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长岩水库大坝加固方案的选择

义乌长岩水库大坝加固方案的选择

一、义乌市长堰水库大坝加固方案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楼建平[1](2016)在《义乌市枫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方案比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乌枫坑水库建成运行已经30余年,2004年5月经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确定枫坑水库大坝为三类坝,必须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在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主要对工程正常蓄水位、加固加高方案等进行比较,最后选择了挖除全部的老坝,新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方案。通过工程的顺利实施,可以说明枫坑水库在正常蓄水位和坝型的选择上都是比较合理的,达到了除险加固的目的,既排除了工程险情又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大伟[2](2015)在《浙江省兰江流域农田水利研究(1949-196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兰江是浙江省最大水系钱塘江的南源,其流域主体范围位于浙江省中部,覆盖今金华、衢州两市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华、衢州专署管辖,195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统一于金华专署。1949年前,兰江流域农田水利主要以陂塘、堰坝灌溉为主,规模小、分布散,国家权力较少介入基层的农田水利事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江流域农田水利建设从整修、恢复旧有工程起步,以乡村农会为主体建立起水利委员会、治水委员会等基层水利组织。随着兰江流域所辖的金华、衢州专署及下属各县专职水利机构的成立,逐步构建起现代意义的水政体系,并开始将乡村基层分散、小型的农田水利纳入组织管理。兰江流域的农田水利逐渐由传统农业社会以地方官员、乡绅主导的偶发的农田兴修行为,转向由政府主导的统筹规划、兴修、维护和利用。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权力向下延伸,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基层农田水利事业完全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兰江流域开始以群众运动形式,以兴修小型水库工程为主,开展基层农田水利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过程中,组织行为、集体行动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体现和实践内容。而从1957年冬至1958年春的全国性农田水利建设运动,以及1958年后以大中型水库为主的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事业整体上从以抗灾防灾为导向,完全转入政治运动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扎营施工”,实行“兵团作战”,在施工中重于政治考量,任意、无偿调动劳动力和资金。一般认为,集体化进程是农田水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体制环境,实际上以群众运动形式开展起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亦加速了集体化进程。1949至1962年,从中央到地方农田水利治理组织体系的架建,取得了显着成效。政治主导、在实践中以群众运动形式操作,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得以大规模展开。兰江流域新建的各种水利工程使农田灌溉面积快速增长,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提高了农田的平均抗旱能力。但政治主导下的农田水利事业,在实践中的运动化操作,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农田水利事业有序的、具长期规划发展轨迹。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2015)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2015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文中提出浙政办发〔2015〕2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2015年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夏康炎[4](2014)在《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公共安全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如杭州市,先是开展钱塘江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接着启动将闲林水库作为备用水库的工程建设,然后将新安江饮水工程列入杭州市“十二五”投资建设水利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可见杭州主城区饮用水水源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如何确保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以保障钱塘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已有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的梳理,首次从长时段视角对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原水的历史变迁进行研究,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该流域饮用水安全问题,当务之急是从流域整体性出发,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构建钱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公共安全体系。首先,本文发现该流域城市饮用水原水及供水方式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一是以江水(溪水、河水)、井水、湖水为主要饮用水的分散式取水;二是以江水为主要原水的集中式供水;三是以水库水和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江水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三次变迁与该流域经济与城市拓展、居民居住空间与生活方式改变、水污染日益严重密切相关。其次,本文认为指出该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饮用水原水单一与备用水源问题;二是水资源配置问题;三是水源环境污染问题;四是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五是突发性水危机问题;六是流域管理体制问题。最后,本文就解决该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一是学习借鉴美国、英国及其欧洲一些国家水流域管理经验,从流域整体性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管理权限,完善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议建立钱塘江流域水资源委员会或调整现有钱塘江管理局职能,建立长效管理应对机制;二是构建钱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饮用水水源公共安全数据库,培育居民的可持续公共安全理念;三是进一步完善钱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四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包括备用水源的建设、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治理、钱塘江流域产业结构规划等。

张秀琴[5](2013)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适应对策》文中提出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综合经济实力及人均收入均有显着提高。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过度开发水资源、以粗放方式发展经济的后果不断显现。而全球变暖的态势更加剧了上述问题的严重程度,增加了未来水资源利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面对严重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调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积极采取行动进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改革。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种植业用水的效益最低,可恰恰使用了最多的水量,高开采成本的深层地下水被大量用于低价值的作物灌溉,这与水价值理念反差甚大。解决公共河流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管理和保护好水资源,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水资源的保护问题,从供给取向转向供给与需求相结合的取向,即在关注供给短缺的同时也要注意节制需求,建立水资源需求管理,建构节水型的社会;在运用工程技术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社会学和环境影响的评价。水环境的状况关系到气候的变化。自然的蒸发和气候的变化虽然可能影响河流的流量,但绝对不会在一个较短的历史阶段内直接导致河流的干涸和断流,因为如果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能根据降雨量和河流流量的大小来限制自己从河流中的取水量,如果没有人类行为的介入和影响,那么河流总可以保持有最低限度的或安全线内的流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公共事务。同样,环境保护问题也是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而在环境保护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和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水资源危机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水资源是否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直接关系到水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利与害:清洁的水有利于人类生活,而污染的水则给人类带来灾难;水量过多或过少,就会相应地带来洪涝或干旱等灾害。因此,这就要求人类能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在以往关于水资源问题或水利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中,人们把较多的注意力停留在工程技术的层面上,这是受那种“人定胜天”或科学主义观念支配和影响的结果。在对待水利问题和水资源保护问题上,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中所包含的人文主义精神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具体表现就是对水问题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对滞后,对重大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供给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工程解决机制与社会解决机制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以往侧重以工程技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策略,某种意义上仍是通过再分配的机制来缓解资源稀缺问题,然而这一途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生态的平衡问题,相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生态的危机。由此表明,水环境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从技术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中寻找合适的路径和策略。中国的水资源危机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性制约因素。由于水资源观念落后,涉水行为失当,水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加重了我国的水资源危机。制度因素是造成水资源危机的根本性原因,政府缺位造成水资源产权模糊,市场缺失造成水资源滥用,计划失效造成水资源配置混乱。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缺少工程技术措施,而是没有建立起促进节水和治污等先进、高效、优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制度框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为人们在水资源利用与合作方面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以此规范人们的经济关系并对人们的用水行为进行监督,引导经济主体的外部利益内在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环境。设计水资源安全性制度的基本思路是要组成一个以水资源产权制度为核心,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为前提,水权交易与水资源市场制度为基础,水资源价格制度为手段,水资源法律监督制度为保障,水资源文化制度为条件的完整的水资源制度体系。

秦岭[6](2013)在《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文中提出前言:一次宿命的行走我穿行在荒山枯岭之中,却恰似一叶小舟,独行水上。水在哪里?抬望眼,到处都是旱地。安全的行走,却在考察中国农村饮水的安全与不安全。水,生命之源,它是在呼唤我吗?我宁可相信,给我安排这样一次行走的,是水,更是命运。二者必然是兼而有之的。水既然能成为生命之源,必然与命运有关。我的行走,由北国到江南,由内地到边陲,因水而来,为水而去。中国农民与安全的饮用水之间,撼动我的,是缺一口水而遭遇的死亡、流血以及满脸泥石流一样的眼泪;是得到一口水

黄伟[7](2011)在《三峡大坝建设对奉节旅游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经85年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从开始提出三峡工程设想,到三峡水电站第一批水轮发电机组发电,直至三峡大坝全部竣工的这一过程是一段艰难周折、风风雨雨的历史,也是一段轰轰烈烈、发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历史的过程。全部竣工后的三峡工程,将对库区内旅游造成很大的影响。奉节作为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大县,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类型较多,让这些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潜力、组合好旅游资源,彰显奉节县境内的旅游文化特色是发展好县内旅游的基础。自然风光瞿塘峡和夔门;历史文化刘备托孤和诗城文化等是吸引周边游客和国家发展“三峡旅游精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庆市独树一帜的旅游资源。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库区旅游资源的影响分析,从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对沿江各区县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奉节旅游相比大坝未建成前,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在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对奉节不同时期的旅游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对三峡大坝建设对奉节旅游产业发展思考进行分析,对奉节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对三峡大坝建设对奉节旅游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积极和消极的对比分析,不但对奉节旅游大有裨益,而且对整个三峡库区其他市、县的旅游,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8](2009)在《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文中研究表明

胡庆和[9](2007)在《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形势加剧,水资源冲突增加,水资源冲突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指导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研究了水资源冲突的内涵,按不同标准对水资源冲突进行了分类,在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冲突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流域水资源冲突的深层原因及冲突解决机理,得出了必须从决策、组织和控制手段方面着手,对水资源冲突进行集成管理的结论。概述了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历程,在综合国内外机构与学者对水资源集成管理相关看法的基础上,对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定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支撑条件、可行性与障碍。决策集成是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的基础。本文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定量与定性综合决策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的目标体系与实施策略;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外部性的种种表现,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措施。以水电开发为例,提出了基于冲突缓解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决策集成的思路。组织集成是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之间冲突的影响因素及集成管理的组织安排条件,设计了三种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组织集成方案,提出了基于“凹凸槽”原理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的集成机制及其实现途径。集成控制是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的保障。本文在不同博弈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流域水资源水量与水质分配双重冲突集成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流域水资源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设计,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方法体系;以跨界水污染冲突为例,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的对策。建立了反映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的多层次递阶指标体系,在GEM—AHP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物元评价模型,对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集成管理对策。运用构建的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理论框架,对荆江、洞庭湖防洪冲突进行了实例分析。从决策过程、组织安排与集成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荆江、洞庭湖防洪冲突的集成管理对策。

胡从枢[10](2007)在《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研究 ——基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例的分析》文中提出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开创了中国水权交易的先河,但在正式通水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到底如何?这需要从交易对东阳横锦灌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嵊州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对义乌地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水的影响以及对曹娥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来研究,受篇幅限制,本文主要研究水权交易对出售方和购买方的经济影响。本文在论述水权的内涵、水权交易的经济学基础、国外水权制度以及中国水权制度演变的基础上,运用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水权交易对东阳横锦灌区农业生产、农业用水以及东阳市的经济影响,对义乌居民用水满意度、意愿支付和义乌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对东阳地区的经济影响实证分析中,本文分析了水权交易前后横锦灌区维护费用来源的变化、灌溉用水量需求的变化、政府在节水方面的投入状况、农业用水的满足程度、农业产量的横向比较、农民对水权交易的态度以及对东阳市经济建设的影响,并研究了引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对水库资产产权权属问题认识不清;农民从水权交易中获得的收益小于所付出的成本:农户与渠道管理所之间的信息链失真。在对义乌地区的经济影响实证分析中,本文在理论上介绍了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层次分析法(AHP)以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以实地调查问卷为依据,实证分析了水权交易对义乌居民用水满意度、支付意愿以及对义乌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东阳地区,水权交易虽然有利于东阳经济的整体发展,但却损害了横锦灌区农民的利益,并且没有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义乌居民来说,水权交易使居民的用水满意度由“部分满意”提升到“接近满意”,平均意愿支付由1.69元/立方米提高到2.37元/立方米,提高了40.2%。单从购水方角度讲,水权交易不仅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满意度,而且是经济合理的。对居民的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则表明,居民的支付意愿主要受到支付能力的影响,而对政府提高供水服务的信心和用水满意度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不显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水权交易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禀赋现状,量力而行;第二,在水权交易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得失,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第三,在清晰界定水资源产权的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第四,建立多中心自主治理机制,加大农户在水资源基层管理中的参与度;第五,积极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发掘水利设施的潜力;第六,改革城镇生活用水定价模式;第七,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大对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第八,转变发展思路,切实解决水短缺问题。

二、义乌市长堰水库大坝加固方案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义乌市长堰水库大坝加固方案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义乌市枫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方案比选(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鉴定和病险情况
3 除险的必要性和效益
4 正常蓄水位选择
5 大坝除险加固加高方案比较选择
    5.1 方案1—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5.2 方案2—土工膜面板堆石坝方案
    5.3 方案3—混凝土防渗墙结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方案
    5.4 方案4—混凝土防渗墙结合黏土心墙堆石坝方案
    5.5 方案5—混凝土防渗墙结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6 结语

(2)浙江省兰江流域农田水利研究(1949-1962)(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时段与区域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历史变迁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区划沿革
    第三节 传统农业概况
    第四节 农田水利事业的历史积累
第二章 国家战略:农田水利事业新取向
    第一节 传统农田水利及其近代转型
    第二节 农田水利发展的国家工业化战略取向
    第三节 农田水利政策演变
第三章 传承与改造:农田水利组织管理的新体系
    第一节 水政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从水利委员会到水利指挥部
    第三节 水利组织
    第四节 基层技术指导网络
第四章 从恢复到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节 农田水利的恢复重建(1949-1953)
    第二节 合作化运动中的水利兴修(1953-1957)
    第三节 “跃进”到调整(1957-1962)
第五章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劳动力、资金和技术
    第一节 劳动力投入
    第二节 资金投入
    第三节 技术贡献
第六章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评述
    第一节 工程性成果
    第二节 粮食增产贡献分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农林厅1950年关于治水运动的简要总结(节选)
    附录 2: 浙江省一九五一年农田水利春修工程总结(节选)
    附录 3: 中国人民银行农田水利放款章程(1951年)
    附录 4: 金华专区冬修水利指挥部正式成立通知
    附录 5: 兰溪县水利投资贷款领用办法(1957年1月)
    附录 6: 中共金华地委、金华专员公署关于大干一冬春实现水利化的指示(节选)
作者简介

(4)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公共安全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钱塘江流域概况与地域范围
    第五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原水变迁
    第一节 以江水(溪水、河水)、井水、湖水为主要饮用水水源的分散式取水
    第二节 以江水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
    第三节 以水库水和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等江水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
第三章 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饮用水源单一与备用水源问题
    第二节 水资源配置问题
    第三节 水源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节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
    第五节 突发性水危机问题
    第六节 流域管理体制问题
第四章 解决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构建钱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公共安全体系
    第二节 完善钱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制度
    第三节 完善钱塘江流域管理体制
    第四节 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5)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适应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
    2.1 我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2.1.1 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趋势
        2.1.2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2.1.3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2.2 我国农业水资源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
        2.2.1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2.2.2 中国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发展
        2.2.3 中国水利建设发展的历程
    2.3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环境的影响与挑战
        2.3.1 中国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国情
        2.3.2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
        2.3.3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3.4 中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章 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
    3.1 水利工程技术的作用与局限
        3.1.1 跨流域调水工程与水资源危机
        3.1.2 南水北调工程布局
        3.1.3 南水北调的矛盾与困境
        3.1.4 南水北调不能缓解水资源危机
    3.2 灌溉水资源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
        3.2.1 从南涝北旱和秋涝春旱看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方略
        3.2.2 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方略
    3.3 利用水权市场优化配置农用水资源
        3.3.1 水资源与农业发展
        3.3.2 中国的农用水权制度
        3.3.3 农用水权制度的选择
        3.3.4 农用水权的期权配置
        3.3.5 水权市场在农用水配置中的作用
第四章 国内外农业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4.1 中国农村水资源管理的制度问题现状
        4.1.1 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存在的制度缺陷分析
        4.1.2 农村社区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参与权利的缺失
        4.1.3 基于相关利益群体分析水资源管理中参与的缺失
    4.2 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进程
        4.2.1 以单目标开发为主的水利建设时期
        4.2.2 以多目标开发为主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
        4.2.3 以现代水管理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时期
        4.2.4 人与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时期
    4.3 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主要特点
        4.3.1 治水思想的现代化
        4.3.2 工程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
        4.3.3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4.3.4 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4.4 国外水资源管理经验借鉴
        4.4.1 国际水资源管理趋势
        4.4.2 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相关要素分析
    4.5 中国与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差异
        4.5.1 防洪减灾保障能力
        4.5.2 抗旱减灾保障能力
        4.5.3 供水普及与保障能力
        4.5.4 水环境及生态安全建设
        4.5.5 科技进步与用水效率
        4.5.6 水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
        4.5.7 水利发展机制
        4.5.8 能力建设与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五章 适应气候变化的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政策
    5.1 推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保障措施
        5.1.1 气候变化公众意识
        5.1.2 机构和体制建设
        5.1.3 中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5.2 水资源循环经济理论
        5.2.1 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的意义
        5.2.2 节约用水
        5.2.3 水资源循环经济的生活减量化模式
    5.3 水资源健康循环经济管理机制
        5.3.1 人类社会用水循环
        5.3.2 水环境恢复机制与方略
        5.3.3 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概述
        5.3.4 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的原则
        5.3.5 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的方法
        5.3.6 推动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5.4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应对机制
        5.4.1 水循环机制
        5.4.2 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分工,建立三元应对机制
    5.5 全新的水文伦理观:与水共存
        5.5.1 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以中国哈尼族梯田稻作为例
        5.5.2 灌溉管理的成功因素——保持传统对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5.6 农村社区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理想
        5.6.1 宏观层面的农村社区参与水资源管理
        5.6.2 社区层面的农民参与水资源管理
    5.7 水资源管理参与模式
        5.7.1 水资源管理中权利配置的善治理论
        5.7.2 善治视角的水资源管理参与模式
    5.8 “养护者受益”下的水法研究
        5.8.1 水资源的“公地的悲剧”现状以及现行法律制度的缺失
        5.8.2 现行法律制度下水资源污染之成因分析:基于权能的视角
        5.8.3 水资源法律制度的重构:“养护者受益”原则之确立
第六章 结论
    6.1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6.2 加强水量、水质和重视生态环境用水的管理
        6.2.1 钢铁、煤炭在中国具有显着的地位,未来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发展争水矛盾将更加突出
        6.2.2 加强对农业水权的保护,保障基本农田用水;全额征收农业开采深层地下水水资源费,逐步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灌溉直至禁采
    6.3 健全水资源产权制度
    6.4 完善水资源水权市场制度体系
    6.5 创新新型的水资源价格管理机制
        6.5.1 水价和水资源费标准严重偏离水价值,不利于节水
        6.5.2 依据行业水经济价值合理提高第二、第三产业水价,利用价格杠杆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用水效率
        6.5.3 大力推行农业用水计量,适度提高农用水价,按方收费按亩返还,促进节约用水
    6.6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法律制度
    6.7 重视水资源管理的社会资本投入——自愿节约合作机制
    6.8 加强水资源科学技术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三峡大坝建设对奉节旅游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序论
2 三峡大坝建设对库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1 三峡大坝建设对库区旅游资源影响分析
        2.1.1 三峡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2.1.2 三峡旅游产业形成的背景
        2.1.3 三峡大坝建设后的新景象
    2.2 三峡大坝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2.2.1 大环境下三峡旅游竞争激烈
        2.2.2 小环境下三峡旅游境内域竞争
        2.2.3 政府高度重视区县旅游的良性发展
    2.3 三峡库区旅游经济效益分析
3 三峡工程对奉节旅游的影响
    3.1 奉节不同时期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3.1.1 三峡大坝建设前奉节旅游的发展状况
        3.1.2 三峡大坝建设时奉节旅游的发展状况
        3.1.3 三峡大坝建成后奉节旅游的发展状况
    3.2 三峡工程对奉节旅游的影响
        3.2.1 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奉节旅游环境有利有弊
        3.2.2 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奉节旅游资源的影响
        3.2.3 旅游市场
4 发展奉节旅游的战略措施
    4.1 市场需要重新定位
    4.2 旅游品牌需要重塑
        4.2.1 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有很大的改观
        4.2.2 以游船旅游产品为基础的产品多样化发展
    4.3 市场营销需要重新策划
    4.4 管理急需加强,服务质量需要提高
    4.5 打造奉节旅游文化
        4.5.1 开发丰富多彩的奉节诗文化
        4.5.2 挖掘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
        4.5.3 拓展奉节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4.5.4 以彭永悟烈士墓为突破点,打造异军突起的红色旅游
    4.6 充分利用旅游要素打造奉节旅游
        4.6.1 充分展现当地特色食品
        4.6.2 高星级酒店的引入
        4.6.3 充分发挥奉节交通的变化的作用
        4.6.4 打造旅游双子星
        4.6.5 商业中心集中化
        4.6.6 娱乐规模化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2.1.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1.3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2.2 系统理论
        2.2.1 系统
        2.2.2 系统与要素的相互关系
        2.2.3 水资源系统
    2.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
        2.3.1 产权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2.3.3 制度
    2.4 管理学理论基础
        2.4.1 剩余控制权
        2.4.2 集成
    2.5 水文学理论基础
        2.5.1 自然水循环
        2.5.2 社会水循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的内涵、表现与成因分析
    3.1 水资源冲突的内涵
        3.1.1 水资源冲突的定义
        3.1.2 水资源冲突的分类
        3.1.3 水资源冲突的特点与特性
        3.1.4 水资源冲突的状态变迁
    3.2 流域水资源冲突的表现形式
        3.2.1 协调型冲突
        3.2.2 兼顾型冲突
        3.2.3 排斥性冲突
    3.3 流域水资源冲突的深层原因
    3.4 流域水资源冲突解决的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及其理论框架
    4.1 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
        4.1.1 水资源供给管理
        4.1.2 水资源需求管理
        4.1.3 两种模式的比较
    4.2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IWRM)及其涵义
        4.2.1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
        4.2.2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定义
        4.2.3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传统水资源管理的区别
    4.3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理论框架
        4.3.1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实施环境
        4.3.2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需考虑的基本要素
        4.3.3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目标
    4.4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支撑条件
        4.4.1 理念集成
        4.4.2 信息集成
    4.5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4.5.1 立法上的保障
        4.5.2 机构上的保障
        4.5.3 观念与行动上的保障
    4.6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障碍分析
        4.6.1 法律效力方面的障碍
        4.6.2 体制性障碍
        4.6.3 理论及其应用中的障碍
    4.7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前提分析: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
        4.7.1 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4.7.2 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标准的确定
        4.7.3 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的基础:决策集成
    5.1 水资源冲突管理决策集成的必要性
        5.1.1 决策集成是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复杂性的必然要求
        5.1.2 决策集成可以避免“有组织的混乱”,减少组织冲突
    5.2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决策方法集成
        5.2.1 流域水资源定量与定性综合决策的理论框架探讨
        5.2.2 群体决策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实现条件
    5.3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理论与策略分析
        5.3.1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的必要性
        5.3.2 水资源集成规划的发展及其涵义
        5.3.3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的基本原则
        5.3.4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的策略与目标体系
    5.4 流域水资源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
        5.4.1 流域水资源外部性的表现
        5.4.2 水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策略
    5.5 基于冲突缓解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决策集成:以水电开发为例
        5.5.1 水电开发(大坝建设)带来的问题与冲突
        5.5.2 缓解水电开发所带来的问题与冲突的措施—水资源开发决策集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关键:组织集成
    6.1 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的组织型式
    6.2 我国水资源管理组织现状及机构集成的必要性
        6.2.1 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现状
        6.2.2 我国现行流域水资源管理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6.2.3 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集成的必要性
    6.3 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之间冲突的影响因素及集成管理的组织安排条件
        6.3.1 影响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之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6.3.2 水资源冲突集成化管理的组织安排条件
    6.4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机构体系的设置
        6.4.1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机构体系设计理论与原则
        6.4.2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组织机构集成方案设计
        6.4.3 基于“凹凸槽”原理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组织集成机制设计
    6.5 流域组织机构集成的保障条件
        6.5.1 加强流域机构的立法保护
        6.5.2 建立现代的水体监测体系,完善流域机构管理支持系统的建设
        6.5.3 赋予流域机构把握剩余控制权的权力
        6.5.4 提升流域管理机构的经济支撑能力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保障:集成控制
    7.1 集成控制对水资源冲突管理的意义
    7.2 流域水资源水量与水质分配双重冲突集成控制的理论分析
        7.2.1 流域水资源分配博弈的要素
        7.2.2 不同控制模式下流域水资源分配冲突博弈模型及其评述
    7.3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的系统结构与方法体系
        7.3.1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的遵循的一般控制原理
        7.3.2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的原则
        7.3.3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7.3.4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方法体系
    7.4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集成控制的构想
        7.4.1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及其基本特征
        7.4.2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的成因与影响链系统
        7.4.3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7.4.4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的集成控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案例分析
    8.1 案例一: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与集成管理
        8.1.1 资水流域的基本状况
        8.1.2 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指标及数值确定
        8.1.3 基于物元模型的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
        8.1.4 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
    8.2 案例二:荆江、洞庭湖防洪冲突的处理
        8.2.1 荆江与洞庭湖概况
        8.2.2 荆江与洞庭湖流域防洪冲突的表现
        8.2.3 荆江、洞庭湖防洪状况的系统评析
        8.2.4 荆江、洞庭湖洪灾及江湖冲突的成因分析
        8.2.5 冲突缓解的决策过程、组织安排与集成控制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10)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研究 ——基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水权交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水权交易的研究背景
        二、水权交易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国外学者对水权交易经济影响问题的研究成果
        二、国内学者对水权交易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水权理论
    第一节 水权内涵
        一、"一权说"
        二、"二权说"
        三、"权簇说"
        四、水权内涵述评
    第二节 水权交易的经济学基础
        一、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理论
        二、经济人理论
        三、公共地悲剧理论
    第三节 国外基本水权制度
        一、滨岸水权
        二、优先占用水权
        三、公共水权
        四、可交易水权
    第四节 中国水权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三章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分析
    第一节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水权交易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一、福利理论
        二、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后政府、居民福利状况的分析
    第三节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分析
        一、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对东阳地区的经济影响
        二、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对义乌地区的经济影响
        三、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经济影响的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附录1 义乌居民用水调查问卷
附录2 东阳农业用水调查问卷
附录3 针对横锦灌区管理处的调查
致谢

四、义乌市长堰水库大坝加固方案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义乌市枫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方案比选[J]. 楼建平. 浙江水利科技, 2016(01)
  • [2]浙江省兰江流域农田水利研究(1949-1962)[D]. 王大伟. 浙江大学, 2015(12)
  •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2015年实施计划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5(Z1)
  • [4]钱塘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公共安全对策研究[D]. 夏康炎. 浙江工商大学, 2014(08)
  • [5]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适应对策[D]. 张秀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12)
  • [6]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J]. 秦岭. 中国作家, 2013(06)
  • [7]三峡大坝建设对奉节旅游影响研究[D]. 黄伟. 重庆师范大学, 2011(01)
  • [8]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J].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09(Z1)
  • [9]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研究[D]. 胡庆和. 河海大学, 2007(06)
  • [10]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研究 ——基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例的分析[D]. 胡从枢. 浙江工商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义乌长岩水库大坝加固方案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