯(PSPPP)为阻燃剂制备阻燃聚酯母粒,探索了不同阻燃剂含量和加工温度对阻燃母粒挤出成条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双螺杆机挤出工艺参数。制备了 EDPO、BDPO、HTP-6123三种添加型阻燃剂改性的阻燃聚酯,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和垂直燃烧试验研究对比了三种阻燃PET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阻燃剂的引入明显改善了聚酯的阻燃性能,添加2%阻燃剂时PET/EDPO-2,PET/BDPO-2,PET/HTP-2样品的有焰时间由纯PET的燃烧完全无等级分别缩短至1.6s,2.3s,2.0s;当阻燃剂的添加量为12 wt%时,PET/EDPO-12,PET/BDPO-12,PET/HTP-12样品垂直燃烧测试都达到了 V-O级,LOI值也分别为31.2%,32.7%和32.4%,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通过氮气氛围下的热重分析(TGA)表明,加入5800 mg/kg含量磷元素的阻燃PET初始分解与纯PET无明显变化,残炭均有明显增加,PET/HTP的残炭最多。通过锥形量热(CCT)和扫描电镜(SEM)对阻燃改性PET的燃烧行为和残炭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阻燃剂主要通过气相阻燃起作用,其中HTP-6123还有相对较强的固相阻燃作用。通过熔融指数法测试了阻燃剂的加入对阻燃改性PET熔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阻燃PET的熔融指数明显增加,PET/HTP熔融指数最大,PET/BDPO体系的熔融指数最小,说明BDPO阻燃剂对聚酯熔体粘度的影响最小,HTP-6123阻燃剂对聚酯熔体粘度影响最大。测试了所制备阻燃母粒的应用性能,对比测试了添加方式的改变对阻燃性能、熔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添加阻燃剂制得的阻燃聚酯相比,以阻燃母粒的方式制备的阻燃聚酯,在相同的阻燃剂含量下具有更高的LOI值和更低的熔体流动性。其中BDPO阻燃聚酯达到了与市场中的反应型CEPPA阻燃共聚酯相似的熔体流动性。尝试将EDPO、BDPO和HTP-6123三种阻燃剂用于玻纤增强聚酯PET及PBT体系中。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引入可以提高PET和PBT的阻燃性能,相比玻纤增强PBT,阻燃剂在玻纤增强PET中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研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化的主要原因是三种阻燃剂的分解温度与聚酯的热分解温度不匹配造成的;根据耗氧量原理计算,PET和PBT的燃烧热分别为21.83kJ/g和24.77kJ/g,PBT的燃烧热比PET的高13.5%,这也是造成PBT比PET更难阻燃的原因之一。

高芸[8](2020)在《烷基次磷酸盐在PET中热降解行为及阻燃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一种半结晶热塑性聚酯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及耐疲劳性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及机械等领域。但PET本身易燃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PET在具有燃烧安全性要求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对PET材料的阻燃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采用课题组自制的两种含P-C键的阻燃剂—二异丁基次磷酸铝(APBA)和苯乙基桥链DOPO(DIDOPO)对PET材料进行阻燃改性,重点研究了APBA/DIDOPO复配阻燃剂对PET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流变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协效阻燃作用机理,并对比研究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与市售OP1230阻燃PET材料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及机理的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阻燃PET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PET/APBA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流变行为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5%的APBA可使复合材料阻燃等级达UL-94 V-0级,LOI值高达32%,复合材料熔滴减缓。TG、TG-IR、SEM和XPS等测试表明:APBA的加入会促进PET复合材料在燃烧时形成结构致密、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炭层,起到隔热隔氧以及抑制可燃物挥发的作用,阻燃作用显着。同时PET/APBA材料会受热裂解生成含磷自由基和不可燃气体,有效的发挥自由基淬灭和稀释可燃气体密度的作用,减缓燃烧的进行,故APBA可在凝聚相和气相发挥阻燃作用,以凝聚相阻燃为主、气相阻燃为辅。2.通过研究PET/DIDOPO及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流变行为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1)添加12.5%的DIDOPO可使复合材料阻燃等级达UL-94 V-0级,LOI值与PET相比增加了56.87%。热降解行为分析表明,PET/DIDOPO复合材料受热降解会生成DOPO衍生物的含磷自由基,与PET燃烧过程生成的自由基发生自由基终止反应,缓解燃烧的进行,但降解后仅剩余少量残炭,阻隔作用欠佳。故DIDOPO在PET中阻燃时固相阻燃作用较弱,主要表现为气相阻燃机理。(2)当复合阻燃剂总添加量为10%,APBA与DIDOPO复配比例为1:2时,复合材料阻燃等级可通过UL-94 V-0级,LOI值提高至30.6%。热降解行为分析可知,复配体系残炭量较高,表现出更好的阻隔保护作用,且受热降解会生成DOPO衍生物和二异丁基次磷酸衍生物的自由基,淬灭PET燃烧过程生成的自由基。因此,复配阻燃PET复合材料既保持了APBA较好的成炭保护作用,又具备DIDOPO优异的气相阻燃作用,表现出良好的协效阻燃作用,阻燃效果明显。3.通过对比研究PET/APBA/DIDOPO和PET/OP1230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流变行为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APBA/DIDOPO阻燃剂能够在10%的添加量下使PET复合材料通过UL-94 V-0级别,表现出较高的阻燃效率。流变测试结果表明,OP1230能使复合材料黏度增加,熔滴受到抑制,而APBA/DIDOPO的加入使复合材料黏度降低,熔滴增多,但熔滴可带走火焰和热量,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降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阻燃体系都会使PET的热降解温度提前,但均能明显增加燃烧后的残炭量。在固相阻燃方面,PET/APBA/DIDOPO的成炭能力优于PET/OP1230,阻隔保护作用更明显。在气相阻燃方面,PET/APBA/DIDOPO复配阻燃体系受热降解时会释放出含磷化合物或基团,气相阻燃作用进一步增强,而PET/OP1230受热时却几乎没有含磷物质的逸出,气相抑制作用有限,表明APBA/DIDOPO复配体系具有更优异的阻隔保护和气相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协效阻燃作用,是一个较理想的高效阻燃体系。

钟硕圃[9](2021)在《抗熔滴PET基/液晶共聚酯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ET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纺性,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但其易燃的特点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不仅拥有优异的热学、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而且具有本征型阻燃抗熔滴的特点,将TLCP与PET共聚有望获得兼具本征型阻燃和热学、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液晶共聚酯。本文将PET与不同的聚芳酯液晶基元单体,如4-对羟基苯甲酸(HBA)、2-羟基-6-萘甲酸(HNA)、4,4’-二羟基联苯(BP)、1,4-对苯二甲酸(TA)、2,6-萘二甲酸(NDA)等进行熔融共聚,通过优选组成、比例、反应条件,获得一系列高性能新型阻燃液晶共聚酯。由于该共聚酯无需添加商业化的阻燃剂,避免了高含量阻燃剂导致聚酯体系力学性能降低、易熔滴等情况的发生。上述聚芳酯液晶基元单体来源广泛、便宜易得,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该新型共聚改性聚酯体系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液晶组分和PET组分的摩尔比例均为60/40的四种热致液晶共聚酯HBA/PET 60/40、HBA/HNA/PET42/18/40、HBA/BP/TA/PET 36/12/12/40、HBA/BP/TA/NDA/PET36/12/9/3/40,并通过热重分析法(TGA)、流变测试和微量热法(MCC)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单体组成对共聚酯热学性能、流变性能、阻燃性能以及其它综合性能的影响。TGA结果显示四种热致液晶共聚酯的600℃残留量Yc@600℃和热分解5%温度Td5%能达到37%和405℃,说明液晶链段的存在能有效提高共聚酯的热稳定性;流变结果表明合成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在370℃恒温60 min后仍保持了较高的复数粘度(>105 Pa·s),能极大地提高材料的抗熔滴性;MCC结果表明含液晶组分的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能从664.7 W·g-1降到141.8 W·g-1,能够延缓材料燃烧形成火灾的过程。(2)以HBA、BP、TA、NDA作为液晶聚芳酯(LCP)组分,通过熔融缩聚合成LCP组分和PET组分的摩尔比例不同的共聚酯LCP/PET40/60、LCP/PET 50/50、LCP/PET 60/40、LCP/PET 70/30和LCP,并用热重分析法(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微量热法(MCC)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LCP组分含量对其热学性能、微观形貌、阻燃性能以及其它综合性能的影响。TGA结果表明LCP含量的增加能改善共聚酯LCP/PET的热稳定性;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LCP组分含量增加有利于共聚酯LCP/PET微纤结构的形成,而少量微纤结构能够提高共聚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共聚酯LCP/PET的最大释放速率随着LCP组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抗熔滴性能测试中LCP/PET 40/60、LCP/PET 50/50、LCP/PET 60/40和LCP/PET 70/30无熔滴产生,说明共聚酯LCP/PET在抑制热量释放速率和抗熔滴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陈进[10](2020)在《PET基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合物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由于主要组成元素是C、H、O三种元素,所以大部分聚合物都易于燃烧,极限氧指数都小于2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重要的工程塑料之一,主要应用在纤维、电子产品元件、汽车内部零配件、包装材料等领域,由于其易燃的特性,对其阻燃研究很有必要。此外,PET不导电,绝缘能力强,其作为工程材料使用时容易产生大量静电荷,不仅容易导致电子元器件失灵或报废,甚至会引起火灾以及爆炸等事故。有鉴于此,PET的阻燃和抗静电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工作开展了PET复合改性研究,探索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抗静电性能、结晶性能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等,并提出了优化的设计配方和制备工艺。首先,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ET/MCA(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复合材料,研究MCA的添加量以及粒径尺寸对PE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流变行为、阻燃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CA加入后,导致PET大分子链在剪切过程中链段运动受阻,使得复数粘度显着增加。MCA具有气相阻燃作用,使复合材料氧指数显着升高,热释放总量降低,而且MCA可以促进聚酯在分解过程中形成炭层,使复合材料的最大分解速率降低,然而MCA加入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有所下降。随着MCA粒径尺寸减小,其在基体中分布更为均匀,可以降低填料对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此外,适量的MCA具有异相成核作用,能够促使PET结晶度升高。其次,将无卤阻燃剂MPP(密胺焦磷酸盐)和ZB(硼酸锌)复配进行改性,制备PET阻燃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尽管ZB和MPP都有阻燃效果,但ZB作为阻燃剂单独使用时效果不佳,当与MPP复配使用,呈现良好的阻燃效果。而且ZB和MPP均能很好地促进复合材料成碳,当ZB与MPP复配加入对热稳定性的提高效果要优于单独加入时的效果。单独加入MPP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损害较大,通过ZB与MPP复配则可以显着地降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相比MPP,ZB可以提高复合材料中PET的结晶度和初始结晶温度,更有助于促进PET结晶。最后,以阻燃剂ADP(二乙基次磷酸铝)和导电Fe粉复配进行改性,制备PET抗静电阻燃复合材料。研究表明:Fe粉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率,随着Fe粉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能力增强;此外,Fe粉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导电率,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绝缘性,使复合材料呈现抗静电性。当Fe粉与ADP复配使用时,Fe粉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但ADP使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略有下降。添加ADP后,复合材料的HRR值和THR值均明显降低,LOI最大值达到36%,UL-94测试达到V-0级,说明ADP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难燃程度,当与Fe粉复配时,Fe粉不仅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还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成碳率。

二、增强、阻燃PET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强、阻燃PET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复配成核剂对玻纤增强阻燃PET性能及加工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1.3 试样制备
    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成核剂体系的阻燃PET材料的物性分析
    2.2 不同成核剂体系的阻燃PET材料的加工性
3 结论

(2)石墨烯基聚磷酸铵复合气凝胶阻燃涤纶织物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 T
第1章 绪论
    1.1 涤纶阻燃现状的研究
        1.1.1 涤纶的分子结构及火灾危害
        1.1.2 涤纶的阻燃剂分类
        1.1.3 涤纶的阻燃方法
        1.1.4 涤纶的阻燃机理
    1.2 聚磷酸铵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1.2.1 聚磷酸铵的概述
        1.2.2 聚磷酸铵的阻燃研究现状
    1.3 石墨烯气凝胶阻燃的研究进展
        1.3.1 石墨烯气凝胶的概述
        1.3.2 石墨烯气凝胶的阻燃研究现状
    1.4 复合碳气凝胶阻燃的研究进展
        1.4.1 复合碳气凝胶的概述
        1.4.2 复合碳气凝胶的的阻燃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GA/PET织物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2.2.2 GA/PET织物的制备
        2.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GA的微观形貌
        2.3.2 GA的分子结构
        2.3.3 GA的热稳定性
        2.3.4 GA的结构与织物阻燃性能的关系
        2.3.5 GA的负载量与织物阻燃性能的关系
        2.3.6 GA/PET织物的热稳定性分析
        2.3.7 GA/PET织物的残炭结构分析
        2.3.8 GA/PET织物的阻燃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GA-APP/PET织物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3.2.2 GA-APP/PET织物的制备
        3.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GA-APP的微观形貌
        3.3.2 GA-APP的分子结构
        3.3.3 GA-APP的热稳定性
        3.3.4 GA-APP的结构与织物阻燃性能的关系
        3.3.5 GA-APP的负载量与织物阻燃性能的关系
        3.3.6 GA-APP/PET织物的热稳定性分析
        3.3.7 GA-APP/PET织物的残炭结构分析
        3.3.8 GA-APP/PET织物的阻燃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有机功能化金属氢氧化物及本征阻燃聚酯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阻燃材料
    1.2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与机理
        1.2.1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
        1.2.2 聚合物的燃烧机理
    1.3 聚合物的阻燃机理
        1.3.1 气相阻燃
        1.3.2 凝固相阻燃
        1.3.3 中断热交换
    1.4 阻燃剂的添加方式及分类
        1.4.1 阻燃剂的添加方式
        1.4.2 阻燃剂的分类
    1.5 阻燃聚酯(PET)的研究进展
        1.5.1 聚酯(PET)的结构与性能
        1.5.2 阻燃聚酯(PET)复合材料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1-羟乙叉-1,1-二膦酸改性氢氧化铝及本征阻燃 PET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功能无机阻燃剂(HA)的制备
        2.2.3 本征阻燃PET的制备
        2.2.4 测量和表征方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有机-无机杂化阻燃剂(HA)及共聚酯的结构表征
        2.3.2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2.3.3 热稳定性分析
        2.3.4 阻燃性能和抑烟性
        2.3.5 残碳分析
        2.3.6 力学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磷镁型阻燃剂的制备及本征阻燃 PET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PM的制备
        3.2.3 本征阻燃PET的制备
        3.2.4 测量和表征方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有机-无机杂化阻燃剂(PM)及共聚酯的结构表征
        3.3.2 共聚酯的熔化行为,结晶度和热稳定性
        3.3.3 阻燃性能和抑烟性
        3.3.4 阻燃机制
        3.3.5 机械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机镁盐阻燃剂的制备及本征阻燃PET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有机-无机阻燃剂(SM)的制备
        4.2.3 本征阻燃PET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有机镁盐(SM)的结构表征
        4.3.2 SM_8PET共聚酯的结构分析
        4.3.3 SA,MH和 SM及 SMNPETS共聚酯的热稳定性
        4.3.4 PET和 SMNPETS共聚酯的阻燃性和抑烟性
        4.3.5 阻燃机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4)r-PET/ASA多元共混合金体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r-PET树脂和ASA树脂概述
        1.1.1 r-PET树脂及其回收处理
        1.1.2 ASA树脂及其改性
    1.2 高分子合金技术概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r-PET/ASA合金的制备
    引言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试样制备
        2.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r-PET/ASA简单共混物分析
        2.2.2 相容剂对r-PET/ASA共混物的影响
        2.2.3 合金配比对r-PET/ASA共混物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PET/ASA合金的阻燃改性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样制备
        3.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阻燃r-PET/ASA合金的阻燃分析
        3.2.2 阻燃r-PET/ASA合金的物理性能分析
        3.2.3 阻燃r-PET/ASA合金的优势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PET/ASA合金的放大量产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试样制备
        4.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挤出机台的影响
        4.2.2 挤出工艺的影响
        4.2.3 经济效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发泡PET的阻燃及扩链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概述
    1.2 PET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1.2.1 阻燃剂的分类
        1.2.2 磷系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1.2.3 含磷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3 PET扩链改性研究进展
        1.3.1 PET扩链改性机理
        1.3.2 扩链剂的分类
    1.4 PET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1.4.1 超临界流体发泡成型机理
        1.4.2 超临界流体发泡成型工艺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PET阻燃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实验设备
        2.2.3 反应加工过程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垂直燃烧数据分析
        2.3.2 极限氧指数(LOI值)分析
        2.3.3 阻燃剂改性PET流变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H260对PET扩链反应的影响规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主要实验设备
        3.2.3 反应加工过程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干燥条件对阻燃剂的影响
        3.3.2 阻燃剂含量对PET扩链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3.3.3 扩链剂含量对PET阻燃剂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阻燃剂和扩链剂对PET结晶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实验设备
        4.2.3 反应加工过程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阻燃剂含量对PET扩链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
        4.3.2 扩链剂含量对PET阻燃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阻燃PET发泡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主要实验设备
        5.2.3 反应加工过程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阻燃改性PET分子链结构分析
        5.3.3 阻燃PET发泡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6)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及其燃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纺织品及其阻燃机理
    1.2 涤纶织物
        1.2.1 涤纶的结构与性能
        1.2.2 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工艺
    1.3 织物的涂层改性
        1.3.1 传统阻燃涂层
        1.3.2 层层自组装涂层
        1.3.3 溶胶-凝胶涂层
        1.3.4 生物基高分子涂层
        1.3.5 多功能阻燃织物
    1.4 海藻酸钠
        1.4.1 结构与性能
        1.4.2 阻燃机理
        1.4.3 在阻燃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5.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相关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硅包覆聚磷酸铵及阻燃丙烯酸涂层涤纶织物的制备
        2.2.2 层层自组装涤纶织物的制备
        2.2.3 阻燃超疏水涂层涂覆涤纶织物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及表征
        2.3.1 织物增重率(W-G)的测定
        2.3.2 极限氧指数测试(LOI)
        2.3.3 垂直燃烧测试(Vertical burning test)
        2.3.4 锥形量热测试(CONE)
        2.3.5 红外分析(FTIR)
        2.3.6 热失重分析(TGA)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8 力学性能测试
        2.3.9 抗静电性测试
第三章 硅包覆聚磷酸铵及水性丙烯酸涂层涤纶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硅包覆聚磷酸铵(Si-APP)的合成和表征
        3.2.1 红外分析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3 水性丙烯酸涂层涤纶织物
        3.3.1 燃烧性能分析
        3.3.2 锥形量热分析
        3.3.3 残炭形貌分析
        3.3.4 热稳定性分析
        3.3.5 力学性能分析
        3.3.6 残炭红外分析
        3.3.7 燃烧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层自组装涤纶织物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亲水性变化分析
    4.3 燃烧性能分析
    4.4 热稳定性分析
    4.5 微观形貌分析
    4.6 残炭形貌分析
    4.7 耐水性分析
    4.8 残炭红外分析
    4.9 抗静电性分析
    4.10 阻燃机理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阻燃超疏水涂层涤纶织物的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力学性能
    5.3 锥型量热分析
    5.4 残炭形貌分析
    5.5 红外分析
    5.6 燃烧性能分析
    5.7 热稳定性分析
    5.8 残炭红外分析
    5.9 抗静电性分析
    5.10 接触角分析
    5.11 自清洁性分析
    5.12 油水分离性分析
    5.13 涂层耐久性分析
    5.14 阻燃机理分析
    5.1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7)含磷阻燃剂在聚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阻燃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1.3 聚合物燃烧与阻燃机理
    1.4 聚酯的无卤阻燃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原料的真空干燥
    2.4 阻燃母粒的制备过程
    2.5 阻燃聚酯材料的制备过程
    2.6 性能测试与表征
3 阻燃聚酯母粒的制备工艺条件筛选
    3.1 阻燃剂加入量对聚酯母粒挤出性能的影响
    3.2 加工温度对聚酯母粒挤出稳定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性能对比测试及阻燃机理分析
    4.1 阻燃性能对比
    4.2 热稳定性能对比
    4.3 燃烧行为对比
    4.4 残炭对比
    4.5 熔融指数法测定聚酯熔体流动性对比
    4.6 析出及腐蚀性能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阻燃玻纤增强聚酯的初步探索
    5.1 玻纤增强聚酯的阻燃性能
    5.2 玻纤增强PET/PBT的阻燃差异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烷基次磷酸盐在PET中热降解行为及阻燃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ET的基本简介
        1.1.1 PET的性能及应用
        1.1.2 PET的热降解行为和燃烧性能
        1.1.3 PET材料阻燃研究进展
    1.2 烷基次磷酸盐及其复配体系
    1.3 烷基次磷酸盐及其复配阻燃体系在聚酯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立题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文的立题思路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阻燃PET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4.1 垂直燃烧测试(UL-94)
        2.4.2 极限氧指数(LOI)
        2.4.3 旋转流变仪
        2.4.4 热重分析(TG)
        2.4.5 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TG-IR)
        2.4.6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
        2.4.7 扫描电镜(SEM)
        2.4.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4.9 拉曼光谱(Raman)
        2.4.10 微型量热仪
第三章 APBA阻燃PET复合材料热降解行为及阻燃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PET/APB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分析
    3.3 PET/APBA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3.4 PET/APB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3.5 PET/APBA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分析
    3.6 PET/APBA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气相产物研究
    3.7 PET/APBA复合材料的热裂解产物研究
    3.8 PET/APBA复合材料的固相产物分析
    3.9 PET/APBA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PBA/DIDOPO协效阻燃PET复合材料热降解行为及阻燃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及阻燃性能研究
        4.2.1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分析
        4.2.2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4.2.3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4.2.4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分析
        4.2.5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气相产物分析
        4.2.6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热裂解行为分析
        4.2.7 PET/DIDOPO复合材料固相产物的分析
        4.2.8 PET/DIDOPO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分析
    4.3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热降解行为和阻燃性能的研究
        4.3.1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4.3.2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分析
        4.3.3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性能研究
        4.3.4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分析
        4.3.5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气相产物研究
        4.3.6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热裂解行为分析
        4.3.7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固相产物分析
        4.3.8 PET/APBA/DIDOPO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PBA/DIDOPO复配阻燃与OP1230 阻燃PET材料的性能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PET/OP1230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5.3 PET/APBA/DIDOPO与 PET/OP1230 热降解行为及阻燃性能对比
        5.3.1 PET/APBA/DIDOPO与 PET/OP1230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对比
        5.3.2 PET/APBA/DIDOPO与 PET/OP1230 复合材料流变行为对比
        5.3.3 PET/APBA/DIDOPO与 PET/OP1230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对比
        5.3.4 PET/APBA/DIDOPO与 PET/OP1230 热降解活化能对比
        5.3.5 PET/APBA/DIDOPO与 PET/OP1230 热降解气相产物对比
        5.3.6 PET/APBA/DIDOPO和 PET/OP1230 的阻燃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抗熔滴PET基/液晶共聚酯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阻燃PET概述
        1.2.1 阻燃机理
        1.2.2 阻燃PET改性方法
        1.2.3 PET阻燃剂研究进展
        1.2.4 新型PET阻燃抗熔滴改性体系
    1.3 热致液晶聚芳酯概述
        1.3.1 热致液晶聚芳酯简介
        1.3.2 TLCP发展历程及其商业化产品
        1.3.3 TLCP合成单体
        1.3.4 TLCP制备方法
        1.3.5 TLCP在 PET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热致液晶共聚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测试表征仪器
        2.2.3 原料的NMR 测试和FTIR 测试
        2.2.4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制备
        2.2.5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学性能测试
        2.2.6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广角粉末X射线衍射(WAXD)测试
        2.2.7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台偏光显微镜(POM)表征
        2.2.8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动态流变性能测试
        2.2.9 热致液晶共聚酯薄膜的制备
        2.2.10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2.2.11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力学性能测试
        2.2.12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极限氧指数(LOI)测试
        2.2.13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微量热(MCC)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的结构和纯度分析
        2.3.2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学性能
        2.3.3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结晶性能
        2.3.4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液晶性
        2.3.5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流变性能
        2.3.6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微观形貌
        2.3.7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力学性能
        2.3.8 热致液晶共聚酯的阻燃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元LCP体系与PET共聚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共聚酯LCP/PET的制备
        3.2.2 共聚酯LCP/PET薄膜的制备
        3.2.3 共聚酯LCP/PET的表征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共聚酯LCP/PET的热学性能
        3.3.2 共聚酯LCP/PET的结晶性能
        3.3.3 共聚酯LCP/PET的液晶性
        3.3.4 共聚酯LCP/PET的流变行为
        3.3.5 共聚酯LCP/PET的微观形貌
        3.3.6 共聚酯LCP/PET的力学性能
        3.3.7 共聚酯LCP/PET的阻燃抗熔滴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PET基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阻燃改性研究
    1.2 PET阻燃改性研究
        1.2.1 PET共混阻燃改性研究状况
        1.2.2 PET共聚阻燃改性研究状况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3.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3.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MCA无卤阻燃PE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PET复合材料的制备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阻燃剂的粒径分布分析
        2.3.2 PET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
        2.3.3 PET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分析
        2.3.4 PE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2.3.5 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2.3.6 PE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MPP/ZB无卤阻燃PE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PET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3.2 PE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3.3 PET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分析
        3.3.4 PE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ADP/FE无卤阻燃抗静电PE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复合材料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4.3.2 PET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分析
        4.3.3 PE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分析
        4.3.4 PE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4.3.5 PET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分析
        4.3.6 PET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增强、阻燃PET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复配成核剂对玻纤增强阻燃PET性能及加工性的影响[J]. 雷明辉,针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1(23)
  • [2]石墨烯基聚磷酸铵复合气凝胶阻燃涤纶织物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 秦瑞红.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有机功能化金属氢氧化物及本征阻燃聚酯的制备及性能[D]. 石剑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r-PET/ASA多元共混合金体系性能研究[D]. 李术.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发泡PET的阻燃及扩链改性研究[D]. 李灯辉.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及其燃烧机制的研究[D]. 王雨霏.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7]含磷阻燃剂在聚酯中的应用研究[D]. 武军.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8]烷基次磷酸盐在PET中热降解行为及阻燃性能的研究[D]. 高芸. 贵州大学, 2020(04)
  • [9]抗熔滴PET基/液晶共聚酯的制备与研究[D]. 钟硕圃. 东华大学, 2021(09)
  • [10]PET基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陈进. 安徽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增强阻燃PET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