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把握学生心理,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一、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臧亚君[1](2021)在《测量学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改革旧的实验课教学过程管理的"三段式"模式作为突破口,提出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实验教学模式,提炼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并采用严格的考核评价方法,从而最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本论文可以为非测量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鲍娟,陈小芳,陈军剑,余路新[2](2021)在《医药院校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探索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学检验实验室是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的重要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检验人才的重要场所,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对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特点,从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标本的搜集、加强与实验带教老师的联系、加强实验条件建设,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保障师生安全、完善实验教学督导制度、增加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内容、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医学检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吴正俊[3](2021)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文中指出有机化学实验课是高校化学化工类院系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制药工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目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开设内容相互独立且重点不突出,教师授课存在"一次性",学生处于被动式进行实验。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慕课、专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措施,综合运用,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升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胡徐意,赵振富,王军,蒋威,蔡松,骆锦辉,刘健华[4](2021)在《提升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课前教学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局部解剖学教学核心是实验操作教学,其教学效果极大影响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能力。本文将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制定详细的课前教学要点讲解计划,从该计划实施情况来看,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阿卜杜热伊木江·如则,牛立盼,刘凤霞[5](2021)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学习动机是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内部动因[1],是能够使学生直接投入到学习中的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内化是指,学生在不受外在推动力影响的前提下,一种能够持续地起到推动学习进行的动力的产生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内化是引导并始终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3]。正常情况下,学习动机越强,学生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越多,

李冠男[6](2020)在《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筑波大学是由日本政府于1973年创立的新型国立大学,它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筑波大学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采用新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开放式大学”着称于世。尤其是,筑波大学作为一所跨学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跨学科教育、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世界大学之林中独树一帜。筑波大学进行的各项体制创新,与日本近年大学改革的方针,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并且,筑波大学的“开放式大学”办学理念,在日本的大学也很普及。筑波大学创设时的“新构想理念”,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本研究针对“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以筑波大学40多年的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为主线,以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为研究思路,以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和科研组织形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为研究内容,对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总结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经验。自1973年创立以来,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作为日本政府制定大学改革政策的引领作用,筑波大学在学校自身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其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经历了“探索奠基”、“评估整改”和“深化改革”这三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奠基期(1973-1981年),筑波大学基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学群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继设立了第一学群、第二学群、第三学群、体育专门学群、医学专门学群和艺术专门学群。同时,筑波大学将教学与科研组织相分离,建立了学系这一教师所属的新型科研组织,鼓励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并将跨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此外,筑波大学还设立了教学和研究中心,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起到辅助作用。筑波大学重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在本科阶段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设文理融合的综合课程,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筑波大学在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实施了三学期制、班级制和“学生担当教官制度”等。在评估整改期(1982-2003年),随着1981年第三学群的首批毕业生步入社会,各学群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均步入正轨,筑波大学对新构想理念下的组织运营、跨学科整合型的综合课程、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教育、教师教育意识与学生指导等涉及人才培养的各关键环节进行了自我评估。特别是筑波大学重点分析了学群制度,在肯定其在日本大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诸如教学组织内外部之间的协调性不强、教师对本科课程教学的投入度不高等问题,对学群学类的重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由于1991年日本重新修订了大学设置基准,筑波大学也朝着强化大学教育职能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一时期,筑波大学主要对本科教学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施了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在深化改革期(2004年以来),由于2004年日本实行了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国立大学法人筑波大学成立,筑波大学由“新构想大学”时代迈进法人化大学时代。这一时期,筑波大学基于《筑波大学的将来设计》报告,对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重组学群、学系和教学研究中心,制定本科教育及通识教育标准,改革本科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在这些改革措施的驱动下,筑波大学以“未来构想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以及国际化大学的作用,培养能够解决全球性课题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波大学在40多年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中,始终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组织建设与制度改革,始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始终坚持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形成了“理念领先”、“体制创新”、“通专融合”、“追求卓越”的特点。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实践,为我国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统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打造通专融合和跨界培养的育人模式,构建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程体系,坚持特色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姚香洁[7](2020)在《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混合式学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推广迅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各种学习平台应运而生并随着国家的政策文件相继完善。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方式单一,实验仪器设备不足,中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无法得到充分练习,实验知识大多仅凭教师讲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趋于网络化、信息化,本文选取了在稳定性、资源可操作性等方面有着一定优势的NOBOOK虚拟实验平台为在线学习平台。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生心理特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设计了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期望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满意度以及学习效果。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虚拟实验和混合式学习的相关文献,探讨了虚拟实验、混合式学习和生物实验教学的概念,调查了当今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教与学的现状,详细介绍了NOBOOK生物虚拟实验平台,进行了将NOBOOK虚拟实验平台应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SWOT分析。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二是在NOBOOK平台运用于中学生物实验的SWOT分析下,依据相关理论及课程标准的基础,依据相关原则和设计依据构建了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混合式学习模式。根据生物实验类将此学习模式分为简单操作类、探究类和生物模型构建类,并详细阐述了本模式的模式特征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三是验证了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采用实证研究法进行实验。实验班采用本文构建的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视频播放或者教师演示等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最后对两个班的应用效果分析。实验完成后对两个班的学习成绩进行样本独立T检验,实验班的成绩高于对照班。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分析。实验得出,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混合式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实验成绩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课的兴趣。本研究以理论为基础,生物课程标准为导向,构建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混合式学习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一条严谨的研究路线。并最终经过实践得知本实验中构建的教学设计模式既能丰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升了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验效果,同时也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延琳飞[8](2019)在《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FT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社会对于林业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大。FT学院是一家林业类高职院校,开设的10个林业类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林业类人才的任务。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课程,人才培养的阵地在课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作为该学院专业基础课,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影响到林业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内针对具体课程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甚少。因此,通过对FT学院该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挖掘影响该课程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同行提供参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界定了4个相关概念,确定了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结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媒体6个维度确定了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主要内容,编制了相关问卷以及访谈提纲。通过对FT学院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得出: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造成的,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大”而“空”、教学内容照搬教材等;实验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仪器设备数量的不足、陈旧老化,实验教学存在安全隐患,实验考核不完善等。随后对课堂教学低效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包括理论课堂策略:从学生角度制定表述清晰的教学目标、结合专业(课)所需选取“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以“启发性”“完整性”为指导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完善加强课堂管理、改变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评价格局;实验课堂策略:保障单人单套仪器完成,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从思想到行动重视实验安全、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为制定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马秀麟[9](2010)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评教元评价及控制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高等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听取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依据学生评教结论改善教学等策略逐步成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如何?在教师群体内部、在学术界都有强烈的争论。本课题是一个基于海量数据、并借助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相关理论开展的实证研究。课题依托三所高校十多个学期的评教数据(近百万条记录),按照“以数据分析验证评教数据有效性→分析评教指标的合理性与影响因素→检验学生评教偏差→提出学生评教控制模型并进行验证”的思路对两所院校的学生评教模式实施了元评价,然后以“分析影响评教结果的非教学因素→对比各类教师的评教得分并寻求规律→最后利用评教数据中隐藏的规律为教师专业化发提供数据支持”的思路对学生评教数据的应用展开研究,所有结论都建立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评教指标的内部一致性分析、针对同质教学班多次评教结论的相关性分析、督导评教数据与学生评教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对学生评教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证;通过从教学和课程两个维度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了评教指标中各指标项的影响能力,并利用因子分析对评教指标的内涵进行降维处理,使评教指标以较为简单的形式阐述对评教结论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数据分析结论表明:导致学生评教产生偏差的原因很多,但比较关键的因素包括了学生对评教的态度、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学生内心中的给分标准、学生对大学学习模式的适应度。而影响学生评教态度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是否感受到了校方对学生评教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学生评教控制模型,利用离散度、偏差度、效标距等指标衡量每个学生评教的准确性,并根据学生评教的准确性程度赋予学生评教权重,实现了对学生评教的元评价。同时,此评教控制模型还面向教务管理人员开设了实时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使教务管理者可以在集成化的环境中直接实现数据分析,为评教数据的及时处理与应用提供了支持。此评教控制模型已经开发完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测试、试应用,并通过对比反馈评教结论前后学生对评教的态度,验证了这一控制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在论证学生评教数据有效性的基础上,对评教数据内部隐藏的规律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影响学生评教结论的非教学质量因素,并通过对特定教师的得分进行分析、挖掘,结合教师自评数据、学生对教师的主观评价和对特定师生的访谈,获取了低评价教师获得低评价的原因和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教师情商和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冲突四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本研究根据学生评教数据所揭示的问题,对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引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提出了在教师培养中应该加强对教师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培训的要求,强调了教师的知识观对其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建议。

慕宇舸[10](2007)在《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医学生与护士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思维方法、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评价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将对改进和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发挥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医学教育的理论课教学评价较为重视,而对于实验课教学评价还处于一种比较滞后的局面。因此,有必要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建设,而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为医学和护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以期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步骤与方法:本研究针对我国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现状,在综合分析文献资料、实验课调研以及组织专家座谈讨论的基础上,运用分解目标法、归类合并法,初步构建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预案;根据研究内容遴选了国内六所高等医学院校的31名专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运用优序图法、层次分析法,修订完善了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了网络评教系统,运用该系统对某军医大学部分实验课教学质量进行了实测,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对评价结果的主体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1.建立了适用于基础医学实验课和临床技能实践课的两套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每套指标体系又包含了专家、学生、教师三类评价主体。2.根据指标体系设计了网络评教系统,使实验课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评价过程中能被学生、专家及教师所接受。3.选择某军医大学4位实验课教师进行实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4.构建了评价信息量化与汇总的数学模型,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二、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测量学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只管理单一环节
    (二)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的及时跟进性不够
    (三)实验教学环节间缺乏横向联系,整个过程管理不连续
    (四)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二、测量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研究
    (一)实验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2)实验教材的配套改革与出版。
        2.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实验教学组织与实施阶段的研究
三、测量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一)对教师的评价
    (二)对学生的评价
四、结论

(2)医药院校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
2 做好标本的搜集
3 加强与实验带教老师的联系
4 加强实验条件建设,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保证师生安全
5 完善实验教学督导制度
6 增加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内容
7 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8 结语

(3)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学时数缩减
    1.2 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
    1.3 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多种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中的运用
    2.1 慕课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中的运用
    2.2 有机化学实验课专题式教学
    2.3 有机化学实验课参与式教学
3 结 语

(4)提升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课前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局解操作标本的搬运技巧及注意事项
        1.2.2 冷柜及其设备使用
        1.2.3 解剖器械使用
        1.2.4 解剖设备及相关操作系统的使用
        1.2.5 解剖废弃物的分类放置
        1.2.6 实验室卫生管理
        1.2.7 遗体维护及人文意识培养
2 结果
    2.1 不同班级教学质量的比较
    2.2 各种解剖教学设备使用效果及运用能力的比较
3 讨论

(5)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2.2 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2.3 实验课学生观察实物标本的积极程度
    2.4 实验课选用的教具类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2.5 实物标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2.6 解剖学实验室里的实物标本不能被模型或虚拟仿真软件取代
3 讨论

(6)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本科教育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三)跨学科人才培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一)历史分期依据
        (二)主要研究内容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奠基期(1973-1981 年)
    第一节 筑波大学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要求
        二、欧美国家大学改革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三、日本科技强国建设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四、日本传统大学内部的学部讲座制的弊端
    第二节 筑波大学教育理念及目标的提出
        一、“新构想理念”的酝酿与形成
        二、“开放式大学”办学理念的提出
        三、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第三节 筑波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的革新
        一、建设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的学科群
        二、创建教师所属的新型科研组织
        三、建立教学研究中心与特别课题组
    第四节 筑波大学综合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通专融合型教育的确立
        二、特色公共课程群的建设
        三、跨学科专业教育的实施
    第五节 筑波大学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建设
        一、推进开放性办学的“三学期制”
        二、促进师生互动交流的“班级制”
        三、强化指导的“学生担当教官制度”
    第六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奠基期的成效与问题
        一、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奠基期的成效
        二、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奠基期的问题
第二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评估整改期(1982-2003 年)
    第一节 筑波大学评估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日本经济衰退和人口少子化
        二、教育审议会主导的大学改革
        三、筑波大学建校计划基本完成
    第二节 筑波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自我评估
        一、新构想理念下的组织运营
        二、跨学科整合性的综合课程
        三、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教育
        四、教师教育意识与学生指导
    第三节 筑波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发展充实
        一、教学组织的新设与调整
        二、科研组织的稳定与发展
        三、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创设
    第四节 筑波大学本科教学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一、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特色化推进
        二、通识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改进
        三、实践课程与毕业设计指导的重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
    第五节 筑波大学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全面推行和完善教学助理制度
        二、实施学生评教与教师听课项目
        三、建立和健全校内就业指导体制
    第六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评估整改期的成效与问题
        一、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评估整改期的成效
        二、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评估整改期的问题
第三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期(2004 年以来)
    第一节 筑波大学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世界全面进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
        二、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
        三、本科教育向“学士课程教育”转变
    第二节 筑波大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方针的细化
        一、“学群教育标准”的制定
        二、课程大纲编写方针的确定
        三、教师行为规范的颁布实施
    第三节 筑波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全面性改革
        一、兼顾跨学科和专业性的学群改组
        二、作为教师新组织的“系”的建立
        三、教学研究中心的改组与职能划分
    第四节 筑波大学面向T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
        一、依托“教育GP”的通识教育重构
        二、多样化与整合式的综合课程改革
        三、文科生科学教育的示范课程建设
        四、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专业课程设置
    第五节 筑波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改革
        一、“两学期、六分段”的学期制改革
        二、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绩点制的实施
        三、促进全面发展的学生支援项目建设
        四、PDCA循环在教育质量管理的运用
    第六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期的成效与问题
        一、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期的成效
        二、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期的问题
第四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第一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理念领先:始终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
        二、体制创新:始终坚持组织建设与制度改革
        三、通专融合:始终坚持通识与专业教育并举
        四、追求卓越:始终坚持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
        一、改革与创新:统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
        二、通才与专才:打造通专融合和跨界培养的育人模式
        三、分科与综合:构建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程体系
        四、特色与普适:坚持特色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混合式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问题提出
        1. 选题缘由
        2. 问题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与总体框架
        1. 研究内容
        2. 总体框架
    (四) 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二、 核心概念、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NOBOOK平台
        2. 虚拟实验
        3. 混合式学习
        4. 生物实验教学
    (二) 理论依据
        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 混合式学习理论
        3.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
        4. 情境学习理论
    (三) 文献综述
        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3. 文献述评
    本章小结
三、 中学生物实验课教与学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 调研设计与实施
        1. 调研目的
        2. 调研对象
        3. 调研内容与方法
        4. 预测问卷信效度分析
        5. 问卷发放与收回
    (二)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1. 学生学习情况调研数据统计
        2. 教师教学现状调研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本章小结
四、 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一) NOBOOK虚拟实验平台概述
        1. 平台简介
        2. 平台安装
        3. 平台操作
        4. 基于NOBOOK平台的混合式学习SWOT分析
    (二) 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1. 设计依据
        2. 设计原则
        3. 模式构建
        4. 模式特征
        5. 模式使用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五、 实证研究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设计
        1. 实验假设
        2. 实验对象与内容
        3. 实验变量
        4. 实验方法
        5. 测量工具
    (三) 实验过程
        1. 实验前测
        2. 实验过程
        3. 实验后测
    (四) 实验效果分析
        1. 实验成绩分析
        2. 满意度分析
    (五) 实验结论
    本章小结
六、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创新点
    (三)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一:中学生物实验课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二:实验实施前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三:学生对基于NOBOOK平台混合式学习的调查问卷
    附录 四:教师对基于NOBOOK平台混合式学习的访谈提纲
致谢
读硕期间研究成果
    (一) 发表论文
    (二) 参与课题
    (三) 获奖情况

(8)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FT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高职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术研究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三、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
        四、产业对高素质林业人才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学有效性研究概况
        二、国内教学有效性研究概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
        二、课堂教学
        三、教学有效性
        四、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第三章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第一节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依据
        一、国内外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目标
    第二节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六、教学媒体的有效性
第四章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
    第一节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说明
        二、理论课堂调查结果
        三、实验课堂调查结果
        四、调查总结
    第二节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校因素
第五章 提高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一节 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从学生角度制定表述清晰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专业(课)所需,选取“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
        三、以“启发性”“完整性”为指导,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加强课堂管理
        五、改变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评价格局
    第二节 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保障单人单套仪器完成,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二、从思想到行动重视实验安全
        三、健全实验考核制度
    第三节 策略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法体系
    附录B 专业实践构成框架图
    附录C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图
    附录D 关于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E 关于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F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照表
    附录G 策略、问题、标准对应关系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评教元评价及控制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教育质量的挑战
        1.1.2 教学质量监控模式与学生评教
        1.1.3 针对学生评教的争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1.3.2 针对学生评教的理论研究
        1.3.3 国内关于学生评教的实践
        1.3.4 各国在学生评教方面的实践状况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理论依据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理论依据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点1:对学生评教数据是否有效、或者有效性程度的检验
        1.6.2 研究点2:对评教指标项的合理性、效用的检验
        1.6.3 研究点3:学生评教偏差分析及其校正模型研究
        1.6.4 研究点4:探索集成化的学生评教数据分析系统和学生评教控制模型
        1.6.5 研究点5:探索学生评教数据隐藏的规律
        1.6.6 研究点6:跟踪评教的定性数据,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与教学班相关的概念
        2.1.2 教学评价的有关概念
    2.2 建构主义的理论
        2.2.1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2.2.2 “学生主体论”为学生评教合理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2.2.3 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学生评教
    2.3 教学评价的理论
        2.3.1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
        2.3.2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2.3.3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3.4 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
        2.3.5 元评价的概念
    2.4 信度与效度理论
        2.4.1 关于信度的理论
        2.4.2 关于效度的理论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2.5.1 数据的差异性分析理论
        2.5.2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2.5.3 回归分析理论
        2.5.4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2.5.5 层次分析模型
        2.5.6 数据聚类分析
    2.6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理论
        2.6.1 数据仓库与关系数据库的概念
        2.6.2 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
        2.6.3 SQL Server2005的BIDS对数据挖掘的支持
3 学生评教质量元评价的设计
    3.1 学生评教质量元评价设计的主导思想
        3.1.1 对元评价方法的设计
        3.1.2 元评价的基本流程设计
        3.1.3 对评教数据处理模式的设计
        3.1.4 对学生评教活动控制模式的设计
    3.2 数据转换与整理
        3.2.1 原始评教系统的数据结构分析
        3.2.2 面向数据分析的数据结构设计
        3.2.3 数据转换与数据清理设计
4 学生评教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
    4.1 分析样本的选取及其评教指标
        4.1.1 评教数据样本的组成
        4.1.2 评教指标体系构成简介
    4.2 研究1:学生评教数据的有效性分析
        4.2.1 教师得分的分布状况与整体趋势
        4.2.2 学生评教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分析
        4.2.3 重复测量的一致性分析
        4.2.4 专家评价与学生评教的一致性分析
        4.2.5 研究结论
    4.3 研究2:评教指标项及其关系的分析
        4.3.1 学生评教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4.3.2 针对教学与课程关系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3.3 基于回归分析的指标项关系分析
        4.3.4 面向指标项的因子分析
        4.3.5 研究结论
    4.4 研究3: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影响A校评教分的各种非教学因素分析
        4.4.2 影响B校和C校评教分的各种非教学因素分析
        4.4.3 研究结论
    4.5 研究4:学生评教数据的偏差分析
        4.5.1 学生评教数据的偏差及原因分析
        4.5.2 学生评教数据的协同性分析
        4.5.3 对学生评教数据实施校正的基本思路
        4.5.4 对学生评教数据实施校正的实证分析
        4.5.5 对学生评教数据实施校正的效果分析
        4.5.6 研究结论
    4.6 研究5:面向评教数据基本特性的分析
        4.6.1 针对教师类别的评教结果分析
        4.6.2 针对课程类别的评教结果分析
        4.6.3 青年教师评教得分的趋势分析
        4.6.4 高分教师与低分教师得分状况及原因分析
        4.6.5 研究结论
5 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5.1 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系统分析
        5.1.1 需求与设计目标
        5.1.2 系统分析
        5.1.3 用户类别及其职能的分析
    5.2 学生评教控制模型的系统设计
        5.2.1 数据结构设计
        5.2.2 系统功能设计
        5.2.3 系统技术方案
    5.3 学生评教控制系统的功能实施
        5.3.1 分析员的职责与功能
        5.3.2 面向督导人员的模块
        5.3.3 面向任课教师的模块
        5.3.4 面向学生的模块
        5.3.5 面向教务管理者的模块
    5.4 学生评教数据控制的管理模式研究
        5.4.1 加强对学生评教的组织机构建设
        5.4.2 加强对学生评教控制的制度建设
        5.4.3 加强对学生评教的组织与管理
    5.5 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实践与评价
        5.5.1 A校对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探索
        5.5.2 学生评教控制系统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6 学生评教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6.1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6.1.1 教师的“专业性"思想
        6.1.2 基于专业性的教师伦理塑造论
        6.1.3 基于专业性的教师教育体系重建理论
        6.1.4 教师的基本知识结构
        6.1.5 容错性知识观的建构
        6.1.6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小结
    6.2 学生评教所反应的教师层面的问题
        6.2.1 教师自评数据与学生定性评价的对照分析
        6.2.2 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访谈
        6.2.3 学生评教数据对教师专业化的启示
    6.3 学生评教反应出的学生层面的问题
        6.3.1 学生对大学学习方法的适应
        6.3.2 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思维惯性的冲突
        6.3.3 学生对评教活动的态度
7 总结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7.1.1 通过学校个案数据论证了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7.1.2 检验了A校评教指标的有效性并对评教指标进行了归纳
        7.1.3 基于学生评教偏差分析,提出有效的校正模型
        7.1.4 设计开发了学生评教控制系统,并经过了实践检验
        7.1.5 研究了影响学生评教值的关键因素,针对特定类型的教师开展研究
        7.1.6 以跟踪分析定性数据为起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师对学生评教活动看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对学生评教活动看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3 :常见的几个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附录4 :主要数据表的数据结构
    附录5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正文 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构建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研制原则
        二、拟定评价指标体系预案
        三、专家的选择与专家权威性
        四、专家咨询
        五、评价信息汇总方法的确立
    第二部分 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一、网络评教系统的构建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讨论
        一、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
        二、指标体系科学性的保证
        三、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系统的特点
        四、关于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价系统的应用情况
        五、本课题需进一步完善和继续研究的方面
    全文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现状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四、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测量学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研究[J]. 臧亚君. 科技风, 2021(33)
  • [2]医药院校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探索与研究[J]. 鲍娟,陈小芳,陈军剑,余路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21)
  • [3]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 吴正俊. 广州化工, 2021(21)
  • [4]提升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课前教学探索[J]. 胡徐意,赵振富,王军,蒋威,蔡松,骆锦辉,刘健华. 解剖学研究, 2021(05)
  • [5]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因素分析[J]. 阿卜杜热伊木江·如则,牛立盼,刘凤霞. 解剖学杂志, 2021(05)
  • [6]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研究[D]. 李冠男. 河北大学, 2020(08)
  • [7]基于NOBOOK平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混合式学习研究[D]. 姚香洁. 延安大学, 2020(12)
  • [8]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FT学院为例[D]. 延琳飞.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评教元评价及控制模式的研究[D]. 马秀麟. 北京师范大学, 2010(11)
  • [10]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慕宇舸.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把握学生心理,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