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

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

一、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林凡,林爱珺[1](2022)在《打开算法黑箱:建构“人-机协同”的新闻伦理机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用控制论详细分析了算法黑箱的产生机理,剖析智能新闻生产、分发、接收过程中技术黑箱的运作逻辑及其带来的伦理风险,用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讨论技术道德化的可能性与路径,主张将价值理性嵌入人工智能打造新闻道德智能体,在不同阶段对算法主体实施"监控、预警与奖惩"的伦理干预,构建"人-机协同"算法新闻伦理机制。

林爱珺,张博[2](2019)在《规范建构与学科建设:新中国新闻伦理研究70年(1949-2019)》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变迁及媒介技术的迭代发展,新闻的政治生态和媒介生态也在不断变化。新闻伦理研究的跨学科特征更加显着,研究对象、理论框架、学科范畴等基本学科建制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论文围绕新中国新闻生产与传播实践中的失范问题、价值冲突、道德选择、伦理困境等核心议题,研究70年来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与新闻伦理关系在不同政治环境、媒体生态下的变迁脉络,并从行为规范、关系调整、价值取舍、伦理建构四个方面探索新时代、新业态下新闻伦理研究的可能路径,以期促进新闻伦理的规范建构与新闻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原永香[3](2019)在《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伦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个用大数据重塑思维、新旧媒体交织融合的泛传播时代,现代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前沿行业,在传播实践中表现出更多的道德困境和伦理责任。深刻理解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特征,明晰“大数据传播”与“传媒伦理”的协同关系,把握大数据传播导致传媒伦理的深刻变化及特性变迁,对推动传媒组织与个人道德的养成以及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的内化,现代传媒伦理准则的重新定位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道德哲学的维度出发,围绕传播实践中的道德问题和伦理困境以及失范案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观念和道德理论,探讨了传媒多元主体的伦理责任和道德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分析大数据内涵与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以及对传媒伦理的影响的基础上,从历史的维度对传媒伦理的现代演变过程、当代特征进行了梳理,在传媒伦理的范畴、主题、舆论围观等方面研究了大数据时代与传媒伦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数字社会传媒伦理的内涵和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实践的变化特征。第二部分以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现状调查为基础,归纳了当前传媒伦理主要问题以及特征表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传媒伦理主体的转向,媒介融合对传统传媒伦理规范的冲击,传播主体专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的疏离,新闻真实与不公正伤害之间的价值两难,传媒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传媒伦理困境及其问题产生的成因和内在逻辑。第三部分针对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问题及困境,从优化传媒伦理的社会环境,培育传媒主体的伦理规范,建设传媒伦理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伦理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理性而系统地深入到社会深层的政治形态、经济结构、文化氛围以及鲜活的传媒伦理实践之中,推进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伦理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

何子杰[4](2019)在《跨文化报道的伦理抉择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媒介技术发展使跨国、跨文化新闻报道日趋呈现出常态化现象,由此催生新的伦理问题成为国内外新闻从业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针对新闻实践导致的职业伦理争议事件,传统研究主要从问题维度切入,分析新闻伦理问题的类型与成因。本文尝试从方法的路径出发,探讨作为方法和工具的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特征规律及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跨文化维度的补充,以期适应新闻传播的跨文化转向,并为跨国、跨文化新闻从业者提供解决伦理困境的工具。研究发现,国外常见的五种新闻伦理抉择模式如“波特模式”“博克模式”“系统伦理分析抉择法”“拉什沃思·基德伦理抉择模式”和“克里斯汀·艾利·斯温综合性伦理抉择模式”在定义情境、价值判断、诉诸伦理原则以及抉择行为等要素构成与操作应用方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点,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可勾勒出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大致框架。模式研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对价值元素和伦理原则元素探索,在还原抉择模式原始步骤的基础上,从融入具有全球化、跨文化元素的价值理念和伦理原则等方面来重构具有跨文化适应性的新闻伦理抉择模式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案例分析法是文中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补充后的模式对跨文化报道中出现的四类典型伦理困境进行推理分析以检验其适用性,增强模式的解释力。随着新闻伦理推理与抉择理论与应用的深化,对全球的、跨文化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还需进一步修正现有模式,从融入更多具有普适性的价值理念和伦理原则、推动技术伦理理论建设、不断完善伦理抉择的新媒体维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新闻从业者突破职业伦理困境提供可操作的伦理推理和抉择方法。

徐玉芬[5](2019)在《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办学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新闻教育进入起步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北京,北京平民大学率先成立了新闻学系,该系由徐宝璜于1923年创建,1937年消亡。存于历史约14年的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是新闻史和新闻教育史上的一颗沧海遗珠。本文试图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为研究对象,梳理新闻学系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新闻学系的办学特色及社会贡献,拟从该系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角度,诠释它在我国新闻领域的历史地位,力证平大新闻学系是国人自办的具有成功典范的新闻学系的事实。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明确平大新闻学系办学始末,凸显其办学特色及创新点,彰显其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本论文主要由六大章节组成。第一章包含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意义三个部分,由于与研究主题相关内容偏少,为还原平大新闻学系的发展面貌提供了研究空间。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发展的阶段,从新闻学系发初、初具规模,到逐步成熟,再到走向衰亡,展示各阶段发展的特点和情况。第三章呈现了平民大学新闻学系雄厚的师资力量,任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新闻学术着作和专论成果突出。第四章论述了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课程安排,虽受外国新闻教育模式影响,但仍做了较多本土化的课程尝试和创新化发展。鉴于师资实力强大、课程体系较为完善,新闻学系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新闻学子,第五章主要讲述新闻学子在校新闻实践活动和毕业后的职业动向,体现新闻学系培养成果显着。第六章总结新闻学系的培养特色。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在历史中存在时间不长,最终消失在历史一隅,只能从相关文献中寻找到只言片语。在还原其历史发展原貌时,窥见新闻学系在早期新闻教育中的探索和贡献,通过办学者、执教者和求学者等人,获取新闻学学科教与学的动力和经验,畅想未来新闻学知识终将成为大众知晓的常识,便足以慰劳新闻学前辈们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坚守。

李敏[6](2019)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广泛渗透于各行各业。自2017年人工智能元年之后,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拓展到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一项重大进步,对于传媒界来说,这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新闻伦理等问题的争议。总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处于试水阶段,但因为前期资本的大量注入,加上被社会各界专家所看好,从而引发了人工智能呈现井喷增长的趋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兰在2016年就指出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将出现智能化趋向,它具有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等特征[(1)],由此人类也即将开启“技术+内容”的智媒时代。在现代互联网传播领域,早在几年前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就开始依托于机器算法依据大众的阅读习惯及爱好有针对性的精准分发资讯。腾讯财经在2015年研发的写稿机器人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将新闻要素的模板提前植入计算机,后续机器通过固定的程序算法就可以对数据信息迅速抓取、生成、发布和推送给用户。目前,机器人写作还主要应用于财经、金融等模式化存在较为明显的领域。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互联网传播的诸多优势,所以在发展日益快速的今天,所引发的有关传媒伦理的思考也引发了传媒甚至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机器人写作是否会削弱新闻人的主体地位?人工智能技术能否淡化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人工智能是否会颠覆传统新闻思想?在“AI+媒体”的背景下,新闻伦理呈现出更加隐蔽、复杂交叉、边界模糊等特性,最直观的便是大众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此外,智能试听媒体带来的数据泄露及信息安全等危机也成为消费者及用户关心拷问的重点。虽然智能技术进步对现行的传媒伦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人类需要认清这种现实:否定技术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应该通过技术进步折射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去不断考量和优化其发展的路径。而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依据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带来的各种伦理失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王思昱[7](2018)在《美国记者题材电影中的媒介伦理困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美国电影为读本,主要研究了媒介伦理困境的问题。通过统计总结,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三类美国电影中最常表现的媒介伦理困境问题,重点选择了六部代表性电影进行解读分析。随后,文章总结了电影对困境解决方式呈现的得失,并结合理论总结了媒介伦理困境抉择原则和模式,分析它们带来的启示。最后本文将电影中的媒介伦理困境问题与现实相勾连,探究了新闻、政治、经济、电影四者力量的博弈。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了美国记者题材电影后,文章发现电影中的伦理困境问题包含“职业期待和社会期待”、“新闻机构和信息来源”、“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三大类。这三类中,他们最常展现的细分分别是:“保持理性客观与怀有人文情感”、“保护匿名信息与讲明事实真相”、“维护公共利益与保障商业利益”。本文选取这三类细分进行分析,并挑选六部代表性电影作品进行解读,对当中的媒介伦理困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通过分析,本文发现,这些电影虽然推演了抉择结果,却没有探讨困境最优抉择方式,也没有说明抉择依据和过程。因此文章结合电影和理论,总结了媒介伦理困境解决原则和抉择模式。文章认为,要确保抉择的理性和周全,媒体及其从业者要秉持纯良的报道动机并进行充分的互动探讨。另外,本论文研究发现,电影对媒介伦理困境的展现存在一个流变的过程。从中可以窥探到媒介伦理困境与新闻专业主义的互动。在20世界50年代到80年代间,政治上,美国新闻业受到来自政府的严格控制;经济上,面临媒介所有权的不断集中和新闻业的娱乐化倾向。于是业界开始强调媒介社会责任论,呼吁媒体肩负社会责任。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政府的管制放松,商业的严重侵蚀,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闻业的生产实践产生了新变化,也带来更多的伦理困惑。电影重点抓住了媒体公共服务和商业利益间的失衡,业界呼吁媒介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费丹乙[8](2018)在《新闻活动中的伦理困境及其超越》文中提出新闻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实的客观报道。它承载着一定社会的伦理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败,对社会及公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然而,在具体的新闻活动中,从业者却常会面临伦理价值选择上的“两难”冲突,导致陷入左右为难的伦理困境。具体来说,这种困境表现在:新闻自由与公正审判之间的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新闻真实与社会正义之间的目的与手段的对立、新闻责任与娱乐需要之间的道义与利益的二分。这些冲突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从业者的道德选择,也削弱了媒体自身对社会及公众的价值导向功能。究其原因,新闻活动中的伦理困境主要由于新闻内在价值冲突、多元道德规范间冲突以及主体道德角色冲突等所致。具体来说,新闻与生俱来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导致了行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新闻自由与新闻真实之间的冲突;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多元取向导致了不同价值体系及同一价值体系内部之间的对抗性、非对抗性道德规范冲突;新闻主体角色的多元需求导致了同一主体多元道德角色及不同主体同一道德角色之间的冲突等。针对新闻活动中伦理困境的致因,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了困境超越的可能路径:其一,通过明晰新闻活动中的价值共识、寻求新闻活动中的价值排序来明确新闻活动中的伦理价值;其二,通过实现职业道德和大众道德的统一、职业道德内部规范的统一来进一步完善新闻职业的道德规范;其三,通过提升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行能力来培育新闻从业者的道德智慧。

季为民[9](2017)在《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相关概念的溯源与解析》文中研究说明新闻道德、新闻伦理是广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是历史悠久的新闻学研究话题。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新闻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大众传媒为代表的现代新闻业以及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一系列职业道德失范、伦理缺失问题的发生推动了对新闻道德和新闻伦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道德""伦理""职业道德"等是研究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的核心概念。学界对于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厘定这些基本概念,对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研

肖燕雄,李淑华[10](2017)在《共同体证成及规范表述——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阐释”》文中提出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既要塑造职业理念,又要落实治理制度,而以前者为主。中国新闻道德共同体的建构有其现实紧迫性以及学理依据。道德证成的方式是阐释,道德共同体的论证方式也是阐释。道德的阐释要恰当、适度。与"恰适阐释"相对立的是"强制阐释"。无论是从传统还是现实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都表现了较强的强制阐释特征。

二、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规范建构与学科建设:新中国新闻伦理研究70年(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新闻伦理研究70年的总体概况
    (一)论文概况
        1. 整体趋势及时间分布:研究成果在波动中上升,2015年达到最高值(如图1所示)。
        2. 研究主题:议题多元,涉及学科领域广泛。
    (二)专着与教材概况
二、按照党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新闻职业道德建设(1949-1978年)
三、以维护新闻真实性和禁止有偿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1979-2000年)
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导下的新闻专业伦理研究(2001-2010年)
五、自媒体与网络信息传播伦理研究(2011年-至今)
六、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述评、反思及展望
    (一)我国新闻伦理研究的成就
        1. 从道德规范到伦理规范,研究逐渐深入
        2. 以案例分析为主的研究内容丰富,议题多元
    (二)新闻伦理研究的不足
        1. 基本概念、学科范畴及研究对象界定不清晰,学科属性模糊
        2. 理论框架不清晰,缺乏核心理论
        3. 案例研究、批判性研究多,建构性研究少,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并未建立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 从理论取向加强“元伦理学”研究
        2. 从实践取向加强“规范伦理学”研究
        3. 从教育取向加强新闻伦理学科建设研究
七、结语

(3)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进展
    3、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与传媒伦理的内涵解析
    1.1 大数据及大数据时代
        1.1.1 大数据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1.1.2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
        1.1.3 大数据时代对传媒的影响
    1.2 传媒伦理
        1.2.1 传媒伦理的内涵
        1.2.2 传媒伦理的演变
        1.2.3 传媒伦理的当代特征
    1.3 大数据时代与传媒伦理
        1.3.1 大数据传播拓宽传媒伦理的研究领域
        1.3.2 互动与共享成为传媒伦理新主题
        1.3.3 数字社会加大舆论围观的道德力度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伦理问题及其成因
    2.1 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2.1.1 “公民记者”泛自由化表达所引起的道德混乱
        2.1.2 新闻真实与海量信息间的道德选择冲突
        2.1.3 数字鸿沟导致受众的公正失位
        2.1.4 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道德困境
        2.1.5 舆论导向与受众喜好之间的道德困扰
    2.2 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2.1 传媒伦理出现多元主体转向
        2.2.2 媒介融合对传统传媒伦理规范的冲击
        2.2.3 传播主体专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的疏离
        2.2.4 新闻真实与不公正伤害之间的价值两难
        2.2.5 传媒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传媒伦理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
    3.1 优化传媒伦理的社会环境
        3.1.1 强化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报道
        3.1.2 倡导积极健康的舆论引导
        3.1.3 减少不公正报道的事实伤害
        3.1.4 推进数据信息法治化管理
    3.2 培育传媒主体的伦理规范
        3.2.1 提升传媒责任主体的道德意识
        3.2.2 积极培育公民传媒伦理素养
        3.2.3 努力消除传媒失责
    3.3 建设传媒伦理的保障机制
        3.3.1 建立传媒伦理的监督机构
        3.3.2 完善传媒伦理的法规体系
        3.3.3 加强传媒伦理的组织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跨文化报道的伦理抉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闻伦理推理和抉择研究溯源
        1.2.2 新闻伦理及抉择的研究特征
        1.2.3 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建构与发展
    1.3 研究问题、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论文创新点及重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重点难点
    1.5 关键概念辨析
        1.5.1 新闻道德与新闻伦理
        1.5.2 伦理抉择和伦理推理
第2章 新闻伦理的主要抉择模式
    2.1 波特模式概述
        2.1.1 “波特模式”行为抉择原理
        2.1.2 “波特模式”的价值与局限
    2.2 博克模式概述
        2.2.1 博克模式行为抉择原理
        2.2.2 博克模式的价值及局限
    2.3 系统伦理分析抉择法概述
        2.3.1 系统伦理分析抉择法抉择原理
        2.3.2 系统伦理分析抉择法的价值与局限
    2.4 拉什沃思·基德伦理抉择模式概述
        2.4.1 拉什沃思·基德伦理抉择模式抉择原理
        2.4.2 拉什沃思·基德伦理抉择模式的价值和局限
    2.5 综合性伦理抉择模式概述
        2.5.1 综合性伦理抉择模式原理
        2.5.2 综合性伦理抉择模式的价值及局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跨文化探讨
    3.1 现有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比较分析
        3.1.1 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抉择原理比较与分析
        3.1.2 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优势特征和局限性比较分析
        3.1.3 新闻伦理抉择模式价值元素和原则元素比较分析
    3.2 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跨文化探索
        3.2.1 媒介伦理研究的跨文化转向
        3.2.2 跨文化报道的价值元素探析
        3.2.3 跨文化报道的伦理原则元素探析
    3.3 跨文化新闻伦理抉择模式的构建
第4章 跨文化报道伦理抉择模式的应用案例
    4.1 报道者问题:伦理规范和社会情景的冲突
        4.1.1 案例:“黑人洗白”新闻报道事件
        4.1.2 “黑人洗白”新闻报道事件跨文化伦理抉择分析
    4.2 被报道者问题:报道事实与报道对象风险的冲突
        4.2.1 案例:美国《新闻日报》对小堡村报道事件
        4.2.2 美国《新闻日报》对小堡村报道事件跨文化伦理抉择分析
    4.3 报道内容问题:客观报道与事实构建的冲突
        4.3.1 案例:“福克斯电视台辱华”报道事件
        4.3.2 “福克斯电视台辱华”报道事件跨文化伦理抉择分析
    4.4 报道责任问题:告知公众与报道后果的冲突
        4.4.1 案例:《查理周刊》遇袭事件
        4.4.2 《查理周刊》遇袭事件跨文化伦理抉择分析
    4.5 跨文化报道伦理抉择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5)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办学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北京平民大学新闻教育发展研究
        1.1.2 平大新闻学系重点人物的新闻教育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发展历程
    2.1 新闻学系教育发轫
        2.1.1 国人最早自办的新闻教育
        2.1.2 新闻学系初具规模
    2.2 新闻学系走向成熟
        2.2.1 新闻学系不断扩充
        2.2.2 理论实践成果纷呈
        2.2.3 输送优秀新闻学子
    2.3 新闻学系走向衰落
3 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师资力量
    3.1 实践经验丰富
    3.2 新闻学着作突出
    3.3 新闻学论文丰硕
4 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课程设置
    4.1 合理借鉴外国新闻教育的课程模式
    4.2 课程体系的本土化与开创性
        4.2.1 1923年的课表
        4.2.2 1926年的课表
        4.2.3 1928年的课表
        4.2.4 1931年的课表
5 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人才培养
    5.1 在校新闻活动
        5.1.1 参与新闻实践
        5.1.2 发表新闻专论
    5.2 毕业后职业动向
        5.2.1 从事于新闻行业
        5.2.2 从事于非新闻行业
6 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培养特色
    6.1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6.2 兼顾学术研究与业务能力
    6.3 培养现代化的职业新闻人
7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价值
    0.2 研究现状
        0.2.1 新闻伦理:旧的问题,新的尺度
        0.2.2 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的应用
        0.2.3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
    0.3 相关概念界定
        0.3.1 人工智能概念界定
        0.3.2 新闻伦理的概念界定
    0.4 相关理论解释
        0.4.1 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
        0.4.2 媒介情境理论的再解读
    0.5 研究思路及方法
        0.5.1 主要研究思路
        0.5.2 研究方法
    0.6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0.6.1 创新点
        0.6.2 研究不足
1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新闻传播业态
    1.1 人工智能技术
        1.1.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1.2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应用形态
        1.2.1 智能机器人写作
        1.2.2 传感器新闻
        1.2.3 沉浸式新闻
        1.2.4 算法新闻-内容聚合平台
        1.2.5 智能语音交互
    1.3 人工智能的分类标准—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
2 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新闻伦理
    2.1 新闻伦理研究对象的变化
        2.1.1 大众媒体时代
        2.1.2 新旧媒体融合时代
        2.1.3 弱人工智能媒体时代
    2.2 新闻伦理在智媒化阶段的主要功能
        2.2.1 媒体功能—信息的过滤器
        2.2.2 社会功能—道德议程设置及舆论风向标
    2.3 新闻伦理基本原则的逐渐消解
        2.3.1 新闻真实性淡化
        2.3.2 公平正义性消解
        2.3.3 社会责任感缺位
    2.4 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新闻职业者(人类)及新闻伦理的关系
        2.4.1 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职业者之间:人机协作、共生共存
        2.4.2 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伦理:双重互动影响
3 新闻伦理失范现实表现及原因探析
    3.1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失范的基本特征
        3.1.1 潜在的算法偏见并未引起大众关注
        3.1.2 用户“后区”场域资源沦为“公共域”
        3.1.3 机器人新闻伦理受到广泛质疑
    3.2 新闻伦理失范的现实表现
        3.2.1 算法推荐机制折射的伦理失范
        3.2.2 信息平台终端带来的伦理失范
        3.2.3 用户体验产生的伦理失范
    3.3 新闻伦理失范产生的原因
        3.3.1 “注意力”等隐性文化充斥着传播环境
        3.3.2 数据量化推荐模式驱动新闻符号化
        3.3.3 唯流量至上,从业者变身“守门员”
        3.3.4 新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步伐缓慢
        3.3.5 人工智能规范条例尚未完全出台
        3.3.6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触及伦理底线
4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失范的应对策略
    4.1 技术维度
        4.1.1 算法规制透明化落到实处
        4.1.2 道德伦理的算法化和程序化
    4.2 专业维度
        4.2.1 提升公众和新闻人的媒介信息素养
        4.2.2 回归和重塑新闻行业的伦理要求
        4.2.3 完善媒体传播的自我约束机制
    4.3 政治维度
        4.3.1 政府需及时出台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政策
        4.3.2 政府亟待加强对新兴信息传播平台的监管力度
    4.4 经济维度
        4.4.1 国家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
        4.4.2 各社会团体组织成立人工智能专项基金项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美国记者题材电影中的媒介伦理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美国电影业与新闻业的关系
        二、媒介伦理困境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职业期待和社会期待
    第一节 保持理性客观与怀有人文情怀
        一、生命救援与新闻报道
        二、体现人情与冷漠纪录
    第二节 《夜行者》:冷漠纪录和人文关怀的博弈
        一、摄影记者应如何记录
        二、媒体人员应如何把关
    第三节 《真相》:深度挖掘与二次伤害的冲突
        一、无视人情的深度挖掘者
        二、良心不安的职业媒体人
第二章 新闻机构和信息来源
    第一节 保护匿名信息与讲明事实真相
        一、匿名信息源意义所在
        二、匿名信息源与讲明真相间的冲突
    第二节 《总统班底》:保护信息源与证明可靠性间的抉择
        一、匿名信息源成为报道突破口
        二、匿名信息源使可靠性受质疑
        三、匿名信息源报道的最终胜出
    第三节 《真相至上》:保护信息源与保障司法公正的抉择
        一、匿名信源带来报道机遇
        二、匿名信源带来法律指控
        三、三重危机下的艰难选择
第三章 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
    第一节 维护公共利益与保障商业利益
        一、媒体的公共利益责任
        二、媒体的商业利益责任
        三、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冲突下的身份迷失
    第二节 《电视台风云》:保障商业利益优先
        一、娱乐狂欢的受众需求
        二、严肃公正的新闻需求
    第三节 《晚安,好运》:维护公共利益为上
        一、教化公众的媒体职责
        二、获取赞助的经营基础
第四章 美国电影中的媒介伦理困境探析
    第一节 电影中的媒介伦理困境解决
    第二节 媒介伦理困境的出路
        一、媒介伦理困境的解决原则
        二、媒介伦理困境的抉择模式
        三、媒介伦理困境抉择的启示
    第三节 媒介伦理困境的发展
        一、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媒介社会责任论的完善
        二、20世纪80年代至今:强调媒介公共服务职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闻活动中的伦理困境及其超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二)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四、选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新闻的伦理意蕴
    一、新闻自身的价值要求
        (一)新闻及其求真的本质
        (二)真实客观的内在要求
        (三)宣传导向的外在诉求
    二、新闻行业的规范要求
        (一)新闻采访的合理性要求
        (二)新闻写作的人文性要求
        (三)新闻编辑的价值性要求
第二章 新闻活动中的伦理困境
    一、新闻活动中伦理困境的界说
        (一)内涵
        (二)本质
    二、新闻活动中伦理困境的表现
        (一)动机与效果的背离
        (二)目的与手段的对立
        (三)道义与功利的二分
    三、新闻活动中伦理困境的类型
        (一)事实性伦理困境
        (二)规范性伦理困境
第三章 新闻活动中伦理困境的致因
    一、新闻内在价值冲突
        (一)行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二)新闻自由与新闻真实的冲突
    二、多元道德规范间的冲突
        (一)对抗性道德冲突
        (二)非对抗性道德冲突
    三、主体道德角色冲突
        (一)同一主体多元角色冲突
        (二)不同主体同一角色冲突
第四章 新闻活动中伦理困境的超越
    一、明确新闻活动中的伦理价值
        (一)明晰新闻活动中的价值共识
        (二)寻求新闻活动中的价值排序
    二、完善新闻职业的道德规范
        (一)实现职业道德和大众道德的统一
        (二)实现职业道德内部规范的统一
    三、培养新闻从业者的道德智慧
        (一)提升道德判断能力
        (二)提升道德选择能力
        (三)提升道德践行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9)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相关概念的溯源与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德与伦理
    (一) 道德
    (二) 伦理
    (三) 道德与伦理
        1. 涵义的不同
        2. 强调目标的不同
        3. 发生机制的不同
        4. 作用方式的不同
二、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
    (一) 职业
    (二) 职业道德[42]
    (三) 职业伦理
三、新闻职业道德
四、新闻伦理、传媒伦理 (媒体伦理) 和新闻伦理学

(10)共同体证成及规范表述——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双重功能
三、恰适阐释:新闻职业道德共同体的论证方式
四、中国式阐释特色:与西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简单比较
结语

四、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打开算法黑箱:建构“人-机协同”的新闻伦理机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J]. 林凡,林爱珺. 当代传播, 2022(01)
  • [2]规范建构与学科建设:新中国新闻伦理研究70年(1949-2019)[J]. 林爱珺,张博.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11)
  • [3]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伦理研究[D]. 原永香. 山西大学, 2019(01)
  • [4]跨文化报道的伦理抉择模式研究[D]. 何子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5]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办学特色研究[D]. 徐玉芬.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 李敏. 辽宁大学, 2019(01)
  • [7]美国记者题材电影中的媒介伦理困境研究[D]. 王思昱.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5)
  • [8]新闻活动中的伦理困境及其超越[D]. 费丹乙. 安徽师范大学, 2018(01)
  • [9]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相关概念的溯源与解析[J]. 季为民.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2)
  • [10]共同体证成及规范表述——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阐释”[J]. 肖燕雄,李淑华. 国际新闻界, 2017(10)

标签:;  ;  ;  ;  

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