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中关村科技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一、中关村科技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何广[1](2019)在《软土地区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结构开裂温度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特别是车站主体结构出现的大规模贯穿裂缝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由于轨道交通主体车站结构采用的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外界温度与混凝土自身温度场共同作用下,轨道交通车站混凝土将受到温度荷载的作用,在约束条件下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容易产生开裂渗水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宁波轨道交通四号线兴宁桥东站试验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在试验段布设应变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监测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温度场和位移场,分析主体结构温度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裂缝的发展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混凝土浇筑早期,沿侧墙墙体长度方向,墙体应变的大小主要和温差密切相关,墙体结构内外温差越大,该部位墙体的应变也就越大。(2)混凝土浇筑早期,沿墙体高度方向,墙体的温度应力大小和墙体的约束程度有关,位于施工缝界面附近墙体的拉应变要大于中间水平截面墙体。(3)墙体拆模之后,墙体外侧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墙体温度的骤降会引起温度应力的突变。墙体内侧位于混凝土内部,对外界空气温度的感应能力会滞后。(5)温度应力后期,墙体应变主要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如墙体外侧温度后期受外界气温影响,保持周期性变化,而墙体内侧温度变化均匀。(6)不同的季节施工,对主体结构温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夏季施工的侧墙墙体最高温度比冬季施工的侧墙墙体温度要高20.65℃,夏季施工墙体温差比冬季施工墙体温差要高。同样体现在墙体的应变上,冬季施工过程中墙体应变要小于同一部位的墙体。(7)如果墙体附近产生裂缝,对墙体周边有影响,墙体周边的拉应变会变小,这是由于墙体周边混凝土产生了卸载的作用。(8)顶板裂缝大都出现在侧墙和顶板交界处,因为该部位是变截面处,在施工全过程中,会产生应力集中。远离侧墙端部交界面,顶板部位受力均匀。(9)侧墙墙体内侧应变数值在全过程都向墙体外侧靠拢,因此裂缝逐渐从外侧墙体向内侧墙体扩展,直至成为贯穿裂缝。(10)墙体裂缝从施工缝界面逐渐往中间水平界面扩展,XW13应变计在784h应变为-8.73με,在2056h,应变数值变为73.91με,该部位已产生贯穿裂缝。最后,本文给出了轨道交通车站主体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建议。

张博文,陈劲,曾德志,刘文月[2](2018)在《BIM技术在大体积筏板混凝土冷缝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托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大厦项目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案例,从模型创建、施工方案优化、浇筑过程模拟及工程量统计几方面,详细阐述BIM技术在大体积筏板混凝土冷缝控制中的应用。

张一龙[3](2018)在《中国特高压(上)——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文中研究表明你是谁?一块乌黑的煤炭,还是一朵雪白的浪花?一缕金色的阳光,还是一阵浑黄的狂风,抑或一股琥珀般的油液?这些都不重要,你终究是一道激射的电流,仿佛锃亮的钢鞭截断黑暗,从此百川归海,千万里追寻澄澈初心。——题记第一章决战前后持续多日的攻击之后,终于迎来决战时刻。一轮冷月高挂空中,寒风凛冽。附近村庄的百

陈桂林,姜玮,刘文超,曹万林[4](2016)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研究及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总结了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的有关研究进展,包括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研究发展历程及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等内容。同时,对国内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和评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崔兴[5](2013)在《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越来越依赖于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质量谋生存,通过质量建信誉已经变成企业目前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顾客消费者毫无疑问是决定一切的真正上帝,这不仅在工业过程中是这样,在建筑业中也是如此。许多事实表明,一个施工企业及其负责项目所完成的工程质量的好坏程度,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都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建筑企业界更为注重的是提高效益以获得利润。虽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行质量管理工作,但仅仅停留在表面,仅仅看重书面资料是否齐备,却没有真正提高工程质量,这导致管理工作脱离了实际效果。教育界和建筑学术界认为这个主题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实际问题,缺少的是“理论”。其实理论就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应该要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从而建立一套跟现有体制相适应的先进的、有效的管理科学,从各个方面来综合提升工程质量。本文对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综述性地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有关理论,从而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其次,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整体设计设计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系统,同时提出实施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保障机制;再次,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整体要素、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以及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等几个层面,建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模式和方法;最后,对本文所建立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进行应用,把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为案例展开应用分析,从而论证本文构建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张杰,叶永杨,尹奎,蒋隆[6](2011)在《《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编制与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层建筑高度高,管井管道密集,传统管井技术已不能满足管线布置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9]88号文件将《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列入国家规范编制计划,由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等单位编制,将于2012年1月1日实施。介绍了规范编制思路与主要内容,指出预制组合立管技术的适用条件、预制组合立管的设计原则与方法、预制组合立管设计的荷载计算、预制组合立管管道与其支架的制作和安装工艺,以及预制立管试验与验收方法等。该规范独创了密集立管与主体结构同步安装的施工体系,可加快施工速度、降低管井作业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蒋宏伟[7](2011)在《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然而,国际国内在高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研究比较普遍,而在低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研究较为薄弱,而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占混凝土工程的比例却在90%以上。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应用已日渐广泛,对建筑施工技术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建筑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底板厚度越来越厚,底板由于温度应力产生裂缝在工程实践中屡见不鲜。因此对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论文结合北方区域实际情况和工程设计特点,在突出高层建筑地下泵送防水混凝土工程特点、重点研究超厚底板普通强度等级泵送防水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结合实际落实低热、低成本、高质量的可靠性、注重现场有效管理控制、跟踪测试现场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混凝土实际强度、以及混凝土的耐久性等方面有所创新。本文具体分析了超厚底板混凝土的开裂方式,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并认为目前北方超厚底板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差引起的应力所致。本文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外加剂种类及用量对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热和碳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41,粉煤灰掺量达到30%,采用复合外加剂的方式其水化热最低,其内外温差可以控制在18℃以内。对超厚底板高性能的碳化的研究发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水胶比较小时,混凝土碳化深度随龄期增长变化缓慢,保证较小水胶比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的关键;同水胶比混凝土碳化深度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增加,但水胶比较小时,其变化值并不大。最后本文沈阳茂业中心工程8.8m超厚底板施工为实例,从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措施、施工流程、施工方法以及内部温度测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应用。通过工程实践表明,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是符合实际的,本文阐述的防止超厚底板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禤俊名,孙德花,刘帅[8](2010)在《第3章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宝钢:飞跃前行的钢铁巨人——技术创新体系强力支撑一、综述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技术创新是宝钢战略发展的基石和重点。成立30年来,宝钢坚持学习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宝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宝钢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力地支撑了宝钢各相关发展阶段战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经过多年

张希黔[9](2008)在《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3)》文中指出

冯大斌[10](2006)在《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混凝土及预应力技术发展概述 (一)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概况近10年来,在巨大工程建设任务,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和大型工程的带动下,我国的混凝土工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混凝土的年用量约为24-30亿m3,用于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的水利、交通、市政等所有行业,从结构材料类型方面来讲,混凝土结构约占全部工程结构的 90%以上,混凝土将是现阶段乃至未来20年内我国主导的工程结构材料。

二、中关村科技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关村科技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软土地区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结构开裂温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效应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创新点
        1.3.3 实施方案
第二章 轨道交通车站现场测试方案
    2.1 工程背景
    2.2 试验传感器和监测仪器
        2.2.1 传感器类别
        2.2.2 监测仪器
    2.3 数据读取与计算
    2.4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2.5 一类问题总结
        2.5.1 长墙温度收缩应力基本公式推导
        2.5.2 开裂的有序性
    2.6 现场试验方案
        2.6.1 下侧墙应变计布设
        2.6.2 上侧墙应变计布设
        2.6.3 顶板应变计布设
        2.6.4 主体结构铠装测温光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下侧墙温度效应全过程研究
    3.1 早期温度应力分析
    3.2 温度与应变的关系
    3.3 不同墙体部位应变应变与开裂的联系
    3.4 拆卸模板对下侧墙温度与应变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和荷载耦合作用下下侧墙应变分析
    4.1 拆换钢支撑对下墙体应变的影响
    4.2 下侧墙数据长期监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体结构其他部位温度效应研究
    5.1 上侧墙全过程温度效应研究
        5.1.1 早期温度应力和温度联系
        5.1.2 上侧墙中晚期温度应力观测
    5.2 上下侧墙温度效应对比
        5.2.1 墙体温度应力比较
        5.2.2 墙体裂缝形式比较
    5.3 顶板
        5.3.1 温度与应变的联系
        5.3.2 不同部位应变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裂缝防治建议措施
    6.1 混凝土预冷和布设冷凝管
    6.2 施工工序的调整
    6.3 新型诱导缝技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BIM技术在大体积筏板混凝土冷缝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创建模型
    2.2 施工方案优化
    2.3 组织浇筑过程模拟
    2.4 工程量统计
3 结语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研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体积混凝土
    1.1 国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1.2 国内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2 研究发展历程
    2.1 国外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2.2 国内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3 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方法
    3.1 保温材料覆盖法
    3.2 预埋冷却水管法
    3.3 相变材料(PCM)控制法
    3.4 循环蓄水控制法
4 结论

(5)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质量
        2.1.2 工程项目质量
        2.1.3 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
        2.1.4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2.2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2.2.1 质量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2.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征
        2.2.3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过程
    2.3 全面质量控制(TQC)的基本思想
        2.3.1 全面质量控制(TQC)思想的产生
        2.3.2 全面质量控制(TQC)的内涵及特点
        2.3.3 全面质量控制(TQC)的实施方式
    2.4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
        2.4.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特点
        2.4.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
        2.4.3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标准与层次体系
        2.4.4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现状
    3.2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3.3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监理单位
    3.4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施工单位
    3.5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素设计与方法
    4.1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
    4.2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整体设计
        4.2.1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设计的原则
        4.2.2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设计的程序
        4.2.3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
    4.3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素设计
        4.3.1 工程项目人员的质量控制
        4.3.2 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4.3.3 工程项目材料的质量控制
        4.3.4 工程项目实施方法的质量控制
        4.3.5 工程项目工作环境的质量控制
    4.4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4.4.1 钢结构焊接质量缺陷的直方图控制法
        4.4.2 产品缺陷与顾客满意度的因果图控制法
        4.4.3 钢结构涂装锈蚀分析的排列图控制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实施
    5.1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实施的总体思想
        5.1.1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实施目标的制定
        5.1.2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实施的三个阶段
        5.1.3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主体内容
    5.2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对策
        5.2.1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对人的质量控制管理
        5.2.2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对材料的质量控制管理
        5.2.3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对工程机械的质量控制管理
        5.2.4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对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管理
        5.2.5 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对施工环境的质量控制管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编制与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编制背景
2 预制组合立管技术的工艺特点与适用条件
3 预制组合立管设计
4 预制组合立管制作加工
    4.1 管道加工
    4.2 管架加工
    4.3 管道支架组装、焊接
    4.4 预制组合立管单元组装及标识
    4.5 预制组合立管工厂验收
5 预制组合立管的安装
6 预制组合立管试验与验收
7 结语

(7)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厚底板混凝土
    1.3 超厚底板混凝土的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发展概述
        1.4.2 国内发展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超厚底板混凝土裂纹分析
    2.1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形式
        2.1.1 裂缝的原因
        2.1.2 裂缝的主要形式
    2.2 超厚底板混凝土的裂缝
        2.2.1 超厚底板混凝土裂缝的概念与形式
        2.2.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厚底板商品混凝土基础研究
    3.1 原材料的选择
    3.2 试验设备
    3.3 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试件的制备
    3.4 配合比优化试验原则
    3.5 不同因素对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
        3.5.1 水胶比对水化热的影响
        3.5.2 复合外加剂对水化热的影响
        3.5.3 掺合料对水化热的影响
    3.6 不同因素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3.6.1 水胶比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3.6.2 粉煤灰掺量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3.7 其他耐久性试验
        3.7.1 抗冻融循环能力
        3.7.2 氯离子扩散系数
    3.8 显微结构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程实例
    4.1 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4.2 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典型工程
    4.3 沈阳茂业中心工程施工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
    5.1 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5.2 经济效益
    5.3 社会效益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3)(论文提纲范文)

2.2 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2.1 理论发展与关键技术
    2.2.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楼主体结构施工
        2.2.2.1 工程概况
        2.2.2.2 工程实施
        2.2.2.2.1 总体施工流程
        1) 总体施工区划分
        2) 塔楼主体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施工顺序
        2.2.2.2.2 关键设备的配置
        1) 塔吊配置
        2) 施工电梯
        3) 混凝土输送泵
        2.2.2.2.3 关键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
        1) 施工测量及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
        2) 核心筒混凝土结构施工
        3) 巨型柱混凝土施工方法
        4) 巨型柱钢结构安装
        2.2.2.3 技术创新点
        1) 钢结构安装技术
        2) 混凝土研制及施工技术
        3) 模板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2.2.3 武汉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的整体滑模施工技术
        2.2.3.1 工程概况
        2.2.3.2 工程实施
2.3 基于全过程控制的预拌混凝土长墙结构裂缝控制技术
    2.3.1 理论发展与关键技术
    2.3.2 武汉市第三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工程施工
        2.3.2.1 工程概况
        2.3.2.2 工程实施
        2.3.2.2.1 原材料优化选择
        2.3.2.2.2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稳定性优化设计
        2.3.2.2.3 收缩、体积稳定性试验及评价
        1) 主要试验检测性能指标、配合比及原材料性能
        2) 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测试
        3) 混凝土主要施工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
        4) 混凝土塑性抗裂性能试验 (平板抗裂试验)
        2.3.2.2.4 施工过程有效控制
        2.3.2.2.5 墙体原位施工试验及监测
        1) 墙体温度测试结果 (见图28)
        2) 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
        2.3.2.3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四、中关村科技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软土地区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结构开裂温度效应研究[D]. 何广.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2]BIM技术在大体积筏板混凝土冷缝控制中的应用[J]. 张博文,陈劲,曾德志,刘文月. 施工技术, 2018(S1)
  • [3]中国特高压(上)——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J]. 张一龙. 黄河, 2018(01)
  •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研究及进展[J]. 陈桂林,姜玮,刘文超,曹万林. 自然灾害学报, 2016(03)
  • [5]中关村西区四号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研究[D]. 崔兴. 燕山大学, 2013(08)
  • [6]《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编制与介绍[J]. 张杰,叶永杨,尹奎,蒋隆. 施工技术, 2011(24)
  • [7]超厚底板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D]. 蒋宏伟. 沈阳建筑大学, 2011(07)
  • [8]第3章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案例分析[A]. 禤俊名,孙德花,刘帅.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0, 2010
  • [9]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3)[J]. 张希黔. 施工技术, 2008(12)
  • [10]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篇[A]. 冯大斌.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标签:;  ;  ;  ;  ;  

中关村科技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