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聚乳酸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一、聚乳酸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菊[1](2021)在《高疏水性染料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认为作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疏水性和高结晶度使其难以使用常规分散染料染色。论文依据相似相溶的原理,使用Chem3D Ultra 8.0软件计算Log P值和Hoy基团增量法对目标染料进行疏水性评价,筛选出合适的烷基取代基长度,并采用烷基化反应将其引入1-羟基-4-对甲苯氨基蒽醌和1-氨基-4-羟基蒽醌结构中的相应位置,经柱层析法分离获得高疏水性蒽醌染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等对获得的染料进行结构表征;同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这些染料对聚烯烃类疏水性纤维的高温高压染色工艺,评价了染色性能和对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论文将两只染料母体分别与1-碘己烷、1-溴癸烷和1-溴十四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得到两个系列6种高疏水性紫色蒽醌染料,它们的Log P值均高于5,且随着烷基取代基长度的增加,染料与纤维的溶解度参数逐渐接近。如以1-羟基-4-对甲苯氨基蒽醌为母体原料,优化后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80℃,母体和1-溴十四烷的摩尔比为1:2、和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20hr,制得的染料结构符合预期,产率较高。论文获得的6种紫色改性染料对UHMWPE纤维的亲和力均较高,1-对甲苯氨基-4-蒽醌烷基醚系列改性染料的亲和力分别为9.615、10.105和11.182k J/mol,1-烷基胺基-4-蒽醌烷基醚系列改性染料的亲和力分别为11.855、11.783和10.078k J/mol,均能对纤维上染。染色优化工艺为:染色温度130℃、染色时间60min、分散剂用量0.3%和染色p H值=5。染色试样为紫色,染色牢度随着烷基取代基长度的增加不断改善,当烷基取代基碳链长度达到14时,改性染料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能达到4-5级。但是改性染料染色对纤维的机械性能有一定影响,随着一定温度下染色时间延长或一定时间内染色温度升高,UHMWPE纤维的初始模量和断裂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渐渐提高,这对纤维在一些领域应用会有一定的影响。

张德山[2](2021)在《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的制备及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分子染料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小分子染料引入到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而形成的一类新的有色高分子聚合物,因其具有很多传统小分子染料不具备的优点(耐迁移性高、耐溶剂性好、安全性高),而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市面上的高分子染料大多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聚醚及聚酯类合成高分子染料,以天然高聚物为骨架的生物基高分子染料研究较少。在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寻找一种绿色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物作为骨架,开发一种更加环境友好的生物基高分子染料,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开发一种以纤维素大分子链为骨架,具有高染料发色体固着量的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有望为高分子染料的发展拓宽一些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探究了木浆板纤维素在二甲基亚砜(DMSO)和辛酸乙酯(EO)二元非均相有机溶剂中的染色工艺,为后续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提供生态的制备方案。相较于水介质中的染色,该溶剂体系没有明显染色饱和值,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量会随着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为后续更高的固色率提供了基础。通过调节溶剂染色中染色浴比、染料浓度、染色温度、DMSO和EO的比例及染色工艺,纤维素上的染料固着量能达到233.7 mg/g,比传统水体系染色中的最大固色量还要高出21%。染色色深值可达到40,并且无需无机盐促染,该二元溶剂体系在高温下互溶低温下分层的性质,有利于染液的回收和回用,且该无水体系下活性染料不会水解可重复利用。符合绿色染整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以染色后的彩色木浆板纤维素为原料,将其溶解在磷酸中,然后经再生及高压均质,制备出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由透射电子显微镜可知,该高分子染料直径为30-50nm,长度为几微米。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纤维素再生后其晶型由纤维素I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结晶度和聚合度明显降低。同时探究了不同染料接枝量,及不同结构染料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染料接枝量的增加,纤维素溶解速度减慢。具有多活性基结构的染料,由于其与纤维素具有交联作用,导致纤维素无法完全溶解。再生纤维素悬浮液表现出类凝胶流体行为,且具有剪切变稀特性。最后对制备的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在聚合物纤维原液着色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究。结果表明,再生纤维素/聚乳酸复合纤维的色深值会随着该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添加量的增加(1-2 wt%)而增加。当该高分子染料的添加量为1 wt%时,再生纤维素/聚乳酸复合纤维的色深值为5.5,当添加量继续增加至2 wt%时,色深值可达8.5。该高分子染料的添加同样可以增加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力,当该高分子染料的添加量为1 wt%时,再生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力可达327.8 MPa,较纯的聚乙烯纤维增加了13.6%。再生纤维素/聚乳酸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力为50.3 MPa,较纯的聚乳酸纤维增加了20.6%。当添加量增至2 wt%时,再生纤维素/聚乳酸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力进一步增加至54.4 MPa,较纯的聚乳酸纤维增加了30.6%。本研究制备的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不仅具有小分子染料的多彩性和高分子材料的可加工性,还兼具纤维素的生物相容和绿色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不仅为高分子染料的发展开拓一些思路,还拓展了纤维素材料的应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帅[3](2020)在《聚乳酸纤维纳米颜料原液着色研究》文中认为聚乳酸(PLA)纤维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生物可降解纤维,物理性能接近涤纶,具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能。PLA纤维的原料不是石油化工产物,而是来自玉米、小麦甚至秸秆等植物和作物,天然环保而且来源广泛,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合成纤维,具有取代涤纶部分应用领域的优秀潜力。本文首先使用纳米颜料对PLA进行原液着色纺丝,并分析研究纳米颜料色母粒和PLA着色丝的性能。然后使用PLA着色丝织成机织物,进一步研究PLA纳米颜料原液着色丝的织物应用性能。最后,通过补充紫色、绿色两种单色和多种纳米颜料调配的紫红、橙黄两种拼色进行色彩拓展实验,完善PLA原液着色的色谱完整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所示:首先,通过两种分散工艺分散纳米颜料并制备成色母粒,并分析颜料的分散效果和色母粒的性能,结果表明:超分散色母粒中颜料最小粒径在几百纳米级,普通分散母粒中颜料最小粒径只有1-5微米,使用超分散剂分散纳米颜料,颜料粒径更小、分散更均匀。颜料的分散效果会影响色母粒的性能,超分散色母粒MFR更大、FPV更小,分散性和流动性好,对纺丝过程的影响小。然后,使用色母粒进行原液着色纺丝,制备了颜料含量为1%的860D/120F PLA着色丝,并对着色丝的拉伸性能和着色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分散着色丝拥有更好的拉伸性能和着色质量,强力损失约1%、伸长损失约3%,远小于普通分散着色丝的8%和10%;超分散着色丝的色差为0.2,耐热迁移等级在4级以上,着色均匀性和稳定性都很好,可满足生产加工的要求,普通分散着色丝耐热迁移等级在4级以下,不满足要求。接下来,将PLA着色丝织机织物,通过分析其拉伸性能、染色效果和染色牢度,并和高温高压染色和载体染色工艺染色的PLA织物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PLA原液着色的效果,结果表明:1%(o.w.f)的红、黄、蓝超分散着色织物的K/S值为16,20和22,虽然略差于2%(o.w.f)的高温高压染色PLA织物的最佳色深,但断裂强力和伸长损失仅有3%和4%,染色牢度在4级以上,综合效果最优,而且颜料含量仅有1%(o.w.f),着色深度有很大上升空间。而普通分散着色织物的拉伸性能和着色效果都很差,综合性能最差。最后,通过对紫色、绿色两种间色和橙黄、紫红这两种拼色纳米颜料进行原液着色试验,制备的紫色、绿色超分散着色丝的拉伸性能、着色效果和着色牢度接近三原色纳米颜料,而紫红、橙黄在原液着色时因为多种颜料相互影响,各指标会略差一点,但也能满足生产加工的要求,并且拥有不错的着色效果,所以PLA可通过纳米颜料调配拼色来拓展原液着色的色谱体系。

陈光林,沈加加,崔萍,王强[4](2020)在《聚乳酸/羊毛混纺纱一浴法染浅色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 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武奇奇[5](2019)在《偶氮分散染料结构与PLA织物染色性能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乳酸(PLA)织物熔点低,较高温度下高温高压染色PLA织物强力损失严重,而较低染色温度容易造成PLA织物得色量低等问题,筛选或者设计适合PLA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对PLA织物染色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研究了五只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在80-120℃的高温高压染色和载体染色条件下上染PLA织物的染色性能;并设计合成三只不同结构的偶氮分散染料,分析了载体染色条件下三只偶氮分散染料在PLA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探究了分散染料结构与其在PLA织物上的染色性能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选取了五只结构不同的分散染料并研究了其在高温高压染色80-120℃和载体染色条件下上染PLA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在80-120℃高温高压染色方法中,温度升高PLA织物的表观色深值增加,然而,当染色温度为110-120℃时,PLA织物顶破强力下降率超过了20%;且相同染色工艺条件下,C.I.分散红343对PLA织物染色的K/S最高。载体染色结果表明酯胺类化合物(90BHC)可以明显提高PLA织物染色的K/S值,在以90BHC为载体,载体用量0.25%(相对染液),染色温度90℃,保温时间30min的较佳染色条件下染色PLA织物强力受损小,匀染性和各项牢度较佳。分别以2-氯-4-硝基苯胺为重氮组分,N,N-二羟乙基苯胺、N-乙基-N-羟乙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为偶合组分设计合成了三只结构不同的偶氮分散染料(D1、D2和D3),并对合成的染料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其在不同极性大小的溶剂中的光谱性能,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以6-31G(d)为基组的量子计算化学方法计算了偶氮染料分子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同一只染料在DMF中的λmax大于丙酮、乙醇和乙酸乙酯中的λmax;与染料D1相比,染料D2、D3偶合组分中引入-CH2CH3取代基后染料分子的共轭结构有轻微变化,HOMO轨道电子云向右N原子上偏移;由理论计算得到染料D1-D3的激发能(ΔE)大小顺序为ΔED1>ΔED2>ΔED3,对应的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4nm、524.8nm和525.6nm。探讨了载体染色条件下三只偶氮分散染料在PLA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了分散染料结构与其在PLA织物上的染色性能规律,发现染料聚集体可能会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导致吸附等温线偏离Nernst型;在染色温度为353.15K、363.15K和373.15K,染料量为2%(omf)条件下,染料D1、D2和D3的亲和力(-△mo)都大于10kJ/mol。染色熵(ΔS°)分别与染料相对分子量、分子体积以及分子偶极矩(μ)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染色熵与偶极矩之间的线性关系最强(R2为0.9993),由染色熵(ΔS°)和染色焓(ΔH°)的补偿效应可得染色亲和力(-Δμ°)和偶极矩之间的一个定量关系,即建立了通过偶极矩预测分散染料上染PLA织物的亲和力模型;实验所得亲和力和模型计算亲和力线性拟合度为0.99487,验证了建立的亲和力预测模型是成立的,从而为设计合成新型的适合聚乳酸染色的染料提供理论支持。

张巍峰[6](2019)在《聚乳酸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介绍了聚乳酸纤维的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分析了温度、pH、时间和助剂等工艺条件对染色的影响。实验表明:聚乳酸纤维高温高压染色的最佳染色温度为110℃,染色pH=4~5,染色时间为30 min。

张亭[7](2017)在《聚乳酸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聚乳酸(简称PLA)纤维是新一代生态环保型合成聚酯纤维,采用玉米、木薯等淀粉原料,经发酵制取乳酸,通过聚合获得聚乳酸树脂,最后经纺丝而制成,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属于生物质合成纤维。研究PLA纤维的性能和染整加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对PLA纤维的基本性能、染整加工过程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PLA纤维以及PLA/绢丝混纺制品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PLA纤维表观形态、结构组成、结晶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纤维表面光滑、富有光泽;结晶度约为51.50%;断裂强力为5.73cN·dtex-1,断裂伸长率为25.09%;PLA纤维的耐热性较差,熔融温度仅为169.55℃。为了给PLA纤维染整工艺条件的制定提供依据,测定了PLA纤维的耐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PLA纤维热稳定性较差,干热处理温度应该控制在130℃以内,湿热温度控制在110℃以内。PLA纤维的耐酸稳定性较强,即使在浓度为100g/L的硫酸中95℃处理30 min,纤维的强力损失和结晶度下降不明显。但是,PLA纤维的耐碱性很差,在95℃的1g/L的碳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强力下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结构类型的分散染料在PLA纤维上染色的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5,温度110℃,染色40 min。分散染料对PLA纤维的提升性不是太好,分散染料上染PLA纤维的上染百分率、表观得色量不是很高。为了提高聚乳酸纤维的的表观得色量,探讨NaOH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碱处理条件对PLA纤维减量率、强力的变化,以及碱处理后对PLA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聚乳酸纤维的减量率随着NaOH质量浓度、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减量率的增加,断裂强力下降。碱处理后分散染料上染PLA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得到了提高,但是纤维的表观得色量并没有增加。进一步探讨了增深剂M-6119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PLA织物增深效果的影响。增深剂M-6119处理后对PLA织物的增深效果明显增加,在增深剂M-6119用量60 g/L,120℃焙烘1 min的条件下处理聚乳酸织物的K/S值增加了29.38%。研究了Lanasol系列和Delosol系列活性染料在绢丝上染色的影响因素,得到最适染色工艺:pH=5,100℃下染色40 min。在此条件下,两种系列的染料对绢丝染色的上染率、固色率都很好,都能达到85%以上。进一步研究了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对PLA/绢丝混纺产品的染色工艺。研究发现,分散染料对绢丝的沾色性较为严重,随着染色温度的提高,沾色量增加,增加的程度随染料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活性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沾色较少,基本不上染。在进行聚乳酸/绢丝同浴染色时不需要专门考虑活性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沾色问题。通过选择对绢丝沾色较少的分散染料以及活性染料Lanasol系列对绢丝和聚乳酸纤维进行一浴、二浴法染色,发现绢丝二浴法染色得到的K/S值高于其他染色工艺条件下得到的K/S值,且此时分散染料对绢丝的沾色最少;聚乳酸纤维/绢丝染色时应采用二浴法染色工艺。

董杰[8](2016)在《聚乳酸纤维织物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乳酸纤维属于疏水性纤维,常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得出较适宜的聚乳酸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110℃,染色时间30min,染色p H值5,染色浴比1∶50。染色后通过还原清洗,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能达到4级以上,能满足日常服用要求。还原清洗时保险粉用量11.5 g/L,纯碱用量23 g/L,温度60℃,时间10min。

宋明姝,马旭,林夕晗[9](2015)在《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选用不同种类的分散染料,设定不同温度、时间、p H、浴比、助剂等工艺条件,研究了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通过对染后纤维的表面色深值、染色牢度及断裂强力等项目的测试,优选出适宜的染料种类及工艺条件。此外,就染料结构对聚乳酸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及其常压染色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许素新[10](2015)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及非水溶剂染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分散染料染色消耗大量的水和化学品,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各种难以去除的表面活性剂和未使用的染料,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为了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克服水资源紧张等问题,本课题探索了一种新的非水溶剂染色方法,希望可以减轻传统水相染色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本课题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筛选出了非水溶剂染色介质,确立了基本的染色工艺条件,探索了非水溶剂染色相关的理论问题,实现了聚乳酸和涤纶纤维的无水染色。此外,本课题还研究了分散染料水相染色吸附过程,旨在加深对传统染色工艺的理解,为改善传统染色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一些参考。非水溶剂染色的关键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作为染色介质,之前研究较多的卤代烃类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环境-健康-安全数据,从110种有机溶剂中筛选出了液体石蜡作为染色介质。考察了液体石蜡对聚乳酸纤维和分散染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石蜡对纤维和染料没有不良的影响,可以作为非水溶剂染色介质。聚乳酸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纤维,在传统的水染色过程中会发生水解,水解问题严重限制了聚乳酸纤维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本文以液体石蜡作为染色介质,建立了聚乳酸纤维非水溶剂染色工艺,彻底解决了聚乳酸纤维的水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在130℃染色10min即可达到染色平衡,染色织物的牢度与水相染色牢度相当,但是上染率太低,不到10%。研究还发现聚乳酸纤维在染色过程中会发生因分子链段解取向导致的强力损失,断裂强力与纤维取向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7)。染色后对织物进行张力热定型可提高取向度,恢复部分强力,在90℃定型45s可使强力损失从59.1%下降到16.7%。本文通过补充染料和溶剂,实现了聚乳酸纤维染色残液的循环使用。对实验室范围内聚乳酸纤维的染色工艺进行了量化评估,评估采用的指标为物耗、能耗、潜在的化学风险、潜在的生态风险以及cod/bod5比值,结果表明非水溶剂染色工艺比水染色更具有可持续性。本文建立的聚乳酸纤维非水溶剂染色工艺,也许可以为聚乳酸纤维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涤纶是消耗分散染料最多的纤维,传统的染色过程又消耗大量的水和化学品,因此非常有必要发展一种环境友好的染色方法以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本文利用已经建立的聚乳酸纤维非水溶剂染色方法,实现了涤纶纤维的无水染色。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石蜡对涤纶纤维也没有不良的影响,可以作为涤纶纤维无水染色的介质。在染料浓度为5%owf,染色温度130℃,浴比15:1的条件下,染料在涤纶纤维中的上染率较大,约为43%;染色织物牢度可以满足应用要求。本文还测定了涤纶纤维表面的低聚物含量,发现非水溶剂染色可以有效减少表面低聚物含量,染色后表面低聚物含量由0.21%降到0.02%。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一定的使用次数内,因染浴回用造成的低聚物累积不会影响染色织物质量。而且涤纶纤维溶剂染色工艺与水染色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水和化学助剂,回收的低聚物还可以再次用于聚合物的合成。因此,本文建立的涤纶纤维非水溶剂染色工艺节约了大量的化学品和水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为了充分理解分散染料非水溶剂染色过程,本文研究了液体石蜡中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发现在非水溶剂染色中,染料聚集体可能会对染料吸附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吸附等温线偏离nernst型。研究还发现焓变和扩散活化能与染料分子表面积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本文结合热力学与动力学补偿效应,建立了以染料分子表面积为基础的预测亲和力与扩散系数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非常简单有效,只需要染料分子表面积和温度就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这种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理解非水溶剂介质中分散染料的吸附和扩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了进一步考察分散染料非水溶剂染色技术的适用性,本文采用已经建立的扩散系数模型,结合反演设计方法筛选出了适合聚乳酸纤维染色的配伍性分散染料,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首先收集了132种分散染料,依据经验公式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个染料的扩散系数并对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染料的使用状况,最终筛选出了一组三原色染料:分散橙30、分散红54与分散蓝165:1。测定了三只染料各自的上染速率曲线、半染时间和扩散系数,结果表明三只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扩散系数和半染时间都非常相近,初步认为三只染料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随后对三只染料进行配色实验,测定了混合染料染色织物的色相角和色度图,结果表明染色织物的色相角基本不变,色度图曲线重叠程度很高,因此认为三只染料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作为聚乳酸纤维在非水溶剂染色中的三原色染料进行使用。为了加深对传统染色过程的理解,进一步减轻传统染色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本文还考察了水相染色中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表面的吸附。本文从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两方面研究了染料分子及染料聚集体对吸附的影响。首先测量了130℃时纯分散蓝56在涤纶上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分散蓝56在涤纶上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nernst型,当染料浓度较高时等温线稍有偏差。这可能是因为染料浓度较高时,染料聚集体参与了吸附。染料聚集体对涤纶纤维的亲和力小于单分子状态,这种较小的亲和力可能导致吸附等温线发生了稍许偏差。为了进一步考察染料聚集体对吸附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层面上研究染料聚集体在涤纶表面的吸附。通过分子模拟看到了染料在染浴中的聚集以及聚集态染料在涤纶表面的吸附。模拟结果表明研究体系中有7-14%的二聚体染料,吸附的染料中有4-5%为二聚体染料,聚集态染料对吸附的影响较小但不可忽略。本文结合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染料聚集体对吸附的影响,这也许可以为加深对传统染色过程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课题建立了聚乳酸与涤纶纤维的非水溶剂染色工艺,节约了大量的水和化学助剂。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分散染料聚集体对吸附的影响,加深了对染色工艺的理解。希望这些工作可以为改善传统染色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一些参考,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二、聚乳酸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乳酸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疏水性染料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疏水性纤维染色现状
    1.2 蒽醌类高疏水性染料的发展状况
    1.3 偶氮类高疏水性染料的发展状况
    1.4 杂环类高疏水性染料的发展状况
    1.5 研究设想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2.2 改性染料的疏水性基团确定
        2.2.1 LogP值的计算
        2.2.2 溶解度参数值 δ 的计算
    2.3 改性染料的制备
        2.3.1 反应溶剂的确定
        2.3.2 提纯条件的确定
        2.3.3 1-对甲苯氨基-4-蒽醌烷基醚系列改性染料的制备
        2.3.4 1-烷基胺基-4-蒽醌烷基醚系列改性染料的制备
    2.4 改性染料的表征
        2.4.1 改性染料的结构表征
        2.4.2 改性染料的吸收光谱特性
    2.5 改性染料染色工艺的确定
        2.5.1 高温高压染色工艺
        2.5.2 染色工艺优化
        2.5.3 染色性能评价
        2.5.4 染色工艺对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2.6 改性染料的热力学研究
        2.6.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2.6.2 吸附等温线的绘制
        2.6.3 改性染料与纤维亲和力的测试
    2.7 测试方法
        2.7.1 产率的测定
        2.7.2 红外光谱的测试
        2.7.3 核磁共振氢谱的测试
        2.7.4 纤维强度的测试
        2.7.5 染色性能测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改性染料的疏水性基团确定
        3.1.1 LogP值的计算
        3.1.2 溶解度参数值 δ 的计算
    3.2 改性染料的制备
        3.2.1 反应溶剂的确定
        3.2.2 提纯条件的确定
        3.2.3 制备工艺优化
    3.3 改性染料的表征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2 核磁共振分析
        3.3.3 改性染料的吸收光谱特性
    3.4 改性染料的染色工艺
        3.4.1 染色工艺优化
        3.4.2 染色提升性
        3.4.3 染色性能评价
        3.4.4 染色工艺对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3.5 改性染料的热力学研究
        3.5.1 1-对甲苯氨基-4-蒽醌烷基醚系列染料对 UHMWPE 的亲和力
        3.5.2 1-烷基胺基-4-蒽醌烷基醚系列染料对 UHMWPE 的亲和力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2)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的制备及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分子染料
        1.2.1 高分子染料的分类及合成
        1.2.2 高分子染料的研究进展
    1.3 生物基高分子染料
        1.3.1 蛋白质基高分子染料
        1.3.2 甲壳素基高分子染料
        1.3.3 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
    1.4 彩色微纳纤维素的制备
        1.4.1 纤维素概述
        1.4.2 纤维素的共价彩色化修饰
        1.4.3 微纳纤维素的制备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制备方法
        2.3.1 溶剂染色
        2.3.2 水体系染色
        2.3.3 轧染
        2.3.4 不同工艺染色
        2.3.5 高分子染料的制备
    2.4 测试与表征方法
        2.4.1 吸附率和固色率测定
        2.4.2 颜色特征测定
        2.4.3 色牢度测试
        2.4.4 形貌及溶解性能表征
        2.4.5 聚合度测试
        2.4.6 XRD测试及结晶度计算
        2.4.7 流变性能分析
        2.4.8 红外表征
        2.4.9 Zeta电位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溶剂体系的选择
        2.5.2 不同染色体系的吸附等温线
        2.5.3 不同染色体系的染色提升性
        2.5.4 染色时间及温度的影响
        2.5.5 染色浴比及不同溶剂比例的影响
        2.5.6 不同染色工艺的影响
        2.5.7 纤维素再生及染色前后的形貌和结构变化
        2.5.8 不同染料接枝量对高分子染料性能的影响
        2.5.9 不同结构染料对高分子染料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在聚合物纤维着色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再生纤维素/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制备
        3.3.2 再生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纤维的制备
        3.3.3 再生纤维素/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制备
    3.4 测试与表征方法
        3.4.1 形貌及溶解性能表征
        3.4.2 颜色特征值测试
        3.4.3 强力测试
        3.4.4 纤维色牢度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再生纤维素/聚乳酸复合纤维的性能
        3.5.2 再生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纤维的性能
        3.5.3 再生纤维素/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性能
        3.5.4 耐迁移色牢度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聚乳酸纤维纳米颜料原液着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乳酸纤维染色
    1.3 原液着色
    1.4 颜料与分散
    1.5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纳米颜料原液着色预试验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3 原液着色试验
    2.4 性能测试
    2.5 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乳酸纳米颜料原液着色纺丝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3 聚乳酸原液着色试验
    3.4 性能测试
    3.5 纳米颜料色母粒的性能
    3.6 聚乳酸纳米颜料着色丝性能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乳酸原液着色丝的织物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3 聚乳酸着色织物制备
    4.4 性能测试
    4.5 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乳酸纤维原液着色色谱拓展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
    5.3 试验方法
    5.4 性能测试
    5.5 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4)聚乳酸/羊毛混纺纱一浴法染浅色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材料和仪器
    1.2 染色方法
    1.3 测试
        1.3.1 上染率
        1.3.2 K/S值、同色平衡值K
        1.3.3 染色牢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乳酸纤维上染率的影响因素
        2.1.1 染色温度
        2.1.2 p H
    2.2 羊毛纤维上染率的影响因素
        2.2.1 染色温度
        2.2.2 p H
    2.3 聚乳酸/羊毛混纺纱一浴法染色工艺
        2.3.1 染色温度
        2.3.2 p H
        2.3.3 染色效果
3 结论

(5)偶氮分散染料结构与PLA织物染色性能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聚乳酸纤维结构特性及其应用
    1.3 聚乳酸染色研究进展
    1.4 染料结构参数的理论研究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1.1 织物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染色工艺及处方
        2.2.2 染料的合成
        2.2.3 染料标准浓度曲线的测定
        2.2.4 纤维直径的测量
        2.2.5 染色动力学
        2.2.6 染色热力学
        2.2.7 溶解度参数计算
        2.2.8 染料结构参数计算
    2.3 性能测试
        2.3.1 染色织物表观色深(K/S值)及颜色参数
        2.3.2 染料的熔点
        2.3.3 染料的可见光谱及摩尔消光系数
        2.3.4 染料的红外光谱
        2.3.5 染料的氢谱
        2.3.6 染料的元素分析
        2.3.7 纤维的结晶性能
        2.3.8 纤维的表面形貌
        2.3.9 纤维的截面形态
        2.3.10 织物的顶破强力
        2.3.11 织物的各项色牢度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PLA织物高温高压染色
        3.1.1 染色温度
        3.1.2 染色时间
        3.1.3 染色织物的性能
    3.2 PLA织物载体染色
        3.2.1 载体种类
        3.2.2 载体用量
        3.2.3 染色温度和时间
        3.2.4 染色织物的性能
        3.2.5 染色效果对比
    3.3 偶氮型分散染料的表征及其结构参数的DFT计算
        3.3.1 染料的合成及表征
        3.3.2 合成分散染料D1-D3 的光谱性能
        3.3.3 合成分散染料D1-D3 结构参数的DFT计算
    3.4 分散染料D1-D3在PLA织物上染色过程研究
        3.4.1 吸附等温线
        3.4.2 热力学参数
        3.4.3 染色动力学
    3.5 吸附亲和力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聚乳酸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聚乳酸纤维的合成及特点
    1.1 聚乳酸的制备
    1.2 聚乳酸纤维的特点
2 高温高压染色
    2.1 材料和设备
    2.2染色工艺
3 结果与讨论
    3.1 温度对染色的影响
    3.2 pH对染色的影响
    3.3 时间对染色的影响
    3.4 助剂对染色的影响
    3.5 浴比对染色的影响
    3.6 色牢度
4 结论

(7)聚乳酸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聚乳酸纤维简介
    1.2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
        1.2.1 聚乳酸的合成方法
        1.2.2 聚乳酸纤维的纺丝方法
    1.3 聚乳酸纤维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1.3.1 聚乳酸纤维的基本性能
        1.3.2 聚乳酸纤维的应用
    1.4 聚乳酸混纺产品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乳酸纤维的基本性能测试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纤维的形貌表征
        2.2.2 傅里叶红外光谱
        2.2.3 X射线衍射
        2.2.4 热性能分析
        2.2.5 纤维的强力测试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加工条件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设备及仪器
        3.1.4 实验方法
        3.1.5 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聚乳酸纤维的耐热稳定性
        3.2.2 聚乳酸纤维的化学稳定性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乳酸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设备及仪器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分散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染色工艺研究
        4.2.2 碱处理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
        4.2.3 碱处理对PLA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4.2.4 聚乳酸染色织物的增深整理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乳酸纤维/绢丝混纺染色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药品
        5.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5.1.4 实验方法
        5.1.5 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H值对活性染料染绢丝的影响
        5.2.2 温度对活性染料染绢丝的影响
        5.2.3 分散染料对绢丝的沾色以及活性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沾色
        5.2.4 不同工艺对分散染料在绢丝组分上沾色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聚乳酸纤维织物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与药品
    1.2 实验仪器
    1.3 前处理(退浆)
    1.4 染色工艺
    1.5 还原清洗工艺
    1.6 测试方法
        1.6.1 上染率的测定
        1.6.2 染色织物K/S值的测定
        1.6.3 染色织物色牢度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染色工艺的单因素实验
        2.1.1 染色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
        2.1.2 染色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
        2.1.3 染色p H值对上染率的影响
        2.1.4 染色浴比对上染率的影响
    2.2 染色工艺的优化—正交试验
    2.3 还原清洗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3.1 保险粉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3.2 纯碱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3.3 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3.4 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3 结论

(9)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 1 材料及仪器
    1.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2. 1 工艺处方
        1. 2. 2 工艺曲线
        1. 2. 3 染色方案
        1. 2. 4 染色效果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 1 PLA染色纤维K / S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2. 2 PLA染色纤维耐洗色牢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 3 PLA染色纤维断裂强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 4 聚乳酸纤维染色工艺条件的确定
    2. 5 分散染料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关系
    2. 6 聚乳酸纤维常压染色可行性的探讨
3 结论
    ( 1) 聚乳酸纤维染色工艺条件的确定
    ( 2) 分散染料的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关系

(10)分散染料染色机理及非水溶剂染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的分散染料染色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2 非水介质染色方法
    1.3 非水溶剂染色研究进展
    1.4 聚乳酸纤维染色研究现状
    1.5 分散染料水相染色理论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散染料非水溶剂染色工艺研究—聚乳酸纤维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部分
    2.3 可持续性评估
    2.4 结果与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分散染料非水溶剂染色工艺研究—涤纶纤维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分散染料非水溶剂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部分
    4.3 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4.4 结果与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分散染料非水溶剂染色配伍性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分散染料水相染色吸附研究
    6.1 研究背景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附录1 溶剂和染料的溶解度参数
    附录2 附录1中前20种有机溶剂的环境-健康-安全数据
    附录3 PLA织物非水溶剂染色与水染色工艺的可持续分析

四、聚乳酸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疏水性染料的制备及应用[D]. 王菊. 北京服装学院, 2021(12)
  • [2]纤维素基高分子染料的制备及应用探究[D]. 张德山. 东华大学, 2021(09)
  • [3]聚乳酸纤维纳米颜料原液着色研究[D]. 张帅. 东华大学, 2020(01)
  • [4]聚乳酸/羊毛混纺纱一浴法染浅色工艺[J]. 陈光林,沈加加,崔萍,王强. 染整技术, 2020(04)
  • [5]偶氮分散染料结构与PLA织物染色性能关系研究[D]. 武奇奇. 江南大学, 2019(12)
  • [6]聚乳酸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J]. 张巍峰. 染整技术, 2019(03)
  • [7]聚乳酸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D]. 张亭. 苏州大学, 2017(04)
  • [8]聚乳酸纤维织物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研究[J]. 董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9]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J]. 宋明姝,马旭,林夕晗. 染料与染色, 2015(06)
  • [10]分散染料染色机理及非水溶剂染色研究[D]. 许素新. 东华大学, 2015(11)

标签:;  ;  ;  ;  ;  

聚乳酸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