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明镇医院1997-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深圳市公明镇医院1997-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一、1997~2002年深圳市公明镇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法硕[1](2012)在《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信息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科技革命带来了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人类政治生活方式。数量惊人的网民开始形成一股重要的力量参与和影响着中国政治和公共政策。网络参与成为我国当前民意表达、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网络参与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从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公共政策学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现有的研究不同,本文着重分析网络参与和公共政策过程两个变量的关系,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公民怎样在互联网上参与我国公共政策过程?公民的网络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建构了以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所形成的政策网络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和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模型,从宏观环境层面到微观个体层面对该政策网络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看,公民网络参与的背景和参与途径构成政策网络存在的环境。公民网络参与产生和生长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大背景之下。现实途径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失灵使公民将实现政治参与的希望寄托给互联网,政党执政理念的更新为网络参与提供了合法性;网络经济的发展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升了公民网络参与的能力和热情;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参与的实现创造了可能性;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初步孕育和发展更成为了网络参与不断壮大的助推器。网络论坛、政府网站、博客和微博等网络应用是公民网络参与的主要途径。通过实证考察,本文认为作为公民网络参与平台的网络论坛、政府网站、博客、微博等网络应用对塑造网络民意、推动网络民主、增进政治沟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微观层面看,网民、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网络参与的行动者为了实现行动目标展开互动形成了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政策网络。公民个体或群体借助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平台向政府进行偏好表达和意见输入,网络参与对包括议程设置、方案选择和政策执行在内的政策过程各阶段施加了影响。本文研究了上海“钓鱼执法”、新拆迁条例和北京治堵网络意见征集及微博打拐等典型案例,从政策网络的行动者、运行机制、网络特征等方面对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公民网络参与对政策过程不同阶段构成的影响。而在网络参与的另一端,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民意,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的政府需要做出回应。网络参与具有双重效应,对政府管理来说既构成巨大挑战又发挥积极作用。在网络参与初期,政府主要采取监控为主的应对措施,而随着对网络参与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政治领导人不再视网络参与为洪水猛兽,而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心胸直面网络民意,应对网络参与的策略从严格监控逐渐转变为积极回应和主动引导,政府应对方式的变迁体现为由堵到疏的政策学习过程。通过对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背景、途径、阶段及政府应对的详细考察,本文得出结论:网络民意和政府态度是影响公民网络参与的核心变量,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大众传媒、社会组织、知名人士等是外围变量。政府和政治精英的态度是影响网络参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根据网络民意和政府态度的不同划分出高效型、低效型、倒逼型、孤立型、受阻型和公敌型等六种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基本类型;根据网络参与发起主体的不同区分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参与机制;基于实证案例的考察,抽象出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政策方案与政策执行的三种参与模型,对导论中所建构的过程模型进行了修复与拓展。虽然当前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过程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其纵深发展仍然面临若干困难和瓶颈的制约:网络参与存在代表性结构失衡;互联网自由、开放等特性容易滋生无序网络参与;充斥于互联网上的西方意识形态和多元价值观有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危险;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容易诱发网络参与出现“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效应;网络参与过程中可能产生群体极化等非理性群体心理。要推动公民网络参与的良性发展,本文提出制度、法律、道德三位一体的优化建议:要构建公民网络参与保障体系,缩小网络数字鸿沟、提升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水平、加强对网络参与的回应;要推动公民网络参与立法进程,保护公民网络言论自由权;要塑造公民网络参与伦理道德,倡导网络参与道德自律、培育公民网络参与精神、建构网络时代行政伦理。近十年的公民网络参与实践证明了现阶段在我国政府与公民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交流、协商与合作实现良性互动,为构建更加民主的决策过程和公共治理而共同努力。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的网络参与往往由政府主导,网络参与的积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本文认为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依托较为成熟的网络社团,实现一定程度的网络直接民主,建立覆盖公共政策全过程的公民网络投票制度,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有效的网络参与我国公共政策的民主基础将更为宽广,距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目标将更为接近。

李欣影,宋凤卿,练巧玲,沈维高[2](2008)在《532例5岁以下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5岁以下住院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的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2007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死亡的532例5岁以下住院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是婴儿期,占住院儿童死亡总人数的82.52%,其中新生儿期占59.21%.各年龄段死亡疾病顺位分别是新生儿期: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畸形;29 d1岁:肺炎、先天畸形、腹泻、急性传染病;14岁:急性传染病、意外伤害、先天畸形、肺炎.结论婴儿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是监测的重点对象,应加强对围产期及婴儿期的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

刘红[3](2007)在《甘肃省不同类别地区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甘肃省1996-2005年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16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按一、二、三类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类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二类地区,二类地区高于一类地区(χ2=694.002,P=0.000);(2)各类地区5岁以下儿童前3位死因相同(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但顺位和构成不同;(3)各类地区儿童死亡年龄的构成基本一致,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高;(4)死亡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存在地区差异。结论(1)从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的角度看,妇幼卫生工作重心应向三类地区倾斜;(2)应加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以及肺炎的防治,以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

刘红,郭金仙,蒲育栋,陈雪珍,田广丰,李芝兰[4](2007)在《甘肃省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文中指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死因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目前世界各国都将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和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指标用于评价国家的综合国力[2]。本文通过对1996—2005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

孙玉卫[5](2006)在《深圳市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 公共卫生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繁荣,对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非典”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关键时期,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和严峻挑战。在整个社会转轨的大环境下,公共卫生体系也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革,以谋求更大的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本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现场,旨在通过对1993-2003年构建的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典型分析与评价,系统地回顾宝安区公共卫生改革与发展轨迹,分析宝安区在创建具有一定特色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不足,从而提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宝安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全国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循证”原则,即寻求证据,以发现被研究对象内在的、相互联系的问题,对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采用了政策分析中一种常用方法——情境分析(Situation Analysis)。“情境分析”方法是将定性(非量化)和定量(量化)资料结合起来,对研究对象从不同层面(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社会经济层、不同历史时期等)、综合地(将社会经济学、地球物理学、流行病学、统计

周秀萍,崔玲,刘新奎,韩萍[6](2005)在《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掌握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至2003年郑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卡进行汇总、整理并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3598例,死亡率为1.667%;其中新生儿死亡2393人,死亡率为1.109%;婴儿死亡3099例,死亡率1.436%。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7.2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6.14%。2003年较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2%。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意外窒息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在于控制新生儿死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产科和儿科诊疗能力,预防出生窒息、肺炎等的发生。

赵成之[7](2006)在《深圳市二线关内外颅脑创伤住院病例多因素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深圳特区二线关内关外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关内外住院病例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深圳市关内外颅脑创伤病例的人群特征、发生原因、发生地点、治疗效果和费用的异同,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损失。 方法:从9167份病例里选择11个急性颅脑创伤病例的变量,包括入院年度、性别、年龄、创伤病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伤发生地点、发生原因、使用交通工具、手术与否和出院时临床效果,首先对总体数据进行描述;然后对关内和关外、性别、年龄段随机分层分组,使用多种检验方法,对比关内外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征的异同并进行统计推断;分别探索关内和关外组内变量间的相关和回归关系。 结果:(1)关内外患者前三位病因都是车祸、打击伤、坠落伤;发病地点都是普通公路、公共场所、工地;患者使用的工具都是步行、摩托车。(2)关内患者的平均年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手术率分别是29.65±13.77岁、11088.81±25361.69元、20.64±29.30天、67.88%,而关外患者分别是28.55±12.71岁、8474.86±29911.29元、15.92±22.72天、61.25%。(3)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出:年龄与住院总费用的相关系数是0.047,(P=0.000);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的相关系数是0.382,(P=0.000)。(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入院年度、是否手术、年龄段和出院疗效呈负相关。(5)病例分层分组检验:关内外男性儿童、女性老年患者在发病原因、关内外男性青年患者颅脑创伤时使用交通工具、中年男性治疗方式三个变量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1)深圳市急性颅脑创伤的前三位伤因是车祸、暴力和工伤。(2)关外患者比关内患者发病年龄轻、住院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手术率低,推断关外患者病情轻、非手术治疗比例高。(3)人群分层统计:关内男性儿童坠落伤多而关外儿童跌倒伤多;关内女性老年更多的是跌倒伤害而关外女性老年更多是车祸;关内男青年是步行受伤多而关外男青年摩托车事故多;治疗上关外中年男性患者非手术率高。(4)年龄和住院费用呈轻度正相关,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呈显着正相关。入院年度、年龄增加、保守治疗三个变量和出院效果呈负等级相关。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之间有明确的回归关系。推断深圳市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出院疗效下降与病情加重、年龄增大和保守治疗有关;减少住院时间可以降低医疗费用,(5)深圳市特区二线关内、关外颅脑创伤住院病例多变量之间的异同对于分析全国的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城市和乡村颅脑损伤情况有借鉴意义。

周指明,万孝先,李新宜[8](2003)在《1997~2002年深圳市公明镇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二、1997~2002年深圳市公明镇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7~2002年深圳市公明镇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理论工具与分析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六、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政策民主不足与执政理念的更新
        一、精英主导:中国式的公共政策过程
        二、参与失灵:我国公民参与的传统模式
        三、以民为本:政党执政理念的更新
    第二节 经济背景:新型经济形态与我国经济发展
        一、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方兴未艾
        二、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与风险并存
    第三节 技术背景:互联网及其政治影响
        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兴起
        二、互联网带来政治生态变革
    第四节 社会背景:中国市民社会的孕育与成长
        一、中西方话语中的市民社会
        二、网络参与成为中国市民社会的成长路径
第三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
    第一节 网络论坛:民意表达的新渠道
        一、网络论坛:虚拟议事广场
        二、网络论坛的公民参与功能:塑造网络民意
        三、议题与民意表达——对代表性时政论坛的研究
    第二节 政府网站:建言献策的新平台
        一、电子政府:开启政府E时代
        二、政府网站的公民参与功能:推动网络民主
        三、结构设计与绩效评估——对三个公民网络参与平台的研究
    第三节 博客(微博):官民交心的新媒介
        一、博客(微博):自媒体的宠儿
        二、博客(微博)的公民参与功能:强化政治沟通
        三、发声与倾听——对代表性政治博客与政务微博的研究
第四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阶段
    第一节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设置:上海“钓鱼执法”
        一、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始末
        二、政策网络运行机制:民与官的博弈
    第二节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方案选择:北京治堵与新拆迁条例
        一、北京治堵与新拆迁条例的网络意见征集
        二、政策网络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政策协商
    第三节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执行:微博打拐
        一、微博打拐:一场全民解救运动
        二、政策网络运行机制:多元行动者的合作治理
第五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政府应对
    第一节 公民网络参与的双重效应
        一、公民网络参与对政府管理构成巨大挑战
        二、公民网络参与对政府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节 严格监控:政府应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本能反应
        一、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最初认知
        二、冲突与缺失: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法律措施
        三、管制与监督: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行政措施
    第三节 积极回应:政府应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战术调整
        一、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合理定位
        二、沟通与回应: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制度创新
        三、应对网络参与:由堵到疏的政策学习过程
第六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反思与优化
    第一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
        一、影响公民网络参与的若干变量
        二、基于“网络民意——政府态度”的参与类型
        三、“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参与机制
        四、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修复与拓展
    第二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困境
        一、存在代表性结构失衡
        二、滋生无序政治参与
        三、瓦解主流意识形态
        四、诱发“沉默螺旋”效应
        五、产生非理性群体心理
    第三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优化选择
        一、构建公民网络参与保障体系
        二、推动公民网络参与立法进程
        三、塑造公民网络参与伦理道德
结论与展望
    一、良性互动: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阶段性成果
    二、直接民主: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后记

(2)532例5岁以下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 象
    1.2 方 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和分析
    2.1 基本资料
    2.2 各年龄段所患疾病的种类
    2.3 死亡与年龄的关系
    2.4 各年龄段住院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比各年龄段儿童的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比见表2.
3 讨 论

(3)甘肃省不同类别地区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调查对象
    1.3 死因分类
    1.4 地区的划分
    1.5 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2 死因构成及顺位
    2.3 死亡儿童年龄的构成
    2.4 5 岁以下死亡儿童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3 讨 论

(5)深圳市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术语与定义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3.1 情景分析
        3.2 Gini系数分析
        3.3 TOPSIS分析
        3.4 数据包络分析
    四、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一、宝安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1.1 自然环境
        1.2 社会经济发展
        1.3 人口状况
        1.4 观念行为
    二、宝安区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2.1 卫生事业发展的历程
        2.2 组织机构建设
        2.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4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2.5 疾病诊疗与急救
        2.6 妇幼保健
        2.7 社区卫生服务
        2.8 初级卫生保健
        2.9 健康教育
        2.10 医疗保障制度
    三、宝安区公共卫生体系资源配置
        3.1 机构设置
        3.2 人员配置
        3.3 经费投入情况
        3.4 设备、场所投入
    四、宝安区居民健康状况
        4.1 居民健康基本状况总体评价
        4.2 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
        4.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4.4 精神卫生康复工作
        4.5 妇幼保健情况
        4.6 伤害监测
        4.7 职业病防治
    五、综合评价结果
        5.1 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5.2 宝安区公共卫生资源投入情况评价
        5.3 宝安区公共卫生设施效果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与建议
    一、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业务管理模式
    二、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行政管理的网格化模式
    三、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运行特点
    四、政府在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作用
    五、新型公共卫生体系中基层预防保健所(卫生监督所)的特性和功能
    六、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运行成效
    七、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新型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缺乏统一立法进行指导
        7.2 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水平略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7.3 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分布公平性较差,专业性不专
        7.4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信息化体系尚需完善
        7.5 影响宝安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八、政策建议
        8.1 加快公共卫生立法进程,依法加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8.2 新型公共卫生体系配置标准
        8.3 新型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建设
        8.4 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各单位工作职能
        8.5 新型公共卫生体系运行机制
        8.6 加快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8.7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
        8.8 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8.9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确保公共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荣誉称号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深圳市二线关内外颅脑创伤住院病例多因素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背景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工作步骤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一部分 深圳市颅脑创伤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描述
        3.1.1 一般资料
        3.1.2 创伤特点
        3.1.3 救治情况
        3.1.4 伤害指标
    第二部分 特区二线关内外颅脑创伤住院病例对比分析
        3.2.1 一般资料
        3.2.2 描述性统计
        3.2.3 两个独立样本检验过程
        3.2.4 相关性分析
        3.2.5 主成份分析
        3.2.6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创伤流调登记表
综述
专业词英文对照一览表
致谢

四、1997~2002年深圳市公明镇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 王法硕. 复旦大学, 2012(02)
  • [2]532例5岁以下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分析[J]. 李欣影,宋凤卿,练巧玲,沈维高.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3]甘肃省不同类别地区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J]. 刘红.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7(06)
  • [4]甘肃省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J]. 刘红,郭金仙,蒲育栋,陈雪珍,田广丰,李芝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12)
  • [5]深圳市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 孙玉卫. 山东大学, 2006(12)
  • [6]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J]. 周秀萍,崔玲,刘新奎,韩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5)
  • [7]深圳市二线关内外颅脑创伤住院病例多因素流行病学分析[D]. 赵成之. 暨南大学, 2006(06)
  • [8]1997~2002年深圳市公明镇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 周指明,万孝先,李新宜. 实用预防医学, 2003(06)

标签:;  ;  

深圳市公明镇医院1997-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