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载体构建的乙肝核酸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不同载体构建的乙肝核酸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一、不同载体构建的乙型肝炎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亚,刘达,鲍秀峰,邢雪琨[1](2019)在《病毒性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而引起的世界性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由于病毒种类繁多,而且易发生变异,容易感染,治疗方案有限,常规治疗疗效不稳定且价格昂贵。因此,接种疫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本综述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应疫苗的介绍。

董坤,许海云,隗玲,方曙[2](2018)在《基于多源数据的技术产业化潜力分析方法研究——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例》文中认为[目的 /意义]分析新兴技术的产业化潜力对于产业投资决策、专利前瞻布局、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技术市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系统总结现有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产业化潜力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对政策环境、产业技术和市场行情的分析以及对产业化特征的融合解读,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例,对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该方法立足技术领域全景,集成多种数据源,将技术产业化的局部特征融合为整体特征,可通过多维分析结果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产业化潜力分析结果。

肖婷,郭根灵,辛宪云,魏庆宽[3](2012)在《乙肝表面抗原载体多价重组核酸疫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表明,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HBsAg不仅可以作为疫苗的理想候选分子,还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理想载体,用来成功构建多种重组核酸疫苗。本文概述了以乙肝表面抗原为载体,重组或联合其他病毒、寄生虫、细胞因子等其他基因制作多价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周奇[4](2011)在《核酸疫苗免疫增强策略及其诱导免疫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DNA疫苗,是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疫苗,核酸疫苗和传统疫苗相比有着显着的优势,免疫后能够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仅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所以治疗性核酸疫苗成为近些年研究的重点。并迅速地从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为乙型肝炎、囊虫病等一系列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领域。尽管核酸疫苗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其总的免疫效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在某些核酸疫苗在小动物实验中免疫效果很好,但是在大动物实验中效果不理想;有的核酸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能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在临床试验中却不能保护受试者抵抗病原体的侵害。如何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阐述核酸疫苗的免疫机制成为核酸疫苗发展的核心问题。鉴于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尝试通过新的免疫剂型、免疫方案等多种免疫策略来改善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本课题通过使用DNA疫苗的免疫新剂型微针注射辅以疫苗佐剂Flt3L的方法来提高乙肝DNA疫苗的免疫效果。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微针注射辅以细胞因子Flt3L联合免疫的策略,能明显地增强乙肝DNA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微针是在新型电子行业发展的基础上衍生的新技术,通过氢氧化钾腐蚀技术将化学聚合物、硅等焊接到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形成的聚合针列,其高度在50微米到200微米能够有效穿透皮肤表层和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层,而皮肤尤其是活性表皮富含抗原提呈细胞,一直被认为是高免疫活性部位,通过微针将核酸疫苗靶向给药于表皮层,可以直接作用与抗原提呈细胞从而提高免疫效果。Flt3L是近年来的被广泛关注的一种免疫刺激分子,能够增强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2种途径的T细胞的增殖。不仅如此Flt3L还能够诱导抗原提呈细胞DC的分泌和活化、在炎症部位募集DC等抗原递呈细胞。从不同免疫组合中我们比较得到微针介导细胞因子Flt3L能够明显的增强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本课题系统地考察了这种新的免疫方案的免疫效果,并探讨了其增效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微针介导细胞因子Flt3L注射能够显着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疫苗免疫效果。核酸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制约着核酸疫苗的发展,近年来有研究发现pcDNA3负载的核酸疫苗诱发了实验动物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对实验动物解剖后发现了肾脏的病变,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发现体内核酸疫苗持续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诱发了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其确切机制仍不明了,此外,自然杂志上也报到了常用佐剂分子CpG序列诱发实验动物肝脏病变的现象。核酸疫苗免疫原性低的问题限制了核酸疫苗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大量的免疫策略被尝试。CpG序列是常用的佐剂分子,无论是pcDNA3载体骨架上负载的CpG序列或者是寡核苷酸CpG都可以起到都可以起到免疫增效的作用,然而是否CpG的使用存在某些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考证。多年来本课题组致力于核酸疫苗的机制研究,为了阐明核酸疫苗免疫诱发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分子机制,我们以pVAX1、pcDNA3质粒为载体构建了表达AnnexinB1抗原的DNA疫苗,对C57BL/6小鼠实施了3次免疫接种,通过检测小鼠的总抗体滴度、T细胞增殖的能力、CTL活性来判断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含有CpG序列的pcDNA3-B1疫苗组的确诱导了更有效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在研究我们意外的发现pcDNA3-B1疫苗组诱发了局部黑色素丢失的免疫损伤现象,为了揭示这一免疫损伤的诱发因素和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脾脏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寻找在免疫过程中发生改变的蛋白质,以这些显着改变的蛋白分子为桥梁寻找到核酸疫苗免疫后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以期能阐明核酸疫苗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分子机制。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生物信息学手段我们挑选了核酸疫苗组间差异显着的5个蛋白,在pcDNA3-B1组显着上调的2个蛋白和下调的3个蛋白,进一步通过文献检索、聚类分析以及功能分析确定了其中上调的一个蛋白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protein 2的生理功能和pcDNA3能够诱导更佳的免疫保护存在着潜在的联系,而下调蛋白中的2个蛋白proxiredoxin 1和proxiredoxin 6属于prdx蛋白家族成员,该家族成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在体内降解过氧化氢、超氧离子等反应活性氧,而体内反应活性氧和氧化应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实验动物体内proxiredoxin 6蛋白的下调导致体内反应活性氧的富集,进而诱发了体内氧化应激的产生最终激发自身免疫病的产生。通过本研究,我们阐明了核酸疫苗免疫诱发的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为DNA免疫诱发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靶点,为核酸疫苗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杜合娟[5](2009)在《密码子优化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流行最广、感染者最多的传染病之一,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是一种治疗性核酸疫苗,已经证明在多种动物体内可以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然而,其免疫原性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密码子使用上具有偏嗜性,可能会导致用来构建核酸疫苗的目的基因等外源基因在高级哺乳动物宿主体内的表达量较低,从而不能有效的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目前认为这可能是核酸疫苗免疫原性较低的因素之一。核酸疫苗的密码子优化是按照哺乳动物密码子使用偏好,在不改变基因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对核酸疫苗的目的基因进行优化,希望提高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对人乳头瘤病毒(HPV)、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流感病毒等核酸疫苗的目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提高了疫苗的蛋白表达量及免疫原性。应用密码子优化方法构建经密码子优化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来研究密码子优化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对于设计具有更强免疫原性的新型乙肝疫苗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密码子优化能否增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在体外的蛋白表达量及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方法:根据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的氨基酸序列资料,在不改变其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按照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使用偏好,设计并人工合成了密码子优化的MHBs基因。然后,将密码子优化的MHBs基因克隆到核酸疫苗载体pSW3891中,构建了密码子优化的表达MHBs核酸疫苗(命名为:pSW3891/MHBs/adr/opt,简称opt)。用上述核酸疫苗与表达野生型MHBs核酸疫苗(命名为:pSW3891/MHBs/adr,简称adr)及空载体质粒pSW3891一起瞬时转染293T细胞,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MHBs的表达。在此基础上,采用肌肉注射法,以opt、adr疫苗及空载体pSW3891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免疫的时间点为第0、2、4和6周。于免疫前和每次免疫后两周收集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Bs抗体的滴度。于第四次免疫后两周处死小鼠,无菌取脾细胞,用ELISPOT法检测免疫小鼠表面抗原特异性分泌IFN-γ的脾细胞数量。结果:BamH1及Pst1双酶切和直接序列测定结果提示密码子优化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构建成功。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opt和adr均可在体外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且opt的蛋白表达量要高于野生型。ELISA实验结果表明,opt和adr疫苗分别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后,在第一次免疫后两周,两组免疫动物血清中开始检测到特异性的抗-HBs抗体,在第四次免疫后:小鼠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峰。在相同时间点,opt免疫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的抗-HBs抗体的OD值均高于adr免疫组小鼠;opt免疫组小鼠第8周抗-HBs滴度达1:364500,明显高于adr免疫组小鼠(1:121500)。ELISPOT结果显示,四次免疫后opt免疫组小鼠表面抗原特异性分泌IFN-γ的脾细胞数量平均约为165.9个/5×105细胞,显着的高于adr免疫组小鼠(90.7个/5×105细胞)。结论:密码子优化可以增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在体外293T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及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张建远[6](2009)在《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及与猪细胞因子联合免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圆环病毒病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所致,该病除表现为猪断乳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外,还与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roliferative and necrotizing pneumonia,PNP)、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temorAll,CT-All)等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有关。猪圆环病毒病在世界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引致广泛流行与致病,也是我国规模式化猪场主要传染病之一,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目前,国内还没有猪圆环病毒2型商品化疫苗,国外的疫苗研究也在近年来才开展。研究新型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提高疫苗免疫的效果,对于防制猪圆环病毒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离鉴定了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株,构建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和制备核酸疫苗壳聚糖复合物,开展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及与猪细胞因子佐剂联合免疫猪,为研制新型、高效、安全的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及测定评价筛选猪细胞因子分子免疫佐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圆环病毒2型病的检测及病毒株的分离鉴定。采用ELISA技术对9个规模化猪场987头猪的血清进行了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受检未免疫猪血清中,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为74.3%;采用PCR检测了可疑病料104头,可疑病料中PCR检测阳性率为77.9%,从病料中分离鉴定了一株猪圆环病毒2型(PCV2whn),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持续感染猪圆环病2型的PK15细胞胞浆及细胞核内有包涵体,以及呈晶格状排列的病毒粒子,直径18±2nm;测定了PCV2whn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的基因组全长为1767bp,与我国不同地方的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的分离株基因组的同源性高达92.7-97.5%,与欧洲、美洲、南非分离株的同源率在94.2-96%之间。本研究自主分离鉴定获得新的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为猪圆环病毒2型研究获取了新的材料。2.pVAX1-ORF2-ISS核酸疫苗构建及核酸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制备。选用pVAX1为真核表达载体,以猪圆环病毒2型ORF2为构建目的基因,合成插入含11个CpG motif全长92bp的ISS序列,采用PCR扩增PCV20RF2片段,通过酶切及连接等操作将两段序列亚克隆到pVAX1载体中,构建了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并采用酶切鉴定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结果显示两个片段正确插入到载体中。使用壳聚糖对pVAX1-ORF2-ISS核酸包被,通过透射电镜和胶阻滞分析,结果显示,pVAX1-ORF2-ISS与壳聚糖结合,成功构建与制备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壳聚糖复合物。本研究以pVAX1为优化载体,合成插入ISS序列,设计构建了含ISS与ORF2的pVAX1-ORF2-ISS新型核酸疫苗,此研究尚未见报道。3.猪白细胞介素IL-4、IL-6、IL-6/4的鉴定及其分子佐剂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选用“四川大学“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提供的猪白细胞介素IL-4、IL-6、IL-6/4真核表达质粒,利用酶切方法对猪白细胞介素IL-4、IL-6、IL-6/4的真核表达载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证明3种白细胞介素的目的片段大小与预期大小符合。使用壳聚糖对猪白细胞介素IL-4、IL-6、IL-6/4的真核表达载体进行了包被,通过透射电镜和胶阻滞分析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全部与壳聚糖结合,成功制备猪白细胞介素IL-4、IL-6、IL-6/4的分子免疫佐剂壳聚糖纳米颗粒。本研究应用成功制备的猪白细胞介素IL-4、IL-6、IL-6/4真核表达分子免疫佐剂质粒与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进行的联合免疫实验,在国内外未见报道。4.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免疫及与猪细胞因子联合免疫猪。使用构建和制备的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免疫及与猪细胞因子分子佐剂联合免疫实验猪,通过测定不同分组仔猪免疫后的特异性抗体滴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类CD3+、CD4+、CD8+细胞免疫变化情况,对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免疫及与猪细胞因子分子佐剂联合免疫效果作出了分析和评定。同时,使用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在小白鼠体上做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pVAX1-ORF2-ISS核酸疫苗能够诱导仔猪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类的免疫应答,免疫期持续60d以上,能诱导细胞免疫并产生特异性抗体,pVAX1-ORF2-ISS核酸疫苗与本课题组构建保存的pVAX1-ORF2比较,其免疫效果优于pVAX1-ORF2(P<0.05),与空载体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3种猪细胞因子分子佐剂与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同时免疫仔猪能显着提高pVAX1-ORF2-ISS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P<0.05),以IL-6、IL-6/4为佳,IL-4次之;核酸疫苗的安全性试验表明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安全。同类研究均以小鼠进行免疫实验,而本研究用猪圆环病毒2型新型核酸疫苗免疫及与猪细胞因子分子佐剂联合免疫猪未见报道。本研究用构建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和制备核酸疫苗壳聚纳米颗粒,开展的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及与猪细胞因子佐剂联合免疫猪研究,为研制新型、高效、安全的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及测定评价猪细胞因子分子免疫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赵明丽,邢益平,黄祖瑚,杜合娟,王世霞,卢山[7](2009)在《DNA疫苗预敏蛋白疫苗增强策略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核酸疫苗预敏,乙型肝炎病毒HBsAg蛋白疫苗增强的免疫对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Transfection TM脂质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简称为adr),及空载体pSW3891(简称vector)体外转染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dr,vector的体外表达;动物体内研究选用Balb/c小鼠共18只,每组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3组,即空载体质粒组(vector+vector组)、adr核酸疫苗+HBsAg蛋白疫苗(adr+protein组)、HBsAg蛋白疫苗+HBsAg蛋白疫苗(Protein+Protein组);于第0周肌肉注射法分别以vector、adr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于第4周肌内注射法分别以vector、HBsAg蛋白疫苗、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HBsAg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HBsAg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adr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体内研究结果显示:除vector+vector组外,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血清抗-HBs,Protein+Protein组抗-HBs终点滴度比adr+protein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vector+vector组没有检测到特异性INF-γ分泌的脾细胞,而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且adr+protein组特异性细胞数量显着高于protein+protein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预敏,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对乙型肝炎HBsAg蛋白疫苗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张亚丽[8](2008)在《小鼠LIGH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与乙肝核酸疫苗的联合免疫研究》文中认为感染HBV能导致急性、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有密切关系。目前,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基因疫苗的兴起和发展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基因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特别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优于蛋白、多肽类疫苗,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更适应于慢性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在不同动物个体中差异较大,某些肿瘤及病毒的T、B细胞表位抗原性弱,难以诱导有效的T、B细胞免疫应答,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已成为研究热点。基因佐剂是将编码某些细胞因子及T、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等的基因与目的基因克隆于同一载体或不同载体共同免疫动物,其表达的相应蛋白可起到佐剂的作用,从而大大增强T、B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LIGHT是TNF配体家族的成员,可以共刺激T细胞增殖。HVEM是LIGHT介导T细胞活化的受体,LIGHT通过与HVEM结合发挥共刺激作用,参与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IGHT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作为控制细胞免疫应答的潜在目标。本研究对小鼠LIGHT作为乙肝核酸疫苗的基因佐剂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克隆小鼠LIGHT基因的基础上,构建其胞外段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构建LIGHT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体外转染细胞,检测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质粒中的LIGHT基因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LIGHT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可显着增强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将LIGHT真核表达质粒与乙肝核酸疫苗质粒联合免疫Balb/c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LIGHT可以增强小鼠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佐剂的作用。

马海利[9](2008)在《O型FMDV复合表位/CTB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与实验免疫》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FMDV抗原表位和免疫特性的基础上,结合FMD的流行特点,设计了O型FMDV复合表位与CTB的融合基因CTB-Th2-VP1和CTB-VP1-2A-Epi,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在BL21中获得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具有O型FMDV和CTB双重反应原性。融合蛋白复性后具有CTB的生物活性,腹腔接种小鼠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细胞和黏膜免疫,其中CTB-VP1-2A-Epi融合蛋白产生的免疫水平高于或接近灭活疫苗。将CTB-VP1-2A-Epi融合基因克隆到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BC38C中,构建了CTB-VP1-2A-Epi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免疫小鼠可产生O型FMD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将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与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核酸疫苗pIRES3CP1及O型FMDV灭活苗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联合免疫小鼠。结果显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增强这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其中以核酸疫苗首免、重组鸡痘病毒加强免疫,结合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灌服的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最佳,可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和表达的CTB-VP1-2A-Epi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FMDV免疫原性和CTB佐剂作用,为研制和使用新型、高效的FMD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祝玲玲,朱平安,谭德明[10](2008)在《治疗性HBVDNA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肝脏疾患,甚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近年来,HBVDNA疫苗在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治疗性HBVDNA疫苗的构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依据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不同载体构建的乙型肝炎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载体构建的乙型肝炎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病毒性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1.1 灭活疫苗
    1.2 减毒活疫苗
    1.3 基因工程甲肝疫苗
2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2.1 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
    2.2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2.3 乙型肝炎蛋白疫苗
    2.4 核酸疫苗
    2.5 合成肽乙肝疫苗
3 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3.1 重组蛋白疫苗
    3.2 合成肽疫苗
    3.3 核酸疫苗
    3.4 病毒载体疫苗
    3.5 病毒样颗粒疫苗
    3.6 树突状细胞免疫
4 戊型肝炎疫苗
    4.1 基因蛋白疫苗
        4.1.1 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4.1.2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 (Tn5) 表达系统
        4.1.3 酵母表达系统
        4.1.4 植物表达系统
    4.2 核酸疫苗
5 结语与展望

(2)基于多源数据的技术产业化潜力分析方法研究——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估方法
    2.1 基于主观数据的产业化潜力评估
    2.2 基于客观数据的产业化潜力评估
3 基于多源数据的产业化潜力分析方法
    3.1 分析思路与框架
    3.2 分析内容与方法
        3.2.1 政策环境分析
        3.2.2 产业技术分析
        3.2.3 市场行情分析
        3.2.4 产业化特征融合分析
4 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产业化潜力分析
    4.1 分析对象选择
    4.2 政策环境分析
        4.2.1 2013年政策环境分析
        4.2.2 2014年政策环境分析
        4.2.3 2015年政策环境分析
    4.3 产业技术分析
        4.3.1 技术主题识别
        4.3.2 技术成熟度分析
    4.4 市场行情分析
        4.4.1 商品化分析
        4.4.2 供销主体分析
    4.5 结果讨论
5 结语

(3)乙肝表面抗原载体多价重组核酸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2 乙肝核酸疫苗
3 乙肝HBsAg联合寄生虫基因的多价重组核酸疫苗
4 乙肝HBsAg联合其他病毒、激素或细胞因子等基因的重组核酸疫苗
5 结语

(4)核酸疫苗免疫增强策略及其诱导免疫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第一章:免疫增强型乙肝DNA疫苗的构建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微针增强乙肝DNA疫苗免疫效果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囊虫DNA疫苗诱导免疫保护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核酸疫苗诱发氧化应激造成机体免疫损伤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总结及其它
    一、总结
    二、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三、致谢

(5)密码子优化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正文 密码子优化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1.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及与猪细胞因子联合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猪圆环病毒病国内外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
        1.1 猪圆环病毒病原学特点
        1.2 猪圆环病毒病国内外的流行情况
        1.3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
        1.4 潜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1.5 猪圆环病毒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 猪圆环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3 ISS增强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研究进展
    4 猪细胞因子分子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5 壳聚糖及包被技术研究进展
    6 本研究的创新点
    7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株的分离鉴定
    摘要
    1 引言
        1.1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概况
        1.2 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组研究概况
        1.3 猪圆环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及目的基因的选择
    2 材料
        2.1 病料
        2.2 细胞及培养基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3 方法
        3.1 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ELISA抗体检测
        3.2 PCV2 ORF2基因的PCR检测
        3.2.1 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3.2.2 病料总DNA的提取
        3.2.3 引物设计
        3.2.4 PCR扩增
        3.2.5 PCR产物的酶切鉴定
        3.3 PCV2病毒的分离培养及电镜观察
        3.3.1 PCV2病毒的分离
        3.3.2 电镜观察
        3.4 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3.4.1 全序列引物的设计
        3.4.2 PCR扩增
        3.4.3 PCR扩增序列片段的回收
        3.4.4 PCV2全序列T克隆的连接反应
        3.4.5 连接物的转化
        3.4.6 重组质粒DNA的提取
        3.4.7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PCR检测
        3.4.8 序列测定
        3.4.9 序列分析
    4 结果
        4.1 病料的PCR与ELISA检测结果
        4.2 PCV2 ORF2基因的PCR检测结果
        4.3 PCV2病毒的分离培养及电镜观察结果
        4.4 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4.4.1 PCV2分离株的全基因组的PCR扩增
        4.4.2 PCV2全序列T克隆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4.4.3 PCV2分离株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5 讨论
        5.1 猪圆环病毒分离鉴定及感染
        5.2 PCV2的电镜观察
        5.3 PCV2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6 小结
第二章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构建及核酸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
    摘要
    1 引言
        1.1 pVAX1表达载体的特点
        1.2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构建的目的基因的选择
        1.3 ISS分子免疫增强剂选用与效果
        1.4 核酸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2 材料
        2.1 菌株与质粒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3 方法
        3.1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的构建
        3.1.1 引物设计
        3.1.2 PCV2 ORF2基因的PCR扩增
        3.1.3 扩增产物(目的基因)的纯化
        3.1.4 感受态细胞的准备
        3.1.5 酶切、连接和转化
        3.1.6 重组质粒pVAX1-ORF2的酶切鉴定
        3.1.7 重组质粒pVAX1-ORF2的PCR鉴定
        3.1.8 质粒pVAX1-ORF2-ISS的构建
        3.2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
        3.2.1 质粒提取
        3.2.2 壳聚糖包裹质粒
        3.2.3 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3.2.4 凝胶阻滞分析
    4 结果
        4.1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鉴定结果
        4.1.1 pVAX1-ORF2-ISS的PCR扩增
        4.1.2 pVAX1-ORF2-ISS的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
        4.2 pVAX1-ORF2-1SS核酸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
    5 讨论
        5.1 pVAX1优化载体的选择与常用表达载体的异同
        5.2 壳聚糖的特点与功能
        5.3 ISS分子免疫佐剂选用
        5.4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制备材料壳聚糖的选择
    6 小结
第三章 猪IL-4、IL-6、IL-6/4真核表达质粒鉴定及其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
    摘要
    1 引言
        1.1 猪白细胞介素的选择与鉴定方法
        1.2 壳聚糖包被技术在细胞因子真核表达质粒中应用
    2 材料
        2.1 菌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3 方法
        3.1 猪IL-4、IL-6、IL-6/4真核表达质粒的鉴定
        3.2 猪IL-4、IL-6、IL-6/4分子佐剂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
        3.2.1 质粒提取
        3.2.2 壳聚糖包裹质粒
        3.2.3 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3.2.4 凝胶阻滞分析
    4 结果
        4.1 猪IL-4、IL-6、IL-6/4真核表达质粒的鉴定结果
        4.2 猪IL-4、IL-6、IL-6/4的分子佐剂壳聚糖纳米颗粒制备结果
    5 讨论
        5.1 三种白细胞介素(IL-6、IL-4、IL6/4)的功能特点
        5.2 猪细胞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鉴定
        5.3 壳聚糖纳米颗粒包被技术的优点
    6 小结
第四章 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免疫及与猪细胞因子佐剂联合免疫猪
    摘要
    1 引言
        1.1 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研究概况与免疫效应指标的选择
        1.2 ISS序列免疫佐剂效应研究概况
        1.3 猪细胞因子分子佐剂免疫效应研究概况
    2 材料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猪
    3 方法
        3.1 仔猪免疫试验及分组
        3.2 免疫仔猪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检测
        3.3 免疫仔猪T淋巴细胞亚类CD3+、CD4+、CD8+的检测
        3.3.1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预处理
        3.3.2 T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
        3.3.3 FACS检测及数据处理
        3.4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的检测
        3.4.1 样品总DNA的抽提
        3.4.2 pVAX1-ORF2-ISS动态分布的检测
        3.5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的安全性检测
        3.5.1 组织DNA的分离纯化
        3.5.2 PCR检测
    4 结果
        4.1 免疫仔猪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检测结果
        4.1.1 0.25mg剂量免疫仔猪后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4.1.2 0.5mg剂量免疫仔猪后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4.2 免疫仔猪T淋巴细胞亚类CD3+、CD4+、CD8+的检测结果
        4.2.1 0.25mg剂量免疫仔猪后CD~3+、CD~4+、CD~8+T细胞亚类数量
        4.2.2 0.5mg剂量免疫仔猪后CD~3+、CD~4+、CD~8+T细胞亚类数量
        4.3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检测结果
        4.4 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安全性检测结果
    5 讨论
        5.1 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应
        5.2 ISS对猪圆环病毒核酸疫苗的佐剂效应
        5.3 细胞因子的佐剂效应
        5.4 免疫剂量对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5.5 核酸疫苗的分布检测结果分析
        5.6 核酸疫苗的安全性检测结果分析
    6 小结
结论
文献综述
    1 猪圆环病毒病国内外的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
        1.1 猪圆环病毒分类地位和形态
        1.2 猪圆环病毒理化特征
        1.3 猪圆环病毒的细胞培养特征
        1.4 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组特征
        1.5 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的研究进展
        1.6 猪圆环病毒核定位序列
        1.7 猪圆环病毒潜在的抗原位点
        1.8 猪圆环病毒致病机理
        1.9 猪圆环病毒流行病学
        1.9.1 流行情况及分布
        1.9.2 易感动物
        1.9.3 传播方式及途径
        1.9.4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
        1.9.5 动物感染试验
        1.10 潜在的人畜共患病评估
        1.11 猪圆环病毒防制中存在的问题
    2 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2.1 猪圆环病毒2型常规疫苗的研究概况
        2.1.1 PCV灭活疫苗
        2.1.2 弱毒疫苗
        2.2 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概况
        2.2.1 核酸疫苗
        2.2.2 重组疫苗
        2.2.3 活载体疫苗
        2.3 核酸疫苗的优点与存在问题
        2.3.1 核酸疫苗的优点
        2.3.2 核酸疫苗存在的问题
    3 ISS增强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研究进展
        3.1 ISS基序的作用机理及免疫学作用
        3.2 ISS基序对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3.3 ISS-DNA作为疫苗佐剂的应用
        3.4 ISS-DNA在DNA疫苗中的作用
        3.5 ISS-DNA作为核酸疫苗佐剂的发展前景
    4 猪细胞因子分子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4.1 介导天然免疫的细胞因子
        4.1.1 Ⅰ型干扰素(IFN-Ⅰ)
        4.1.2 白细胞介素-1(IL-1)
        4.1.3 白细胞介素-6(IL-6)
        4.1.4 白细胞介素-8(IL-8)
        4.1.5 肿瘤坏死因子(TNF)
        4.2 调节淋巴细胞活化、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4.2.1 白细胞介素-2(IL-2)
        4.2.2 白细胞介素-4(IL-4)
        4.2.3 白细胞介素-10(IL-10)
        4.2.4 白细胞介素-12(IL-12)
        4.2.5 白细胞介素-15(IL-15)
        4.2.6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4.3 活化炎性细胞的细胞因子
        4.3.1 干扰素-γ(IFN-γ)
        4.3.2 白细胞介素-18(IL-18)
        4.4 未成熟白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4.4.1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4.4.2 白细胞介素-7(IL-7)
    5 壳聚糖及包被技术研究进展
    6 猪圆环病毒2型诊断技术
        6.1 病毒的分离鉴定
        6.2 PCR技术(PCR)
        6.3 病毒抗体的检测技术
        6.3.1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6.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参考文献
缩写语及中英文对照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出版着作、科研成果

(7)DNA疫苗预敏蛋白疫苗增强策略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核酸疫苗的制备和鉴定
    1.3 核酸疫苗的体外表达
    1.4 试验动物及免疫程序
    1.5 抗-HBs的测定
    1.6 免疫后Balb/c小鼠Hbs Ag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的检测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p SW3891/MHBs/adr的体外表达
    2.2 Balb/c小鼠免疫后血清抗-HBs动态变化
    2.3 Balb/c小鼠免疫后细胞免疫应答
3 讨论
4 结论

(8)小鼠LIGH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与乙肝核酸疫苗的联合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核酸疫苗
    二、乙肝核酸疫苗
    三、基因佐剂
    四、LIGHT
实验一 小鼠LIGHT基因的克隆及其胞外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LIGHT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检测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乙肝核酸疫苗与LIGHT真核表达质粒的联合免疫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致谢
综述

(9)O型FMDV复合表位/CTB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与实验免疫(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动物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1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新型疫苗研究
        2 新型免疫原与疫苗
        3 载体与疫苗
        4 结语
    第二章 霍乱毒素研究进展
        1 CT 的结构特性
        2 CTB 黏膜免疫佐剂研究
        3 小结
    第三章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1 口蹄疫传统疫苗研究
        2 口蹄疫新型疫苗研究
        3 展望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与CTB 融合基因的分子设计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与CTB 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与CTB 融合蛋白的实验免疫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CTB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构建与实验免疫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CTB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与多种FMDV 基因重组体联合实验免疫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CURRICULUM VITAE

(10)治疗性HBVDNA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性HBV DNA疫苗的组成结构
    1.1 治疗性HBV DNA疫苗的抗原
    1.2 治疗性HBV DNA疫苗的载体
2 HBV DNA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依据
3 治疗型HBV DNA疫苗研究进展
    3.1 治疗型HBV DNA疫苗临床前研究进展
    3.2 治疗型HBV DNA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4 问题与展望

四、不同载体构建的乙型肝炎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病毒性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J]. 李国亚,刘达,鲍秀峰,邢雪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8)
  • [2]基于多源数据的技术产业化潜力分析方法研究——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例[J]. 董坤,许海云,隗玲,方曙. 图书情报工作, 2018(02)
  • [3]乙肝表面抗原载体多价重组核酸疫苗研究进展[J]. 肖婷,郭根灵,辛宪云,魏庆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07)
  • [4]核酸疫苗免疫增强策略及其诱导免疫损伤的机制研究[D]. 周奇. 第二军医大学, 2011(10)
  • [5]密码子优化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D]. 杜合娟. 南京医科大学, 2009(02)
  • [6]猪圆环病毒pVAX1-ORF2-ISS核酸疫苗及与猪细胞因子联合免疫研究[D]. 张建远.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7)
  • [7]DNA疫苗预敏蛋白疫苗增强策略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影响[J]. 赵明丽,邢益平,黄祖瑚,杜合娟,王世霞,卢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6)
  • [8]小鼠LIGH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与乙肝核酸疫苗的联合免疫研究[D]. 张亚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9]O型FMDV复合表位/CTB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与实验免疫[D]. 马海利. 吉林大学, 2008(11)
  • [10]治疗性HBVDNA疫苗的研究进展[J]. 祝玲玲,朱平安,谭德明. 热带医学杂志, 2008(04)

标签:;  ;  ;  ;  ;  

不同载体构建的乙肝核酸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