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漆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

硅溶胶漆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

一、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蓝鹤隆[1](2012)在《高温红外辐射涂料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种节能涂层材料,高温红外辐射涂料可应用于各种工业炉窑及民用锅炉吸热表面,通过涂层对热辐射吸收率和发射率的提高作用,使炉窑吸热表面及时吸收和激发红外辐射反馈给炉膛加热工件,或通过涂层对热辐射吸收率及导热率的提高作用,使锅炉吸热表面高效吸收热量,并经水冷壁面及时传导给工介水体,实现对设备热效率的改善和提高作用。同时,由于强化了炉膛辐射传热,可改善炉内热场的温度均匀性,使受热体的加热质量得到提高。此外,涂层对炉膛衬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保护作用,可延长炉窑或锅炉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工作量。既往对高温红外辐射涂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涂料组分对涂层发射率的影响方面,尤其是基于理论条件下分析组分元素,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等复配设计对发射率的影响,这对红外辐射涂料节能效果的改善十分重要。但另一方面,高温红外辐射涂料的应用实践表明,涂层的稳定性则是应用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指标。涂层稳定性主要涉及涂层的结合牢度和耐久性,反映的具体现象包括:涂层龟裂、剥落、起泡,涂层对基体的侵蚀等缺陷的产生,以及长时间高温作用下涂层颜色淡化和涂层质量的损失。针对高温红外辐射涂料在应用中出现的这些涂层稳定性问题,本文分析了以高铝质耐火材料为基体,在1400℃高温下,涂层组分Fe2O3、MnO2、CuO等氧化物与这些缺陷的形成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l2O3、ZrO2、TiO2涂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过大,而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形成热应力集中,以及涂层组分随温度变化发生晶型转变引起的“体积效应”产生应力集中,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涂层的龟裂和剥落;当NiO和MnO2等碱性或两性氧化物与磷酸铝铬中游离磷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无法及时、顺利排出时,导致涂层起泡;SiC在1400℃高温作用下,表面难以形成SiO2保护膜,造成SiC因活性氧化产生SiO和CO挥发性气体,引起涂层起泡。通过电子探针的分析发现,熔点较低的氧化物易导致渗透性侵蚀,其中Cu和Mn元素对基体的侵蚀较为明显,热缺陷较多且渗透浓度和深度较大,Fe元素次之;Fe203和Mn02在加热过程中价态变化复杂,且在磷酸铝铬的长时间高温作用下造成涂层产生颜色淡化和涂层质量损失。

王菊线[2](2011)在《钛合金砂型铸造用醇基涂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钛合金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熔融钛液极易与铸型材料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在铸件表面形成气孔及氧化皱皮等现象,严重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本文研制了适合于钛合金砂型铸造用的硅溶胶涂料和醋酸锆涂料,对涂料的悬浮性、透气性、触变性及高温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并经过浇注试验验证涂料的使用效果。对硅溶胶涂料,随着硅溶胶和PVB含量的增加,涂料的粘度、悬浮性及触变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硅溶胶含量增加能有效提高涂层的高温强度,但当其含量超过25%后,由于膜层的收缩开裂影响其高温强度,且透气性也较差;PVB由于在250℃开始挥发分解因此其含量变化对硅溶胶涂料的高温强度和抗裂性影响不是很大;耐火骨料级配能明显改善涂料流变性和触变性,在细粉含量为40%时涂料综合性能最好;通过优化试验最终确定出的硅溶胶涂料配比为氧化锆(325目)60%,氧化锆(1000目)40%,硅溶胶25%,PVB 4%,乙醇110%。对醋酸锆涂料,粘结剂和悬浮剂含量的增大能显着提高涂料的粘度、触变性、悬浮性及涂料的高温强度。当醋酸锆含量超过20%后严重影响涂料的流动性及透气性,烘干抗裂性也变差;大间隙短时间混制得到的涂料涂挂性较好,而小间隙长时间混制得到的涂料强度较大,综合两者优势得到的混制工艺为:磨片间隙40μm,胶磨时间30min。通过优化试验最终确定出的醋酸锆涂料配比为氧化锆(325目)100%,醋酸锆20%, PVB 2%,乙醇120%。

吴力立,张超灿,徐梓晟,邱媛[3](2010)在《硅溶胶/苯丙乳液复合涂膜动态流变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硅溶胶/苯丙乳液复合膜的动态力学性能。以苯丙乳液与硅溶胶复配得到一组稳定的复合体系,分别浇注干燥制备出系列复合膜,通过动态力学温度扫描及蠕变实验研究了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弹性模量及抗蠕变性与硅溶胶用量的关系,发现随体系中硅溶胶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依次提高,其在高温区的弹性模量也逐步增加,抗蠕变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李瑞[4](2009)在《苯乙烯丙烯酸酯/硅溶胶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外墙广泛采用外墙涂料装饰和保护,而我国建筑外墙的保护和装饰材料目前主要采用瓷砖。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是乳液的综合性能差及其建筑外墙涂料存在耐候性差、抗沾污性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本文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溶胶-苯乙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系统地研究了配方的设计以及工艺参数对乳液主要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乳胶粒子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对乳液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将此乳液与纯苯丙乳液、硅溶胶/苯丙共混乳液以及硅溶胶偶联苯丙复合乳液进行比较,着重研究了体系对其涂层耐沾污和抗老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配方设计(1)随着软单体量的增加,乳液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涂层耐水性增加,成膜性下降,表面发粘。当软硬单体比例为2:3时,乳液的粘度最小、粒径较小、固含量较大,Tg=19.6℃;涂膜光泽度最大、吸水率较小。(2)硬单体相对含量越多,体系反应时间越长;硬单体比例越大,涂料涂膜的对比率越好。当两种硬单体比例为3:2时,乳液反应时间最短、粒径较小、光泽度较好。(3)乳液粘度随功能单体量的增加呈锯齿型变化。随AA量的增加,乳胶膜吸水性先降低后增加。当丙烯酸含量为3.0%时,乳液的转化率高、粘度较低、理论Tg相对较高、固含量高、涂膜吸水率最小,且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和化学稳定都很好。(4)硅溶胶比例越大,单体转化率降低得越多,涂膜的泛白时间越短,硬度越大;硅溶胶相对含量过高会引起体系的不稳定。含量为25%时,乳液的稳定性好、单体转化率高、泛白时间长、粒径较小、硬度达5H。硅溶胶含量为25%,(5)复合乳化剂用量增加,反应稳定性提高,粒径减小,凝聚物也大为减少,化学稳定性下降,胶膜的吸水率增加,涂膜泛白且不易成膜。当复合乳化剂总用量为3.2%,A:B=2:1时,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硬度、耐水性,且凝聚率低。(6)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增加,凝聚物增多。当引发剂浓度为0.43-0.47%时,乳液有较高的转化率和聚合稳定性。2、聚合工艺当乳液反应温度为75℃,单体滴加速度为1滴/1s,预乳化阶段的搅拌速度>400r/min,聚合阶段的搅拌速度为320r/min左右,保温回流阶段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左右,反应过程的pH值控制在6-8之间时,用预乳化单体滴加法制得了综合性能较好的乳液,且力学性能也优于共混与共聚乳液。3、乳胶粒子结构及基团表征在低倍TEM下,硅溶胶偶联苯丙复合乳液分散的较均匀;3万倍时,复合乳胶粒子成球形均匀排列,基本形成了一个网络结构;有部分硅溶胶为壳的反相核壳结构粒子生成,且核壳结构随硅溶胶量的变化而变化;FT-IR进一步证明,单体均参与了反应,且复合乳液中出现Si-O-C及Si-O-Si(链状)等特征吸收峰,但仍有游离的Si-OH与Si-(CH3)存在,说明部分硅溶胶与有机聚合物形成了化学键。4、涂料的耐沾污与抗老化性对比硅溶胶-苯乙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涂料的耐沾污性比最好的硅溶胶偶联苯丙乳液提高约10%;综合分析、比较四种涂层体系的抗老化性能,充分说明本试验研制的复合乳液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

赵伟[5](2007)在《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及固态金属颗粒冷却能力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以硅溶胶为粘结剂,氧化锆为耐火材料来制备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金属颗粒作为冷却剂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金属颗粒的冷却能力以及金属颗粒作为辅助冷却剂在定向凝固的液态金属冷却法中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1)以硅溶胶为粘结剂,氧化锆为耐火材料来配制涂料,采用刷涂石墨型芯的方法来制备的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经800℃和1000℃实际浇铸实验,结果证明型芯的强度足够满足实际浇铸要求。(2)型芯制备的工艺为:氧化锆涂料的粉液比1:3.0~3.5,粘度控制为13~20×10-6m2/s,密度2.0~2.5g/cm3;涂层层间干燥参数温度22~25℃,湿度45%~60%;型芯的最佳焙烧工艺为焙烧温度1000℃,保温时间2小时。(3)在金属凝固过程中用固态金属颗粒作为冷却剂能加快金属的冷却速度,用固态金属颗粒作为冷却剂是可行的。(4)熔点低的金属颗粒作为冷却剂的冷却效果优于高熔点的金属颗粒;在加入的冷却剂完全熔化的条件下,加入的金属颗粒越多,金属的冷却速度越快,冷却效果越明显。(5)金属颗粒作为辅助冷却剂应用于液态金属冷却法中,不但能加快金属的冷却速度,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液态金属冷却剂的温度,从而增加液态金属冷却剂的作用时间;而且加入的颗粒越多,金属的冷却速度越快,液态金属冷却剂上升的温度越小,冷却剂的作用时间越长。

陈师[6](2005)在《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硅溶胶、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配以适当的乳化剂和引发剂,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成了高SiO2含量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系统的研究了温度、引发剂、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和SiO2的质量比等因素对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5℃为最佳反应温度;KPS为引发剂,其质量分数为0.14%时,乳液的稳定性最佳;分别以乳化剂A、B和A/B复合乳化剂体系为乳化剂进行实验,以A为乳化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佳;当A质量分数为0.45%~0.7%、单体/SiO2质量比为3时,可制得SiO2质量分数为10%、固含量为40%的复合乳液,且乳液的稳定性达到使用要求;此法制得的复合乳液涂膜的耐水性较共混改性乳液(硅溶胶和纯丙乳液)和普通纯丙乳液涂膜均有显着的提高;TEM图片显示,复合乳液中,硅溶胶粒子是以纳米SiO2粒子存在的,且在复合乳液中比在共混改性乳液(硅溶胶和纯丙乳液)中分散得更均匀,该乳液为真正的纳米复合乳液;激光散射法进一步证明测得复合乳液的粒子粒径在60nm~80nm之间,且分布很窄在0.1左右。

丁国权,王洪基,孙海燕,金东斌[7](2003)在《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着重叙述了耐火材料粉砂粒度分布对涂料及表面涂层性能的影响,耐火材料与硅溶粘结剂的相容性以及制壳工艺对表面涂层和金属渗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恰当地控制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性能,提高精铸表面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二、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红外辐射涂料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红外辐射的理论基础
        1.1.1 红外辐射
        1.1.2 红外辐射的基本规律
        1.1.3 吸收比、反射比和透射比
        1.1.4 普朗克辐射定律
        1.1.5 维恩位移定律
        1.1.6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1.2 红外辐射涂料的应用
    1.3 红外辐射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红外辐射涂料的发展方向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体系设计及表征
    2.1 辐射粉体基料的选择
    2.2 高温粘结剂的选择
    2.3 测试基材的制备
    2.4 材料测试方法
    2.5 实验仪器
第三章 高温红外辐射涂料缺陷的产生机理与分析
    3.1 高温红外辐射涂层龟裂与剥落的研究
        3.1.1 涂层的制备
        3.1.2 涂层的性能与影响因素分析
        3.1.2.1 热膨胀系数对涂层龟裂的影响
        3.1.2.2 晶型转变对涂层龟裂的影响
        3.1.3 解决措施
        3.1.3.1 降低涂层的热膨胀系数
        3.1.3.2 其他解决措施
    3.2 高温红外辐射涂层起泡的研究
        3.2.1 组分与粘结剂反应起泡
        3.2.1.1 氧化镍涂层起泡分析
        3.2.1.2 二氧化锰涂层起泡分析
        3.2.2 碳化硅氧化反应起泡
        3.2.2.1 碳化硅高温氧化原理
        3.2.2.2 碳化硅涂层起泡
        3.2.3 解决措施
    3.3 高温红外辐射涂层对基体侵蚀的研究
        3.3.1 涂层的制备与测试
        3.3.2 涂层的性能与影响因素分析
        3.3.2.1 熔点对渗透深度的影响
        3.3.2.2 其他影响因素
        3.3.3 解决措施
    3.4 高温红外辐射涂层淡化的研究
        3.4.1 二氧化锰的高温淡化
        3.4.1.1 二氧化锰涂层颜色的淡化
        3.4.1.2 二氧化锰涂层的质量损失
        3.4.2 氧化铁的高温淡化
        3.4.2.1 氧化铁涂层颜色的淡化
        3.4.2.2 氧化铁涂层的质量损失
        3.4.3 解决措施
第四章 高温红外辐射涂料的设计实例
    4.1 高温红外辐射涂料的节能机理
    4.2 高温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2)钛合金砂型铸造用醇基涂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钛合金铸造概论
        1.2.1 钛合金铸造工艺特点
        1.2.2 钛合金铸造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铸造涂料概论
        1.3.1 铸造涂料的组成
        1.3.2 铸造涂料的作用及要求
        1.3.3 钛合金铸造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涂料性能测试方法
    2.1 试验用原材料、仪器及设备
        2.1.1 试验用原材料
        2.1.2 试验用仪器及设备
    2.2 涂料性能测试方法
        2.2.1 涂料密度测试
        2.2.2 涂料条件粘度测试
        2.2.3 涂料悬浮性测试
        2.2.4 涂料透气性测试
        2.2.5 涂料含固量测试
        2.2.6 涂料流变特性测试
        2.2.7 涂料高温性能测试
    2.3 涂料的制备工艺
第三章 硅溶胶涂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涂料配方的确定
        3.2.1 载液含量的确定
        3.2.2 悬浮剂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3.2.3 耐火骨料级配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3.2.4 硅溶胶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3.2.5 涂料配方的优化
    3.3 浇注验证及效果评价
        3.3.1 铸造工艺过程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醋酸锆涂料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涂料配方的确定
        4.2.1 载液含量的确定
        4.2.2 悬浮剂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4.2.3 醋酸锆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4.2.4 混制工艺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4.2.5 涂料配方的优化
    4.3 浇注验证及效果评价
        4.3.1 铸造工艺过程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硅溶胶/苯丙乳液复合涂膜动态流变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原料及仪器
    1.2 硅溶胶固含量的测定
    1.3 乳液复合体系的配制
    1.4 复合体系的成膜及制样
    1.5 乳胶膜的动态力学性能及蠕变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复合膜的Tg、G′与硅溶胶含量的关系
    2.2 复合膜的蠕变性与硅溶胶含量的关系
3 结 论

(4)苯乙烯丙烯酸酯/硅溶胶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提出的背景
    1.2 涂料研究现状
        1.2.1 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2.2 无机涂料的现状应用及存在问题
    1.3有机-无机复合对涂料耐沾污与抗老化性能的作用及意义
        1.3.1 乳胶涂层的沾污因素与沾污机理
        1.3.2 乳胶涂层的老化因素与老化机理
        1.3.3 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 有机-无机复合乳液的聚合机理
        1.4.1 化学键作用机理
        1.4.2 静电作用机理
        1.4.3 吸附层媒介作用机理
        1.4.4 接枝机理
    1.5 有机-无机复合乳液制备方法
        1.5.1 共混法
        1.5.2 溶胶-凝胶法
        1.5.3 原位聚合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主要原材料规格及来源
        2.1.2 实验仪器规格及来源
        2.1.3 试验装置
    2.2 试验方法
        2.2.1 乳液合成工艺方法
        2.2.2 涂料配制的工艺方法
        2.2.3 涂膜的制备
        2.2.4 乳胶涂层老化的试验方法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1 乳液性能测试
        2.3.2 涂膜性能的测试
        2.3.3 胶粒结构测试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配方设计实验
        3.1.1 单体种类及用量对乳液主要性能的影响
        3.1.2 硅溶胶含量
        3.1.3 乳化剂的确定
        3.1.4 引发剂种类及用量
    3.2 聚合工艺的确定
        3.2.1 单体加入方式的确定
        3.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3 有机聚合单体滴加速度
        3.2.4 搅拌速度
        3.2.5 pH值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 复合乳液涂膜的力学性能
    3.4 乳液结构
        3.4.1 透射电镜分析
        3.4.2 红外光谱分析
    3.5 复合乳液膜及其涂料性能的对比
        3.5.1 基本性能对比试验
        3.5.2 涂层耐沾污性对比试验
        3.5.3 涂层抗老化对比试验
        3.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及固态金属颗粒冷却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熔模铸造技术的发展概况与技术现状
        1.2.1 熔模铸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熔模铸造技术的技术现状
        1.2.3 新型精密铸造工艺方法
        1.2.4 熔模铸造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1.3 定向凝固原理
        1.3.1 获得定向凝固组织的途径
        1.3.2 定向凝固理论研究现状
        1.3.3 定向凝固技术研究现状
        1.3.4 几种新型的定向凝固技术
        1.3.5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1.4.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
        2.1.1 实验主要原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氧化锆涂层性能测试方法
    2.2 金属颗粒冷却能力的研究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金属颗粒作为辅助冷却剂在液态金属冷却法中的应用研究
        2.3.1 实验原材料
        2.3.2 实验方法
3. 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
    3.1 硅溶胶的选择
        3.1.1 硅溶胶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3.1.2 硅溶胶的特性及品类选择
    3.2 耐火材料的选择
    3.3 氧化锆涂层试样的制备
        3.3.1 氧化锆涂料的配比
        3.3.2 氧化锆涂层试样的制备过程
    3.4 氧化锆涂层的性能测试
        3.4.1 抗弯强度性能测试
        3.4.2 高温焙烧后抗压强度与高温烧成收缩率的测试
    3.5 焙烧工艺对氧化锆涂层性能的影响
        3.5.1 焙烧温度对氧化锆涂层性能的影响
        3.5.2 保温时间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3.5.3 结果分析
    3.6 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
        3.6.1 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工艺
        3.6.2 实际浇铸实验
    3.7 本章小结
4. 金属颗粒冷却能力的研究
    4.1 作为冷却剂的金属颗粒的选择
    4.2 在炉冷条件下金属颗粒冷却能力的分析
        4.2.1 实验工艺参数
        4.2.2 实验工艺流程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在空冷冷条件下,金属颗粒冷却能力分析
        4.3.1 实验工艺参数
        4.3.2 实验工艺流程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金属颗粒的加入量对冷却能力的影响
        4.4.1 炉冷条件下,锡颗粒的加入量对颗粒冷却能力的影响
        4.4.2 空冷条件下,锡颗粒的加入量对颗粒冷却能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锡颗粒作为辅助冷却剂在液态冷却法中的应用
    5.1 主、辅冷却剂的选择
    5.2 主冷却剂的加入量对冷却速度的影响
        5.2.1 工艺参数
        5.2.2 工艺流程
        5.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5 实验换热效率的计算
    5.3 辅助冷却剂锡颗粒可行性及应用效果的分析
        5.3.1 工艺参数
        5.3.2 实验流程
        5.3.4 实验结果分析
        5.3.5 实验理论分析与计算
    5.4 辅助冷却剂锡颗粒的加入量对冷却速度的影响
        5.4.1 工艺参数
        5.4.2 工艺流程
        5.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4 实验理论分析与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6)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有机—无机复合乳液
    1.2 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复合乳液
        1.2.1 纳米二氧化硅
        1.2.2 丙烯酸酯乳液树脂
        1.2.3 硅溶胶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原理
        1.2.4 纳米二氧化硅—有机高分子复合乳液合成机理
        1.2.5 制备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反应装置
        2.1.1 实验原料
        2.1.2 基本配方
        2.1.3 实验仪器
        2.1.4 反应装置
    2.2 试验方法
        2.2.1 乳液的合成方法
        2.2.2 涂膜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
        2.3.1 单体转化率的计算
        2.3.2 膏状絮凝物率的计算
        2.3.3 乳液的冻融稳定性
        2.3.4 贮存稳定性
        2.3.5 稀释稳定性的测定
        2.3.6 乳液涂膜水白性的测定
        2.3.7 乳液Ca~(2+)离子稳定性的测定
        2.3.8 乳液涂膜硬度的测定
        2.3.9 乳液粘度的测试
        2.3.10 涂膜附着力的测试
        2.3.11 涂膜光泽度的测试
    2.4 乳液结构的表征
        2.4.1 乳液粒子结构的表征
        2.4.2 乳液粒子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的测定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3.1 聚合工艺的确定
        3.1.1 单体加入方式的确定
        3.1.2 氮气的通入方式及通入量对聚合体系的影响
        3.1.3 搅拌速度的确定
        3.1.4 单体滴加速度的确定
    3.2 反应条件研究
        3.2.1 聚合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2.2 引发剂的影响
        3.2.3 乳化剂的影响
        3.2.4 单体/SiO_2质量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5 固含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3.2.6 稳定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3.2.7 纤维素对硅溶胶的改性及其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3.2.8 复合乳液与普通纯丙和共混改性乳液应用性能的比较
    3.3 乳液结构的表征
        3.3.1 乳液粒子结构的表征
        3.3.2 乳液粒子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硅溶胶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1.1 硅溶胶的胶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1.2 硅溶胶的破坏, 凝结和聚沉
    1.3 硅溶胶的老化
2 面层涂料的制备与控制
    2.1 涂料的成分
        2.1.1 耐火粉料及其作用
        (1) 锆英石
        (2) 电熔刚玉
        (3) 熔融石英
        (4) 铝硅系材料
        (5) 高铝质材料
        2.1.2 涂料成分
    2.2 涂料的流动性
        2.2.1 耐火材料的多变性
        2.2.2 涂料制备问题
        2.2.3 粘度测量方法的适用性
3 硅溶胶表面涂层与金属液相互作用
    3.1 表面涂层的形成
    3.2 制壳材料性能对抗金属渗透力的影响
4 结束语

四、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红外辐射涂料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 蓝鹤隆.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1)
  • [2]钛合金砂型铸造用醇基涂料研究[D]. 王菊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3]硅溶胶/苯丙乳液复合涂膜动态流变性能研究[J]. 吴力立,张超灿,徐梓晟,邱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02)
  • [4]苯乙烯丙烯酸酯/硅溶胶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李瑞. 长安大学, 2009(12)
  • [5]氧化锆/石墨复合型芯的制备及固态金属颗粒冷却能力的研究[D]. 赵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5)
  • [6]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D]. 陈师. 北京化工大学, 2005(07)
  • [7]硅溶胶涂料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J]. 丁国权,王洪基,孙海燕,金东斌. 汽轮机技术, 2003(06)

标签:;  ;  ;  

硅溶胶漆及其表面涂层的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