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着名私人图书馆略论

中国着名私人图书馆略论

一、中国着名私家藏书楼考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1](2021)在《宋代四川私家藏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私家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私家藏书活动兴起于唐末五代,至宋繁荣,明清两代渐趋式微。本文以宋代四川地区藏书家及其藏书活动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整理藏书家史料的基础上,探讨宋代四川地区藏书家的群体特征和藏书特点,考察宋代四川私家藏书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宋代四川私家藏书这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重难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宋代四川私家藏书兴盛的历史背景进行基本介绍,从政策、经济、文教、出版四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二章系统研究宋代四川地区藏书家的群体特征,分为藏书家族、藏书家的时空分布特征、藏书家的社会身份三个板块。宋代四川地区的藏书家多以家族的形式出现,不乏有传承三代者;宋代四川藏书家在时间、地域分布方面有一定的规律。第三章对藏书家藏书活动的史料进行梳理,具体说明宋代四川私家藏书的特点。第四章从藏书家的教育、学术活动出发,探讨其藏书事业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

张黎[2](2021)在《五代十国时期藏书活动研究》文中指出五代十国介于唐宋之间,拥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动荡中孕育着变革,变革中隐含着新生。目前学界关于藏书事业的研究多集中于宋代及其后诸朝,而五代十国作为文化昌盛之宋代的前奏,针对该时期藏书活动的研究则较为薄弱。本文从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及寺观藏书这四大藏书系统着手,全面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藏书业发展。论文主要包括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五代十国时期藏书活动开展的社会背景,主要探讨该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当时中原五代战乱频仍,南方诸国虽然分裂,社会环境较之北方却相对稳定,全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南北贸易虽未中断,但发展重心已经南移。文化领域,五代延续了唐朝科举取士的传统,十国之中部分政权也曾开设科考,士人读书以求取功名之途未曾断绝;从后唐开始,国子监将印刷术从民间引入,用于儒家经典的刊印发行,为广大士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刺激了藏书业的发展。第二部分从藏书的流通或利用角度,对该时期的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及寺观藏书分别展开论述。官府藏书分为书籍的搜访与贮藏两个方面,史馆编撰实录或修史工作的开展,带动了官府藏书的发展,鼓励民间献书、派专人求购或通过战争获书是官府藏书得以增加的三个渠道。于中原王朝而言,此时期秘书省职能延续了中晚唐的弱化趋势,三馆尤其史馆成为官府书籍的主要存储地,南方诸国虽未三馆齐备,但个别政权亦设有专门的官藏处所,如西蜀与南唐。私家藏书则从典籍的搜集与管理两个角度加以论述,藏书家通过购买、抄录、接受赐赠等途径获得藏书,在此基础上对其藏书加以保存与利用。他们或建造书楼、学舍将藏书共享,或隐居山林而藏书自娱,或为校勘书籍而孜孜不倦,足见私藏事业的兴盛。书院及寺观藏书作为藏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尤其书院在聚徒讲学的同时,藏书数量也相应有所增加,影响波及宋代及其后诸朝。第三部分将五代藏书事业置于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考查其独特性,分层次总结五代十国时期藏书活动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历史贡献。五代十国的藏书活动完成了自己接力棒式的历史使命,促进了书籍的流通与保存,为宋代官方藏书目录或史书的编撰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藏书活动,可管窥当时战乱或分裂背景下士风的转变,有助于丰富此时期以至古代藏书史、学术史与文化史的研究,同时也可为乱世之中收藏与保护书籍、传承文化提供借鉴。

姬广凯[3](2021)在《清代藏书开放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清代是中国古代藏书事业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古代藏书开放与流通程度最高的时期,无论是开放思想的发展,还是开放实践的贯彻,均取得卓越成就。研究清代藏书开放思想,对于揭示了解清代的藏书开放理念与行为、获取藏书开放的现代启示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研究以官府、私人、书院、寺观四大藏书类型为横轴,以图书的刊刻流布、藏书楼的开放管理、藏书家的致用思想为纵轴,大体上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并总结出清代藏书在刊刻流传方面的实践活动,在官私领域创立的各类藏书开放借阅、流通利用的规约制度,涌现出具有藏书开放思想的代表,并从中获得清代藏书开放思想在重藏重传、仁者爱人、以用为传三方面的现代启示。

施林霞[4](2020)在《顾文彬的日常生活研究 ——以《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为中心》文中认为苏州历经太平天国的兵燹,诸园毁灭殆尽。为了恢复昔日景象,地方文人士绅开始重建私家园林。他们延续了明代吴门前贤诗词唱和、书画鉴赏、园林雅集的日常活动,展示着江南士绅生活的丰富面貌。怡园主人顾文彬就是典型。作为顾氏家族的大家长,顾文彬承担着全部责任。他对家人关怀备至,对后辈严格教育,彰显了顾家和谐有爱的家庭关系和立志上进的家风。顾文彬兼顾家庭的同时恪尽职守,任职浙江宁绍台道期间,处理日常政务毫不懈怠。顾文彬在其位,谋其政,是一位合格的道员。空闲之余,书画鉴藏、招饮酬酢、立局博弈、园林雅集成为顾文彬的主要生活内容。顾文彬的家庭生活、政务生活和休闲生活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辅相成。政务生活的巨额收益不仅提升了顾家的家庭生活水平,而且为鉴藏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顾文彬利用过云楼藏品对后辈悉心栽培,使得顾家以藏治学的家学得到很好的传承,反过来又促进了鉴藏活动的开展。此外,通过招饮酬酢、立局博弈、园林雅集等休闲活动,顾文彬的交友圈形成了极为庞大的社会网络,为鉴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藏品资源。

刘佳琪[5](2020)在《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影抄本是古籍版本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学界对影抄本的起源和影抄方法存在一些争议,但汲古阁影抄本是这一版本类型中公认的最突出的代表。毛晋、毛扆父子将影抄技术发扬光大,使影抄本成为汲古阁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物。汲古阁影抄本中唐宋别集数量居多,质量上乘,备受学人宝爱。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特色鲜明。存世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知见者共二十余种,在字体、版式、行格、牌记等方面追摹宋元珍本,精工古雅;收录广泛,儒释并重;在影抄之后,又选取存世稀少者予以刊印,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汲古阁之后,多数“毛抄”经由季振宜静思堂、黄丕烈士礼居、瞿氏铁琴铜剑楼、杨氏海源阁、徐乃昌积学斋等名家递藏,钤印众多,题跋丰富,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倍增。与诸家影抄本相比,汲古阁影抄本数量最多,历来研究者众多。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价值独特。典籍保护价值方面,影抄有利于典籍的传播运用,扩展了典籍的保护方式,解决了典籍珍藏与运用的矛盾。版本价值方面,影抄本保留宋元本版式特征,在宋刻元椠失传的情况下,汲古阁影抄本就成为了人们了解宋元版式特征的重要来源;同时,影抄本也是理清版本源流的重要一环。校勘价值方面,影抄本错讹甚少,在选取底本时应加以考量,而现在多数唐宋诗文整理本在校注时忽略了影抄本。文选学价值方面,毛氏父子影抄着作中兼顾冷门作家与释家诗人,尤其是毛晋晚年与佛教关系密切,借此可以探索毛氏父子对于唐宋文学的评判标准。

郭霞丽[6](2020)在《近现代藏书家藏书归属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私家藏书作为图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担负着传承文化的职能。近现代社会动荡不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无不给文献典籍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许多藏书家为保存文化典籍,以一己之力奔走各地抢救文献,又在建国之后纷纷将藏书捐献国家。这些藏书最终如江河汇海归入全国各大图书馆,有了更好的归宿。近年来,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各馆珍藏的善本古籍不断被发掘、着录,各馆的藏书来源问题得到重视。近现代藏书家及其藏书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但对于近现代藏书家的藏书归属问题,仍缺乏一个整体性的归纳总结。因此,通过藏书家藏书归属个案的研究,明确这些藏书的去向,以便于利用,这是我们确立研究课题的初衷。本篇论文重点论述近代藏书家的藏书归属,将近现代藏书家的藏书来源、归属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归纳近现代着名藏书家的大宗藏书归宿,期望为学者研究某位藏书家藏书提供便利。本文选取近现代最着名的藏书世家十六家,及藏书家四十三位,按他们的祖籍地域分章,对他们的藏书归属进行探讨研究,明确他们的藏书归属。

付青云[7](2019)在《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研究(1914-1937)》文中研究说明苏州图书馆创建于1914年,初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为辛亥革命后创办的首批公共图书馆之一。作为身处江南文化中心,肩负一方文教事业发展重任的新型文教机构,苏州图书馆始终将储集图书以供众阅览,启迪民智以鼓励人才,保存古学以宣扬乡邦文献作为自己的职志,不仅为近代苏州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近代苏州文化的传播、教育的普及以及地方文献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当今苏州图书馆事业的拓展与创新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论文以民国苏州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1914年至1937年间苏州图书馆从诞生直至抗战前步入黄金时期的整个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探讨和梳理。苏州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对图书收藏、编目分类、图书借阅、对外交流等馆务方面的建设都体现出其先进和独特的一面,反衬出近代公共图书馆从传统藏书楼向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的转变。苏州图书馆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教育方面采用的不同方式和获得的显着成效显示了近代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文化传播和普及社会教育方面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在21世纪重现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的历史,无疑为当代图书馆人如何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图书馆精神,为当代图书馆如何更好的践行文化、学术和教育职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崔荣君[8](2019)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珍本叙录及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文献典籍既是进行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其本身更是珍贵的纸本文物。古籍一直以来都是文献整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国古籍文献的分布较为分散,各级图书馆、博物馆、事业单位、高校图书馆以及私人寓所等均收藏有各类古籍文献。其中比较重要并且比较特殊的就是高校图书馆所藏的这批古籍,由于专业人员集中,针对性强,相对于其他来讲,高校所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是做的比较好的,利用率也是最高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室就藏有一批古籍文献,共计9487册,481种。全部是线装书,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有较高价值,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带有名人钤印的珍本,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重视。笔者有幸参与这批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从而有机会对这批古籍进行研究。本文以这批古籍中有名人钤印的作为珍本,以这批珍本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探究其内容、流转以及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对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室所藏的这批古籍的大体情况进行介绍,除了梳理其历史源流,说明其现存情况以外,针对这批古籍在管理保护以及利用开发方面也提出一些建议,最后重点叙述了其中有各种名人钤印的古籍珍本的流转以及价值。第二部分把这批古籍珍本中,任凯南、陈浴新、谭延闿、黄子通以及李默庵五位藏书家捐赠的文献资料,以叙录形式列出,并且注明这些古籍珍本中所含的藏书印章。第三部分也是叙录,不过列出的多为其他有重要钤印的珍本以及一般古籍文献,前一部分多为有全国各个重点学院的藏书印章,后一部分则是有湖南师范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留下的印章。第四部分是从这些古籍珍本中选择了《历代民兵考略》和《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两种古籍作为个例,进行详细分析,主要从这两种古籍的作者、写作背景、内容以及价值方面展开探究。

徐寿芝[9](2018)在《清末民初私家藏书盛衰缘由探析》文中指出私家藏书起源于春秋战国,汉唐时期兴起,宋元明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清代,达到鼎盛。清代晚期,私人藏书逐步由强盛转向衰败,两千多年的私家藏书在清末民初终结。在清末民初这短暂的几十年间,私人藏书在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藏以致用的思想得到共识,部分地区藏书虽有特色,但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聚散频率加快。清末民初,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文化的渗透,社会的动荡,国民的需求变化,连年的战乱等,导致了私人藏书楼的衰亡,近代图书馆的产生。

余兰兰[10](2015)在《陶宗仪着述考论》文中指出元末明初着名小说家、诗人、学者陶宗仪,一生勤于着述,成果丰硕,涉及文学、历史、书画等诸多方面。《四库全书总目》共着录陶宗仪着述八种(含“存目”三种)。此外,明清时期的诸多地方志和官私书目都有对陶宗仪着述的着录,其着录情况与《四库全书总目》有同有异。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着录和未着录为中心,在充分的文献调查、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及时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陶宗仪着述进行全面梳理、仔细考辨和科学评述。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绪论,综述国内外有关陶宗仪着述研究的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一章,简述陶宗仪的家族世系和人生经历。陶宗仪的家乡浙江台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父亲陶氏家族和母亲赵氏家族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这使得陶宗仪从小就获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陶宗仪生活在元明易代之际。少年时代,生活比较安定,求学应举,交游名士。青壮年时期,遭逢战乱,寓居松江,躬耕授徒,着书立说。晚年时期,两度却聘,仍然闭门着书,笔耕不辍。终其一生,文史着述十分丰富。第二章,考论陶宗仪的经部着述。首先考论《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着录的《国风尊经》。是书极有可能如四库馆臣所言,为晚明人伪托陶宗仪之名而作。从书名、四库馆臣所作提要以及诸家文献着录的类别来看,《国风尊经》显然是一部解释《诗经》的着作。其次考论《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未着录的《四书备遗》。陶宗仪撰有《四书备遗》当确凿无疑。从书名以及诸家文献的着录情况来看,《四书备遗》应该是一部四书诠释之类的经解着作,属科场应考备用之类,是陶宗仪青年时期研习举子业的心得与总结。二书今已亡佚,因此无从考证其详。第三章,考论陶宗仪的史部着述。首先考论《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着录的《古刻丛钞》《草莽私乘》。《古刻丛钞》是一部碑刻集录性的着作,系陶宗仪抄录由汉至宋的七十四种碑刻而成。《草莽私乘》确为陶宗仪所编,系其抄辑宋元诸公所作传记杂文二十篇而成,内容皆记当时忠臣孝子、贤母节妇之事。二书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次考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未着录的七种史类着述。《元氏掖庭记》确为陶宗仪所撰,内容皆记元代宫掖之事,可补正史之阙。《游志续编》乃陶宗仪续宋人陈仁玉《游志》而汇编的一部山水游记及诗序选本,共载唐、宋、元、明四十八家八十篇文章,选择精审,足资考证。《名姬传》乃陶宗仪所辑古代女性短篇故事集。以上三种均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记注语》极有可能是陶宗仪所撰,是书今已不存,从书名以及诸家文献的着录情况来看,当为诠释《史记》的史学研究着述。《唐义士传》乃元代罗有开所撰,陶宗仪读后有感而加以抄录评议,写进其《辍耕录》。《绍陶录》就是《辍耕录》卷十六所记《陶氏二谱》,系陶宗仪对南宋王质《绍陶录》的部分抄录。《胜国纪异录》目前只见着录而未见原书,因此无法考证其详。从书名推测,大概就是记录元朝异闻异事之类的笔记。第四章,考论陶宗仪的子部着述。首先述论《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着录的《辍耕录》《说郛》《书史会要》。《辍耕录》(又名《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广泛记录了元代社会的历史与文化,涉及典章制度、掌故逸闻、民风俚俗、工艺科技、文物书画、戏曲小说、文字声韵等诸多方面,兼具文学与文献价值。《说郛》一百卷,是陶宗仪效仿南宋曾慥《类说》体例,辑录汉魏以降至宋元时期的各种笔记杂着而成的一部总集,体现了陶宗仪的编纂思想与小说观念,在文献保存和传播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记历代善书者四百五十人,上起三皇五帝时期,下至元代,采摭丰富,体例严谨,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其次是考辨《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未着录的十种子类着述。《金丹密语》为陶宗仪所撰,内容当是阐发道家内丹心性之学,但并非引自《辍耕录》,是书今已亡佚。《印章考》其实就是《辍耕录》卷三十的《印章制度》,记载了陶宗仪对印章源流、制度及形式的梳理和考辨。《古唐类苑》其实就是陶宗仪抄本的《北堂书钞》,明清书商将其异名为《古唐类苑》而已。《图绘宝鉴》是一部绘画通史简编着作,系元代画家夏文彦所作,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辑录了《图绘宝鉴》所辑论画着作中的部分文字。《药谱》是一篇记载药品异名的短文,见于《辍耕录》卷十六,是陶宗仪对陶毅《清异录·药谱》的转录。《画诀》很有可能就是《辍耕录》中陶宗仪辑录的三则画论:《写山水诀》《写像诀》《叙画》。《博古纪闻》《琴笺图式》《广荟蕞》《裨海》未见传世,因此无法考辨。第五章,考论陶宗仪的集部着述。首先述论《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着录的《南村诗集》《沧浪棹歌》。《南村诗集》四卷,系陶宗仪诗歌别集,共收录陶宗仪诗歌作品360题462首。诗集内容丰富,既有人伦情感之咏,也有兵灾战乱之叹;既有侨居羁旅之愁,也有宴游隐逸之乐。风格多样,既有格力遒健、骏发蹈厉之歌,也有古淡雅致、清峻超逸之曲,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沧浪棹歌》一卷,系他人所编的陶宗仪诗词选集,所收诗词除了《题岳王庙》与《题卞庄刺虎图》两首以外,均为《南村诗集》所收录。其次考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未着录的四种集类着述。《院本名目》和《杂剧类编》,系从陶宗仪《辍耕录》中选出。二者不仅记载了陶宗仪的论曲之说,而且分别记载了十一类院本的详细名目、杂剧八大类宫调的详细曲牌名称,为元曲研究以及古代戏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陶南村文钞》曾被称作《陶南村杂钞》,应该是陶宗仪所辑,书中辑录的大概就是传记、诗序、墓志铭一类的文章。署名为陶宗仪的《南村诗话》目前只见着录未见流传,因而难以考辨其详。总而言之,陶宗仪的文史着述不仅保存了大量宋元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史料,也留下了陶宗仪在文学、艺术等多种领域中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堪称一笔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

二、中国着名私家藏书楼考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着名私家藏书楼考略(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四川私家藏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四川私家藏书的勃兴
    第一节 宋代统治阶层对四川地区的特殊化政策
    第二节 宋代四川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宋代四川文化教育的先进
    第四节 宋代四川书籍出版业的繁荣
第二章 宋代四川藏书家的群体特征
    第一节 宋代四川藏书家族的出现
    第二节 宋代四川藏书家的时空分布
    第三节 宋代四川藏书家的社会身份
第三章 宋代四川私家藏书的特点
    第一节 得书渠道多样
    第二节 藏书的内容偏好
    第三节 藏书的保管与利用
    第四节 藏书的开放与交流
第四章 宋代四川私家藏书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从诗书传统到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从个人研究到地方学术的繁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宋代四川地区藏书家简表
附录二:宋代四川行政区划及藏书家地域分布表
致谢

(2)五代十国时期藏书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选题意义及价值
第一章 五代十国时期藏书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重心南移
    二、科举取士延续
    三、印刷术的发展
第二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府藏书活动
    一、官府藏书的搜访
        (一)鼓励民间献书
        (二)派使者求购
        (三)通过战争获得
    二、官府藏书的贮藏
第三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私家藏书活动
    一、私家藏书的搜集
        (一)出资购买
        (二)亲自抄录
        (三)获得赐赠
    二、私家藏书的管理
        (一)私家藏书的保存
        (二)私家藏书的利用
第四章 五代十国时期书院及寺观藏书活动
    一、书院藏书活动
    二、寺观藏书活动
        (一)寺院藏书
        (二)道观藏书
第五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藏书活动的特征及其历史贡献
    一、五代十国时期藏书活动的特征
        (一)藏书业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二)注重藏书淑世利群的功能
    二、五代十国时期藏书活动的历史贡献
        (一)促进书籍流通,保存古籍文献
        (二)推动学术发展,助力文化延续
        (三)为后世书籍保护提供经验或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清代藏书开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学术论文
        二、学术着作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清代藏书概况
        一、官府藏书概况
        二、书院藏书概况
        三、私人藏书概况
        四、寺观藏书概况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以刊为传”的图书流通思想
    第一节 编纂源流思想
        一、分类编目
        二、校勘注释
        三、辨伪辑佚
    第二节 刊刻流布思想
        一、官府刻书
        二、书院刻书
        三、私家刻书
        四、寺观刻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藏为用”的藏书管理思想
    第一节 官府藏书楼开放管理制度
        一、内廷四阁
        二、江浙三阁
        三、其他宫廷藏书
    第二节 书院藏书楼开放管理制度
        一、征集制度
        二、编目制度
        三、借阅制度
        四、保管制度
    第三节 私人藏书楼开放管理制度
        一、藉书园书目
        二、守先阁藏书
        三、共读楼条规
        四、古越藏书楼章程
        五、玉海楼藏书规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予为达”的藏书致用思想
    第一节 互抄互借的交互思想
        一、曹溶古书流通说
        二、丁雄飞、黄虞稷《古欢社约》
        三、藏书四友借书交谊
    第二节 书贵与共的公读思想
        一、卓天寅:遗书万卷为讲席
        二、广仁义学:聚书以资学者
        三、鲍廷博:散书为聚
        四、吴翌凤:书传善读者
        五、黄遵宪:开书藏启民智
        六、缪荃荪:编目刊刻、流传私藏
        七、梁鼎芬:兴贤育才、开放共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代藏书开放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一节 重藏重传: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的主流
    第二节 仁者爱人:藏书开放的伦理学基础
    第三节 以用为传:古今图书馆的共同文化使命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着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顾文彬的日常生活研究 ——以《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论文结构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顾文彬生平与日记家书
    第一节 顾文彬生平考述
    第二节 《过云楼日记》与《过云楼家书》
第二章 家庭生活
    第一节 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一、对伴侣体贴入微
        二、对后辈关怀备至
    第二节 对后辈循循善诱的教育
        一、重视后辈的文化教育
        二、重视后辈的品德教育
第三章 政务生活
    第一节 社会事务
        一、祭祀祈神
        二、维护治安
    第二节 外事活动
    第三节 海关防务
第四章 休闲生活
    第一节 鉴赏收藏,修身养性
        一、鉴赏书画
        二、购藏书画
    第二节 招饮酬酢,把盏言欢
    第三节 立局博弈,娱乐消遣
    第四节 园林雅集,尽得风流
第五章 顾文彬日常生活的意义
    第一节 改善家庭生活水准
    第二节 开展鉴赏收藏活动
    第三节 传承以藏治学方式
    第四节 保护地域传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回顾与展望
        1. 毛晋及毛氏家族生平研究
        2. 汲古阁藏书研究
        3. 汲古阁出版活动研究
        4. 汲古阁抄本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影抄本与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
    一、 影抄本起源与影抄方法
    二、 汲古阁及其影抄本
    三、 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的范围和数量
第二章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的特色
    一、 楮墨精良,追摹原刻
    二、 选材独到,儒释兼重
    三、 校改甚少,抄刻并举
    四、 名家递藏,研读精审
    五、 影抄标尺,后世典范
第三章 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的价值
    一、 典籍保护价值
    二、 版本价值
    三、 校勘价值
    四、 文选学价值
第四章 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图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近现代藏书家藏书归属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 关于近现代藏书家的专着文献研究
        (二) 学术论文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山东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杨氏海源阁藏书归属
    二、 王献唐那罗延氏藏书归属
    三、 黄裳来燕榭藏书归属
第二章 安徽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刘世珩玉海堂藏书归属
    二、 徐乃昌积学斋藏书归属
    三、 陈一甫居敬轩藏书归属
    四、 周氏家族藏书归属
        (一) 周叔弢与自庄严堪~③藏书归属
        (二) 周明泰藏书归属
        (三) 周绍良蠹斋藏书归属
第三章 江苏苏州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常熟张氏家族藏书归属
        (一) 张海鹏借月山房藏书
        (二)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
    二、 常熟翁氏家族藏书归属
    三、 常熟瞿氏藏书归属
    四、 吴县潘氏藏书归属
    五、 苏州顾氏过云楼藏书归属
    六、 章钰四当斋藏书归属
    七、 丁祖荫湘素楼藏书归属
    八、 吴梅奢摩他室藏书归属
第四章 江苏其他地方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昆山李氏家族藏书
    二、 缪荃孙艺风堂藏书归属
    三、 盛宣怀愚斋藏书归属
    四、 宗舜年咫园藏书归属
    五、 董康诵芬室藏书归属
    六、 邓邦述群碧楼藏书归属
    七、 陶湘涉园藏书归属
    八、 丁福保诂林精舍藏书归属
    九、 卢前饮虹簃藏书归属
第五章 浙江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范氏天一阁藏书归属
    二、 汪氏振绮堂藏书归属
    三、 瑞安孙氏玉海楼藏书归属
    四、 杭州丁氏藏书归属
    五、 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归属
    六、 叶昌炽治廧室藏书归属
    七、 罗振玉大云书库藏书归属
    八、 张元济涉园藏书归属
    九、 张钧衡适园藏书归属
    十、 叶景葵卷盦藏书归属
    十一、 张寿镛约园藏书归属
    十二、 蒋汝藻传书堂藏书归属
    十四、 朱希祖郦亭藏书归属
    十五、 刘承干嘉业堂藏书归属
    十三、 王国维藏书归属
    十六、 马廉不登大雅堂文库藏书归属
第六章 湘鄂赣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湘乡曾氏藏书归属
    二、 袁芳瑛卧雪庐藏书归属
    三、 杨守敬观海堂藏书归属
    四、 卢氏兄弟藏书归属
    五、 叶德辉观古堂藏书归属
    六、 王礼培小招隐馆藏书归属
    七、 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归属
第七章 西南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贵州独山莫氏藏书归属
    二、 傅增湘双鉴楼藏书归属
第八章 广东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孔氏岳雪楼藏书归属
    二、 丁日昌持静斋藏书归属
    三、 康有为延香堂藏书归属
    四、 梁鼎芬葵霜阁藏书归属
    五、 梁启超饮冰室藏书归属
    六、 伦明续书楼藏书归属
    七、 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归属
第九章 福建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陈群泽存书库藏书归属
    二、 郑振铎玄览堂藏书归属
        (一) 郑振铎私人所藏典籍
        (二) 郑振铎为国家所收之典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研究(1914-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苏州图书馆的创办
    一、时代背景—近代西方新式图书馆的产生
    二、文化传统—悠久的崇文风尚和发达的藏书文化
    三、物质基础—学堂旧址及藏书
    四、官民合作—地方政府和地方士绅的积极倡导
第二章 苏州图书馆馆务建设
    一、图书馆藏书来源
    二、馆藏编目与分类
    三、图书借阅与使用
    四、图书馆对外交流
第三章 苏州图书馆学术研究
    一、发行馆刊倡导学术
    二、编修县志保存文化
    三、举办展会弘扬学术
    四、辑刻古籍宣扬国粹
第四章 苏州图书馆社会教育
    一、推广阅读普及民众教育
    二、可园梅展陶冶生活情趣
    三、编行期刊丰富精神生活
    四、战前移书谱写爱国赞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8)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珍本叙录及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概貌
    第一节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发展沿革
    第二节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珍本的流转情况及价值
        一、本院藏古籍珍本的流转情况
        二、本院藏古籍珍本的价值
    第三节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的管理及应用
        一、管理与保护
        二、利用与开发
第二章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所藏名流捐赠古籍叙录
    第一节 任凯南先生捐赠古籍珍本叙录
    第二节 谭延闿先生后人捐赠古籍珍本叙录
    第三节 陈浴新先生捐赠古籍珍本叙录
    第四节 黄子通先生捐赠古籍珍本叙录
    第五节 李默庵先生捐赠古籍珍本叙录
第三章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所藏其他古籍珍本叙录
    第一节 其他重要钤印珍本古籍叙录
    第二节 其他一般钤印古籍叙录
第四章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珍本个案研究
    第一节 《历代民兵考略》研究
        一、《历代民兵考略》之作者徐炳龙事略
        二、《历代民兵考略》的价值
    第二节 《湖南各县调查笔记》研究
        一、《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之作者曾继梧事略
        二、《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之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清末民初私家藏书盛衰缘由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末民初私家藏书在动荡中聚集
    1. 永载史册的四大藏书楼
    2. 散聚不息的江南藏书
    3. 文化底蕴深厚, 经济发达地区私家藏书较盛
二、清末民初私家藏书的主要特色
    1. 私家藏书不均衡, 名优者江南居多
    2. 动荡年代、多事之秋, 私家藏书聚散更迭加快
    3. 藏以致用的思想得以发展
三、清末民初私家藏书由盛而衰的原因
    1. 从文化发展历史沿革及使命看私家藏书楼职能的终结
    2. 时局动荡, 兵灾不断, 加速私家藏书的消亡
    3. 书刊文献的价值得到重视, 国民需求程度提高
    4. 开明人士的积极倡导和实践促进近代图书馆的产生
    5. 国外列强的经济渗透与掠夺, 动摇了私人藏书楼的根基
    6. 近代早期图书馆的出现, 加速了私家藏书楼的灭亡

(10)陶宗仪着述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陶宗仪着述研究现状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陶宗仪的家世和生平
    第一节 陶宗仪的家族世系
        一、陶氏族系
        二、陶宗仪家庭
    第二节 陶宗仪的人生经历
        一、陶宗仪的生卒年问题
        二、陶宗仪的人生经历
第二章 陶宗仪经部着述考论
    第一节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存目着录的《国风尊经》
        一、《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着录《国风尊经》的情况
        二、清代其它文献着录《国风尊经》的情况
        三、陶宗仪是否撰有《国风尊经》考略
    第二节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未着录的《四书备遗》
        一、陶宗仪友人记载《四书备遗》的情况
        二、明清其它文献记载《四书备遗》的情况
        三、陶宗仪是否撰有《四书备遗》考略
第三章 陶宗仪史部着述考论
    第一节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着录的《古刻丛钞》
        一、《四库全书总目》着录《古刻丛钞》的情况
        二、清代其它文献着录《古刻丛钞》的情况
        三、《古刻丛钞》的内容与文献价值
        四、《古刻丛钞》的主要版本
    第二节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存目着录的《草莽私乘》
        一、明清学者、藏书家对《草莽私乘》的记载
        二、清代其它文献着录《草莽私乘》的情况
        三、《草莽私乘》的内容与成书时间
        四、《草莽私乘》的主要版本
    第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未着录的《元史掖庭记》
        一、明清文献着录《元氏掖庭记》的情况
        二、《元氏掖庭记》的内容性质
        三、《元氏掖庭记》的史料价值
        四、《元氏掖庭记》的主要版本
    第四节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未着录的《游志续编》
        一、清代文献着录《游志续编》的情况
        二、《游志续编》的内容性质
        三、《游志续编》的主要版本
    第五节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未着录的《名姬传》等五种着述
        一、《名姬传》考
        二、《史记注语》考
        三、《唐义士传》考
        四、《绍陶录》《胜国纪异录》考
第四章 陶宗仪子部着述考论
    第一节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着录的《书史会要》
        一、《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着录《书史会要》的情况
        二、明清其它文献记载《书史会要》的情况
        三、《书史会要》的内容体例与史料价值
        四、《书史会要》的主要版本
    第二节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着录的《说郛》
        一、《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着录《说郛》的情况
        二、明清其它文献着录陶宗仪《说郛》的情况
        三、《说郛》的体例与内容
        四、《说郛》的主要版本
    第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着录的《辍耕录》
        一、《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着录《辍耕录》的情况
        二、明清其它文献着录《辍耕录》的情况
        三、《辍耕录》的主要内容
        四、《辍耕录》的史料来源及价值
        五、《辍耕录》的主要版本
    第四节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未着录的《金丹密语》等四种着述
        一、《金丹密语》考
        二、《印章考》考
        三、《古唐类苑》考
        四、《图绘宝鉴》考
    第五节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未着录的《药谱》等六种着述
        一、《药谱》考
        二、《画诀》考
        三、《博古纪闻》考
        四、《琴笺图式》《广荟蕞》《裨海》考
第五章 陶宗仪集部着述考论
    第一节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着录的《南村诗集》
        一、《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着录《南村诗集》的情况
        二、明清其它文献着录陶宗仪《南村诗集》的情况
        三、清代几部同名的《南村诗集》
        四、《南村诗集》的思想内容
        五、《南村诗集》的艺术风格
        六、《南村诗集》的主要版本
    第二节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着录的《沧浪棹歌》
        一、《四库全书总目》着录《沧浪棹歌》的情况
        二、清代其它文献着录《沧浪棹歌》的情况
        三、《沧浪棹歌》的得名及编选
        四、《沧浪棹歌》的主要版本
    第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未着录的《院本名目》《杂剧类编》
        一、关于《院本名目》《杂剧类编》的着录
        二、关于《院本名目》《杂剧类编》的研究
    第四节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未着录的《陶南村文钞》《南村诗话》
        一、《陶南村文钞》考
        二、《南村诗话》考
    第五节 陶宗仪的佚诗与佚文
        一、陶宗仪的佚诗
        二、陶宗仪的佚文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后记

四、中国着名私家藏书楼考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四川私家藏书研究[D]. 刘璐.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五代十国时期藏书活动研究[D]. 张黎.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清代藏书开放思想研究[D]. 姬广凯.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顾文彬的日常生活研究 ——以《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为中心[D]. 施林霞. 苏州大学, 2020(03)
  • [5]汲古阁影抄唐宋别集研究[D]. 刘佳琪.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近现代藏书家藏书归属问题研究[D]. 郭霞丽.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研究(1914-1937)[D]. 付青云.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8]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古籍珍本叙录及个案研究[D]. 崔荣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9]清末民初私家藏书盛衰缘由探析[J]. 徐寿芝.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0]陶宗仪着述考论[D]. 余兰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中国着名私人图书馆略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