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担忧的中国国酒米酒

令人担忧的中国国酒米酒

一、堪忧的中国民族酒黄酒(论文文献综述)

汪永祥,季承人,章利刚[1](2021)在《柯桥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绍兴柯桥,"浙东唐诗之路"与"运河诗路"核心区域之一,集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文化于一体,域内山水秀丽,诗路遗迹丰富.本文通过"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文化背景、现实意义、目标定位、设想建议等几方面阐述,来探讨柯桥"唐诗之路"建设的设想.

刘媛[2](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迭部青稞酒文化研究》文中认为迭部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迭部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稞酒酿造技艺便是迭部非遗文化的代表之一,相传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世代传承,从未间断。本文以迭部地区的青稞酒酿造技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方法对青稞酒酿造技艺的传承历史和保护现状进行研究,试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阐明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借助田野调查资料对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制麯、酒醅和烤酒等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民族志书写。第三部分从民俗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青稞酒酿造技艺的关系。第四部分探讨了在传承与保护迭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孟磊[3](2018)在《政府在老字号企业保护发展与政府中的作用研究 ——以杭州余杭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并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一些老字号企业及其品牌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经历了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商标或品牌,其所含有的丰富文化内涵早已经超出了产品本身。然而,当前多数老字号的品牌资产不断流失,许多老字号出现了经营困难。企业应当遵从市场“汰弱留强”的发展规律,而老字号企业特殊的时代和商业价值决定了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行为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本文将以拥有悠久商贸历史,留存较多老字号企业的杭州市余杭区为例,通过对该区部分老字号企业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梳理出余杭区政府已经开展和实施的相关保护和扶持措施。同时,本文也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再结合文中案例,找到目前政府在保护和发展老字号企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存在地域性差别,推广力度不足,主管部门间未能形成合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现有的相关政府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当依法保护老字号品牌权益,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多元化的推广渠道以及培育新一代消费群体等现实可行的建议,帮助老字号企业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同时也不会出现政府充当其“保护伞”的治理困境。综上所述,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共同的努力,老字号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也定能够历久弥新。

潘诗霞[4](2018)在《传统产后调护理论与方法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我国素有妇女在产褥期“坐月子”的传统习俗,古代传统医学亦非常注重产后调护,认为遵循一定的饮食、起居、药物、情志及房事宜忌原则,可以有助于产后康复,达到保健防病之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增高,产后保健方法需求日益增加,但相关研究较少且民间“坐月子”习俗各异,产后保健乱象频出且屡有坐月子陋习见诸报端。本研究从文献学的角度梳理传统中医产后调护相关文献,并参考民俗学相关知识进行辨析,以期为现代产后保健学术及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采用文献学的方法,结合中医妇科学、中药学和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梳理产后药食调护和起居调护的内容。研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产后食疗方和食物,以“产后大便难”“大便秘涩”“缺乳”“行乳汁”“产后虚赢”“补虚”为关键词,分别检索历代本草、方书、妇产科专着/专篇及综合性医着中与产后虚损、大便难、缺乳相关的食疗方和食物记载,以及食疗方的应用情况,食疗方以食物类为主要成分,药物含量不超过1/3(组方2味者除外),分析其食药配伍和药性情况;二是传统医学中产后调护方法。以“产后调护法”“调护”“产后将息法”“宜忌”为关键词,检索妇产科专着/专篇及综合性医着中产后起居、情志、药物、房事相关宜忌记载;三是民俗学中产后调护方法,以“月内”“月子”“产育礼仪”“诞生礼仪”为关键词,逐页检索产后调护的食物、食疗方和产育起居宜忌,梳理并分析饮食及起居宜忌方面的特点。主要参考书目:(1)中医妇产科文献: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为线索,查阅记载的现已刊行的从唐代至清代的妇产科专着及综合医籍文献中有关产科饮食、起居、情志、药物、房事调护的部分,共40本。(2)古代食疗专篇/专着、本草和方书:主要参考《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饮膳正要》《饮食须知》《食物本草》《食鉴本草》《食品集》《本草纲目》等共26本。(3)民俗及地方志着作3大系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共10卷;《中国风俗通史》从原始社会至清代的风俗共7卷;《中国民俗大系》包含各级省份民俗共29册。结果:(1)产后调护时间,传统医学上有一月、二月、跨月、百日和百二十日5种说法。民俗中产后调护时间以“满月”(即一个月30天)为期,但具体的产后调护措施常以百日和百二十日为度。现代产褥期保健期为6周,与古人满月之期类似,国家法定产假时间经历三次变化,从56天调为128~158天,即与古人产后调护时间(百日或百二十日)大致相同。(2)产后饮食调护目标、原则及禁忌。产后食养以调补气血、促进产妇机体恢复及促进乳汁分泌为目标,遵循饮食宜淡、宜食糜粥、饮食宜温、饮食有节等4个原则。饮食禁忌是产后饮食调护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毋食重浊之物,恐壅滞经络;毋食辛热之物,恐迫血妄行;毋食生冷寒凉之品,恐致血块凝结;毋食消导耗散之物,以损新血;新产不可饮酒,恐致神昏;毋多食咸味之品,恐滞血。(3)产后食疗方和食物应用情况。“产后虚损”“产后缺乳”“产后大便难”为常见的3大产后症。产后虚损补益食疗方有羊肉粥、雌鸡粥、羊肉汤、熟鸡子,食物包括乌鸡、蛏、鳝鱼、鸡蛋、芝麻、莲子、藕等,性味以甘平为主。产后缺乳由羹、汤、粥、散四种剂型组成,按应用频次排序分别为羹方:猪蹄羹方(6)、猪肝羹方(3)、牛肉羹方/牛鼻羹方(3)、鲍鱼羹方/鲍鱼大麻子羹(3)、鲫鱼羹方(2)、龟肉臛方(2)、鼠肉臛方(2);汤方:猪蹄汤(5)、鲫鱼汤(3)、下乳汁立效方(3);粥方:猪蹄粥方(5)、赤豆粥(3);散方:露蜂房散方(1)、鱼灰散方(1)。常用食物有猪蹄、猪肝、牛鼻肉、鲍鱼肉、鲫鱼、龟肉、羊肉、獐肉、鼠肉,赤豆、粟米、粳米、糯米、莴苣子等。产后大便难食疗方由粥、饮、散三种剂型组成,按应用频次排序分别为粥方:麻子仁苏子粥(5)、润肠粥(1);饮剂:人乳(2)、牛乳(1);散剂:大麦散(2),另外,记载了外治法3种,蜜枣法(5)、麻油(3)、猪胆汁(2);常用食物有紫苏子、火麻仁、粳米、黑芝麻、人乳、牛乳、蜜、麻油、猪胆汁。童便、鸡子和米酒是产后常用单一物品,童便的使用,以热童便与酒各半盏温服;鸡子的食用,不宜过多,且打开煮之更佳,有养胃却疾之效;古人认为产后可少饮酒,但宜在分娩三日或七日后,长江流域以南省份如广东、贵州、福建等7个省份则有产后饮醪糟、米酒的民俗。(4)产后起居、药物、情志、房事调护。起居方面,中医古籍多涉及产后的卧姿、卧房陈设、腹部按摩、言语、梳头、洗浴等;民俗学及地方志中要求产后不可外出、不可干体力活、忌洗澡、忌出门及防风寒。药物方面,药物常用生化汤以下恶血、生新血,佛手散、黑神散、益母草童便汤、益母草膏、生化汤、四物汤、荆芥益母草汤也有相似的应用功效;情志方面,提出不暴怒,忌大喜大悲;房事方面,要求在产后调护期忌房事,时间有2月(1)、100日(5)、120日(1)三种说法,以百日居多。结论:梳理唐代至清代的共40本中医妇产科相关文献,探析产后调护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饮食、药物、起居、房事、情志5个方面。产后虚损、产后缺乳及产后大便难三个方面的食疗方以粥方和汤剂为主,常用食物的应用,产后虚损以羊肉、鸡肉、鸡蛋、粳米为主;产后缺乳常用食物有猪蹄、猪肝、牛乳、鲫鱼、粟米、鲍鱼、赤小豆、莴笋、王瓜等;产后大便难以苏子麻仁粥为常用方;产后药物调护以生化汤应用为主。起居调护遵循以下禁忌,如新产不可卧、产后避风寒、产后不可过劳、情绪不可过激;房事调护要求百日内禁房事。孕妇、乳母应禁酒,乳母应多食汤水,加强营养。酒精对胎儿脑发育具有毒性作用,产后不可饮酒;乳母发奶可以通过多食汤水、营养食物,以补充自身能量来化生乳汁。生化汤不能当作食疗方,生化汤及其化裁方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上应用广泛,作为妇产科常用治疗方毋庸置疑,但产后调养时应有专业中医师指导,普通百姓不宜自行服用。古代产后的调护时间、原则及方法为现今产后调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其中一些药物调护和起居宜忌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后人对中医产后调护方法及民俗“坐月子”宜忌的继承上,更应抱着发展的态度去看待,取其精华,祛其糟粕。

徐珍珍[5](2016)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沉浮后的历史积淀,以口传身授的形式相传,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但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迁,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被打破,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正面临着人亡歌息、后继无人的现实困境。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规律,契合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成机制。恰逢国家政策也在积极倡导并鼓励职业教育担任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因而,针对当前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现实困境,改革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接力传承的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教育传承的视角出发,以当前我国各地职业院校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实践为分析样本,综合运用历史分析和实证调查,剖析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方式的历史变迁,以及当前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面临的传统学徒制后继乏人、现代学校教育传承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文章重点探讨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提出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生成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的特点;第二,从教学要素、制度要素和功能要素三个层面阐述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特征;第三,明晰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现代学徒制传承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上政企校一体、培养目标上技艺道一体、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此外,本研究也立足当前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现实需求,结合典型案例剖析,提出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现代学徒制传承的现实路径:第一,完善政策体系,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保驾护航;第二,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学校与工作场所的交互学习。

张明[6](2016)在《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 ——可全球解读的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过五千年的历史,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中国方式”正在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设计主题之一,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重新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能够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各大展览和学术研究中频频出现。一方面国际文化领域开始逐渐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国度——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己也感觉到了文化复兴的力量。但近年来,由于西方观念的强烈冲击,西方设计理论思潮此起披伏,我国高速成长的设计产业却稀缺对中国方式设计的深入探索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方法,产生诸多问题,中国方式的设计陷入了迷茫。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方式的研究着重落实到具体的产品实例,对目前具有相当市场前景的中国现代文化产品提出思考与再设计。开篇解读“中国方式”的相关文化概念,从东西方传统造物观的比较入手,探讨生活方式与设计风格之间的关系,从审美与抒情方式、伦理方式、材料方式、使用方式、社会生活方式五个方面提炼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特征,理清中国方式在设计思维层面上的理念、框架、思维视角,最终以本人09年以来的中国方式设计研究的实践为基础,总结中国方式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艺术语言与方法,致力于找到一套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行之有效的中国式造物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到现代的转译通道。

王骄骄[7](2015)在《《舌尖上的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分析》文中认为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几千年来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气质。作为饮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精巧细腻的画面,多角度、不同侧面的呈现了中国传统饮食的制作与传承,以及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试着从民俗学的角度来分析《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传统饮食文化。试从以下四部分展开研究:首先是绪论部分,说明本研究的缘起、意义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一部分:分析了传统饮食制作的文化表现,主要从酱饮食文化、面饮食文化、豆腐饮食文化三方面入手。第二部分:从传统饮食的文化传承方式角度分析,这里着重分析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和群体传承。第三部分:从饮食的文化传承理念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生活知识的传承、文化理念的传承以及传承中的创新与个人风格三方面。第四部分:主要阐述《舌尖上的中国》所体现出的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怀旧。最后,论文还以工业社会为分析背景,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民众的社会心理的变化,揭示民众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情感认同,从而进一步彰显传统饮食文化的持久生命力与文化魅力。

徐溪[8](2015)在《合和生一:清代新疆汉族文人休闲文化考论》文中提出中国素有崇尚闲适人生的传统,中国文人有着向往悠闲的浪漫情怀。古代文人无论入世与归隐,始终将“品味闲适”视作至高境界的精神追求。清代新疆汉族文人在品闲的雅趣中感悟出人生境界,这种休闲思想与内地文人同质,但又具有地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探究清代新疆精英阶层的休闲方式、休闲智慧与休闲境界,对建设当代新疆的和谐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从分析休闲文化产生的基础、梳理休闲文化的群体、考证休闲生活的方式、归纳休闲境界等方面逐一展开:清代新疆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概况为新疆休闲文化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塞外西域虽多戈壁荒漠,仍不乏风景优美、资源富足的萋萋绿洲。这些绿洲水甘土沃,气候宜人,人烟稠密,牧场广阔,为清代新疆休闲文化的形成营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清代新疆民族构成及人口的数量,奠定了清代新疆休闲文化的格局。清代新疆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思想背景为休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社会基础。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理巩固了新疆的安定,为居民休闲生活奠定了政治基础。清代新疆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农牧业、手工业的繁荣,城镇化的进程,为休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赏闲、求闲、惜闲的休闲思潮,折射出清人尤其是汉族文人的休闲心态。清代新疆汉族文人是新疆休闲文化的主要群体。清代新疆的文人大致分派遣官吏、流放遣员、随军幕僚、本土文人。这些文人的诗文记录了清代新疆社会的休闲文化。清代新疆汉族文人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充实了休闲生活,丰富了休闲文化的内涵。一般认为物质层面的休闲琐碎平庸,是诗意消散的蠹患,精神层面的休闲才是诗意的源泉,然而,清代新疆文人却在衣食住行的细碎中找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以生花妙笔描绘出燕居闲适的韵味。清代新疆文人的悠闲,无论是诗书吟咏,琴棋书画,还是鉴花赏月,都体现出高雅的审美追求,即使庆贺佳节或是花鸟虫鱼的赏玩也极富有生活情趣。文人对休闲的追求其实是一种“境界”的追寻。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强调个体生命与心灵的和谐相处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文人对“闲”的消解最终都将回归到内心的淡泊宁静与生命的融汇和谐。清代新疆文人在休闲的境域趣舍之间,修养身心,逸出尘俗之境;步入自然,游赏审美之境;文化交融,融入和谐之境;最终以“合和生一”的休闲观体悟到休闲的意义与境界。清代新疆汉族文人休闲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和谐”,“合和生一”浓缩了文人对休闲的体认、心态和践行。虽然清代新疆汉族文人的休闲远不及京城、江浙地带休闲文化的精致与艺术,但这在新疆已具开拓引领之功,更带动了清代新疆汉文化的繁荣。探究清代新疆汉族文人的休闲文化对于矫正当代休闲生活的异化,促进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延续汉文化对新疆文化的引领等方面都具有实践意义。

谢姣[9](2013)在《陕南洋县谢村黄酒的兴衰史及其现代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拥有很多具有着民族特色的传统工商业,作为一个文明大国,有着将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传统的民族工商业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古老文化的见证与缩影。而中国的黄酒作为世界的三大古酒之一,其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工业瑰宝。而陕南洋县谢村黄酒作为我国北方黄酒的重要的代表,探讨和研究它的兴衰史以及发展特点和兴盛的原因,这毋庸置疑,是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陕南洋县谢村黄酒的悠久发展历史,特别是商周时期到现代以来洋县谢村黄酒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和演变,通过分析它每一次演变过程中的原因和后来变革的结果来探讨它的兴盛的原因,以及它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来进一步总结它广泛的社会借鉴意义和普遍示范效应,以及对推动社会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总结他的兴盛原因力图来找到对我国其他传统民营企业的保护、发展和壮大的启示以及归纳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谢村黄酒三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民间历史传说,这里面主要包括有谢村黄酒的产生、酒名的由来、酿造技艺的改进、民间祭祀活动等曲折发展的历史传说与人文地理背景介绍;第三章是通过分析陕南洋县谢村黄酒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以总结其能够在不同的时代保持兴盛发展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是对陕南洋县谢村黄酒的发展演变历程的分阶段研究,这个主要是按照企业自身的演变过程将其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并分别挖掘它们在不同的时期,每一次发展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和演变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改革成果,从而分析出民营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如何作用的;第五章主要是阐述了陕南洋县谢村黄酒的发展演变历程所给予我们保护和发展像谢村黄酒这样的民间老字号民族企业的现代启示意义;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语,对于陕南洋县谢村黄酒这么一个有这三千年历史的民族老字号企业,而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挖掘和分析他在历史的曲折发展中所展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借鉴和学习他不畏历史艰难,立足现代市场所取得骄人成绩的宝贵经验,这无疑对于我们通过民族企业发展史来研究当今社会变革的课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郭笛[10](2013)在《边疆度内地:白玛岗生活启示录》文中研究说明中共十八大在中国走向共和100周年之际,确定了到建党100周年之际,领导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制订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此后到2013年“两会”期间,习主席还提出和阐释了“中国梦”议题。无论是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和谐社会,中国都有一个领域不能绕过:那就是包括蒙、新、藏在内的少数民族权益和民族区域自治,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系和谐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不到10%,但总数达1.1亿。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占到中国幅员近2/3,且多分布在国家边疆或内地边区。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丰富多样。今后十年的中国如何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成包括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小康社会?这是本篇论文要求解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历史文献从来宣称内地文明边疆蒙昧。1912年走向共和百年来,中国主流社会受西方启蒙运动和单线进化论影响,也认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政治野蛮、社会蒙昧、文化原始,因而要在内地人的帮助和指导下,才能实现现代小康社会享受幸福生活。1949年,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经过政治协商,确立了符合历史国情和边疆民族特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由于受到前述观念和左倾思潮影响,建国六十年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然需要坚持和完善。主流社会目前认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先要提升经济民生,才能享受自治权益。但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的顶层设计,所以我们有理由设问:《建国共同纲领》在1949年的条件下,就确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该自治。现在国家建设了60年,其中还有10年的西部大开发。如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要等经济民生发展才能实施,那么少边疆民族地区的这一代人还有机会体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体现在本地生态家园里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吗?讲到幸福感,我们还可发问?自信能用当前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给边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带去幸福感的东部城市人,自己的幸福感如何?如果东部通过发展经济民生未能得到幸福感,那又怎能用同样方式增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幸福感?换言之,生活在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人,真的就比东部城市人缺少幸福感吗?第三个问题是,在中共十八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政治改革和全面建成五位一体小康社会目标的背景下,我们可不可以象当年从农村汲取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一样,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汲取基层社区自治的经验智慧,通过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推动全国的政治改革创新。主流社会舆论通常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跟农村改革初期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码事儿,不可相提并论。但如果我们知道当年的“姓社姓资”跟现在“分裂国家”一样能要人命,而经济民生只是镶嵌在政治权益、社会地位、尊严平等的总格局和母体里的一个部分,那这种类比其实也不出格。换言之,我们能否用增加地方民权的办法来解决当地现代生活设施条件落后的问题?笔者将用在西藏白玛岗的生活体验来论证这个问题。本文描述和阐释藏南白玛岗居民缺少现代化设施的生活状况并提出如下问题:现代技术设施跟人的幸福生活是否有着密不可分和必不可少的关联?笔者试图指出,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进城、买车、买房、买营养和上网上学上公司等工具手段,对于增加人的幸福感作用并不是很大。幸福生活的真谛最终不取决于物质设施和技术设施的含量,而是明确人生的目的、意义和履行责任的满足感和尊严感。本文的论述基于1年零1个月的连续实地调查。笔者在调查中采用了民族学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主客位交叉和跨文化比较分析等方法。本次调查的目标全球现代化提速,中国强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西方国家却在经历后现代转型的背景下,写出一部体验和呈现白玛岗各族人民如何在现代生活设施不健全的条件下过生活的民族志。笔者追求这个目标,是想向东部内地城市人介绍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态和心态,帮助东部人跟少数民族交往时找准位置端正态度,减少在边疆少数民族面前违背常识遗笑大方的言行。笔者在当地调查时,采取了以中学兼职教师为主的多重身份,旨在尽量多地保持对当地活生生的参与状态。笔者调查的地点在藏南林芝地区墨脱县旁边的白玛岗。调查期间,笔者走访了白玛岗的七乡一镇,最北到甘德乡多卡村,最南到背崩乡德尔贡村,最东到格当乡原兴凯村。这三个地点都接近中国实际控制的中印边界。访问中得到的信息,又经过笔者参与当地生活的验证。引论,介绍本文的问题意识,调研目的和缘起,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同时梳理前人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而提示出本文的思路和研究进路。第一章,根据文本信息呈现白玛岗的历史地理和生态,又用笔者在实地体验的民间叙事,研讨文本真实与文学真实和权力与本真的关系。通过研讨来解构现代化的单向维时空观,建立本文呈现白玛岗史诗叙事的维度和考察范式。第二章用笔者的实地感受介绍白玛岗人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态、生计、心态和人生仪式。这里用东西方哲学对话的方式揭示出现代单线史观的局限,呈现白玛岗人生活的东方哲学特点并做出笔者的意义阐释。第三章进入白玛岗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世界,揭示白玛岗人的信仰源流和系统,呈现他们对生态家园、有神社区、天人共和的生活意义体系,进而把人的幸福感根源定位于精神感受和生活态度。第四章考察国家现代化进程对白玛岗人的影响,展现地方民族文化跟现代文明的张力并分析其因果,进而在两个意义上逼近本文的主题:一是内地现代文明与边疆传统文化怎样和睦相处,二是当地人生活和地方知识的后现代性,及其对丰富内地幸福感的启示。本章落脚于中国应有的文化、制度和道路自信。第五章通过对个案的延展阐释,归纳出当地人的“神、家、域”理论模型,用以解读白玛岗兼容传统与现代的多元一体,用“转世”观念来缓解“进化”观念造成的紧张关系。文章最后用青少年的认同探讨了白玛岗未来生活。第六章先把白玛岗人“神家域”理念模型与中国历史经典的对接和对比,阐释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为主体的中国梦,再把中国梦与世界体系对照,提示白玛岗这个小地方的“神家域”模型同样具有理解和推动世界大同的能力,是为本文结论,也是深化研究的破题。

二、堪忧的中国民族酒黄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堪忧的中国民族酒黄酒(论文提纲范文)

(1)柯桥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背景
二、现实意义
三、目标定位
四、设想建议
    (一)大运河·古鉴湖文化带旅游规划设想
        1. 开通浙东运河水上交通线
        2. 开通浙东运河———鉴湖环线游线路
        3. 打造柯桥之夜,推出一台展现柯桥历史的“唐诗盛宴”大戏
    (二)若耶溪·云门寺文化带
        1. 若耶溪保护利用建议
        2. 云门寺保护利用建议
        3. 打通若耶溪·云门寺文化带
        4. 适时推出相关文旅项目的宣传招商
    (三)兰福漓文旅大走廊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迭部青稞酒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
        一、青稞酒与藏族文化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迭部青稞酒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迭部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二、迭部的青稞种植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迭部的历史沿革
        二、多元的宗教文化
    第三节 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历史渊源
        一、青稞酒酿造技艺随吐蕃东征而东传
        二、西藏地区酿酒技艺与迭部酿酒技艺的异同
第二章 迭部青稞酒的酿造艺及传承方式
    第一节 迭部青稞酒的酿造技艺
        一、酒麯
        二、酒醅
        三、烤酒
    第二节 迭部青稞酒技艺的传承方式
        一、家庭内部传承
        二、现代酒厂传承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
    第一节 文学中的青稞酒
        一、青稞酒与谚语
        二、青稞酒与祝词
        三、青稞酒与酒曲
    第二节 民俗中的青稞酒
        一、青稞酒与人生仪礼
        二、日常生活中的青稞酒
        三、青稞酒与宗教仪式
    第三节 藏医体系中的迭部青稞酒
        一、青稞酒的药用成分
        二、青稞酒的药用价值
第四章 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一、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现状
        二、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
        三、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二、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政府在老字号企业保护发展与政府中的作用研究 ——以杭州余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言
    (一)选题及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个案选择与个案描述
        3.研究方法
    (四)结构安排
二、政府还是市场:老字号企业发展和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微观与宏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相关理论
        1.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守夜人政府”理论
        2.凯恩斯主义“最多的干预”理论
        3.新自由主义“有限的干预”理论
    (二)合作治理:政府、企业与社会
    (三)催化剂:政府的作用
三、老字号企业的特征与保护发展的过程
    (一)老字号企业的现状
        1.国内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现状
        2.老字号企业的优势
        3.老字号企业的劣势
    (二)政府保护和发展老字号企业的原因
        1.培育和做强中国自主品牌
        2.传承文化底蕴和发扬诚信商道
        3.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
        4.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政府的“催化”作用
        1.提升老字号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
        2.依法保护老字号品牌及其知识产权
        3.推动老字号的创新发展
        4.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市场活力
    (四)国内政府保护和发展老字号企业的实践
        1.北京:打造“全聚德”品牌形象
        2.绍兴:全力维护“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产品权益
        3.杭州:重唤“毛源昌”第二春
四、余杭区老字号企业保护发展与政府作用
    (一)余杭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历程
        1.余杭商贸历史概况
        2.余杭现存老字号集聚地区与历史时期的差异
        3.余杭老字号的经营特点
    (二)余杭区政府保护发展老字号企业的主要措施
        1.提供资金政策扶持
        2.规划历史街区,为老字号企业搭建平台
        3.提升品牌效应
        4.推动形成地方特色产品
        5.引导符合现代消费习惯的经营理念
五、老字号企业保护发展中的问题
    (一)保护对象存在地域性差别
    (二)政府推广的渠道单一
    (三)市场监管力度不足
    (四)部门管理和服务方式的碎片化
    (五)输血型政策扶持
六、保护和发展老字号企业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更为优越的品牌发展环境
    (二)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政策支持
    (三)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
    (四)利用协会加强政企间的联系
    (五)多元化创造品牌推广的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传统产后调护理论与方法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产后调护的研究现状
    1 现代产后调护综述
        1.1 饮食调护研究
        1.2 行为调护研究
        1.3 心理调护研究
    2 传统产后调护综述
        2.1 中医产后调护
        2.2 “坐月子”调护
        2.3 国外产后保健
    3 分析与讨论
        3.1 分析
        3.2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后调护时间和生理特点概述
    1 产后调护时间论证
        1.1 产后调护起源
        1.2 满月的时间论证
        1.3 现代产后调护时间
        1.4 小结
    2 产后生理特点
        2.1 气血亏损,百脉空虚
        2.2 脏腑虚弱,脾胃尤甚
        2.3 恶露下行,瘀血阻滞
        2.4 腠理疏松,易感外邪
第二部分 产后调护应用情况和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书籍选择
        1.3 研究方法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产后食疗方和食物应用情况
        2.1 产后饮食调护目标和原则
        2.2 “补益虚损”食疗调护
        2.3 “产后缺乳”食疗调护
        2.4 “产后大便难”食疗调护
        2.5 单一物品使用情况记载
        2.6 饮食禁忌
    3 产后起居、情志、药物、房事调护应用情况
        3.1 产后起居调护记载
        3.2 产后情志调护记载
        3.3 产后药物调护记载
        3.4 产后房事调护记载
        3.5 小结
第三部分 产后调护相关问题探讨
    1 醪糟发奶考辨
        1.1 传统“醪糟发奶”考辨
        1.2 现代“醪糟发奶”考辨
        1.3 小结
    2 生化汤产后调护应用考辨
        2.1 生化汤的方源考辨
        2.2 生化汤是仍是产后治疗方
        2.3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语
    1 对产后调护时间的认识
    2 对产后饮食调护整体认识
        2.1 产后饮食调护目标、原则及禁忌认识
        2.2 产后饮食调护方法的认识
    3 对产后起居调护认识
    4 本研究的价值
        4.1 对产后满月时间和调护时间的界定
        4.2 对产后饮酒及醪糟发奶的考辨
        4.3 对产后生化汤是食疗方还是治疗方问题的考辨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1.非物质文化遗产
        2.传统手工技艺
        3.现代学徒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视角研究
        2.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方式研究
        3.现代学徒制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特色
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历史分析与现实诉求
    (一)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重要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2.社会经济价值
    (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方式的历史变迁
        1.传统学徒制传承
        2.学校教育传承
    (三)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方式变迁的特征
        1.教育要素不断融合
        2.制度要素不断规范
        3.功能要素侧重点不断转换
    (四)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问题
        1.传统学徒制传承后继乏人
        2.学校教育传承重理论轻实践
三、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内在机理与功能价值
    (一)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生成特点
        1.个体性
        2.情境性
        3.实践性
    (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生成机制
        1.认知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
        3.自动化阶段
    (三)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特点
        1.基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能习得
        2.基于情境的技能形成
        3.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技能内化
    (四)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优势
        1.办学模式:政企校一体
        2.培养目标:技艺道一体
        3.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
四、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促进策略
    (一)完善政策体系,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保驾护航
        1.以手艺复兴为契机,扭转社会观念
        2.以专业建设为基点,彰显特色发展
        3.以传承人为核心,提供保障条件
    (二)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深化校企合作,密切行业企业联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畅通渠道,解决学生就业与升学矛盾
        4.搭建文化创新平台,培养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创新人才
    (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学校与工作场所的交互学习
        1.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2.以交互式学习为导向,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模式
        3.以过程与结果并重为基准,改革创新评价方式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杭帮菜烹饪技艺”传承访谈纪要
    附录2:“绍兴黄酒酿造技艺”传承访谈纪要
    附录3:“宁海泥金彩漆技艺”传承访谈纪要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书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6)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 ——可全球解读的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 理论意义
        1.2 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背景与现状概述
        2.1 中国产品设计发展历程
        2.2 中国传统方式研究现状
        2.3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现象与分析
        2.3.1 图案设计
        2.3.2 样式设计
        2.3.3 方式设计
        2.4 东西方本土文化的全球解读
        2.4.1 本土化
        2.4.2 全球化
        2.4.3 本土文化全球解读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研究的流程与框架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中国方式”的定义及相关文化概念
    1.1“中国样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1.1.1 样式
        1.1.2 中国样式
    1.2 “中国方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1.2.1 方式与样式
        1.2.2 中国方式
        1.2.3 传统文化与中国方式
        1.2.4 产品设计与中国方式
        1.2.5 “中国方式”在本文中讨论的范畴与内涵
    1.3 “中国方式”定义的提出与发展
        1.3.1 中国方式产生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文脉
        1.3.2 中国方式定义的阶段性变迁
        1.3.2.1 全球化语境催生“中国方式”
        1.3.2.2 策略性的“中国方式”推动中国产品设计走向国际的先锋角色
        1.3.2.3 策略之后——文化自信扩展新的“中国方式”
    1.4 “中国方式”与设计思维
        1.4.1 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观
        1.4.2 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创新
        1.4.3 正确把握设计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从自然观到造物观——东西方造物方式的“源”与“元”
    2.1 自然条件与思维方式的形成
        2.1.1 西方
        2.1.1.1 “小而多”的海滨型环境
        2.1.1.2 狩猎经济下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关系
        2.1.1.3 自上而下的信仰意识——“天神”
        2.1.1.4 对立征服的自然观——征服进取的民族精神
        2.1.2 东方
        2.1.2.1 “大而一”的内陆型环境
        2.1.2.2 农耕经济下的宗法思想和血缘关系
        2.1.2.3 自下而上的信仰意识——“人神”
        2.1.2.4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内敛保守的民族特性
        2.1.3 东西方传统的错位与融合
    2.2 思维方式影响生活方式
        2.2.1 西方
        2.2.1.1 人生而平等的民主意识
        2.2.1.2 科学与理性思维的抽象性
        2.2.1.3 逻辑思维的实证性——合逻辑
        2.2.1.4 找寻现实存在的审美——“数的和谐关系”
        2.2.2 东方
        2.2.2.1 封建等级意识
        2.2.2.2 艺术与灵感思维的形象性
        2.2.2.3 直觉思维的经验性——合理
        2.2.2.4 探讨意向关系的审美——情与理的结合
        2.2.3 东西方思维的并存与互通
        2.2.3.1 不写形只写意的法国印象派
        2.2.3.2 基于模数理性思想建造的中国都城
    2.3 生活方式指导设计方法
        2.3.1 东西方近现代设计文化的接触
        2.3.2 近现代的西方设计文化思潮
        2.3.2.1 斯堪的纳维亚文化与北欧简约朴素的功能主义设计
        2.3.2.2 德国理性严谨的民族特质与产品设计
        2.3.2.3 风格即生活——意大利设计的浪漫主义
        2.3.2.4 移民造就的多元文化与实用折衷的美国设计
        2.3.3 东方设计的影响力
        2.3.3.1 和风禅意在日本现代设计中的延伸与流动
        2.3.3.2 顺天谋事的中国人与中国式造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审美与抒情方式
    3.1 原始造物与美学思想的萌发
        3.1.1 原始造物的社会环境与生存设计
        3.1.2 原始工具——形式追随功能的萌芽
        3.1.3 原始陶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3.2 中国传统美学
        3.2.1 精妙灵巧
        3.2.2 气韵生动
        3.2.3 意境之美
    3.3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3.3.1 吉祥文化
        3.3.2 祈福与避凶
    3.4 中国特有的抒情方式
        3.4.1 文学
        3.4.2 艺术
        3.4.3 建筑
    3.5 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承和转译
        3.5.1 对中国传统“意象”的借用
        一、传统意向中的“拟态”
        二、传统意向中“透与不透”的关系
        3.5.2 对中国精神气质的表达
        一、柔美温婉
        二、文人气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伦理与等级方式
    4.1 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原始等级意识形态
        4.1.1 万物有灵上古世界的神秘力量、联想与象征
        4.1.2 天命神权观与“礼”的出现
        4.1.3 阴阳五行观念
        4.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伦理象征
    4.2 中国人的礼乐
        4.2.1 传统建筑的规制与方位观
        4.2.1.1 空间格局
        4.2.1.2 比例尺度
        4.2.1.3 色彩装饰与材质
        4.2.2 中国人的座次文化
        4.2.2.1 餐桌的座次文化
        4.2.2.2 交通工具的座次文化
        4.2.3 等级森严的婚丧习俗
        4.2.4 不同等级的饮食文化
        4.2.4.1 等级明确的饮食器具使用制度
        4.2.4.2 庄严场合的饮食礼制
        4.2.4.3 饮酒之礼与用物规范
        4.2.5 中国传统服饰和色彩等级
    4.3 不同阶层审美趣味的分离
        4.3.1 大众流行
        4.3.2 含蓄内敛
        4.3.3 超群脱俗
        4.3.4 病态畸怪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材料与构件方式
    5.1 中国先秦造物哲学的价值观与造物设计
        5.1.1 儒家的生态哲学观
        5.1.2 老庄之道
        5.1.3 《考工记》中的现代哲学思想
        5.1.3.1 天有时
        5.1.3.2 地有气
        5.1.3.3 材有美
        5.1.3.4 工有巧
    5.2 建筑
        5.2.1 木构砖瓦的中国传统建筑
        5.2.2 中国传统建筑构件——斗拱与梁柱
        5.2.3 《营造法式》与古代建筑标准
        5.2.4 王澍建筑创作中的旧材料运用与造物观
    5.3 家具
        5.3.1 中国古典家具材质
        5.3.2 明式家具的灵魂结构——榫卯
        5.3.3 中国传统家具材料与构建的现代演绎
        一、传统竹材与现代演绎
        二、传统榫卯结构的现代应用
        三、传统榫卯构件的人文化华丽转身
    5.4 器物
        5.4.1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材料及工艺
        5.4.2 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设计创新
        一、剑气箫心
        二、金昭玉粹
        三、宁静致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生产与使用方式
    6.1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与“器”
        6.1.1 宇宙、社会、人、物关系的系统化
        6.1.2 “技”、“器”、“道”的沟通与融合
        6.1.3 《天工开物》与手工业
    6.2 系统化模件化
        6.2.1 传统器物表面的装饰模件
        6.2.2 生产制造的技术模件化
        6.2.3 传统器具的组合使用
        一、南京文化产品——石头盛·秦淮小吃餐具
        二、南京文化产品——雨花台
        6.2.4 手工业生产体系下的劳动分工
    6.3 多用途
        6.3.1 筷子——中国传统食器研究
        一、筷子的形态特征
        二、筷子的审美特征
        三、筷子的文化特征
        四、中国传统食具筷子的现代设计之道——以台湾文创为例
        6.3.2 中国传统器具多用途的特征
        6.3.3 一器多用的现代造物演绎
    6.4 “善假于物”
        6.4.1 中国传统升水器械研究
        6.4.2 中国传统造物“借用”的思想
        6.4.3 “借用”思想的现代造物演绎
    6.5 “人为物本,物因人用”
        6.5.1“重己役物”思想的提出与含义
        6.5.2 中国传统造物“人为物本,物因人用”的思想
        6.5.3 传统造物人性化与人情化的现代设计延续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社会活动方式
    7.1 中国文化的深层社会结构
        7.1.1 中国人对“人”的定义
        7.1.2 中国人的“和合性”
        一、中国人的“烹调术”
        二、中国人的“人情味”与“界限感”
        三、中国人的“在一起”感
    7.2 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与居住建筑
        7.2.1 中国传统居住文化
        7.2.1.1 中国居住文化的根本——天人合一
        7.2.1.2 社会制度对中国居住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二、民间村社组织的影响
        三、血缘关系和宗法关系
        7.2.1.3 传统住宅的风水论
        7.2.2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
        7.2.2.1 传统住宅的形制
        7.2.2.2 传统住宅的主要特征
    7.3 中国人的典型居住形式——传统与当代
        7.3.1 中国典型传统家庭的组成形式
        7.3.2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
        7.3.3 基于中国典型居住形式下的方式设计
    7.4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特殊性
        7.4.1 烹饪方式的特殊性
        7.4.1.1 偏爱明火
        7.4.1.2 模糊逻辑
        7.4.2 饮食方式的特殊性
        7.4.2.1 合餐制
        7.4.2.2 喜新鲜
        7.4.2.3 喜热食
        7.4.2.4 小吃文化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中国方式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影响和意义
    8.1 本土文化全球解读的原因与意义
    8.2 中国方式承载了对传统文化记忆的内在诉求
        8.2.1 缺乏传统内含的中国现代设计被国际边缘化
        8.2.2 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的当代性表达
        8.2.3 中国方式的后现代语境: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8.2.4 建构自身的文化意义
    8.3 中国方式的未来价值
结语
    一、本文解决的问题与意义
        (一)梳理并明晰了一些概念
        (二)揭示了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现象背后的本质
        (三)七年的探索和尝试
        (四)总结了五大方法
    二、展望未来中国方式设计的发展
案例汇总
案例汇总图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舌尖上的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一、《舌尖上的中国》传统饮食制作的文化表现
    (一) 舌尖上的酱饮食文化
    (二) 舌尖上的面饮食文化
    (三) 舌尖上的豆腐饮食文化
二、《舌尖上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方式
    (一) 传统饮食文化的家庭传承
    (二) 传统饮食文化的师徒传承
    (三) 传统饮食文化的群体传承
三、《舌尖上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理念
    (一) 生活知识的传承
    (二) 文化理念的传承
    (三) 文化传承的创新
四、工业化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现状的反思
    (一) 工业化社会的饮食现状
    (二) 工业社会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怀旧
    (三) 后工业社会对传统生活价值观的回归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8)合和生一:清代新疆汉族文人休闲文化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范畴厘定
        (一) 研究意趣
        (二) 时空界定
        (三) “休闲”的词源学考释
    二、基本史料与研究现状
        (一) 资料来源
        (二) 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本文论旨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清代新疆的自然环境与民族构成
    第一节 清代新疆的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特征
        二、气候物产
    第二节 清代新疆民族的构成
        一、伊斯兰诸族
        二、非伊斯兰诸族
    第三节 清代新疆汉民族的来源
        一、屯戍移民
        二、故土记忆考
第二章 清代新疆休闲文化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一、军府制与州县制并存
        二、军政管辖下的民政系统
        三、建省后普遍实施郡县制
    第二节 经济背景
        一、天山北路的城镇
        二、天山南路的城镇
    第三节 思想背景
        一、尚闲:“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
        二、求闲:“闲处风光尽醉吟,一麾出守岂予心”
        三、惜闲:“但使心境闲,殊觉天趣永”
第三章 清代新疆的汉族文人群体
    第一节 派遣官员:“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二节 流放遣员:“不堪闲坐细思量”
    第三节 随军幕僚:“戏马闲看过蓏村”
    第四节 本土文人:“题诗本是闲中趣”
第四章 清代新疆文人休闲生活考(上)
    第一节 燕居服饰
        一、袍褂衫裤:“袍褂街穿梭,衫裙曾几何”
        二、帛贵裘廉:“可爱黄绵冬日暖,寒侵黍谷觉春归”
        三、芨芨草帽:“编作帽丝裁作箸,龙须也共上帘栊”
    第二节 宴饮美馔
        一、宴请欢聚:“秋风莫漫思张翰,且喜烹鲜佐客觞”
        二、佳肴珍馐:“山珍人馔只寻常,处处深林是猎场”
        三、美酒香茗:“羊肝下酒沙壶暖,牛乳烹茶木钵温”
    第三节 闲适居所
        一、筑室雕窗:“云母窗棂片片明,往来人在镜中行”
        二、构园造景:“万斛黄沙都不染,雪山孤洁是吾邻”
    第四节 得闲游赏
        一、登山临水:“红山之下何所有?烟树村庄围绣亩”
        二、凭栏远眺:“趁得南山风日好,望河楼下踏春归”
        三、连辔游园:“秀野亭西绿树窝,杖藜携酒晚春多”
第五章 清代新疆文人休闲生活考(下)
    第一节 文学性休闲
        一、迪化文人:“一闲成就万篇诗”
        二、伊犁文人:“闲里生忙为着书”
    第二节 文艺性休闲
        一、琴棋书画,玩物适情
        二、品曲艺:“地近山南估客多,偷来番曲演鸯哥”
        三、听说书:“地炉松火消长夜,且唤诙谐柳敬亭”
        四、观杂技:“寻撞度索巧无双,传自花门远部降”
    第三节 节庆性休闲
        一、年节:“酒果新年对客陈,鹅黄寒具荐烧春”
        二、元宵节:“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抟为灯”
        三、其他节日:“万里独携东海月,昆仑山下做中秋”
    第四节 观赏性休闲
        一、豢养动物
        (一) 飞禽:“野人知我闲,遗我一鹤子”
        (二) 走兽:“只怪深更齐吠影,不容好梦到南柯”
        (三) 虫鱼:“秦人不解金笼戏,一任篱根彻晓吟”
        二、莳花赏卉
        (一) 莳花:“携得百花洲畔法,种来罂粟大如盘”
        (二) 赏卉:“缠头百岁眼未见,但惊水面浮红霞”
第六章 清代新疆文人休闲之境域趣舍
    第一节 修养身心:逸出尘俗之境
        一、官场之缚与方外之想
        二、隐逸之性与栖隐之举
    第二节 步入自然:游赏审美之境
        一、漫游山水之胜
        二、营造园林之秀
    第三节 文化交融:融入和谐之境
        一、交游之乐,仁礼相成,雅集之趣
        二、兼容之美,民族相生,融合之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个人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陕南洋县谢村黄酒的兴衰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创新点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外黄酒研究述评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1.4 概念界定
        1.4.1 中华老字号
        1.4.2 黄酒
第2章 陕南洋县谢村黄酒兴起的历史背景
    2.1 酿酒地——洋县谢村概况介绍
        2.1.1 自然生态环境
        2.1.2 与谢村黄酒有关的历史传说
    2.2 陕南洋县谢村黄酒酿造的相关情况
        2.2.1 关于谢村黄酒酿造的几大特点
        2.2.2 对洋县谢村黄酒的酿造技艺的评价
    2.3 关于谢村当地农村人口经济发展情况的部分访谈资料
第3章 洋县谢村黄酒兴盛的原因
    3.1 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3.2 技艺精湛,工序讲究
    3.3 原料丰富,天然生态
    3.4 传承保护,自成一体
    3.5 保健养生,用途广泛
第4章 谢村黄酒兴衰史与社会变迁之关系
    4.1 早期自然经济形态下谢村黄酒的起源与发展
    4.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对谢村黄酒发展的影响
    4.3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运动对谢村黄酒发展的影响
    4.4 计划经济体制对谢村黄酒发展的影响
    4.5 “十年动乱”对谢村黄酒发展的影响
    4.6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谢村黄酒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的影响
    4.7 进入新世纪市场化建设加快使谢村黄酒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5章 谢村黄酒兴衰史对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启示
    5.1 顺应时代潮流,争取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5.2 适应市场发展,注重品牌的开发和创新
    5.3 坚持技术为先,注重艺人的培养和传承
    5.4 保护黄酒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谢村黄酒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边疆度内地:白玛岗生活启示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节 时代精神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第三节 目标、目的和方法
    第四节 目标社区文献梳理
    第五节 研究路径和理论方法
    插页:白玛岗地图
第一章 历史与故事之乱
    第一节 文本里的地方史
    第二节 文本和诠释
        1.2.1 《白玛岗志》的生成
        1.2.2 志外之志
    第三节 真相之“求”与“论”
    插图:生活
第二章 生活与道理之怪
    第一节 变与不变
        2.1.1 科考小组看山神
        2.1.2 去厄运的老猎手
        2.1.3 撤销的自然村
        2.1.4 老百姓过日子
        2.1.5 小买卖的幸福泉
    第二节 生生不息
        2.2.1 生日
        2.2.2 百天
        2.2.3 婚礼
        2.2.4 死亡和葬礼
        2.2.5 年和春节
    第三节 生活哲学省思
    插图:转经
第三章 地方信仰之神
    第一节 宁玛巴在当地
        3.1.1 源流
        3.1.2 僧侣
        3.1.3 寺庙
        3.1.4 经济
        3.1.5 佛事
    第二节 白玛岗人的世界
        3.2.1 门巴之神
        3.2.2 珞巴神域
    第三节 白玛岗的教化
        3.3.1 重识生活
        3.3.2 精神高地
        3.3.3 向他者阐释学科
    插图:重逢现代化
第四章 现代化之力
    第一节 走进白玛岗
        4.1.1 路上的亲人与司机
        4.1.2 断路·到达·孤独
    第二节 桃源囚人
        4.2.1 放慢的时间
        4.2.2 流动的外人
    第三节 重委托人
        4.3.1 “中央”眼中的“山顶正福”
        4.3.2 阿爸的官司
    第四节 来了
        4.4.1 外客
        4.4.2 路电网
        4.4.3 神湖境遇
        4.4.4 拜别白玛岗
    第五节 边疆文化
        4.5.1 主体
        4.5.2 省思
        4.5.3 文化高边疆
        4.5.4 马克思在白玛岗
    插图:国民教育
第五章 白玛岗的明天
    第一节 学校的边界
        5.1.1 学校的诞生
        5.1.2 个别的飘移
    第二节 神·家·域模型
        5.2.1 白玛岗教师自述
        5.2.2 课改创新满分
        5.2.3 不锁的图书馆
        5.2.4 亚东电站郊游
    第三节 青少年的认同
        5.3.1 青少年认同研究生长点
        5.3.2 青少年认同实况
        5.3.3 成因分析
    第四节 讨论未来
        5.4.1 公平传承
        5.4.2 全球化影响
        5.4.3 成人与出路
        5.4.4 白玛岗对策
第六章 白玛岗模型与启示
    第一节 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6.1.1 神
        6.1.2 家
        6.1.3 域
        6.1.4 内平外合
    第二节 模型之用
        6.2.1 幸福何谓
        6.2.2 对话金里卡
    第三节 边疆的中国梦
结论与启示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人称代词与称呼对译(汉族与门巴语)
    附录二 白玛岗民族成分
    附录三 白玛岗中学教师学历情况
致谢

四、堪忧的中国民族酒黄酒(论文参考文献)

  • [1]柯桥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初探[J]. 汪永祥,季承人,章利刚.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21(03)
  •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迭部青稞酒文化研究[D]. 刘媛. 兰州大学, 2021(02)
  • [3]政府在老字号企业保护发展与政府中的作用研究 ——以杭州余杭为例[D]. 孟磊.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2)
  • [4]传统产后调护理论与方法的文献研究[D]. 潘诗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D]. 徐珍珍.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5)
  • [6]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 ——可全球解读的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 张明. 南京艺术学院, 2016(12)
  • [7]《舌尖上的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分析[D]. 王骄骄. 浙江师范大学, 2015(03)
  • [8]合和生一:清代新疆汉族文人休闲文化考论[D]. 徐溪. 山东大学, 2015(06)
  • [9]陕南洋县谢村黄酒的兴衰史及其现代启示[D]. 谢姣.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4)
  • [10]边疆度内地:白玛岗生活启示录[D]. 郭笛.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令人担忧的中国国酒米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