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灌区运河改造节水效益评价与分析

小河灌区运河改造节水效益评价与分析

一、潇河灌区渠系改造节水效益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宝[1](2021)在《农业水费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引黄灌区为例》文中提出农业灌溉用水水费,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农民群众;水费政策执行效果,既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还关系到到农业水利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节约利用。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沿黄地区引黄水费政策执行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山东省沿黄地区水费征收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而且令人头疼的问题,执行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政策的预先设想,有的地方甚至与政策设计的初衷相背离,没有达到节水灌溉的效果。当前,环境要素制约趋紧、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农业用水的刚性需求与供水的严重不足矛盾愈发尖锐,通过农业水费政策有效执行来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具有很强现实紧迫性。如何提升农业水费政策的执行效果,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山东省引黄灌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探寻农民、灌区、市县乡政府及部门等多个层面对农业水费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从表象中找到问题所在。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理论视角,对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费政策执行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资金保障不足和政策调整滞后使得政策的可行性打了折扣,现行的分级管理体制不利于灌区内部水资源的统筹调配,农民对水费政策的认同和支持不够,政治、经济、物理、生态等环境或多或少都存在制约政策执行之处。按照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四个纬度,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理顺引黄灌区管理体制、增强农民对政策执行的认同和支持、营造农业水费政策执行的良好环境、建立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反馈常态化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农业水费政策的执行效果,并希望能对各地水费政策执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亮亮[2](2021)在《复杂性视角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灌溉用水效率研究是开展农业深度节水工作的基础性研究课题。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农业开发与地区水资源利用匹配模式不尽合理,导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灌区运行风险日益凸显。进行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研究,科学合理地评价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对于正确认识当地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寻求科学的农业节水路径以及推动地区绿色农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紧密围绕国家及黑龙江省对绿色农业发展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我国重点粮食产区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16个灌区为研究对象,针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缺少相对客观、全面的地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缺乏可靠性比较,关键影响因子识别与驱动效应剖析不够全面,应对策略与优化调控模式探讨偏于宏观等切实问题。通过密切跟踪相关研究进展,开展复杂性视角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弥补相关研究不足。以期能够丰富、完善灌溉用水效率诊断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区域农业高效用水规划与管理以及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决策依据与科技支撑。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灌溉系统复杂性内涵辨析,将灌溉系统的复杂性归结为输配水渠系平面布局结构的复杂性和降水的复杂、不确定性两个层次。以计盒维数算法原理为参考,依托Arc GIS强大的空间整合功能,提出了基于GIS手段的灌区输配水渠系平面布局结构复杂性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灌区输配水渠系平面布局结构的复杂性特征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灌区间的输配水渠系复杂性空间差异较为显着,总体表现出中部灌区的渠系复杂性相对较高,而东北部和西南部灌区的渠系复杂性相对较低。并且,随着尺度变化渠系复杂性的空间格局同样存在分异性。选择月降水(常规降水指标)和大雨以上日降水(极端降水指标)为研究对象,将优选和改进后的样本熵模型应用于降水的复杂性测度中。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降水复杂性相对于黑龙江省其它地区总体偏高,这将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灌区范围内,月降水复杂性变异在空间上呈现出显着的纵向条带状分布特点,大雨以上日降水复杂性空间分布相对于月降水复杂性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仍表现出东部灌区的降水复杂性要高于西部灌区的特点。(2)通过对灌溉用水效率基本概念与内涵、要义的深度剖析,提出广义灌溉用水综合效率的概念。针对灌区水环境状况不明,难以为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提供全面指标问题,进行了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状况的整合分析。结果表明:灌区的水环境状况整体不容乐观,其中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将灌区灌溉系统复杂性与当地水环境状况纳入到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表征指标体系中,以自然条件、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5维框架为约束,建立了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42个初始指标数据集,并采用主客观综合法构建了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SM-CV-SRC-PPC优选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初步和深度两个步骤对初始表征指标进行了优选,最终以52.38%的指标数量反映了93.96%的原始信息,有效避免了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指标数据间存在的信息冗余和重复问题。(3)为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精度,在广泛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了随机森林回归(RFR)模型、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作为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的初选方法。同时,引入了乌鸦搜索算法(CSA)优化RFR模型,引入熵权法(En W)改进TOPSIS模型,引入帝国竞争算法(ICA)优化SVM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序号总和理论整合了3种模型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模拟计算的结果,实现了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精确评价以及空间变异特征的准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某一种方法运算所得结果可能并不能精确、有效的反映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真实情况。研究区范围内,不同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变异性,整体呈现东南部和西北部灌区相对偏低,而东北部和中部灌区相对偏高的空间分布模式。此外,研究所构建的CSA-RFR模型相对于En WTOPSIS模型以及ICA-SVM模型在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中应用效果更好,综合性能更高。(4)基于CSA-RFR模型,运用袋外数据错误率评估法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地表水水质对研究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最大。地表水水质、多年平均降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技术员数量以及平均含水层厚度对研究区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位于第一层次,属于最为重要指标。自然条件维、工程技术维、管理水平维以及生态环境维指标,在影响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最为重要指标中均有分布,而农业经济维指标也在较为重要指标中有所分布。此外,生态环境维对研究区灌溉用水效率的作用强度最大,而农业经济维对研究区灌溉用水效率的作用强度最小。上述研究整体验证了,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是一个多维度和多因子综合影响与约束下的结果。(5)以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性及其关键驱动因子识别结果为依据,以空间优化和均衡发展为目标,通过情景分析法设置了11种优化调控情景模式。据此,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了空间优化与调控。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需要调控的灌区依次为:龙头桥灌区、蛤蟆通灌区、红旗灌区、松江灌区、梧桐河灌区、团结灌区以及江川灌区,共计7个灌区。可供选择的调控因子依次为:地表水水质、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技术员数量、平均含水层厚度、灌区工程配套率、支渠复杂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地下水水质以及渠系水利用系数,共计9个因子。依照初始设定的不同优化调控情景模式,将需要调控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逐级提升到Ⅲ~Ⅴ级,分别识别到强度最低的调控情景,同时定量化的给出了不同灌区的不同灌溉用水效率提升等级所对应不同关键驱动因子改善的下限百分比与优先序,进而为相应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综合提升,提供了可参考的目标。

严格[3](2021)在《灌区运行状况诊断及其调控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导致降水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势在必行。灌区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存的中大型灌区多为20世纪60、70年代修建,受当时经济和技术限制,灌区的设计标准较低、设施不够完善、维护管理不佳等问题突出。以至于灌区运行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节水灌溉农业发展,开展灌区运行状况诊断及其调控模式优化研究已成为迫切需求。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尽管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七连丰”,但灌区的水利工程及其田间配套设施并不完善,严重影响当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黑龙江省内的20个典型灌区为研究基点,开展灌区运行状况评价及调控模式研究,旨在探索灌区运行最优评价模型,揭示灌区运行状况驱动机制,制定灌区运行状况调控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灌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研究区域的特殊自然、人文、经济等情况,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构建了以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为目标层,以灌区生产效率、灌区经济效益、灌区工程状况、灌区系统运行状况、灌区管理水平和灌区生态环境为准则层,以37个海选指标组成指标层的灌区运行状况评价海选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筛选过程中,首先删除了16个难以定量的定性指标和数据统计不全且无法计算而得的指标;再利用R聚类-因子分析法删除了7个信息重叠较大的指标;最后通过变异系数法,用灌溉水利用系数替换了离散系数较低的灌溉满足率,并删除了离散系数较低的土壤p H值,确立了包含10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优选集,构建了最终的灌区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评价指标集的信息贡献率,证明指标筛选结果合理可行。(2)本文构建了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基于引力搜索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GSA-SVM)和基于具有自适应混合随机变异机制的引力搜索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MGSA-SVM),分别对研究区域内的20个灌区的现状年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各个模型下各灌区的运行状况指数和运行状况等级。运用4个评价模型的拟合性能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APE)、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对比分析,以及采用序号总和理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进行模型稳定性分析和区分度理论进行模型可靠性分析,筛选出在灌区运行评价中的最优评价模型为MGSA-SVM。基于MGSA-SVM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运用Arc 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解析了灌区运行状况的空间演变特征。(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域灌区整体运行状况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控制面积产值、灌溉水利用系数、收入支出比、单位灌溉用水量收益和工程配套率5个指标为关键驱动因子。运用DEMATEL法,分析各个灌区的5个关键驱动因子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揭示各个灌区的关键驱动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原因驱动因子和结果驱动因子,探究各灌区驱动因子的驱动机制。(4)挑选桦树川灌区和香磨山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景设计法,搭建了三种不同的情景对灌区进行模拟改造,在情景模式约束下,构建了免疫遗传算法渠道断面设计优化模型,通过渠系设计理论拟定优化目标函数,率定约束边界,对香磨山灌区和桦树川灌区进行渠道断面优化设计,输出优化方案,根据拟定的优化目标筛选最优方案。运用MGSA-SVM对不同情景下的灌区进行运行状况评价,对比分析情景模拟改造对灌区运行状况的调控优化。

王蕾[4](2021)在《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灌溉用水消耗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得原本水资源短缺及浪费的问题更加严峻,尤其是对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愈发深刻。因此,必须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机制缓解水资源日益突出的用水供需矛盾,价格能够反映产品的稀缺程度,水价偏低会导致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而科学合理的制定农业灌溉水价,借助价格的杠杆作用,对于调节农户的决策行为,促进农业节水的实现,以及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就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经济手段水价为研究目的,以艾比湖流域的农户调研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基于对所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河流水系与湖泊面积情况、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首先系统地探讨了当前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研农户的基本情况及农业灌溉水价现状,发现艾比湖流域水资源使用及水价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入湖水量不足、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水价制定不合理,以及水价改革管理不科学。其次以农户作为第一视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农户对于水价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运用ELES模型与水价承受能力指数法,探究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试图找出适宜的水价范围标准;并基于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确定,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与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及节水灌溉的博弈进行梳理和探讨,并提出适宜流域水价改革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得出的结论如下:(1)64%的农户在水价上涨较大时的决策行为难以改善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艾比湖流域农户对于水价上涨100%时的响应可看出,39%的农户选择了不再种地,转换到其他产业,20%的农户选择了打井,选择改变种植业结构及调整灌溉方式的农户分别占到17%和14%,选择优化农业管理模式和什么都不做,继续种地的农户分别占到6%和5%。影响农户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位置、教育水平及是否打井,其中年龄较大、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农户在水价上涨时更倾向于采取打井措施。可见,农户在水价上涨时所表现出的支付意愿较小,提高水价的幅度较大会降低农户种植的积极性。(2)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范围为600-1082元/hm2,可提升空间为482元/hm2。艾比湖流域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在4845元以下的农户家庭所占比例为3%,其对灌溉水价无支付能力;年人均纯收入在4845-13780元之间的农户家庭所占比例为11%,其有一定的灌溉水价支付能力;年人均纯收入在13780元以上的农户家庭所占比例为86%,其对灌溉水价具有支付能力。水价的界限值为1950元/hm2,调整空间的平均值为960元/hm2;单位水价可调整范围在0.11-0.32元/m3之间,平均值为0.18元/m3。结果表明,水价尚有上涨的余地,且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3)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为0.425。艾比湖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较高,其中种植玉米的均值为0.78,种植棉花的均值为0.85,而灌溉用水效率均值较低,其中种植玉米的均值仅为0.44,种植棉花的均值仅为0.41,且均存在较大的节水潜力。灌溉水费、水资源短缺与否及灌溉方式对流域的灌溉用水效率产生的正向影响较为显着,而农户年龄、农业劳动力、灌溉面积、非农业收入比例、受教育程度、是否打井及是否为村干部与灌溉用水效率不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见,流域的灌溉用水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且影响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与灌溉管理方面有关。(4)政府在水价制定改革中应纳入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灌溉水价改革作为灌溉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各个参与者间的产权制度及角色安排较为复杂,会对灌溉水价改革的进程产生影响,且农户对灌溉水价改革政策的实施起主导作用。参与节水灌溉博弈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水资源管理组织和用水农户,其中是否采取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仍然是用水农户。这说明,艾比湖流域水价改革管理应当重视传统利益相关者间水权制度的完善、利益相关者各自的职责分配、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以及农户用水协会组织的建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总结出本研究适宜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保证充足的水源,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升农户自主节水意识,保障水价在农户的可承受范围;强化农业用水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价调节的功能;改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区分不同参与者的职责;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构建良好的农户用水协会运行环境,加强协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王小玲[5](2019)在《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文中认为沙洋县居江汉平原与鄂西北山区结合部,西北高东南低,干旱频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旱南涝,是鄂中受旱涝威胁最严重区域之一。基于县域内洪涝干旱自然灾害的防治,沙洋县历来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丰富的水旱灾害治理经验。沙洋县水务局是沙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导力量,在沙洋县水利发展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特殊的自然水文出发,分析沙洋在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旱灾害历史。尝试运用历史文献法、社会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依托沙洋县水务局档案室馆藏档案及相关文献资料,对沙洋县水务局的成立、机构设置、职责等进行调研与分析,探讨其在1988年至2017年间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关水利管理单位的沿革,通过对这一县级水利事业发展的论述,力图对沙洋水利事业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988年,成立沙洋区水利局,负责沙洋地区水利建设管理和日常工作。通过对沙洋水利三十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制约因素。虽然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制约,沙洋县水务局许多规划未能实施,但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经过多方努力,沙洋水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总之,沙洋县水务局在沙洋水利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水利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为该县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沙洋水利事业近30年的考察,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沙洋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预期,为当代水利事业发展、后期水利机构改革及职能完善,提供参考与指导,具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秀丽[6](2018)在《基于ET管理的水权分配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以邯郸市东部平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然而有限的水资源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展研究,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的基础上,以研究区域为例,提出了以ET管理理念、水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利用为准则的水权分配方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区域水资源分析 依据区域降水特性和下垫面条件,分析计算自产地表水、地下水,推求了地下水在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的变化;依据区域入境河流上游径流特性、用水状况、上下游分水原则和水利工程条件,分析山区、平原区水力联系,推求了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天然入境水的时空分布。(2)需水预测及供需矛盾分析 以20 1 5年为现状水平年,依据现有经济布局和各行业用水水平预测各行政区、各行业现状水平年需水量,结合现状供水条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揭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3)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采用先进的ET管理理念和水权分配理论,根据研究区域的水资源条件、供水条件和用水水平,分析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允许消耗量);提出了全区及各分区的多年平均、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的目标ET的分配方法,以及目标ET约束下的地表水、地下水水权分配方法;构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体系。(4)“开源”“节流”技术措施研究 基于灌溉试验,重点探讨了不同作物行之有效的节水、高效用水灌溉技术措施;构建了目标ET约束下的农业用水结构体系,以及再生水、微咸水和咸水的安全利用技术及适宜模式。(5)基于高效用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以ET管理为核心、最大水资源可消耗量为准则,结合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构建2025规划水平年的经济社会用水结构体系;分别预测丰、平、枯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含生活、工业、农业及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一步揭示规划水平年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6)多水源联合调控及优化配置研究基于水权分配,结合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不同区域不同水源在年际年内的以丰补歉措施和地下水动态平衡原则,采用先进技术方法,进行了区域多水源联合调控及优化配置;优化了各行政区的目标ET和地表水、地下水分配方案,构建了以ET为中心的水平衡机制,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方法和实施规划。为合理开采地下水、保持地下水动态平衡、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和水权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胡宇祥[7](2018)在《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中型灌区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用水日趋紧张,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2006年起,国家推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灌区渠系布局以及渠道输配水系统优化便成为热点问题,而我国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能否满足要求,就要通过对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改造后的效益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在研究了灌溉渠系平面优化布局以后,建立了不同情景下典型灌区输配水优化系统,并评价灌区节水改造效益,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选择齐齐哈尔江东灌区、绥化幸福灌区、依兰倭肯河灌区以及八五三农场清河灌区为典型灌区,基于3种不同的改造情景,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际工程,建立了灌区渠系平面布局、断面优化以及配水系统优化模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求解算法,对不同情景下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进行评价,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从灌区区分规模、地域差异性、灌区自然与工程特点、改造技术方式等方面选择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江东灌区、绥化幸福灌区、依兰倭肯河灌区以及八五三农场清河灌区为4个样点灌区,其次基于灌水方式、渠道防渗率等指标设定了包括原设计在内,常规灌溉、控制灌溉三种情景模式,并且筛选出了三种情景下的情景评价变量。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4个典型灌区自身渠系平面布局特点,结合研究区域,采用Horton河系分维定律对灌区渠系合理布局进行研究,基于最佳的水系特征参数,建立了渠道长度最短的渠系优化布局模型。通过对3种群智能算法的运行时间、遍历能力、收敛能力以及复杂性进行分析,优选出的猫群算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收敛速度,稳定性高等特点,不但适用于渠系优化布局问题求解,也为后续为灌溉渠道配水系统、灌区节水效益评价方法优化求解,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求解出的典型灌域渠系优化布局基础上,对其他灌域提出了定性的改进意见。通过分析渠系结构,研究了分维值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之间关系,预测了各个灌区的节水潜力,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评价依据。(2)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是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节水灌溉方式的推广,大断面、大流量的渠道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现有的灌溉渠道单一横断面优化模型,深入研究了基于工程占地、湿周为目标函数的梯形断面优化模型,并使用猫群算法求解。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的节水效益以及工程经济等指标。分析了渠道水利用系数以及灌水定额等指标,结果表明情景二、三改造模式下,渠道占地率、渠道断面面积减小明显,节水效果显着。其中,幸福灌区典型渠道节水改造后断面减小75%,江东灌区典型渠道节水改造后断面减小23%。在研究了典型渠道情景二模式下的断面优化过程,分析了渠道边坡系数、底宽和水深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各个参数中,边坡系数对目标函数影响较大,这为提高灌溉渠道优化设计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3)在连续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问题中,混凝土衬砌是最常见的节水改造方式,尤其是在北方灌区最为常见。但是实际工程改造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衬砌厚度与渠道分段选择不合理现象。本文在保证渠道边坡冻胀安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以混凝土衬砌厚度、工程占地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分段数最小的连续渠道动态规划模型。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在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典型干渠的混凝土衬砌的工程造价情况,通过情景二、三的改造结果表明,不但节省了工程占地,而且减少了混凝土用量,节省了工程投资。由此可见,建立的连续断面优化模型合理,可以为北方灌区灌溉渠道混凝土防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倭肯河灌区渠道数据为基础,优化出不同温度下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数值,拟合出以负温度、设计流量为自变量的衬砌厚度简明公计算式,通过对公式误差分析,表明公式精度高,最大误差为10%。为提高公式适用性,设计出了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速查表,以清河灌区典型渠道验证速查表精度最大误差为12%,与简明公式差异不大。利用简明公式计算了灌溉渠道单一断面优化下的改造效益,各灌区不同情景下不同级别渠道效益比在0.601.08之间,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理论依据。(4)传统的灌溉渠道配水优化模型主要是基于下级渠道流量相等的假定条件下建立的,但是在渠道实际配水过程中,很难实现该假设条件,限制了该模型的使用。针对这一问题,在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的基础上,以倭肯河灌区、江东灌区建立了渠道配水模型,实现整个灌溉系统的输水损失最小。对于实际配水过程中下级渠道的流量不相等的问题,建立了输水损失最小的配水优化编组模型,并根据实际工程现状,对幸福灌区、清河灌区2个中型灌区,从续灌角度进行实例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的输水损失情况,针对倭肯河灌区、江东灌区不同情景下的配水过程,结果表明下级渠道配水过程合理,闸门调节次数少,弃水小;上级渠道总输水损失量小,但由于灌区的种植结构、地形等特点,上级渠道配水过程仍不够平稳。针对清河灌区、幸福灌区续灌方式下的输水损失发现,灌溉渠道流量越小,输水损失越小。通过分析影响输水损失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渠道流量是影响输水损失的主要变量,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参考依据。(5)通过专家咨询、查阅规范、统计年鉴等方法,结合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工程效益、管理效益、生态效益5个方面12个指标的指标体系。选择的评价指标具有针对性,避免因选取通用指标,造成评价结果对工程改造指导性意义不强的问题。在研究了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情景变量建立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指标体系,并采用投影寻踪法、支持向量机方法以及模糊熵法,对灌区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首尾一致率与区分度指标,分析3种评价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得出清河灌区情景三改造模式下节水改造效益最佳。

吴秋菊[8](2016)在《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文中认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践探索中产生的,后为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制度所确立的制度理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于1999年被写入《宪法》,成为了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该理论却并未真正走向完善。事实上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关于农业发展制度的争论就已经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曲折式发展埋下了伏笔。199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讨论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是,农业发展是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还是应当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999年双层经营体制被写入《宪法》,然而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失去了其重要位置,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取而代之成为发展重点。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是对我国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基本描述,小规模经营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基本背景和条件。因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需要回答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小规模经营农业如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问题,不论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还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其基本的理念都是要实现小规模农业与大生产的对接。然而,单纯地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并不足以解决小规模农业与大生产对接的问题,近年来农田水利发展中曝露出的问题即是说明。本文对中部地区农业与农田水利发展典型县——沙洋县——的考察发现,随着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沙洋县农田水利的发展反而陷入了困境——高成本并高风险的井堰式微型灌溉系统兴起,以及低成本且低风险的规模水利遭遇瓦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意涵也包含了农业生产性公共事务治理的面向,它表明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生产性公共事务治理的可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相比一般的公共事务治理理论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优势,一方面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生产性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也可以看做是社会化的公共事务治理主体,但是组织与其成员之问的经济关系已经相当明晰;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自治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转化成为其治理资源。所以,农田水利的治理制度建设依然应当选择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其理论依据。本文以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农田水利的治理之道,这部分的内容也相当于是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现实意义的阐述。所以,在我国健全农业发展制度体系的当下,应当认识到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制度规范建设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表明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完善的基本路径:一是要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二是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建设。

罗东玲[9](2015)在《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农户调查》文中提出完善的水利设施建设和充足的水资源供应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建国以后,我国农田灌溉事业发展迅速,大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近20年来,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大灌区推行。由于这种改革具有明显自上而下的特征,因而效果不是很显着,农户的参与度普遍偏低。如何引导农户主动参与灌溉管理,是健全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从社会资本视角来探讨如何强化农户参与意识,提高农户参与意愿,促进农户合作灌溉行为,旨在为政府制定加快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政策提供理论借鉴与政策建议。首先,基于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内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借鉴社会资本理论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目的及调研区域现实状况,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互惠四个维度构建了农户社会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户社会资本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再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探讨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指数、社会信任指数和社会互惠指数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而社会规范指数的影响效果不显着。同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意愿还与家庭经营耕地面积、所在村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水效率、所在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对用水者协会或水利合作社的了解程度以及农户对改善农业灌溉用水状况的需求程度有关。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存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以及政策宣传等措施来提高农户参与意愿,促进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体制在淠史杭灌区的顺利推进。

徐飘[10](2014)在《农业灌溉水价确定及其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已逐渐变的稀缺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用水大户。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增加水源供给以及财政补贴在内的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些矛盾。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供水成本的上升,增加供水总量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及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机制来配置和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在此背景下,农业水价政策无疑是解决目前农业灌溉用水难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运用经济学供需理论及成本收益方法,对农业灌溉水价的合理取值以及水价变动对农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灌溉模式下泾惠渠灌区的均衡水价为0.27元/m3,比该地区实际执行的水价标准偏高。当水价不断提高时,农户在减少其灌溉用水量的行为基础上,还会采取更多有效的灌溉模式,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对现有灌溉模式研究的扩展,本文也得出了不同灌溉模式下农户所能承受的极限水价,结果表明,灌区目前所执行的水价标准(0.170元/m3)不能对农户的节水行为造成有效约束,现有灌溉模式、节水技术模式以及井渠双灌模式下的极限水价分别是0.510元/m3,0.657元/m3和0.782元/m3。农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0.621元/m3)使得其在以上三种灌溉模式的选择中只会主动去选择前两种,也就是说,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是可以在水价政策的影响下自发去完成的,而井渠双灌模式的选择超出了农户所能承受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灌溉模式的转变需要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引导。

二、潇河灌区渠系改造节水效益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潇河灌区渠系改造节水效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水费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引黄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水费政策的研究
        1.2.2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山东省引黄灌区
        2.1.2 引黄灌区管理单位
        2.1.3 农业用水
        2.1.4 农业用水水价
    2.2 理论依据
        2.2.1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2.2.2 流程再造理论
第3章 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费政策执行的现状
    3.1 征收政策的执行
        3.1.1 引黄灌溉由多级政府共同参与管理
        3.1.2 水费征收采取分级管理
    3.2 水价政策的执行
        3.2.1 水费价格由不同层级制定形成
        3.2.2 到户水价在省级限定下制定
        3.2.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探索中推进
    3.3 水费收取及支出情况对比
        3.3.1 水费收取
        3.3.2 水费支出
第4章 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4.1 水费收取不够精准
        4.1.1 “用不上黄河水却要交水费”
        4.1.2“用多用少一个价”
        4.1.3 “搭车收费,黄河水为什么这么贵”
    4.2 灌区收费过低
        4.2.1 水费低于供水成本
        4.2.2 部分灌区运转困难
    4.3 收费困难影响干群关系
        4.3.1县乡大多面临“收费难”的问题
        4.3.2 有的县“干脆不收,少惹麻烦”
第5章 政策执行过程视角下的原因分析
    5.1 农业水费政策可操作性有一定欠缺
        5.1.1 政策符合相关法律要求
        5.1.2 政策具有合理性
        5.1.3 政策存在难以操作之处
    5.2 农业水费政策执行机构运转不畅
        5.2.1 省级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履行不够到位
        5.2.2 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宏观
        5.2.3 市、县灌区管理单位自身运转负担重
        5.2.4县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难以找到收水费和保稳定的平衡点
        5.2.5 村委会干部素质能力不足
    5.3 农业水费政策目标群体认同和支持不足
        5.3.1 农民“支付意愿”不强
        5.3.2 农民节水意识较差造成“公地悲剧”
    5.4 农业水费政策环境因素对执行有多方面制约
        5.4.1 涉粮涉农问题更慎重
        5.4.2 县乡财力大多较为薄弱
        5.4.3 工程配套设施不足
        5.4.4 水资源制约趋紧
    5.5 农业水费政策执行中的“紧张”“处理”“建制”“反馈”
        5.5.1 政策执行中的自我纠偏
        5.5.2 政策执行的纠偏仍面临一些问题
第6章 对策建议
    6.1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
        6.1.1 强化配套资金保障
        6.1.2 建立更为合理的水价形成及补贴机制
    6.2 理顺引黄灌区管理体制
        6.2.1 推进引黄水费征收的流程再造
        6.2.2 科学确定各级渠系管护主体
        6.2.3进一步深化灌区管理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
        6.2.4 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
    6.3 增强农民对政策执行的认同和支持
        6.3.1 提高用水农民支付意愿
        6.3.2 提高用水农民节水意识
        6.3.3 减少用水农民抵触情绪
    6.4 营造农业水费政策执行的良好环境
        6.4.1 增加市县乡财政的水利设施支出占比
        6.4.2 逐步建设完善测水量水设施
        6.4.3 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设施建设
        6.4.4 统筹利用好各类水资源
    6.5 建立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反馈常态化机制
结语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引黄灌区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最高限价表
附录3 山东省大型引黄灌区有关信息调查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复杂性视角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灌溉用水效率研究历程
        1.3.2 灌溉用水效率概念与相关术语研究
        1.3.3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4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1.3.5 灌溉用水效率驱动因子研究
        1.3.6 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调控研究
        1.3.7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资料来源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江河水系
        2.1.3 气候状况
        2.1.4 土壤条件
    2.2 水资源与农业经济概况
        2.2.1 水资源开发利用
        2.2.2 农业经济发展
    2.3 资料来源
        2.3.1 资料收集
        2.3.2 数据处理
    2.4 本章小结
3 灌区灌溉系统复杂性测度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3.1 灌区灌溉系统复杂性内涵辨析
    3.2 研究方法
        3.2.1 输配水渠系复杂性测度方法
        3.2.2 降水复杂性测度方法
        3.2.3 多模型优选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灌区尺度输配水渠系复杂性特征分析
        3.3.2 干渠尺度输配水渠系复杂性特征分析
        3.3.3 支渠尺度输配水渠系复杂性特征分析
        3.3.4 降水时序复杂性特征识别
        3.3.5 降水复杂性测度多熵模型优选
        3.3.6 基于区分度理论的样本熵优化路径
        3.3.7 样本熵模型参数优选
        3.3.8 基于最优熵模型的降水复杂性测度
    3.4 讨论
        3.4.1 灌区输配水渠系复杂性测度方法分析
        3.4.2 灌区输配水渠系复杂性空间尺度效应分析
        3.4.3 输配水渠系复杂性与灌溉水利用系数相关性分析
        3.4.4 灌区输配水渠系优化路径分析
        3.4.5 降水复杂性测度方法与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表征指标体系研究
    4.1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内涵辨析
        4.1.1 灌溉用水效率内涵与要义
        4.1.2 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表征
    4.2 研究方法
        4.2.1 内梅罗指数法
        4.2.2 数据标准化
        4.2.3 变异系数
        4.2.4 系统聚类
        4.2.5 皮尔逊相关系数
        4.2.6 累计信息含量检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灌区水环境质量检测
        4.3.2 初始指标数据集构建
        4.3.3 指标体系优选模型构建
        4.3.4 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优选
    4.4 讨论
        4.4.1 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框架分析
        4.4.2 指标体系优选模型与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基于乌鸦搜索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5.1.2 基于熵权法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模型
        5.1.3 基于帝国竞争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基于CSA-RFR模型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
        5.2.2 基于En W-TOPSIS模型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
        5.2.3 基于ICA-SVM模型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
        5.2.4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模拟评价结果厘定
        5.2.5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5.3 讨论
        5.3.1 不同模型优化效果分析
        5.3.2 不同模型评价结果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
        5.3.3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模式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驱动机制研究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指标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排序
        6.2.2 不同指标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影响的重要性分级
        6.2.3 不同维度指标在不同重要等级中的分配状况分析
        6.2.4 不同维度指标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分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优化调控模式研究
    7.1 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基础情景方案设定
        7.2.2 优化情景方案设定
        7.2.3 不同情景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优化调控效果分析
        7.2.4 基于优化情景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调控方案确定
    7.3 讨论
        7.3.1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优化调控模式分析
        7.3.2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优化调控优先序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灌区运行状况诊断及其调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灌区运行状况诊断及优化调控模式研究的热度和学术价值
        1.1.2 探究灌区运行状况及优化调控模式的迫切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灌区运行状况评价研究
        1.2.2 灌区运行状况调控模式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灌区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研究区域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势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土资源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2.3.2 R聚类分析法
        2.3.3 因子分析法
        2.3.4 变异系数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灌区运行状况评价指标初选集构建
        2.4.2 优选评价指标
    2.5 讨论
        2.5.1 指标离散度检验
        2.5.2 指标体系信息贡献率检验
    2.6 本章小结
3 灌区运行状况空间演化特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支持向量机模型
        3.1.2 引力搜索优化算法
        3.1.3 改进的引力搜索优化算法
        3.1.4 序号总和理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3.1.5 区分度理论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构建
        3.2.2 灌区运行状况诊断分析
    3.3 讨论
        3.3.1 评价模型对比分析
        3.3.2 灌区运行状况空间演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灌区运行状况驱动机制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主成分分析法
        4.1.2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灌区运行状况驱动因子分析
        4.2.2 各灌区运行状况驱动因子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灌区工程优化调控模式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情景设计
        5.1.2 渠道断面设计优化模型
        5.1.3 遗传算法
        5.1.4 免疫遗传算法
        5.1.5 渠道横断面设计计算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情景下香磨山灌区渠道断面优化
        5.2.2 不同情景下桦树川灌区渠道断面优化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灌溉水价现状研究
        1.2.2 农户承受能力及水价变动的影响研究
        1.2.3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4 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位置
        2.1.2 气候环境
        2.1.3 河流水系及湖面面积
        2.1.4 土地利用结构
        2.1.5 社会经济
        2.1.6 农业发展
    2.2 研究方法
        2.2.1 农业灌溉水价现状
        2.2.2 农户对于水价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
        2.2.3 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
        2.2.4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2.2.5 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及节水博弈
    2.3 数据来源
        2.3.1 数据搜集
        2.3.2 调查问卷设计
第3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现状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3.1.1 入湖水量分析
        3.1.2 用水总量分析
        3.1.3 用水指标分析
        3.1.4 水质评价分析
        3.1.5 水库建设分析
    3.2 农户的基本情况
        3.2.1 各行政分区基本情况
        3.2.2 调研农户的基本情况
    3.3 农业灌溉水价现状
        3.3.1 农业灌溉水价构成
        3.3.2 农业灌溉水价定价
    3.4 农业灌溉水价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入湖水量不足
        3.4.2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3.4.3 农业灌溉水价制定不合理
        3.4.4 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管理不科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艾比湖流域农户农业灌溉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4.1 水价上涨的响应评估
    4.2 农户响应的影响因素
        4.2.1 变量选择的基本情况
        4.2.2 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
    4.3 农户对于水价上涨心理承受能力的讨论
        4.3.1 农户决策行为对于水价改革的影响较为重要
        4.3.2 水价上涨幅度较大不利于提升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4.3.3 农户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整体有待提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艾比湖流域农户农业灌溉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
    5.1 农户整体收支和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情况
        5.1.1 农户整体收支情况
        5.1.2 农户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情况
    5.2 农户支付能力水平的界定标准
    5.3 农户农业灌溉水价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
        5.3.1 水费支出水平情况
        5.3.2 农户用水户可承受水价范围
    5.4 水价标准的调整空间
    5.5 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经济承受能力的讨论
        5.5.1 现行农业灌溉水价偏低
        5.5.2 农户对农业灌溉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6.1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测定
        6.1.1 投入产出变量选取与统计
        6.1.2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测算
    6.2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
        6.2.1 影响因子变量选取与统计
        6.2.2 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具体因素
    6.3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
        6.3.1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偏低
        6.3.2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及节水博弈
    7.1 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
        7.1.1 传统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情况
        7.1.2 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区分及界定
        7.1.3 水价改革前后利益相关者的具体作用
    7.2 灌溉的节水博弈
    7.3 水价改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7.3.1 传统利益相关者间的水权制度不健全
        7.3.2 利益相关者各自的职责分配不明确
        7.3.3 节水灌溉技术有待提升
        7.3.4 农户用水协会组织的建立有待加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管理的对策建议
    8.1 保证充足的水源,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
    8.2 提升农户自主节水意识,保障水价在农户的可承受范围
    8.3 强化农业用水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价调节的功能
    8.4 改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区分不同参与者的职责
    8.5 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8.6 构建良好的农户用水协会运行环境,加强协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研究可能的特色与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调查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三、基本概念辨析
        (一)水利与水利管理
        (二)农田水利工程
        (三)公共水利管理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沙洋县水利基本情况
    第一节 沙洋自然水文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气象
        四、水系
    第二节 沙洋水患历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三节 人民政府兴修水利的设想
        一、治理水利,变水害为水利
        二、主抓工程兴建
        三、把水利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上来
第二章 沙洋县水务局机构沿革
    第一节 沙洋区水利局的成立
        一、成立前的管理概况
        二、筹建沙洋区水利局
    第二节 沙洋区水利局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一、成立初机构设置
        二、沙洋区水利局主要职责
    第三节 沙洋县水利管理机构沿革
        一、名称变更与职责调整
        二、其他机构成立与撤消
        三、水利事业单位发展
第三章 沙洋县水利工程与管理三十年
    第一节 防洪抗旱减灾
        一、组织体系
        二、防汛抗旱调度
    第二节 水政水资源主要工作
        一、水行政法律法规
        二、水资源管理
        三、水行政执法
        四、水利规费征收
        五、水利经济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
        一、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五、小农水项目建设
        六、中小河流治理
        七、水利补短板重点项目
    第四节 水利改革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河湖长制
第四章 沙洋县水务局三十年历史评析与现实预期
    第一节 沙洋水利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一、防汛救灾能力显着提升
        二、抗旱灌溉条件明显改善
        三、水利建设投入持续加强
        四、水利改革工作深入推进
    第二节 沙洋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依然滞后
        二、水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三、行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
    第三节 沙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预期
        一、水利资源条件优势
        二、水利改革发展机遇
        三、沙洋县水利发展规划
        四、沙洋水利现实预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基于ET管理的水权分配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以邯郸市东部平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水权制度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ET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非常规水源利用研究概况
        1.2.4 国内外农业高效用水现状
        1.2.5 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概况
        1.2.6 ET管理、水权分配、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水文气象
    2.3 河流水系
    2.4 水利工程
    2.5 社会经济
    2.6 本章小结
3 区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1 水资源评价分区
    3.2 降水量
    3.3 水资源量
        3.3.1 地表水资源量
        3.3.2 地下水资源量
        3.3.3 水资源总量
        3.3.4 入出境水资源量
    3.4 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3.4.1 现状年供水情况
        3.4.2 现状年用水情况
        3.4.3 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
        3.4.4 现状水平年需水量
        3.4.5 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3.5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3.5.1 研究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3.5.2 缓解研究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途径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ET管理的水权分配
    4.1 水权的内涵
    4.2 水权分配
        4.2.1 初始水权分配
        4.2.2 水权再分配
    4.3 ET管理下的水权分配
        4.3.1 ET的概念
        4.3.2 ET管理理念
        4.3.3 ET计算方法
        4.3.4 基于ET管理的水权分配
    4.4 研究区域的水权分配
        4.4.1 研究区域可消耗ET的分析
        4.4.2 研究区域目标ET分析
        4.4.3 各行政分区目标ET分析
        4.4.4 地表水、地下水水权分配
    4.5 本章小结
5 农业节水与高效用水研究
    5.1 再生水、微咸水安全利用途径
    5.2 农业高效用水途径
        5.2.1 工程节水措施
        5.2.2 农艺节水措施
        5.2.3 管理节水措施
    5.3 研究区域高效用水规划
        5.3.1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5.3.2 灌溉方式规划
        5.3.3 灌溉试验
        5.3.4 农业用水结构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区域规划水平年供需水关系研究
    6.1 研究区域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预测
    6.2 研究区域规划水平年需水预测
    6.3 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6.4 规划水平年目标ET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ET管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7.1 水资源配置理念
    7.2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7.2.1 配置原则
        7.2.2 水源条件及水力联系
    7.3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
    7.4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求解
    7.5 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
    7.6 以ET为中心的水平衡机制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灌溉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1.4.2 灌溉渠道断面优化研究
        1.4.3 灌溉渠道配水系统研究
        1.4.4 灌溉渠道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1.4.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灌溉渠系平面布局优化研究
    2.1 灌区选取原则
    2.2 数据来源
    2.3 灌溉渠系平面布局优化模型建立
        2.3.1 河流水系与灌区渠系关联性分析
        2.3.2 目标函数
        2.3.3 约束条件
    2.4 群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2.4.1 标准优化算法
        2.4.2 优化算法性能测试函数
        2.4.3 算法性能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幸福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5.2 清河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5.3 倭肯河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5.4 江东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3 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情景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1.3 灌溉渠道单一横断面优化模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情景下幸福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2.2 不同情景下清河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2.3 不同情景下倭肯河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2.4 不同情景下江东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灌溉渠道连续多断面优化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灌溉渠道连续横断面优化模型
        4.1.3 误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情景下幸福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2.2 不同情景下清河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2.3 不同情景下倭肯河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2.4 不同情景下江东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3 讨论
        4.3.1 最大负温对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影响
        4.3.2 误差计算
        4.3.3 速查表设计及应用
        4.3.4 工程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灌溉渠道配水系统优化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两级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
        5.1.2 遗传算法
        5.1.3 主成分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情景下倭肯河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2.2 不同情景下江东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2.3 不同情景下幸福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2.4 不同情景下清河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
        6.1.2 评价方法
        6.1.3 评价结果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结构布置与研究方法
2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设计与理论意涵
    2.1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践探索
    2.2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设计
    2.3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阐释
    2.4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功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与农田水利治理模式之变
    3.1 集体经营体制时期的“统管统用”模式
    3.2 双层经营体制时期的“公有共用”模式
    3.3 新双层经营体制时期的“公有私用”模式
    3.4 本章小结
4 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中的农田水利治理困境
    4.1 沙洋县农田水利情况简述
    4.2 农田水利的系统困境
    4.3 农田水利的工程困境
    4.4 农田水利困境的机制分析
    4.5 农田水利困境的体制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集体统筹经营的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5.1 农田水利的公共物品属性
    5.2 农田水利的统筹治理模式
    5.3 农田水利的统筹主体
    5.4 启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建设
    6.1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基础
    6.2 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建设
    6.3 坚持农村集体土地公有制的改革底线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全文总结
    7.2 若干政策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二:沙洋县水务局《关于在全省试行农业灌溉水费统筹的建议》

(9)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农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1.6 概念的界定
        1.6.1 参与式灌溉管理
        1.6.2 农民用水户(者)协会
        1.6.3 社会资本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社会资本的起源和定义
        2.1.2 社会资本的构成
        2.1.3 社会资本的测量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2.2.2 关于社会资本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研究
        2.2.3 关于农户社会资本与灌溉管理的研究
        2.2.4 关于社会资本的测量实证研究
        2.2.5 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概况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农业生产状况
        3.1.3 水资源利用状况
    3.2 淠史杭灌区灌溉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
    3.3 淠史杭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运行的现状
        3.3.1 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运行的效果
        3.3.2 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4 调研区域及样本基本情况
        3.4.1 抽样及调研方法
        3.4.2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3.4.3 受访农户对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认知状况
        3.4.4 受访农户对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意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因子分析法
        4.1.2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4.2 农户社会资本测量
        4.2.1 农户社会资本的描述性分析
        4.2.2 农户社会资本的测量
        4.2.3 农户社会资本得分分析
    4.3 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回归分析
        4.3.1 研究假说
        4.3.2 回归模型变量选择
        4.3.3 模型估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农户对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认知度偏低
        5.1.2 农户社会资本具有地区差异性
        5.1.3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重要因素
    5.2 政策建议
        5.2.1 充分发掘和利用农户社会资本
        5.2.2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5.2.3 健全农村教育培训机制,注重农村人力资本建设
        5.2.4 尊重农户意愿,健全需求表达机制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农业灌溉水价确定及其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业水资源现状
        1.1.2 我国农业水价的现状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承受能力
        2.1.2 极限水价
    2.2 理论基础
        2.2.1 水资源功能和属性
        2.2.2 水资源价值内涵
        2.2.3 水资源价值理论
        2.2.4 供求理论
第三章 泾惠渠灌区用水制度及水价现状
    3.1 灌区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3.1.1 自然地理
        3.1.2 社会经济
    3.2 灌溉制度和管理模式
        3.2.1 灌溉制度
        3.2.2 管理制度
    3.3 灌区灌溉用水状况分析
        3.3.1 灌溉用水特点分析
        3.3.2 灌溉用水供给分析
        3.3.3 灌区灌溉用水市场分析
    3.4 灌溉用水价格分析
第四章 农业灌溉用水市场价格的确定
    4.1 需求分析
        4.1.1 数据来源及说明
        4.1.2 需求函数的建立
        4.1.3 估计结果和解释
    4.2 供给分析
    4.3 农业灌溉水价的确定
第五章 水价变动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农户灌溉模式的识别
    5.2 不同灌溉模式下农户用水行为转换的极限水价计算
        5.2.1 原有用水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分析
        5.2.2 采用节水技术后的成本收益分析
        5.2.3 采用井渠双灌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分析
        5.2.4 改变种植结构情况下的成本收益分析
    5.3 灌区水价标准和农户承受能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潇河灌区渠系改造节水效益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水费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引黄灌区为例[D]. 刘宝. 山东大学, 2021
  • [2]复杂性视角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变异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 张亮亮.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灌区运行状况诊断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 严格.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研究[D]. 王蕾. 新疆大学, 2021
  • [5]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D]. 王小玲. 三峡大学, 2019(06)
  • [6]基于ET管理的水权分配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以邯郸市东部平原为例[D]. 李秀丽.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8)
  • [7]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胡宇祥.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8]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D]. 吴秋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9]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农户调查[D]. 罗东玲.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10]农业灌溉水价确定及其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分析[D]. 徐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小河灌区运河改造节水效益评价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