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参数分析

延边地区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参数分析

一、延边地区日光温室部分最佳设计参数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宇晖[1](2021)在《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幼果发育的影响机理》文中研究说明高温高湿是设施番茄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至今高温胁迫下不同湿度对设施番茄幼果发育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为此,设计试验系统研究了设施番茄光合、蒸腾、花粉活力、果实横纵径、果实指数、内源激素的变化,试验以番茄品种“金粉5号(Jin Fen5)”为研究试材,设计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持续时间三因素试验,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设置为:3 2℃/2 2℃、3 5℃/2 5℃、3 8℃/2 8℃、4 1℃/3 1℃4个水平,空气相对湿度设置为:30~40%、50%~60%、70%~80%三个水平,持续时间设置为:4、8、12天,分别在番茄开花期和幼果期进行试验处理,并以日最高气温25℃、空气湿度为50%的番茄幼苗作为对照(CK)。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净光合速率(Pn)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随着湿度的不断增加,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光响应模型对于不同高温高湿处理有不同的适应性,不同光响应参数模拟效果因不同模型而异,综合来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效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总体逐渐降低;随着湿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α、Pnmax和Rd总体逐渐升高,32℃、38℃和41℃处理的LSP先降低后升高,35℃逐渐降低,LCP表现规律不一。(2)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加深,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地下部分的干鲜重和干鲜重根冠比(R/S)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水势(Ψw)、根系活力(Rv)和地上部分的鲜重逐渐降低,干重变化不显着;在高温条件下,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Ψw、Gs和Tr不断增加,R/S和Rv逐渐降低,干鲜重变化不显着。(3)随着高温胁迫的增强,植株的开花率逐渐降低,但落花率相反。随湿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32℃-38℃处理的开花率先升高后降低,落花率则逐渐增加,41℃处理的开花率逐渐降低,落花率先升高后降低。高温胁迫对设施番茄花粉活力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加深,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率和伸长度都呈现降低的趋势,41℃高温使番茄花粉几近失活。高温条件下,70%-80%的高湿度能够增强花粉活力、提高花粉管萌发率和伸长度。(4)果实横纵径呈S型增长,且随高温胁迫程度的加深,果实横纵径逐渐减小,表现为41℃<38℃<35℃<32℃<CK,当温度高于35℃后,果径减小幅度变大;高温条件下,进行湿度处理,表现为RH50%8d<RH30%4d<RH80%12d<CK;果形指数随温度、湿度和处理时间的变化影响不显着,但随着坐果后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小。高温胁迫对设施番茄幼果内源激素相关指标有显着影响,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加深,生长素(IAA)、玉米素(ZT)逐渐降低,脱落酸(ABA)逐渐升高,赤霉素(GA3)先升高后降低。高温条件下,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IAA、ZT和GA3逐渐降低,ABA逐渐升高。GA3以35℃处理最高;ABA以41℃处理最高;ZT和IAA都以CK处理最高。在幼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T、GA3、ABA水平会逐渐积累增加。

袁行健,吴兴国,徐皓,陈晓峰[2](2021)在《烟台市日光温室后屋面参数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后屋面结构和性能对于日光温室的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为设计出适宜烟台市日光温室栽培的最优化后屋面结构,通过调研常规生产所采用日光温室及其后屋面结构,借助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的日光温室光环境模拟软件,以后屋面倾角、水平投影宽度和后屋面构造为自变量,模拟研究不同后屋面参数对日光温室内部温度的影响。模拟推算可知,日光温室跨度9 m的情况下,后屋面最优化参数为倾角38°,水平投影宽度1.3 m,复合构造材料宜采用挤塑板替代聚苯板。

管婧婧[3](2021)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与政策的推进,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全域化发展时期,其中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延边地区以“旅游兴州”为发展战略,由传统旅游模式转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在其文化优势及地域优势背景下,景观环境正面临着大规模的改造与更新。但因为对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规律、景观资源优势等方面认知不足,在村落景观更新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环境与旅游业发展形态不匹配。因此在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过程中,如何维护和平衡不同利益主体,解决村落空间问题,将村落景观资源、产业资源和旅游发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有待思考探究的命题。本文顺应延边地区发展趋势,以全域旅游为背景依托,结合经济学、心理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策略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对行业内专家展开问卷调查等形式,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全域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评价权重模型,并通过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景观提升策略,为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的建设评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依托龙井市明东村景观更新设计为蓝本,展开对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策略的探讨。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通过理论研究——资料收集——现场调研——提出评价体系——分析结果——提出策略——实践应用为论文整体构架来进行论述。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总结出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确立了本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章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要素及村落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了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的区域背景、民俗文化及景观特征,为乡村旅游景观更新提供了地缘基础;第三章构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评价体系,借此更好地认识具体村落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优势与不足,将评价内容划分为3个系统层、9个要素层和48个指标层,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总结归纳出景观评价权重公式模型,并构建景观评价体系;第四章依据上文所得权重值结果,结合四个朝鲜族传统村落各项指标层数据,分别得出四个村落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第五章结合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实地调研情况,整理了区域范围内重点开发旅游业的十六个朝鲜族传统村落,根据其景观建设现状,与上文得出的景观发展侧重点相结合,总结出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现存问题,并对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提升策略进行总结与梳理,明确景观更新目标和原则,并构建了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框架,在村域层面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宏观上对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进行资源价值认知与挖掘,中观上对村落的景观格局及空间形态进行规划,在微观中注重朝鲜族民俗文化特色传承,通过景观的改造达到增强乡土特色,保存村落原真性,并增大旅游吸引力的目的。第六章则以龙井市明东村景观更新设计为例进行了实践性的景观更新设计;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分析出文章的局限性。

孙潜[4](2021)在《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日光温室是满足冬季作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设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少而难的问题,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温室生产的能量来源,降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了巨大效益。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理想区域之一。但是,往往也要面临冬季高寒风冽的气候问题。传统日光温室常采用保温被外覆盖方式进行温室保温,但是外保温被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保温被老化破损都会导致温室保温性下降,甚至受潮吸水而增大自重,对温室结构安全产生威胁。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不仅是温室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生产实践的重要保障。基于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日光温室设计理论,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施农业课题组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基础上,优化了温室结构,针对性地设计出保温被内置式的内保日光温室,为日光温室结构创新提供了依据,也驱使日光温室向着更加保温蓄热的方向发展优化,同时也能够缓解了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所面临的燃眉之急。但是,基于传统日光温室基础上优化改进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在实践中也存在大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与内保温日光温室相配套的一些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为此,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普通日光温室(NG)和内保温日光温室(IG)室内光照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了内保温日光温室的采光特性。其次在前人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影响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比四种不同覆盖类型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即单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1)、双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2)、双膜双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3)、双膜双保温被覆盖薄型墙体温室(G4),明确了不同内保温日光温室的热环境特性,以期为内蒙古高寒地区温室结构设计优化、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比于普通日光温室,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在不同天气条件及时空分布均有提高。晴天时(2015年1月10日),内保温日光温室平均太阳辐射较普通日光温室可提高9.7%~16.8%,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1.11%~16.89%,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9.82%~17.06%;而阴天时(2015年1月6日),平均太阳辐射可提高14.4%~17.7%,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5.22%~19.64%,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17.28%~17.51%。2)建立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模型R2在0.89~0.96之间,模拟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的精准度较高。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冬至日时,上午偏东方位温室透光率高于偏西方位,而下午则相反;不同方位温室内地面太阳辐射差异较小,主要是温室墙体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的时间节点,正南方位出现于中午,偏西方位中午延后,偏东方位中午提前。全天地面和墙体太阳辐射累积总量正南方向最多,随方位角增大而减少,且相同方位温室之间的差异较小。3)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保温被位置对室内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增加时,保温被越来越多地阻止了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尤其是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与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为0时(L=0m)相比,不同水平投影长度降低了墙体和地面太阳辐射日累积量11%~78.53%,不利于温室采光以及墙体蓄热。4)相比于其他三座温室,G3对于温室热环境的营造要更突出。连续一个月(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测试结果表明:夜间温度G1下降最快,G3下降最慢;连续晴好天气时(2017年1月11日9:00~1月14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0.5℃、12.4℃、13.1℃、11.9℃。连续不良天气时(2016年12月22日9:00~12月26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8.5℃、10.4℃、11.1℃、9.3℃。G1表现最差,G4表现次之,G2表现较好,G3表现最佳。5)连续一周(2017年1月1日~1月7日)的温室运行中,4座温室夜间相对湿度均可达90%以上。土壤20 cm处平均温度G1、G2、G3、G4分别为13.7℃、16.8℃、17.5℃、14.2℃。6)4座温室墙体20 cm处温度变化最剧烈,晴天时(2017年1月2日9:00~1月3日9:00),G1、G2、G3、G4平均温度分别为13.4℃、16.3℃、17.4℃、11.9℃;阴天时,(2017年1月6日9:00~1月7日9:00),分别为10.9℃、12.9℃、14.2℃、10.8℃。晴天时G1、G2、G3墙体40 cm、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阴天时G1、G2、G3墙体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40 cm处仍然释放热量。7)G1、G2、G3、G4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分别为284.7元、293.4元、317.7元、236.9元。G3热环境营造最好,但成本也最高;G4成本最低,热环境略好于G1,但墙体蓄热效果较差。

张文杰[5](2021)在《日光温室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墙体结构组成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在设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日光温室蓄热墙体通过蓄放热维持室内温度稳定,保证作物生长。但传统日光温室北墙多采用粘土、砖墙作为蓄热层材料,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日光温室的发展需求,亟需开发新型、低成本、节能环保蓄热墙体材料。相变材料(PCM)是通过物理相变过程吸放热实现热量的存储与释放,能维持温室内温度稳定在其相变点附近,从而达到调节室温、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成为新型蓄热墙体材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相变材料Na2SO4·10H2O和Na2HPO4·12H2O二元体系做蓄热基材,研究两相组成比例对二元体系相变潜热、熔点温度、结晶温度和过冷度的影响;以KCl作为相变温度调节剂、高吸水性树脂作为载体对二元相变体系进行改性研究;运用物理法制备二元体系复合定形相变材料,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二元体系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各参数的最佳配比。对相变温室各层材料选择和温室结构设计,以期获得一种用于相变温室的轻质装配式日光温室结构。利用comsol进行温室模拟得出各层最佳厚度,最后进行等比缩小温室模型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Na2SO4·10H2O-Na2HPO4·12H2O体系改性试验研究。Na2HPO4·12H2O增加,Na2SO4·10H2O的结晶点、过冷度和相变潜热值呈波动,熔点温度与理论值相接近;KCl增加,二元体系的结晶点、熔点和相变潜热值逐渐降低,过冷度呈现波动;高吸水性树脂增加,二元体系的过冷度先减小后增大,结晶温度和相变潜热值先增大后减小,相变材料无相分层,无液相产生。(2)复合定形工艺参数优化及性能测试。最佳参数优化组合是KCl含量6.11wt%、树脂含量6.99 wt%、Na2SO4·10H2O含量18 wt%;经验证结果相变潜热值145.18 J/g、熔点21.45℃、结晶点12.91℃、过冷度1.55℃,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基本相符。最终制备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宏观加热无液相泄漏,100次循环后,相变潜热为127.8 J/g,比循环1次衰减了11.2%,具有良好热物性和循环稳定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形貌观察,复合无机相变盐类大部分被包裹在高吸水性树脂的三维网络结构中。(3)基于comsol温室传热模拟及温室模型试验研究。保温层材料选择EPS泡沫聚苯板;隔热层选择软木;对墙体结构进行优化改进,设计出适用于相变蓄热材料的墙体;进行comsol模拟仿真,EPS泡沫聚苯板厚60 mm,软木块厚200 mm,相变材料厚20 mm;通过等比缩小的温室模型进行试验,晴天、阴天、雨天、极限晴天和极限阴天相变温室的一天室内最低温度与室外最低温度差值相对其他两种温室至少提高4.402℃、1.08℃、0.35℃、2.606℃和2.106℃,相变温室的夜间室内平均温度与夜间室外平均温度差值相对其他两种温室至少提高5.242℃、1.348℃、0.052℃、4.119℃和1.544℃。故相变材料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可以提高温室室内温度,其中晴天提升效果最佳,阴天其次,雨天最差;极限天气下,晴天最佳,阴天最差。

焦巍[6](2021)在《寒旱区典型双层膜日光温室土壤-作物-环境水热系统试验与模拟研究》文中指出温室栽培是我国北方寒冷干旱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日光温室作为封闭或半封闭的热力系统,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分布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日光温室室内土壤、作物和环境间存在着复杂的质热交换作用,形成了水热耦合系统。根据前期研究发现,当室内作物形成冠层结构时,水热环境因子将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耦合作用下的水热系统各组分将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温室水热系统变化机理对提高室内作物产量、品质,提升温室管理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双层膜日光温室是针对北方寒冷气候研发的新型日光温室,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针对双层膜结构集热、储能等传热规律的模拟分析和室内水热系统耦合研究还属空白。本研究以栽有芹菜作物的新型双层膜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对作物冠层和温室水热系统环境因子进行了测试分析,构建了基于多孔介质特性的芹菜作物冠层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应用于温室水热系统模拟的可行性,并基于CFD技术构建了双层膜日光温室土壤-作物-环境水热系统数值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深入开展了双层膜日光温室水热系统环境因子分布规律及各组分间的耦合机理的研究,具体研究和结论如下:(1)对芹菜作物不同生长期室内外环境因子的测试分析发现,在室外环境条件相似情况下,室内环境温湿度、土壤温度和CO2浓度受作物冠层影响显着,而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随着芹菜生长,冠层增高,冠层内部孔隙率、渗透率降低,冠层内外温湿度差和CO2浓度差增大。(2)对室内土壤、作物和环境间的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封闭条件下温室能量平衡方程。利用湍流模型、辐射模型、组分运输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等构建了双层膜日光温室二维和三维CFD模型,提出了作物多孔介质模型参数计算和选用方法。(3)结合冠层区域试验,以温室中间截面为研究对象对室内水热环境进行二维CFD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高,模拟方法可行,通过模拟发现多孔介质模型在温室水热系统模拟中可以准确表征作物特性。对比0.8m和1.0m冠层内外温湿度分布规律及特征,发现作物冠层多孔介质特性是影响其水热环境因子分布的主要因素。0.8m和1.0m冠层顶部与底部最大温差可达到10.3℃和13.2℃,相对湿度差达到32%和39%。随着冠层的增高,冠层内部温度和湿度差增大。(4)基于R485通讯协议,构建了包含LG207和G780模块的温室室内环境因子监测系统。对二维CFD模型进行优化,提高了模型计算速度及精度,其中温度、湿度值的模拟相对误差小于7%和5%,均方根误差小于0.6℃和3%,该模型模拟值可在监测系统中代替实测值进行运算。结合Fluent中UDF模块的监测反馈测点设定功能,构建了可应用于温室自动化控制的CFD模拟预测模块。(5)根据芹菜冠层物理特性,构建了分层多孔介质模型,优化了温室土壤-作物-环境水热系统CFD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高,模型正确。分析研究了双层膜日光温室未通风时水热动态平衡状态下气流速度、湍流动能和温湿度分布特征,发现冠层内部形成了不同于室内环境的水热系统。双层膜区域通过内膜开口与室内环境进行水热交换,室内环境和土壤间直接水热耦合作用减弱,而与作物冠层的水热耦合作用增强。室内形成了中部和两侧不同的温湿度分布区间,其中温室中间温度较两侧高3℃~4℃,湿度低8%~12%。(6)通过研究发现,相比传统日光温室,双层膜日光温室集热、储能效果更好,组合通风方式可保证室内作物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外膜顶部自然通风口可以有效调节温室内部温湿度。在创建的CFD模型上对双层膜日光温室结构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提出了温室结构优化方案。论文通过对寒旱区典型双层膜日光温室水热系统进行试验和模拟研究,探明了水热动态平衡状态下温室内部各组分的耦合机理,为北方寒冷干旱地区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和室内环境因子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琳[7](2021)在《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文中提出我国日光温室多建于北方地区,为城镇居民冬季蔬菜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光温室是以蓄热墙体、保温后屋面和采光棚膜为主要围护结构,可实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被动式农业设施建筑。温室内的热环境常涉及白天高温时通风除热,在夜晚低温时需要补充热量,温室的除热量和补热量——“冷热负荷”,主要取决于温室得热、失热的动态变化特性。本文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位于济南凤鸣路1000号)和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位于潍坊市寒亭区)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温室内外空气温度、墙体壁面温度、土壤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日光温室透射辐射计算,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建立了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提出了反射辐射当量透过率计算式,采用实测数据对温室采光曲面的太阳入射辐射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探究了该试验温室内太阳直射、散射和反射辐射的当量透过率随温室棚膜高跨比的变化,比较了该温室棚膜的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当量直射透过率的差异程度,重点分析了冬季室外积雪覆盖下垫面工况下该温室散射透射辐射与反射透射辐射强度,结果表明该试验温室采光棚膜透射辐射总量中需要考虑反射辐射的贡献。通过总结该试验温室曲面透射辐射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采光曲面形式。采用太阳视角法探究了该温室端部效应对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的影响。对比了该试验温室不同长度下,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和光斑面积占比的逐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济南地区当温室的建造长度超过60 m时,温室的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由于温室内的作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影响土壤表面接受的辐射热流。通过类比传热热阻建立了无量纲植物当量热阻模型,分析了该当量热阻与温室内作物叶面积指数和作物消光系数的函数关系,并基于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分析了温室内特定作物在晴天抵抗辐射透过能力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日光温室中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选定拉氏变换法计算温室墙体、土壤等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采用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对该方法建立的温室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太阳辐射配比表达式,以西红柿为例并基于山建大试验温室,在给定两种室温工况下预测了该温室的逐时负荷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温室在冬季晴天日间11:00-15:00需要通风除热,在其他时间需要补热,该温室采光棚膜的热损失占比分别为51.36%和56.33%。最后,本文采用瞬时损失效率和热负荷水平两种评价指标对比了潍坊、济南两个地区日光温室内的热环境,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温室的不足,为优化日光温室热环境指明了方向。

魏少伟[8](2021)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日光温室是当前中国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设施之一,为蔬菜的种植提供了较好的环境调控基础,进而实现周期性、反季节、全天候的规模化生产种植,但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易导致霜霉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经常发生,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为了准确预测秋季温室黄瓜病害的发生,本研究拟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日光温室黄瓜病害预测模型,为实际生产中黄瓜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研究以日光温室水果黄瓜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9-1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试验基地(5号)日光温室、房山区弘科农场(6号)日光温室、海淀区首农庄园(9号)温室、大兴区裕农公司(7号)温室的4个日光温室内按照棋盘格法设置9个采样点,部署温湿光传感器,每隔1 h采集一次温室环境数据,定植后每天进行全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病害普查,直到病害早期症状出现,记录首次发病的日期。此后采取定点定株调查,每点选取12株,周期改为3~4 d调查1次,统计发病率并根据GB/T 17980.26--2000对病害严重度进行分级和记录。结合文献确定环境参数阈值和多点的调查数据建立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得到病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各因素的条件概率,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形成概率结构图,预测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是否发病,并与温室观测的实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贝叶斯网络在四个温室基地预测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情况,其结果表明:模型在四个温室预测结果准确度ACC(Accuracy)为0.92、0.91、0.94、0.84,均方误差MSE(Mean squared error)为0.08、0.09、0.09、0.16,均方根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d error)为0.28、0.30、0.24、0.40,预测与实际发生相吻合,并且当预测概率大于0.82时可以判断病害发生,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为指导黄瓜霜霉病防控管理提供决策参考。(2)贝叶斯网络在四个温室基地预测黄瓜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其结果表明:模型在四个温室和整体预测结果准确度ACC(Accuracy)为0.95、0.92、0.91、0.87,约登指数J(Youden Index)为0.90、0.86、0.84、0.70;预测于实际发生相吻合,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为实际生产中黄瓜白粉病预测提供参考。(3)开发了一个基于贝叶斯网络算法的黄瓜病害预测程序,可以独立运行。【结论】本试验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在四个温室预测霜霉病发生的准确性为0.92、0.91、0.94、0.84;预测白粉病发生准确性为0.95、0.92、0.91、0.87,说明该模型预测效果好,可为实际生产中黄瓜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白茹梦[9](2021)在《巨菌草日光温室种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 Z.X.Lin)属于菌草的一种,其营养成分价值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备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菌草产业逐步已经成为助力脱贫、高产致富、带动多国互利共赢的推进器[2]。在较为干旱的北方地区种植巨菌草不但可以提供优质牧草,而且能够防风固沙,菌草产业在经济、社会、生态均有显着的影响,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但是,巨菌草的在北方地区的种植推广是近年来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北方地区巨菌草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本文以日光温室内种植巨菌草为研究对象,对巨菌草在日光温室的生长规律展开研究,包括巨菌草温室育苗技术和巨菌草生长,具体有不同埋土深度对出苗率的影响、不同生长环境对巨菌草生长的影响、平茬对巨菌草生长的影响、日光温室与大田种植对巨菌草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不同埋土深度对出苗率影响的试验中,埋土深度为3cm时,出苗率为84%,埋土深度为5cm时,出苗率为76.7%,埋土深度为7cm时出苗率为54.2%。根据埋土深度的不同,试验结果得出出苗率生长优势顺序为3cm>5cm>7cm,其中巨菌草埋土深度为3cm时出苗率较埋土深度5cm时提高了7.3%,较埋土深度7cm时提高了39.8%,可见种植巨菌草时种条埋土深度宜浅不宜深,育苗时应选取埋土深度为3cm-5cm时较为适宜;(2)不同生长环境对巨菌草的生长影响,温度对巨菌草生长明显影响,对不同时期各生长指标监测,试验得出,巨菌草在35℃环境下生长迅速,株高在生长季株高长势明显,分蘖增加也较为明显,而30℃及25℃巨菌草则生长缓慢;在不同光照处理下,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巨菌草的各项生长指标逐渐增大,正常光照下巨菌草植株生长迅速,株高在生长季长势明显,分蘖增加也较为明显,而轻度遮荫和中度遮荫环境下较正常光照环境下增加缓慢,且生长优势顺序为正常光照>轻度遮荫>中度遮荫。通过在日光温室利用不同梯度温度(25℃、30℃、35℃),正常光照条件与遮荫处理下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巨菌草在35℃环境、正常光照条件下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草质鲜嫩;(3)巨菌草平茬处理结果表明,与未平茬相比,平茬处理后巨菌草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加,包括各项生长指标,例如(株高、分蘖、叶片数、生物量);其中分蘖形成的数量及分蘖增加的速度均大于未平茬时的分蘖数量及分蘖速度;平茬后生物量显着高于未平茬的生物量。可见,平茬处理改变了巨菌草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巨菌草的分蘖数;提高了巨菌草的生物产量;(4)日光温室和大田栽培试验中,温差为10℃-15℃条件下,对巨菌草生长有显着影响,分蘖数增加2-5个,株高增加了18-25cm,巨菌草单株鲜重增加了0.05kg-0.2kg,丛鲜重增加了0.3kg-0.9kg。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种植的巨菌草其分蘖、株高、生物量均大于大田种植的巨菌草。

王皓[10](2020)在《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现阶段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设施园艺的主流类型的种类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中国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园艺面积以及结构构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各省份设施园艺产业面积分布、我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组成等。从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全局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为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基础。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从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分别阐述了其产业概况。选取了三省的省会城市2008-2018年来的气象数据作为代表站点,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用数据来因地制宜的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则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大力推广设施园艺技术的好处。尽接下来可能多的角度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并对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最后,根据前文所述的理论基础、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等方面出发,对我国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因地制宜,提出是和东北地区的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途径,对于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东北地区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二、延边地区日光温室部分最佳设计参数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边地区日光温室部分最佳设计参数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幼果发育的影响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
        1.2.2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叶片蒸腾的影响规律
        1.2.3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花粉活力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
        1.2.4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幼果生长的影响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光合参数的测定
        2.2.2 花粉活力的测定
        2.2.3 果实横纵径的测定
        2.2.4 果形指数的测定
        2.2.5 内源激素的测定
        2.2.6 水势的测定
        2.2.7 根冠比的测定
        2.2.8 根系活力的测定
        2.2.9 光响应模型
        2.2.10 统计分析
第三章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
    3.1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2 高温和湿度下设施番茄光合参数的模拟与模型评价
    3.3 高温和湿度下设施番茄光合参数的影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结果
        3.4.2 讨论
第四章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叶片蒸腾的影响
    4.1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叶片水势的影响
    4.2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根冠比的影响
    4.3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根系活力的影响
    4.4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气孔导度的影响
    4.5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蒸腾速率的影响
    4.6 结果与讨论
        4.6.1 结果
        4.6.2 讨论
第五章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花粉活力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
    5.1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开花率和落花率的影响
    5.2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花粉活力的影响
    5.3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花粉管萌发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结果
        5.4.2 讨论
第六章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幼果生长的影响
    6.1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横纵径的影响
    6.2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果形指数的影响
    6.3 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内源激素的影响
        6.3.1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幼果内源生长素(IAA)的影响
        6.3.2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幼果内源赤霉素(GA_3)的影响
        6.3.3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幼果内源脱落酸(ABA)的影响
        6.3.4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幼果内源反玉米素(ZT)的影响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结果
        6.4.2 讨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
        7.1.2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蒸腾的影响规律
        7.1.3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花粉活力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
        7.1.4 高温和湿度交互处理对设施番茄幼果生长的影响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烟台市日光温室后屋面参数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目标温室的选取以及日光温室模拟软件的验证
    1.1 目标温室的选取以及参数设定
    1.2 日光温室模拟软件准确性的验证
2 后屋面参数的选择
    2.1 倾角的选择
    2.2 水平投影宽度的选择
    2.3 构造的选择
3 模拟参数设定与模拟数据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3)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趋势
        1.1.2 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驱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1.1.3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界定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全域旅游研究进展
        1.4.2 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4.3 朝鲜族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进展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要素及空间结构分析
    2.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然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1.3 水文特征
        2.1.4 植被分布
    2.2 延边朝鲜族地区人文环境
        2.2.1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历史沿革
        2.2.2 延边朝鲜族的农业生产方式
        2.2.3 延边朝鲜族的生活习惯及民俗观念
        2.2.4 延边朝鲜族人民的宗教礼法
        2.2.5 延边朝鲜族人民的色彩象征
    2.3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环境构成要素
        2.3.1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外部环境特征
        2.3.2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形态
        2.3.3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内部空间布局
    2.4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面临的突出问题
        2.4.1 传统村落空心化、老龄化情况严重,村落活力不足
        2.4.2 村落发展缺乏系统的保护体系及旅游规划政策
        2.4.3 村民参与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2.4.4 村落文化产业结构与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2.5 小结
3 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3.1.1 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3.2 指标体系内容框架的构建
        3.2.1 评价因子的选取
        3.2.2 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
    3.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3.3.1 构造判断矩阵
        3.3.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3.3 求解指标权重
        3.3.4 权重结果分析
    3.4 评价模型及标准
        3.4.1 总模型的建立
        3.4.2 子模型的建立
        3.4.3 评价标准的确立
    3.5 小结
4 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评价实证
    4.1 选取村落概况
        4.1.1 明东村概况
        4.1.2 白龙村概况
        4.1.3 金达莱村概况
        4.1.4 水南村概况
    4.2 景观资源汇总
        4.2.1 A1村落景观发展现状
        4.2.2 A2村落景观资源价值
        4.2.3 A3村落旅游管理情况
    4.3 景观评价过程
    4.4 景观评价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策略探索
    5.1 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目标
    5.2 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原则
        5.2.1 保护景观原生性,延续村落完整性原则
        5.2.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景观生态性原则
        5.2.3 平衡不同利益主体关系原则
        5.2.4 保证乡村旅游的纯净性原则
    5.3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设计总体策略
    5.4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设计具体策略
        5.4.1 整合产业资源,明确发展定位
        5.4.2 挖掘特色景观,梳理游览路线
        5.4.3 优化村落空间,重构景观格局
    5.5 小结
6 实践案例——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景观更新设计探究
    6.1 明东村基本概况
        6.1.1 历史沿革
        6.1.2 项目背景
        6.1.3 用地范围
        6.1.4 区位交通
        6.1.5 自然环境
    6.2 明东村现状问题
        6.2.1 区位优势不明显
        6.2.2 乡土性被破坏
        6.2.3 景观吸引力不足
        6.2.4 淡旺季差别过大
    6.3 明东村景观现状分析
        6.3.1 村落资源认知与梳理
        6.3.2 村落空间结构及景观格局分析
    6.4 全域旅游背景下明东村景观更新策略探索
        6.4.1 控制改造力度,重构景观格局
        6.4.2 联动村落资源,重塑功能分区
        6.4.3 划分空间结构,生成旅游动线
        6.4.4 提取民族符号,延续乡土风貌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结论
        7.1.1 构建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评价体系
        7.1.2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评价结果
        7.1.3 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地区产业分析
        7.1.4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现状分析
        7.1.5 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策略的提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A.1 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评价问卷调查表
    A.2 村落旅游体验满意度调查表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状况
        1.1.2 日光温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新要求
    1.2 研究状况
        1.2.1 日光温室结构合理性及优化研究
        1.2.2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及理论研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方法
2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2.1.2 试验项目
    2.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
        2.2.1 模型概述与简化
        2.2.2 模型建立
    2.3 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2.3.1 评价指标
        2.3.2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内保温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照度分布规律分析
        2.4.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2.4.3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3 内保温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3.1.2 试验方法及项目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室太阳辐射对比
        3.2.2 不同温室气温对比
        3.2.3 不同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对比
        3.2.4 不同温室土壤温度对比
        3.2.5 不同温室墙体温度对比
        3.2.6 不同温室建造成本对比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建议
    4.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日光温室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墙体结构组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变蓄热材料
    1.3 温室墙体结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相变蓄热材料研究现状
        1.4.2 墙体结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a_2SO_4·10H_2O- Na_2HPO_4·12H_2O体系改性研究
    2.1 试验原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案
        2.3.1 Na_2SO_4·10H_2O- Na_2HPO_4·二元体系制备及测试
        2.3.2 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测试
    2.4 试验结果
        2.4.1 不同质量比的Na_2SO_4·10H_2O- Na_2HPO_4·
        2.4.2 KCl对 Na_2SO_4·10H_2O- Na_2HPO_4·12H_2O热工性能的影响
        2.4.3 高分子吸水性树脂对Na_2SO_4·10H_2O- Na_2HPO_4·12H_2O 热工性能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复合定形工艺参数优化及热工性能测试
    3.1 试验原料及仪器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
        3.3.1 正交设计试验原理
        3.3.2 正交设计试验步骤
        3.3.3 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3.3.4 各因素对相变材料参数的影响
        3.3.5 最佳参数优化
    3.4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及循环稳定性
        3.4.1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宏观观察
        3.4.2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循环热稳定性
    3.5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comsol温室传热模拟及温室模型试验研究
    4.1 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优化及选材
        4.1.1 保温层材料选择
        4.1.2 隔热层材料选择
        4.1.3 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优化
        4.1.4 相变蓄热层厚度及相变材料平均比热容计算
    4.2 基于comsol温室墙体二维传热模拟确定厚度
        4.2.1 温室墙体二维的物理几何模型构建
        4.2.2 温室墙体二维的边界条件
        4.2.3 温室墙体二维的网格划分
        4.2.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 基于comsol温室三维传热模拟确定蓄热层厚度
        4.3.1 温室三维的物理几何模型构建
        4.3.2 温室三维的边界条件
        4.3.3 温室三维的网格划分
        4.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4 日光温室等比缩小模型试验
        4.4.1 日光温室模型试验参数设计
        4.4.2 模型试验仪器及方法
        4.4.3 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寒旱区典型双层膜日光温室土壤-作物-环境水热系统试验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室环境因子试验及数学模型研究方面
        1.2.2 温室微气候因子CFD数值模拟研究方面
        1.2.3 多孔介质模型研究方面
        1.2.4 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方面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双层膜日光温室环境因子测试分析
    2.1 试验温室概述
        2.1.1 温室地理位置及试验条件
        2.1.2 双层膜日光温室简介
        2.1.3 试验作物简介
    2.2 试验方案设计
    2.3 测试内容及方法
        2.3.1 室外气候因子测量
        2.3.2 室内环境参数测量
    2.4 双层膜日光温室环境因子试验研究
        2.4.1 室内外环境因子对比分析
        2.4.2 双层膜日光温室微气候因子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双层膜日光温室水热环境因子CFD数值模型构建
    3.1 温室内能量平衡分析
        3.1.1 温室系统能量平衡
        3.1.2 太阳辐射能量
        3.1.3 温室结构间的能量交换
        3.1.4 温室空气与土壤间的能量交换
        3.1.5 温室空气与作物间的能量交换
    3.2 日光温室水热环境因子数值计算控制方程
        3.2.1 日光温室室内流体基本特征
        3.2.2 Boussinesq假设
        3.2.3 控制方程
    3.3 湍流模型
        3.3.1 湍流模型求解方法
        3.3.2 主要湍流模型
    3.4 壁面函数法
    3.5 辐射模型
        3.5.1 辐射方程
        3.5.2 辐射传热计算方法及模型
        3.5.3 DO辐射模型
    3.6 多孔介质模型
        3.6.1 多孔介质概述
        3.6.2 多孔介质质热传输研究方法
        3.6.3 多孔介质的主要基本参数求解
        3.6.4 多孔介质模型数值计算
    3.7 数值模拟方法
        3.7.1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3.7.2 SIMPLE算法
        3.7.3 数值求解工具
    3.8 本章小结
4 双层膜日光温室冠层水热因子分析及监测系统构建
    4.1 双层膜日光温室作物冠层温湿度测试分析
        4.1.1 冠层区域温湿度测试
        4.1.2 试验结果分析
    4.2 作物冠层温湿度CFD数值分析
        4.2.1 数值分析方法
        4.2.2 模型构建及网格划分
        4.2.3 算法及边界条件设置
        4.2.4 模型验证
        4.2.5 模拟结果分析
    4.3 基于CFD数值模拟的监测系统构建
        4.3.1 温室监测系统构建
        4.3.2 CFD数值分析模块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双层膜日光温室水热系统CFD数值分析
    5.1 双层膜日光温室三维CFD模型构建
        5.1.1 双层膜日光温室三维物理模型构建
        5.1.2 双层膜温室计算域划分
        5.1.3 双层膜日光温室网格划分
    5.2 模型、材料和边界设置
        5.2.1 模型设置
        5.2.2 材料设置
        5.2.3 边界条件设置
    5.3 CFD模拟验证
    5.4 室内水热系统动态平衡模拟分析
        5.4.1 室内气流速度及湍流动能分布特征分析
        5.4.2 室内温湿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5.4.3 室内温湿度变化区域特征分析
    5.5 双层膜日光温室结构特性模拟分析
        5.5.1 双层膜结构湍流动能及辐射温度分布模拟分析
        5.5.2 双层膜结构温湿度分布模拟分析
        5.5.3 双层膜温室墙体和后膜温湿度分布模拟分析
    5.6 双层膜日光温室结构优化模拟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试验与分析
    2.1 日光温室测试概况
    2.2 测试方法及测点布置
        2.2.1 温室内外空气温湿度测点布置
        2.2.2 温室内壁面温度及土壤温度
        2.2.3 温室内外太阳辐射
        2.2.4 测试仪器参数及误差分析
    2.3 温室热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2.3.1 温室内空气温湿度
        2.3.2 温室内空气温度空间分布
        2.3.3 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2.3.4 温室内土壤温度
    2.4 本章小结
3.日光温室采光曲面棚膜太阳透射辐射计算
    3.1 室外太阳辐射理论分析
        3.1.1 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特点
        3.1.2 太阳直射辐射计算
        3.1.3 太阳散射辐射计算
        3.1.4 昙日太阳辐射计算
        3.1.5 室外太阳辐射强度直散分离计算
    3.2 日光温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分析
        3.2.1 试验温室A1-0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
        3.2.2 实测温室A1-5室内太阳辐射强度
    3.3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方法
        3.3.1 日光温室采光曲面当量透过率理论计算
        3.3.2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3.3.3 采光曲面高跨比与当量透射率的关系
        3.3.4 温室棚膜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的当量直射透过率
        3.3.5 不同室外下垫面工况下温室棚膜太阳透射辐射量
        3.3.6 采光曲面方位角与高跨比对太阳透射辐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辐射遮挡影响及植物消光作用
    4.1 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1.1 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变化
        4.1.2 温室长度对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影响
    4.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1 植物冠层结构简介
        4.2.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3 植物叶面积指数的计算
        4.2.4 植物当量热阻模型
    4.3 本章小结
5.日光温室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
    5.1 温室内外气象参数的确定
        5.1.1 温室外空气温度
        5.1.2 温室内空气温度
    5.2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方法对比
        5.2.1 有限差分法的适用性分析
        5.2.2 热平衡法——基于Ahamed的温室热模型计算
        5.2.3 积分变换法计算分析
    5.3 日光温室各部分热损失量的计算
        5.3.1 墙壁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2 土壤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3 温室薄膜、后坡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4 温室空气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3.5 植物蒸腾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4 太阳辐射分数配比的修正
    5.5 本章小结
6.日光温室预测热负荷作用效果分析
    6.1 日光温室热模型验证
    6.2 温室不同围护结构传热量算例分析
        6.2.1 北墙传热损失分析
        6.2.2 土壤传热损失分析
        6.2.3 温室内外长波辐射换热量分析
        6.2.4 作物蒸腾热损失量分析
        6.2.5 温室得失热量与热负荷的关系
        6.2.6 温室热负荷计算分析
    6.3 拉氏变换法的讨论
        6.3.1 拉氏逆变换变量中各项参数的含义
        6.3.2 拉氏变换法在日光温室中的推广应用
    6.4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递矩阵的讨论
        6.4.1 温室墙体传递函数的根值分析
        6.4.2 不同计算方法对墙体反应系数的影响
        6.4.3 墙体保温层位置对反应系数的影响
    6.5 日光温室热环境的评价
    6.6 本章小结
7.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科研成果

(8)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Acronyms and Symbols)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贝叶斯网络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温室黄瓜种植
    2.3 布置温室监测传感器
    2.4 环境数据采集
    2.5 病原数据采集
    2.6 黄瓜病害调查
    2.7 病原孢子囊识别计数
    2.8 数据分析
第三章 黄瓜霜霉病预测模型
    3.1 温室黄瓜霜霉病病情调查结果
    3.2 病原孢子囊数量监测
    3.3 温室黄瓜霜霉病预测模型构建
    3.4 模型评价指标
    3.5 结果与分析
    3.6 贝叶斯网络模型效果评估
    3.7 讨论
第四章 黄瓜白粉病预测模型
    4.1 黄瓜白粉病预测模型构建
    4.2 模型评价指标
    4.3 结果与分析
    4.4 贝叶斯网络模型效果评估
    4.5 讨论
第五章 黄瓜病害预测模型软件设计
    5.1 本文python GUI图形界面设计理念
    5.2 黄瓜病害预测模型GUI界面设计
    5.3 python实现信号与自定义槽的连接
    5.4 程序的封装与运行
    5.5 程序的功能实现与使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巨菌草日光温室种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巨菌草简介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巨菌草的应用研究现状
        1.4.2 巨菌草的发展与利用研究现状
        1.4.3 巨菌草的多种用途研究
        1.4.4 平茬复壮技术研究进展
        1.4.5 巨菌草育苗研究现状
        1.4.6 巨菌草推广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水文
    2.4 土壤与植被
3 研究内容
    3.1 不同深度扦插苗条对巨菌草出苗率的影响
    3.2 不同生长环境对巨菌草生长的影响
    3.3 平茬对日光温室巨菌草生长的影响
    3.4 日光温室种植与大田种植对巨菌草产量的影响
4 研究方法
    4.1 不同深度扦插苗条对出苗率的影响
        4.1.1 筛选苗条
        4.1.2 扦插苗条的深度规格
        4.1.3 出苗率的测定
    4.2 不同生长环境对巨菌草生长的影响
        4.2.1 试验设计
        4.2.2 日光温室温度的确定
        4.2.3 光照处理的确定
        4.2.4 生长指标测定
    4.3 平茬对北方地区巨菌草生长的影响
        4.3.1 试验设计
        4.3.2 平茬时间的确定
        4.3.3 留茬高度的确定
        4.3.4 生长指标测定
    4.4 室内外种植对巨菌草生物量的影响变化
        4.4.1 试验设计
        4.4.2 管理方法
        4.4.3 生长指标测定
5 技术路线图
6 结果与分析
    6.1 不同埋土深度对出苗率的影响
    6.2 不同生长环境对巨菌草生长的影响
        6.2.1 不同温度对巨菌草株高的影响
        6.2.2 不同温度对巨菌草分蘖的影响
        6.2.3 不同温度对巨菌草生物量的影响
        6.2.4 不同光照对巨菌草株高的影响
        6.2.5 不同光照对巨菌草分蘖的影响
        6.2.6 不同光照对巨菌草生物量的影响
    6.3 平茬对巨菌草生长的影响
        6.3.1 平茬对巨菌草株高的影响
        6.3.2 平茬对巨菌草分蘖的影响
        6.3.3 平茬对巨菌草叶片数的影响
        6.3.4 平茬对巨菌草生物量的影响
    6.4 日光温室与大田种植巨菌草的差异
        6.4.1 日光温室和大田种植对巨菌草株高的影响
        6.4.2 日光温室和大田种植对巨菌草分蘖的影响
        6.4.3 日光温室和大田种植对巨菌草生物量的影响
        6.4.4 日光温室中七月份平茬前后巨菌草株高生长状况
7 讨论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设施园艺的基础理论
    1.2 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
    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1.4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历程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概况分析
    2.1 我国设施园艺的现状分析
    2.2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
    2.3 东北地区的环境条件以及气候特点
    2.4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
第三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个别地区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3.2 机械化程度低
    3.3 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结构
    3.4 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缺乏长远的规划
    3.5 规范化程度低,化肥、重金属残留超标
    3.6 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低,农民自发调结构的能力差
    3.7 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3.8 棚膜发展层次不低,提档升级任重道远
第四章 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
    4.1 美国设施园艺的实用主义
    4.2 以色列高效、集约化的特色园艺设施产业
    4.3 日本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4.4 荷兰的玻璃温室
第五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对策分析
    5.1 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
    5.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
    5.3 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
    5.4 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
    5.5 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
    5.6 建立设施内环境检测-调控系统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延边地区日光温室部分最佳设计参数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和湿度对设施番茄幼果发育的影响机理[D]. 丁宇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烟台市日光温室后屋面参数优化设计[J]. 袁行健,吴兴国,徐皓,陈晓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 [3]全域旅游背景下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策略研究[D]. 管婧婧.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4]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D]. 孙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5]日光温室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墙体结构组成优化[D]. 张文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寒旱区典型双层膜日光温室土壤-作物-环境水热系统试验与模拟研究[D]. 焦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7]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D]. 黄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预测模型研究[D]. 魏少伟.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9]巨菌草日光温室种植技术研究[D]. 白茹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10]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D]. 王皓.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标签:;  ;  ;  

延边地区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参数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