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SCI收录中文期刊名单

2004年SCI收录中文期刊名单

一、2004年SCI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论文文献综述)

宁笔,杜耀文,任胜利,陈哲[1](2021)在《2020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文中指出收集2020年中国新批准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名录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批准情况,整理2020年SCI和Scopus数据库新收录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情况,基于JCR数据库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回顾2020年影响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重要政策和事件,并就预印本、载文量、引入社会资本等影响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蒋露[2](2020)在《选刊选本视域中的莫言小说》文中提出现今莫言研究正如火如荼,甚至还出现许多探索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原因的论文。可以确定的是,莫言从默默无闻的新人作家到蜚声世界文坛的着名作家的转变是经过了时代的重重筛选。因此,读者的选择、文学批评的开展以及文学史的记录都被用以研究对莫言成名的影响。本文将从选学(选刊、选本)视域独特的遴选特点去探究莫言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具体结合不同年代的文学背景和选刊、选本的发展情况去论证选刊、选本对莫言小说的影响。在80年代国内文学热下,文坛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文学作品。文学选刊作为披沙拣金的把关者,从浩如烟海的小说作品中发掘莫言小说并对其进行多次推介,其中《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的推介最为成功,引起了文学界热烈讨论。文学选本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80年代莫言小说的创作实绩。选本选家以专业的文学知识和不同的审美取向选录出可以代表本时期小说创作实绩的莫言小说。其中年选、争鸣选本、思潮选本以各自不同的选录标准收录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红蝗》等小说。从这些被选刊、选本选择的莫言小说中,我们能看到,80年代新人作家莫言抓住文学新变的创作热潮,勇于尝试,创作出了在当时独具一格的小说作品。80年代的莫言小说得益于文学选刊的慧眼发掘和推荐,引起学界争论,从而获得广泛关注。90年代多元的文学格局,使得在80年代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几篇莫言小说,在本时期得到了更为公正的对待。一方面,文学选刊销量走低,业内掀起改版潮,多家小说选刊将“吸引读者的好作品”作为重要选稿标准。由此,莫言本时期的小说《沈园》《牛》《白棉花》等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被选刊重点选载。另一方面,收录莫言小说的选本新增经典选本和精品选本,特别是《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被收入经典选本,对莫言而言,这代表着各专业学者对其小说价值和影响的认证。进入新世纪,纯文学边缘化愈演愈烈,文学选刊以自身的影响力已经难以带来更多的销量,因此借用早前发掘、培养成功的文学作家名气,以转载文学名家作品的形式,吸引大众读者关注,而莫言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家。莫言小说不仅在新世纪前十年收获了一系列国内外文学大奖,还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时期文学选刊与莫言小说形成较为明显的互推关系,这也正是莫言“反哺”选刊的表现。而文学选本受市场经济影响,“名家崇拜”现象严重,以年选和教材选本为例,收录莫言小说的选本数量激增。

李元[3](2014)在《体育科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文中认为体育科学作为科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着自身的学科与知识结构,并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本文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引文分析、词频分析等科学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结合科学革命理论,利用Web of Science等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体育科学期刊文献,对体育科学外部学科互动、内部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1930年至今,体育科学的发展受馈于横跨5大科学部类150个学科的知识,其中生理学、骨科学、神经系统科学和神经病学、心理学、外科学等是体育科学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体育科学对以上150个学科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科学还属于“知识输入型”的未成熟科学;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2)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学、运动技能学、人体测量学、运动时间生物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体育教育学、适应体育学、体育与运动心理学等学科是当前体育科学的主流分支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心理科学三大科学门类。(3)近20年来体育管理学快速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体育组织研究、体育参与和消费研究、体育赞助、多样性等,其中体育组织研究处在体育管理学的核心地位;体育管理学知识结构历时性演进的路径整体呈现出从宏观环境-中观组织-微观个体的演进态势。(4)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非常广泛,研究内容非常精深,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其中运动创伤学是其最主要的领域;运动医学领域各部分结构较为稳定,宏观层面上无法发现结构跃迁式转移的增长方式,仅是在各自学科范围内积累式增长;科学发现是理论演进的重要动力。(5)对体育管理学和运动医学这两个体育科学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代表性学科的理论演进分析表明,研究方法和科学发现是理论演进的重要动力,印证了库恩科学革命理论中关于引发科学革命因素的论断;体育科学新理论的提出、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方法的应用都是学科范式转换的“知识拐点”。

肖超[4](2014)在《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研究(1897-2012)》文中提出晚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翻译出版业成为近代文化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西方学术着作的译介,使中国人摒弃了过去狭隘的观点,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商务印书馆是传播新文化的先行者。译介西学经典、出版学术着作等工作,使商务印书馆成为20世纪中最着名的出版社,并被誉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地理学科对于中国起着先行学科的作用。通过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国人打破了传统的天下观念,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愿望,进而引发了一个多世纪的思想革命历程。自1897年建馆以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的地理学着作。其中,地理学译着是商务印书馆地理学图书出版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商务印书馆和地理学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史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这一研究能够从侧面窥视商务印书馆西学翻译出版的历程,发现商务印书馆在翻译出版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商务印书馆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引入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9)》、《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949-1980)》和《商务印书馆地理学图书目录(1949-1990)》等书日,对商务印书馆建馆以来出版的地理学译着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在研究中,借鉴了西方书籍史的研究理念,运用了西方社会学“共同体”理论,以及“副文本”研究的思路。在运用传统书目文献学方法的基础上,也运用了计量学的方法,对着作出版年、作者国别、书籍印刷数量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从书籍史的角度对地理学译着出版做微观研究。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经历了晚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无论是在学科内容的选择,还是在着作山版国别的倾向上,这些地理学译着都强烈地打上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烙印。因而,在整理1897-2012年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书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对地理学译着的统计分析,本文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划分成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阶段。这样,本文将地理学译着置于于不同时代的背景下,分析晚清以来国内地理学界对地理学译着的接受史和西方地理学思潮的变迁。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进行研究。首先,从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丛书收录、版本变迁、市场销售三个层面,探讨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流通情况。本文借助版本学的知识,系统考察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版本源流,分析了地理学译着版本变迁的四种情形,论述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版本变迁的原因,认为地理学译着版本变迁是由商务印书馆、译者、译着学术影响三方面所引起的。接下来,笔者以49种地理学译着为研究样本,利用重印再版次数和销售比率两个指标评价了地理学译着的销售情况。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在市场上销售状况很好,具有旺盛的学术生命力。此外,本文也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影响力作了评估。在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统计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重印再版、丛书收录、引用及书评情况,认为影响力高的地理学译着通常具备重印再版率高,多种丛书收录,被引频次多、书评数量多等特点。最后,对高影响力地理学译着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总结了高影响力地理学译着的特征。其次,在对地理学译着的着者、译者、读者群体身份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译着着者、译者、编者、地理学者之间的交流的分析,探讨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和地理学共同体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地理学译着出版中,商务印书馆是地理学者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中心。地理学者通过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着作,或者合作编纂教材,在学术上得到交流。通过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者联系在一起,结合成紧密的交流网络,从而促进了地理学共同体的形成。再次,从着作出版年、作者国别等方面对地理学译着进行计量分析,探讨产生结果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分析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与地理学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地理学译着反映了西方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地理学译着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西方地理学思想经由地理学翻译出版传入中国。西方地理学着作的译介,在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冯丹[5](2013)在《基于SCI的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之“中部崛起”战略规划为背景,对河南省近年来科技发展状况,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领域发展状况进行量化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引文分析法以及词频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遴选出对河南省自然科学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与作用的优势学科,阐明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科技力量,探索河南省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前沿及研究的科学合作状况,为中部崛起规划的实践以及基础学科转化为生产力的相关实践提供重要的量化参考。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相关方法,对2000年至2011年间SCI收录的河南省自然科学领域成果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客观地展现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整体实力和研究状况,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科发展态势与优势学科布局。通过对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状况的梳理,探寻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在规律,推动河南自然科学的发展,以达到科技更好地服务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自然科学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且保持着逐年增长的势头。12年来,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进步明显,无论是质上还是量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分析显示,计算机科学虽是河南省近十二年来研究的热门学科,但其增长速度并不十分平稳,增长幅度较大的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和数学都保持着不错的发展态势。这十二年来交叉学科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之势越渐明显,充分体现了河南省自然科学不断进步,不断加快迈向国际化的步伐。这十二年间与国际研究的联系在不断加深,主要表现在发文期刊种类随时间基本保持匀速增长的状态,文献期刊分布也在逐渐扩大。另外,SCI收录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在20002011年十二年间引用情况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从关键词分析结果来看,关键词数量随年份呈不断增长状态,特别是2006年以后更是加速发展之势。模式、水、细胞、构造、复数、行为等都是高频次词汇。其中河南省自身、中国大陆的其他省份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河南省自然科学所关注研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河南省学者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注与对本土问题的研究。从研究力量的分析结果来看,河南省研究人员数量处于加速发展的势头,反映了河南省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队伍在飞速发展,不断壮大的现实。更令人关注的是,对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最多是哈佛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这两个高产机构。而河南省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几个高产机构则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诸平,李哲峰[6](2012)在《MR数据库淘汰中国期刊缘由分析》文中认为我国有300余种科技期刊曾经入选美国《数学评论》数据库(MathematicalReviewsDatabase,简称MRDB),但是目前尚在继续被题录的期刊只有131种,除了停刊和更改刊名之外,其他造成淘汰的缘由值得反思。根据2005~2008年之间MRDB淘汰中国高校学报的情况,笔者经过统计分析,将淘汰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四点,即(1)引用寥寥无几或者根本无人问津;(2)数量与质量不对称;(3)数学论文少,文理综合刊,收录时有时无;(4)质量提高赶不上世界数学发展的节拍。根据上述淘汰原因,改进我们的办刊策略,开放办刊,精益求精,应该成为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凌波,干建平,高嵩[7](2012)在《SCI体育期刊与我国体育期刊现状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将SCI体育期刊与我国体育期刊现状进行比较,旨在提高我国体育期刊质量。结果表明:SCI体育期刊主要来自欧美国家,没有我国期刊,语种绝大部分为英语;SCI体育期刊以专门学科期刊为主,尤其是运动医学类期刊所占比例较大;我国体育期刊中体育综合类期刊较多,专门学科期刊较少;SCI体育期刊IF远高于我国体育期刊。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体育期刊质量的相应对策。

李小玲,黄艳[8](2012)在《基于收录视角的中国地理期刊国际地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选择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且收录地理期刊的重要检索系列/数据库作为评价系统,以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提供的数据、各大检索系列网站搜索而得的数据及文献资料作为数据源,从中国地理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视角来透视中国地理期刊的国际地位。结果显示:中国42种地理期刊仅有21种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过,占其总数的50%;被地学专业数据库收录过的仅有14种,反映出中国地理期刊在国际检索系列收录环境中的弱势地位;与国际检索系列收录中国期刊数、中国地学期刊数进行纵向对比,可明显看出中国地理期刊被收录的劣势地位;与世界五大期刊强国(美、英、德、法、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地理期刊远落后于英、美等期刊强国,稍胜日本,但其国际地位处于低端。基于以上结果,认为中国地理期刊要重视国际着名地学专业数据库的收录,因为它集中了本学科高、精、尖、全的科研成果;在ISI体系中,除SCI外,也要更积极地认识SSCI,要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进度,注重期刊发展特色,以尽快提高中国地理期刊在国际大舞台上应有的地位。

孟庆武,苏莉娜[9](2011)在《SCI收录河北大学近10年学术论文的统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美国ISI公司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依据,对河北大学2000-2009年间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情况,分别从论文数量、学科专业、期刊和作者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用Eviews软件对"十二五"期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进行了预测。最后指出:河北大学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必须在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

王珏[10](2010)在《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创新的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科技期刊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科学出版物,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着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水平也应与之相匹配。目前针对科技期刊的质量、期刊编辑出版、期刊改革和发展等系列问题,学术界大多基于理论上的探讨。通过定量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很少有人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利用国际权威的评价体系,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对我国科技期刊竞争力水平做一个具体分析,以期切实找出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引言。引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回顾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国际科技期刊市场发展的特征,并对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提出展开讨论。第三章利用管理学及出版发行学相关理论知识对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构成及形成机制作了详细阐述,提出科技期刊的学术竞争力、编辑出版竞争力和经营管理竞争力是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三个组成部分。第四章结合文献计量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对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定义进行界定,阐述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是对我国主要学科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本章利用文献计量学的通行指标,借助国际权威的期刊评价工具JCR对我国数、理、化、生物学科科技期刊进行纵横两个方向的分析,纵向上统计并计算从2001年至2008年JCR收录我国这些学科科技期刊的指标数据,然后进行分析,从中看到他们的发展变化,同时在横向上与国际同类期刊的平均水平以及亚洲的日本和印度两个国家作比较分析,从而看到我国这些学科科技期刊在亚洲乃至世界上所处的相应地位,并指出他们的优势与不足。第六章分析了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水平。主要从期刊编辑出版和经营管理的角度,通过大量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第八章是对如何全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二、2004年SCI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SCI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文科技期刊CN号审批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的申报与批准情况
2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整体表现
    2.1 SCI数据库新收录情况
        (1)大学主办的期刊占绝大多数。
        (2)以新刊为主。
        (3)期刊学科覆盖面继续突破。
    2.2 Scopus数据库收录情况
    2.3 基于JCR数据库的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3 2020年与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政策分析
4 讨论与展望
    4.1 预印本平台日益成为科技出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中国科技期刊做“强”做“大”的出版理念和条件日渐形成
    4.3 民营期刊出版机构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增长

(2)选刊选本视域中的莫言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80年代选刊选本与莫言小说
    (一)选刊对莫言小说的发掘与推广
    (二)对选本收录莫言早期小说的考察
    (三)文学选刊对莫言小说的“不选”与“选”
二、90年代选刊选本与莫言小说
    (一)低迷期的选刊对莫言小说的选择
    (二)探析选本对莫言80年代小说的高频收录
    (三)“丰乳肥臀”风波与选刊选本对莫言小说的选择
三、新世纪选刊选本与莫言小说
    (一)盛名下的莫言小说与选刊的互推关系
    (二)莫言小说在选本领域的大丰收
    (三)新世纪文学获奖与选刊选本对莫言小说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莫言公开发表小说年鉴表(1981—2013)
附录B 80年代选刊选载莫言中短篇小说一览表
附录C 80年代选本收录莫言小说一览表
附录D 80年代选刊选本选载、收录莫言小说重合情况
附录E 90年代选刊选载莫言中短篇小说一览表
附录F 90年代选本收录莫言小说一览表
附录G 90年代选刊选本选载、收录莫言小说重合情况
附录H 新世纪选刊选载莫言中短篇小说一览表
附录I 新世纪选刊选本选载、收录莫言小说重合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体育科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科学的迅猛发展
        1.1.2 科技期刊成为科学传播的主要媒介
        1.1.3 引文分析理论的日臻完善
    1.2 研究意义
        1.2.1 方法论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科学结构与体系研究
        2.1.1 体育科学与体育学科的概念
        2.1.2 体育科学的结构与体系
    2.2 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研究
        2.2.1 体育科学知识来源
        2.2.2 体育科学与其他科学部类关系
        2.2.3 具体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互动
    2.3 引文分析及其可视化研究
        2.3.1 引文分析的形成与发展
        2.3.2 引文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
        2.3.3 引文分析可视化研究
    2.4 科学前沿识别方法研究
        2.4.1 共引聚类方法
        2.4.2 共词聚类方法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2.2 比较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
        3.2.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1 期刊遴选
        3.3.2 数据内容
        3.3.3 主要软件
    3.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3.4.1 研究思路
        3.4.2 研究内容
    3.5 研究创新
4 分析与讨论
    4.1 基本理论
        4.1.1 科学计量学理论
        4.1.2 库恩科学革命理论
    4.2 体育科学与相关学科互动
        4.2.1 体育科学知识受馈
        4.2.2 体育科学知识回馈
        4.2.3 体育科学知识自馈
    4.3 体育科学学科结构
        4.3.1 期刊遴选与数据来源
        4.3.2 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4.4 体育管理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
        4.4.1 体育管理学社会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4.4.2 期刊遴选与数据来源
        4.4.3 体育管理学主要研究力量
        4.4.4 体育管理学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
        4.4.5 体育管理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
        4.4.6 体育管理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特征
    4.5 运动医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
        4.5.1 期刊遴选与数据来源
        4.5.2 运动医学主要研究力量
        4.5.3 运动医学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
        4.5.4 运动医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
        4.5.5 运动医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特征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研究(1897-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传统
        1.1.2 地理学译着出版的长远历史
        1.1.3 研究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原因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地理学译着的概念界定及检索途径
        1.3.1 地理学译着的概念界定
        1.3.2 地理学译着的检索途径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结构安排
        1.5.3 研究方法
        1.5.4 创新点
    1.6 与本文相关的理论
        1.6.1 副文本理论
        1.6.2 共同体理论
第二章 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出版
    2.1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出版
        2.1.1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数量分析
        2.1.2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概况
        2.1.3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与其他出版机构地理学译着之比较
        2.1.4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兴起的原因
        2.1.5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的意义
    2.2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出版
        2.2.1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地理学编辑部门
        2.2.2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概况
        2.2.3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与其他出版机构地理学译着之比较
        2.2.4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副文本的特征和用意
        2.2.5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兴盛的原因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出版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编辑部门
        3.1.1 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的沿革
        3.1.2 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人员构成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概况
        3.2.1 改革开放前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概况
        3.2.2 改革开放后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概况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与其他出版社地理学译着之比较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出版特点
        3.4.1 地理学译着多为内部发行
        3.4.2 地理学译着以集体翻译为主
        3.4.3 地理学译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第四章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流通与影响
    4.1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丛书收录情况
        4.1.1 商务印书馆丛书出版概况
        4.1.2 《万有文库》中的地理学译着
        4.1.3 《汉译世界名着》及《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收录的地理学译着
        4.1.4 地理学专业丛书收录的地理学译着
        4.1.5 其他综合性丛书收录的地理学译着
    4.2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版本变迁
        4.2.1 地理学译着版本变迁的四种情形
        4.2.2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版本变迁的原因
    4.3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市场销售状况
        4.3.1 地理学译着的重印再版次数
        4.3.2 地理学译着的销售比率
    4.4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影响力
        4.4.1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重印再版和丛书收录情况
        4.4.2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被引用情况
        4.4.3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书评情况
        4.4.4 对商务印书馆高影响力地理学译着的分析
第五章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着者、译者、读者群体
    5.1 地理学译着的着者群体
        5.1.1 晚清民国时期的地理学译着作者
        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理学译着作者
    5.2 地理学译着的译者群体
        5.2.1 商务印书馆编者担任译者
        5.2.2 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学缘的译者
        5.2.3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学缘的译者
        5.2.4 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学缘之外的译者
    5.3 地理学译着的读者群体
    5.4 着者与译者、编者、学者之间的交流
        5.4.1 着者与译者的交流
        5.4.2 译者与编者的交流
        5.4.3 译者与学者的交流
    5.5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与地理学共同体的形成
        5.5.1 地理学共同体
        5.5.2 商务印书馆促成了地理学共同体的形成
        5.5.3 商务印书馆和地理学共同体的认同和交流
第六章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与地理学学术发展
    6.1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学科特征
        6.1.1 地理学分支学科译着数量概观
        6.1.2 区域地理译着
        6.1.3 人文地理译着
        6.1.4 自然地理译着
        6.1.5 经济地理译着
        6.1.6 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译着
        6.1.7 游记类译着
        6.1.8 地理学史译着
        6.1.9 技术地理译着
    6.2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国别特征
    6.3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出版时间特征
    6.4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与地理学学术发展
        6.4.1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选题立足于学科发展需要
        6.4.2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呈现了西方地理学的学术成果
        6.4.3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推进了我国地理学的发展
        6.4.4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的出版时间间隔体现了中外地理学的交融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的贡献
        7.1.2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的启示
    7.2 研究贡献与展望
        7.2.1 研究贡献
        7.2.2 研究局限
        7.2.3 研究展望
附录一: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统计表(1897-2012)
附录二: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国内外出版时间间隔统计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5)基于SCI的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表清单
插图清单
1 绪论
    1.1 本选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的主要思路
        1.3.2 创新点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2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分析
    2.1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科总体状况
    2.2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科类型
    2.3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优势学科
    2.4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交叉学科趋势
    2.5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词频分析
3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影响度分析
    3.1 河南省自然科学文献的语言类型分析
    3.2 河南省自然科学领域的文献类型分析
    3.3 从发表期刊看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情况
        3.3.1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期刊种类
        3.3.2 河南省自然科学文献期刊排名变化分析
    3.4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被关注情况分析
4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力量分析
    4.1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着者数量
    4.2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着者分布
    4.3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着者合作状况分析
    4.4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机构分布
5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合作状况分析
    5.1 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状况
    5.2 自然科学领域与河南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收录视角的中国地理期刊国际地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选择与数据来源
    1.1 检索系列/数据库的选择
    1.2 地理期刊的界定
    1.3 数据来源
2 结果分析
    2.1 中国地理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统计分析
    2.2 纵向比较分析
    2.3 横向比较分析
3 问题与讨论
    3.1 重视国际着名专业数据库的收录
    3.2 中国地理期刊需要积极认识SSCI
    3.3 要加快中国地理期刊的国际化步伐
    3.4 中国地理期刊要注重办刊特色
4 结语

(9)SCI收录河北大学近10年学术论文的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论文数量分析
2. 论文在各学科专业的分布情况
3. 论文着者分析
4. 期刊及影响因子分析
5. 对未来四年进行预测
6. 结论

(10)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与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提出
    2.1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历程
    2.2 国际科技期刊市场的发展特征
    2.3 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提出
3 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构成及评价指标体系
    3.1 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及构成
    3.2 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形成机制
    3.3 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定义
    3.4 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评价体系
4 基于JCR的我国主要学科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
    4.1 评价指标的选择思路
    4.2 JCR收录中国数学期刊分析
    4.3 JCR收录中国物理学期刊分析
    4.4 JCR收录中国化学期刊分析
    4.5 JCR收录中国生物学期刊分析
5 我国科技期刊竞争力分析(以英文版为例)
    5.1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历程
    5.2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影响力分析
    5.3 影响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6 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分析
    6.1 SCI评价系统本身的局限性
    6.2 我国科技期刊载文学术水平相对偏低
    6.3 我国科技期刊稿件编审制度国际化程度低
    6.4 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7 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
    7.1 争夺内容资源,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竞争力
    7.2 规范编审制度,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竞争力
    7.3 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科技期刊集团化、集约化经营
    7.4 建立"走出去"发展模式,扩大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四、2004年SCI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 宁笔,杜耀文,任胜利,陈哲. 科技与出版, 2021(03)
  • [2]选刊选本视域中的莫言小说[D]. 蒋露.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体育科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D]. 李元.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5)
  • [4]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着出版研究(1897-2012)[D]. 肖超. 南京大学, 2014(07)
  • [5]基于SCI的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状况分析[D]. 冯丹. 河南师范大学, 2013(01)
  • [6]MR数据库淘汰中国期刊缘由分析[J]. 诸平,李哲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05)
  • [7]SCI体育期刊与我国体育期刊现状的比较[J]. 凌波,干建平,高嵩.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 [8]基于收录视角的中国地理期刊国际地位分析[J]. 李小玲,黄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01)
  • [9]SCI收录河北大学近10年学术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 孟庆武,苏莉娜. 科技信息, 2011(08)
  • [10]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 王珏. 武汉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2004年SCI收录中文期刊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