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术期刊光盘主站远程在线检索

中文学术期刊光盘主站远程在线检索

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一级站远程联网检索(论文文献综述)

黄赵明[1](2020)在《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充电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传统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基本采用投币或刷卡方式,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且存在私自乱搭乱接电线的现象,造成很多安全隐患,再加上用户对充电过程一无所知,引起经济纠纷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用户私自“飞线”充电,甚至室内充电,由此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为解决此类充电安全管理问题,研制安全、管理方便的充电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出于对用户需求和用电安全以及充电管理方面考量,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充电站系统设计方案,并研制了一套充电站系统原型机。充电站系统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采集模块电路和通讯模块电路以及存储模块电路设计。设计了计量采集电路,实现对每路充电桩消耗电量的精准计量,避免用户和管理者之间经济纠纷问题;设计了基于热敏电阻的温度采集电路和基于烟雾传感器的烟雾采集电路,避免过温甚至火灾此类不安全问题,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设计了带有断电记忆功能的存储模块电路,保证系统在遇到停电的突发情况不至于出现计费差错等不良的充电体验。通讯模块电路集成了 GPRS网络通讯和WiFi网络通讯电路,由充电站所处的通讯网络环境选择不同的网络通信方式。软件设计包括底层的充电站软件程序设计、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设计、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设计、终端微信小程序设计。充电站软件程序专门设计了过流过载检测功能、恶意充电检测功能、长时间未充电检测功能,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充电站设备通过MQTT协议接入阿里云物联网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设备管理。物联网平台通过服务器订阅功能将充电站数据转发至充电站服务器,设计了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程序,实现对充电站设备信息、用户信息、订单信息集中管理,以及下达远程控制命令至物联网平台。设计了移动端的微信小程序,实现了远程控制、快捷支付、用户和充电站双重定位功能,以及充电状态实时监测功能,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研制完成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充电站系统功能完整,达到用户要求;电参数性能指标满足行业要求,可以推广应用。

郝瑞馨[2](2017)在《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电网改革将推动国家智能化布局,拉动电力行业新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2010年,国家电网智能电网规划完成,智能电网进入10年的建设高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聚焦部署智能电网工程的重点任务。发展智能电网是优化能源结构、平衡地区电力供需、提高电网安全的必然要求,也使得社区生活更加便捷化和低碳化。新一代的智能变电站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基础上,软件和系统层面全面提升,能够对电网进行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决策和协同互动。通过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相关经济、政治、时代背景,布日都500kV超高压变电站建立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有其重要意义。在学习了解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概念、知识和有关规定,结合布日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本文的研究内容。分析布日都变电站的投运过程、电气接线、设备容量、出线回数及受送关系、设备调度范围的划分、设备运行方式、一次性设备的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分析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布日都变电站智能化运行管理进行优化设计,包括站内自动化运行装置设计、站内ERP系统设计、站内集中监控改造设计。同时,对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建立ERP业务操作制度、建立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并完善站内的其他制度。

陈春洋[3](2016)在《换热站节能评价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换热站作为热能输配的关键环节,其数量和重要性不断增加,它的运行好坏会直接影响供热品质。目前,换热站普遍存在运行管理粗放,能耗参差不齐,供热品质和节能情况缺乏量化的评价,阻碍了供热节能工作的开展。为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换热站运行节能评价体系,用以凸显用能薄弱环节,实现改进优化,保障换热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本文结合实际项目的工程背景,以供热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从供热运行实测数据入手进行分析。在深入研究供热节能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安全、工艺、能效指标的准则层,确定了包含室温合格率、系统补水率和单位面积电耗等10个衡量换热站运行好坏的指标,选取的指标在网络化平台上可获得、可比较、可量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得到了指标权重,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既避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又兼顾了主客观的测评信息,使得指标的权重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以此实现对换热站运行情况的实时多维度评价,确定各站的综合排榜,为管理者提供运行改进的决策依据和客观公正的奖惩依据。通过对标管理,查漏补缺,以人机互助的方式给出操作优化指导和合理的改进建议,在满足供热需求的前提下,使换热站滚动优化,持续改进,逐步达到最优的运行状态。结合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对23个换热站的运行情况实时排榜,指导改进和优化,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量化可比,有助于改善运行品质,提升节能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李松[4](2015)在《天网高清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天网”是满足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综合管理的需求,运用视频图像信息获取,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相关软件,对指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采集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的建成能够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实现整体控制,快速响应,打击精确,提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随着高清技术逐渐的普及,高清在“天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已成为视频监控现在及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而要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就必须解决高清存储问题,要实现高清存储,就要解决相应的存储技术及存储方案问题。存储是所有视频监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联系密切。视频监控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再从数字到网络三个过程,而存储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再从数字到网络三个过程。可以说,视频监控存储系统的好坏,包括存储容量及对数据的访问、存储、传输和管理等,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现如今,存储技术经过飞速发展已趋于成熟,存储设备价格也进一步降低,专业的存储系统或存储方案已具备在大规模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天网”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特点,对其相应的存储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中心业务平台、采用的存储技术、传输网络及存储设备等,并对高清视频监控存储方案进行设计。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视频监控存储的发展;(2)分析高清视频监控下存储系统的发展;(3)几种常用的存储技术分析;(4)结合“天网”高清视频监控特点,给出存储系统的设计方案;(5)系统管理平台设计;(6)系统实现;(7)总结与展望。

夏昕[5](2014)在《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信运营商各类通信业务的推出和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随着电信运营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提供的通信产品越来越丰富,投入使用大量的通信设备,各类通信机房的数量、种类相应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机房管理监控技术,他们主要是针对机房电源、温度和门禁等动力环境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于机房的房租、电费、代维和巡检的考核管理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江西电信现有机房、房租、电费、代维和巡检等信息目前是以纸质文档和填写电子表格的方式人工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代维公司采用人工巡检方式,无法有效监控巡检指标完成率,巡检结果真实性难以保证,巡检内容不完善,巡检质量不高,对机房的有效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本文根据上述场景和需求,设计开发一套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软件,构建统一的网维机房综合监管平台。实现机房数据、房租合同、电费合同、代维合同以及缴费数据等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实现合同到期与缴费的自动预警功能;提供同比、环比、横比与TOP排名的能耗分析手段,有效的分析出能耗异常机房,为机房能耗改造提供依据;制定巡检模板和巡检流程,为代维人员制订明确的巡检任务要求,为考核代维人员提供明确的依据。该系统目前已经完成研发和投入使用,使用效果良好,有效提高机房监管、维护、管理的响应速度、处理能力、管理效率。

李全月[6](2014)在《气象数据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确保物联网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的实时、准确、规范、合理化管理,提高气象业务、科研及服务工作水平,本论文设计了大型自动气象站数据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以Oracle10g作为系统后台数据库,选择C#和ASP.NET语言,在Visual Studio2008平台下设计并开发了自动站远程数据接收软件和气象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其中,自动站远程数据接收软件实现了气象数据的实时接收、解析处理、质量控制、网络存储及接收监控等功能;气象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配置、统计、查询、导出及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同时利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实时气象数据信息的动态分发。本文针对自动气象站地理分布范围广和气象数据采集量大的现状,分析了采用集中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的不足,结合Oracle10g数据库远程访问技术研究了分布式数据库在气象数据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实现全国范围气象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提供了支持。针对实时气象数据存在要素值缺失或错误的现象,本文将粗糙集理论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相结合进行气象数据插补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气象业务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同时为建立连续气象数据集奠定了基础。经测试运行,系统各项功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降低了气象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的复杂性,有效提升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利用效率。

孟令涛[7](2014)在《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造林事业的快速发展,森林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长,防火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随机性特点、短时间内能够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迅速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扑救是否来得及,决策是否得当,这些都要取决于对林火灾的发现是否及时。在人工防控森林火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先进科技设备对森林进行火灾防范,及时发现着火点以及展开扑救已成为当前各国森林防火工作普遍采用的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本论文设计预警系统是一套将视频监控、智能预警、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无缝融合的的综合性森林防火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整合了地理信息(GIS)、大型集中监控技术、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系统能为林区主管部门提供精准的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和分析评价服务,为森林防火规划、决策、管理以及应急响应提供科学而准确的依据。最后,本论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和处理手段落后、费时多、成本高、准确度差、信息利用率低、交流速度慢、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共享性差等问题。对全面提高林业防火设施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李波[8](2014)在《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流、物流的骤然增多,中国高速路网突发事件呈高发、频发且愈演愈烈的态势。由于对高速路网突发性公共事件缺乏判断和预知,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程度等难以准确预判,造成救援延误、危害扩大等。又因高速路网管理重心前移,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和事件及时发现与高效处置,这使得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的难度呈级数增长,如何构建高效、有力的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用以有效减轻事件引发的危害后果,及时、快速地进行救援和抢修受损道路以尽快恢复交通;如何利用应急系统中的预警系统实时地监测高速路网各主要路段,获得实时数据以排除潜在威胁,从根源上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下内容:(1)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其工作原理、特点、结构以及智能应用;同时概述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并分析物联网技术及对物联网在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2)着重分析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在高速路网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如RFID技术在交通执法管理系统中,GPS、传感技术等在高速公路预警系统中和图像识别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以及智能交通在交通诱导管理中的应用等等,以此,为构建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支撑。(3)从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的要求出发,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包含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以满足多种信息化采集手段对各类交通数据、设施设备状态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采集的要求,满足为交通控制、管制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为事故及时处置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的要求,满足对事故的分析、评价的要求。(4)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路网管理事件预防、事件及时发现、事件高效处置、优质交通服务四大核心任务,构建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信息采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交通控制及应急救援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高速路网应急联动统一指挥系统五个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邓雅婷[9](2013)在《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汽车检测技术规范化、设备智能化、管理网络化是未来国内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保证检测精度及检测速度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智能化、网络化、低功耗已成为各汽车检测站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开发技术先进、设备智能、标准科学、检测数据准确、检测流程合理和检测管理完善的汽车检测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研究了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国内汽车检测市场的情况,确定了基于C/S架构的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的开发技术及方法。本系统主要包含了硬件检测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在硬件方面,本系统完成了硬件检测设备的组合,检测线的设计、存储系统设计、数据备份设计、业务可用性设计,数据交互设计,应用服务器的设计等。检测技术是检测站的基础,本系统选择基于汽车检测诊断系统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的四个工位硬件设备的选择以及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在硬件设备选择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相关经验,考虑到几种系统的干扰源,并给出对应措施;分析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系统所需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和系统应用软件,并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应用软件界面的框架等。根据检测系统功能上的需求和性能需求,本文对系统的软件界面,流程,数据库及数据录入等服务软件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整套软件系统实现了检测站设备查询,上传数据接收,车辆检测数据查询以及系统管理等多项功能,此外,系统安全和维护也是本系统重点强调的。本文的主要成果和特色:与传统数据处理或汽车检测站软件系统不同,在控制网络设计中,本文采用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保证检测数据的动态实时传输;信号处理方面,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根据其相应特点进行采集;抗干扰处理方面,从供电系统、接口电路、接地系统、电辐射等方面提出相应抗干扰措施,整体设计完成了对现场汽车检测数据的收集,并从而使实现提高工效、保证检测质量成为可能。

郑扬冰[10](2014)在《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煤炭的井下分选排矸可以有效解决煤炭的提升运输效率,以及地面选煤带来的污染等问题,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开采。对煤炭井下分选排矸系统中选煤硐室内的围岩动态监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井下选煤硐室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锚杆的围岩绝对位移传感器监测方法和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的底板变形量监测方法,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硐室内环境因素对无线电磁波传输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现场测试、数值计算和建模仿真,确定了符合围岩收敛测量要求的传感器节点布置的最佳位置。同时对RI-MAC协议和LEACH路由协议在井下选煤硐室内应用的不足进行了算法改进,并进行了通过建模仿真,改进后的协议更适用于选煤硐室内的无线传输环境。最后构建了井下选煤硐室无线传感器网路拓扑结构,设计了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室内测试验证了其可行性。

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一级站远程联网检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一级站远程联网检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充电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 系统性能指标
    2.3 总体设计方案
        2.3.1 传统充电站设计
        2.3.2 通信网络传输方案选择
        2.3.3 总体结构设计
        2.3.4 充电站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2.3.5 充电站软件程序设计方案
        2.3.6 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设计方案
        2.3.7 充电站服务器与微信小程序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充电站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控模块电路
    3.2 电源模块电路
        3.2.1 DC 5V电源电路
        3.2.2 DC 3.3V电源电路
    3.3 采集模块电路
        3.3.1 计量采集电路
        3.3.2 温度采集电路
        3.3.3 烟雾采集电路
        3.3.4 开关控制电路
    3.4 通讯模块电路
        3.4.1 WiFi网络通讯电路
        3.4.2 GPRS网络通讯电路
    3.5 存储模块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充电站软件程序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通信程序设计
        4.2.1 建立数据透传程序设计
        4.2.2 通讯协议设计
    4.3 虚拟定时调度程序设计
        4.3.1 过流过载检测任务
        4.3.2 恶意充电检测任务
        4.3.3 长时间未充电检测任务
        4.3.4 保活任务和发送实时数据任务
        4.3.5 环形确认结束充电任务
        4.3.6 断电记忆任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5.1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架构
        5.1.1 设备通信
        5.1.2 数据流转
    5.2 MQTT协议
        5.2.1 MQTT基本概念
        5.2.2 MQTT报文结构
    5.3 基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设备接入
        5.3.1 创建产品
        5.3.2 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程序设计
        5.3.3 服务器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服务器程序和微信小程序的设计
    6.1 服务器程序设计
        6.1.1 后台服务程序功能设计
        6.1.2 后台服务程序开发架构
        6.1.3 数据库的设计
        6.1.4 Nginx服务设计
    6.2 微信小程序设计
        6.2.1 微信小程序整体架构
        6.2.2 微信小程序页面设计
        6.2.3 微信小程序与服务器的通信
        6.2.4 位置查询功能设计
        6.2.5 快捷支付功能设计
        6.2.6 远程控制功能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系统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
    7.1 测试条件
        7.1.1 测试环境
        7.1.2 测试工具
    7.2 性能测试
        7.2.1 电流采集精度测试
        7.2.2 电压采集精度测试
    7.3 功能测试
        7.3.1 过流过载检测功能测试
        7.3.2 长时间未充电检测功能测试
        7.3.3 恶意充电检测功能测试
        7.3.4 一机多控功能测试
        7.3.5 断电记忆功能测试
        7.3.6 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测试
        7.3.7 微信小程序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硬件原理图
附录B PCB设计图
附录C 充电站实物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智能变电站概念及结构
        2.1.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2.1.2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2.1.3 变电站的构成
    2.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
3 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3.1 布日都变电站发展历程
    3.2 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现状
        3.2.1 电气接线和设备容量
        3.2.2 出线回数及受送关系
        3.2.3 设备调度范围的划分
        3.2.4 设备运行方式
        3.2.5 一次性设备运行
        3.2.6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3.2.7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3.3 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 布日都变电站智能化运行管理优化设计
    4.1 站内自动化运行装置设计
        4.1.1 监控系统
        4.1.2 测控装置
        4.1.3 遥视系统
        4.1.4 站内消防系统
        4.1.5 站内通风系统
        4.1.6 站内给排水系统
        4.1.7 站内调温系统
        4.1.8 防误闭锁装置
    4.2 站内ERP系统设计
        4.2.1 设备ERP运行
        4.2.2 物资ERP运行
        4.2.3 信号采集原则
    4.3 站内集中监控改造设计
        4.3.1 集中监控系统建设工作
        4.3.2 生产管理流程的调整
        4.3.3 系统结构和方案设计
5 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优化设计
    5.1 建立ERP业务操作制度
        5.1.1 设备业务操作规范
        5.1.2 物资业务操作规范
    5.2 建立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
        5.2.1 值班制度
        5.2.2 巡视检查制度
        5.2.3 操作危险点预控
        5.2.4 变电站记录管理
        5.2.5 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
        5.2.6 事故处理管理
        5.2.7 集控站、运维站运行管理
    5.3 完善站内管理的其他制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换热站节能评价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能源需求增长,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1.1.2 建筑能耗比重过大,低碳供热刻不容缓
        1.1.3 节能评价意义深远
    1.2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1.2.1 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
        1.2.2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1.2.3 换热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供热节能评价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的选取
    2.1 换热站系统简介
    2.2 换热站工作原理
    2.3 换热站节能评价必要性
    2.4 评价指标的选取
        2.4.1 评价指标选取的思路及原则
        2.4.2 评价指标的选择
        2.4.3 评价指标的含义
    2.5 评价指标量化
        2.5.1 定量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
        2.5.2 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
第3章 节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1 权重的确定办法
    3.2 层次分析法
        3.2.1 AHP层次分析法原理
        3.2.2 AHP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3.3 熵权法
        3.3.1 熵权法原理
        3.3.2 熵权法优缺点
    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5 基于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办法
第4章 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4.1 评价样本的数据来源
        4.1.1 评价样本的基本概况
        4.1.2 数据的获取
    4.2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权重确定模型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获取的主观权重
        4.2.2 基于熵权法获取的客观权重
        4.2.3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组合权重
    4.3 实例分析与优化
        4.3.1 评价结果
        4.3.2 评价结果分析与指导优化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天网高清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现状分析
    1.3 需求分析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视频监控存储
    2.1 视频监控存储的发展
    2.2 视频监控存储的特点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清视频监控存储技术
    3.1 高清的概念
    3.2 高清对存储的要求
    3.3 几种常用的存储技术
        3.3.1 DVR 技术
        3.3.2 DAS 技术
        3.3.3 NAS 技术
        3.3.4 SAN 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存储系统总体设计
    4.1 天网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4.2 存储方案概述
        4.2.1 影响高清视频存储的因素
        4.2.2 存储空间计算
        4.2.3 传输带宽的计算
        4.2.4 存储可靠性方案
    4.3 方案设计原则
    4.4 方案具体设计
        4.4.1 集中式存储系统设计
        4.4.2 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存储系统管理平台设计
    5.1 设计背景
    5.2 解决方案
    5.3 平台架构
    5.4 中心存储服务功能描述
    5.5 客户端功能描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
    6.1 集中式存储系统实现
        6.1.1 系统整体结构实现
        6.1.2 IP-SAN 存储系统参数
        6.1.3 主要硬件设备及其指标
    6.2 分布式存储系统实现
        6.2.1 系统整体结构实现
        6.2.2 NVR 存储系统参数
        6.2.3 主要硬件设备及其指标
    6.3 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实现
    6.4 存储系统运行注意事项及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答
    6.5 系统实现效果图展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2.1.1 机房数据管理
        2.1.2 房租管控
        2.1.3 电费管控
        2.1.4 代维管控
        2.1.5 系统管理
    2.2 非功能需求
第3章 系统架构设计
    3.1 系统运行架构
    3.2 系统体系结构
    3.3 系统运行平台
    3.4 系统模块设计
        3.4.1 合同管控
        3.4.2 机房数据查询分析
        3.4.3 巡检管控
        3.4.4 系统管理
第4章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库环境
    4.2 数据库逻辑设计
        4.2.1 用户角色权限 E-R 图
        4.2.2 机房合同缴费 E-R 图
    4.3 数据库物理设计
第5章 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主页
    5.2 合同管控
        5.2.1 房租管控
        5.2.2 电费管控
        5.2.3 代维管控
        5.2.4 合同预警和缴费预警
    5.3 机房数据查询分析
        5.3.1 用电量分析
        5.3.2 异常用电分析
        5.3.3 机房基本数据
    5.4 巡检管控
        5.4.1 巡检计划管理
        5.4.2 巡检模板
        5.4.3 巡检任务查询
        5.4.4 巡检执行
    5.5 系统管理
        5.5.1 常规功能
        5.5.2 机房管理
第6章 若干技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6.1 能耗异常机房的分析设计
        6.1.1 背景需求
        6.1.2 解决方案
    6.2 巡检模板的分析设计
        6.2.1 背景需求
        6.2.2 解决方案
    6.3 批量数据导入分析设计
        6.3.1 背景需求
        6.3.2 解决方案
    6.4 巡检管理流程分析设计
        6.4.1 背景需求
        6.4.2 解决方案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6)气象数据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动气象站发展现状
        1.2.2 气象信息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 系统性能需求
    2.3 系统数据管理分析
        2.3.1 数据综合管理分析
        2.3.2 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2.4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分析
        2.4.1 开发技术选择
        2.4.2 数据库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3.1.1 系统设计原则
        3.1.2 自动气象观测网整体结构
        3.1.3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3.2 系统功能设计
        3.2.1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3.2.2 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3.3.2 表结构设计
        3.3.3 数据库访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研究
    4.1 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需求
    4.2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4.3 系统的DDBS架构
    4.4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方案
        4.4.1 分片设计
        4.4.2 分配设计
    4.5 系统的DDBS实现
        4.5.1 单个数据库的系统设计
        4.5.2 Oracle远程数据库访问实现
        4.5.3 实现数据库位置透明性
        4.5.4 数据库链接管理
    4.6 Oracle高级复制技术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象数据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自动站远程数据接收软件功能实现
        5.1.1 软件实现方案
        5.1.2 系统设置模块
        5.1.3 实时显示模块
        5.1.4 接收监控模块
        5.1.5 质量控制模块
    5.2 气象数据集成管理系统的实现
        5.2.1 系统权限控制
        5.2.2 系统登陆模块
        5.2.3 数据配置模块
        5.2.4 数据查询模块
        5.2.5 数据管理模块
        5.2.6 系统其他功能
    5.3 系统测试
        5.3.1 环境测试
        5.3.2 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时气象观测数据插补方法研究
    6.1 气象数据插补现状分析
    6.2 模型总体结构设计
    6.3 算法分析
        6.3.1 粗糙集理论
        6.3.2 径向基神经网络
    6.4 缺失气象数据的插补应用
        6.4.1 数据的选取
        6.4.2 属性约简
        6.4.3 模型仿真
    6.5 系统插补功能实现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7)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森林防火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传输储存技术
    2.1 传输方式
        2.1.1 EPON 传输方式
        2.1.2 SDH 传输方案
        2.1.3 3G 传输
        2.1.4 无线微波
        2.1.5 同轴电缆
    2.2 存储方案
        2.2.1 NAS
        2.2.2 SAN
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
    3.1 系统架构
    3.2 系统组成
        3.2.1 系统组成
        3.2.2 系统功能及特点
    3.3 前端采集定位设计
        3.3.1 摄像机选择
        3.3.2 野外变速定位回传云台
        3.3.3 防雷接地
    3.4 传输线路具体设计
    3.5 终端管理平台具体设计
        3.5.1 多级监控中心设计
        3.5.2 基地管理平台设计
    3.6 软件管理功能设计
        3.6.1 远程联网监控管理平台设计
        3.6.2 火动态的监测
        3.6.3 烟火自动识别
        3.6.4 森林灭火指挥管理
        3.6.5 森林资源管理
        3.6.6 GIS 平台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2.1 物联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物联网和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理论
    2.1 物联网概述
        2.1.1 物联网的概念
        2.1.2 物联网的特点
        2.1.3 物联网的原理和架构
        2.1.4 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2.2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相关理论
        2.2.1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概述
        2.2.2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在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 物联网相关的技术
    3.2 物联网技术在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4.1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需求分析
    4.2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4.2.1 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分析
        4.2.2 信息处理系统需求分析
        4.2.3 信息发布系统需求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5.1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5.2 信息采集系统
        5.2.1 信息采集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5.2.2 信息采集系统工作流程
        5.2.3 信息采集系统功能模块及其描述
    5.3 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5.3.1 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5.3.2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决策过程
        5.3.3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及功能描述
    5.4 交通控制及应急救援系统设计
        5.4.1 交通控制及应急救援系统工作流程
        5.4.2 交通控制及应急救援系统功能模块
    5.5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5.5.1 信息发布系统流程
        5.5.2 信息发布服务系统功能模块
    5.6 事故评价系统设计
        5.6.1 事故评价系统流程
        5.6.2 事故评价系统功能模块
    5.7 高速路网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5.7.1 高速路网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工作流程
        5.7.2 高速路网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功能模块
    5.8 系统应用效果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9)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简述
        1.2.1 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概念
        1.2.2 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横观世界各国汽车检测诊断系发展状况
    1.4 我国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发展现状
        1.4.1 我国安检现状分析
        1.4.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检测模式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汽车检测诊断系统总体设计
    2.1 基本设计思想
    2.2 系统设计方案
        2.2.1 系统组成
        2.2.2 检测内容
    2.3 系统控制方式
    2.4 系统检测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工位硬件结构设计
        3.1.1 一号工位硬件结构
        3.1.2 二号工位硬件结构
        3.1.3 三号工位硬件结构
        3.1.4 四号工位硬件结构
    3.2 控制网络设计
    3.3 系统信号处理
        3.3.1 模拟信号处理
        3.3.2 数字信号处理
    3.4 系统抗干扰处理
        3.4.1 供电系统抗干扰措施
        3.4.2 接口电路抗干扰措施
        3.4.3 接地系统抗干扰措施
        3.4.4 辐射抗干扰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开发软件平台
        4.1.1 系统操作系统选择
        4.1.2 数据库选择
    4.2 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环境
        4.2.1 Delphi开发环境简介
        4.2.2 Delphi与数据库连接机制
    4.3 系统需求分析
        4.3.1 功能需求分析
        4.3.2 性能需求分析
        4.3.3 故障处理需求
    4.4 软件设计
        4.4.1 设计流程
        4.4.2 软件总体设计
        4.4.3 结构及功能设计
        4.4.4 数据库设计
        4.4.5 上位机画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现场工位
    5.2 现场上位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1.1 系统应用效果
        6.1.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6.1.3 本课题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10)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矿山压力监测方法分类
        1.2.3 围岩深部位移监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1.2.4 顶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5 现存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锚杆的围岩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2.2.1 监测原理
        2.2.2 主要硬件构成
    2.3 基于 MEMS 的底板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2.3.1 底臌研究现状
        2.3.2 监测原理
        2.3.3 主要硬件构成
        2.3.4 主要软件构成
    2.4 现场测试
        2.4.1 测试过程
        2.4.2 测试结果
        2.4.3 数据建模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井下选煤硐室环境对围岩动态监测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井下选煤设备电动机辐射骚扰对无线传输的影响
    3.3 井下封闭环境内高频无线电波传输模型
        3.3.1 井下高频电磁波衰减传输模型
        3.3.2 数值计算
    3.4 井下选煤设备形状对无线传输的影响
        3.4.1 理论基础
        3.4.2 仿真分析
    3.5 井下无线传感器节点传输性能试验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 WSN 的井下选煤硐室监测系统通信协议
    4.1 井下 WSN 通信协议研究现状
    4.2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 MAC 协议性能分析
        4.2.1 RI-MAC 算法概述
        4.2.2 存在的问题
    4.3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 MAC 协议性能改进
        4.3.1 算法改进
        4.3.2 仿真分析
    4.4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4.4.1 LEACH 协议概述
        4.4.2 存在的问题
    4.5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路由协议性能改进
        4.5.1 算法改进
        4.5.2 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5.1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5.2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构架模型
        5.2.1 井下现场监控层网络拓扑结构
        5.2.2 混合组网结构模型
        5.2.3 系统总体构架
    5.3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节点硬件设计
        5.3.1 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5.3.2 SINK 节点硬件设计
    5.4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关键软件设计
        5.4.1 SINK 节点和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协议
        5.4.2 节点间的通讯命令功能实现
        5.4.3 上位机的通讯线程
        5.4.4 井下监控层的软件设计
    5.5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5.5.1 上位机软件系统的设计
        5.5.2 上位机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5.3 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四、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一级站远程联网检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充电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赵明. 南昌大学, 2020(01)
  • [2]布日都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优化研究[D]. 郝瑞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12)
  • [3]换热站节能评价及优化研究[D]. 陈春洋.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7)
  • [4]天网高清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松. 南昌大学, 2015(05)
  • [5]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夏昕. 南昌大学, 2014(05)
  • [6]气象数据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D]. 李全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07)
  • [7]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建设[D]. 孟令涛.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8]基于物联网的高速路网应急管理系统设计[D]. 李波.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1)
  • [9]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邓雅婷. 南昌大学, 2013(02)
  • [10]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系统研究[D]. 郑扬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05)

标签:;  ;  ;  ;  ;  

中文学术期刊光盘主站远程在线检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