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

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

一、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梅[1](2019)在《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麻木(多发性神经炎)证素特征的文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麻木(多发性神经炎)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总结麻木(多发性神经炎)的中医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为麻木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选取建库日期至2018月5月31日有关麻木(多发性神经炎)辨证的文献资料,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证型及证素,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中医基础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7篇文献中纳入肢体麻木患者共4249例,证型总共42种,提取了23个证素,其中病性证素16种,病位证素7种。通过频数分析得出麻木出现频率大于2%的证型有16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痰瘀阻络型。麻木病位证素包括经络、肾、脾、肝、肺、血脉、胃,其中经络的频率最高。病性证素分别为血瘀、阴虚、气虚、痰、寒、阳虚,其中血瘀、阴虚、气虚、痰排在前四位。实性病性证素占总病性的64.51%,而虚性病性证素占总病性证素的35.49%。病位证素中单病位证素在所有病例中占30.22%,以经络单病位证素频率最高;复合病位证素频率为9.98%,以肝+肾复合组成的病位证素出现次数最多;复合病性证素中二因素病性证素组合出现频率最高,占总复合病性证素的80.09%,痰+血瘀在二因素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结论本次文献研究中涉及麻木的主要证型有痰瘀阻络、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阻络、阳虚血瘀、气阴两虚、湿热侵淫、气血亏虚等,并从证型中提取了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其中经络是麻木最主要病位证素;血瘀是麻木最主要的病性证素;痰与血瘀二证素结合是麻木最常见的病性证素组合;以实为主的虚实夹杂是麻木的病性特征。第二部分:麻木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麻木(多发性神经炎)症状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调查研究,通过对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临床路径制定协作组医院收集的麻木患者的症状进行统计,建立Excel表,通过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频数、因子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麻木(多发性神经炎)的证型分布特征及基本证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83人,其中男性患者占40.99%,女性患者占59.01%。男女比例约为1:1.43,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50-80岁之间,占总数的79.50%,平均年龄是61.7岁;以病程小于1月及病程1-5年的患者居多,分别占27.56%和30.04%。对283例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频数统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包括针刺感、蚁行感、感觉减退、疼痛、口干、大便秘结、五心烦热、面色黧黑、盗汗、肌肤甲错、大便便溏、口黏、胸闷、腰膝酸软、头重如裹、劳累后加重、面色晦暗、头昏蒙、袜套感、神疲乏力、头晕、气短懒言、失眠多梦、口苦、面色萎黄、爪甲不荣、纳少等。在舌象中,舌有瘀斑出现概率最高为34.28%;舌苔以苔薄白出现的概率最高,占33.22%;舌质以舌质红出现概率最高,占32.51%;在脉象上,脉细涩、脉滑涩、脉沉涩出现的概率为29.33%、16.96%、13.07%;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本病病位在肝脾肾,其次在心、胆;病性证素为痰、瘀、湿、热、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为主,中医证型主要分为痰瘀阻络证、阳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湿热阻滞证、气虚血瘀证、血虚络瘀证。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麻木分为阴虚络瘀证(32.86%)、痰瘀阻络证(25.09%)、气虚血瘀证(16.61%)、血虚络瘀证(12.72%)、阳虚血瘀(7.07%)、湿热痹阻证(5.65%)。结论:麻木(多发性神经炎)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常见的症状包括针刺感、蚁行感、感觉减退、疼痛、口干、大便秘结等。主要舌脉象为舌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数。其病位在肝脾肾,其次在心、胆;病性证素以痰、瘀、湿、热、虚最为常见。麻木(多发性神经炎)的证型可分为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血虚络瘀证、阳虚血瘀证、湿热阻滞证等6类。

胡玉萍[2](2019)在《基于化瘀通络法中药熏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以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为研究对象,提出以瘀阻络脉为基本病机,基于化瘀通络法研制中药熏洗方,评价基于化瘀通络法中药熏洗治疗麻木的临床疗效,为麻木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收集周围神经损伤性四肢麻木患者100例,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腕管综合征麻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胶囊0.5mg、维生素B1片10mg,每日3次,每次各1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方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观察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总疗效、减轻麻木的程度、减少麻木发作的频率、以及改善其它感觉异常症状等方面的差异,评价基于化瘀通络法中药熏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麻木的疗效比较:对不同疗程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均P<0.01,不同疗程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不同疗程进行组间比较,均P<0.01,两组治疗麻木的疗效均为治疗4周的优于治疗2周的。(2)不同病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统计分析本方案纳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及神经根压迫所致麻木患者,两组不同疗程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均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不同疗程两组疗效分别进行比较,均P<0.01,两组治疗麻木的疗效均为治疗4周的优于治疗2周的。两组腕管综合征所致麻木患者疗效分析提示,两组治疗4周后愈显率及总有效率较2周后的均有所提高,但4周后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两组改善麻木程度比较:两组均能改善患者麻木的程度,两组进行比较,P<0.05,治疗组改善麻木程度优于对照组。对不同疗程,两组改善麻木程度分别做比较,P<0.05,两组治疗减轻麻木程度均以治疗两个疗程效佳。(4)两组减少麻木发作频率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组内分别比较,均P<0.05,表明两组治疗2周后患者麻木程度较治疗前减轻;两组不同疗程后组内分别比较,均P<0.05,说明两组治疗麻木4周的疗效优于治疗2周的疗效。两组不同疗程后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均P<0.01,说明治疗组减轻麻木程度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两组改善其它感觉异常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在改善蚁行感上P<0.05,在改善酸、痛、清冷、灼热感上,P>0.05;两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在改善酸、痛、清冷、灼热感及蚁行感上,均有P<0.05。说明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在改善蚁行感上疗效明显,治疗4周后两组均可改善上述麻木相关症状,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化瘀通络法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能减轻麻木程度、减少麻木发作频率及改善麻木相关症状。且两组治疗麻木均以治疗四周后疗效优于治疗两周后疗效。

李霄[3](2019)在《活血通络起痿汤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 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IE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发病率很高,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社会的和谐。由于DM本身造成的一系列复杂的血管、神经病变,DIED较普通的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更难处理,属于难治性ED。西药可有效改善DIED患者的勃起功能,但对患者地全身伴随症状改善欠佳。中药可较好地弥补西药的不足,并在DIED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活血通络起痿汤是东直门医院李海松教授经验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起痿之功,前期研究已被证实可有效改善血瘀肾虚型ED患者的勃起功能及全身症状。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活血通络起痿汤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对血瘀肾虚型DIED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活血通络起痿汤对DIED大鼠的内皮损伤、血小板异常活化、蛋白激酶C-β(protein kinase C-β,PKC 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等方面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血瘀肾虚型2型糖尿病ED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他达拉非片(5mg)每日下午15:00 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起痿汤颗粒剂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详细记录各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等,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5)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比较,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实验研究: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10只,预造模组70只。K组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预造模大鼠70只以55mg/kg标准于右下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注射后72h、1周分别尾静脉取血测定其血糖,1周后血糖>16.7mmol/L伴有尿量增多、饮食增多者确定为DM大鼠模型。注射8周后,将剩余的DM大鼠63只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筛选,共得DIED大鼠45只。将DIED大鼠随机选取40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LY333531抑制剂组(L组),活血通络起痿汤低剂量组(D组),活血通络起痿汤高剂量组(G组),所有大鼠分别灌胃去离子水与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共8周;2.观察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糖水平,勃起次数,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蛋白受体-1(LOX-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内皮细胞微粒(EMPs),氧化应激标记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水平以及阴茎海绵体病理形态学、阴茎海绵体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3.运用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PKC 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二酯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PKCβ、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 B)、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临床研究:观察期内,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共有79例。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4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IIEF-5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对照组均能够更显着地对DIED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主症积分进行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更优(P<0.05)。在中医次症方面,两组在胸胁刺痛,少腹拘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耳鸣积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会阴闷胀,阴囊疼痛积分方面无显着差别(P>0.05)。治疗组出现1例头痛,对照组出现1例面部潮红,1例轻度背部疼痛,上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均自行缓解,未做特殊处理。实验研究:1.DIED各组大鼠的体质量与K组大鼠体质量相比差异明显(P<0.05),各DIED组大鼠体质量之间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DIED组大鼠血糖均较K组明显升高(P<0.05),G、D组相对M、L组血糖相对更理想,但各DIED组大鼠间血糖水平统计学无差异(P>0.05)。2.经APO诱导后,M组大鼠经诱导勃起次数为0,与K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经药物干预后,L、D、G组大鼠勃起次数与M组大鼠相比均有差异(P<0.05),G组与L、D组相比相对更好,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K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LOX-1、sE-selectin、sICAM-1水平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药物干预后,与M组相比,L、D、G组大鼠血清LOX-1、sE-selectin、sICAM-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G组、D组在LOX-1、sE-selectin、sICAM-1水平改善方面相对比L组更好,但各组间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4.与K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M组相比,L、D、G组大鼠血清MDA均明显下降,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G组、L组在MDA方面以及G组在SOD改善方面相对更好,但各组间MDA、SOD水平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M组与K组相比,EMPs水平明显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与M组相比,L、D、G组大鼠EMPs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G组相对L、D组下降更明显,各组间EMPs水平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6.M组与K组相比,CD62P水平明显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与M组相比,L、D、G组大鼠CD62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G、D组相对L组下降更明显,各组间CD62P水平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7.光镜下,与K组相比,M组阴茎海绵体内血窦、小血管数量明显减少,血窦分布杂乱,内皮细胞密度、平滑肌细胞密度明显下降,胶原纤维数量显着增多,药物干预后,L、D、G组大鼠血窦分布较M组相对规则,内皮细胞密度增加,胶原纤维数量相对减少,部分血窦隙内局部可见红细胞。电镜下,M组多见内血窦内皮多出断裂,血窦腔隙变窄,内皮细胞质膜破损,肿胀,细胞器明显减少,多见线粒体的肿胀,内质网的扩张现象,甚至无细胞器,核染色质边集浓缩。经药物干预后,L、D、G组虽然可见一定程度的内皮增生,但是也可以观察到诸如较M组细胞核相对完整,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增多,或者细胞器基本正常等明显地改善。8.Western blot检测中,M组大鼠较K组大鼠在DAG、PKCβ、NF-κκB、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均明显增加,给药后,L、D、G组的DAG、PKCβ、NF-κ B、ICAM-1蛋白表达均较M组有明显的下调(P<0.05),其中,D、G组在DAG以及G组在PKC β、NF-κ B、ICAM-1表达方面数值上改善相对更明显,但L、D、G三组间并无明显差别(P>0.05)。9.Real-Time PCR检测中,M组大鼠较K组大鼠在DAG、PKCβ、NF-κ B、ICAM-1的mRNA表达水平方面均明显增加,给药后,L、D、G组的DAG、PKC β、NF-κ B、ICAM-1mRNA的表达均较M组有明显的下调(P<0.05),其中,G组在DAG、PKCβ、ICAM-1表达方面数值上改善相对更明显,但L、D、G三组间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活血通络起痿汤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瘀肾虚型DIED患者的勃起功能及全身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小剂量他达拉非。2.活血通络起痿汤可改善DIED大鼠的勃起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内皮损伤,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血小板异常活化,一定程度上修复DIED大鼠的阴茎海绵体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有关。3.DIED的发生机制可能与PKCβ信号通路激活后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与血小板异常活化有关;活血通络起痿汤可通过抑制DIED大鼠PKC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DAG、PKCβ、NF-κB、ICAM-1的蛋白及mRNA表达而发挥保护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何威,杨洁[4](2016)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炎(DPN)是DM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1],也是主要致残因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炎(DPN)两侧对称,一般下肢比上肢重,并以感觉障碍突出,运动障碍相对较轻,严重者可出现足趾、手指无力甚至肌肉萎缩。检查常发现袜套、手套样感觉障碍,有下肢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临床表现以凉、麻、痛、痿四大主症为特点。由于本病起病隐匿,进程缓慢,给治疗造成一定困难。近年来,中医药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和远期疗效方面都显示了一定优势。

史玲俊[5](2016)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方法,系统、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数据库,收集2005年-2015年间,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DPN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提取有效数据后使用Revman 5.3软件对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DPN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1)根据所需文献要求按关键词、主题词等对相关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共检索到文献183篇,其中重复文献31篇。然后采用阅读文章标题及摘要方式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24篇,得到所需文献128篇。再次通过阅读全文方式对初步筛选所得128篇文献进行再次筛选,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87篇,最终获得所需文献41篇。41篇文献被列为41个研究项目,包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3526例,其中试验组1826例,对照组1700例。(2)所有41个研究项目的试验组均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其中24个研究项目使用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17个研究项目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41个研究项目的对照组全部使用西药治疗(其中14个研究项目使用单纯B族维生素类治疗,12个研究项目使用单纯甲钴胺治疗,2个研究项目使用单纯贝前列素钠治疗,5个研究项目使用甲钴胺+B族维生素类治疗,其余8个研究项目均使用其他西药治疗或多种西药联合治疗)。(3)将纳入研究的41个研究项目以周为单位计算疗程,所有纳入的研究项目均有明确疗程。其中1个研究项目疗程为2周,4个研究项目疗程为3周,21个研究项目疗程为4周,2个研究项目疗程为6周,8个研究项目疗程为8周,3个研究项目疗程为12周,1个研究项目疗程为16周,1个研究项目疗程为12-24周。(4)将纳入的41个研究项目做Meta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纳入的研究对象具有同质性(χ2=23.80,p=0.98,I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Meta分析显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DPN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26,95%CI=[3.56,5.09],Z=15.93,p<0.00001]。(5)由于纳入研究的41个研究项目所联合的西药种类各不相同,根据联合西药种类的不同分为5个亚组,将5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且将所得结果进行组间合并后效应值MD[95%CI]分别为4.22[3.05,5.84]、3.92[2.89,5.32]、5.55[3.21,9.59]、7.67[2.38,24.65]、3.99[2.73,5.81]。分析结果可得出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DPN与单纯使用某一种类西药、或联合使用某几种西药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由于纳入研究的41个研究项目疗程不同,可根据疗程长短将41个研究项目分为8个亚组,并进行Meta分析。8个亚组进行组间合并后效应值MD[95%CI]分别为6.00[2.03,17.73]、2.87[1.76,4.68]、4.84[3.74,6.27]、3.81[1.86,7.80]、4.62[2.99,7.15]、2.70[1.34,5.45]、2.83[1.16,6.89]、8.67[2.28,32.90]。根据结果可得出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DPN在治疗2周、3周、4周、6周、8周、12周、16周、12-24周时均与单纯使用西药组治疗疗效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与联合西药种类、疗程长短无关。

叶茹[6](2016)在《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初步探讨血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定量温度觉检查、血液流变学、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等指标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经筛查后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招募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安慰剂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血痹方(配方颗粒剂)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配方颗粒剂)日1剂,2次/天,服药12周。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主要指标、中医症状总评分和中医症状单项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改善中医证侯:血痹方较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气虚血瘀证侯,血痹方改善证侯的有效率为88.9%,安慰剂改善证侯的有效率为15.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改善单项症状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自汗的的有效率分别是61.1%、44.4%、61.1%、77.8%、61.1%、66.7%,“倦怠乏力”的疗效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延缓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两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上升的趋势,治疗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大。胫神经(右)、腓总神经(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小。在组内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腓总神经(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对照组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组前后有上升趋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浅神经(左)、腓浅神经(右)和腓肠神经(右)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小。对照组前后腓肠神经(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组前后没有差异。其他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组内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神经(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组有上升趋势。提示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更快,治疗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改善定量温度觉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后温觉(左)、温觉(右)、热痛觉(右)均有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但是在组间和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冷痛觉(左)、冷痛觉(右)、冷觉(右)均有上升趋势,但是在组间和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前后温觉(左)、热痛觉(左)、温觉(右)、热痛觉(右)均有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热痛觉(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痹方可以使患者对温觉和热痛觉的感觉更加灵敏;(5)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50(1/S)、全血粘度100(1/S)、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均有上升趋势,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50(1/S)、全血粘度100(1/S)、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组鲜有差异,提示血痹方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血流流变学指标的稳定。血痹方组可以降低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200(1/S)、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卡松黏度,其中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200(1/S)、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卡松黏度均有上升趋势,其中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200(1/S)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痹方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内皮细胞;(6)对血糖和血电解质有一定影响。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血痹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使患者对温觉和痛觉的感觉更加灵敏、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对血电解质有一定的影响。初步说明了血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

林玉慧[7](2016)在《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当前麻木中医药治疗研究系统性不够、深度不高的现状,通过系统总结古今医家论治麻木的理论文献和诊治经验,提出以气血不足、痰瘀痹阻为基本病机,根据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研制蠲痹通络方,以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为麻木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治法方药。方法临床收集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120例,包括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腕管综合征麻木。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0.5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每次各1片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观察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控制麻木发作、减轻麻木程度、改善麻木相关症状等方面的差异,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并观察评价其对不同病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结果(1)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个月疗程时,痊愈率12.7%,显效率21.8%,总有效率70.9%。2个疗程时,痊愈率46%,显效率34%,总有效率92%。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1,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对照组1个疗程时痊愈率5.6%,显效率14.8%,总有效率42.6%;2个疗程时痊愈率20.4%,显效率22.4%,总有效率69.3%。.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5,也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提示,治疗麻木,不管采用中、西药物,治疗疗程均以2个月为佳。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P<0.01。治疗后2个月,痊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甲钴胺、维B1对照组。(2)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程度:Levi法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两组麻木程度比较,P<0.01,表明治疗组麻木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VAS法结果显示,治疗后不同疗程两组VAS评分比较,P均<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程度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3)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两组不同疗程均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且以2个疗程更为明显,蠲痹通络方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4)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重滞感、针刺感以2个疗程疗效更为明显;对于灼热感、蚁行感则只需要1个疗程就能明显改善。西药对照组对于改善酸、胀、痛、肿、针刺感亦以2个疗程为佳;对于重滞感则只需1个疗程就有显着疗效;对于清冷感、灼热感、蚁行感则无明显疗效。(5)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蠲痹通络方治疗2个月后,伴随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得以改善。其中,治疗组对于改善乏力、形寒怕冷、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的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6)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统计治疗2个月后,两组对不同疾病麻木疗效,结果显示:末梢神经炎麻木:治疗组痊愈率50%、显效率29.2%、总有效率91.7%,对照组分别为24%、12%、60%。两组比较,P<0.05。神经根压迫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1.2%、显效率52.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10%、30%、75%。两组比较,P<0.05。腕管综合征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4.4%、显效率11.1%、总有效率77.7%,对照组分别为50%、25%、100%。两组比较,P>0.05。表明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治疗有明显疗效,尤其是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结论: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维B1对照组,能有效减轻麻木程度,减少发作频率,疗程以2个月为佳;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的同时,亦能有效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灼热感、重滞感、针刺感、蚁行感等麻木相关症状及乏力、形寒怕冷、怕风、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烘热汗出等麻木伴随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钟慧群[8](2013)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表达及益气活血通络中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弥可保组,并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分离所有大鼠坐骨神经,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调控基因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发生变化,益气活血通络方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及弥可保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通过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从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王瑶[9](2009)在《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信息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治研究》文中指出课题来源: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课题“利用个体化诊疗平台评价中医药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疗效的研究”(任务书编号:H020920010330)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达60~90%,并随DM病程增加而显着增高。DPN形式多样,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对称性复发性神经病变最常见,常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感觉缺失、疼痛、难治性溃疡、感染、坏疽以及创口难以愈合,最终可能导致截肢。患者非常痛苦。目前西医对DP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亦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及药物。而临床实践及研究均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优势。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减少患者西药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以往通过结构化病历采集系统采集临床数据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探讨其症状体征特点、中医证型特点、治法方剂中药应用情况,并对临床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提升中医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地位,开展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目的:1.应用结构化病历采集系统采集临床数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历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治规律。2.证明结构化病历采集系统客观性及合理性。方法:1.病例来源:于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间在北京七家三甲医院中住院患者。2.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2)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者。(3)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标准者。(4)根据临床辨证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3.研究方法:运用已开发的结构化病历采集系统,基于C/S体系结构,采用Power Builder与Visual Basic语言,调整结构化信息采集系统的模块,以适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信息采集。4.结合本专业特点,借助相关文献,对统计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137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出现频次及特点,辨证分型情况,中医治法、处方、中药等内容,对中医证治特点分析评价。结果:1.文献研究发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立足于在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改善神经营养状态,促进功能康复;中医学则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针刺以其突出的疏通经络作用在本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穴位注射、电针、刺络放血等特殊针刺方法疗效普遍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因此临床治疗DPN的总体方向应采取中西医学并重,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中医综合治疗DPN的优势。2.结构化住院病历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历,满足临床医生记录病历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对糖尿病临床信息进行结构化标准存储,达到数据挖掘的要求,引用该系统采集数据较符合临床实际。3.应用本系统采集糖尿病病例,纳入研究1371例根据样本量不同信息,随机抽取病例。结果如下:3.1DPN患者症状研究结果乏力的频率出现最高,有428例,占82.5%;其次为多饮,共408例,占78.67%;第三为口干,共375例,占72.17%;视物模糊371例,占71.6%;多尿261例,占50.33%。说明乏力,视物模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全身症状。DPN患者舌质多暗、红、淡,说明瘀、热、虚多见;苔薄白多见、其次黄、腻,说明患者常夹湿浊、痰饮、热证;舌体胖大、齿痕提示了气虚,阳虚,舌有裂纹提示了阴虚热证。舌下络脉色青、紫,说明存在血瘀。细脉频次占第一位,达410例,占79%,说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虚证。3.2 DPN患者中医证型研究结果137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有310例取得分型。基本证型共计71种,说明DPN证型较为复杂。在辨证分型主证中,依照病程分布,均以气阴两虚居多,可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主证为气阴两虚居多,且贯穿于病程始终。兼夹证以夹瘀、夹湿居多。3.3 DPN患者中医应用方药研究结果共采集处方414方,其中单方67种,共243方,二方组合97种,共122方,三方组合28种,共34方,四方及五方组合2种,共2方。自拟方13方。其中六味地黄丸、补阳还五汤、生脉散、玉女煎、桃红四物汤列前5位。可以看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处方中,多以益气养阴,燥湿化痰,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结论:1.DPN中医证型多样,气阴两虚,挟瘀挟湿最为常见。2.DPN症状以乏力、视物模糊相兼出现为主。3.DPN肢体麻木、疼痛、发凉、刺痛等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浮肿、腱反射减弱等体征依次多见。4.DPN治则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5.DPN方剂以益气药合六味地黄汤、补阳还五汤、生脉散、玉女煎、桃红四物汤最为多用。6.DPN以应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和血补血、祛瘀止痛中药为多见。

王景[10](2007)在《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明显。笔者就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二、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麻木证素特征的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中医对麻木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神经炎的认识
        3.3 麻木证型分析
        3.4 麻木证素特征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麻木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的估计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表的制定
        2.2 调查数据录入
        2.3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283例麻木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283例麻木患者的四诊信息的频数分析
        3.3 因子分析
        3.4 聚类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2 四诊信息的频数分析
        4.3 中医证候临床症状的因子分析
        4.4 中医证候临床症状的聚类分析
    5 结论
    6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文献收集表
    附录B:四诊信息调查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2)基于化瘀通络法中药熏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及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和分组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病例终止标准及脱落处理
        2.4.1 病例终止标准
        2.4.2 脱落病例的处理
        2.5 治疗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标准
        2.8 技术路线图
        2.9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1.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
        3.1.2 两组患者既往史
        3.1.3 两组患者个人史
        3.1.4 两组患者肢体麻木的加重或诱发因素
        3.1.5 两组患者不同疾病分布情况
        3.2 两组患者脱落情况
        3.3 临床疗效
        3.3.1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3.3.2 不同病种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3.3.3 治疗前后两组麻木程度比较(Levi评分法)
        3.3.4 治疗前后两组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3.3.5 治疗前后两组其它感觉异常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中药熏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优势
        4.2 基于化瘀通络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理论基础
        4.3 中药熏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临床疗效
        4.4 麻木的发病特点
        4.4.1 麻木病程久
        4.4.2 “三高”患者易患麻木
        4.4.3 肢体静止、夜间是麻木主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麻木的中医诊断标准
    附表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附表三: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附表四: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附表五: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标准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活血通络起痿汤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活血通络起瘘汤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宂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活血通络起痿汤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异常活化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活血通络起痿汤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PKCβ通路相关分子DAG、PKCβ、NF-κ B、ICAM-1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数据提取方法
    1.5 方法学质量评估
    1.6 疗效评估方法
    1.7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干预措施统计
    2.4 Meta分析
    2.5 安全性评价
    2.6 发表偏倚
3. 总结
    3.1 结果分析
    3.2 本研究不足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研究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分型及临床表现
        1.4 DPN的治疗
    2.祖国医学对DPN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原则
        2.4 证治分型
    3.补阳还五汤
        3.1 补阳还五汤与DPN
        3.2 补阳还五汤方药组成及特点
        3.3 方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致谢

(6)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1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论述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辨证论治
        4 中医其他治疗
        5 讨论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3 危险因素
        4 发病机制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机制
        6 治疗
        7 讨论
        参考文献(二)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设计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基线时人群可比性分析
        3.2 疗效指标结果
        3.3 安全性指标的检测
        3.4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理论探讨从“脏腑热、经络寒”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2 血痹方的组方依据
        4.3 研究结果和分析
        4.4 研究结论
        4.5 结语
    参考文献(三)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麻木的文献回顾、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现代医学对麻木发病机理的认识与治疗研究概况
        1.1 麻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有密切关系
        1.2 慢性压迫、缺血、营养缺乏、炎症、中毒等都可导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
        1.3 西药治疗麻木因其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争议
        2 中医对麻木的认识及其流派
        2.1 先秦至三国时期为麻木病证认识的初步形成期
        2.2 晋唐以荣卫不和,风寒入于肌肉立论
        2.3 宋辽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初步区分麻与木
        2.4 明代充实麻木理论,治疗方法更加丰富
        2.5 清代医家继承前人经验,在理论与治疗上均有突破
        2.6 现代中医继承先辈智慧经验,发病学说渐成体系,辨证方法日臻完善
    第二章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理论研究
        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立论依据
        1.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古代文献依据
        1.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依据
        1.3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麻木的重要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评价
    1 诊断标准与病例纳入标准
        1.1 麻木中医诊断依据
        1.2 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诊断依据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终止标准、脱落及剔除标准
    2 观察指标
        2.1 麻木病程
        2.2 麻木部位
        2.3 麻木发作频率
    3 统计学方法
    4 临床资料
        4.1 病例来源及分组
        4.2 两组病例脱落情况
        4.3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4.4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4.5 两组患者既往病史
        4.6 两组患者个人史
        4.7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4.8 两组患者麻木诱发或加重因素
        4.9 两组患者麻木部位
        4.10 两组患者麻木程度
        4.11 两组患者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4.12 两组麻木不同疾病分布情况
    5 治疗方法
        5.1 治疗组
        5.2 对照组
        5.3 合并治疗处理
    6 疗效评定
    7 治疗结果
        7.1 两组总疗效比较
        7.2 两组治疗后麻木改善程度比较
        7.3 两组治疗后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7.4 两组不同病种麻木疗效比较
        7.5 两组患者麻木相关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7.6 两组患者伴随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麻木病因病机探讨
        1.1 麻木虽有外感、内伤之分,而以内伤为常见
        1.2 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
    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
    3 临床常用加减药物功效分析
        3.1 桂枝
        3.2 肉桂
        3.3 细辛
        3.4 桑枝
        3.5 羌活
        3.6 秦艽
        3.7 葛根
        3.8 片姜黄
        3.9 白附子
        3.10 川牛膝
        3.11 防己、天仙藤
        3.12 桑寄生、杜仲
        3.13 地鳖虫
        3.14 生地黄
        3.15 赤芍
    4 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发病特点分析
        4.1 中老年女性多发
        4.2 高血压病患易患麻木
        4.3 肢体静止、寒冷刺激是麻木主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5 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分析
        5.1 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5.2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改善麻木程度
        5.3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
        5.4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
        5.5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
        5.6 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发病机制
    2 中医临床治疗
    3 结语
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讨论
    1 组方分析
    2 药物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9)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信息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关于中医病名
        2 关于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4.1 内治法
        4.2 外治法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述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3.1 代谢障碍
        3.2 血管功能障碍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及监测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5.1 基础治疗
        5.2 对因治疗
        5.3 对症治疗
        5.4 其他疗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信息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治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及依据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处理
        2.2 数据分析
    3 临床一般资料
        3.1 性别分布
        3.2 年龄分布
        3.3 病程分布
    4 结果
        4.1 症状研究结果
        4.2 肢体症状体征研究结果
        4.3 舌象研究结果
        4.4 脉象研究结果
        4.5 分型研究结果
        4.6 方剂研究结果
        4.7 中药研究结果
        4.8 DPN患者应用外洗药研究结果
        4.9 DPN患者并发症/合并症情况
    5 讨论
        5.1 乏力是DPN的主要症状,常与视物模糊并发
        5.2 DPN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瘀血湿热是常见兼夹之邪
        5.3 DPN中医处方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5.4 DPN用药规律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
        5.5 个化诊疗信息采集是中医科研方法的创新
        5.6 信息研究方法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DPN的病因病机
    1.1 气阴两虚
    1.2 肝肾不足
    1.3 气滞痰浊
    1.4 阳虚络阻
2 辨证论治
    2.1 活血加益气养阴
    2.2 活血加补益肝肾
        2.2.1 补肾活血
        2.2.2 补肝活血
    2.3 活血加化痰浊
        2.3.1 化痰活血
        2.3.2 理气化浊活血
    2.4 活血加化瘀温经通络
        2.4.1 活血化瘀通络
        2.4.2 温经通脉活血

四、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D]. 李红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基于化瘀通络法中药熏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玉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活血通络起痿汤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李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研究进展[J]. 何威,杨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13)
  • [5]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D]. 史玲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6]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D]. 叶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5)
  • [7]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D]. 林玉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的影响[D]. 钟慧群.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07)
  • [9]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信息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治研究[D]. 王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1)
  • [10]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J]. 王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04)

标签:;  ;  ;  ;  ;  

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