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直饮水设计探讨

管道直饮水设计探讨

一、浅议管道直饮水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魏文文[1](2021)在《EPC模式在中小型净水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文中认为

陈敏[2](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曹辅仁[3](2018)在《湘潭岳塘经开区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探讨》文中认为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可以收纳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水、排水等多种城市工程管线的隧道空间,设有专门的控制中心、管线出入口检修口、人员出入口、通风口和吊装口等配套设施。由此可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实现是统筹各类市政管线和城市走向统一设计、规划、建设以及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走向集约高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前提条件。全面推动岳塘经开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不仅是解决架空路线密集、管线事故频发,马路“拉链”频繁,道路重复开挖建设、维修严重影响交通等系列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且是落实精美湘潭两年行动的有效措施。为统一筹划各类市政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加速岳塘经开区走向两型社会,提升城市形象、保障城市安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响应“精美湘潭两年行动”计划,规划岳塘经开区地下综合管廊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上是非常必要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本研究前期通过对所研究地点(即湖南省湘潭市经开区)的实况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研究对象(即地下综合管廊)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进行了动态分析,了解到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具备综合性、环保性、营运可靠性、一次建设长期反复使用性等特点,并以此对地下综合管廊开展了实际研究范围和内容的工作及研究技术方案的确定。然后在综合管廊内部管线的建设中具体地描述了管线的分类、管理、布置原则及相容性分析,且基于本工程项目的现实概况(即区域位置、建设规模、实施期及投资现状、编制原则等方面)和基本条件(即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客观地论证了研究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研究项目在建设设计方案中本着科学、客观、公正、严谨的原则,对项目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测算、分析并提出多方案论证,最终在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以及与其相关的照明、道路、桥涵、给水、排水等工程进展中,尤其是在管廊断面形式的选取、管线的论证、结构的设计、消防、给排水、通风、照明、供电、通讯、网络、监控、标识系统和节点设计等内容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规置中完成了对湘潭市荷塘支路地区综合管廊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并对项目劳动保障及效益分析方面也展开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李毅[4](2016)在《呼和浩特市直饮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水是万物之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收到关注。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饮用安全、健康的水与我国居民用水水质普遍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最近几次城市供水受到污染的紧急事件的出现,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直接饮用水已经成为居民迫切需要。本论文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分析,详细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实行直饮水工程的可行性。从呼和浩特市目前城市供水水量、水质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建设直饮水工程的必要性及市场分析。然后进行直饮水供水方案论证、人员的组织及财务评价。最终得出结论。论文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市直饮水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工程在技术上和财务上都是十分可行的。

徐昕吟[5](2014)在《城市供水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不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饮用水水质的安全保障问题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由于水源地不断遭受污染并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及城市用水量的日益增加,很多从前水质优越、供水充足的城市也不得不面临供水水质和水量的双重压力。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单一、应对突发水源污染事故能力低的问题,一些当地政府开始考虑开辟新的水源地来满足新的供水需求。为了在提高供水水质的同时,实现优质水源的优化配置,有必要对具体某一区块的供水方案展开研究。“分质供水”正是现如今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合理的新型供水模式,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某一区域的水资源短缺现象,同时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居民的龙头水水质。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针对该区引进千岛湖优质水源地后如何实现优水优用的问题,对该区的供水方案进行规划研究。首先对该区的远期用水情况进行合理预测,预测包括总用水量、该区中各个区块的用水量以及不同用水类别的用水量,结合当地水量的供需情况以及区域用水类型特点和已有的供水布局,研究提出了四种供水布局的优化方案,分别是:全系统统一供水、全分质供优质生活用水、全分质供直饮水和工业集聚区域分质供水。从社会效益、技术层面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出发,对各个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方案进行了比选,推荐采用工业集聚区域分质供水方案(方案四)。

王彦隽[6](2012)在《包头市管道直饮水水质预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国内外管道直饮水技术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包头市直饮水系统设计运行现状,概括叙述了可能造成管道直饮水系统水质污染的潜在污染源,并针对管道直饮水水质污染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管道直饮水系统及管网水质超标应急处理的几种方式。本研究对包头市管道直饮水预警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开发。上位机软件采用了功能强大的Visual Basic6.0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同时使用了Microsoft Office提供的Access2003数据库及SQL Serve2005数据技术。图形界面更适合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的操作。管道直饮水预警系统界面由用户登录界面、主界面、数据查询界面、系统运行图及控制界面等组成。实现了用户登录、数据记录及整理、数据查询打印、超标指标报警及联动控制等功能。下位机采用了PLC控制技术,结合管道直饮水系统的特点,可对制水系统、管网运行状态和水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水质的变化情况,做好水质监控,及时预警报警,防止不合格水进入用户。本研究为小区管道直饮水工程中预警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基础,对今后管道直饮水自动运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周影烈,莫罹[7](2011)在《分质供水的模式与应用》文中提出为解决城市供水资源短缺问题、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分质供水逐渐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供水范围和供水目的等为划分依据,把分质供水分为小分质供水-直饮水系统、小分质供水-中水系统、大分质供水-直饮水系统和大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系统,并对这四种供水模式的特点、目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式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我国未来改善饮水水质的大方向是城市集中提供优质水,但需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加以实现。

陈艺韵[8](2011)在《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供水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市民已不再满足于水量、水压的充足,开始要求自来水具有良好的口感、安全、健康、有营养、有更高的清澈度等。提高广州市自来水水质,是市民的迫切的需要。做好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和供水模式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广州市的供水水质,对解决其它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选择问题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论文研究成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隶属于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全文共分5章。第1章分析城市饮用水的现状及市民对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介绍城市优化水质的途径及国内外城市供水系统概况,指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思路;第2章介绍了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状况、工艺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广州市三类饮用净水示范区的工程特点;第3章通过工程试验手段,评价三类饮用净水示范区的水质,分析管网二次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建立厨房饮用净水余氯衰减模型并进行水质预测;第4章提出适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三种供水模式,并在研究一般水价原理的基础上,对各种供水模式进行经济分析;第5章综合技术、经济、建设难度等因素,分析比较三种供水模式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优选出最佳的供水模式。论文工程试验表明南洲水厂出厂水水质稳定,各项指标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的要求,氯化消毒副产物、生物稳定性、遗传毒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均达标。珠江新城供水示范区市政管网及用户终端出水水质最优,大学城供水示范区次之,越秀供水示范区较差,管段终端用户浊度出现超标现象,且由于饮用净水用户用水量少,滞留时间长,存在CODMn和细菌总数超标风险。针对越秀示范区建立厨房饮用净水管网余氯衰减模型为C=2.0C0exp(-0.512T),当经过夜晚约9h停留时间管网末梢余氯接近标准下限值0.01mg/L,细菌总数超标风险骤增。论文提出三种城市供水模式,比选结果认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不适合采用新建“优质水源—市政优质原水管网—小区直饮水管网”或“优质水源—直饮水厂—市政直饮水管网—小区直饮水管网”的2+2模式向全市供给直饮水。对市政供水和己建居住小区的供水推荐采用“一套市政供水管网与一套小区供水管网”的1+1供水模式;对于新建居住小区,采用“在一套小区自来水管网的基础上增建一套管道直饮水供水系统”的1+2供水模式也有一定的用户需求,适合通过市场化加以选择。

丁耀泉,陈瑞娟[9](2010)在《东莞市住宅小区直饮水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机制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东莞市住宅小区直饮水卫生状况,为制定提高住宅小区直饮水卫生质量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监测101份管网水与住宅小区直饮水配对样本。结果:东莞市101份管网水水样有8份细菌超标,合格率为92.08%,住宅小区直饮水水样有39份细菌超标,合格率为61.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小区直饮水细菌合格率比管网水低;住宅小区直饮水与管网水大肠菌群总数均无超标,合格率为100%;住宅小区直饮水与管网水的总硬度均符合标准,但其检测结果经配对t检验(P<0.01),直饮水与管网水的总硬度不同,显示直饮水硬度比管网水的低。结论:本次监测说明住宅小区直饮水的水质硬度比管网水低,细菌总数方面分析,直饮水比管网水的卫生质量差。住宅小区直饮水的普及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必须规范及调整饮用净水水质卫生标准,不断加强住宅小区直饮水监测卫生管理工作,防止二次污染,以进一步提高住宅小区直饮水的卫生质量。

刘小刚[10](2010)在《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及专业软件设计需求》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建筑给排水行业内部尚未形成标准的设计格式及专业设计软件普及率不高两个问题而展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设计格式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对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将各条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并提出设计文件举例,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化设计格式。而针对设计格式的研究则按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进行,每个阶段由三部分组成: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有关给排水专业的相关条文要求;2.对条文要求进行释义,并提出与之相适应、可操作的具体内容;3.提供符合条文要求的标准设计格式举例。二、软件设计需求分析现行建筑给排水设计软件的现状及不足,说明新的软件设计需求提出的必要性。软件需求的提出以标准化、模块化及个性化为主线,根据形成的标准化设计格式,从模块管理、人机界面、辅助功能等方面提出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软件的编制要求,并描述软件需求的具体内容、实现过程及所需达到的使用效果,从而将建筑给排水专业软件的开发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便于软件开发人员从设计人员方便使用的角度来编制出实用性更强的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软件。

二、浅议管道直饮水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管道直饮水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3)湘潭岳塘经开区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综合管廊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综合管廊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综合管廊研究现状
    1.3 管廊建设的基本条件
        1.3.1 管廊规划范围
        1.3.2 城市气象、水文、地质地貌情况
        1.3.3 城市人口
        1.3.4 城市道路现状
        1.3.5 城市市政现状
        1.3.6 城市市政规划
    1.4 国内综合管廊设计的依据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综合管廊规划分析
    2.1 规划的必要性
    2.2 规划目标和规模
    2.3 规划研究与策略
        2.3.1 规划原则和标准
        2.3.2 管廊规划分析
    2.4 建设区域
    2.5 系统布局
    2.6 管线入廊分析
    2.7 管廊断面选型
    2.8 三维控制性划定
    2.9 重要节点控制
第三章 综合管廊分项规划
    3.1 配套设施规划
        3.1.1 配套设施规划布局
        3.1.2 配套设施控制
    3.2 附属设施规划
        3.2.1 消防系统规划
        3.2.2 通风系统规划
        3.2.3 供电系统规划
        3.2.4 照明系统规划
        3.2.5 监控与报警系统规划
        3.2.6 排水系统规划
        3.2.7 标识系统规划
    3.3 安全防灾规划
第四章 投资估算
    4.1 建设时序
    4.2 投资估算
        4.2.1 估算依据
        4.2.2 投资规模
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效益分析
    5.1 保障措施
    5.2 经济效益
    5.3 社会效益
    5.4 环境效益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呼和浩特市直饮水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直饮水发展状况
    1.3 研究报告编制原则及框架
        1.3.1 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3.2 研究报告框架
第二章 直饮水工程项目背景
    2.1 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 城市供水系统现状
        2.1.2 城市供水存在问题
    2.2 需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平衡
        2.2.1 供水水源水量
        2.2.2 水源水质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市场分析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 市场分析
        3.2.1 市场优势
        3.2.2 发展商机
        3.2.3 产品评价
        3.2.4 产品价格分析
        3.2.5 市场风险
第四章 工程方案确定
    4.1 直饮水供水形式及选择
        4.1.1 直饮水供水形式
        4.1.2 选择
    4.2 厂址选择
    4.3 净水工程
        4.3.1 净水工艺设计原则
        4.3.2 净水工艺简介
        4.3.3 净水工艺流程组合
        4.3.4 膜过滤工艺确定
        4.3.5 消毒工艺确定
        4.3.6 工艺确定
    4.4 管材选用
第五章 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及建设进度安排
    5.1 管理机构、人员编制
        5.1.1 企业组织设计原则
        5.1.2 企业组织形式
        5.1.3 劳动定员
    5.2 项目实施进度
        5.2.1 建设进度要求和计划安排
        5.2.2 工程建设进度划分
第六章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财务评价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依据
        6.1.2 建筑工程投资估算
        6.1.3 工程建设其他费
        6.1.4 工程总投资
    6.2 资金筹措
    6.3 财务评价
        6.3.1 项目规模
        6.3.2 营业收入、税金及利润计算
        6.3.3 总成本费用
        6.3.4 盈利能力分析
        6.3.5 盈亏平衡分析
        6.3.6 敏感性分析
        6.3.7 评价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城市供水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城市供水系统优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城市用水类别及水质要求
    1.3 分质供水的基本介绍
        1.3.1 分质供水的定义
        1.3.2 分质供水的必要性
        1.3.3 国内外分质供水的发展
    1.4 城市供水系统模式
        1.4.1 统一供水模式
        1.4.2 全区分质供水模式
        1.4.3 分区分质供水模式
    1.5 方案比选方法
        1.5.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1.5.2 层次分析的步骤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研究供水系统布局的优化方案
    2.1 项目背景
    2.2 供水现状
        2.2.1 水源
        2.2.2 供水设施
    2.3 供水规划
        2.3.1 供水系统分区
        2.3.2 不同类别用水量规模预测
    2.4 几种供水方案介绍
        2.4.1 方案一(全系统统一供水)
        2.4.2 方案二(全分质供优质生活用水)
        2.4.3 方案三(全分质供直饮水)
        2.4.4 方案四(工业集聚区域分质供水)
    2.5 方案优缺点分析
        2.5.1 社会效益分析
        2.5.2 技术层面分析
        2.5.3 经济效益分析
        2.5.4 小结
    2.6 方案比选
        2.6.1 供水方案层次结构模型
        2.6.2 方案层个体评判指标
        2.6.3 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影响因素权重赋值
        2.6.4 方案的综合排序
3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包头市管道直饮水水质预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管道直饮水概述
        1.1.2 目前国内饮用水状况
        1.1.3 直饮水管理工作现状
        1.1.4 包头市直饮水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水质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关于直饮水及水质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
2 工艺设备及供水管网说明
    2.1 工艺设备说明
        2.1.1 管道直饮水制水工艺
        2.1.2 制水设备
    2.2 供水管网系统
        2.2.1 供水设计说明
        2.2.2 供水管网系统
        2.2.3 管道直饮水供水管材
        2.2.4 管道直饮水供水管道的工程安装状况
3 在线监测指标的选择和监测位置的确定
    3.1 监测指标的选择
        3.1.1 浊度
        3.1.2 pH 值
        3.1.3 氧化还原电位
        3.1.4 溶解性总固体
        3.1.5 电导率
        3.1.6 高锰酸盐指数
        3.1.7 水温
    3.2 监测位置的选择和确定
    3.3 监测仪器仪表的选择
4 水质风险源分析、应急措施及预警分析系统设计
    4.1 管道直饮水水质风险源分析
        4.1.1 原水水质恶化
        4.1.2 管网检修
        4.1.3 管网渗漏及串水
        4.1.4 管道内有机物及其他化学物质溶出
        4.1.5 管道内细菌的滋生
        4.1.6 管网水质突发事故
    4.2 应急措施
        4.2.1 停止供水,切换供水系统
        4.2.2 改变纳滤系统运行方式
        4.2.3 切换循环方式
    4.3 预警线的确定
        4.3.1 水源水预警线
        4.3.2 出厂水及用户监测点预警线
        4.3.3 回水预警线
    4.4 数据采集、整理
    4.5 数据的分析
    4.6 警情发布
5 水质应急处理联动控制系统的开发
    5.1 设计原则
    5.2 硬件系统设计
        5.2.1 上位机
        5.2.2 下位机
    5.3 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5.3.1 用户登录界面
        5.3.2 主界面
        5.3.3 数据管理界面
        5.3.4 系统运行图及控制界面
        5.3.5 帮助界面
    5.4 下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5.4.1 预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及控制要求
        5.4.2 I/O 分配
    5.5 通信
        5.5.1 硬件连接
        5.5.2 软件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分质供水的模式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念和现实意义
2 小分质供水-直饮水系统
    2.1 系统简介
    2.2 供水目的
    2.3 使用情况简介
    2.4 问题分析
3 小分质供水-中水系统
    3.1 系统简介
    3.2 供水目的
    3.3 问题分析
4 大分质供水-直饮水系统
    4.1 系统简介
    4.2 供水目的
    4.3 使用情况简介
    4.4 问题分析
5 大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系统
    5.1 系统简介
    5.2 供水目的
    5.3 使用情况简介
    5.4 问题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8)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供水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城市供水现状
        1.2.1 饮用水资源严重短缺
        1.2.2 水源污染加剧
        1.2.3 输送管网及二次供水问题
    1.3 城市供水水质要求进展
        1.3.1 各种水的概念
        1.3.2 人体健康与水质
        1.3.3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
    1.4 城市优化水质途径
        1.4.1 改进净水工艺
        1.4.2 选择优质水源
        1.4.3 保障管网水质
    1.5 城市供水系统研究现状
        1.5.1 国内外城市供水系统概况
        1.5.2 城市供水系统分类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1.6.1 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的现状分析和评估
        1.6.2 广州市饮用净水示范区工程试验
        1.6.3 中心城区供水系统供水模式经济分析
        1.6.4 比选推荐城市供水模式
        1.6.5 论文研究方案设计
第二章 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及饮用净水示范区概况
    2.1 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现状
        2.1.1 水源情况
        2.1.2 水厂供水布局
        2.1.3 水厂工艺
        2.1.4 市政自来水供水管网及加压站
        2.1.5 广州市提升供水水质的工程和示范点
    2.2 广州市饮用净水示范区工程概况
        2.2.1 珠江新城供水示范区
        2.2.2 越秀供水示范区
        2.2.3 大学城供水示范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饮用净水示范区工程试验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1.1 试验目的
        3.1.2 研究内容
    3.2 试验仪器及方法
        3.2.1 水质评价因子的筛选
        3.2.2 水质评价标准
        3.2.3 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
        3.2.4 水力学测定项目
    3.3 监测布点信息
        3.3.1 南洲水厂
        3.3.2 饮用净水示范区监测布点和频率
    3.4 水质参数结果分析
        3.4.1 南洲水厂水质现状评价
        3.4.2 示范区水质现状评价
    3.5 饮用净水管网二次污染分析
        3.5.1 国内外城市供水管网二次污染研究现状
        3.5.2 饮用净水示范区管网二次污染分析
        3.5.3 饮用净水管网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3.6 广州市饮用净水水质预测与评价
        3.6.1 水质预测对象与指标选取
        3.6.2 饮用净水市政管网预测与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模式提出及经济分析
    4.1 理论与基础数据
        4.1.1 管网的基本概念
        4.1.2 基础资料
        4.1.3 需水量确定
    4.2 一套市政供水管网与一套小区供水管网供水模式(1+1 模式)
        4.2.1 1+1 供水模式方案描述
        4.2.2 1+1 供水模式成本分析
    4.3 一套市政供水管网与两套小区供水管网供水模式(1+2 模式)
        4.3.1 1+2 供水模式方案描述
        4.3.2 1+2 供水模式成本分析
    4.4 两套市政供水管网与两套小区供水管网供水模式(2+2 模式)
        4.4.1 2+2 供水模式方案描述
        4.4.2 2+2 小区直饮水供水模式成本分析
        4.4.3 2+2 集中直饮水供水模式成本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供水模式比较
    5.1 供水模式选择的原则
        5.1.1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以实施
        5.1.2 工程可实施性,管理可操作性
    5.2 2+2 集中直饮水与2+2 小区直饮水供水模式的比较
        5.2.1 经济比较
        5.2.2 技术比较
    5.3 2+2 小区直饮水模式与1+2 供水模式的比较
        5.3.1 经济比较
        5.3.2 技术比较
        5.3.3 施工难易比较
    5.4 1+2 供水模式与1+1 供水模式比较
        5.4.1 经济比较
        5.4.2 技术比较
        5.4.3 施工难易比较
    5.5 推荐供水模式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东莞市住宅小区直饮水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监测对象
    1.2 采样方法
    1.3 监测内容
    1.4 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1.5 资料统计
2 结果
    2.1 大肠菌群检测结果
    2.2 住宅小区直饮水和管网水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2.3 直饮水和管网水硬度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
    3.2 结果分析
4 建议
    4.1 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 建立健全技术法规体系
    4.2 规范直饮水净水设备厂家, 提高市场准入制度
    4.3 加强卫生监督和水质监测
    4.4 普及直饮水卫生知识

(10)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及专业软件设计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思想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概述
    2.1 基本建设程序的概念
    2.2 基本建设程序的内容
        2.2.1 项目建议书阶段(包括立项评估)
        2.2.2 可行性研究阶段
        2.2.3 设计文件阶段
        2.2.4 建设准备阶段
        2.2.5 建设实施阶段
        2.2.6 竣工验收阶段
        2.2.7 后评价阶段
    2.3 相关部门及其职责
        2.3.1 相关部门
        2.3.2 部门职能
第三章 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
    3.1 格式编制说明及举例
        3.1.1 方案设计
        3.1.2 初步设计
        3.1.3 施工图设计
    3.2 设计格式
        3.2.1 方案设计说明格式
        3.2.2 初步设计说明格式
        3.2.3 施工图设计说明格式
    3.3 其他
        3.3.1 图纸校核和审查
        3.3.2 图纸会签
        3.3.3 后期工作
        3.3.4 工作配合及资料整理
        3.3.5 注意事项
第四章 建筑给排水专业软件设计需求
    4.1 国内外专业软件现状
    4.2 专业软件需求提出的必要性
    4.3 专业软件的设计思路
    4.4 专业软件的设计需求
        4.4.1 软件功能
        4.4.2 软件界面
        4.4.3 软件使用范围
        4.4.4 软件输入及输出要求
    4.5 软件维护与管理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建筑给排水专业搜集资料提纲
    附录2 图纸目录
    附录3 给排水工程设计图例
    附录4 资料互提内容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浅议管道直饮水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EPC模式在中小型净水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D]. 魏文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3]湘潭岳塘经开区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探讨[D]. 曹辅仁.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7)
  • [4]呼和浩特市直饮水工程可行性研究[D]. 李毅. 内蒙古大学, 2016(03)
  • [5]城市供水方案优化研究[D]. 徐昕吟. 浙江大学, 2014(03)
  • [6]包头市管道直饮水水质预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 王彦隽.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 [7]分质供水的模式与应用[J]. 周影烈,莫罹. 净水技术, 2011(03)
  • [8]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供水模式研究[D]. 陈艺韵.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东莞市住宅小区直饮水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机制的探讨[J]. 丁耀泉,陈瑞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08)
  • [10]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及专业软件设计需求[D]. 刘小刚.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管道直饮水设计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