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中学历史教材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日中学历史教材结构比较研究

一、中、美、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树娟[1](2021)在《中非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明史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Focus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史笑玮[2](2021)在《中美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历史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教育学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关于不同国家历史教材的比较研究。世界史教学内容具有共通性,研究不同国家中学历史教材关于世界史内容编排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改进中学世界史内容的教学,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其中,美国中学的历史教材独具特色,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之处。美国的Mc Dougal Littell版初中历史教材是美国众多版本历史教材中认可度最高的经典教材,所以论文以我国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和美国Mc Dougal Littell版《World History:Ancient Through Early Modern Times》初中历史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国之间世界史内容的编排,以期推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在梳理学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了中美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比较的必要性。其次,从辅助系统、图片、编写体例等方面论述了中美两国初中历史教材关于世界史内容编排的相同之处;重点分析论述了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的差异:一是从内容的编排和内容的表述方面指出了两版历史教材正文编排的差异,二是从教材的课文前设、课文旁设和课文后设三个方面分析了关于辅助文编排的差异。此后,从历史教材编写的背景、历史培养目标、历史教学方法以及对世界史问题的认知方面探讨了两国初中历史教材编排产生差异的原因,籍此对我国初中世界史内容的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的比较,继而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有助于拓宽历史比较教育研究的视野,完善初中世界史内容的教学,深化学生对世界史内容的理解,从而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高艺铭[3](2021)在《2009人民版和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历史教科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历史教育活动最核心的资源,是联系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教科书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教学目的为前提,同时又受到不同时代教材改革的影响,赋予了其新的内涵。“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是中学阶段教学必须要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文选取2009年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必修一》和2019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版教科书各自的特点,进而为统编版教科书的使用提供一些建议。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阐述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归纳。第二部分从教材内容的编写体例、框架结构以及课标落实情况三个方面,对两版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专题进行整体分析。人民版采用“模块+专题”的体例结构,以英、美、法、德四国的代议制度为主线,展现各国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并落实三维目标。统编版则采用通史体例,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扩展按时间先后依次叙述,并注重五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第三部分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内容为着眼点,比较了两版历史教科书的课文正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并提出二者既有传承,又有区别,特征分明的观点。人民版相对于统编版内容更为丰富,篇幅较长,知识点选取多样,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统编版则更简洁,但更具有整体性、宏观性,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四部分探究并总结两版教科书内容设置的特点。第五部分针对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提出依据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突出教学重难点、重视初高中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构建更为丰富的课辅栏目、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五大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

段瑞军[4](2021)在《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启林版为例》文中提出平面几何作图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在教科书中合理地设置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直观想象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作为教育强国的日本,与中国的数学教育交流渊源很深,两国的基础教育亦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中国人教版和日本启林版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内容的比较分析,期许能为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内容的编写和教学提供借鉴。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首先对近一百年来中日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要求的历史和平面几何作图的功用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分别从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方面(包括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内容标准)、平面几何作图具体内容方面(包括编排、内容设置、知识引入、小结和拓展、例题、习题、作图工具选取)、个案方面(包括角平分线的作图、正整数平方根的作图)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通过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指导要领方面,两国课程基本理念都具有时代特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体目标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四基”、“四能”,《数学学习指导要领(2008年版)》(以下简称“要领”)强调数学活动;内容标准上,《课标》在初中阶段对平面几何作图内容有详细的描述,《要领》在初高中都作简单说明。(2)在内容方面,编排上,人教版简洁、明了,启林版详细、具体;内容设置上,整体数量人教版多于启林版,高中启林版多于人教版;知识引入、小结与拓展上,引入都注重多样化,人教版小结比启林版全面、完整,而启林版拓展形式比人教版多样;例题上,人教版的数量稍多于启林版,综合难度启林版略高于人教版;习题上,都注重层次性,启林版大部分习题在书后均配置答案略解,数量少于人教版,习题综合难度相当;工具选取上,人教版要求弱于启林版,人教版比启林版多了现代信息技术作图。(3)在个案方面,人教版在初中呈现,启林版在初高中都有呈现;启林版平面几何作图作法多于人教版,难度高于人教版。通过比较,得到以下启示:(1)高中《课标》中新增平面几何作图内容要求。(2)内容编排体现知识产生的过程。(3)注重平面几何作图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凸显知识的逻辑性。(4)高中教科书要增加一定难度的平面几何作图内容。(5)加强初高中平面几何作图内容的衔接。

黄云超[5](2021)在《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扫描”栏目研究》文中认为“人物扫描”是当前投入使用的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课文辅助栏目之一。六册教科书中一共出现了53则“人物扫描”,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思想类与科技文化类。与旧版历史教科书的同类辅助栏目相比,“人物扫描”有极大的进步与丰富,其栏目设计体现出系统性、精选性、简洁性与教育性的特点。为了了解当前上海市初中历史教学中“人物扫描”栏目的运用情况,本文通过对初中部分学生与教师进行调研与访谈,整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学生对“人物扫描”的关注度一般,而教师普遍重视对“人物扫描”的运用,以及注重课文辅助栏目与教学内容的整合。针对调研结果,本文提出了有关更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人物扫描”栏目的建议。在实际的教学中,“人物扫描”往往可以运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在“新课导入”阶段,“人物扫描”内容的呈现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保持课堂专注度;在“讲授新课”阶段,“人物扫描”可以作为开展历史人物教学的重要线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实例为例,对“人物扫描”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发现巧妙地将“人物扫描”的相关内容运用与教学中,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刘艳辉[6](2020)在《1978年以来高中历史课标(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意在研究1978年以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根据不同时期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阶段性特点,1978年以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思想教育”目标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在“双基目标”时期(1978.2-1996.10),初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还未分离,统称为《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此阶段颁行了四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大纲规定高中部分的“思想教育”要突出“阶级斗争史观”教育,但对“阶级斗争史观”教育的目标要求呈现由强变弱趋势;对“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对“国情教育”的目标要求则逐渐增强。变化原因主要是由于“科教”工作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以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受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变化影响,此阶段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思想教育”内容上逐渐减少了“阶级斗争史观”教育内容的篇幅;加入了“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在“三项任务”时期(1996.10-2003.4),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已经独立,颁行了三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此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在“思想教育”目标上,对国情教育的要求与时俱进、对国际主义教育的要求日益增强、对人文素养的培育要求日趋突显、对“三观教育”的要求逐渐完善。变化原因主要是由于世纪之交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国内外历史课程改革的推动和国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影响。此阶段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思想教育”内容上,进一步克服了“左”倾影响;注重国情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增加了“人文教育”和“三观教育”的篇幅。在“三维目标”时期(2003.4-2017.10),颁行了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高中历史课标中的“思想教育”目标,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理想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主要是由于当时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此阶段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思想教育”内容上,重视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各方面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增加了培育人生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重视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核心素养”时期(2017.10-至今),颁行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7年高中历史课标中的“思想教育”目标,着重突出“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注重对“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的教育、重视对“人类运命共同体”重要理念的教育。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历史课程改革的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立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新的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思想教育”内容上,加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容。

王春玲[7](2020)在《美国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日本 ——以《世界历史:互动模式》为例》文中认为历史教科书是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文化背景、政治局势和编写角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美国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互动模式》中的日本史进行解析,着力介绍美国教科书中的日本。同时,从教科书编撰的角度来看,美国教科书比较注重史实的完整性、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善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联系。这些对我国相关教材的编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缘由以及相关研究现状。正文第一章分析美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互动模式》的编排体例与特色,指出该教科书是以“单元-章-节”的方式呈现具体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时序性和现实性。第二章主要从古代日本的政治、文化、外交三个方面对美国教材中日本史内容进行解析。根据这本教材的阐述,古代日本受外来文化影响颇深,尤其是中国唐文化对日本政治制度、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对外交往中日本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但是,在古代史后期,日本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很快走上闭关锁国之路。第三章主要是对教材中日本近代史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教材指出,“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重新打开国门。这一事件使日本认识到自身实力的不足,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通过明治维新进行了全方位改革,从而迈入大国行列。但强大后的日本,在法西斯军国主义影响下,逐渐走上向外侵略扩张的不归之路。第四章对教材中记述的战后日本史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日本战败后,美国实行了单独占领,并在日本开展民主化改革。但东西方冷战局面形成后,两国关系发生逆转,过去的敌人变成盟友。第五章是对美国教材进行总体评价,并指出这本教材的编写方式为我国的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些思路。结语部分总结归纳全文内容,并指出我们要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学习借鉴美国教材编写的长处。

赵紫艳[8](2020)在《初中历史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是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依据。历史教科书中包含的知识和素材是历史观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同时,历史教科书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部编版教科书的推行,一线教师在使用这版教科书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对部编版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升,对部编版教科书的变化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习惯性沿用旧有的教学方式,这使得新一轮教育改革思想难以贯彻和落实,也未能发挥部编版教科书应有的作用。为此就需要深入发掘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需求变化,并据此加大对教科书的研究,从而彰显部编版教科书的可取之处。有鉴于此,本文以两版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为例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通过分析广大师生对部编版教科书的使用反馈,进而体现部编版教科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为教师和学生提出部编版教科书的使用建议。文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共有四个部分。首先,本文从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比较入手,分析了课程标准的变化所体现的历史课程改革思路的变迁。其次,以新课标为指导,对两版教科书中“近代化的探索”专题进行了整体的比较,通过对该专题整体框架、课文正文系统及课文辅助系统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部编版教科书呈现出知识结构完整,凸显时空观念,材料选择丰富,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学科素养的重要特色。同时,本文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考察部编版教科书在实践中的反馈。通过访谈,教师对部编版教科书的编排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充分肯定这版教科书的编排优势。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部编版教科书的认同度也比较高,部编版教科书基本满足了他们的学习要求。最后,提出部编版教科书的使用建议。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时序意识。同时,教师要深入把握课程线索,整合课程内容和课时,优化课程教学。对两版教科书有效衔接,优化部编版教科书知识体系,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历史教学资源价值,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学生而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感知教科书学习素材,并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总结。教科书比较研究,既有利于教师充分整合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又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完善教科书编写。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初中历史教学贡献绵薄之力。

王小霞[9](2020)在《中国人民版和美国McDougal Littell版(ML版)历史教科书“明治维新”编写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国际教育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方面教育经验教训经过交流得以相互影响、借鉴、吸收,从而优化和加速了其进步和发展。历史教育是学校各科教育之一,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国内中学历史教材存在过不同版本,其编写体例和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别。同时世界各国也均有各自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其编写体例和内容以及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表述和观点与国内历史教科书存在不少不同的特点和差别。鉴于历史上的和近些年来的中美关系微妙而复杂的特点,中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对比研究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国内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同版本间的对比研究涉及教育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虽然这些年出现教科书的研究,总体还是较少。本文选美国ML版和中国人民版为比较研究对象,以明治维新部分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因为此部分内容属于第三方国家的历史,探讨两国教科书相对客观一点,经过各方面的对比研究,中美两国在教科书的编写上各有差别和优劣,并且对其产生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也看到两国历史教育思维的区别,经过上述方面的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未来历史教科书建设提出一些个人微薄的建议。本文共由四部分构成,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其中正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美国McDougal Littell版和中国人民版教科书概述,由两国历史教科书现状、体裁体例的对比。第二部分是选取明治维新为例,进行正文系统中内容编排、课文结构、知识点选取及内容表述比较,辅助系统中栏目设置、问题设计及史料运用比较。第三部分则是总结二者教科书的优劣与差异,然后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据本国教科书不足出提出编写建议。第四部分为结语。虽然新教材已经推出,但这版教科书之前未出现比较研究,其中的优缺还未被完全挖掘,而且教育改革永不会停歇,对于以往的教科书以及中外教科书的研究对今后中学历史新教材的编写依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冯琳[10](2020)在《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的“工业革命”为例》文中认为本文通过中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美国McDougal Littell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的“工业革命”内容进行分析。从教科书编写入手,对比教科书栏目设置的功能、课文的叙述框架和语言表述、分析“工业革命”相关史实结论,通过比较进而总结两个版本教科书对学生能力培养、知识组织形式、国家文化认同的特点,最终为我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包含以下三章内容:第一章分别对中美两国的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旨在探讨两国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指导要求,从而分析两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并分析了两个版本历史教科书对“工业革命”内容的不同要求。第二章首先对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课文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内容进行较全面地分析和比较,得出两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版本教科书中“工业革命”的史实结论进行分析。第三章对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编写的特点进行总结,探讨两个版本教科书培养学生能力、内容组织和选取方式、国家文化认同的差异,从而为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提出建议。

二、中、美、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美、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中美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比较的必要性
    (一)优化初中世界史内容教学的要求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的共性
    (一)辅助系统与正文系统紧密结合
    (二)都注重图片和插图的选用
    (三)都采用了主题与时序相结合的通史编写体例
    (四)都强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区域性
三、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的差异
    (一)正文编排的差异
        1.内容的编排
        2.内容的表述
    (二)辅助文编排的差异
        1.课文前设
        2.课文旁设
        3.课文后设
    小结
四、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差异的原因
    (一)两国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的背景不同
    (二)两国初中历史培养目标的不同
    (三)两国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不同
    (四)两国对世界史问题认知的不同
五、思考与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2009人民版和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人民版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整体分析
    (一)编写体例
    (二)框架结构
    (三)课标落实情况
二、人民版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内容比较
    (一)课文正文系统的比较
    (二)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三、人民版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特点
    (一)人民版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特点
    (二)统编版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特点
四、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一)依据课标,突出重难点
    (二)做好初高中内容的有效衔接
    (三)构建课文辅助系统多样性
    (四)用全球史观视角看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启林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对象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几何作图的相关理论
    2.1 中日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历史简介
        2.1.1 中国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历史简介
        2.1.2 日本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历史简介
    2.2 平面几何作图的功能和应用
        2.2.1 平面几何作图的功能
        2.2.2 平面几何作图的应用
第3章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比较
    3.1 中日中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比较
    3.2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总体目标比较
    3.3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平面几何作图内容标准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具体内容比较
    4.1 平面几何作图编排比较
        4.1.1 目录编排比较
        4.1.2 体例编排比较
    4.2 平面几何作图内容设置比较
        4.2.1 内容选择比较
        4.2.2 内容分布与设置顺序比较
    4.3 知识引入、小结与拓展比较
        4.3.1 引入方式比较
        4.3.2 小结比较
        4.3.3 知识拓展比较
    4.4 例题及其综合难度比较
        4.4.1 例题设置比较
        4.4.2 例题数量比较
        4.4.3 例题综合难度比较
    4.5 习题及其综合难度比较
        4.5.1 习题设置比较
        4.5.2 习题数量比较
        4.5.3 习题综合难度比较
    4.6 作图工具选取比较
    4.7 小结
第5章 个案比较
    5.1 个案比较之角平分线的作图
    5.2 个案比较之正整数平方根的作图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扫描”栏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人物扫描”的定位与分布
    第一节 “人物扫描”在课文辅助栏目中的定位
    第二节 “人物扫描”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分布
第二章 “人物扫描”的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人物扫描”涉及的历史人物
        一、政治类
        二、经济类
        三、思想类
        四、科技文化类
    第二节 “人物扫描”与“人物介绍”比较
        一、“人物介绍”涉及的历史人物
        二、“人物介绍”与“人物扫描”差异分析
    第三节 “人物扫描”的设计特点
        一、系统性
        二、精选性
        三、简洁性
        四、教育性
第三章 “人物扫描”栏目初中运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人物扫描”栏目学生关注状况调查
    第二节 “人物扫描”栏目教师运用情况调查
    第三节 “人物扫描”栏目调查情况分析
        一、学生对“人物扫描”的关注度一般
        二、教师普遍重视“人物扫描”的运用
        三、教师注重课文辅助栏目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第四节 “人物扫描”栏目教学建议
        一、合理调节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二、落实“用教材教”的新教材观
        三、把握学情,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四章 “人物扫描”与教学运用
    第一节 “人物扫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新课导入:呈现人物,吸引兴趣
        二、讲授新课:叙史见人,以人系事
    第二节 “人物扫描”教学运用案例分析
        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例分析
        二、 “人物扫描”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成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扫描”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2 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扫描”栏目运用情况访谈记录表(教师)
附录3 “人物扫描”栏目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其分布
致谢

(6)1978年以来高中历史课标(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双基目标时期的“思想教育”目标(1978.2-1996.10)
    (一)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要求的演变
    (二)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原因
    (三)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影响
二、三项任务时期的“思想教育”目标(1996.10-2003.4)
    (一)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要求的演变概况
    (二)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原因
    (三)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影响
三、三维目标时期的“思想教育”目标(2003.4-2017.10)
    (一)课程标准中“思想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标准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原因
    (三)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影响
四、核心素养时期的“思想教育”目标(2017.10-至今)
    (一)课程标准中“思想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标准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原因
    (三)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美国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日本 ——以《世界历史:互动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教材的编排体例与特色
    第一节 教材的编排体例
    第二节 教材编排体例的特色
第二章 日本古代史内容解析
    第一节 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形成的影响
        二、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借鉴
        三、日本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的封建主义
        一、日本国家的起源
        二、日本封建主义的形成
        三、幕府统治
    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交往
        一、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对外交往
        二、以战争方式进行的对外交往
        三、由开放走向封闭的外交
第三章 日本近代史教材内容解析
    第一节 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日本
        一、被迫打开国门
        二、明治维新
    第二节 日本的政治与文化
        一、君主立宪制
        二、帝国主义
        三、近代日本文化
    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扩张
        一、日中、日俄和日朝战争
        二、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行动
        三、日本战败投降
第四章 战后日本史内容解析
    第一节 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一、非军事化改造
        二、经济改革
        三、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 美日关系的转变
第五章 对该版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对该版本教材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对我国教材编写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初中历史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比较
    2.1 两版课标整体对比分析
    2.2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两版课标内容比较分析
3 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近代化的探索”专题编写的整体比较
    3.1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
    3.2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整体框架比较
        3.2.1 单元位置比较
        3.2.2 单元标题比较
        3.2.3 课时标题比较
        3.2.4 单元导语比较
    3.3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教科书课文正文系统比较
        3.3.1 课文子目的比较
        3.3.2 编写内容的比较
        3.3.3 小结
    3.4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3.4.1 课前导言比较
        3.4.2 课文旁设比较
        3.4.3 课文后设比较
        3.4.4 课文图表比较
    3.5 部编版教科书的编写特色
        3.5.1 知识结构完整,课程编排脉络连贯
        3.5.2 凸显时空观念,时序性增强
        3.5.3 材料选择丰富,趣味性增强
        3.5.4 精选课程内容,科学性增强
        3.5.5 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凸显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3.6 小结
4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实践中的反馈
    4.1 教师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反馈
    4.2 学生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学习反馈
    4.3 期末试卷分析反馈
5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5.1 教师教学建议
        5.1.1 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时序意识
        5.1.2 全面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和课时
        5.1.3 有效衔接两版教科书,优化部编版教科书知识体系
        5.1.4 采用合理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习能动性
        5.1.5 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丰富课堂教学
    5.2 学生学习建议
        5.2.1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2.2 充分感知教科书中的学习素材
        5.2.3 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9)中国人民版和美国McDougal Littell版(ML版)历史教科书“明治维新”编写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一、人民版和ML版历史教科书的概述
    (一)人民版和ML版历史教科书的现状
    (二)人民版和ML版历史教科书的体裁与体例
二、人民版和ML版历史教科书“明治维新”的比较
    (一)“明治维新”课文系统的比较
    (二)“明治维新”辅助系统的比较
三、两版教科书“明治维新”对比的启示
    (一)两版教科书的差异之处
    (二)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三)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的“工业革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分析
    四、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五、相关概念解读
第一章 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编写概述
    第一节 中国历史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编写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分析
        二、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编写思路
    第二节 美国历史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编写
        一、美国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二、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的编写思路
    第三节 中美历史课程标准中“工业革命”的内容分析
        一、课程结构设置的差异
        二、专题内容的差异
第二章 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中“工业革命”编写比较分析
    第一节 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辅助系统比较
        一、统编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辅助系统
        二、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辅助系统
        三、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辅助系统比较分析
    第二节 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课文比较
        一、统编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课文
        二、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课文
        三、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课文比较分析
    第三节 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工业革命”史实结论分析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关于工业国革命的分段
        三、关于城市化的社会影响
第三章 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与启示
    第一节 统编版与McDougal Littell版教科书编写的特点
        一、对学科能力的培养
        二、课文内容的组织与选取
        三、国家与文化认同
    第二节 对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启示
        一、促进学习理解能力
        二、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三、培养创新迁移能力
        四、关注学生中心的价值导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美、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非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明史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Focus版为例[D]. 刘树娟.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中美两国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史内容编排比较研究[D]. 史笑玮.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2009人民版和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较研究[D]. 高艺铭.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启林版为例[D]. 段瑞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扫描”栏目研究[D]. 黄云超.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1978年以来高中历史课标(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的演变研究[D]. 刘艳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美国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日本 ——以《世界历史:互动模式》为例[D]. 王春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中历史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为例[D]. 赵紫艳.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中国人民版和美国McDougal Littell版(ML版)历史教科书“明治维新”编写的比较研究[D]. 王小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10]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的“工业革命”为例[D]. 冯琳.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美日中学历史教材结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