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油治疗体表溃疡58例

紫草油治疗体表溃疡58例

一、紫草油治疗体表溃疡58例(论文文献综述)

余淑珍[1](2021)在《红花鸡血藤方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红花鸡血藤方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间至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中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诊断及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由于有剔除及脱落试验的患者,最终两组实际完成试验各39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红花鸡血藤方水煎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水煎剂口服治疗,为保证药效,均选用湖北省中医院中药房发放的中药水煎剂,并嘱患者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2次/日,1袋/次,且两组患者均睡前薄涂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疗程10周。分别记录试验患者治疗前、治疗5周后、治疗10周后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ASI)评分和瘙痒程度评分,观察并统计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判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试验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临床痊愈、显效及有效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以了解复发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所有临床观察数据,输入计算机,再运用SPSS 25.0软件中文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临床观察原计划纳入84例患者,最终实际完成试验78例,剔除5例,脱落1例。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P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治疗5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显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瘙痒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瘙痒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此时两组的P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改善情况相当。4.治疗10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此时治疗组的P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以PASI评分改善程度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1.79%,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基础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胃部轻微不适、恶心欲吐,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经相应处理后症状均缓解。6.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8例,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鸡血藤方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启炳[2](2021)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在肛裂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术后并发症治疗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从而验证痔疮消炎软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入院后手术均采取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照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每天一次。以量化评分的形式分别记录两组肛裂手术病人在换药前、以及术后第3d、7d、14d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渗出并发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术后上述时间点两组创面大小改变;出院后嘱咐患者每日返院换药,评价术后第14d两组总体疗效并随访记录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上述评分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临床研究共有77例患者最终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肛裂分期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换药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及创面大小经比较后,无明显差异(P>0.05)。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比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治疗结果如下:1.肛门疼痛比较:两组间肛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983,P组间=0.001),且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肛门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3、7、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门疼痛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4.400,P时间=0.000)。2.肛缘水肿比较:两组间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800,P组间=0.018),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20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40,P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缘水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815,P时间=0.000)。3.创面出血比较:两组间创面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857,P组间=0.000),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出血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0.548,P时间=0.000)。4.创面渗出比较:两组间创面渗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76,P组间=0.007),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渗出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39,P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渗出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503,P时间=0.000)。5.肉芽组织生长比较:两组间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298,P组间=0.001),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13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00,P14=0.049);组内比较,两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971,P时间=0.000)。6.创面大小比较:两组间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001,P组间=0.320),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607),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33,P14=0.002);组内比较,两组创面面积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869,P时间=0.000)。7.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6.36±1.85d,对照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8.10±2.13d,两组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体疗效比较:术后第14d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7%。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应用于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换药上,能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及渗出等并发症,同时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证实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肖卫棉[3](2020)在《淮莲饮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回顾分析及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免疫干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收治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住院病例,系统归纳其临床发病特点,并总结评估中药复方淮莲饮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实际临床干预效果及优势所在,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诊疗提供切实经验借鉴和参考。2.通过中药复方淮莲饮干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从小鼠皮损评分、搔抓次数、耳廓肿胀度、皮肤组织病理、血清及皮损辅助性T细胞(Th)相关炎症因子、脾脏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辅助性T细胞9(Th9)表达水平等方面探讨淮莲饮影响特应性皮炎免疫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1.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住入院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例信息,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研究对象共117人,设计病例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来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整体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首次发病时间、病程、临床分期、发病季节、诱发因素、临床特征、个人及家族过敏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列表统计、多维回顾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有无淮莲饮内服干预措施来设置病例对照,其中采用淮莲饮+西医常规治疗者73人,设置为中西医结合组,仅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者共44人,设置为西医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入院前及出院时的研究者整体评价(IGA)评分、特应性皮炎严重指数评分(SCORAD)变化。2.动物实验:(1)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淮莲饮低剂量组(临床等效剂量,2.6g/kg·d)、淮莲饮高剂量组(临床二倍剂量,5.2g/kg·d)。(2)除空白对照组外,模型组和淮莲饮高、低剂量组均需要造模,采用2,4-二硝基氯苯(即DNCB法)反复刺激的诱导方法建立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在造模前先给小鼠背部备皮(面积大小约为2.0cmx1.5cm),造模第1天开始在小鼠背部备皮区、右耳背侧皮肤用移液器外涂1%DNCB溶液来帮助初次致敏,其中背部备皮区DNCB用量为150ul,右耳背侧皮肤10 ul,连续2天,间隔4天,其后在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在小鼠背部备皮区、右耳背面皮肤分别外涂0.2%的DNCB溶液100ul、10ul,反复刺激致敏皮肤(二次致敏),维持AD样炎症反应,小鼠左耳背面外涂同量的1:4的丙酮和橄榄油基质溶液作为对照。空白对照组给予脱毛,仅外涂1:4的丙酮和橄榄油混合液,涂擦时间及徐擦剂量与其余组别相同。(3)边造模边给药,即在造模第一天开始用药,连续给药14天。其给药方式均为灌胃,淮莲饮高、低剂量组给予高、低浓度淮莲饮治疗,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4)在实验第1天、第8天、第15天时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搔抓次数、皮损评分;(5)予眼球摘除法在实验结束后24小时内(第15天)处死小鼠,双侧耳廓中部对应部分采用6mm小鼠打孔器获取耳片,分析天平检测耳片质量,计算耳廓肿胀度;取其背部及右耳廓皮损行皮肤常规病理组织检查,且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9(IL-9)、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应用Trizol法提取小鼠背部皮损组织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扩増后检测皮损组织中IL-4、IFN-γ、IL-10、IL-17、IL-9m RNA表达水平;(7)取小鼠脾脏,制备脾脏单细胞悬液,分离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9、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结果:1.回顾性临床研究:(1)117例纳入研究的特应性皮炎住院病例均为青少年及成人期中重度患者,女多于男(1.39:1),平均年龄为(23.08±6.28)岁,发病年龄较早,在1岁以内发病的占77.78%;(2)患者多于夏、冬两季病情加重入院,大多无明显诱因;70.94%的患者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多数患者血清总Ig E水平增高(67.52%)及EOS计数增高(69.23%),血清特异性Ig E阳性以吸入组过敏原的屋尘螨/粉尘螨组合出现频次最高;(3)一些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临床特征,117例中重度AD患者依次以全身皮肤干燥(109例)、四肢屈侧皮炎/湿疹(100例)、出汗时瘙痒(80例)、面部红斑(69例)、皮肤白色划痕征(65例)最常见。(4)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再次入院率分别为86.30%、10.96%及28.77%,优于对照组的70.45%、31.82%及54.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IGA评分、SCORAD积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亦明显下降(P<0.05)。2.动物实验:(1)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皮损评分、耳廓肿胀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低、高剂量淮莲饮灌胃干预治疗的用药组小鼠搔抓次数、皮损评分、耳廓肿胀度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淮莲饮低、高剂量组皮肤组织病理示棘层肥厚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皮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肥大细胞计数亦显着降低(P<0.0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g E、IL-4、IL-17、IL-9含量明显増加(P<0.01),血清IFN-γ、IL-10未见明显改变(P>0.05),给予低、高剂量淮莲饮治疗的用药组小鼠血清Ig E、IL-4、IL-17、IL-9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IL-4、IL-9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而血清IFN-γ、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结果示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IL-4、IL-9、IL-17及IFN-γ的m RNA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IL-10m 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淮莲饮低、高剂量用药组小鼠背部皮损IL-4、IL-9、IL-17、IFN-γ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淮莲饮高剂量组皮损IL-10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淮莲饮低剂量组皮损IL-10m RNA表达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淮莲饮用药组于提升皮损IL-10m RNA表达水平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CD4+CD25+Foxp3+细胞(Tregs)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CD4+IL-17+(Th17)细胞比例则显着上升(P<0.01),CD4+IL-9+(Th9)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淮莲饮低、高剂量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脾脏Treg细胞比例显着升高(P<0.01),而脾脏Th17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Th9细胞比例较模型组稍下降,与之比较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结论:1.(1)AD住院病例往往为青少年及成人期中重度患者,早年发病,病史较长,多数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存在一些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特征性表现;(2)应用中药复方淮莲饮干预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能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缓复发、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2.(1)通过DNCB外源性诱导刺激BALB/c小鼠,成功制备了特应性皮炎样模型小鼠;在临床表现、免疫血清学及皮肤组织病理等方面均可以看出,中药复方淮莲饮可有效的改善AD样小鼠模型的皮损情况,减轻搔抓症状,同时也减少皮肤炎性细胞的浸润;(2)淮莲饮的治疗机制之一在于下调血清Ig E、IL-4、IL-17、IL-9含量和皮损IL-4、IFN-γ、IL-17、IL-9m RNA表达水平、增强皮损IL-10m RNA表达,纠正上述细胞因子紊乱、以恢复体内免疫稳态;(3)淮莲饮低、高剂量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比例显着上升,而Th17细胞比例显着下降,表明淮莲饮还可能通过增强体内负向免疫调控机制,调节Th17/Treg失衡,发挥多靶点的综合治疗作用。

牧晶[4](2020)在《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压疮是皮肤在一定时间内承受一定的压力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形成的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皮肤与医疗设备接触处。皮肤出现水疱、不发白的红斑,虽然不是真正的“疮”,也属于压疮的范畴。据统计,在急症医院和疗养院的患病率为3%至11%,超过50%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治疗费用也随着压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在严重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危及生命。目前压疮的治疗手段较多,单纯西医方法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是新型敷料、清洁清创、负压创伤治疗、高压氧、细胞和生长因子、生物工程及手术重建等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且费用昂贵,而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逐渐发展,压疮的中医药研究从基础到临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各种外用中药,如硬膏、软膏、散剂、敷贴,以及针灸、熏熨、溻渍等中医外治疗法在压疮中应用广泛,疗效显着,具有一定的优势意义,但因证据等级不高,很难客观、科学地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尚需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研究来论证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的:通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中药治疗压疮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SinoMed),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 2009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月,语种限汉语和英语。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阅读全文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结果:按照纳排标准筛查后,共计有28篇文献,涉及2486例压疮患者,其方法学质量一般,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及不良反应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示:①纳入文献中有26项研究提供了整体疗效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更高,[OR=5.13,95%CI(3.73,7.06),Z=10.02,P<0.01]、[OR=3.42,95%CI(2.83,4.13),Z=12.77,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不同中医外治法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能提高压疮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总合并统计量为总有效率[OR=4.84,95%(3.32,7.04),Z=8.24,P<0.01]、治愈率[OR=3.59,95%(CI(2.77,4.64),Z=9.68,P<0.01]。②纳入文献中有17项研究提供了平均愈合时间数据,3项研究提供了肉芽生长时间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肉芽生长时间,[OR=-5.64,95%CI(-7.07,-4.20),Z=7.69,P<0.01]、[OR=-3.24,95%CI(-4.05,-2.42),Z=7.76,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治疗不同分期、不同疗程下压疮平均愈合时间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明显缩短,总合并统计量分别为[OR=-3.72,95%CI(-4.71,-2.73),Z=7.40,P<0.01]、[OR=-5.64,95%CI(-7.07,-4.20),Z=7.69,P<0.01]。③纳入文献中有3项研究提供了压疮PUSH评分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伤口表面积变化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视觉模拟量表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每处压疮治疗费用、更换床单次数的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创面一般情况、平均换药次数的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可显着改善创面愈合状态,降低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但以上研究部分数据不完整且样本量小,方法学不完善,循证学证据尚不充足。④纳入文献中仅2项研究提供了随访情况数据,5项研究提供了不良反应事件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但是均未详细说明,需要更多相关研究加强证据等级。结论:现阶段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而言,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能明显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和愈合率,减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有利于溃疡创面的封闭、修复和愈合;在护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降低换药次数,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节省了医护人力及物力;同时减轻了压疮的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生命健康。因可获取的原始研究资料有限,其安全性评估不足,但目前暂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手段较多,有中药软膏、中药散剂、中药溻渍或直接针刺熏灸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压疮方面确实能提高整体疗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减少治疗费用,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一定推广。本系统评价部分原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未来则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严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为严谨的证据。

孙占学,李元文,张丰川,肖飞[5](2020)在《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指出复方紫草油(国药准字Z20044385,属医保乙类OTC外用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之功效,既往主要用于水火烫伤,也有报告对部分其他皮肤科疾病有治疗作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理论,为进一步规范和拓展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起草《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是以传统中医辨证为基本点,借助循证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发放专家调查表、分析总结,再经过专家论证,最终达成临床应

赵有利,肖飞,裴学军,赵浩然[6](2019)在《复方紫草油并普朗特凝胶伤口敷料治疗慢性创面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复方紫草油并普朗特凝胶伤口敷料治疗慢性创面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确诊慢性创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对照A组(n=30),对照B组(n=28)。其中观察组采用复方紫草油并普朗特凝胶伤口敷料治疗局部创面,对照A组采用普朗特凝胶伤口敷料治疗局部创面,对照B组采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局部创面。对比观察3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状况、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细菌阳性率等因素。结果:治疗后,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75%,对照A组总有效率73. 33%,对照B组总有效率67. 86%,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创面愈合率对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局部症状体征积分、全身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4)观察组创面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紫草油并普朗特凝胶伤口敷料治疗下肢慢性溃疡临床疗效显着,有推广价值。

刘月蓉[7](2019)在《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证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烧伤后残余创面临床见于烧伤后期,是慢性创面的一种,在中医学属“溃疡”的范畴。其特点是难愈合,易破溃,缠绵难愈。中医在治疗溃疡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对证用药,效如桴鼓。然,关键在于辨证准确。本研究通过观察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检查,初步探讨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提取相关证素。用以丰富烧伤后残余创面的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一些依据,进而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指标以及舌苔、脉象等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出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创面局部情况及证候出现频率等相关数据,提取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主要证素,并进行证候及证素的聚类分析。研究结果:1.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中,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发病年龄段排名前三位的为:60岁以上>41-50岁>51-60岁。发病较高的职业为体力劳动者及离退休人员。2.创面局部可见黑色焦痂、黄色腐肉、陈旧肉芽、新鲜肉芽、合并脓肿等,可单独或合并存在。创面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单一证候中,以气虚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血虚证、津亏证、湿热证、热毒证、血瘀证、痰湿证。全身证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血两虚证,其次为脾虚阴伤证、湿热毒蕴证、痰湿血瘀证。4.痰湿血瘀证的身体质量指数最高,与脾虚阴伤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毒蕴证的白细胞计数最高,与痰湿血瘀证、脾虚阴伤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气血两虚证的血红蛋白最低,与痰湿血瘀证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气血两虚证的血小板计数最高,与脾虚阴伤证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烧伤后残余创面的病位证素为肌肤(皮肤、肌肉)。病性证素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气虚,其次为血虚、津亏、湿、热、毒、痰、血瘀。结论:1.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中医证候为气血两虚证、脾虚阴伤证、湿热毒蕴证、痰湿血瘀证。2.烧伤后残余创面的病位证素为肌肤(皮肤、肌肉);病性证素为气虚、血虚、津亏、湿、热、毒、痰、血瘀。

李陈[8](2018)在《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的抗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DD)的抗炎机制,旨在为复方紫草油外用治疗小儿DD提供实验研究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火郁发之”认识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2.根据小儿DD多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借用幼龄小鼠ACD模型作为小儿DD模型,并以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动物模型、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动物模型作为补充,联合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的抗炎作用;并采用HE染色观察幼龄小鼠耳廓组织的病理形态,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幼龄小鼠血清NO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和IL6-的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耳廓组织P2X7受体和NF-κ B/p65的表达,RT-PCR检测耳廓组织P2X7受体mRNA和NF-κ B/p65mRNA的水平,从P2X7受体/NF-κB 细胞通路探讨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的抗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1.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的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1项RCT,合计小儿DD1468例;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与局部其他治疗(外用菜籽油、香油、护臀霜、鞣酸软膏、氧化锌油、红霉素软膏或炉甘石洗剂)相比,在临床有效率、痊愈率和平均痊愈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1项RCT共计治疗组802例,均未提及有不良反应。2.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复方紫草油以紫草为君,忍冬藤、白芷为臣,麻油为佐,冰片为使;方中各药都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快速修复炎性皮肤。全方功效为清热凉血解毒,散风除湿消肿,佐以润肤生肌,遵从“火郁发之”之旨,凉之、清之、散之、润之,将小儿DD之“郁火”因势利导而解。3.实验一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的影响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为:与模型组相比,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而麻油对耳肿胀度的抑制作用尚不能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复方紫草油能明显降低幼龄小鼠ACD血清IL-1β、TNF-α、IL-6蛋白含量(P<0.01),而麻油降低血清IL-1β、TNF-α、IL-6蛋白含量尚不能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05);外用复方紫草油能明显降低幼龄小鼠ACD血清N0含量(P<0.01),而麻油降低血清N0含量尚不能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E染色,镜下见醋酸氟轻松乳膏组、复方紫草油高浓度组(2倍浓度)和复方紫草油组给药后耳廓肿胀、充血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显着好转。经免疫组化检测,镜下见醋酸氟轻松乳膏组、复方紫草油高浓度组和复方紫草油组随着炎症的显着好转P2X7受体、NF-κ B/p65阳性表达也显着减弱。经RT-PCR检测,模型组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NF-κ B/p6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 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氟轻松乳膏组、复方紫草油高浓度组、复方紫草油组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05),醋酸氟轻松乳膏组、紫草油组、复方紫草油高浓度组、复方紫草油组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NF-κ B/p65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而麻油组、紫草油组、复方紫草油低浓度组P2X7受体mRNA表达水平和麻油组、复方紫草油低浓度组NF-κ B/p 6 5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尚不能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二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的影响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为:与模型组相比,预防性或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尚不能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预防性或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能明显降低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TNFα-、IL-6蛋白含量(P<0.01);能明显降低幼龄小鼠血清NO含量(P<0.01)。经HE染色,镜下见复方紫草油给药后耳廓肿胀、充血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显着好转。经免疫组化检测,镜下见复方紫草油给药后随着炎症的显着好转P2X7受体阳性表达也显着减弱。5.实验三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明显抑制作用(P<0 0.05),而外用麻油、紫草油、复方紫草油低浓度液(1/2倍浓度)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尚的抑制作用不能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的Meta分析,得出:局部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而且尚未发现不良反应。2.基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得出:复方紫草油适用于治疗小儿DD,而且方中各药都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3.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影响的系列实验,得出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具有治疗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与降低幼龄小鼠血清N0含量,降低血清1L-1β、TNF-α、IL-6的蛋白含量,拮抗组织P2X7受体、NF-κ B/p65的表达,降低组织P2X7受体mRNA、NF-κ B/p65 mRNA的水平有关,可能是通过抑制P2X7受体/NF-κ B细胞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4.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影响的系列实验,得出: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炎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NO含量,降低血清TNF-α、IL-6的蛋白含量,拮抗组织P2X7受体表达有关。5,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影响的实验,得出: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具有改善作用。研究总结论: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P2X7受体/NF-κ B细胞通路有关。

陈运,周勇,缪雪华,姚昶,朱永康[9](2012)在《下肢慢性溃疡中医外治进展》文中指出文章主要对中医外治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中药单方、中药鲜品、中药复方、中药熏洗、针灸疗法及刺血疗法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虽然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着,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思路及方法,其治疗仍停留在临床经验治疗上,该病的诊治规范化、系统化和个体化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徐新刚[10](2009)在《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为紫草科(Boraginaceae)软紫草属植物,又名软紫草,主产于新疆、西藏,资源丰富,传统中医认为其性甘、咸、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可以内外两用,煎煮内服临床可以用于斑疹紫黑,麻疹不透;制膏外用或油浸外涂常用于痈疽疮疡,湿疹瘙痒,水火烫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紫草为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但以新疆紫草质量为佳。国内外学者对新疆紫草进行了大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从中得到了萘醌色素类和单萜苯酚和苯醌类等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血小板凝聚、抗肿瘤等活性。特别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显着。本文对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鉴定。石油醚冷浸提取新疆紫草根;提取物浸膏用硅胶柱、凝胶柱分离,结晶与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分离了11个化合物,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阿魏酸二十四酯(tetracosyl feralate),二十四酸二十四酯(Tetracosanoic acid,tetracosyl ester),紫草素(shiko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丙酰紫草素(propionylshikonin),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acetoxyisovalerylshikonin)。其中阿魏酸二十四酯,二十四酸二十四酯,丙酰紫草素均为新疆紫草中首先发现,也为在软紫草属植物中首次发现。同时本试验对新疆紫草石油醚浸膏经硅胶分段后的主含乙酰紫草素段和紫草素段的浸膏进行了多种固定相的尝试分离,分别用硅胶、玉米淀粉、三聚氰胺、活性炭、Sepadex LH-20凝胶分离,从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发现价格低廉的玉米淀粉、三聚氰胺、活性炭均不适宜分离紫草色素;而采用硅胶粗分段,凝胶细分乙酰紫草素和紫草素,可达到载样量高,分离度高,耗时少,消耗溶剂少,得量高的效果,为今后需要从新疆紫草如何快速高效得到大量的乙酰紫草素和紫草素提供了一个好的分离方案。

二、紫草油治疗体表溃疡5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草油治疗体表溃疡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红花鸡血藤方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一般资料分析
    2.3 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ASI)评分比较
    2.4 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2.5 治疗10 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2.6 复发情况分析
    2.7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2 西医对银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3.3 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3.4 立题依据与组方分析
    3.5 中药药理作用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ASI)评分表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中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1.1 中医古籍对肛裂的认识
        1.2 中医学肛裂的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2.1 肛裂的症状与病理表现
        2.2 肛裂的发病机制
    3 肛裂的治疗
        3.1 肛裂的中医治疗
        3.1.1 中药内治法
        3.1.2 中药坐浴
        3.1.3 油膏外敷
        3.1.4 栓剂纳肛
        3.1.5 中医其他疗法
        3.2 肛裂的西医疗法
        3.2.1 西医药物治疗
        3.2.2 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肛裂的西医诊断标准
        1.2.2 肛裂的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实验方案
        2.1 实验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式
        2.4 药物选择及制备
        2.5 术后常规治疗及换药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7 疗效评定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脱落情况
        3.2 一般情况对比
        3.3 换药前(术后第2 天)症状评分及创面大小对比
        3.4 临床疗效对比
        3.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认识和治疗
    3 中药软膏外敷的作用和机理
    4 痔疮消炎软膏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5 痔疮消炎软膏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6 痔疮消炎软膏的作用机制
    7 肛泰软膏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8 研究结果分析
    9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综述 肛裂术后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淮莲饮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回顾分析及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免疫干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特应性皮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害
        1.1.2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1.1.3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1.1.4 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2 中医药对特应性皮炎免疫调节的研究概况
        1.2.1 中医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
        1.2.2 中医与免疫
        1.2.3 皮肤与免疫
        1.2.4 中医药对AD免疫调节的影响
    1.3 小结
第二部分 淮莲饮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评价
        2.3.1 治疗前后SCORAD积分及IGA评分比较
        2.3.2 疗效判定
    2.4 研究方法
        2.4.1 资料采集与建立数据库
        2.4.2 病例分组并对比两组疗效
    2.5 临床回顾性研究技术路线图
    2.6 统计学方法
    2.7 结果
        2.7.1 一般资料情况
        2.7.2 病史资料
        2.7.3 临床特征
        2.7.4 两组疗效对比
    2.8 讨论
        2.8.1 临床资料回顾
        2.8.2 淮莲饮的组方分析
        2.8.3 淮莲饮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效的理论基础
        2.8.4 淮莲饮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评价
    2.9 小结
第三部分 淮莲饮对AD样小鼠的免疫干预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主要药品、仪器与试剂
        3.1.3 分组、建模、给药及检测方法
    3.2 实验指标
        3.2.1 皮损评分
        3.2.2 记录小鼠搔抓次数
        3.2.3 耳肿胀度评价
        3.2.4 皮肤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计数
        3.2.5 免疫分子血清学指标
        3.2.6 背部皮损炎症因子m RNA表达情况
        3.2.7 脾脏Th17/Treg、Th9 细胞表达水平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观察
        3.4.1 淮莲饮对AD样小鼠模型皮损评分的影响
        3.4.2 淮莲饮对AD样小鼠搔抓症状及耳廓肿胀度的影响
        3.4.3 淮莲饮对AD样小鼠皮肤病理及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
        3.4.4 淮莲饮对AD样小鼠血清学免疫分子的影响
        3.4.5 淮莲饮对AD样小鼠背部皮损炎症因子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4.6 淮莲饮对AD样小鼠脾脏Th9、Th17、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5.1 Th1/Th2、Th17/Treg平衡与AD的关联
        3.5.2 Th9/IL-9 与AD的关联
        3.5.3 实验结果分析
    3.6 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2 压疮的流行病学特点
        3 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4 压疮的病理生理特点
        5 压疮的最新定义和分期
        6 压疮治疗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压疮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2 中医外治法的概述
        3 中医外治法在压疮中的具体应用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纳排标准
        3.1 文献纳入标准
        3.2 文献排除标准
        4 文献筛选
        5 质量评价
        6 数据提取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1 基本信息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4 数据提取与统计学分析
        4.1 总有效率
        4.2 总有效率亚组分析
        4.3 治愈率
        4.4 治愈率亚组分析
        4.5 平均愈合时间
        4.6 肉芽生长时间
        4.7 其他结局指标
        4.8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文献检索和确定
        2 方法学质量评价
        3 临床疗效的评估
        3.1 结局指标分析
        3.2 异质性的分析
        3.3 Meta分析结果
        4 安全性问题的评价
        5 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机理分析
        6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处方来源
2 药理作用
3 功能主治
    3.1 功能
    3.2 主治
4 临床应用
    4.1 儿童皮肤病
        4.1.1 婴幼儿湿疹
        4.1.2 尿布皮炎(小儿红臀症)
    4.2 疱疹类皮肤病
        4.2.1 带状疱疹
        4.2.2 单纯疱疹
        4.2.3 烧(烫)伤(Ⅰ°、Ⅱ°)
        4.2.4 天疱疮
    4.3 感染类皮肤病
        4.3.1 脓疱疮
        4.3.2 足癣
    4.4 浅表创伤类皮肤病
        4.4.1 压疮(褥疮)
        4.4.2 皮肤溃疡
    4.5 丘疹鳞屑类皮肤病
    4.6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4.6.1 肛周湿疹
        4.6.2 特应性皮炎
        4.6.3 接触性皮炎
        4.6.4 药物性皮炎
    4.7 放射性皮炎
    4.8 专家推荐的其他皮肤病
5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1 不良反应
    5.2 注意事项
6 用法用量
7 结语

(6)复方紫草油并普朗特凝胶伤口敷料治疗慢性创面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观察组
        1.6.2 对照组
    1.7 观察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率比较
    2.3 局部症状体征积分、全身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阶段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7)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创面局部情况
    3 全身情况
    4 证候及证素
第三章 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局部创面情况分析
    3 全身状况分析
    4 证候分析
    5 证素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的抗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英文缩写一览表
引言
    研究背景
    立题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
    技术路线(见图1)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小儿尿布皮炎的理论认识
        1.祖国传统医学对小儿尿布皮炎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小儿尿布皮炎的认识
        2.1 小儿尿布皮炎的病因病机
        2.2 小儿尿布皮炎的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
        2.3 小儿尿布皮炎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与方法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有效率
        2.4.2 痊愈率
        2.4.3 平均痊愈天数
        2.4.4 不良反应
        3 讨论
    第三节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健民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
        1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小儿DD的治疗
        1.1 中医对“火”的认识
        1.2 中医对“郁”的认识
        1.3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小儿DD的治疗
        2 健民复方紫草油各组成药物的认识
        2.1 紫草的认识
        2.1.1 紫草的中医入药史
        2.1.2 紫草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2.2 忍冬藤的认识
        2.2.1 忍冬藤的中医入药史
        2.2.2 忍冬藤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2.3 白芷的认识
        2.3.1 白芷的中医入药史
        2.3.2 白芷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2.4 麻油的认识
        2.4.1 芝麻和麻油的中医入药史
        2.4.2 麻油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2.5 冰片的认识
        2.5.1 冰片的中医入药史
        2.5.2 冰片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3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健民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
实验一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的影响
    第一节 小鼠ACD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DNFB和DNCB分别在小鼠耳部和背部造ACD模型的效果比较
        2.2 四种不同致敏浓度和激发浓度的DNFB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2.3 阳性对照组不同给药方法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2.4 阳性对照组在激发后不同时间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2.5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DNFB和DNCB分别在小鼠耳部和背部造ACD模型的效果比较
        3.2 四种不同致敏浓度和激发浓度的DNFB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3.3 阳性对照组不同给药方法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3.4 阳性对照组在激发后不同时间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4 结论
    第二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2.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1β蛋白含量的影响
        2.3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
        2.4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
        2.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NO含量的影响
        2.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
        2.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
        2.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表达的影响
        2.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mRNA的影响
        2.10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mRNA的影响
        2.11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
        3.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1β蛋白含量的影响
        3.3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
        3.4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
        3.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NO含量的影响
        3.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
        3.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
        3.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表达的影响
        3.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mRNA的影响.
        3.10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mRNA的影响
        4 结论
    第三节 讨论
        1 幼龄小鼠ACD模型制备及外用复方紫草油抗炎作用评价的思路
        1.1 小鼠ACD模型致炎剂和致炎部位的探讨
        1.2 幼龄小鼠ACD模型致敏浓度、激发浓度及致炎方法的探讨
        1.3 幼龄小鼠ACD模型外用给药方法的探讨
        1.4 对幼龄小鼠耳廓肿胀ACD模型标本采集时间的探讨
        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模型P2X7受体/NF-κB细胞通路的影响
实验二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的影响
    第一节 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
        2.2 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
        2.3 外用氟轻松、皮炎平、艾洛松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影响
        2.4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
        3.2 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
        3.3 外用氟轻松、皮炎平、艾洛松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影响
        4 结论
        5 讨论
        5.1 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适合成模时间
        5.2 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适合成模时间
        5.3 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外用阳性对照药选择
    第二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2.2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2.3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2.4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2.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
        2.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
        2.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
        2.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
        2.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
        2.10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2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3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4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
        3.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
        3.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
        3.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
        3.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
        4 结论
        5 讨论
        5.1 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模型影响的致炎剂宜用巴豆油
        5.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炎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三节 讨论
        1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影响系列实验的源起
        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影响系列实验的启示
        3 外用复方紫草油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NO的含量有关
        4 外用复方紫草油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组织P2X7受体表达有关
实验三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
    第一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第二节 讨论
        1 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实验的技术关键点
        2 复方紫草油抑制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意义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下肢慢性溃疡中医外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外治法
3 中药单方
4 中药鲜品
    4.1 新鲜草药
    4.2 新鲜动物药
5 中药复方
    5.1 重于清热解毒
    5.2 重于活血化瘀
    5.3 重于提毒祛腐
    5.4 重于敛疮生肌
6 中药熏洗
7 针灸疗法
8 刺血疗法
9 结语

(10)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紫草的中医药概况
    一 紫草的资源
    二 紫草的植物形态
    三 紫草的炮制
    四 紫草饮片鉴定特征
    五 紫草的制剂
        1 紫草素片剂
        2 紫草素注射剂
        3 紫草膏
        4 紫草霜
        5 紫草油
        6 复方紫草膜剂
        7 紫草浸膏固体分散物
        8 紫草口红
        9 复方紫草酊剂
        10 紫草栓
    六 紫草的临床应用
        1 皮炎、皮疹
        2 体表疮疡
        3 烧烫伤
        4 鼻中隔糜烂
        5 口腔溃疡、牙周炎
        6 静脉炎
        7 溃疡性结肠炎
        8 宫颈糜烂
        9 慢性前列腺炎
        10 肛窦炎
        11 肝炎
        12 内分泌失调
        13 止血
        14 其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疆紫草的现代研究综述
    一 概述
    二 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萘醌类化合物
        2 单萜苯酚及苯醌类化合物:
        3 酚酸类化合物:
        4 有机盐类
        5 其它化合物
        6 多糖
        参考文献
    三 新疆紫草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1 抗菌作用
        2 抗炎作用
        3 抗肿瘤作用
        4 抗生育作用
        5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 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7 保护肝脏作用
        8 抗前列腺素生物合成作用
        9 抗氧化活性
        10 抗病毒作用
        11 毒理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一 仪器与试药
    二 提取分离
        1 提取分离流程图
        2 两种色素分离方案比较
        3 小结讨论
    三 化合物鉴定
        1 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结构
        2 小结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正文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紫草油治疗体表溃疡5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花鸡血藤方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D]. 余淑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启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淮莲饮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回顾分析及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免疫干预实验研究[D]. 肖卫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牧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孙占学,李元文,张丰川,肖飞. 世界中医药, 2020(02)
  • [6]复方紫草油并普朗特凝胶伤口敷料治疗慢性创面对比研究[J]. 赵有利,肖飞,裴学军,赵浩然. 世界中医药, 2019(12)
  • [7]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证候研究[D]. 刘月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的抗炎机制研究[D]. 李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下肢慢性溃疡中医外治进展[J]. 陈运,周勇,缪雪华,姚昶,朱永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4)
  • [10]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D]. 徐新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紫草油治疗体表溃疡5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