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绿地管理技术

社区绿地管理技术

一、小区绿地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薇[1](2021)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仿真研究》文中指出老旧小区作为城市更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对于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和极端气候使城市雨洪问题愈发严重,面对亟待解决的城市排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因此,在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中重视其海绵化改造是“城市双修”政策的重要落实。然而,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协同的复杂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风险,且各风险因素呈动态变化趋势,开展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仿真研究,对风险的预防和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在概念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三维体系,明确了海绵化改造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识别和分析了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因素,阐释了不同项目风险类别的作用机理;基于系统动力学软件平台,构建项目风险演化仿真模型,在仿真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从环境政策、思想意识、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4个类别识别出42个初始风险因素,采用WBS-RBS法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出24个风险因素,构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指标体系;借助ISM模型和MICMAC模型探索不同风险因素间的关系,阐述不同风险类别的相互作用机理。(2)依托系统动力学仿真平台,以风险因素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为基础,结合西安市X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特征分析,从复杂系统与动态分析的交互视角,构建其风险演化SD仿真模型;通过调整环境政策、思想意识、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风险模块中各风险因素的初始值,进行不同模块风险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宏观政策风险、民意风险、施工目标未达到和设计变更风险分别是不同风险模块中敏感性最强的因素。(3)针对不同模块敏感性最强的因素,制定不同的项目风险演化仿真模拟方案,探索主要风险因素对工程进度、建设资金和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显示,实例项目风险因素中,民意风险和施工目标未达到两个因素对工程进度、建设资金和工程质量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民意风险的发生导致工程进度延误96天,建设资金为2419.07万元,在无任何风险控制措施情况下,实际工程质量为0.180,其次是施工目标未达到风险,而宏观政策与设计变更风险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探讨了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动态演化态势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成果拓宽了老旧建筑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路,同时也为管理部门进行同类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谭若楠[2](2021)在《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普遍存在指标配置不足,服务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修规详细设计不合理、实际建设出现问题所导致集中绿地布局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控规层面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和集中绿地配建之间产生了矛盾所导致集中绿地规模配置不合理。因此本研究针对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以西安市雁塔区155个居住街坊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上而下的数学模型和自下而上的实地调研进行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的绩效分析,提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的优化策略。首先,通过对雁塔区155个居住街坊样本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居住街坊的集中绿地存在现状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功能设施不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服务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其次,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集中绿地---容积率”单因子集中绿地规模区间模型,对155个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进行绩效分析,发现大部分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的当前绩效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控规中对开发强度的控制不足所导致。再次,选取基于数学模型下的集中绿地当前绩效为100%的居住街坊进行实地调研,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自下而上地对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进行绩效分析,发现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整体服务绩效偏低,大部分居住街坊的集中绿地无法很好的保障居民平等地享有公共利益的权利,无法满足居民对集中绿地的使用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修规设计存在问题导致集中绿地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配置不完善、景观风貌不协调。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提出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的优化策略。在控规层面,集中绿地应与容积率、住宅建筑日照、建筑密度、住宅平均层数等相匹配,注重容积率与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最小规模的配置关系,制作了对应控制的“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规模——容积率”一览表。在修规层面,注重集中绿地功能布局、设施配置、景观风貌等方面的提升策略。在功能布局方面,丰富空间功能层次,提供迎合多元居民类型的活动空间;在设施配置方面,增补活动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增加文体设施,力求满足多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在景观风貌方面,调整植物种植搭配,美化视觉效果,提高集中绿地吸引力。本研究对于保障居民的公共利益具有理论意义,对于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的规划布局优化具有实践意义。

刘威[3](2021)在《既有小区绿荫停车场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转型期,规划建设以存量调整为主,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道路上,城市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一“存量时期”下的既有小区以改造取代了以往拆迁重建。现存数量最多且迫切需要改善环境的既有小区多为2000年之前建造,早期住区中交通设计主体为人和自行车,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住区中涌入了大量机动车,它们开始侵占既有绿地、道路空间、公共广场等,导致绿地植被破坏,道路被乱停车辆阻碍,广场活动区域被侵占,住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前辈学者对绿地与停车均有研究,但涉及绿地与停车同步提升的研究过少,既有小区改造中也未考虑绿荫停车设计,未能有效解决停车绿化矛盾。在既有小区改造过程中实施绿荫停车设计,并提出能够快速评价绿荫停车改造效果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站在建筑学的视角下,通过调研和资料查阅总结出郑州市中原区既有小区的停车、绿化及绿荫停车场现状,归纳相关现行理论;对绿荫停车场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多方位分析论证,设计出多种停车布置方式,包含宅间停车位、集中停车位、路内停车位;利用文献搜索和专家咨询方法提炼影响绿荫停车场设计优劣的四个主要因素,综合优序图对比及专家打分法确定绿地率、绿化率、绿视率、停车率的权重,采用加权综合法构建评价模型,并评价各种不同停车位布置方式的综合得分;对样本小区绿荫停车改造进行综合评价,在数据层面对比该提升效果,结合不同停车位模型库有针对性的调整整体停车布置,获取满意的停车场改造方案。通过研究,确定本研究评价方案可行,使既有小区停车和绿化矛盾问题得到直观地量化层面解决方案,可以推广并应用于实践。

李海霞[4](2021)在《中国第四代住宅设计研究 ——以康欣花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住宅开发量科学技术的上升,住宅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开发商给住宅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有以建筑风格为代表的文化符号,以新概念为标榜的符号等等,因此房地产市场各种符号云起。其中第四代住宅项目出现后,在全国各地都被炒作,各式各样。通过这些现象看其表面,是片面的、非理性化的。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市场调研的方法,比较全面的归纳了有关于第四代住宅的实践动态和理论现状,了解并总结有关国内外第四代住宅研究进展、研究思想、技术路线,通过报批有关第四代住宅设计项目,总结掌握现在纳入实施的主要技术方法和设计手段,梳理它们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首先,针对一些学者提出的第四代住宅划分方法的不同,澄清住宅代际划分方法,提出了第四代住宅概念的人居思想。其次,对第四代住宅的内涵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居住的哲学本源、第四代住宅的人居观和第四代住宅的文化观三个方面,再次,结合各方面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了第四代住宅的外部特征。第四代住宅的外部特征主要表现在有生态化的住区环境、单元层间的功能革新、楼宇智能化三个方面。最后,以康欣花园为实例规划设计了本文所主张的第四代住宅人居思想、基本特征及其技术手段。总的来说,这种新型住宅的概念相对比较新颖,居住功能与交通娱乐结合的新形式还有很多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规定运用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去探究这种新型住宅的规划模式和设计方法等技术问题,最后能够提出相应的规划模式以解决新型住宅设计上所遇到的问题。

刘子琪[5](2020)在《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住区更新需求评价与规划应对 ——以西安碑林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城市化已经由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明确了城市边界的划定,更加凸显出城市存量资源的作用与意义,城市更新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成为规划面临的重要现实与挑战。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功能空间与组成部分,而其中的老旧住区在城市存量资源中占比最大。当前,深圳、广州和上海等一些发达沿海城市的更新实践走在全国最前沿,将存量用地划分为城市旧城区、旧工业区与旧村庄三类,同时编制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与程序,城市老旧住区在城市旧城区改造的框架下进行,改造方式分为拆除重建、功能置换以及综合整治等;内地城市的老旧住区的更新则是在棚户区改造的框架下进行推进,改造程序只能通过棚户区改造和危房改造,改造方式主要以拆除重建式为主。对比以上两种城市老旧住区更新体系,内地城市的老旧住区更新缺乏对城市存量用地的整体把握与科学评价。因此,我们应当改变内地城市单一的更新模式,研究出不同类型城市老旧住区的最佳改造模式,探索出一条更加可持续的更新路径。本文首先从当前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研究背景、基础理论以及文献综述出发,总结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进展。国外城市历经近代大规模拆除重建的住区更新、现代“城市重建”、“城市复兴”和“城市再开发”的住区更新理念,再到当代住区更新的科学化与社会化并存三个时期,由单一不可持续逐渐走向合理可持续的多元更新模式。国内城市住区更新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1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目前,国内住区更新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与定性研究为主,重点关注城市老旧住区在更新中的困境与难点,研究方向包括老旧住区治理、老旧住区更新中的利益博弈以及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其次,从利益相关者与博弈理论出发,剖析城市老旧住区的更新机制,梳理出城市老旧住区更新实施应当满足的需求条件:一是住区居民对宜居和便捷生活的需求,这是老旧住区更新改造的根本动因;二是政府对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需求——即公共利益最大化需求,具体包括空间调整、交通优化以及城市风貌提升等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方面的内容;三是市场对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经济性需求——即更新潜力需求,具体表现为开发潜力与建设成本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与细分居民、政府和市场三方利益主体在城市老旧住区更新中的利益需求,将指标量化并构建城市老旧住区筛选与评价模型。最后,以西安市碑林区作为研究区进行实例研究。通过网络爬虫等方法获取碑林区空间数据,导入构建的城市老旧小区筛选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与计算功能对筛选出的老旧小区进行更新需求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碑林区老旧住区更新的规划应对和改造策略,从宏观到微观分别包括更新区(县级)分级、街道住区更新策略以及城市老旧小区类型划分及改造建议三个层次,以期为城市老旧住区的更新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更新实施提供客观、科学和全面的依据。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碑林区老旧小区更新需求期望均值在3(更新需求一般)以下,更新需求整体较低。居民宜居需求评价结果显示,各老旧小区的内部动静态交通系统的承载力普遍较低,表现为小区车位不足、内部车行不畅等问题;居民便捷需求评价结果显示,老旧小区的步行生活圈内,文化和休闲设施需求较高,具体表现为社区读书室和绿地公园的配置较少;政府效益需求与市场潜力需求均较低,因此建议碑林区的老旧小区更新以整治推进展开。在中观层面,碑林区八个所属街道以张家村街道以其更新需求和更新规模被划分为碑林区的重点更新街道。在微观层面,32个老旧小区因其需求各异划分为6类,以整治需求为主的老旧小区占比最大,且部分老旧小区无需进行更新。因此,碑林区老旧小区更新应当从宏观部署再到微观因需而改的层次推进。(1)在区(县)层面,以街道作为基本更新单元,并且把握重点更新区域,统一安排部署老旧小区的主要推进方式与更新方向,以西部为重点,从东西同时向中推进更新改造工程,同时将城市住区更新大数据平台作为基本决策工具。(2)街道层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上接区(县)安排,下启搜集各个老旧小区的更新需求的详实数据和对更新实施的落实,其主要职能是加快对老旧小区周边配套的核算并与其他街道协调制定具体的配建方案。(3)在微观层面,应对老旧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寻求各利益主体最真实的诉求,探索最合理的改造路径,向上传递最真实的数据,对不同类型的老旧小区采用不同的更新方案。对于市场更新需求较强的老旧小区(评价值超过4),建议以市场为开发主体、政府管控、居民参与,积极吸纳改造资金,推进更新项目实施,此类小区建议以拆除重建为主;对于居民需求或者政府需求较强(评价值超过4)的老旧小区,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居民参与,可采取居民筹资、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推进更新,此类小区建议以整治为主。

徐雅妮[6](2020)在《城市居住区雨洪管理与景观化设计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建设导致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雨水不但无法自然下渗补充地下水,反而在地表汇聚产生径流。当超出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时,还会形成内涝,危害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居住区是城市主要用地类型之一,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高。因此,居住区是海绵城市实践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源头之一。居民对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日益重视,水景设计比例上升,增加了景观用水需求。世界范围内对于雨洪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发展出了包括低影响开发、水敏感性城市设计、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等多种理论体系,在城市居住区的雨洪景观设计方面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设计理论和案例。总的来看,我国的居住区雨洪管理及雨洪景观设计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文章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居住区雨洪管理和景观结合的基本设计原则和目标,并具体分析阐述居住区雨洪管理与景观结合设计的实现形式。以杭州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实地调研,分析雨洪设施应用和景观化设计在杭州居住区的现状,综合考虑杭州市自然水文气候特点,提出城市居住区雨洪管理与景观优化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已建成小区的概念性改造方案,进一步研究雨洪管理与景观系统构建在实践中的应用。文章包含从中观到微观的设计理论和策略,提倡连接相对独立的各项设施,建立整体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系统,并探讨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总结符合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城市居住区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城市居住区雨洪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丁佳甜[7](2020)在《南京中心城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特征分析及赋值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对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逐步进入存量开发阶段,以及住房供应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对居住用地的容积率管控也将从现在的以控制高限为主转向高低限双控方式,以确保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同时,也能保障“住有宜居”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以南京中心城现状居住地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重点对南京中心城不同高度居住地块现状容积率值域特征展开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南京居住地块容积率管控价值判断、现状居住地块居民宜居度调查等,对南京中心城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和具体赋值提出了建议。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在介绍相关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研究重点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相关规范与研究综述,重点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中居住地块容积率的管控方式、容积率值域特征、以及容积率管控相关影响因素;重点关注了相关文献研究中影响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的主要因素、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合理值域、以及容积率值域研究的主要方法等。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选择与居住地块样本容积率值域总体特征分析,在选择了相关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确定了居住地块有效样本,分析了南京中心城居住地块样本容积率值域总体特征。第四部分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南京中心城不同高度区间居住地块样本容积率的值域特征及其成因。第五部分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了解了与南京中心城居住地块容积率具有相关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南京城市特色及发展目标,提出了南京中心城居住地块容积率管控的价值判断,并结合部分现状居住地块样本居民宜居度的问卷调查,提出了居住地块容积率应由控制高限为主转向高低限双控方式、体现南京特色和居民宜居感受、相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以及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等赋值建议。第六部分为论文的总结,表述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存在的不足。正文字数约79855字,105幅图表(图56幅,表49幅)

杜杨[8](2020)在《基于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郑州居住区绿地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郑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以PM10、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现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危害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绿地对空气颗粒物浓度具有显着的消减作用。居住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单元,其绿地数量众多,是与居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形式。如何通过优化居住区绿地布局最大限度发挥绿地在缓解空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建设宜居城市中的生态效益,成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郑州市居住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绿地布局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PM10、PM2.5)浓度分布的影响机制及绿地布局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归纳与现场调研,明确了郑州居住区包括用地面积、建筑布局形式、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在内的规划化设计特征;归纳了五种主要的绿地布局控制因子(面积、形状、斑块数量、位置、分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郑州居住区的绿地布局模型。此后,基于郑州市居住区绿地布局模型(16种),运用ENVI-met软件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根据模拟分析结果,厘清绿地布局因子与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关联机制,并进一步量化绿地布局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绿地布局差异对居住区PM10浓度分布具有显着影响,对于PM2.5影响程度则较小;基于本研究模拟数据的居住区绿地布局因子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影响的强弱关系为:(1)对绿地内部空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等面积绿地斑块数量>绿地斑块离散程度>绿地面积>绿地形状>绿地位置。(2)对绿地周边空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等面积绿地斑块数量>绿地形状>绿地面积>绿地位置。(3)对居住区整体空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绿地面积>绿地形状>绿地位置>等面积绿地斑块数量。(4)对居住区整体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均匀程度影响:绿地面积>等面积绿地斑块数量>绿地形状>绿地位置。最后,在对居住区绿地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绿地布局与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关联机制,分别提出了针对居住区绿地整体、集中绿地、宅间绿地的布局优化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项目验证了通过绿地布局优化设计改善居住区空气颗粒物环境的可行性。以PM10为例,优化后居住区空气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消减量在集中绿地内部、绿地周边、居住区整体三个不同范围分别提高了94.7%、83.7%、86.14%。本文定量化研究了绿地布局因子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程度;验证了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改善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可行性;并基于缓解颗粒物浓度,提出了郑州市居住区绿地布局优化设计策略。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改善居住区空气质量、提升居住区环境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宋嘉霖[9](2020)在《基于LID的建筑小区改造方案研究与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城市数量与规模都呈现急速上升的变化。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日益凸显的城市水生态问题,包括内涝现象频发、城市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传统“快排”、“末端处理”的城市雨水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情况下城市对排水系统的要求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Low Impact Development)的海绵城市建设,同时低影响开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小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占地面积大、产生径流总量大的特点,因此针对小区的低影响开发理念建设与改造研究对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成都市内涝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目前关于成都市既有小区的LID改造研究尚少,因此本文选择成都市双流区弗客水岸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区现状的雨水问题,针对小区现状设计了三种LID设施组合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以确定小区的最佳改造方案,最后对在最佳方案改造下的小区雨水控制效果进行评估。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对研究区域弗客水岸小区进行调研,探究小区雨水管理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小区的雨水系统中引入LID设施的改造策略。2.根据SWMM相关原理,结合研究区域下垫面情况与管网数据,构建研究区域的SWMM模型,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研究区域现状的雨水控制情况。3.根据研究区域的情况并结合LID设施的适用条件,在满足改造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了三种不同侧重的小区LID改造方案,分别是:方案一(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方案二(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桶)、方案三(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4.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进行方案比选,为寻找综合效能最高的方案,确定了以环境效能、经济效能、社会效能三项作为准则层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最终确定了方案一为综合效能最高的方案,并作为研究区域的最佳改造方案。5.在确定方案一作为研究区域LID改造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域改造前后SWMM模型的模拟结果,重点分析研究区域地表径流量、系统出流量、管道排水能力、排放口水质这四个指标。结果表明,经方案一改造后的小区在雨水径流流量的控制能力以及水质的控制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小区雨水系统改造效果显着,改造方案可为类似既有小区的LID改造提供参考。

姜扬[10](2020)在《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效益,它的发展状况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盐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也相应加大了投入,主要绿化指标持续改善。研究发现盐城市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制约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提升及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一是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对本市的园林绿化工作管控策略规划不科学,缺乏系统性;二是市园林绿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具体管理细则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三是开展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时缺乏高素质、综合管理养护技能强的人员,缺少综合实力过硬的技术队伍;四是缺少现代化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械化程度不够,造成日常工作效率低下;五是受到重建设轻养护管理思想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六是社会大众对于园林绿化管理及保护意识和参与度不够,社会力量对当地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贡献不足。本文针对盐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规范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美化功效与经济效益、提升群众园林绿化意识、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构建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人才队伍、政府保证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内容做到齐头并进六个方面,在借鉴与学习国内外城市成熟与先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盐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具体解决办法。

二、小区绿地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区绿地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概述与管理分析
    2.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概述
        2.1.1 老旧小区与海绵城市
        2.1.2 海绵化改造内涵
        2.1.3 海绵化改造对象
        2.1.4 海绵化改造技术措施
    2.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管理分析
        2.2.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体系
        2.2.2 海绵化改造项目管理重点识别
        2.2.3 全生命周期维度
        2.2.4 利益相关者维度
        2.2.5 项目管理业务维度
        2.2.6 海绵化改造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2.3 项目风险演化内涵与基本理论
        2.3.1 项目风险演化内涵
        2.3.2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3.3 项目风险致因理论
        2.3.4 系统论
        2.3.5 反馈控制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识别与演化分析
    3.1 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研究框架
    3.2 基于WBS-RBS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与修正
        3.2.1 风险因素识别原则
        3.2.2 WBS-RBS初始风险源识别
        3.2.3 WBS-RBS耦合的风险因素修正
    3.3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风险因素描述
        3.3.1 决策阶段风险描述
        3.3.2 设计阶段风险描述
        3.3.3 施工阶段风险描述
        3.3.4 运维阶段风险描述
    3.4 风险因素分析
        3.4.1 风险因素分析模型
        3.4.2 ISM模型构建与分析
        3.4.3 MICMAC模型构建与分析
    3.5 风险演化机理分析
        3.5.1 环境政策作用机理
        3.5.2 思想意识作用机理
        3.5.3 经济管理作用机理
        3.5.4 工程技术作用机理
    3.6 本章小结
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SD仿真模型构建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思路
        4.1.1 依托工程概况
        4.1.2 模型构建流程
    4.2 风险演化的系统分析
        4.2.1 模型假设
        4.2.2 系统边界确定
    4.3 风险演化SD模型构建
        4.3.1 因果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4.3.2 动态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4 系统模型特征方程与参数设定
        4.4.1 边界点初始值估计
        4.4.2 权重计算模型构建
        4.4.3 权重参数计算结果
        4.4.4 SD模型方程确定
    4.5 模型测试
        4.5.1 模型正确性测试
        4.5.2 量纲一致性测试
        4.5.3 极端条件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仿真与应对策略
    5.1 风险模块敏感性分析
        5.1.1 环境政策风险模块
        5.1.2 思想意识风险模块
        5.1.3 经济管理风险模块
        5.1.4 工程技术风险模块
    5.2 风险演化仿真与分析
        5.2.1 模拟方案
        5.2.2 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5.2.3 对建设资金的影响
        5.2.4 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5.2.5 影响分析
    5.3 风险管控重点分析与应对策略
        5.3.1 风险管控重点分析
        5.3.2 风险应对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因素识别与修正访谈问卷
    附录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因素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3 ISM模型可达矩阵计算的MATLAB源程序代码
    附录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仿真系统边界点初始值估计问卷
    附录5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系统动力学因素重要度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中绿地供与需矛盾初现
        1.1.2 集中绿地政策出台与落实
        1.1.3 集中绿地规划缺乏精细化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居住街坊
        1.2.2 集中绿地
        1.2.3 集中绿地布局绩效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居住区集中绿地规划研究综述
        2.1.1 国外居住区集中绿地规划研究综述
        2.1.2 国内居住区集中绿地规划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居住区活动空间适老性更新研究综述
        2.2.1 国外居住区活动空间适老性更新研究综述
        2.2.2 国内居住区活动空间适老性更新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研究综述
        2.3.1 国外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研究综述
        2.3.2 国内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雁塔区基本状况与居住街坊集中绿地配置现状
    3.1 雁塔区基本状况
    3.2 雁塔区相关规划与政策
        3.2.1 相关规划
        3.2.2 相关政策
    3.3 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现状分析
        3.3.1 居住街坊概况与研究案例选取
        3.3.2 研究案例集中绿地现状
        3.3.3 案例居住街坊与公共配置状况
    3.4 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现存问题
        3.4.1 集中绿地现状不满足规划要求
        3.4.2 集中绿地现状不满足实用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学模型的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4.1 集中绿地的配建要求
    4.2 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绩效模型构建
        4.2.1 “集中绿地——容积率”单因子模型构建
        4.2.2 模型简化
    4.3 基于数学模型的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4.3.1 绩效的衡量与表达方式
        4.3.2 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4.4 集中绿地绩效与实际指标差异分析
        4.4.1 差异分析
        4.4.2 原因初探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实地调研的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5.1 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5.1.1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研
        5.1.2 现场访谈与整体概况
    5.2 集中绿地使用者行为分析
        5.2.1 使用者基本情况
        5.2.2 使用者活动时间规律
        5.2.3 使用者功能偏好分析
    5.3 集中绿地使用者满意度分析
        5.3.1 集中绿地功能布局
        5.3.2 集中绿地设施配置
        5.3.3 集中绿地景观风貌
    5.4 基于实地调研的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5.4.1 绩效的衡量与表达方式
        5.4.2 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
    6.1 集中绿地与规划要求的匹配
        6.1.1 集中绿地与容积率之间的匹配
        6.1.2 集中绿地与其他开发强度控制指标的匹配
    6.2 集中绿地与实用需求的匹配
        6.2.1 集中绿地功能布局引导
        6.2.2 集中绿地详细设计引导
    6.3 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规划保障策略
        6.3.1 基于控规层面的保障策略
        6.3.2 基于修规层面的保障策略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案例居住街坊区位图
附录2 案例居住街坊现状总平面
附录3 案例居住街坊数据统计
附录4 案例居住街坊人均集中绿地数据统计
附录5 实地调研案例居住街坊日照分析结果
附录6 实地调研调查问卷
附录7 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3)既有小区绿荫停车场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既往研究的不足
    1.5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6 本文的创新点
    1.7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
        1.7.3 技术路线
2 既有小区现状研究
    2.1 既有小区公共空间现状
        2.1.1 建设现状
        2.1.2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2.2 既有小区绿地现状
        2.2.1 现行绿地理论
        2.2.2 绿地现状问题
    2.3 既有小区停车现状
        2.3.1 现行停车理论
        2.3.2 停车现状问题
    2.4 既有小区绿荫停车场现状
        2.4.1 绿荫停车场市场现状
        2.4.2 绿荫停车场现状问题
3 绿荫停车场研究
    3.1 绿荫停车场可行性和必要性
        3.1.1 可行性
        3.1.2 必要性
    3.2 绿荫停车场设计限制性因素
        3.2.1 规范的限制因素
        3.2.2 场地条件的限制因素
        3.2.3 来自居民的限制因素
    3.3 停车方式分类
        3.3.1 平面停车场
        3.3.2 立体绿化机械式停车场
        3.3.3 高差斜坡停车场
        3.3.4 多层停车楼
        3.3.5 地下停车设施
    3.4 绿荫停车场设计
        3.4.1 停车位设计依据
        3.4.2 既有小区绿荫停车改造原则
        3.4.3 宅间停车设计
        3.4.4 集中停车设计
        3.4.5 路内停车设计
4 绿荫停车场评价
    4.1 绿荫停车场评价体系建设
        4.1.1 评价方法的构建步骤
        4.1.2 评价指标的制定方法
        4.1.3 权重方法的选择
    4.2 绿荫停车场设计评价
        4.2.1 评价要素
        4.2.2 权重确定
        4.2.3 评价模型
        4.2.4 方案评价
5 既有小区绿荫停车场设计评价案例
    5.1 样本一颍河小区
    5.2 样本二豫花园小区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郑州既有小区绿色停车场改造调查问卷
附录 B 郑州既有小区绿色停车场评价要素专家调查表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中国第四代住宅设计研究 ——以康欣花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居环境新的拷问
        1.1.2 当代建筑师的困惑
        1.1.3 城市规划管理新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实践现状
        1.2.1 国内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1.2.2 国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局限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的方法和路线
2 住宅建筑代际划分
    2.1 按建筑历史划分
        2.1.1 古代住宅
        2.1.2 近代住宅
        2.1.3 现代住宅
    2.2 按技术水平划分
        2.2.1 第一代木结构住宅
        2.2.2 第二代砖石结构住宅
        2.2.3 第三代现代结构住宅
    2.3 按人居思想划分
        2.3.1 第一代住宅
        2.3.2 第二代住宅
        2.3.3 第三代住宅
        2.3.4 第四代住宅
    2.4 本章小结
3 第四代住宅人居思想
    3.1 居住的哲学本源
        3.1.1 居住与文明
        3.1.2 居住与自然
        3.1.3 居住与文化
    3.2 第四代住宅的人居观
        3.2.1 亲近的自然生态
        3.2.2 和合的社会关系
        3.2.3 先进的智能系统
    3.3 第四代住宅的文化观
        3.3.1 以自然为核心的物质文化
        3.3.2 以人为核心的和乐文化
        3.3.3 以人为本的技术文化
    3.4 本章小结
4 第四代住宅的基本特征
    4.1 系统生态化的住区环境
        4.1.1 多维的绿化生态体系
        4.1.2 现代的绿色建筑体系
        4.1.3 贯通的地下空间生态链
    4.2 单元层间功能革新
        4.2.1 层级公共交流
        4.2.2 分层便捷停车
        4.2.3 重构亲情户型
    4.3 楼宇智能化
        4.3.1 安全自动化
        4.3.2 信息家电集成
        4.3.3 居住生活服务
    4.4 本章小结
5 第四代住宅难点攻关——以康欣花园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基本概况
        5.1.2 规划设计愿景
        5.1.3 面临的主要难题
    5.2 解决思路和方案
        5.2.1 小区环境绿化与建筑密度
        5.2.2 建筑面积与计容面积
        5.2.3 房间日照
        5.2.4 植物栽种与养护
    5.3 规划设计方案
        5.3.1 总平面设计
        5.3.2 楼层平面设计
        5.3.3 剖面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不足
    6.3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住区更新需求评价与规划应对 ——以西安碑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背景小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
    1.5 技术路线
2 城市住区更新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2.1 城市住区更新相关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相关利益者理论与博弈理论
        2.1.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1.4 城市有机更新与“微更新”理论
        2.1.5 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理论
        2.1.6 城市地租理论
    2.2 国外居住区更新实践与研究进展
        2.2.1 西方近代城市住区更新:大规模拆除重建
        2.2.2 西方现代城市住区更新:从“重建”到“再开发”
        2.2.3 西方当代城市住区更新:科学化与社会化指向并存的城市住区更新
    2.3 国内居住区更新实践与研究进展
        2.3.1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研究进展
        2.3.2 相关政策实践进展
3 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住区更新需求评价框架的构建
    3.1 相关概念
        3.1.1 城市老旧住区
        3.1.2 城市住区更新
        3.1.3“更新需求”
    3.2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利益博弈与协调
        3.2.1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相关利益主体
        3.2.2 相关利益主体驱动机制
    3.3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需求评价决策系统
        3.3.1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需求评价模型
        3.3.2 城市老旧住区辨别体系
        3.3.3 城市老旧住区历史价值评判系统
        3.3.4 城市住区更新需求评价体系
    3.4 多元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城市住区更新需求评价指标体系
        3.4.1 内部宜居导向下的老旧住区更新需求指标与评价体系
        3.4.2 外部便捷导向下的老旧住区更新需求指标与评价体系
        3.4.3 政府需求导向下的老旧住区更新综合效益指标与评价体系
        3.4.4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潜力评价指标
4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需求评价:以西安碑林区为例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建国以来西安市城市规划与更新过程
        4.1.2 碑林区行政区划与居住小区分布概况
    4.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4.2.1 碑林区小区数据来源
        4.2.2 住区数据处理
    4.3 碑林区老旧住区的识别与筛选
        4.3.1 碑林区老旧住区的识别与分类
        4.3.2 碑林区老旧住区历史价值评判
    4.4 碑林区老旧住区更新需求评价
        4.4.1 宜居导向的碑林区老旧住区更新内部需求评价
        4.4.2 便捷导向的碑林区老旧住区更新外部需求评价
        4.4.3 协调导向的碑林区老旧住区更新综合效益评价
        4.4.4 经济导向的碑林区老旧住区更新市场潜力评价
5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规划应对:以碑林区为例
    5.1 评价总体情况
    5.2 碑林区老旧住区更新分区策略
        5.2.1 各街道老旧小区概况
        5.2.2 碑林区各街道老旧住区更新需求
        5.2.3 碑林区重点更新区(县级)分级
        5.2.4 各街道住区更新策略
    5.3 碑林区老旧小区更新分类引导策略
        5.3.1 老旧小区更新方式分类
        5.3.2 碑林区各类老旧小区更新建议
    5.4 碑林区典型老旧住区改造建议——边家村小区
        5.4.1 边家村小区概况
        5.4.2 边家村小区更新建议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理论层面
        6.1.2 实践层面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大小数据相结合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6)城市居住区雨洪管理与景观化设计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城市水问题
        1.1.2 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建设
        1.1.3 居住区雨洪管理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居住区雨洪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1 雨洪管理基本内涵及主要理论体系
        2.1.1 雨洪管理的基本内涵
        2.1.2 雨洪管理的主要目标
        2.1.3 国际代表性雨洪管理体系和理论
    2.2 居住区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概述
        2.2.1 相关概念
        2.2.2 居住区雨洪设施景观化设计趋势
        2.2.3 居住区雨洪管理-景观系统构建的意义
        2.2.4 居住区雨洪设施景观化设计内容
    2.3 居住区雨洪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3.1 汉诺威康斯伯格社区
        2.3.2 第八街哈斯洛住宅社区开放空间设计
        2.3.3 天福和园A区住宅景观设计
        2.3.4 设计案例综合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城市居住区雨洪景观优化设计策略
    3.1 居住区雨洪管理目标与设计原则
        3.1.1 管理目标
        3.1.2 设计原则
    3.2 居住区雨洪管理设施分析
        3.2.1 渗透收集设施
        3.2.2 传输净化设施
        3.2.3 调蓄利用设施
    3.3 居住区雨洪管理网络构建
        3.3.1 雨洪管理网络工作流程
        3.3.2 设施布局规划
        3.3.3 设施规模设计
    3.4 居住区雨洪景观设计实现途径
        3.4.1 建筑雨洪景观设计
        3.4.2 雨洪景观铺装设计
        3.4.3 雨洪景观竖向设计
        3.4.4 雨洪景观与水景
        3.4.5 雨洪景观植物选择
        3.4.6 雨洪景观小品设计
    3.5 居住区雨洪景观设计相关非物质性要素
        3.5.1 生态社区与相关技术措施
        3.5.2 人文美学与科普教育
        3.5.3 相关政策法规制定
        3.5.4 其他相关要素
    3.6 小结
第四章 杭州市居住区雨洪设施应用与景观化现状调研
    4.1 调研背景
        4.1.1 杭州市自然条件
        4.1.2 杭州市雨水问题
        4.1.3 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4.1.4 调研对象概览
    4.2 居住区实地调研
        4.2.1 山水人家
        4.2.2 仓基新村
        4.2.3 安吉路小区
        4.2.4 美政花苑
        4.2.5 德信早城
    4.3 调研结果与分析
        4.3.1 调研居住区用水供水分析
        4.3.2 调研居住区雨洪设施与景观化现状分析
        4.3.3 调研居住区问题分析
    4.4 优化对策
        4.4.1 提升更新雨洪处理方式,注重功能平衡
        4.4.2 加强系统建设,注重生态效益
        4.4.3 优化雨洪设施景观化设计,提升环境品质
        4.4.4 增加公众认识度,提升认同感和参与感
    4.5 小结
第五章 城市居住区雨洪景观设计实践
    5.1 项目背景
        5.1.1 项目概况
        5.1.2 场地主要存在的问题
        5.1.3 场地设计优势
    5.2 设计策略
        5.2.1 设计目标
        5.2.2 设计理念
        5.2.3 设计流程
    5.3 总体规划设计
        5.3.1 设计总平面
        5.3.2 功能分区
        5.3.3 设施选择
        5.3.4 雨洪管理网络建立
    5.4 雨洪景观更新设计
        5.4.1 建筑景观设计
        5.4.2 景观铺装设计
        5.4.3 景观竖向设计
        5.4.4 景观水体设计
        5.4.5 分区植物设计
    5.5 景观小品专项设计
        5.5.1 慢行系统
        5.5.2 游憩设施
        5.5.3 科普导视系统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南京中心城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特征分析及赋值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居住是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
        1.1.2 居住地块高度与容积率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指标
        1.1.3 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特征研究较少
        1.1.4 提升居住地块宜居性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规范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法规与标准
        2.1.1 国外
        2.1.2 国内
        2.1.3 小结
    2.2 相关文献研究
        2.2.1 影响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的主要因素研究
        2.2.2 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合理值域研究
        2.2.3 容积率值域研究的主要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选择与居住地块样本容积率值域总体特征
    3.1 研究方法选择
        3.1.1 相关研究方法概述与比较
        3.1.2 研究基础数据分析
        3.1.3 研究方法确定
    3.2 居住地块样本筛选与确定
        3.2.1 基础数据获取与处理
        3.2.2 样本筛选规则
        3.2.3 样本确定
    3.3 居住地块样本容积率值域总体特征
        3.3.1 总体特征
        3.3.2 不同区位特征
        3.3.3 不同面积特征
        3.3.4 不同建筑密度特征
        3.3.5 不同建筑高低配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高度居住地块样本容积率值域特征分析
    4.1 高度≤24 米居住地块样本容积率值域特征
        4.1.1 总体特征
        4.1.2 不同区位特征
        4.1.3 不同面积特征
        4.1.4 不同建筑密度特征
        4.1.5 不同建筑高低配特征
        4.2.1 总体特征
        4.2.2 不同区位特征
        4.2.3 不同面积特征
        4.2.4 不同建筑密度特征
        4.2.5 不同建筑高低配特征
        4.3.1 总体特征
        4.3.2 不同区位特征
        4.3.3 不同面积特征
        4.3.4 不同建筑密度特征
        4.3.5 不同建筑高低配特征
        4.4.1 总体特征
        4.4.2 不同区位特征
        4.4.3 不同面积特征
        4.4.4 不同建筑密度特征
        4.4.5 不同建筑高低配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影响因素分析与赋值建议
    5.1 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5.1.1 影响因素确定
        5.1.2 相关性分析
    5.2 南京居住地块容积率管控价值判断
        5.2.1 国家层面的政策与价值导向
        5.2.2 南京城市特色与未来目标导向
        5.2.3 容积率管控总体价值判断
    5.3 南京中心城居住地块样本宜居度调查
        5.3.1 调查对象选择与确定
        5.3.2 问卷调查的重点与方式
        5.3.3 居民宜居度感受分析
    5.4 南京中心城居住地块容积率赋值建议
        5.4.1 居住容积率由控制高限为主转向高低限双控方式
        5.4.2 居住容积率值域应体现南京特色和居民宜居感受
        5.4.3 相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区间宜适度
        5.4.4 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取值应考虑相关要素综合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致谢

(8)基于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郑州居住区绿地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郑州地区空气污染问题亟待缓解
        1.1.2 空气污染防治受到政府部门高度关注
        1.1.3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对空气颗粒物浓度有调控潜力
        1.1.4 当下郑州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居住区
        2.1.2 居住区绿地指标
        2.1.3 空气颗粒物
    2.2 绿地与空气颗粒物PM2.5、PM10浓度分布的关联性研究
        2.2.1 绿地面积与PM2.5、PM10浓度的关联性
        2.2.2 绿地分布、形状与PM2.5、PM10浓度的关联性
        2.2.3 绿地植被结构与PM2.5、PM10浓度的关联性
        2.2.4 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3 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模拟平台建立
    3.1 模拟软件介绍
        3.1.1 ENVI-met软件介绍
        3.1.2 ENVI-met模拟软件的研究应用
    3.2 模拟与实测数据校验
        3.2.1 居住区案例现场实测方案
        3.2.2 模拟实验相关参数设置
        3.2.3 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校验
    3.3 模型提取
        3.3.1 郑州居住区模型提取
        3.3.2 郑州居住区绿地布局模型建立
    3.4 模拟参数设置
        3.4.1 郑州地理气象参数信息采集
        3.4.2 模拟实验参数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郑州居住区绿地布局量变模拟
    4.1 绿地面积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1.1 绿地面积对居住区PM10浓度的影响
        4.1.2 绿地面积对居住区PM2.5浓度的影响
    4.2 绿地形状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2.1 绿地形状对居住区PM10浓度的影响
        4.2.2 绿地形状对居住区PM2.5浓度的影响
    4.3 等面积绿地斑块数量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3.1 等面积绿地斑块数量对居住区PM10浓度的影响
        4.3.2 等面积绿地斑块数量对居住区PM2.5浓度的影响
    4.4 绿地位置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4.1 绿地位置对居住区PM10浓度的影响
        4.4.2 绿地位置对居住区PM2.5浓度的影响
    4.5 绿地斑块离散程度对居住区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5.1 绿地斑块离散程度对居住区PM10浓度的影响
        4.5.2 绿地斑块离散程度对居住区PM2.5浓度的影响
    4.6 居住区绿地布局因子综合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郑州居住区绿地布局设计策略
    5.1 居住区绿地布局设计目标
    5.2 居住区绿地布局规设计策略
        5.2.1 居住区绿地整体规划设计策略
        5.2.2 集中绿地布局设计策略
        5.2.3 宅旁绿地布局设计策略
    5.3 项目验证
        5.3.1 验证项目概况
        5.3.2 验证项目绿地布局优化设计
        5.3.3 验证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LID的建筑小区改造方案研究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雨水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雨水管理研究现状
        1.2.3 SWMM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雨水控制现状调研与LID设施技术评估
    2.1 成都市气候与城市内涝状况研究
        2.1.1 成都市地理、气候概况
        2.1.2 成都市内涝现象
    2.2 研究区域雨水现状调研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2.2 小区调研情况
        2.2.3 调研结果分析
        2.2.4 小区LID改造的必要性
    2.3 LID设施技术评估
        2.3.1 透水铺装
        2.3.2 雨水花园
        2.3.3 植草沟
        2.3.4 下沉式绿地
        2.3.5 雨水桶
        2.3.6 绿色屋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SWMM模型的建立与雨水系统模拟分析
    3.1 SWMM模型机理研究
        3.1.1 SWMM模型概述
        3.1.2 地表径流模型
        3.1.3 地表污染物累积与冲刷模型
    3.2 研究区域模型构建
        3.2.1 研究区域降雨数据及雨型模拟
        3.2.2 研究区域模型概化
        3.2.3 研究区域模型参数的确定
    3.3 小区雨水系统现状分析
        3.3.1 地表径流分析
        3.3.2 管道排水能力分析
        3.3.3 排放口污染物负荷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ID设施改造方案设计与比选
    4.1 研究区域方案设计
        4.1.1 LID设施初选
        4.1.2 LID组合方案设计目标与改造原则
        4.1.3 LID组合方案设计
    4.2 三种方案的地表径流与水质模拟
        4.2.1 地表径流模拟
        4.2.2 水质模拟
    4.3 LID组合方案的综合效益评价
        4.3.1 LID设施的效能类型
        4.3.2 层次分析法原理
        4.3.3 LID组合方案效能分析与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LID改造后小区雨水系统模拟分析
    5.1 地表径流削减效果评估
    5.2 排放口雨水总量削减效果评估
    5.3 管道排水能力提升效果评估
    5.4 水质净化效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园林绿化及园林绿化管理的概述
    2.1 园林绿化及园林绿化管理的概念
    2.2 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园林绿化管理对于园林绿化工作的意义
3 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3.2 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产生原因
4 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经验借鉴
    4.1 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经验
    4.2 纽约市园林绿化管理经验
    4.3 伦敦市园林绿化管理经验
    4.4 上海市园林绿化管理经验
    4.5 杭州市园林绿化管理经验
5 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的提升对策与完善建议
    5.1 规范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整体与长远的目光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5.2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的协调和科研工作、提升园林绿化的生态美化、经济效益
    5.3 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鼓励全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5.4 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做好宣传、警示及激励工作
    5.5 构建专业素质高的管理人才队伍、提升养护工作人员素质与技能
    5.6 重视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建设与管理齐头并进
6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小区绿地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仿真研究[D]. 王雨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研究[D]. 谭若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既有小区绿荫停车场设计策略研究[D]. 刘威.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中国第四代住宅设计研究 ——以康欣花园为例[D]. 李海霞.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5]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住区更新需求评价与规划应对 ——以西安碑林区为例[D]. 刘子琪. 西北大学, 2020(02)
  • [6]城市居住区雨洪管理与景观化设计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D]. 徐雅妮.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南京中心城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特征分析及赋值建议[D]. 丁佳甜.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8]基于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郑州居住区绿地布局优化研究[D]. 杜杨. 郑州大学, 2020
  • [9]基于LID的建筑小区改造方案研究与评估[D]. 宋嘉霖.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姜扬.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社区绿地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