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对药物使用的影响

水环境对药物使用的影响

一、关于水体环境对用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宋旸[1](2021)在《不同自然度水景图片对认知与情绪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健康理念的不断发展,利用环境促进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是健康类场地的重要资源,而针对水体展开的健康效益研究仍有所欠缺。本研究进行了恢复性环境、视觉感知、自然度等研究的综述,从视觉感知角度探索不同类型水景图片自然度水平;以自然度评价为依据,研究不同等级水景图片对认知和情绪的影响;依据水景图片自然度评价、认知和情绪的影响结果,从不同自然度等级水景图片的景观特点及不同自然度等级水景的健康优势特性出发,探究并总结出适宜健康类场地选择和建设相应的水体景观的启示及意见。在探究不同类型水景自然度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法及文献研究法;探究各等级自然度图片对认知与情绪影响阶段,以实验法、分析法为主,使用excel、spss25.0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不同等级自然度水景图片为自变量,认知及情绪指标为因变量(认知中央执行刷新、转换、抑制功能及工作记忆,评价知觉恢复及恢复结果;情绪上血压、心率、唾液淀粉酶及心境评价),探究观看不同自然度水景图片的健康效益及不同优势,总结出不同认知及情绪功能需求的水景利用启示研究发现:(1)不同水景自然度等级中含多种类型水景,不同类型水景具备不同自然度评价。水景图片自然度根据得分划分为低、中、高自然度三个等级;(2)观看低自然度水景图片在注意力恢复和清楚思维上表现最优,能令人感到放松与平静、远离、魅力和兼容,但对认知抑制有一定消极作用;对情绪总紊乱有所调节,在心率上体现出了积极影响的趋势。(3)观看中自然度水景图片促进认知刷新和转换的效益突出,能令人获得放松与平静、远离、魅力、延展和兼容的感受,对情绪总紊乱情况有所调节。(4)观看高自然度水景图片认知上远离和延展性突出,能令人感到魅力和兼容;在放松与平静、注意力恢复和清楚思维上评价较好;能够调节情绪总紊乱情况,情绪上对活力水平有维持效果、对缓解困惑抑郁情绪有积极调节,客观情绪尤其是心率上体现出积极影响;(5)利用优势最大原则,进行水景选择与营造时提倡认知改善类以中自然度水景特性为主、情绪改善类以高自然度水景特性为主进行参考,以多种自然度水景结合形式展开。

王林芳[2](2021)在《汾河流域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及归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抗生素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促进机体生长,使得其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使用会导致抗生素母体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途径最终汇入流域。由于抗生素具有高水溶性、难降解性,使得其能够残留于流域中并长期积累,流域成为抗生素的最终归宿。流域中的抗生素能够对水中微生物群落及水生生物造成危害,提高病菌的耐药性,并最终对生态、人体健康带来较高的风险。本研究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3个断面,分别在丰水期、枯水期检测分析了5大类26种抗生素的含量,研究了其分布、分配、归趋及季节性差异,定量解析了污染源时空特征,评估了生态风险并揭示了风险来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抗生素在汾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均表现为枯水期含量高于丰水期,丰水期水体中共检出21种抗生素,检出总量浓度范围为114-1106ng/L,沉积物中检出15种,含量范围为25.1-73.2μg/kg;枯水期水体中检出25种,浓度范围130-1615ng/L,沉积物中检出17种,含量范围为121-426μg/kg。丰枯两期水体中主要存在类别均为磺胺类,而沉积物中则不同,丰水期以磺胺类为主,枯水期则为氯霉素类占比最高。空间分布上,地表水中的抗生素在丰枯两期没有差异,均为中游区域较高,而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却在丰水期表现为下游区域含量较高,枯水期则为中游较高。就分配系数(Kp)而言,丰水期Kp范围为15.9-16687L/kg,枯水期为17.4-16106L/kg。受气候、水利条件等的影响,Kp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丰水期部分抗生素的Kp在中游区域偏低,下游反而偏高,而在枯水期却与之相反。通过计算水相-悬浮相-沉积相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抗生素在流域中基本迁移途径是进入水体后通过悬浮物进入沉积物,这种迁移趋势存在季节差异,枯水期相对较弱。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Kp与水温、水利条件、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沉积物p H以及沉积物粒径分布等存在着显着相关性,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Kp精准的预测模型。基于正矩阵因式分解(PMF)模型的源解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中抗生素主要来自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和医药废水,此外,丰水期农田排水也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丰水期抗生素主要来自医药废水,占比高达40.2%,而枯水期主要来自水产养殖,占比33.0%。从空间上来讲,上游区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均以医药废水为主,而中下游区域来源则较为复杂,丰水期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医药废水以及水产养殖,枯水期则主要为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支流中抗生素的来源各不相同,其中杨兴河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太榆退水渠则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基于评估因子(AF)法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枯水期汾河流域抗生素均达到中风险级别。就具体的抗生素物质而言,丰枯两期中磺胺甲恶唑和罗红霉素可以达到高风险级别,而5种喹诺酮类物质均达到了中风险级别。此外,丰水期的四环素和枯水期的磺胺嘧啶、甲砜霉素、克拉霉素等也达到了中风险级别。在空间分布上,干流上游区域在丰、枯两期均为低风险,而干流中下游及支流区域,丰枯两期有所差异。在枯水期,杨兴河为高风险区域,其它区域均为中风险。在丰水期,78%的区域为中风险区,但没有高风险区。从风险来源的角度来讲,总体而言丰枯两期均不存在抗生素高风险源,在丰水期医药废水为中风险源,枯水期水产养殖和生活污水为中风险源。基于对汾河流域水生生物调查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得到的抗生素基准值整体偏高,比基于AF法确定的基准值高出1-2个数量级。相比AF法,SSD法考虑了当地的水生生物且综合了多个营养层次的物种,并选择保护95%的物种,其基准值的获取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整体性。以此为基准进行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丰水期的诺氟沙星和枯水期甲氧苄啶达到低风险级别,其它物质在丰枯两期均未达到风险级别。在空间分布上,丰枯两期均有52%的区域为低风险级别,主要集中在杨兴河、太榆退水渠支流以及中游祁县下游的区域。综上,本研究通过对汾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汾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主要分布在干流中下游区域以及杨兴河、太榆退水渠等支流,其中磺胺甲恶唑和罗红霉素为主要的风险物质,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以及生活污水为主要的风险来源。研究结果可以为汾河流域抗生素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杜思颖[3](2021)在《吉林省冬捕鱼典型抗生素含量及组织分布特征》文中提出近年来,抗生素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及畜禽医疗或作为生长促进剂被大量使用,该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并呈现出假持久性。抗生素在水环境的残留将导致水生生物如鱼类与其接触,并造成潜在生态风险。中国吉林省冬季封冻水体具有水温低和冰层覆盖等特征。在吉林省某些地区存在冬捕鱼活动,即冬季水面结冰后渔民会穿过冰层放网捕鱼,所捕获的鱼类统称为冬捕鱼。已有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较低时,鱼类体内抗生素含量及组织分布情况与常温条件下相比可能存在差异。然而,关于封冻水体中抗生素在野生鱼体内含量及组织分布等鲜有发现报道。因此,本研究针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共五类23种抗生素,以吉林省查干湖、石头口门水库、哈尔淖水库冬捕活动中捕获的鳙鱼和鲤鱼作为冬捕鱼代表,通过测定冬捕鱼的鱼肉、鱼鳃、肾脏、肝脏、胆汁和鱼脑中典型抗生素含量,确定典型抗生素在鱼体内含量及组织分布特征;通过计算生物积累因子确定抗生素的生物积累特征;采用膳食健康风险和大肠杆菌耐药性评价方法评估冬捕鱼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最终,通过对比冬捕鱼与畅流期所捕获的鱼体内抗生素含量及生物积累因子等差异,探究季节与水体封冻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冬捕鱼的所有组织样本中目标抗生素含量范围为未检出-35.0 ng/g ww,其最高值是鱼体内肝脏中氟苯尼考含量。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和红霉素是所有检测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三种抗生素,检出率分别为74%、72%和68%。石头口门水库冬捕鱼体内(以鱼肉表征)总抗生素含量显着低于查干湖和哈尔淖水库(p<0.05)。鲤鱼体内总抗生素含量显着低于鳙鱼总抗生素含量(p<0.05)。产区和鱼种的差异主要与水体中抗生素浓度、鱼体内其他污染物协同作用及鱼体生活环境等有关。冬捕鱼肝脏中总抗生素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5)。除了鱼鳃以外其余各组织中氯霉素类抗生素所占比重最高,鱼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所占比重最高。所有抗生素在冬捕鱼各组织中生物积累因子平均值小于3.7,根据加拿大环保部监管规定,其在冬捕鱼体内不具有生物积累性。通过摄食冬捕鱼鱼肉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商值和累积危害指数远小于0.1,表明健康风险较低。此外,通过食用冬捕鱼产品导致成年人尿液中残留的抗生素最大浓度远低于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因此,通过每日食用冬捕鱼摄入人体内的抗生素不会导致人体内大肠杆菌种群中耐药性个体的选择性富集。对比石头口门水库冬捕鱼及畅流期所捕获的鱼体内抗生素含量、生物积累因子及摄食健康风险可知,畅流期所捕获的鱼的鱼肉中抗生素总含量显着高于冬捕鱼的鱼肉总含量(p<0.05),这可能与该时期水体中抗生素总浓度较高有关。所有抗生素在畅流期鱼体各组织中也不具有生物积累性,畅流期所捕获鱼的鱼肉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商值和累积危害指数均远小于0.1,通过摄食畅流期所捕获鱼的鱼肉导致成年人尿液中残留的抗生素最大浓度远低于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表明水体封冻不会增加冬捕鱼体内抗生素的生物积累性以及人们摄食冬捕鱼所导致的抗生素摄入风险。

张曦[4](2021)在《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赋存及其利用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民健康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者在规划旅游的时候,从最初的追求观光满足好奇心的需求,逐渐转变成为现在的追求优质自然环境,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放松身心的体验。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国民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旅游业也在疫情的冲击下发生了改变,所以发展康养旅游是现实需求。发展康养旅游首要研究的内容就是了解康养旅游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滇西地区以其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其开展康养旅游业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滇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阅读等方法,将滇西地区的康养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及功能界定,对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同时根据滇西地区的康养旅游资源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利用方向和途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前人对康养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成果,根据发育背景和形成机理将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分为5种主类、23种基础类型,5种主类分别为天养资源、地养资源、水养资源、气-生体系康养旅游资源和文养资源。(2)通过野外调查对滇西地区的康养旅游资源赋存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探究并构建了康养旅游资源识别指标,通过指标对康养旅游资源的功能进行识别,得到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康养旅游资源。(3)根据滇西地区康养资源的分类,分析每种康养旅游资源的功能,将康养旅游资源的功能分为生理康养和心理康养两种类型,并对每个康养资源种类的分布状况进行梳理,明确滇西地区5大类、23种基本类型的康养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为滇西地区之后发展康养旅游奠定基础。(4)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数量特征表现为种类多,数量大;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上呈现集聚型分布、分散型分布和线型分布,分布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存性和错位性。(5)在利用方向上以构建国际、国内知名目的地为发展目标,根据滇西地区康养资源分布情况打造康养功能区,在利用途径上既要立足资源本身展开专项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也要注重与其他行业联动,让康养旅游实现多模式发展。

李慧冬[5](2020)在《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药莠去津的单剂和混剂是玉米地、甘蔗田、茶园、果园等农田中的常用除草剂,在我国及世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残留的莠去津在生物体内富集,可对食品产生直接或间接污染。本研究首先对两种剂型的莠去津(50%莠去津油悬浮剂、61%乙·莠·滴悬乳剂)在玉米上进行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并对使用该农药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探讨其生态环境安全性;其次,对莠去津及其他84种农药及代谢物在番茄中的残留进行了检测,在此残留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并探讨莠去津的生态迁移性和其他农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时间内检测了莠去津及其代谢物在上覆水、沉积物和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体内含量,建立了对两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莠去津吸收、传导和转化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生态迁移及农产品的安全食用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构建生态沟渠和生态池塘以应对农药污染物的去除及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在山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两地,对50%莠去津油悬浮剂、61%乙·莠·滴悬乳剂进行了玉米大田试验,并对莠去津的残留量进行分析。在玉米地中施用两种莠去津制剂后,玉米植株和土壤中莠去津残留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莠去津油悬浮剂,在济南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0.4e-0.140t,半衰期(T1/2)为4.95 d;在哈尔滨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8.1e-0.183t,T1/2为3.79 d。61%乙·莠·滴悬乳剂,在济南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87e-0.155t,半衰期(T1/2)为4.47 d;在哈尔滨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51e-0.096t,T1/2为7.22 d。就50%莠去津油悬浮剂而言,在济南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11e-0.059t,T1/2为11.7 d;在哈尔滨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0.583e-0.077t,T1/2为9.00 d。61%乙·莠·滴,在济南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36e-0.079t,T1/2为8.77 d;在哈尔滨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54e-0.074t,T1/2为9.37 d。2、根据我国膳食结构中的玉米消费量、儿童或成人体重以及我国莠去津在玉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本研究计算出我国玉米中理论日允许最大摄入量(MPI)儿童每人每天为0.23μg,成人每人每天为0.72μg。基于风险最大化原则,残留中值(STMR)和残留最大值(HR)均采值为0.01 mg/kg,根据采收的玉米籽粒中莠去津的检出残留量(<0.01mg/kg),对玉米籽粒中莠去津的残留进行长期和短期风险评估:莠去津的长期风险评估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14 mg,其风险概率为0.11%;莠去津的短期风险评估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ESDI)为0.0014 mg,其风险概率为0.02%。莠去津的慢性和短期风险评估概率均小于<100%,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3、在山东各试验地采集的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均未检出莠去津农药,即番茄和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均<0.01mg/kg。由此表明,番茄和土壤中的莠去津含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其生态迁移量在可接受范围。番茄和土壤中检出的农药既有交叉,也有不同。检测出来的农药品种与使用的农药剂型、方式以及喷药时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吡虫啉作为土壤处理剂时,土壤检出率为48.8%,而番茄中全部未检出。这也说明,土壤中的吡虫啉,通过植物吸收转运到到番茄果实的残留量极少,土壤处理时,番茄果实相对安全,农药的生态迁移主要来源为直接施药。4、按照英国FSA风险排序体系对番茄中检测的农药进行了三种赋值方法的残留风险排序,对番茄中检出的啶虫脒、噻虫嗪、腐霉利、联苯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嘧霉胺、异菌脲、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进行赋值排序,计算结果均<100,说明检出这些农药风险可接受。对检出农药根据膳食结构、体重、农药残留量等进行膳食评估,慢性风险评估结果%ADI均<100%,说明慢性风险评估结果可接受;而在急性风险评估中,联苯菊酯的%Arf D为155.1%,超过100%,追溯时发现此样品来源于田间样品采集,采摘时未到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后若不按安全间隔期收获番茄,则这种番茄有一定的膳食风险。5、在水/沉积物体系中,沉积物经莠去津处理后,月湖沉积物中的上覆水,对照莠去津的T1/2为6.95 d,加入菹草为7.82 d,加入穗花狐尾藻为5.00 d;汤逊湖沉积物中的上覆水的情况依次为5.68 d、6.03 d和5.29 d。同样处理,月湖沉积物中对照莠去津的T1/2为18.6 d,加入菹草的为12.4 d,加入穗花狐尾藻的为16.7 d;汤逊湖沉积物中的情况依次为14.8 d、12.4 d和23.7 d。在沉积物中加入莠去津时,菹草对沉积物中的莠去津半衰期缩短作用明显,而穗花狐尾藻作用不明显。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中可累积一定量的莠去津,莠去津在菹草体内的累积大于穗花狐尾藻。测定沉水植物及其相应环境中莠去津代谢物后发现,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有极少量的2-羟基-莠去津和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代谢产物产生,沉水植物体内只检测到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说明沉水植物对莠去津在其体内分解成2-羟基-莠去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洪居恳[6](2020)在《凡纳滨对虾幼体肠道菌群演替及几种益生菌的育苗效果》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分析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幼体肠道菌群变化,然后研究了3种芽孢杆菌(Bacillus)益生菌对对虾幼体荧光弧菌病的预防效果,进而研究了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对育苗水体菌群、幼体和幼虾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后对4种微生物制剂对育苗水质及仔虾存活率的影响进行评价。本文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幼体肠道菌群特征提供了依据,并为对虾健康育苗与病害防控中合理应用益生菌提供了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工厂化育苗和试验性育苗期间,凡纳滨对虾幼体8个阶段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结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幼体肠道菌群随发育阶段呈现阶段性演替,尤其在无节幼体末期至糠虾幼体初期表现明显;不同育苗方式下幼体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差异明显,但仔虾期趋于一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其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其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普遍或较普遍存在于健康凡纳滨对虾幼体肠道,红杆菌科下的鲁杰氏菌属(Ruegeria)和一个分类未定属(OTU1)可作为健康幼体肠道指示菌群。2.通过育苗试验比较了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GD1、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SD2和蜡样芽孢杆菌zou8对凡纳滨对虾幼体荧光弧菌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自发感染荧光弧菌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zou8能明显抑制对虾幼体荧光弧菌病的发病速度,并显着提高幼体存活率(P<0.05),GD1作用效果次之,而SD2在预防荧光弧菌病上则无显着作用。3.研究了蜡样芽孢杆菌zou8连续10 d投放凡纳滨对虾育苗水体后,对主要水质指标、幼体和养殖期幼虾生长存活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zou8对育苗水体、幼体及幼虾肠道菌群影响。结果显示,zou8对育苗水体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均无显着影响。zou8处理组幼体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仔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后续养殖23 d和44 d时对虾体长增长率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44 d时的存活率也无显着差异(P>0.05)。zou8对幼体肠道菌群有较明显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处理组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假交替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此外,养殖44 d时处理组幼虾肠道弧菌科丰度显着下降。4.在检测两种芽孢杆菌(KC和DY)和两种乳酸菌(FC和ZW)制剂基础上,比较了4种微生物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期水质和仔虾存活影响。结果表明,4种制剂均由含量高的单一菌种构成;DY试验组水体氨氮、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在育苗早期FC和ZW组亚硝酸氮含量显着降低(P<0.05);除DY组仔虾3期存活率显着低于KC组外,各组存活率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KC组仔虾存活率和活力均表现最佳,而DY组仔虾活力最差。

吴瑞锋[7](2020)在《稻虾共作模式下溴氰虫酰胺的残留行为》文中研究说明稻虾共作是当前大力扶持和推广的一种高效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溴氰虫酰胺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是防治水稻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虫的推荐药剂之一。然而,有关溴氰虫酰胺在稻虾共作田模式下的安全性目前未见报道。本文通过研究溴氰虫酰胺在稻虾共作田和常规稻田上的残留消解规律,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以及对其体长、体重、产量的影响,为稻虾共作田中的科学使用溴氰虫酰胺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中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建立了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虾尾、虾头和全虾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溴氰虫酰胺在1-1000μg·kg-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均为0.9999;仪器的检出限(LODs)和定量限(LOQs)分别为0.513-0.725 μg·kg-1和1.683-2.311 μg·kg-1。在20、200、1000 μg·kg-1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5.2-89.3%,相对标准偏差为 2.64-10.15%。2.溴氰虫酰胺在稻虾共作田和常规稻田中残留消解规律的比较田间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2倍推荐剂量(90 g a.i./hm2)下,水稻植株和田水中溴氰虫酰胺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69,其在稻虾共作田和常规稻田植株上的半衰期分别为5.3 d,4.6 d,在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6 d,5.3 d;施药42 d,消解率均达99%以上。溴氰虫酰胺在稻虾共作田和常规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施药28 d后的残留量分别为0.038 mg·kg-1 和 0.033 mg.kg-1。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2倍推荐剂量(90 g a.i./hm2)下,稻虾共作田和常规稻田植株中溴氰虫酰胺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3 mg.kg-1和0.011 mg·kg-1,土壤中供试农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6 mg·kg-1和0.008 mg.kg-1,而稻米和稻壳中农药残留量均低于LOQ(0.515μg·kg-1)。溴氰虫酰胺在稻米和稻壳的最终残留均低于其在稻谷和糙米上的 MRL 值(0.2 mg·kg-1)。3.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的虾头、虾尾和全虾中的残留量均随施药后时间呈先升增后减的趋势,并于施药后14d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残留量相对较高,虾头、虾尾和全虾中供试农药残留量分别为 4.0-6.33μg·kg-1、2.0-8.0 μg·kg-1 和 3.67-7.0 μg·kg-1;施药后60 d,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的虾头、虾尾和全虾中的残留量均低于LOQ(0.513 μg·kg-1)。4.溴氰虫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以体长和体重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溴氰虫酰胺在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下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照处理组以及45 g a.i./hm2施药1次、45 g a.i./hm2施药2次、90 g a.i./hm2施药1次和90 g a.i./hm2施药2次的试验处理组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平均体长分别为 7.83±0.67 cm、8.06±0.64 cm、7.81±0.61 cm、7.70±0.45 cm 和 7.75±0.6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 14.10±2.13 g、15.80±2.79 g、13.82±5.91 g、14.31±2.71 g 和 13.55±3.49 g,最终产量分别为 172.6 斤/亩、176.2 斤/亩、162.0 斤/亩、171.9斤/亩和173.1斤/亩。ANOVA分析显示,推荐剂量及其2倍剂量施药1次、2次与对照处理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重、最终产量均无显着性差异。表明稻虾田中残留的溴氰虫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无显着影响。

范晓玥[8](2020)在《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探索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政策对旅游农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健康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在对田园乡村生活极度渴望和对康养场所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我国的农业资源,形成具有康复疗养特色的都市农业景观,对于推动农业的蓬勃发展、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老龄化、恢复亚健康人群的身心健康等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丰富传统都市农业公园的设计内容,把康复疗养景观的理论与设计方法运用到都市农业公园中,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设计研究对象。经过深入探索,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对康复疗养景观及都市农业公园的概念作出厘定,综述了其研究概况,概述了康复疗养景观的类别与特征,以及都市农业公园的功能与具体形态,研究其中康复疗养景观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综合分析得出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的设计原则与具体设计方法。第二,研究了五个国内外已建成运营的成功案例,包括两个国外案例和三个国内案例,有休闲康养主题的农业园区,也有广为人知的疗养胜地,类型全面多样,分析总结了五个案例当中可应用于康复疗养特色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康复疗养体系的构建及可借鉴的设计手法。第三,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的规划设计为实证,以五感设计、园艺疗法、中国传统的中医学与保健学理论为指导,以康复疗养为核心,将园区分为湖滨怡养区、山林悠养区、药蔬食养区、园艺康养区、活力疗养区、禅意冥养区六个分区,从外到内以环境、行为、药食康养三种方式,打造一个康复疗养特色的都市农业公园,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秦诗乐[9](2020)在《稻农施药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农户的施药行为是有限理性的,基于当前农药使用的负外部性,特别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的水稻的“用药乱象”,本文选择将稻农施药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进行测算,从农户自身、市场主体、政府监管等三方面出发,探究不同研究视角下稻农施药行为的异质性。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五个部分:首先,利用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731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损害控制生产函数对稻农的农药施用水平进行测算;其次,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规模的稻农施药行为,掌握规模户与小农户用药行为差异的规律;第三,从市场角度出发,采用PSM考察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对稻农过量施用农药的影响;第四,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政府监管因素对稻农施药行为的影响,并将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共同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作用逻辑;第五,为统筹兼顾病虫害防治和化学农药减量的目标,本文分别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效应评价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调研区域,稻农存在严重的农药过量施用问题,这是由于病虫害与农药投入之间的恶性循环造成的。第二,不同规模农户的施药行为差异大:规模户的农药使用量高于小农户。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规模户的单次用药剂量超标率比小农户高出56%,规模户的施药频次是小农户的1.40倍,口粮比例是规模户和小农户用药行为差异的根本因素。第三,市场环境因素对稻农施药行为的积极作用偏弱、消极影响较大。众多市场主体中,只有“质量型”收购商有助于抑制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行为,合作社作用不明显,而选择非专业外包防治的农户比非外包组农户的农药过量施用概率高16.98%,非专业防治的组织化水平、植保防治手段与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存在很大差距。第四,政府监管对农户的农药施用量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会与市场环境因素形成良好的交互作用,从而规范农户施药行为。第五,绿色防控技术是对化学农药的一种较好的替代。调研区域的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应,但农户的采纳比例较低,这与农户家庭的口粮比例大小有关,甚至打药时机预警和收购方关注点等因素在农户的采纳程度上也起到了较强抑制作用。在现有政府监管和市场环境的基础上,为规范农户行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灵活革新培训方式,积极落实监管职能。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来促进绿色市场的规范化,形成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多层行业自律机制,纠正市场失灵。第二,严格把控市场环境,扎实促进优质优价。要加强对绿色农产品供给市场的管制,发挥市场主体规范对农户行为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第三,对农户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采用合理的激励方式引导农户进行自我管理,并积极发挥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形成从知识输入到技术输出的转变。第四,不断完善补贴机制,推进技术研发与推广。通过绿色农业技术的补贴常态化、多样化,结合减少技术推广中的交易费用和制度成本,共同弱化农户应对技术更新的成本压力。第五,建立纵向反馈机制,完善风险补偿制度。通过纵向的信息反馈机制,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全程或阶段性服务,并通过完善风险补偿制度,弱化农户为应对收入波动而对农药施用量的依赖。

黄单亚[10](2020)在《双孔道介孔碳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生素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物类型,近几年来针对其污染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经济、快速高效的物理化学方法,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介孔碳基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物化性质稳定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中抗生素类污染物。本论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介孔氧化硅SBA-15,在此基础上以介孔氧化硅SBA-15为硬模板,糠醇作为碳源,草酸为聚合催化剂合成具有双孔道的管状有序的介孔碳材料CMK-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碳材料CMK-5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高达1391 m2/g和1.29 cm3/g,在3.5 nm和5.7 nm处具有集中的双孔分布。该材料对盐酸强力霉素(DOX)、环丙沙星(CIP)、四环素(TC)、氧氟沙星(OFX)等不同种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去除能力,在pH为2-10的范围内对抗生素均表现出稳定的去除能力,克服了一般吸附材料在不同pH下对抗生素吸附能力不稳定的缺点。在介孔碳材料CMK-5制备体系较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对介孔碳材料的孔道结构进行调控,得到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介孔碳材料,在此基础上分别在介孔碳表面引入羧基、环糊精和二价铜作为吸附活性位点,系统比较不同孔道结构的样品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并通过调控表面修饰的位置,形成多级表面结构,并保持开放性的孔道结构,使表面化学结构和孔道结构达到协同作用,所得材料对抗生素的去除率得到明显提高。最后,通过原位合成法,成功地将纳米颗粒Cu负载到介孔碳材料CMK-5上,获得新的介孔碳基材料CMK-5-Cu,通过吸附和氧化降解研究,发现该材料在保留CMK-5原有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单质铜的引入不影响所得材料对DOX的良好吸附性,同时对DOX具有氧化降解作用。

二、关于水体环境对用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水体环境对用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自然度水景图片对认知与情绪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研究现状概述
        1.3.2 优秀案例分析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康复景观相关理论
        2.1.1 关注认知的注意力恢复理论
        2.1.2 关注情绪的压力缓解理论
        2.1.3 基于认知与情绪的环境偏好及相关理论
    2.2 水景与健康的相关理论
        2.2.1 水景的形态与类型
        2.2.2 水景的康复价值与精神意义
    2.3 视觉感知下的自然环境循证设计
        2.3.1 循证设计
        2.3.2 自然度研究现状
        2.3.3 视觉感知景观及相关研究
    2.4 认知及情绪影响的相关理论
        2.4.1 影响认知的相关因素及认知评估界定的相关指标
        2.4.2 影响情绪的相关因素及情绪评估界定的相关指标
第三章 不同自然度水景图片对认知与情绪影响的实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水景图片自然度的评价设计
        3.1.2 水景图片自然度评价结果及分析
        3.1.3 实验材料制备
    3.2 被试
    3.3 实验指标
        3.3.1 认知检测APP(客观类指标)
        3.3.2 恢复性量表(主观类指标)
        3.3.3 情绪指标生理值(客观类指标)
        3.3.4 情绪量表(主观类指标)
    3.4 实验设计
        3.4.1 实验步骤
        3.4.2 实验场地及安排
    3.5 分析方法
    3.6 实验假设
第四章 不同自然度水景图片对认知影响的实验结果
    4.1 认知app成绩结果
        4.1.1 活动记忆任务——刷新(updating)功能
        4.1.2 数字转换任务——转换(shifting process)功能
        4.1.3 数字stroop冲突效应——抑制(inhibition)功能
        4.1.4 空间记忆广度——短时工作记忆功能(working memory)
    4.2 认知恢复性量表结果
        4.2.1 ROS恢复结果量表(Restoration Outcome Scale)评价结果
        4.2.2 PRS知觉恢复力量表(Perceived Restorative Scale)评价结果
    4.3 认知影响效果总结
第五章 不同自然度水景图片对情绪影响的实验结果
    5.1 情绪生理指标结果
        5.1.1 收缩压影响结果
        5.1.2 舒张压影响结果
        5.1.3 唾液淀粉酶浓度影响结果
        5.1.4 心率影响结果
    5.2 情绪量表评价结果
        5.2.1 总情绪紊乱情况结果(TMD指标)
        5.2.2 困惑抑郁情绪结果(C-D指标)
        5.2.3 紧张情绪结果(T指标)
        5.2.4 生气情绪实验结果(A指标)
        5.2.5 疲劳情绪结果(F指标)
        5.2.6 活力情绪结果(V指标)
    5.3 情绪影响效果总结
第六章 基于实验结果的健康类景观规划设计启示
    6.1 基于实验结果以水为主的景观设计原则
        6.1.1 认知改善类场地水环境以中自然度为主、多种自然度结合原则
        6.1.2 情绪改善类场地水环境以高自然度为主、多种自然度结合原则
        6.1.3 健康类水景管理上采取生态放任与人工干预模式相平衡原则
    6.2 基于实验结果的常见城市滨水设计
        6.2.1 基于不同自然度特征的条带状水景设计启示
        6.2.2 基于不同自然度特征的落水水景设计启示
        6.2.3 基于不同自然度特征的面状水景设计启示
    6.3 基于实验结果的专类用地规划的启示
        6.3.1 认知偏向的水景营造启示
        6.3.2 情绪偏向的水景营造启示
        6.3.3 以水景为主开展有利于认知和情绪的疗养课程启示
        6.3.4 健康类水景营造利用启示总结
第七章 总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实验设计讨论
        7.1.2 实验结果讨论
        7.1.3 分析方法的讨论
    7.2 结论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不同类型水景自然度评价问卷(含自然度得分及图片来源)
附录2 个人信息登记表
附录3 健康情况调查表
附录4 引导语
附录5 知情同意书
附录6 简明心境量表BPOMS
附录7 PRS知觉恢复力量表(Perceived Restorative Scale)
附录8 ROS恢复结果量表(Restoration Outcome Scale)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汾河流域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及归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流域中抗生素污染
    1.2 流域中抗生素的分配
    1.3 流域中抗生素源解析
    1.4 流域中抗生素风险评估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1.8 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汾河流域抗生素时空分布特征
    2.1 样品采集、检测与分析
        2.1.1 样品采集
        2.1.2 样品测定
        2.1.3 质量控制
    2.2 地表水抗生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2.2.1 水体中抗生素含量分布特征
        2.2.2 水体中抗生素时空分布特征
        2.2.3 水体中抗生素的分布成因分析
    2.3 沉积物抗生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2.3.1 沉积物中抗生素含量分布特征
        2.3.2 沉积物中抗生素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汾河流域抗生素的归趋研究
    3.1 分配系数计算及分析方法
    3.2 汾河流域抗生素分配系数时空差异及成因探讨
        3.2.1 分配系数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3.2.2 分配系数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3.3 抗生素在流域中的迁移路径探讨
    3.4 分配系数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3.4.1 分配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4.2 分配系数预测模型建立
    3.5 小结
第四章 汾河流域抗生素污染来源解析
    4.1 研究方法
    4.2 丰水期抗生素定量源解析及空间特征
        4.2.1 丰水期抗生素污染源类型识别
        4.2.2 丰水期抗生素的来源定量解析
        4.2.3 丰水期污染源空间差异分析
    4.3 枯水期抗生素源解析及空间特征
        4.3.1 枯水期抗生素污染源解析
        4.3.2 枯水期抗生素的来源定量解析
        4.3.3 枯水期污染源空间差异分析
    4.4 抗生素定量源解析时空分布差异
        4.4.1 抗生素源解析季节差异
        4.4.2 抗生素源解析空间差异
    4.5 小结
第五章 汾河流域抗生素风险评价及风险来源解析
    5.1 风险熵值模型
    5.2 汾河流域抗生素风险评价
        5.2.1 抗生素基准值计算
        5.2.2 丰水期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5.2.3 枯水期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5.2.4 风险评估季节性差异分析
    5.3 汾河流域抗生素风险源解析
        5.3.1 丰水期抗生素风险源解析
        5.3.2 枯水期抗生素风险源解析
        5.3.3 抗生素风险来源时空差异及成因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改进的汾河流域抗生素基准计算及风险评价
    6.1 SSD方法原理
    6.2 汾河流域水生生物调查
        6.2.1 水生生物调查方法
        6.2.2 汾河流域水生生物构成分析
    6.3 汾河流域抗生素基准及其风险计算
        6.3.1 汾河流域抗生素基准推导
        6.3.2 基于SSD法的风险评估
    6.4 AF法与SSD法的风险评估对比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吉林省冬捕鱼典型抗生素含量及组织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抗生素概述
    1.2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及赋存情况
        1.2.1 人类医疗用药
        1.2.2 兽用药和农用药
        1.2.3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赋存情况
    1.3 抗生素在鱼体内的含量与积累
        1.3.1 抗生素在鱼体内的检出及含量
        1.3.2 抗生素在鱼体内的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1.4 通过食用鱼类摄入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风险评价
    1.5 季节性封冻水体与冬捕鱼
    1.6 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2.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3 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测试
        2.3.1 水样的处理
        2.3.2 鱼组织样品的处理
        2.3.3 抗生素分析测试
    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5 数据分析
        2.5.1 生物积累因子
        2.5.2 摄食鱼类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2.5.3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目标抗生素在冬捕鱼中的检出及含量
    3.2 冬捕鱼体内抗生素含量的产区及鱼种差异
    3.3 抗生素在冬捕鱼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特征
    3.4 冬捕鱼对抗生素的生物积累特征
    3.5 摄食冬捕鱼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评价
    3.6 水体封冻对鱼体内抗生素含量、生物积累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影响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赋存及其利用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探讨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康养旅游
        2.1.2 康养旅游资源
    2.2 康养旅游资源的分类
        2.2.1 常见康养旅游资源的类型
        2.2.2 康养旅游资源分类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3.1 区位
    3.2 滇西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3.2.1 地质地貌环境
        3.2.2 气候与水文
        3.2.3 土壤与生物
    3.3 滇西地区人文社会环境分析
        3.3.1 人口与民族
        3.3.2 经济发展状况
        3.3.3 交通条件
    3.4 滇西地区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4章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识别
    4.1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调查
        4.1.1 野外调查
        4.1.2 文献数据来源
    4.2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识别指标
第5章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赋存
    5.1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类型与功能
    5.2 各类型康养旅游资源赋存情况
        5.2.1 天养资源
        5.2.2 地养资源
        5.2.3 水养资源
        5.2.4 气-生体系康养旅游资源
        5.2.5 文养资源
第6章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特征
    6.1 康养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6.2 资源分布广泛,特征显着
        6.2.1 空间分布类型
        6.2.2 空间分布特征
第7章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利用方向与途径研究
    7.1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利用方向
        7.1.1 构建国内外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
        7.1.2 打造不同主题的康养功能区
    7.2 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利用途径
        7.2.1 立足资源本身,开发专项康养旅游产品
        7.2.2 丰富康养内涵,助推康养模式多元发展
        7.2.3 培养专业人才,加快康养旅游发展进程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农药的应用及归趋
        1.1.1 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
        1.1.2 农药在环境中的生态迁移及归趋
    1.2 农药多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研究
    1.3 莠去津农药的应用进展
        1.3.1 莠去津的理化性质
        1.3.2 莠去津农药的应用现状
        1.3.3 莠去津农药污染现状
    1.4 水土环境中农药及莠去津的转化与净化
    1.5 莠去津等农药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1 精准方法
        1.5.2 筛选方法
    1.6 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背景意义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内容
        1.6.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莠去津在玉米中的风险评估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田间试验设计
        2.2.3 样品处理
        2.2.4 色谱分析
        2.2.5 方法的可靠性试验
        2.2.6 降解曲线
        2.2.7 风险评估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降解动态分析
        2.3.3 玉米籽粒及土壤中莠去津的最终残留量
        2.3.4 莠去津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2.4 讨论
    2.5 小结
3 莠去津等农药在番茄中的残留评估及生态迁移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供试农药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前处理及质谱条件的优化
        3.3.2 农药多残留的取样及检测
        3.3.3 番茄中检出农药情况
        3.3.4 番茄对应土壤中检出农药情况
        3.3.5 番茄及对应土壤中农药情况分析
        3.3.6 农药风险排序
        3.3.7 番茄中检出农药有MRL值的风险大小
        3.3.8 检出农药的风险评估
    3.4 讨论
        3.4.1 莠去津在番茄和土壤中的迁移
        3.4.2 番茄及土壤中农药多残留
    3.5 小结
        3.5.1 莠去津在土壤中残留及生态迁移情况
        3.5.2 其他农药污染情况分析
4 菹草和穗花狐尾藻对莠去津降解作用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2.3 试验设计方案
        4.2.4 样品制备及测定
        4.2.5 仪器条件
        4.2.8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4.2.9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4.3.2 方法可靠性
        4.3.3 上覆水中添加莠去津后莠去津的残留变化
        4.3.4 沉积物经莠去津处理后莠去津的残留变化
        4.3.5 上覆水或沉积物中添加莠去津沉水植物中莠去津的变化
        4.3.6 上覆水或沉积物中添加莠去津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中莠去津代谢物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2015年6月的气象数据
    附表2 2015年7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表3 2015年8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表4 2015年9月的气象数据
    附表5 2015年10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图 1 莠去津标准谱图(0.05mg/m L)
    附图 2 玉米籽粒莠去津谱图(添加莠去津 0.05 mg/m L)
    附图 3 玉米籽粒空白
    附图 4 玉米植株莠去津谱图(莠去津添加 0.1 mg/m L)
    附图 5 玉米植株空白
    附图 6 土壤莠去津谱图(添加莠去津 0.05 mg/m L)
    附图 7 土壤空白
    附图 8 所测液质混标谱图
    附图 9 所测气质混标谱图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基金

(6)凡纳滨对虾幼体肠道菌群演替及几种益生菌的育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1.2 凡纳滨对虾育苗现状
        1.2.1 对虾种苗现状
        1.2.2 对虾育苗期病害
    1.3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3.1 水产益生菌概况
        1.3.2 水产养殖常用益生菌
    1.4 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研究
        1.4.1 对虾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1.4.2 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
        1.4.3 对虾肠道菌群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凡纳滨对虾幼体肠道菌群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工厂化育苗与样品采集
        2.2.2 试验性育苗与样品采集
        2.2.3 幼体肠道菌群DNA提取
        2.2.4 16SrRNA基因扩增和高通量测序
        2.2.5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和分析
        2.3.1 幼体肠道菌群多样性
        2.3.2 幼体肠道菌群优势门
        2.3.3 幼体肠道菌群优势科
        2.3.4 幼体肠道菌群优势OTU聚类分析
    2.4 讨论
        2.4.1 对虾幼体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演替
        2.4.2 对虾幼体肠道优势菌群结构
    2.5 小结
3 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体荧光弧菌病的防控效果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株和培养基
        3.2.2 细菌培养和细胞制备
        3.2.3 对虾幼体、海水与饵料
        3.2.4 细菌培养和细胞制备
        3.2.5 水质分析
        3.2.6 幼体分析
        3.2.7 统计分析
    3.3 结果和分析
        3.3.1 芽孢杆菌对幼体荧光病发病程度影响
        3.3.2 芽孢杆菌对幼体存活影响
        3.3.3 芽孢杆菌对水质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4 蜡样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及对水体与虾肠菌群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株、培养基与细菌培养制备
        4.2.2 对虾育苗与后续养殖试验
        4.2.3 样品采集
        4.2.4 样品处理与水质分析
        4.2.5 水体菌群与肠道菌群DNA提取
        4.2.6 16S rRNA基因PCR扩增与高通量测序
        4.2.7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4.2.8 统计分析
    4.3 结果和分析
        4.3.1 zou8对育苗水化因子影响
        4.3.2 zou8对幼体和幼虾生长存活影响
        4.3.3 对虾育苗水体菌群多样性
        4.3.4 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
    4.4 讨论
        4.4.1 蜡样芽孢杆菌对育苗水化因子影响
        4.4.2 蜡样芽孢杆菌对幼体及后续养殖幼虾影响
        4.4.3 蜡样芽孢杆菌对育苗水体菌群影响
        4.4.4 蜡样芽孢杆菌对对虾肠道菌群影响
    4.5 小结
5 四种微生物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及仔虾存活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微生物制剂
        5.2.2 菌含量检测
        5.2.3 菌种鉴定
        5.2.4 育苗试验和水化分析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和分析
        5.3.1 微生物制剂活菌含量
        5.3.2 菌种鉴定结果
        5.3.3 微生物制剂对育苗水质影响
        5.3.4 微生物制剂对仔虾生长和存活影响
    5.4 讨论
        5.4.1 水产微生物制剂质量
        5.4.2 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对虾育苗水质影响
        5.4.3 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幼体和仔虾生长影响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稻虾共作模式下溴氰虫酰胺的残留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与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稻田综合种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1.1 稻田综合种养的现状
        1.1.2 稻田综合种养的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稻虾共作的发展及病虫害的发生
        1.2.1 稻虾共作的发展现状
        1.2.2 稻虾田中病虫害的发生及农药残留现状
    1.3 化学农药在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及生态毒理
    1.4 溴氰虫酰胺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1.4.1 溴氰虫酰胺简介
        1.4.2 溴氰虫酰胺对虫害的防治效果
        1.4.3 溴氰虫酰胺的残留行为研究进展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与药品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田间试验
        3.2.1 试验时间和实验地点
        3.2.2 气候条件、土壤类型
        3.2.3 消解动态试验
        3.2.4 最终残留试验
        3.2.5 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生物富集
    3.3 溴氰虫酰胺在稻虾田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3.3.1 标准溶液的配置
        3.3.2 检测条件
        3.3.3 标准曲线与稳定性测定
        3.3.4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3.3.5 添加回收实验
    3.4 数据计算
        3.4.1 残留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与精确度
4 结果与分析
    4.1 溴氰虫酰胺残在克氏原螯虾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确证
        4.1.1 方法线性关系和检测限
        4.1.2 方法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4.2 溴氰虫酰胺在稻虾田和常规稻田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比较
        4.2.1 溴氰虫酰胺在稻虾田和常规稻田植株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4.2.2 溴氰虫酰胺在稻虾田和常规稻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4.2.3 溴氰虫酰胺在稻虾田和常规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4.3 溴氰虫酰胺在稻虾田和常规稻田上的最终残留
    4.4 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
        4.4.1 溴氰虫酰胺在虾头中的生物富集规律
        4.4.2 溴氰虫酰胺在虾尾中的生物富集规律
        4.4.3 溴氰虫酰胺在全虾中的生物富集规律
    4.5 溴氰虫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5 讨论
    5.1 溴氰虫酰胺残在克氏原螯虾中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5.2 稻虾田和常规稻田中溴氰虫酰胺残留消解动态的研究
    5.3 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中生物富集作用的探讨
    5.4 溴氰虫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影响的分析
6 结论
    6.1 建立了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中的LC-MS/MS残留分析方法
    6.2 研究了溴氰虫酰胺在稻虾田和常规田中的残留消解的规律
    6.3 探究了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中的生物富集规律
    6.4 明确了溴氰虫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探索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1.1.2 人口老龄化加剧
        1.1.3 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
        1.1.4 康复疗养景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园公园研究概况
        1.4.1 康复疗养景观研究概况
        1.4.2 都市农业公园研究概况
2 相关概念概述及理论依据
    2.0 康复疗养景观概述
        2.0.1 概念阐述
        2.0.2 康复疗养景观的类别
        2.0.3 康复疗养景观的特征
    2.1 都市农业公园概述
        2.1.1 概念阐述
        2.1.2 都市农业公园的功能
        2.1.3 都市农业公园的具体形态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恢复性环境理论
        2.2.2 环境行为学理论
        2.2.3 五感疗法理论
        2.2.4 园艺疗法理论
        2.2.5 养生农业理论
        2.2.6 传统中医养生理论
3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园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3.1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设计原则
        3.1.1 生态性原则
        3.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3.1.3 文化性原则
        3.1.4 人性化原则
    3.2 针对不同使用者在康复疗养农业园中的设计要点
        3.2.1 老年人的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2.2 儿童的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2.3 亚健康人群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2.4 残障人士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3 康复疗养景观在都市农业公园中的实现手段
        3.3.1 环境康养——被动接受型
        3.3.2 行为康养——主动参与型
        3.3.3 药食康养——膳食调理型
    3.4 康养旅游项目策划
4 典型案例分析
    4.1 日本山梨市FUFU山梨保健农园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特色
        4.1.3 经验总结
    4.2 泰国奇瓦颂疗养度假区
        4.2.1 项目概况
        4.2.2 项目特色
        4.2.3 经验总结
    4.3 北京市房山区草根堂农场
        4.3.1 项目概况
        4.3.2 项目特色
        4.3.3 经验总结
    4.4 成都多利农庄
        4.4.1 项目概况
        4.4.2 项目特色
        4.4.3 经验总结
    4.5 台湾清境农场
        4.5.1 项目概况
        4.5.2 项目特色
        4.5.3 经验总结
    4.6 案例对比总结
5 案例实践——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区位与周边环境分析
        5.1.2 基地内部资源环境分析
        5.1.3 游客市场调研
        5.1.4 上位规划
    5.2 规划设计定位与目标
        5.2.1 规划项目的总体定位
        5.2.2 规划设计的目标
        5.2.3 设计策略
    5.3 总体规划
        5.3.1 总体规划设计
        5.3.2 规划结构设计
    5.4 分区详细设计
        5.4.1 湖滨怡养区
        5.4.2 山林悠养区
        5.4.3 药蔬食养区
        5.4.4 园艺康养区
        5.4.5 活力疗养区
        5.4.6 禅意冥养区
    5.5 康复疗养专项规划
        5.5.1 康复疗养项目策划
        5.5.2 康养疗法设计与环境植物设计
        5.5.3 康养节事活动策划
        5.5.4 康养游览线路规划
        5.5.5 康复疗养建筑设计
        5.5.6 康养构筑与设施设计
        5.5.7 康养标识导览系统设计
        5.5.8 康养旅游合作运营机制
    5.6 其他专项规划
        5.6.1 道路系统设计
        5.6.2 竖向设计
        5.6.3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5.6.4 铺装设计
        5.6.5 照明设计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长阳农场规划设计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9)稻农施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农户施药行为的现状
        2.1.1 用药行为不科学、不规范
        2.1.2 用药行为不安全、不环保
        2.1.3 用药行为不经济、不高效
    2.2 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因素
        2.2.1 农户个体特征
        2.2.2 农户家庭特征
        2.2.3 政府监管因素
        2.2.4 市场环境因素
        2.2.5 自然环境因素
        2.2.6 其他外部因素
    2.3 农药过量施用的负面效应
        2.3.1 对生态的影响
        2.3.2 对社会的影响
        2.3.3 对经济的影响
    2.4 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原因
        2.4.1 政府作用:监管不力,权责不明
        2.4.2 社会环境:成果转化滞后,信息不对称
        2.4.3 农户自身:农户素质较低,经营规模分散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3.1 概念界定
    3.2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稻农施药行为分析
    3.3 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稻农施药行为分析
    3.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稻农施药行为分析
    3.5 稻农施药行为的研究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稻农农药施用行为的统计分析
    4.1 数据来源
        4.1.1 调研对象
        4.1.2 问卷设计
        4.1.3 数据收集
    4.2 农户个人禀赋特征
    4.3 农户家庭环境特征
    4.4 农户施药行为特征
        4.4.1 稻农的农药施用强度分析
        4.4.2 稻农的施药频次分析
        4.4.3 不同用药环节的稻农行为特征分析
    4.5 考察变量交叉分析
        4.5.1 不同个人特征下的农户施药行为特征
        4.5.2 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农户施药行为特征
        4.5.3 不同政府监管方式下的农户施药行为特征
        4.5.4 不同市场主体参与下的农户施药行为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稻农的农药使用效率测算
    5.1 引言
    5.2 农药的边际生产率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3.1 C-D生产函数模型构建
        5.3.2 风险控制生产函数模型构建
        5.3.3 变量选择
    5.4 实证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规模稻农施药行为的比较分析
    6.1 文献回顾
        6.1.1 现有研究对规模经营和农户施药行为的关系存在不一致观点
        6.1.2 影响因素分析
    6.2 数据分析
        6.2.1 样本区域
        6.2.2 规模户和小农户施药行为的差异
    6.3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6.3.1 变量选择
        6.3.2 模型设定
    6.4 实证分析
        6.4.1 单次用药剂量超标行为估计结果
        6.4.2 施药频次行为估计结果
        6.4.3 似无相关回归模型的检验
    6.5 实证结果
        6.5.1 规模户、小农户的农药使用量是否存在差异
        6.5.2 规模户、小农户用药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对稻农施药行为的影响
    7.1 文献回顾
    7.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7.3 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对稻农施药行为的影响
        7.3.1 变量选择
        7.3.2 Logit模型估计
        7.3.3 平衡性检验
        7.3.4 估计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不同政府监管方式对稻农施药行为的影响
    8.1 引言
    8.2 理论分析
        8.2.1 政府监管的作用
        8.2.2 市场环境的作用
    8.3 数据分析
        8.3.1 农户施药行为
        8.3.2 目标考察变量特征
    8.4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8.4.1 模型设定
        8.4.2 变量选择
    8.5 实证分析
        8.5.1 政府监管与市场环境对农户施药行为影响
        8.5.2 政府监管与市场环境对农户施药行为影响的交互效应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稻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9.1 引言
    9.2 文献回顾
        9.2.1 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
        9.2.2 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效应评价
        9.2.3 本文的拓展
    9.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9.4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9.4.1 Heckman两阶段模型
        9.4.2 联立方程模型
        9.4.3 变量说明
    9.5 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9.5.1 农户个人特征因素
        9.5.2 农户家庭特征因素
        9.5.3 政府因素
        9.5.4 市场因素
    9.6 效应评价的实证结果
    9.7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10.1 研究结论
    10.2 政策启示
    10.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10)双孔道介孔碳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抗生素污染的治理技术
        1.2.1 生物降解法
        1.2.2 高级氧化法
        1.2.3 吸附法
    1.3 吸附法在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方面的应用
        1.3.1 碳质吸附剂
        1.3.2 聚合物多孔树脂类
        1.3.3 介孔材料
    1.4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1.3 盐酸强力霉素的结构式
    2.2 实验方法
        2.2.1 吸附材料的检测分析
        2.2.2 标准曲线方程的建立
        2.2.3 静态吸附实验
    2.3 吸附过程中实验数据的处理
        2.3.1 吸附量和去除率
        2.3.2 吸附动力学模型及数据拟合
        2.3.3 吸附等温线模型及数据拟合
        2.3.4 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
第3章 具有双孔道的介孔碳材料CMK-5的制备及其吸附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介孔氧化硅SBA-15的合成
        3.2.2 介孔碳材料CMK-5的制备
        3.2.3 吸附实验的系统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扫描、透射分析
        3.3.2 红外分析
        3.3.3 氮气吸脱附分析
        3.3.4 X射线衍射分析
        3.3.5 拉曼分析
    3.4 吸附性能研究
        3.4.1 CMK-5对不同抗生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3.4.2 DOX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4.3 溶液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4.4 吸附动力学研究
        3.4.5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介孔碳材料CMK-5的孔道设计和表面改性及其吸附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方法
        4.2.1 不同孔径、不同比表面积的CMK-5的制备
        4.2.2 CMK-5双孔道表面改性的设计合成
        4.2.3 CMK-5单孔道表面改性的设计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位合成复合材料CMK-5-Cu及其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方法
        5.2.1 介孔碳材料CMK-5-Cu的原位合成
        5.2.2 吸附和降解实验的研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扫描和能谱分析
        5.3.2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
        5.3.3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
        5.3.4 红外分析
    5.4 吸附性能研究
        5.4.1 DOX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5.4.2 溶液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5.4.3 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拟合
        5.4.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研究
        5.4.5 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
        5.4.6 离子强度对吸附结果的影响
        5.4.7 循环稳定性
    5.5 氧化降解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关于水体环境对用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自然度水景图片对认知与情绪影响的研究[D]. 宋旸.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汾河流域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及归趋研究[D]. 王林芳. 山西大学, 2021(01)
  • [3]吉林省冬捕鱼典型抗生素含量及组织分布特征[D]. 杜思颖. 吉林大学, 2021(01)
  • [4]滇西地区康养旅游资源赋存及其利用途径研究[D]. 张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D]. 李慧冬.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6]凡纳滨对虾幼体肠道菌群演替及几种益生菌的育苗效果[D]. 洪居恳.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7]稻虾共作模式下溴氰虫酰胺的残留行为[D]. 吴瑞锋.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8]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探索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例[D]. 范晓玥.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9]稻农施药行为研究[D]. 秦诗乐.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10]双孔道介孔碳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 黄单亚.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水环境对药物使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