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硅化木的产地与保护

新疆硅化木的产地与保护

一、新疆硅化木成因与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鹏[1](2019)在《忽疑天上落 不似人间有——漫谈硅化木(下)》文中研究表明硅化木怎么形成的?硅化木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当时地球上植物生长茂盛,森林密布。此时是恐龙的天下,还没有我们人类的踪影。由于地壳运动作用,成片树木瞬间被埋入地下,如果树木裸露地表,由于氧化作用,木质纤维很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必须要及时深埋地下造就一个特殊的还原环境,树木才可能被保存。如果此时恰好有"高压、低温、缺氧"等苛刻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在埋藏地有丰富的二氧化硅,就为硅化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沈博伟,曹俊,唐广成,张涛[2](2019)在《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硅化木化石群资源优势》文中研究指明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硅化木化石具有分布地域广、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以中生代侏罗纪裸子植物为特色,且在东亚和全球极为罕见的原生硅化木化石群。该硅化木化石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是研究川中乃至四川地区中生代时期地质演化、地理环境变迁、古气候条件、古动植物发育状况及形成机制、产出地层沉积相序变化及演化等课题的重要物证。

张景森,赵云云,金超,邢乐才,辛雨萌[3](2019)在《邯郸梧桐庄矿煤中硅化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对邯郸梧桐庄矿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层中硅化木进行薄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别使用X射线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其主量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1)硅化木主要由结构镜质体和玉髓组成,发育后生方解石微脉;(2)相对于大陆上地壳,硅化木相对富集Sr、Zr、Nb、Mo、Cd,相对亏损Li、Rb、Cs、Co、La、Ce、Pr、T1、Bi、Th,特征元素对分异明显;对球粒陨石标准化Ce无异常、Eu中等负异常、上凸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其稀土元素主要由成煤期低温热水活动有关的硅化作用控制。

隋聚昕[4](2019)在《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木化石研究》文中指出北京延庆千家店地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是我国北方植物区侏罗纪木化石重要产地之一,保存有大量原位埋藏的木化石,共57株,属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本论文在文献阅读和野外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木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古生物学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描述木化石1属2种,分别为Xenoxylon peidense Zheng et Zhang与Xenoxylon conchylianum Fliche。丰富了研究区木化石的多样性,并首次发现其中保存的大量呈平直或弯曲的真菌菌丝化石,作不规则分枝,具有典型的锁状联合和繁殖器官,推断其为担子菌类。这一发现丰富了侏罗纪时期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化石证据。2、对研究区异木属化石进行深入研究,清晰的生长轮表明研究区晚侏罗世树木生长时期具有分明的四季变化;同时,对木化石高度进行了估算,平均高度为25米,表明研究区在该时期曾发育高大茂盛的森林群落。另外,测量计算了硅化木植物的年敏感度AS值(大部分低于0.3)与平均敏感度MS值(均低于0.3),表明研究区晚侏罗世气候为温凉且潮湿,水供应与年降水量相对均匀且充足,与异木属指示的气候相吻合。综上所述,表明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沉积时期森林植被十分发育,多为高大的松柏类,气候温凉且潮湿,雨量充足且季节分明,可能为暖、湿夏季与冷、干冬季并存的季风性气候,并伴随有火山喷发及大风等自然灾害。3、学习有关硅化木保育技术的方法,积累了经验,对今后我国开展类似的保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李明[5](2019)在《木化石类硅化木在园林藏品分类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植物化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着无数生命的见证。从距今35亿年的太古宙地层发现原始的蓝藻类和菌类化石,到新生代的被子植物高度繁荣,生物界正逐渐呈现出现代的面貌。同属于古植物化石范畴的木化石类硅化木也是划分与恢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各类古木通过交代作用成岩或成矿。而在中国传统园林叠山理水的造景之中,地质年代在二叠纪至侏罗纪时期的裸子植物化石硅化木也已因其特有的自然之美被用做造园山石要素的园林景石。同时,根据木化石的园林石属性,这类"来自天开"的硅化木已融入化石赏石文化之中。

曾昱昕[6](2018)在《希腊莱斯沃斯硅化森林特点与成因探析》文中认为莱斯沃斯(Lesvos)硅化森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遗产地之一。以亲历的地质考察所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莱斯沃斯硅化森林的主要特点,从地质、古气候环境、地下水和保存条件等方面初步探析了硅化森林的成因。认为中新世早期该地区强烈火山活动是硅化森林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多水的亚热带气候环境有益于森林繁荣生长,为硅化森林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充足的高温富含硅地下水资源保证了树木被掩埋后得到完美硅化;后期相对稳定的地质条件使得硅化森林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至今。这些因素完美叠加组合,将一个完整的硅化森林生态系统呈现在世人面前。

焦鑫[7](2017)在《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特征与形成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北部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一套分布广且厚度大的重要致密油储层。长期以来,该套地层均被认为是一套富含有机质的湖相泥/页岩,其常规储层特征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得到大量研究,但其微观矿物学、岩石学及形成机理则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宏观地震解释,并使用超微观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对三塘湖盆地中的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富含多晶石英颗粒的泥/页岩,纹层状泥晶-微晶白云岩以及作为夹层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低,以单一的岩浆-热液矿物为主的特殊岩石类型(即喷积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地质时期湖相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特征及形成机理,以及在这一特殊沉积环境中,岩浆、热液、湖水以及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沉积过程。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对地质时期不同类型喷积岩的划分与鉴定标准。论文主要获得了如下的成果和认识:1.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三维地震剖面几何学特征与钻井岩性分布特征显示芦草沟组中存在大量火山与热液活动造成的沉积建造,表明该时期存在火山和热液活动。本次研究的各类岩石与火山活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2.芦草沟组黑色泥/页岩呈极细纹层状并与纹层状碳酸盐岩呈互层或夹层,局部硅化强烈。其中的颗粒为粘土-细粉砂级、磨圆差、分选差,富含晶屑而缺乏玻璃质与粘土矿物。研究表明该泥/页岩水下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粉尘状颗粒以浊流形式被湖水搬运并逐渐沉积,并与湖相碳酸盐岩和正常的湖相远端碎屑沉积混合形成。火山活动相关的酸性流体使火山细粒沉积物较早发生脱玻化作用,减少了火山玻璃这一不稳定组分。加之热液环境相对封闭,阻隔了早期以及后期的蚀变作用,使得泥/页岩中缺乏粘土矿物。3.纹层状白云岩主要由<5 μm的半自形-自形白云石或铁白云石构成,代表原生白云岩特征。此外普遍含有少量棱角状、鸡骨状的石英、碱性长石和方沸石。部分白云石晶间孔隙含有大量疑似的菌丝残留矿物。主微量元素与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Mg离子来源混杂;而Fe离子则应以火山物质的脱玻化有关。C-O同位素显示了微生物及热液作用同样影响了白云岩的形成。表明该纹层状泥晶白云岩是一种由与岩浆活动相关的热液流体直接沉淀,并可能受到微生物活动共同影响沉淀而成的原生白云岩。4.将芦草沟组中四类特殊的夹层被解释为以热液作用为主导的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该四类岩石具有分布局限、矿物成分单一和含量极低的特征,仅以少量的薄层-纹层状夹于黑色泥/页岩或泥晶白云岩。白云质与辉石质喷积岩单层厚度相对较大,层内无粒序,且颗粒无定向,由具不同白云石-蒙脱石和透辉石-硅灰石构成的似斑晶状的团块形成的骨架颗粒和基质组成,基质分别为蒙脱石与碱性长石,反映高密度碎屑流沉积特征。一些白云石被蚀变为蛇纹石。方沸石质与长英质喷积岩多呈纹层状,底部常具侵蚀面,层内可见粒序及颗粒定向排列,由碎屑颗粒和铁白云石或硅质胶结物组成,反映密度相对较低的浊流沉积特征。作为主要造岩矿物,白云石、透辉石、碱性长石、硅灰石因其具有的溶蚀/熔蚀结构、交生结构及鸡骨状结构反映了火成岩矿物特征。白云质喷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该岩石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并有浅部物质混杂的特征。蒙脱石及蛇纹石则代表了热液对原始火山物质的蚀变改造。自形方沸石、泥晶铁白云石及泥晶石英胶结物则代表了热液化学沉积产物。5.部分黑色页岩中含有丰富的多晶石英颗粒。这些颗粒作为骨架颗粒均为大小类似的长柱型,顺层分布于火山颗粒组成的基质中。该石英颗粒由中部的它形微晶石英和外部的自形粗晶石英晶体组成。并且在粗晶石英晶体的边部由自形的更为细小的石英加大晶体组成,代表了多期次石英重结晶作用。A1与Ti在石英晶体中的富集,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表明石英的重结晶与次生加大作用与热液活动相关。而其统一的粒度,定向的排列方式以及多晶石英颗粒内部放射状的晶体排列方式可能代表了生物成因。综上,该多晶石英颗粒被解释为起源于微生物的腔体(可能为藻类),并在沉积期被热液流体交代、充填以及发生重结晶。该成因可能指示了火山-热液活动所带来的营养物质造成的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伴生酸性热液活动对其强烈的成岩改造。6.喷积岩主要是指受水下火山活动与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沉积岩,包含喷溢岩、喷爆岩、喷流岩和喷混岩。其中除了喷混岩及喷流岩可能分布较广且总体厚度较大以外,喷溢岩、喷爆岩均为极小规模的含量与分布十分有限的以纹层状夹层出现的沉积岩。地质时期的该样品应具有矿物成分单一、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的特征,从而明显区别于深水沉积岩的高成分与结构成熟度的围岩。从岩矿特征、搬运方式和沉积方式三方面对本次研究的主要岩石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白云质喷流岩、白云质喷溢岩、辉石质喷溢岩、方沸石质喷爆-喷流岩、长英质喷爆岩。而黑色泥/页岩则以火山尘为主构成的沉凝灰岩,但由于其同时混入了其它喷积岩以及正常陆源碎屑沉积,可划分为喷混岩。芦草沟组作为北疆地区一套重要的致密油储层,开展对其精细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探讨油气生成机理,以新的思路来指导勘探与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本论文尚未开展岩浆-热液喷流活动与油气关系的研究,因此,这将是未来的研究计划。

李滢[8](2017)在《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二段沉积环境和硅化木保存分析》文中指出本文研究区位于中国延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千家店园区内,主要研究对象是保存有大量硅化木化石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二段地层。选取研究区内两个地层剖面,在详细的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综合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岩石矿物特征和岩石样品粒度分析,对该研究区晚侏罗世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城子组硅化木的保存条件。同时,结合参与的研究区硅化木保育工作,对硅化木保育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通过对土城子组Q0055和Q0058剖面的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岩石矿物特征和粒度分析数据的研究,认为该研究区晚侏罗世地层形成于河流和湖泊环境。Q0055剖面以粗砂岩为主,夹含砾粗砂岩层,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地层中硅化木化石规模较大,保存完整,具异地埋藏特征;三期辫状河道在垂向上冲刷叠加,并含有大量碎屑沉积物,表现出水动力较强,近源快速堆积特点。树木短距离搬运后被迅速掩埋,具备后期硅化木形成和保存的适宜埋藏条件。Q0055剖面中没有发现火山物质,表明硅化木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没有直接联系,推测硅化木中的硅质来自地下水中高温热液(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而Q0058剖面以细砂岩和中砂岩为主,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不高,发育平行层理,砂体侧向延伸平缓,显示滨湖沉积特征。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滨湖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河流,表明河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注入湖泊。硅化木易受到湿度和温度变化、植物生长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所以硅化木保育需要根据每个化石的受损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具体步骤总结如下:1.测量木化石的维度数据并拍照记录木化石的保育状态;2.清理:机械清理、化学清理、液体清理;3.缝隙填充固定、木化石碎块原始位置鉴定及拼接;4.美学修复;5.防水处理;6.保育工作文档编制、检测和评估。

李月彤[9](2016)在《新疆奇台和缅甸蒲甘硅化木的显微结构及矿物组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珠宝玉石收藏市场上的硅化木,大多来自缅甸和我国新疆,两个产地硅化木的产出时代、地质背景、原生木材种属均有所不同。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差热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来自我国新疆奇台及缅甸蒲甘两地的硅化木样品,从显微结构和矿物学特征两方面进行测试与分析,并探讨了影响硅化木透明度、颜色及质地的因素。两地的硅化木样品主要矿物成分均为石英(SiO2占总质量分数的90%以上),还含有微量斜硅石、蛋白石-CT/C、黄铁矿及其他金属(Cu、Zn、Pb、Fe、Mn)氧化物,可能含有微量的粘土矿物,如高岭石和蒙脱石。通过激光拉曼光谱,在微晶石英及纤维放射状玉髓区域,检测到斜硅石的特征峰503 cm‐1。结合两地硅化木形成的地质背景,斜硅石的存在暗示硅化木的硅质来源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黄铁矿的存在说明硅化木形成于缺氧还原性的环境。除此之外,硅化木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及不同类型的水。硅化木中二氧化硅矿物的形态主要分为四种:呈镶嵌状的微晶石英(5-50μm)、自形—半自形的石英颗粒(50-200μm)、纤维放射状的玉髓、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态的蛋白石。不同形态的二氧化硅颗粒在硅化木的植物解剖结构中分布有所不同。硅化木的硅化作用总结为一个多期次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机质分解与矿物质沉积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树木显微结构中,硅化作用的微观过程推测为:浸透在树木显微结构中的二氧化硅溶液或胶体,(1)先替代细胞壁中的有机质,形成纳米级的微晶,呈层状紧密生长;(2)再沉淀在细胞壁内表面,结晶生长为自形-半自形的石英颗粒;(3)最后充填在细胞腔中的二氧化硅溶液缓慢结晶。影响硅化木透明度、颜色、质地的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硅矿物的种类;二是石英颗粒的形态、大小、结合关系及结晶程度,三是残留的有机质的含量。

张淑云[10](2015)在《基于GIS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时期内,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形成并保存下来具有典型特征的地质、地貌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地质遗迹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质遗迹评价作为遗迹保护的先行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地质遗迹的评价主要是以地质公园为背景,评价因子相关性较强,同时因子评分和权重的选择都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以上的问题,本论文通过选取北京市地质遗迹和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法相结合的多因子主成分网络评价法(MPP)对北京市的地质遗迹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对比。本论文的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在总结前人选取评价因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地质遗迹的具体情况,经侧面和正面两个角度分析,科学地确定了北京市地质遗迹的14个评价因子,包括规模、科学价值、观赏性、安全性、保护现状等。(2)根据北京市各个地区的地质背景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处地质遗迹,采用对比法、RS/GIS技术以及实地考察专家确定评分法,得出了分为四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及各个因子的评分。(3)结合北京市地质遗迹的实际情况,采用MPP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了每个地质遗迹的综合评分,最终得到了50处地质遗迹的等级。(4)将MPP法的评价结果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在50个地质遗迹的评价样本里,有47个地质遗迹的评价结果一致,只有3个地质遗迹的评价结果不同。经过分析可知,MPP法的评价结果更科学。

二、新疆硅化木成因与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硅化木成因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2)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硅化木化石群资源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硅化木化石形成过程
3 硅化木化石资源特征
4 资源优势对比分析
    5.1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5.2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5.3 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5.4 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5小结

(3)邯郸梧桐庄矿煤中硅化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样品与测试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岩相学与矿物学
    3.2 主量元素
    3.3 微量元素
    3.4 硅化木成因
4 结论

(4)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木化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区概况
        1.1.1 地理信息
        1.1.2 水文、矿产资源
    1.2 研究背景及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
    2.2 地层特征
        2.2.1 侏罗纪地层
        2.2.2 白垩纪地层
        2.2.3 第四纪地层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切片法
        3.2.2 室内显微观察法
        3.2.3 测量、统计与计算
        3.2.4 木化石保育技术与方法
4 树木高度恢复
    4.1 树木高度估算
        4.1.1 研究内容
        4.1.2 研究方法
5 系统古生物学
    5.1 异木属分类演化
        5.1.1 异木属解剖构造特征及分类
    5.2 木化石系统描述
    5.3 真菌菌丝
6 木化石的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及时空分布
    6.1 概述
        6.1.1 古气候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6.1.2 国内外木化石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现状
    6.2 树木年轮学研究
        6.2.1 定量参数分析
    6.3 古气候、古环境分析
        6.3.1 异木属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
        6.3.2 反映古气候的特殊解剖构造
    6.4 木化石时空分布特征
        6.4.1 中国中生代木化石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6.4.2 中国中生代木化石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6.4.3 异木属化石时空分布
    6.5 小结
7 硅化木的保育
    7.1 保育的概念与意义
    7.2 保育方法
    7.3 中国化石修复
    7.4 延庆硅化木的保育
        7.4.1 延庆硅化木研究史
        7.4.2 保育工作进展
        7.4.3 保育方法与步骤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附录

(5)木化石类硅化木在园林藏品分类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化石类硅化木的古植物属性记载
2 化石类硅化木的园林应用与文物价值
    2.1“怪石”在历史上的认知
    2.2 硅化木在古代园林中的出现
    2.3 化石类硅化木的文物价值
3 中国园林博物馆馆藏硅化木分析
    3.1 概况描述
    3.2 硅化木的形成
    3.3 硅化木的园林景石属性
    3.4 硅化木在园林化石赏石中的艺术赏析
        3.4.1 硅化木盆景石的艺术赏析
        3.4.2 硅化木化石赏石的艺术鉴赏
4 木化石类“硅化木”的分类研究
    4.1 自然类博物馆分类体系
    4.2 古生物化石标本系统分类
    4.3 园林硅化木的形成原因与出土状况分类体系
        4.3.1 山原石类硅化木
        4.3.2 水冲石类硅化木
        4.3.3 风砺石类硅化木
5 结论

(6)希腊莱斯沃斯硅化森林特点与成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2 莱斯沃斯硅化森林主要特点
    2.1 数量多规模大
    2.2 原生环境硅化
    2.3 特征保存完好
    2.4 植物种类繁多
3 莱斯沃斯硅化森林成因分析
    3.1 地质成因
    3.2 古气候环境
    3.3 地下水条件
    3.4 保存条件
    3.5 形成过程
4 结论

(7)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特征与形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关于湖相细粒混合沉积物研究进展
        1.2.2 关于热液喷流沉积研究进展
        1.2.3 关于水下火山活动研究进展
        1.2.4 关于白云岩成因研究进展
        1.2.5 自生石英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思路
    1.4 工作量与创新点
        1.4.1 完成工作量
        1.4.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学特征
    2.1 三塘湖盆地及邻区区域构造背景
    2.2 三塘湖地区二叠纪地层组成
    2.3 地层几何学特征与岩石组合特征
        2.3.1 研究方法
        2.3.2 地震剖面几何形态与钻井岩性组合特征
        2.3.3 地震剖面锥形体形成原因
第三章 黑色泥/页岩特征与成因
    3.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3.2 泥/页岩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3.2.1 沉积结构
        3.2.2 有机质分布特征
        3.2.3 矿物成分特征
        3.2.4 矿物学特征
    3.3 泥页/岩形成机理讨论
        3.3.1 物源探讨
        3.3.2 形成过程探讨
        3.3.3 沉积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液喷流白云岩岩石学、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4.1 实验方法
    4.2 白云岩岩石学特征
        4.2.1 白云岩沉积结构特征
        4.2.2 白云岩矿物成分特征
    4.3 白云岩矿物学特征
        4.3.1 白云石与铁白云石
        4.3.2 方沸石、石英与碱性长石
        4.3.3 丝状矿物
        4.3.4 菱镁矿与菱锶矿
        4.3.5 其它痕量矿物
    4.4 白云岩与白云石地球化学特征
        4.4.1 白云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
        4.4.2 白云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5 白云岩形成机理
        4.5.1 原生或次生
        4.5.2 Mg离子来源与形成温度
        4.5.3 后期变化
        4.5.4 形成模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夹层状喷流沉积岩特征
    5.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5.2 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5.2.1 白云质喷积岩
        5.2.2 辉石质喷积岩
        5.2.3 方沸石质喷积岩
        5.2.4 长英质喷积岩
    5.3 形成过程与机理探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含多晶石英夹层成因探讨
    6.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6.2 含多晶石英层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6.3 多晶石英颗粒中的单独石英晶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6.4 多晶石英颗粒中的单独石英晶体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6.5 讨论
        6.5.1 成岩流体来源及其对多晶石英颗粒形成的影响
        6.5.2 多晶石英颗粒的早期沉淀与后期改造
        6.5.3 多晶石英颗粒的来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形成机理
    7.1 三塘湖盆地岩浆-热液沉积模式
    7.2 喷积岩特征与划分标准
        7.2.1 喷积岩概念提出原因
        7.2.2 四类喷积岩基本特征
        7.2.3 喷积岩与喷流岩以及凝灰岩的区别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二段沉积环境和硅化木保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区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自然条件
    1.2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区域研究现状
        1.3.1 延庆土城子组研究现状
        1.3.2 延庆千家店地区硅化木研究现状
        1.3.3 国内硅化木保护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3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背景
3 古环境分析
    3.1 实测地层序列
        3.1.1 土城子组二段Q0055剖面
        3.1.2 土城子组二段Q0058剖面
    3.2 岩石特征
        3.2.1 Q0055剖面岩石特征
        3.2.2 Q0058剖面岩石特征
    3.3 沉积构造特征
    3.4 Q0058剖面粒度分析
        3.4.1 直方图
        3.4.2 累积曲线图
        3.4.3 概率值累积曲线图
        3.4.4 粒度参数散点图
        3.4.5 C-M图
    3.5 沉积环境分析
        3.5.1 Q0055剖面沉积环境分析
        3.5.2 Q0058剖面沉积环境分析
        3.5.3 沉积环境综合分析
4 硅化木保存分析和保育方法
    4.1 延庆千家店园区硅化木特征
    4.2 硅化木保存分析
    4.3 硅化木保育
        4.3.1 硅化木的破坏因素
        4.3.2 硅化木保育步骤
5 结论与问题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新疆奇台和缅甸蒲甘硅化木的显微结构及矿物组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世界范围内硅化木的常见产地
    2.2 新疆奇台硅化木的产地概况
    2.3 缅甸硅化木的产地概况
    2.4 小结
第三章 硅化木的宝石学特征
    3.1 样品来源及外观描述
    3.2 常规宝石学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硅化木的显微结构特征
    4.1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4.1.1 硅化木样品植物学分类
        4.1.2 二氧化硅矿物
        4.1.3 暗色金属矿物
    4.2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4.2.1 二氧化硅矿物的种类和形态
        4.2.2 二氧化硅矿物的分布
    4.3 阴极发光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硅化木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
    5.1 矿物组成
        5.1.1 X射线粉晶衍射
        5.1.2 拉曼光谱分析
        5.1.3 红外光谱分析
    5.2 化学成分
        5.2.1 电子探针测试
        5.2.2 背散射图像及能谱测试
        5.2.3 差热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硅化木透明度的影响因素
    6.1 研究样品特征
    6.2 矿物颗粒特征
        6.2.1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6.2.2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6.3 残留有机质的含量
    6.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硅化木的硅质来源
    7.2 硅化作用的机制
    7.3 二氧化硅同质多象转变
    7.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GIS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北京市地质遗迹概况
    2.1 北京市基本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1.3 地质背景
    2.2 北京市地质遗迹概述
第3章 北京市地质遗迹评价体系
    3.1 评价因子的选取
    3.2 评价因子的评分方法
        3.2.1 对比法进行评分
        3.2.2 由RS技术确定评分
        3.2.3 由GIS技术确定评分
        3.2.4 经实地考察由专家确定评分
    3.3 评价方法的选取
        3.3.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3.3.2 BP神经网络法原理
        3.3.3 多因子主成分网络评价法(MPP)
第4章 MPP法评价北京市地质遗迹
第5章 评价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新疆硅化木成因与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忽疑天上落 不似人间有——漫谈硅化木(下)[J]. 王洪鹏. 少先队小干部, 2019(Z4)
  • [2]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硅化木化石群资源优势[J]. 沈博伟,曹俊,唐广成,张涛. 四川地质学报, 2019(02)
  • [3]邯郸梧桐庄矿煤中硅化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 张景森,赵云云,金超,邢乐才,辛雨萌.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4]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木化石研究[D]. 隋聚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木化石类硅化木在园林藏品分类中的研究[J]. 李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8)
  • [6]希腊莱斯沃斯硅化森林特点与成因探析[J]. 曾昱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4)
  • [7]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特征与形成机理[D]. 焦鑫. 西北大学, 2017(06)
  • [8]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二段沉积环境和硅化木保存分析[D]. 李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 [9]新疆奇台和缅甸蒲甘硅化木的显微结构及矿物组成[D]. 李月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4)
  • [10]基于GIS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评价方法研究[D]. 张淑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2)

标签:;  ;  ;  ;  ;  

新疆硅化木的产地与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